大国崛起之德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组
综述:德国是欧洲的一个优秀国家,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 商品进口国,同时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前列。 在美、英、苏、法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 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国界线长3757千 米,海岸线长2389千米。德国面积的53.5%用于农业,29.5%是森林, 12.3%用于居住和交通,1.8%是水域,其余的2.9%是荒地。 气候条件:德国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往东部和南部逐渐过渡成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多变,盛行西风。德国气温适中,气温变化不 大,整体上平均气温7月14~19℃,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资源: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 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三分之二的初级能源需进 口。
②解决的方法 德国工业革命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对国内的掠夺, 其主要方式是在解放农奴时向农民索取赎金。 从1807年开始,以普鲁士为首的多数邦国逐步实 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的 关系,允许农民通过缴纳赎金或割让土地赎免与 土地有关的封建义务。贵族地主利用这笔巨款赎金 把原来的封建庄园逐步改造成容克——资产阶级农 场,并投资于工业,化为工业资本。 农民变成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也得以开拓,少 数农民上升为富农,大多数沦为雇佣劳动者。
近200年来因为欧洲中部,所以变为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 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1788年欧洲列强分裂欧洲(邦 国分力,中央权利消失)——德国不复存才,两大邦国普鲁 士和奥地利,——1806年拿破仑进入德意志抢走和平女 神——19世纪,追求和平和统一追求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法国战败但德国仍处于分裂中——法国大革命思想(自由 实平等)——李斯特提出实现先德国经济上的联盟(经济统 一到政治统一,普鲁士采纳)——19世纪,爆发推翻君主制 革命(1、统一未实现;2德国的专制制度依然存在)——普 鲁士铁血宰相首相俾斯麦(1815-1898),军队征战,七 星期战争,北德——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德意志民族 国家出现——钢产量、煤产量、GDP、铁路等方面仅次于第 一英国——一战爆发——希特勒独裁二战爆发——战后复苏
德国还成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将社会游资引入 工业领域。 德国工业落后和利润丰富也吸引英、荷等国的工业 投资,普法战争巨额的赔款也有力地推动工业的发 展。 通过多渠道筹集,德国解决了工业革命缺少资金的 问题。
工业革命面临的最尖锐问题是市场的问题。 1819年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到 1834年发展为德意志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统一 货币等。 缩短了国家分裂状态的消极影响,缓解了市场危机。
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 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 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 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 福利制度。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英国开创的自 由 市场经济的弊端,由此给一些后发国家在发展道路上, 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1、创建的国家福利,特别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 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浇筑了德意志的坚实基础,社会矛盾因 而得以缓和,到一战前,德国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典 范,各阶层似乎都有一种满足感。 2、建立统一的市场,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 货币法等经济法规使德国经济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统 一时,面对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 银行,俾斯麦做的是统一德国货币,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 位。1873年,德国建立黄金储备,改银本位为金本位。
1.德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起步,最初20年代 内进展缓慢,到1848年革命后,才蓬勃发展起来。 在50—60年代,开放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 新铁路的投资热潮盛极一时。 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了主导 地位。
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并从 法国手里夺取了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 区,还获得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德国的政治经实力大大增强,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 命的进程。 到了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普 及了教育。 教育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 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世纪末,德国国民科技文化素质超越欧美各国。 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集企业家、科学家和 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 获得了发电机、内燃机、电车、汽车,合成染料等 一系列重大发明。 到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 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 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且战前 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 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 控制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等 西欧国家通过参加经合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美国还针对 西德的军事基地、军工厂在没有被摧毁的前提下,保留了之前的厂房和足够雄厚的工业基础,为西德经济发展 奠定基础。 (四).政府实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 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 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 (五).强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 德国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国家,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战后,联邦德 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有效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联邦德国有较强的教 育基础,政府非常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业余教育,人民教育素质普遍较高。据统计,1950年,联邦德国 在校大学生为10万,平均每一万人中就有20个大学生,而到1970年,在校大学生为41万,平均一万人中就有 68个大学生。强大的科技和高等的教育促进了西德经济发展。 (六).积极的外交政策 作为法西斯主义罪魁祸首,战后西德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恳 求受害国人民的原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 “华沙之跪”是战后联邦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此后,西德积极的融入世界,最终于1973 年9月加入联合国。外交的大发展为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税同盟对外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实行统一税率,改 变了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但最终,市场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依赖于国家的统 一。 1871年德意志统一大业完成不久,工业革命也就 完成了。
3.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德国工业革命有别于英法两 国,形成自己的特点。 第一,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 先地位,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使德国较早 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建立雄厚的工业基础,推 动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2.德国工业革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①面临的问题 第一,资金问题。 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无法 通过对外掠夺以解决资金缺少的问题。 第二,市场问题。 国家的分裂造成国内各邦关卡林立,赋税、货币、 度、衡、量不统一,国内缺乏统一市场,对外无法 与英、法等国进行竞争。
来自百度文库
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 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 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 祥地,也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文明于世,也是两次 世界大战的发祥地,以惊人的破坏力和伤害力震惊 了世界。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记忆, 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两百 年来,一直在追求国家统一。
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 超越了所有的工业国家。 俾斯麦找到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政治途径—— 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 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克 服了英国自由经济的弊端。从此给后发国家提供了 一种发展道路。
德国容克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工业发展快,先进的技术加科学生产力与普鲁士的 军国主义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德国很快成为一个具 有侵略性的国家。 1913年,德国赶超英国,仅次于美国。德国发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世界33个国家,死忙1000 多万人。 1939年,二战爆发。德国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 源地。波及61个国际,死亡人数约5000万人。
大规模铁路修建推动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 业的快速发展。 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 业。 最终在产业结构上超越了英法两国,成了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中心,经济全面领先于英法两国。 德国工业革命这一特点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普鲁士 的军国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时,普鲁士正推行武力统一全国的“铁血政策”,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鼓励军火生产,因而刺激重 工业的发展。
繁重关税,货币混乱,严重阻碍内部贸易,阻碍德 国经济发展、德国产品的竞争力。 李斯特:各邦国建立全国关税同盟。 失败,因为各邦国均不想失去关税的收入。 普鲁士接受。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使商品、资本、 劳动力自由流通,为德国统一创造前提。各邦国加 入,铁路修建,关税同盟总产量为欧洲第三。
第二,国家政权的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显著 特点。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兴办国营企业, 资助私营企业,国家引进外国科技和人才,鼓励科技发 明和大力发展教育等。 在国家干预方面,普鲁士堪称表率。 国家干预对于工业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政府重视发挥 智力作用,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 研究。 德国工业革命初期,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 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全民素质,赶超世界 科技先进水平。
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其东由苏联扶持建立的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其西由美英法扶持建立的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 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整个国家 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 交通运输受阻,战争致使士兵亡伤大半,男性劳动力 锐减。更为严重的是1946年10月从西伯利亚入侵的寒 潮开始席卷德国致使气温逐渐下降。因缺少煤等燃料, 再加上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 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困苦。同时, 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16%的出生婴儿夭折。据统计, 在1946年长达4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 至少10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达数 百万。当时弥漫整个德国的是寒冷、饥饿、绝望和无 助。
提高国民素质为振兴国家的基础。 德国虽然在英国之后发展工业革命但是却以自己独 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全民教育为德 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 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凭借这些实力,德国令其他国家瞩目,开启了工业 革命新浪潮。
德国引领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三国,这主要因为德国政 治上的长期分裂局面,以及16世纪以来农奴制的再版 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 态,影响了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形成。 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1866年,世界第一台直流发电机诞生于德国。电器时 代的一批发明在德国诞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发 明大国之一。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煤炭和钢 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综述:德国是欧洲的一个优秀国家,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 商品进口国,同时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前列。 在美、英、苏、法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 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国界线长3757千 米,海岸线长2389千米。德国面积的53.5%用于农业,29.5%是森林, 12.3%用于居住和交通,1.8%是水域,其余的2.9%是荒地。 气候条件:德国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往东部和南部逐渐过渡成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多变,盛行西风。德国气温适中,气温变化不 大,整体上平均气温7月14~19℃,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资源: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 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三分之二的初级能源需进 口。
②解决的方法 德国工业革命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对国内的掠夺, 其主要方式是在解放农奴时向农民索取赎金。 从1807年开始,以普鲁士为首的多数邦国逐步实 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的 关系,允许农民通过缴纳赎金或割让土地赎免与 土地有关的封建义务。贵族地主利用这笔巨款赎金 把原来的封建庄园逐步改造成容克——资产阶级农 场,并投资于工业,化为工业资本。 农民变成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也得以开拓,少 数农民上升为富农,大多数沦为雇佣劳动者。
近200年来因为欧洲中部,所以变为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 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1788年欧洲列强分裂欧洲(邦 国分力,中央权利消失)——德国不复存才,两大邦国普鲁 士和奥地利,——1806年拿破仑进入德意志抢走和平女 神——19世纪,追求和平和统一追求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法国战败但德国仍处于分裂中——法国大革命思想(自由 实平等)——李斯特提出实现先德国经济上的联盟(经济统 一到政治统一,普鲁士采纳)——19世纪,爆发推翻君主制 革命(1、统一未实现;2德国的专制制度依然存在)——普 鲁士铁血宰相首相俾斯麦(1815-1898),军队征战,七 星期战争,北德——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德意志民族 国家出现——钢产量、煤产量、GDP、铁路等方面仅次于第 一英国——一战爆发——希特勒独裁二战爆发——战后复苏
德国还成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将社会游资引入 工业领域。 德国工业落后和利润丰富也吸引英、荷等国的工业 投资,普法战争巨额的赔款也有力地推动工业的发 展。 通过多渠道筹集,德国解决了工业革命缺少资金的 问题。
工业革命面临的最尖锐问题是市场的问题。 1819年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到 1834年发展为德意志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统一 货币等。 缩短了国家分裂状态的消极影响,缓解了市场危机。
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 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 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 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 福利制度。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英国开创的自 由 市场经济的弊端,由此给一些后发国家在发展道路上, 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1、创建的国家福利,特别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 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浇筑了德意志的坚实基础,社会矛盾因 而得以缓和,到一战前,德国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典 范,各阶层似乎都有一种满足感。 2、建立统一的市场,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 货币法等经济法规使德国经济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统 一时,面对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 银行,俾斯麦做的是统一德国货币,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 位。1873年,德国建立黄金储备,改银本位为金本位。
1.德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起步,最初20年代 内进展缓慢,到1848年革命后,才蓬勃发展起来。 在50—60年代,开放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 新铁路的投资热潮盛极一时。 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了主导 地位。
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并从 法国手里夺取了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 区,还获得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德国的政治经实力大大增强,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 命的进程。 到了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普 及了教育。 教育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 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世纪末,德国国民科技文化素质超越欧美各国。 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集企业家、科学家和 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 获得了发电机、内燃机、电车、汽车,合成染料等 一系列重大发明。 到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 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 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且战前 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 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 控制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等 西欧国家通过参加经合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美国还针对 西德的军事基地、军工厂在没有被摧毁的前提下,保留了之前的厂房和足够雄厚的工业基础,为西德经济发展 奠定基础。 (四).政府实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 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 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 (五).强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 德国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国家,科技发达,技术先进。战后,联邦德 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有效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联邦德国有较强的教 育基础,政府非常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和业余教育,人民教育素质普遍较高。据统计,1950年,联邦德国 在校大学生为10万,平均每一万人中就有20个大学生,而到1970年,在校大学生为41万,平均一万人中就有 68个大学生。强大的科技和高等的教育促进了西德经济发展。 (六).积极的外交政策 作为法西斯主义罪魁祸首,战后西德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诚恳的态度恳 求受害国人民的原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 “华沙之跪”是战后联邦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此后,西德积极的融入世界,最终于1973 年9月加入联合国。外交的大发展为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税同盟对外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实行统一税率,改 变了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但最终,市场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依赖于国家的统 一。 1871年德意志统一大业完成不久,工业革命也就 完成了。
3.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作为后起工业化国家,德国工业革命有别于英法两 国,形成自己的特点。 第一,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 先地位,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使德国较早 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建立雄厚的工业基础,推 动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2.德国工业革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①面临的问题 第一,资金问题。 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无法 通过对外掠夺以解决资金缺少的问题。 第二,市场问题。 国家的分裂造成国内各邦关卡林立,赋税、货币、 度、衡、量不统一,国内缺乏统一市场,对外无法 与英、法等国进行竞争。
来自百度文库
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 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 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 祥地,也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文明于世,也是两次 世界大战的发祥地,以惊人的破坏力和伤害力震惊 了世界。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记忆, 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两百 年来,一直在追求国家统一。
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 超越了所有的工业国家。 俾斯麦找到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政治途径—— 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 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克 服了英国自由经济的弊端。从此给后发国家提供了 一种发展道路。
德国容克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工业发展快,先进的技术加科学生产力与普鲁士的 军国主义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德国很快成为一个具 有侵略性的国家。 1913年,德国赶超英国,仅次于美国。德国发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及世界33个国家,死忙1000 多万人。 1939年,二战爆发。德国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 源地。波及61个国际,死亡人数约5000万人。
大规模铁路修建推动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 业的快速发展。 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 业。 最终在产业结构上超越了英法两国,成了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中心,经济全面领先于英法两国。 德国工业革命这一特点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普鲁士 的军国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时,普鲁士正推行武力统一全国的“铁血政策”,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鼓励军火生产,因而刺激重 工业的发展。
繁重关税,货币混乱,严重阻碍内部贸易,阻碍德 国经济发展、德国产品的竞争力。 李斯特:各邦国建立全国关税同盟。 失败,因为各邦国均不想失去关税的收入。 普鲁士接受。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使商品、资本、 劳动力自由流通,为德国统一创造前提。各邦国加 入,铁路修建,关税同盟总产量为欧洲第三。
第二,国家政权的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显著 特点。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兴办国营企业, 资助私营企业,国家引进外国科技和人才,鼓励科技发 明和大力发展教育等。 在国家干预方面,普鲁士堪称表率。 国家干预对于工业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政府重视发挥 智力作用,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 研究。 德国工业革命初期,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 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全民素质,赶超世界 科技先进水平。
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其东由苏联扶持建立的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其西由美英法扶持建立的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 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整个国家 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 交通运输受阻,战争致使士兵亡伤大半,男性劳动力 锐减。更为严重的是1946年10月从西伯利亚入侵的寒 潮开始席卷德国致使气温逐渐下降。因缺少煤等燃料, 再加上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 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困苦。同时, 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16%的出生婴儿夭折。据统计, 在1946年长达4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 至少10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达数 百万。当时弥漫整个德国的是寒冷、饥饿、绝望和无 助。
提高国民素质为振兴国家的基础。 德国虽然在英国之后发展工业革命但是却以自己独 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全民教育为德 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 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凭借这些实力,德国令其他国家瞩目,开启了工业 革命新浪潮。
德国引领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三国,这主要因为德国政 治上的长期分裂局面,以及16世纪以来农奴制的再版 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 态,影响了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形成。 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1866年,世界第一台直流发电机诞生于德国。电器时 代的一批发明在德国诞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发 明大国之一。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煤炭和钢 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