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12课 荷塘月色学业水平考试

荷塘月色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如半圆之月的玉佩),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大预科班,为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1948年8月因病逝于北京。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叶圣陶称其散文“完美”“漂亮”“缜密”,郁达夫称其散文“贮满一种诗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蓊.郁( ) ②袅娜..( ) ③惦.着( ) ④梵婀.玲( ) ⑤弥.望( ) ⑥渺.茫( ) ⑦煤屑.( ) ⑧点缀.( ) ⑨倩.影( ) ⑩媛.女( ) ?鹢.首( ) ?敛裾.( ) ?幽僻.( ) ?踱.步( ) (2)多音字

①曲???

??

曲.

歌曲.

②脉???

??

脉.

山脉.

③薄?????

薄.

薄.饼

薄.

④差?????

差.

差.

出差.

参差.

2.辨形组词

(1)?

??

??

后恭

(2)?

??

??

没精打

张灯结

(3)?

??

??

娜 雄

(4)?

??

??

(5)?

???

?

记 量 污

(6)?????

学 泣

(1)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斑驳·稀疏

辨析 均有“错杂、疏朗”之意。“斑驳”,也作“班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稀疏”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运用 ①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________的黑影。 ②他捋了捋________的头发,狡黠地笑了。 (2)幽僻·偏僻

辨析 均有“寂静”之意。“幽僻”指昏暗而僻静,也指诗歌创作的深幽与冷僻的意象特点。“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运用 ①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在崇山峻岭的________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②大山的阻隔,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村民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让这个________乡镇远离了“工业文明”的熏陶。 (3)风致·风韵

辨析 二者都可形容“姿态美好”。“风致”除了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外,还可指风味、风趣。“风韵”除了指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外,还可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运用 ①参加展示会其实不必尽穿拘谨的晚礼服,有时候轻松随意反而更见________。 ②油画艺术家用画笔把令人心醉的江南园林景观刻画得真实细腻,极具中国________。 (4)没精打采·委靡不振

辨析 均有“精神委靡”之意。“没精打采”偏重“一时的精神状态”,多用于人。“委靡不振”偏重“长期的精神状态”,不限用于人。

运用①拳击动作讲究的是一种精神头,弯腰驼背经常给人一种________、缺乏自信的感觉。

②受中国平安再融资传闻影响,权重股________,股指震荡下挫。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颤.动(zhàn)

乘.凉(chénɡ) 独处.(chǔ)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ɡ)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敛裾.(jū)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啍着眠歌。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________,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2)这部电影,借助电脑特技,人物肆无忌惮地飞来飞去,与那些蹩脚港台片毫无二致,一点也吊不起人________的胃口。

(3)他的声音,仿佛带你进入了一个辽远________的境界,就像我们的生活,不可预知,难以把握,却那么值得期待和认真。

A.风致消受苍茫

B.风韵受用渺茫

C.风致受用苍茫

D.风韵消受渺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乳白色大楼的后面是一片蓊蓊郁郁

....的杨树林,林内光线阴暗,阳光穿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零零碎碎的光。

B.国际羽毛球世锦赛冠军奖杯不断易主,近几年我国国羽队却能兼传羽杯

....,创下了五连冠的好成绩。

C.年近八旬的王老太太,腿脚极不灵便,手持拐杖,走起路来迁延顾

...步.,晃晃歪歪,看上去真让人担心。

D.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美国已是自顾不暇,却还要慷慨陈词去救欧洲,把自己打扮成救

世主,一副微言大义

....的样子,实在可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

C.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24日上午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

D.每年9月至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万字。

B.朱自清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洁身自爱,铁骨铮铮,高风亮节,实为知识分子的典范。正因为如此,朱自清先生在世人和他的子女心目中一直被视为一位“真君子”。

C.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D.《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朱自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鲜明的比喻、生动的拟人、新颖的通感等,以景衬情,缘情写景,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7.下列句子中,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修辞特点上相同的一句是( )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________;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________。我们离不开大自然。________。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王维找到了精神归宿

②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

③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④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李乐薇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⑤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⑥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A.①④⑥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③⑤

二、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9.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亭亭,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

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10.第二段引用姜白石的词句,意在表达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音准形正

1.(1)①wěnɡ②niǎo nuó③diàn④ē⑤mí⑥miǎo⑦xiè⑧zhuì⑨qiàn ⑩yuàn?yì?jū?pì?duó

(2)①qū/qǔ②mò/mài③bó/báo/bò④chà/chā/chāi/cī

2.(1)裾/倨(2)采/彩(3)袅/枭(4)寞/漠(5)惦/掂/玷/踮(6)缀/辍/啜/掇

成语积累

(1)树木茂盛的样子。

(错点提醒:一般只用于形容树木,不用于其他。)

(2)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错点提醒:偏重一时的精神状态,多用于人。)

近义辨析

(1)①斑驳②稀疏(2)①幽僻②偏僻(3)①风致②风韵(4)①没精打采②委靡不振

依纲扣点

1.B [A项“颤”读chàn。C项“梵”读fàn。D项“踱”读duó。]

2.A [B项啍—哼。C项泄—泻。D项风—丰。]

3.A [风致:美好的容貌和举止;风味,风趣。风韵: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消受: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忍受,禁受。受用:动词,享用,得益;形容词,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4.A [A项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B项兼传羽杯:双方传递着酒杯。句中使用属望文生义。C项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的样子。句中使用属望文生义。D项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句中使用属不合语境。]

5.C [A项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项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D项主谓搭配不当,“红叶、温泉、藏羌风情”不能是“黄金季节”。]

6.A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7.D [D项和所给句子是通感,其他三项是比喻。]

8.C [各个分句结构应一致。最后一空由现实到精神。]

9.B [并没有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10.表达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

11.①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②闻不到荷香;③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