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广西大学研究生院
广西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广西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西大研〔2017〕28号为更好适应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形势,新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身心健康。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一)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工程硕士基本学制2.5年,专业法律硕士(非法学)基本学制3年,其它类型基本学制2年。
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农业硕士、法律硕士基本学制3年,其它类型基本学制2年。
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二)依照规定享受一定奖助学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超过基本学制的学习期间不再享受各类奖助学金。
(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参照《关于印发<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规定>的通知》执行(西大研字〔2017〕21号)。
其中,2017年9月1日及以后入学的专业学位硕士,原则上学校不再接受以任何理由提出的延期申请。
三、培养方式(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宽理论、重实际、博前沿知识,尤其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的学习。
实践学习环节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的使用对象与范围
使用对象:广西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
• 研究生:个人信息维护、课程选择、论文提交等
• 导师:审核研究生选课、指导论文、评定成绩等
• 管理人员:学籍管理、课程安排、论文审查等
使用范围:广西大学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 研究生院
• 各学院
• 各个实验室
02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功能详解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
DOCS
01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概述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 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
• 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
• 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
• 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 集成研究生教育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功能优化
• 系统性能提升
• 用户体验优化
• 系统功能模块化与可定制化
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与协同
集成其他系统
• 集成教务管理系统
• 集成科研管理系统
• 集成人事管理系统
协同工作
• 数据共享与交换
• 业务流程协同
• 系统运维与监控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的长远规划与发展
• 角色分配
个人信息设置与维护
个人信息维护
• 个人资料修改
• 联系方式更新
• 电子邮件验证
个人密码管理
• 密码修改
• 密码找回
个人信息安全
• 隐私设置
• 账号锁定与解锁
系统功能操作与使用
业务流程办理
• 申请提交与审批
大学研究生教务管理规定

大学研究生教务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实验课及其他教学环节。
第二章课程开设及调整第三条研究生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按开课范围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
第四条公共课指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公共选修课和学科基础课中的共享课程(如工科学科基础课中的数学、力学类等课程);专业课指面向本学院或特定学科研究生的课程,包括学科专业课、学科选修课等。
第五条课程设置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确定。
学科培养方案一般每3年进行修订,学科每学年可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第六条学院应当根据培养方案组织任课教师撰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经学科、学院审核后执行,并向研究生公开。
第七条课程调整在每学年春季学期第10教学周前进行。
学科提出调整方案并充分论证,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八条研究生院每学期第15教学周前,根据各学科培养方案下达下学期教学计划。
第九条研究生院负责公共课的分班与排课,其余课程的排课由开课学院负责,研究生院汇总学期课表后发布。
第十条同一培养方案下研究生人数≥30人且选课人数<10人的课程,或同一培养方案下研究生人数<30人且选课人数<30%的课程,原则上暂停开设。
第三章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第十一条研究生入学后,应当按照学校公布的学科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并在每学期初参加网上选课。
未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及网上选课的,不得参加课程学习及考核。
第十二条研究生应当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学习,确因课题研究或其他正当理由需要调整的,由本人在拟调整课程开课前提交申请,经导师及学科同意后,报所在学院批准。
第四章任课教师及课程教学第十三条研究生任课教师一般应为我校教师或外聘教师,由开课学院聘任,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四条博士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二)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并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三)具有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并获得博士学位。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一、系统功能1. 研究生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生可以在线填写、修改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
2. 课程管理:研究生可以查询课程安排、选课、成绩查询等功能,方便研究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 导师管理:导师可以在线查看研究生信息、课程安排、成绩等,方便导师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4. 管理人员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在线查看研究生、导师、课程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5. 消息通知:系统可以发送重要通知、公告等,确保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6. 在线交流: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内进行在线交流,方便沟通、解决问题。
7. 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可以对研究生、课程、导师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8. 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加密技术,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系统优势1. 便捷性: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方便快捷。
2. 高效性:系统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4. 安全性:系统采用加密技术,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 可扩展性: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功能扩展,满足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
三、系统使用指南1. 登录: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使用分配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
2. 个人信息管理:登录后,研究生可以查看、修改个人信息。
3. 课程管理:研究生可以查询课程安排、选课、成绩查询等功能。
4. 导师管理:导师可以在线查看研究生信息、课程安排、成绩等。
5. 管理人员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在线查看研究生、导师、课程等信息。
6. 消息通知:系统会发送重要通知、公告等,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要及时查看。
7. 在线交流: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内进行在线交流。
8. 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可以对研究生、课程、导师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

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广西大学研究生管理一、管理机构1、研究生处:负责研究生教育的有关政策、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研究生入学、退学、转学及信息管理,负责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建设,完成院系和学院相关研究生工作,负责组织各类研究生活动。
2、学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指导和实施学科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整理年度研究生招生工作,召开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指导研究生招生组织工作,监督研究生招生考试办法及其实施过程。
3、学术学位办公室:负责管理获取高等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相关文件,负责审批学位授予复审事项,及学术学位科研论文答辩、答辩秩序管理,定期发布学术学位管理规定和政策文件等。
二、研究生入学1、报名:每年的一月、三月、六月和九月分别开展研究生入学报名,根据申请者之前的考试结果、科研成果、参加项目成果以及其它推荐文件等可以报考。
2、考试:报考学历研究生,须参加相应的招生考试,考试分为时间和内容两部分。
时间:每年一月及九月考试内容不同,具体考试项目具体见考试规定;内容:以语言文学类、理科类、经济类、医学类和考察论文为主。
3、录取:每月开展研究生入学录取工作,根据综合考试结果及报考条件经评审组织择优录取。
三、研究生管理1、学习:研究生入学后,院系或学院会针对所学专业给予一定的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课程、实践考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综合考试等。
2、就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校内及校外单位就业,可以提交在职申请、自主创业申请后进行就业,现接受校外及政府单位招聘的研究生可以参与招聘中。
3、评估:研究生处定期会组织研究生教育综合认证,并按年度评估研究生活动,对于对被评估单位及个人在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客观、全面的评估意见。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管理规定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管理规定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是我校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研究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切实做好全校性选修课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校性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我校目前开设英语口语课及计算机课作为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每门课两学分,公共选修课的安排由研究生处组织。
二、在每学期的第13-15周,研究生处将发布下个学期公共选修课的选课通知,并公布上课时间、周次、节次及地点。
三、选课结束后,研究生处可根据各门课程选修人数和其它情况作适当调整,合并或取消选课人数过少的班级。
对修改的课程班级,研究生处将及时向研究生公布,并组织研究生改选、补选和退选。
四、选修课开课两周内为试听阶段,在此期间内研究生若不想修读该门课程,可申请取消选修或改选,但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五、研究生对自己选修的课程,必须严肃对待,认真听课和参加考试,选修课成绩将记入学习成绩档案。
未办理取
消手续,不参加考试,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记录。
六、研究生凡未经过选课者不得修读,不参加该选修课考试,不予登记考试成绩。
七、对于选修课不合格的研究生,可选择参加补考或重修,补考合格后记该门课成绩60分,并给予学分;重修将由本人向研究生处提交申请,办理重修手续后,在下一学期重新选修该门课程。
八、此办法自2019年3月开始实施。
九、未尽事宜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广西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广西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西大研字〔2007〕34号)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研究生身心健康,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对我校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规定录取的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籍管理作如下规定:第一章入学与注册第一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研究生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按时到学校指定地点报到,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研究生院(处)请假,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
无故未按时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者,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立即取消其学籍。
情节恶劣的,送交有关部门予以查究。
第三条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我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暂不宜在校学习的,经研究生院(处)批准,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持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向学校申请入学。
第四条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申请入学的研究生经我校复查合格后,由研究生院(处)批准,可与其下一年级新生一起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条在学研究生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须凭研究生证到所在学院报到注册,学院在研究生证注册登记栏中加盖注册章。
不能如期报到者,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后,可暂缓办理注册手续,申请暂缓注册的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六条学院应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将本学院研究生报到注册情况汇总后报送研究生院(处)。
广西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管理办法(最终版)

广西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管理办法(最终版)第一篇:广西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管理办法(最终版)西大学资字…2007‟30号广西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管理办法根据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的有关精神,研究生可以兼任部分助教、助研、助管等勤工助学工作(简称“三助”)。
研究生“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既有利于他们得到锻炼,又有利于发挥他们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作用,不仅能解决学校的师资、科研、管理队伍等人员短缺的矛盾,而且能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在读研究生的生活待遇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体制改革。
为了鼓励我校学有余力的研究生担任勤工助学工作,加强对我校研究生“三助”的有效管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工作原则根据学校各单位教学、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需要,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在读研究生的工作能力与需求情况,在不影响学业,保证学生按时毕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研究生从事勤工助学工作。
二、工作内容(一)助教工作,其任务主要是:1.为本、专科生上实验课,习题课,主持课堂讨论;2.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评改试卷;指导生产实习,带社会实践;参加部分章节的讲授; 3.协助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二)助研工作,其任务主要是参加研究生本人学位论文研究课题以外的学校或学院(系)指定的科学研究、科研实验、数据整理、设计与绘图、编制程序、文献资料的整理汇编、翻译、设备维修与调试等工作。
(三)助管工作,其任务主要是:1.兼任本科生的辅导员、班主任,协助各学院(系)研究生秘书的工作;2.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等。
三、工作岗位设置及聘任办法(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学校每年投入的专项经费情况,按照各单位教学、科研、管理需要分派指标。
各学院(系)、部(处)、教研室,在安排教学、科研、管理任务时,尽可能为研究生兼任勤工助学工作提供条件,并提前制定计划。
研究生“三助”工作聘任程序如下:1.在每学期末向研究生颁布需要兼职的岗位、工作任务、时间、要求、待遇;2.研究生可以按照个人情况向学院(系)提出申请;3.研究生也可先提出兼职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系)批准,由聘用单位挑选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且学有余力的研究生担任勤工助学工作。
广西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广西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2004年12月修订)教字[2004]30号一、标准学时教师教学工作量以标准学时为计算单位。
其定义为:为一个标准班上课,完成规定的各教学环节(任务含量),一个课内学时为一个标准学时。
不同类型的课程(或环节)、不同规模的编班人数,按规定的计算办法折算为标准学时。
未完成规定的教学环节的,其工作量要按实际情况予以折扣。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高职学生和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工作(含全校性选修课)和本办法所规定的与教学相关的有关工作的工作量计算。
二、各类教学环节工作量计算办法(一)本、专科(高职)教学工作量1.理论课任务含量: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每周答疑一次,每次一个单元)、批改作业(按教学大纲布置作业,一般要求全批全改,某些课程只能部分批改时,应经院长批准,且批改量不得少于总量的三分之一)、考试命题、监考、阅卷、分析、登分等。
计算公式:G1=(10X+S(XK+B))C式中:S为课内时数,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X为效益系数,其值根据编班人数确定编班人数≤60人的X=1.0编班人数61-80人的X=1.1编班人数81-100人的X=1.2编班人数101-120人的X=1.3编班人数121-140人的X=1.4编班人数≥141人的X=1.5 (“两课”人数超过140人的,每增加20人系数增加0.1)公外课编班人数45-55人时,X=1.0;人数超过55人时,X=1.1 K为课程系数,主要由课程的作业量确定作业量很多的基础课为K=1.25作业量较多的专业基础课K=1.15作业量较少的课程K=1.05没有课外作业的课程K=1.0配有专职辅导教师的课程K=1.0公外课K=1.0;体育课K=0.7B为补贴系数,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并采用外语授课(指非外语类课程),B取值0.3;教学全过程采用CAI,或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课(指非外语类课程),或新开设的课程,B取值为0.2;教学过程采用CAI达50%以上,或使用新教材且内容变化较大的课程,B取值为0.1;否则B取值为0。
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办法

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办法(二00八年八月修订)校研发[2005]12号一、研究生课程的选修1.选课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开课目录,在研究生院规定的时间内,办理选课手续(网上选课)。
研究生网上选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初,选课具体时间见研究生院通知。
2.补选与退选在规定的选课时间内,研究生可以补选和退选(网上进行)。
3.成绩与学分凡已参加网上选课的课程,其成绩一律记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单。
研究生完成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且考核通过,方能取得相应课程的成绩和学分。
未办理选课手续而旁听的课程或对于课程学习缺勤时间超过课内学时三分之一的硕士生,不得参加考试,不计成绩和学分。
若研究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退选手续、无故不参加考核者,或未按教师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环节,成绩记"0"分。
4.选修外校研究生课程见《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相应部分。
5.正式入学前选修的研究生课程在入学前经正式手续随本校研究生修过我校研究生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入学后,经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核实后,在两年内可认定成绩和学分。
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者,原则上不允许提前选课。
二、课程考核及成绩确定1、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分是研究生课程学习强度的标志,而考试成绩则是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的标志。
凡课程学习及其它各种教学环节完成时,均须按培养计划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2、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研究生课程按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
正式列入培养方案的课程均是考试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为合格;“专题研究”、“教学实践”为考查课程,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记“通过”或“不通过”。
研究生课程考试方式可以是笔试(闭卷或开卷、课程论文)、口试或笔试加口试。
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要求以笔试方式进行考核。
3、考核安排与有关要求公共课考试日期由研究生院和开课单位协商确定后安排考试,并在网上公布考试时间、考场安排;专业课由学院或任课教师安排考试并通知学生。
广西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完全课表

专业领域代码430130 专业领域名称环境工程领域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3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4 门共9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3 门共8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5 门共11 学分
工程实践共 2 学分必修环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 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和发表论文共 2 学分四、专业课程设置
五、工程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工作量、考核方式)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安排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考核方式)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430130 环境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考试科目名称:环境检测
参考书目:
1、《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环境检测》(修订版)奚旦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学院考试科目名称: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
参考书目:
1、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高教出版社
2、环境监测(修订版),奚旦立主编,高教出版社。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代码:05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与方向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他新闻和传播现象的学科。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闻学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
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
我国新闻学科创建的起点,是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传播学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
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称为“新闻传播学”。
学科按照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新闻的采、写、编、评的理论研究和技能培养。
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与人类社会变迁、民族文化、媒体融合发展等领域。
传媒经济与广告学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以及广告传播理论与历史、广告运作与管理、品牌策划与创意等。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向包括:(1)新闻学;(2)传播学;(3)传媒经济与广告学。
二、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宽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经过规范的学术训练,熟悉新闻传播实践,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才。
具体包括:(1)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著作,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有比较系统的阅读和掌握;(2)对于新闻传播的知识有系统掌握和透彻理解,能创造性地从事新闻实践工作;(3)对于本专业的研究及其成果,有全面和深入掌握;(4)掌握基本研究方法,能够根据选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5)对于学术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德;(6)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其中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
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经学院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提前申请学位(毕业),但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年。
研究生教学管理方法

研究生教课管理方法一、成立研究生教课管理规范第一,摆正研究生教课管理的地点。
明确好教课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对学校的有关规定与通知,做到上传下达,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次,对研究生教课和管理文件推行系统整理。
健全各样规章制度,使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可成立的教课管理文件系统包含:教课类如课程教课安排(含教课纲领、教师讲课计划书、听课记录、课程试卷等)、研究生个人培育计划、开题报告、科研状况等;管理类文件包含研究生推免工作章程、中期考查方法、导师守则等。
最后,拟订教课工作安排。
条理安排学期各阶段事务,井井有条展动工作,确实为师生服务,提高教课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学风管理要严肃学风纪律,做好教课状况检查,完美考勤管理制度。
可成立学院研究生教课状况检查小组,由教课院长担当组长。
小构成员有:学科带头人、各导师、教课秘书、指导员等。
此中,教课院长要点负责对教师上课推行听课检查和评论;学科带头人要点负责对本专业的教师讲课准备工作推行检查;导师要点负责对学生专业学习、科研活动状况推行检查;指导员要点负责对学生报到状况、学风等方面推行检查;教课秘书要点负责对学生上课状况推行检查,并对有关工作推行协调解总结。
任课教师加强上课点名制度,少勤学生执行告假手续,限制迟到、早走、逃课现象的出现。
三、加强研究生专业兴趣培育、学术实践及沟通在研究生入学动机较为复杂的状况下,培育其对专业的兴趣。
研究生扩招后,在绝绝大部分学生追修业术理想的趋向下,不乏存有学生为躲避社会压力、获得高学历文凭等而念书的现象。
因此,培育研究生的专业兴趣,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是提高研究生培育质量的首要任务。
学术实践和沟通则是研究生科研水平培育中不行或缺的环节,也是锻炼和查验其学习成效的最好时机。
可采纳举措有:(1)鼓舞学生加强学术实践,按期参加各样念书会、学术沟通,在仔细念书的基础上,撰写各种学术论文,以此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广西大学本科教学课务管理规定

广西大学本科教学课务管理规定西大教字〔2005〕44号为了规范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执行计划第一条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其所列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均不得随意改动。
第二条每学期开学后,由各学院组织制定下一学期的教学执行计划。
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调整的,必须按规定填写《教学计划异动申请表》,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并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三条制定教学执行计划时,由学院填报《教学安排表》,并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填报数据。
1.为保证教学质量,各学院原则上应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较好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课程主讲。
能胜任主讲任务的助教或具有教师资格其他系列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经学院考核同意,也可安排承担课程的部分或全部主讲任务。
2.根据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每个课程教学班可以安排1名辅讲教师,共同组织好教学活动。
3.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各学院应安排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实践环节的实验(实习)老师或指导老师。
4.每学期一般安排20~22周,学期的最后两周为考试周,毕业班和期末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考试周可以根据需要提前,时间不得少于1周。
5.学期各周次的教学任务必须规划均衡,安排科学合理,不得出现无教学安排的周次或教学任务超荷的周次。
6.在设定各门课程的学生上课人数时,除考虑本专业(班级)的正常人数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再修、休学、复学、转学、留学和旁听等学生的人数。
7.各门课程的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和课外学时必须分别填写,不能互相包含。
8.制定教学执行计划时,必须规范使用课程代号、课程类别、考核方式、课程级别、学分和各类学时数,涉及跨专业年级的课程或需要特别说明的,必须在备注中清晰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西大研〔2017〕3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必备环节和重要途径,它为研究生学术研究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知识理论基础,在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工作,完善研究生课程管理体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二条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充分贯彻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重视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
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研究方法类、学术前沿类课程的开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应针对其行业领域要求设置,重在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用性、综合性。
第三条研究生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以及必修环节。
公共学位课: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由学校委托相关教学单位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或者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专业学位课:研究生学习、掌握和拓宽本学科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的重要基本课程。
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为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理论基础、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
补修课:针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设置,主要是本学科在低一级学位要求中设置的基础课程或其他课程。
必修环节: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以外的其他学习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实践活动、开题报告等。
第四条为拓宽口径,扩大知识面,研究生课程应按照一级学科设置,体现一级学科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课按一级学科统一设置,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可以参照二级学科设置。
第五条研究生培养单位须按照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加强一级学科内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增加研究类、研讨类、实践类等课程安排;鼓励双语课、全英文课、案例教学、行业前沿讲座等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
第六条凡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均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由开课单位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制定,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学分、教材及参考书目、考核方式、授课教师等信息。
课程教学大纲经开课单位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七条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明确课程设置标准,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课程设置相对稳定,杜绝因人设课。
第八条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适时对本单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修订,增补能反映学科最新进展和动向的研究生课程,取缔内容过时、水平不高、长期未开课的课程。
第九条研究生课程选课人数原则上低于3人该课程不予开课。
学校对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定期审查,连续3年未开设或教学评估未通过的课程,在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时原则上予以取消。
第十条研究生基础理论类课程原则上16学时计1学分,实验类课程18学时计1学分,讨论类课程26学时计1学分。
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最低不能少于16学时,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章课程教学第十一条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行校院二级管理。
研究生院负责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与全面教学检查,研究生开课单位或培养单位负责本单位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与检查管理。
第十二条研究生课程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加强方法论学习和训练。
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研究生、教师之间良性互动,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十三条研究生课程教学优先选用适应我校研究生培养要求的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用书;无推荐教材的课程,鼓励开课单位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学科专业研究生学习的讲义或教材。
第十四条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重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应根据培养方案,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经培养单位审定后,一般不得更改,研究生应按照培养计划进行选课学习。
学习过程中,因课程变更、论文写作等原因需要调整培养计划的,研究生提交变更申请,经导师及培养单位同意后修改。
第十五条因学科课程设置变动且学校已无相关课程可选的,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培养单位制定课程学习替代方案。
第十六条研究生院于每学期结束前一个月预先安排下一学期的公共学位课程计划表,各培养单位根据公共学位课计划表安排专业课课程计划表。
课表一经排定,不得随意变动。
研究生课程表须在每学期开学后2周内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十七条每学期开学一周内,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培养计划和课表,在管理系统中办理选课手续。
因特殊情况需退、改、补、增选课程者,应在开学一个月内,经导师、任课教师和培养单位批准,专业课至所在培养单位办理,公共课至研究生院办理。
如选课后不参加考试者,按旷考处理,计入成绩册。
未办理选课手续的研究生,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第四章课程讲授第十八条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在政治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为人师表;能够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履行教师职责。
一般应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
第十九条部分应用性较强的研究生课程可聘请行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专家讲授。
由聘用单位向学校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教学。
外聘教师一经聘用,必须按照学校课程安排和要求完成各个教学环节。
第二十条对于初次讲授研究生课程的教师,其课程教学计划应由开课单位组织审定,通过试讲后方可正式授课。
第二十一条为保证教学效果,同一任课教师在同一学期内所担任的同一层次研究生课程一般应在2门以下。
根据课程性质,任课教师可采取讲授、研讨、实地调查、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
第二十二条研究生课程原则上由一名教师授课,鼓励开课单位组织教学团队进行授课。
第二十三条任课教师应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组织教学,按时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教师在授课期间,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课程安排,须提前提交调停课申请,专业课至所在开课单位同意后办理,公共课至研究生院同意后办理。
第五章课程考核第二十四条研究生必须参加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必修环节的考核。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由开课单位和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
同一年级、同一门课程由不同教师授课的,其考核方式须一致。
任课教师应在课程第一次开课时向选课研究生说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内容、成绩构成比例等。
第二十五条研究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
凡未请假,或请假未批准,或请假逾期未办续假手续未参加学习的,以旷课论处。
研究生缺课超过某门课程总课时三分之一及以上的,或缺交作业超过某门课程教学要求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取消该课程的考核资格,随下一年级重修。
第二十六条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突发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考核,应持有关证明提前办理手续申请缓考,培养单位审核后报研究生院批准,获批后方能缓考。
研究生擅自不参加考试的,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旷考。
经教育表现较好的,对该课程给予补考机会。
第二十七条研究生参加考核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诚信考试。
凡出现违反考场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以零分计,注明违规或作弊,不予正常补考,并按照学校相关文件处理。
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及留校察看处分,经教育表现较好的,对该课程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第二十八条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开课单位组织补考,上一学期课程考核成绩不合格的,符合规定的研究生可以参加补考。
培养单位按照要求整理课程考核不合格名单,做好补考相关安排。
第六章成绩管理第二十九条研究生课程成绩评定既可以最后的考核成绩为依据,也可以综合平时和期末考核成绩加以评定。
课程成绩按照百分制计分,必修环节成绩可以按照通过、不通过记载。
第三十条研究生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或课程负责教师须在下学期开学2周内完成成绩评定及录入工作,试题、答卷及纸质成绩单提交开课单位存档。
无特殊情况逾期未提交成绩的,按教学事故处理。
成绩登记务必准确清楚,杜绝差错。
如确需修改,由任课教师申请,经开课单位复查后报研究生院审批。
第三十一条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达60分、必修环节通过,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若有补修课程的,必须参加补修课程考核且成绩合格,所取得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成绩达60分及以上为研究生毕业合格成绩,学位课成绩达70分及以上为研究生申请学位合格成绩。
第三十二条研究生课程考核不合格,可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参加补考,补考不通过者须重修。
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已合格,一般不允许补考或重修;如确实需要补考或重修的,该课程成绩按补考或重修后实际分数登记。
研究生通过补考、重修获得的成绩在成绩单上予以标注。
第三十三条硕士研究生对培养计划中的外国语课程可申请免修免考。
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第一外国语课程(英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第一外国语课程免修免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达60分及以上;托福成绩达80分及以上;雅思成绩达6分及以上;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合格及以上;大学英语六级水平测试成绩达到425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本科阶段获英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第二外国语课程(法语、日语、德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第二外国语课程免修免考:法语公共四级考试成绩达60分及以上;法语水平考试(TEF、TCF)成绩达300分及以上;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N1、N2考试成绩合格及以上;实用日本语鉴定(J.TEST)AD级考试成绩达600分及以上;大学德语四级考试成绩达60分及以上;全国高校法语、日语、德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合格及以上;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获得法语、日语或德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获得免修免考资格的硕士研究生,其外国语课程学习成绩认定为85分,并取得相应学分。
符合免修免考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于第一学期开学一周内,在研究生管理系统提交成绩证明材料申请免修免考;证书原件、复印件交学院审核。
学院审核无误后将复印件提交研究生院备案。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其参加相关语种水平或等级考试取得的成绩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国语课程成绩可认定为85分,但不再做免修免考申请。
第三十四条研究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在某课程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申请以创新创业成果替代某门非学位课程成绩的,经导师和培养单位论证评定,按评定的成绩计入相应的待修课程。
第三十五条在校研究生因特殊原因选修外单位研究生课程,须经导师和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方可在外单位进行课程学习。
开课单位的层次不低于我校。
其选修外单位研究生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个人培养计划的总学分和学位课学分的三分之一。
在外单位修课费用自理,课程修完后,须将加盖外单位主管部门公章的成绩单报研究生院备案。
研究生因参加校际交换、联合培养等学校项目在外单位学习的,其在外单位修读的研究生课程可以转换为个人培养计划中对应课程的学时学分。
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在外单位无开设的,该课程必须在本校修读并考核。
研究生应按外单位的规定进行课程学习和考核,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课程内容,负责认定互换课程的名称,采用“一门换一门”的原则,转换为个人培养计划中对应课程的学时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