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基本概况
[整理]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印江质量技术监督局:史册内容摘要:本文就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传统茶文化产业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较深刻的分析,并针对该县茶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七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茶叶,作为家庭生活必备“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饮食和保健中日显重要。
印江自治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汤色嫩绿透明,滋味清香,回味甘甜。
早在永乐年间所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的团龙茶就曾作名茶上贡;而今的“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翠芽”、“梵净山毛峰”等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赢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一、梵净山翠峰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我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境内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间云雾环绕,是一个种茶历史悠久而又古老的茶区,历来盛产名茶。
我县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的团龙茶,在明代永乐年间(1411年)即成为贡品盛极一时,走红明清。
该村龙门坳有一株古老的中小叶茶树,经测量树干直径为23厘米,树高6米,树幅在13米以上,年产干茶3.6公斤,实属国内罕见。
据测已有近600多年的树龄,中茶所专家称这棵茶树为“中国茶树王”。
1992年5月获贵州名茶评比一等奖。
6月获贵州名茶称号。
1992年至1994年连续获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1993年4月,在西南艺术节暨商品展销会上被大会组委会和贵州省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
1994年6月,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94“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会上,被授予’94“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博览会银奖。
1995年10月,获全国农业博览会上“梵净山翠峰”获金奖。
1997年6月,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1998年2月,梵净山绿茶系列产品获贵州省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称号。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0-2023)
印江自治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3年)编制时间:2023年5月目录一、概述 (1)(一)编制背景、目的及意义 (1)(二)编制依据 (1)(三)编制原则 (2)(四)合规性分析 (2)二、基本情况 (3)(一)印江县概况 (3)(二)成片开发的位置、范围、面积 (5)(三)成片开发拟征收区域土地权属情况 (6)(四)成片开发拟征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7)(五)基础设施条件 (8)三、成片开发的必要性及公益性分析 (9)(一)成片开发的必要性 (9)(二)主要用途、实现功能 (9)(三)公益性用地占比 (11)四、实施计划 (12)(一)建设项目情况 (12)(二)开发时序及年度实施计划........................................ 13五、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13)(一)坚持底线思维,减少占用耕地 (13)(二)有效落实规划,盘活存量用地 (14)(三)加强供地计划调节,健全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14)(四)优化产业用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14)(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集约用地意识 (14)六、成片开发效益评价 (15)(一)经济效益评价 (15)(二)社会效益评价 (15)(三)生态效益评价 (15)七、公众参与情况 (16)八、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16)I1一、概述(一)编制背景、目的及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自然资规(2023)5号),《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的通知》(黔自然资函(2023)288号)有关精神,我县按要求组织编制了《印江自治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3-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
通过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合理划定近期土地征收报批范围,统筹安排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有序安排土地征收报批时序,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印江岩口水库建设方案
引言印江岩口水库位于中国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该县重要的水资源调配和防洪工程。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印江岩口水库建设方案,包括水库的规划设计、建设技术、环境考虑以及预期效益等方面。
1. 建设背景和目标1.1 建设背景印江县地势较高且多山,水资源相对匮乏。
当前,印江县农业和工业发展面临水资源不足的制约。
为了解决当地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农作物种植和工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印江岩口水库的建设成为迫切需求。
1.2 建设目标1.增加印江县的可用水资源量,满足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需求;2.提供防洪功能,保护沿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通过水库周边的生态修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2. 水库规划设计2.1 水库选址印江岩口水库选址于印江县岩口河上游,该地区地质条件稳定,有良好的地下水资源,且周围无重要生态保护区和特殊地质地貌。
2.2 水库建设规模水库总库容为X亿立方米,大坝高度为Y米。
2.3 工程主要设施1.水库大坝:设计为X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宽度为Y米,坝体采用粘土加铺石护坡,确保坝体稳定性;2.泄洪设施:建设方案中包括底洪洞、坝身洪道及洪水泄流消能建筑物;3.取水设施:规划设置取水口,利用管道将水引入供水系统;4.环境保护设施:为了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计划建设鱼类过鱼道和生态补偿设施。
3. 建设技术3.1 施工方法采用开挖、运输、填筑、浇筑、固结等传统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3.2 材料选用1.建筑材料:大坝主要采用混凝土和钢筋,确保坝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2.防水材料:选用高性能防水胶泥和防水卷材,以提供优异的防渗性能。
3.3 监测技术在建设过程中,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工程监测,实时掌握工程变形和稳定性,以及沉降等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4. 环境考虑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具体包括: 1.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控,防止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 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保护原有生物多样性; 3. 建设鱼类过鱼道,确保鱼类通行权,维护生态平衡。
贵州省印江县石漠化改造与种植药材
贵州省印江县石漠化改造与种植药材栀子及提取天然色素项目总体规划(浙江省)丽水市金山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12月20日贵州省印江县石漠化改造与种植药材栀子及提取天然色素项目总体规划2013年,第一期计划发展木本药材黄栀子1万亩总投资2000万元(包括苗木、工资、农肥等),需省发改委列入计划补助800万元(用于农民培训和苗木购买),公司和地方部门配套资金1200万元。
(具体近远期发展规划见《贵州省印江县石漠化改造与种植栀子药材及提取天然色素项目总体规划》)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印江县石漠化改造与种植药材栀子及提取色素项目总体规划。
1.1.2 项目性质农产品(中药材)加工及基地(种苗)建设项目。
1.1.3 建设地点及规模贵州省印江县厂房及公司占地100亩,基地加农户种植10万亩。
1.2.印江县基本情况1.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域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
“八山一水一分田”,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位于县境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
全县总人口42万,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2610元,是全国比较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县之一。
1.2.2 自然条件印江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历年平均降水量:1113.4毫米,日照时间长达1255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地表河网较密。
多数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缓,下游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
印江土家高腔山歌初探
艺术鉴赏·127·印江土家高腔山歌初探杨志勇(印江自治县文化馆,贵州 铜仁 555200)摘 要:印江土家族高腔山歌是最能反映本民族粗犷豪放特点的民歌,为民众所喜爱,是山地文化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发扬光大,发挥其社会效应,为印江经济建设服务是文化工作者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印江 山歌 发展一、印江土家高腔山歌的产生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印江唐开元建县,元、明、清三朝是邛江、朗溪、厥册三个土司行政辖地,面积1969平方公里,全县所辖17个乡镇、365个村,共43万人口,农业人口占80%以上,土家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1%。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一当年的民间歌谣,足以说明地处高寒地区,且以农业为主的印江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较低。
面对大山沟壑,要到对面的山,走路可能会几个小时,人们采取了“通讯基本靠吼”的最原始沟通方式来交流信息。
想念亲人、向往山外的世界、对幸福美满的生活憧憬,高声呐喊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高亢粗犷的嗓音。
如《诗大序》中说述的“ 言之不足,歌之”,在生产劳动中,人们对事件描述、内心情感表达等需求,便产生了“高腔山歌”这种特有的文化形式。
二、印江土家高腔山歌的分布土家高腔山歌在印江有深厚的土壤,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会唱,大约可划为东、南、北三路,东路在木黄、新业、合水、永义、朗溪5个乡镇为主,南路有缠溪、罗场、新寨、杨柳、洋溪5个乡镇为主,北路有沙子坡、杉树、板溪、天堂、刀坝5个乡镇等,这里的山里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因为,农事劳动、谈情说爱、生活哲理、严肃教化每天都在发生,这就是高腔山歌的主要内容。
如:反映生产劳作的《栽秧歌》《上山坡》等;描述男女情爱的《去望娇》《高高山上一树槐》《阳雀咕咕叫》《这上没得那山高》《见个螺丝往里摘(丢)》等;还有反映拥护红军的红色歌曲《跟着贺龙去当兵》《送郎当红军》《十送红军》等;还有诙谐搞笑的《下河调》《打草鞋》《乱号子》《扯谎歌》等。
江口概况
江口概况一、基本概况贵州省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国土面积1869平方公里。
全县辖七乡两镇,71个行政村,总人口23.7万,其中,少数民族占51.8%。
二、经济资源国土资源:全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坝子居多,有耕地面积1.13万公顷,林地面积12.5万公顷。
土壤以黄褐壤土为主。
目前,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只占总资源的20%左右,发展农、林、牧业和多种经营前景广阔。
气候资源:县内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约289天,海拔高差2297.5米(最高海拔2572.5米,最低海拔275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
受梵净山的影响,小气侯特点突出。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共季。
非常适宜发展种、养殖业。
生物资源:县内森林覆盖率45.5%,被联合国接纳为“人与生物保护圈”区网成员的梵净山在县境内。
全县有1200多种植物,名贵中药材有天麻、黄莲、杜仲、银杏、当归等。
动物300多种,珍稀动物有黔金丝猴、华南虎、大鲵等。
珍稀树种有珙桐、贵州紫薇,还有大片的冷杉林、黄杨林、水青冈林。
生长有灵芝、猴头菇等数十种真菌。
堪称全国著名的规模宏大的“自然基因库”。
水力资源:发源于梵净山的太平河、闵孝河、桃映河、车坝河等几十条大小河流贯通全县,于县城处汇成锦江,形成长江上游沅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县内年平均自然降水20亿立方米,年经流量15.6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8.41万千瓦。
县内已发现泉眼283处,可供开发利用的有253处,多为国家水源标准一、二级。
出自梵净山麓多处泉水被国家卫生部、轻工部、矿产部鉴定为国家级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极具开发潜力。
县内所有河流,水质优良异常澄洁,为发展特种水产的养殖业提供了优良的养殖环境。
矿产资源:县内矿藏种类多,分布相对集中。
有金、铜、硫铁、钼、磷、重晶石、玉带石等30余种。
其中硫铁、磷、粘土、重晶石储量丰富,可供大规模开采。
我的家乡---印江
梵净山
黔金丝猴
主要分布于梵净山麓
梵 净 山 金 顶
千 年 神 树
印 江 梵 净 山 紫 薇 王
印 江 文 昌 阁
我的家乡---印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江 梵净山
我的家乡是位于贵州省东部一 个风景迷人、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 红色旅游圣地——印江
小 城 风 光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家乡的革命 传统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珙 桐
1934年10月,由任弼时,肖克、 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抵达木黄 镇,与红二军胜利会师。
贺 龙 元 帅
随后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 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在红三军 军部----木黄镇水府宫内召开紧急 会议,决定两军团统一行动。
木黄会师纪念碑
为纪念这一 重大历史时 刻,于 1977年7月 开建木黄会 师纪念馆和 纪念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二、六军团印江木黄 会师纪念馆
请欣赏印江梵净山风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 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
印江县年产10000吨白酒生产项目建议书
印江县年产10000吨白酒生产项目建议书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工业贸易局二〇一二年二月印江县年产10000吨白酒生产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印江县年产10000吨白酒生产项目建设地点: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坝乡夫子坝村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年产白酒10000吨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年产10000吨白酒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包括厂房建设,设备和配套设施及技术引进,项目占地200亩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建设过程中可分二期分步投入运营。
其中,第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1000吨白酒生产线。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可行性(一)印江白酒产业发展背景。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43.2万人。
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有中国茗茶之乡、书法之乡、长寿之乡- 2 -之美誉。
印江境内属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2.7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36.6摄氏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冬季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达342天,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日照时间长,年可达1400小时;这里的地貌结构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土质偏微酸性。
土体中砂质和砾石含量很高,具有良好的渗水性。
当地面水和地下水流渗过土壤,既溶解了土层中蕴含的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过滤,滤出了纯净无毒、甘甜可口的清洌泉水汇入木黄河中,为白酒酿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水源;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微生物生长,一河清泉原始而灵动,原生态文化、梵净神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与茅台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酿酒宝地。
(二)印江白酒产业现状。
近年来,印江县采用茅台工艺酿造的木黄窖酒、芙蓉窖酒远销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上海、西藏等18个省市,建立了80余个销售网点。
印江县公益林区划界定分析及管护建议(全文)
印江县公益林区划界定分析及管护建议(全文) 林业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多重目标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进展必须从满足GJ建设和RM生活的需要出发,以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
因此,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是林业进展的总体目标。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是转变林业经营治理体制和进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进展的战略选择。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是林业分类经营的首要基础工作,对林业可持续进展和GJ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江县于2021年10月~2021年6月按要求将公益林界定地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勘界确权宗地进行对比,确保数据一致,完善并界定了生态公益林71266.6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7.6%。
其ZG家级公益林51266.67 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1.9%,Ⅰ级9800.0 hm2,Ⅱ级41000.0 hm2,Ⅲ级466.67 hm2;地方公益林20000.0 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28.1%。
1 自然地理概况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中西部。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17′52″~108°48′18″,北纬27°35′19″~28°20′32″之间。
地处贵州高原的东北边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在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的西麓,相对高差大,境内最高海拨为2493.7m,最低海拔377.7m,相对高差2116m。
境内地表分布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类为主,土壤主要以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有少量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
地处中纬度地带,受东南亚季风的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
2 林地资源现状根据印江县第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1995~2021)及GJ林业局《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完成的林地落界成果统计,印江县林地总面积98924.0hm2,其中有林地78403.93hm2(含竹林 6.6 hm2),疏林地212.2 hm2,灌木林地12581.33hm2(GJ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1524.93 hm2),未成林造林地1823.53 hm2,其它无立木林地5184.73 hm2,宜林地718.27 hm2。
综述乌江沿岸
综述乌江沿岸LT关于乌江乌江,古称巴江后称延江,亦名黔江、涪水,思南地段唐称内江后改称德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全长1050公里,在重庆注入长江。
中上游共705.4公里,均在贵州境内,下游344.6公里,除德江、沿河外,其余均在重庆境内。
乌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习惯上以南源三岔河为乌江干流°二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盐仓镇营洞村石缸洞,海拔2260米。
河源从石缸洞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条溪流,并就近接纳了花鱼洞、黑鱼洞两股泉水汇入溪内。
小溪水量渐增,缓缓地流出山谷,进入可盖大坝,距石缸洞约5公里右岸接纳黑龙潭泉水,小溪水量大增,黑龙潭泉水,相当于石缸洞、花鱼洞、黑鱼洞三水之总和,溪水通过可盖大坝绕过香炉山,在香炉山前再接一股溪水,东南流经水城、纳雍、织金、六枝等县境,至普定后折东北流,经安顺、平坝、清镇等县市境至化屋基。
这一流域称三岔河为上游,长338.6公里。
在化屋基与六冲河交汇后称鸭池河。
东北流经黔西、修文、金沙、息烽、遵义,至乌江渡后称乌江。
往下仍向东北流,经开阳、瓮安、湄潭、余庆、凤冈、石阡至思南。
以上为乌江中游,长366.8公里。
经德江、沿河等县境,至沿河县城后,折西北方向入重庆市境。
经酉阳、彭水、武隆至涪陵市汇入长江。
以上为下游,长344.6公里。
乌江流域位于东经104度10分.109度12分,北纬25度56分.30度22分。
除下游一部分位于四川盆地厨山地外,其余均分布在云贵高原东北部。
西以乌蒙山与金沙江支流横江——牛栏江为分水岭;南以苗岭与珠江流域西江上游红水河、北盘江为分水岭;东以武陵山与沅江为分水岭;西北以大娄山与赤水河、泰江为分水岭。
分水岭高程在700—2900米之间。
乌江流域总面积87920平方公里,在贵州省内面积为66830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总面积的76.03%,占贵州总面积的37095%。
乌江流域横贯贵州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及重庆东部。
印江民族文化游
印江民族文化游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印江观光旅游,印江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全县总人口43万,土地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有土家族、苗族、汉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0余个民族,土家族、苗族是主体民族。
其中土家族占54.4%,苗族占16.67%。
土家族自称“毕滋卡”,其“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活动文化底蕴深厚,土家红棺葬、祭风神等民俗活动更是独具特色。
所以我们今天旅游的主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上午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印江文昌阁、峨岭严氏宗祠、严寅亮先生的故居等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要向你们重点介绍印江的书法艺术历史,下午我们将去参观民族陈列馆。
[印江文昌阁]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印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印江文昌阁,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0年),为五层楼阁,初名“澄清楼”,嘉靖三十九年(1559)改建为九层楼阁,名“梓潼阁”,之后多次被毁,多次重建。
道光十六年(1836年)陕西人郑士范任印江知县,应乡人之请,重修该阁,道光十九年(1839年)竣工。
高37.8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坐西向东,属砖、木、石结构,是我国南北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
东北面原建有木质龙门供进出,有五级台阶,寓意是祈求五子登科。
大家抬头看见的门额石匾是阴刻的“江城砥柱”四字,门联是:“鸿路高搴从此升云齐拾级,龙门峻极须知平地有层梯”。
室内有木柱,鼓形石柱,内外相连。
一层楼板中为藻井,正四边形,八个龙头挑向阁心,楼面护以万字格木栏,二层建迴廊,有檐柱八根,铺以石板,三层正面竖行书阴刻“文昌阁”。
各层联、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魏祖镛撰书。
各层皆有楼梯及护栏,登其顶可观全城貌。
顶层构架复杂,呈放射状,雷公柱与尖顶相连,主梁饰八卦图案及建筑年代和首事人等,次梁彩绘卷枝叶纹及梓匠等。
1985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文物,现在是禁止游客进入参观的,所以我们只能流连其外,与之合影留恋。
乌江
水利开发
01
洪家渡水电 站
02
东风水电站
03
索风营水电 站
04
渡水电站
06
思林水电站
05
构皮滩水电 站
沙沱水电站 普定水电站
印江河
发源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北麓,流向由东向西折转西北,在德江县境潮砥汇入乌江。河长95.4千米,流域 面积1256平方千米。
甘龙河
发源于武陵山脉北麓的印江县境东北北流经松桃、酉阳,在沿河新木滩汇入乌江。河长102千米,流域面积 1706平方千米。
唐岩河
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南部毛坝境内,有青岩河与三源河两源,两源在毛坝镇南汇合后,流经咸丰、黔江在酉 阳龚滩之上汇入乌江。河长248.7千米,流域面积5585平方千米。
大溪河
发源于大娄山脉金佛山北麓的南川市境,由北向东流经武隆县境,在涪陵大溪口汇入乌江。河长122千米, 流域面积2065平方千米。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
乌江1、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天然落差2124米,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05亿立方 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兆瓦。
2、乌江流域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属峡谷型水库、电站,淹地、移民少,工程量相对较少,工期较短,投 资较省。
02
野济河
03
偏岩河
04
湘江
06
余庆河
05
清水江
01
六池河
02
石阡河
03
印江河
04
甘龙河
06
洪渡河
印江土家族苗族风俗介绍
风俗篇挑“金银”水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金银水即新年凌晨从水井中舀出的水,土家族的男人们每年都要挑金银水,习俗源流无从查考。
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内,土家族的男人们便挑上水桶,拿着香、纸、烛,提上灯笼,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美好的愿望,静悄悄地前往离家近的那口水井旁,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先点燃蜡烛,再焚香化纸钱,口中轻念祈求平安幸福,新年发财之类的吉言,然后用葫芦瓢小心翼翼地在水井里舀水将桶装满挑回家。
回家路上不能大声说话,生怕得罪山神,亦不能让桶中的水荡一滴出来。
到了家门口,要大声喊:“金银水挑回来了!”屋里的人应道:“快让金银水滚进来。
”于是,土家族男人挑金银水进屋,屋里人将水桶稳稳接住,再轻轻的往水缸里倒,心里默默祝福:“金银水进屋了。
”(陈法权)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印江土家族节日习俗。
祭灶神习俗许多民族都有。
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每个家庭一年中的是非善恶,他都记录在案,要向上天玉皇大帝汇报,因而,灶神是不能得罪的。
印江土家人认为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全家的善恶,希望他隐恶扬善,所以在当天下午晚饭后,要将锅、碗、瓢、盆、火钩、火钳等炊事家具清整干净,摆放有序,用茶盆装上刀头肉一个,粑粑、豆腐、炒蛋各一盘,酒三杯,点上三柱香两支烛,然后用十二数长钱,一贴散钱焚化奠祭,在刀头肉上用刀划一个十字,把肉、蛋等食各拈一点丢在燃着的纸堆上,表示灶神已吃喝了,钱也收到了,便会高高兴兴去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
祭祀中除男人主祭、跪拜、祈祷外,家庭主妇也要参加跪拜磕头,这是妇女在春节前后唯一能参与祭祀的活动。
(陈法权)三十夜的疙蔸火印江土家族春节习俗。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大人们的心情轻松了起来,或围着“火坑”烤火,或近邻相互串串门,见面总是一句“过年分饷办齐了!”对方也客气地回敬一句“在你家哟”。
夜幕降临,串门的人们各自回家燃起疙蔸火来。
平时印江土家人冬天烤火,或烤自家火坑,或烤“烘笼火”,或烤“火盆火”。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异地新建1.1.3项目建设地点1.1.4建设单位概况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
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
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6、《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8、《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办发(2004)36号)9、《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10、《贵州省气象条例》11、《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12、《贵州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梵净山地道中药材基地及精深加工项目
区位优势
印江县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
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 教名山----梵净山西麓。县境地形似 火炬状,地貌成东高西低。地理坐 标 为 : 东 经 108°17′53″-108°17′15″ , 北 纬 27°35′23″-28°20′53″。县境南北最长为83.6 公里,东西最宽49.4公里,辖区国 土总面积为1969平方公里,辖17个 乡镇,总人口42.8万人。 东距铜仁机场170公里,西距省 会贵阳400公里,北距重庆秀山火 车站110公里,距过境松桃孟溪站的 渝怀铁路80公里。省道303、304 、 杭瑞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 位优势明显。
自然气候
地势东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海 拔东部梵净山2493.8米。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 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934毫米,年日照1267.8小时,无 霜期272天。宜发展种、养殖业。
贵州中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 生态环境、品、分布、气候、地理条件等优 势,贵州中药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现如今已 经具有定的规模和产量,并且将逐渐形成地 区主导产业发展优势。
以永义、木 黄、新业等 乡镇为中心, 建成1万亩天 麻、2万亩灵 芝、1万亩黄 莲种植基地;
以天堂、刀坝、 沙子坡等乡镇 为中心,建成 2万亩金银花 种植基地;
以车家河、 洋溪河流域 为中心,建 成2万亩杜仲 种植基地。
建设地点
印江自治县梵净山周边乡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地建设:1亿元 厂房、设备及科研:1.5亿元
流动资金:0.5亿元
社会效益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已遍及世 界130个国家和地区。新、马、 泰等国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价 值上千万美元的中药材。在日 本,汉方已被纳入其医疗保险 体系,每年还从我国进口1.26 亿美元中药。在欧洲、美国等 都有较好的销售市场。
贵州印江县朗溪镇森林石漠化现状分析及治理探讨
贵州印江县朗溪镇森林石漠化现状分析及治理探讨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04期1贵州省印江县朗溪镇自然概况朗溪镇位于贵州省印江县东部,东与永义乡相接,西与峨岭镇相连,南与合水镇、板溪镇接壤,北与罗场乡、缠溪镇共界。
该区域最高海拔1 440 m,年有效积温5 500~6 144℃,无霜期270~295 d。
2朗溪镇石漠化概况2.1石漠化现状浪溪镇全镇总面积为75 km2。
本文选择调查河西村、昔蒲村、三村村3个行政村,是全镇石漠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囊括所有的石漠化类型。
依据调查地区的基岩裸露占比、植被覆盖面积、土层厚度和坡度等指标将石漠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
河西村共有270.3 hm2土地存在石漠化现象,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91.8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61.9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16.6 hm2;昔蒲村石漠化面积为327.6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34.7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267.1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25.9 hm2;三村村石漠化面积为289.8 hm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86.7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49.7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3.4 hm2。
2.2石漠化成因采用卫星遥感图像,用平板实地踏查勾绘,得出石漠化成因面积表,详见表1。
石漠化是土壤逐渐被石头取代,水土严重流失,越来越多的岩石裸露于土壤外,土壤面积越来越少,而岩石面积越来越大,土壤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一种现象。
石漠化的成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人为因素大多表现为:受早期历史政策和生产力较低的影响,人多地少,为了养活人口,大肆毁林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代人类活动频繁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采石采砂、工程建设、盗伐滥伐、牛羊践踏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人们生态保护观念淡薄,生态保护政策不健全。
自然原因主要表现为:朗溪镇地形陡峭且落差大,陡坡沟壑多,植被生存度低,土壤被冲刷严重,生态环境被破坏后难以修复;夏季多暴雨,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大多数是碳酸盐,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岩溶地区土壤厚度薄,植被覆盖率低等。
印江自治中心城区及乡镇街道基准地价概况表
印江自治县中心城区及乡镇(街道)基准地价概况表表1 印江自治县中心城区土地级别分布
表2 2019年印江自治县中心城区各级别地价测算结构表单位:元/㎡
表5 2019年印江自治县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表单位:元/㎡
表6 2019年经济开发区基准地价(小云及塘池园区)单位:元/㎡
表7
㈤其他用途基准地价水平的确定
表8 印江自治县中心城区出让土地使用权各用途基准地价表
表9 印江自治县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系数
表10 2019年印江自治县中心城区划拨地价测算结构表单位:元/㎡
表11 经济开发区划拨用地基准地价(小云及塘池园区)单位:元/㎡
表12 2019年印江自治县城区划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表单位:元/㎡
表13 2019年印江自治县乡镇划拨基准地价单位:元/㎡
注:关于土地级别的相关说明
1、土地级别范围说明是对土地级别图划定土地级别界限的简要说明,确定宗地的土地级别应以土地级别图为准。
2、以道路为级别界限的,低级别一侧临路第一宗地归入高级别。
3、宗地跨越两个不同级别的,按高级别确定。
4、在使用工业用地地价时要注意国家规定等级所对应的出让最低价标准。
5、在土地定级范围之外的地价水平,参照周边级别基准地价进行评估,若周边存在多个级别基准地价时,采用高级别地价评估。
6、基准地价更新成果按《印江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使用,不适用与限制、禁止建设用地,基本农田、水源及生态保护地。
在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中,不宜在限制、禁止建设区进行建设活动,应避开基本农田与水源及生态保护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江基本概况印江属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地势东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东部梵净山2493.8米。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934毫米,年日照1267.8小时,无霜期272天。
全县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水资源总量12.5亿立方米。
有出露泉井268处,其中有76处已开发利用。
境内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0.13万千瓦,可开发量5.88万千瓦。
境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薯类、豆类、烤烟、油菜、花生、向日葵、麻类等。
森林树种及中药材等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有珙桐、鹅掌楸、紫薇、钟木、连香树、铁杉、银杏等。
经济林木及贵重药材有油桐、杜仲、吴萸、五倍子、黄柏、厚朴、乌桕、棕片、天麻、灵芝、白术等。
果树有香柚、柑桔、梨、桃、板栗、核桃等。
境内珍稀野生动物有金丝猴、华南虎、大鲵、四腮鱼、丽纹蛇、五步蛇、鸳鸯、红腹角雉等13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还有兽、鸟、两栖、爬行、水生动物共475种。
印江地处梵净山麓,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矿、硫铁矿、磷矿、重晶石、石英石、大理石、铜、金、锰、铅、锑、锡、钼、铀、高岭土、长石、方解石等40多种。
原煤保有储量1442万吨,重晶石储量789万吨,磷矿石储量154万吨。
一、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印江境内的梵净山区距今达10~14亿年,被认为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
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多次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当今梵净山体的独特构造景观:山峰突兀陡绝、断崖高耸,沟谷幽深,跌水瀑布发育。
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区。
并在地形、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生态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带状格局: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300~2200米),含寒温性针叶树的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200~2572米)。
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兽类有黔金丝猴、华南虎等11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68%;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中国鸽子花),梵净山冷杉等17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43%。
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如鸳鸯、红腹角雉等多种,以及两栖、爬虫类,如大鲵(娃娃鱼)、五步蛇等繁多品种。
自然景观神奇怪异。
主要体现在山韵、水趣、花姿、云态、光彩、石观等方面:梵净山“高耸数千仞,绵延八百里”,兼具“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是其山韵的精华所在。
印江民谣“梵净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谁人能识破,银子动撮箕”。
道出了梵净山山之魅力,水之奇趣。
梵净山杜鹃,有百里杜鹃花之冠,四季皆有开放,各种花形,各种颜色,争妍斗艳,故“梵净山似锦,杜鹃花好似锦上之花”。
逢山雨之际,水气蒸发,便呈现出茫茫云海,时聚时散,景象万千,特别是日出,日落之时,更是霞光万道,紫气千重(“红云金顶”因此得名)。
当春雨之交,雨过天晴,金顶一带还会巧遇“梵净佛光”,即面对云雾,背负太阳、就可能在前出现一个五彩斑谰的巨大光环,你的身影在其中,身动影动,身静影静,约三分钟左右而散,这可谓云态,光彩之诡异。
金顶周围的岩石,千姿百态,据其形态,有“太子石”、“蘑菇石”、“龙头石”、“鹰嘴石”、“万卷书”、“晒经台”、“将军头”等数十处。
特别新金顶别具一格的奇异形态(似饭甑,表阳刚),整个金顶形态逼真的睡佛状形成了一个石之大观园。
二、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梵净山的佛教活动开始于隋唐时期,那时还是一片蛮夷之地,但在其周边地区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
到了明万历初年(1573年),随着妙玄和尚在梵净山重建金顶寺庙,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佛教活动空前繁盛起来,至清光绪23年(1897年)对寺庙的不断重建、扩建、修复,已形成遍及梵净山区(绝大部分寺庙在梵净山西线和北线)的四大皇庵(护国寺、坝梅寺、天庆寺、白云寺),四十八脚庵(以木黄建厂的太平寺为首)的庞大寺庙群。
佛教活动播及到梵净山周边的湘、鄂、川、黔、桂、滇等省区的广善男信女,以至“……数百年来,进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
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故“盖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
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频顾于道府,诸侯莫不期以魂交黄帝,而梦接安期。
古来得道成真,又莫不于斯凝神,于斯脱颖”(摘《敕赐碑》文)。
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专程莅临指导。
60多名大德高僧、专家学者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
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协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三、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唐开元四年(716年)置县以来,已有1200多年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印江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发展了绚丽多彩,浓郁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
1、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民族建筑:印江县的地方传统民族建筑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体,从建筑角度方面看,具有以下特点:外形宏伟严谨,别具匠心;内部结构合理,独特优雅。
内、外墙壁、门、窗、檐、角皆雕刻有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楼台、亭榭、山川、河流、神像、人物、文字等内容。
现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带的土家吊脚楼、桶子屋,县城内的严氏宗祠、文昌阁、武圣宫,甲山石宝塔、惜字塔,洋溪万里桥,平所风雨桥,木黄老街的田土司衙署等。
2、浓郁的地方文化:在印江,至今仍留传风行众多的地方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花灯、龙灯花嘘、印江傩戏(技)等、土家族“赶年节”、“吃新节”、“哭嫁歌”、行轿“号子”、“祭风神”、“红棺葬”、苗族“上刀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山歌、情歌、摆手舞、铜铃舞等。
特别是“红棺葬”,独印江人特色,传说唐朝印江云半一曹姓人家的独子,虽家境贫寒,但自幼聪慧好学,赴京会试,考中状元,后因朝廷误杀,特赐朱棺厚葬,印江人乃沿用成俗。
3、闻名海内的书法之乡,在历史上,印江既被誉为“书法之乡”。
书法名家层出不穷,明代的周冕,清代的北京“颐和园”匾额书写者严寅亮,参加过“公车上书”的廖西山,擅长行书的周以湘、王道行,民初擅长各体书法的藩鹄臣,擅长草书的吴缦卿,现代的魏宇平、王峙苍等。
书法作品更是遍及海内各地,如两广一带流传着“没有周以湘的字的人家就算不了书香”的说法,可见印江人的书法在全国的声望。
当今书法更是遍及城乡,民间仍以毛笔书写各种对联、村规、民约等。
4、光辉的革命历史:生活在县境内的各族人民,自南宋(1127年)以来,不屈不挠地与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封建统治,反压迫剥削的斗争,如南宋建炎三年(1130年)的金头和尚起义,明初(1369年)朗水九姓苗反掠夺、反压迫的斗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腊耳山苗族起义,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号军起义,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严黑三起义,清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军战士刘盛以梵净山为根据地的反抗斗争,1933年的印江“神兵”活动等,都在不同时期给了反动统治者沉重的打击。
特别是1934年6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印江刀坝后。
1934年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木黄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六军团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四、印江文学1988年县文联成立时,创办了纯文学刊物《睡美人》,1998年停刊。
2004年恢复创办《印江文学》季刊。
办刊宗旨为:弘扬民族文化,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心灵轨迹,培育文学新人。
在该刊的栏目设置上,共设了小说长廊、散文天地、诗歌平台、古诗今韵、民间文学等十二个专栏,以活跃版面,满足各方面需要。
同时,县文联还有针对性地利用《印江文学》彩版宣传印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从而使文艺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李敦礼、王新华、孟学书、肖忠民、王晓旭、任敬伟先后出版了个人文学专著。
印江文学在保持诗歌创作良好势头的基础上,小说、散文、评论、随笔等领域的创作也令人欣慰。
据不完全统计,以“印江四诗人”(末未、任敬伟、非飞马、朵孩)陈丹玲为骨干的作家群,先后在《诗刊》、《民族文学》、《山花》、《星星诗刊》、《诗选刊》、《绿风》、《贵州作家》、《当代人》《阳光》、《广州文艺》、《鸭绿江》、《飞天》等国家级和省级纯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近50余件(首),在《岁月·燕赵诗刊》、《北方作家》、《杭州诗人》、《黄河文学》、《梵净山》、《蓝鲨诗刊》、《铜仁日报·周末版》、《诗词报》等地市级纯文学刊物发表作品150余件(首),在《渝东南文学》、《酉水》、《乌江》、《乌江文学》、《双水》、《黔东作家》、《印江文学》、《印江通讯》等县级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作品300余件(首)。
另外,末未组诗选入国家级出版社,即民族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苗族作家文丛》,朵孩的诗歌《对面的女孩》入选江苏省中学生课外读本。
除此之外,末未、任敬伟还成功编辑出版2008年卷《诗歌杂志·黔地专号》,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五、风味独具的地方特产独特的地形、气候环境,以及梵净山西线的印江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认识和创造、培育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风味独具的地方特产。
1、梵净山紫袍玉带石:唯梵净山独有,具石质致密细腻坚韧的特点,是石雕工艺品的上好佳品。
主要石雕工艺品有梵净山玉带九层塔、梵净山玉砚等。
2、印江白皮纸:采用蔡伦石古法传统造纸术,以构皮为原料。
具吸水性能好,坚韧绵扎的特点,主要用于书法和机器擦拭。
3、团龙贡茶:以团龙村(梵净山麓)海拔1300~1500米之间的茶叶为原料,采用独特的技术制成、具“色泽隐翠,汤色内绿明亮,香高滋味浓纯鲜爽,略带茶香”的特点。
4、印江贡米:即印江大糯,主产于今木黄镇、峨岭镇、具洁白清香、可口的特点。
5、梵净药材:梵净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现初步查明,有高等药用植物118科、282属、486种。
主要名药材有天麻、杜仲、凹叶厚朴、辛荑、黄莲、牛尾、独活、防风、紫苑、淫羊藿等。
据临床效果,所生长中药材,功效奇特,非比一般。
6、印江菜豆腐:以黄豆浆和鲜萝卜菜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色白润泽、翡翠点缀,味道芳香、可口,解油腻,吃法方便等特点。
当地民谣“千有万有,离不开菜豆腐下烧酒”道出了其特殊的餐饮地位。
7、印江绿豆粉:以大米和绿豆作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粉丝绵,颜色翠,煮不烂,泡不溶,口味好,扑鼻香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