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23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 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 6 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 7 课新航路的开辟第 8 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 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 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 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 18 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 21 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 23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 24 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 25 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农业的起源 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5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 ·湖北孝感期中 ) 《淮南子·修务训》云 :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硗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 , 水泉之甘苦 , 令民知所辟就 , 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 , 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 :A 神农 , 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 , “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 故 A 项正确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 故 B 项错误 ;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 , 故 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共60分1.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使用青铜器松土D用铁犁翻耕土地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4.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5.中国古代贾思勰所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说明贾思勰编著本农书的目的是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B.总结当时农业生产经验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D.发展农业以保障生活需求6.“田尽而地,地尽而山。

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小农经济B.庄园经济C.套种复种D.水旱轮作7.公元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相比美。

”中国的炼钢业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B.春秋C.战国D.西汉8.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哥窑所产冰裂纹瓷器应属于A.白瓷系列B.青瓷系列C.青花瓷系列D.珐琅瓷系列9.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专卖制度被废除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完整版)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题.doc

(完整版)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题.doc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 原始氏族B夏朝C商朝D西周2.下列那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形()A 犁壁B耦犁C耧车D曲辕犁3.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A 都江堰的修建B 郑国渠的开凿C 坎儿井的修建D 白渠的修建4.下列哪一种灌溉工具以水为动力( A 翻车 B 桔槔 C 辘轳5.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D筒车)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D大规模分工合作6.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 鲁国的“初税亩”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C 西周的“井田制”D 秦国的“商鞅变法”7.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公田”转化为私田B地土地兼并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D政府的“均田”)8.西汉的四大经济区中,尚未开发的区域是()A 山东B山西C龙门碣石以北 D 江南9.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永嘉之乱B安史之乱C靖康之乱D七国之乱)10.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下列那一个时期南方正式成为古代经济重心所在()A 唐朝 B明朝C元朝D宋朝11.下列哪一种炼钢法达到世界最高水平(A 块炼钢法B炒钢法C铸铁脱碳钢法)D灌钢法12.用煤做燃料冶铁,是冶铁史上的一大飞跃。

中国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而用煤冶铁相当普遍的是下列哪个朝代()A 唐朝 B 明朝 C 五代十国D北宋13.下列那一项发明不属于汉朝(A 脚踏三锭纺车B犁壁)C提花机D耧车14.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是在(A 唐朝B北朝C元朝D宋朝)15 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2.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3.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①丝绸②铁器③纸张④白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扬州、益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B.有些农村集市发展成重要的市镇C.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D.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材料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7.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8.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者 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维护自然经济 D.巩固封建统治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

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 海外贸易的拓展B. 经济重心的南移C. 经济结构的变化D. 消费市场的扩大【答案】B【解析】2.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A. 要求民众纳税B. 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 不要求民众纳税D. 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社会,政府特别重视对户籍的管理,因为国家控制的户籍越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越多,国家将不纳税的人等同为“盗贼”,当然是要求民众纳税。

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A。

3.某古代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造福亿万家,凿山分水,作堰淘滩,开数万顷,陆海粮川,其功不下禹矣。

”上述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是()A. 白渠B. 郑国渠C. 芍陂D. 都江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其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其功绩不下于治理水患的大禹,故D正确。

白渠修建于汉代,与材料中的“流出古今秦汉月”不符,故排除A。

郑国渠、芍陂与材料中的“凿山分水,作堰淘滩”不符,故排除B、C。

4.宋末元初的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年关时节,临安城(杭州)中“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二第一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XXXX·南京)《后汉书》卷七十六载:‚(XXX)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XXX,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XXX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B)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XXX 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XXXX·惠州)《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B)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开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解析]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开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开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开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开展,故B 项精确;是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开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D项错误。

3.(XXXX·淄博)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C)时期西周春秋战国东汉唐中期至清末主要形式田邑实物实物与货币各半货币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开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干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竭强化[解析]西周期间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到春秋战国期间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开展,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古代官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币,与中国古代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干,故C项精确;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经济的不竭开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竭强化,故D项错误。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1)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2.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3.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4.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 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8.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出土的是9.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10.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11.“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别:姓名:学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1、《2049,相信中国》:“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做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从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以下历史事件和现象,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是A、明朝中国人的食谱发生了变化B、欧洲市场出现了烟草、可可商品C、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公元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1500年以后。

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4、有人说,是XXX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XXX却说,XXX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入侵与种族灭绝的前锋。

上述评价的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A.客观性B.随意性C.相对性D.时代性5、某同学阅读《世界文明史》,看到这样一句话:“______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________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C.斯大林模式D.第二次工业革命6、专家XXX《世界文明史》:“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期间只代表末了5分钟。

”“末了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市场的需求D.科学技术的前进7、下表为《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不能说明A.城市人口比例是工业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B.跨国公司和垄断集团推动了人口流动1C.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徙D.英国率先步入了工业文明社会8、《英国通史》:“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答案【篇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ass=txt>第一单元检测题(高一全级)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右图中扶犁的最早应该是a、汉景帝b、孝文帝c、唐玄宗d、宋太祖2.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4.(2009年山东)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授田制6.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7.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8.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9.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1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12.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农业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 d.纸币的发行13.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a.市民的生活b.文化的交流c.家对人民的统治 d.商业的发展14.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

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多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

因此B 项正确。

A、C、D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答案:B2.下列两幅图出自《天工开物》,其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这两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无法通过题干所提供的两幅图片得出,故排除含③④的B、C、D三项,选A项。

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B.资本主义的萌芽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男子、妇女在社会分工中的“不同”与“同”,在此基础上寻找选项与观点的对应性。

“与男子共其劳”说明A项说法不妥,排除;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结合“农家”可知C项错误,排除。

答案为D。

答案:D4.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解析:材料只是反映出土地买卖的存在,体现不出土地买卖频繁,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B项正确;C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地主所有而不是由国家控制,故D项错误。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第⼀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的汉代画像⽯拓⽚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活的祥和富⾜ B.⾼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织的⾃然经济 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2、《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和铁耙在乡村⾥成为⽇常⽤具。

与这⼀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商⾷官”B.“除井⽥,民得卖买”C.“⼀⼈治之,⼗⼈⾷之”D.“富者⽥连阡陌,贫者⽆⽴锥之地”3、下列是从古诗“⼆⽉卖新丝,五⽉粜新⾕。

医得眼前疮,剜却⼼头⾁”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活艰⾟ B.农副产品进⼊流通领域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地之神,“稷”指主管五⾕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国之本C.农业与⼟地的关系D.⼩农经济的突出特点5、欧洲中世纪⾕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物的收获量就⾄少为播种量的⼗倍或⼗⼏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地私有制度的确⽴ B.基于⼩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与推⼴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6、⼀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稻花⽩霏霏”来证明⾃⼰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种说明更为合理()A.诗⾥提到麦作、稻作,⾜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以清楚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同⼀块⼟地,不⾜为据D.诗⼈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在历史的讨论7、北⽅⼀些地区曾流⾏“⼈⽣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产⼒落后8、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农经济⾃给⾃⾜特点的是( )A.庄稼⼀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过河各顾各C.苗⼉出得齐,丰收不⽤提D.⼩满芝⿇芒种⾕9、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亡⽴锥之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据材料“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是因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唐代对外交往的活跃提供了前提条件①正确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这为唐代对外交往的活跃提供了政策支持②正确唐朝经济繁荣、文化辉煌为唐代对外交往的活跃提供了物质基础③正确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为唐代对外交往的活跃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④正确2.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 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 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D. 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答案】A【解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以后完成材料中体现出南宋之前和之后审美观的变化体现出经济区位变迁影响审美变化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君主专制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各地区审美的变化并没有体现这种差异已经消除故C项错误并没有证据表明民族文化逐渐走向统一故D项错误故选A3.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A. 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 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C. 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D. 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表明民间信仰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4.据《欧洲瓷器史》描述“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由此可以得出最合理的一项推断是()A.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最为精湛B. 瓷器是东西方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C. 制瓷业中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瓷器设计时接受了欧洲客户的要求【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等可知D正确ABC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5.北魏天兴元年正月“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 隋代建立后“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于京师这些做法的目的是()A. 节约民众生活成本B. 保证官府作坊优势C. 垄断手工业的生产D. 确保国家财政稳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垄断”说法绝对排除官营手工业与家财政关系不大故排除D故选B6.《隋书·食货志》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据材料可以得知()A. 财产税是政府重要财源B. 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C. 东晋南朝商品经济发达D. 政府政策因应经济发展【解析】材料说的是经济政策变化问题没有说财源问题故A项错误市场上贸易得到发展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有所宽泛重农抑商政策较宽松故B项错误东晋和南朝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但由于战乱不能说商品经济发达故C项错误从材料“有文券率钱一万……无文券……亦百分收四”可知政府的政策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政府随经济发展调整了税收制度故D项正确故选D7.永佃权在我国宋代出现明代发展清代盛行它是指佃农在按租佃契约交纳地租的条件下可以无限期地耕作所租土地并世代相承即使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佃农的耕作权一般仍不受影响永佃权制度的推行()A. 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C.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提高了佃农的政治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它是指佃农在按租佃契约交纳地租的条件下可以无限期地耕作所租土地并世代相承即使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佃农的耕作权一般仍不受影响”并结合所学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可知永佃权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C正确ABD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8.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谕令“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励如此则农民知勤者劝而惰者可化为勤矣”此后举老农成为各地一项经常性的制度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为皇帝勤政第一要务B. 农民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C.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 政府注重农业榜样带动作用【答案】D【解析】由材料“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励如此则农民知勤者劝而惰者可化为勤矣”可看出当时政府注重农业榜样带动作用 D项符合题意第一要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看出农民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抑商 C项排除故选D9.唐律规定借款人到期不按契约偿还或违期偿还出借人可以到官府告发官府依法追究借款人责任并强制如数偿还材料表明唐律()A. 深受社会契约论影响B. 协调了社会经济纠纷C. 比前代法律更加完备D. 体现了契约法则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借款人到期不按契约偿还或违期偿还官府依法追究借款人责任社会契约论在近代才出现故排除AB说法片面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0.清朝前中期经常出现商人与工匠并坐于茶楼听说书人讲述武侠或浪漫故事的场景同时商人子弟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现象也很常见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 商业发展打破等级秩序B. 商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C. 士大夫放弃官本位思想D.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经常出现商人与工匠并坐于茶楼听说书人讲述武侠或浪漫故事的场景商人子弟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现象也很常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商人的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商业发展打破等级秩序”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只提及了商人群体不涉及士大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不在清朝11.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 唐朝都城长安B. 北宋都城开封C. 元朝都城大都D. 秦朝都城咸阳【答案】C【解析】A.唐朝的中枢机构除了中书省还有尚书省和门下省材料中看不出来B.北宋时期中书省不是中央中枢机构C.元朝中书省是宰相机构枢密院分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图片反映的就是元大都的状况D.秦朝中央应该是丞相府太尉府而且料中没有12.16~18世纪“南海”是东西方贸易的集中地中国的“朝贡贸易”规则被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白银产量的一半也流入中国“南海”因此有“东方地中海”之称该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 农耕文明的发达B. 郑和下西洋的推动C. 海禁政策的松弛D. 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寻求的贸易对象指向中国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刚刚由封建领地转化而来的欧洲民族国家还处在重商主义而不是工业主义阶段其拥有的生产能力尚不足以撼动中国的小农经济“南海”拥有“东方地中海”之称主要是由于中国农耕文明发达故A项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C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与白银货币化无关故排除D故选A13.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 雍正九年(1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 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答案】D【解析】A.根据所学清代尚未有清晰的维护海权意识错误B.根据材料信息不能断定材料所述事件为清代海禁的开始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是在明朝错误C.材料所述“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 主要针对国内的商、渔人员错误D.根据材料“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 结合所学说明清代严防人民出海与境外人士勾结正确14.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图片A是南阳玉铲 D是曲辕犁 ABD均可犁地、翻地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经过实际考察发明了一种利用水力鼓动风箱的工具即水排即图片C15.下列对地主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 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 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统治者可以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D. 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上土地兼并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阶级矛盾尖锐因而往往抑制土地兼并故ABD认识正确排除土地兼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能使其逆转其根本原因是在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故C认识错误合题意排除故选C16.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B. 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C.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 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答案】D【解析】表格中人口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情况从西汉到宋代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反映了南方经济社会得到很快的发展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人口相对于南方占据的全国的份额迅速减少反映了北方社会的动荡不安经济衰退故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17.(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17.(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答案】(1)概况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解析】(1)第一小问的概况依据材料一“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可以得出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第二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玉米、甘薯种植推广”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答案】(2)原因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表现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解析】(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的表现结合宋朝经济重心南移解答即可【答案】(3)两面性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解析】(3)第一小问的两面性依据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可以得出两面性是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第二小问的原因注意限定信息“经济角度” 结合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解答即可18.(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18.(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18.(3)材料三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异同之处?【答案】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解析】【答案】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生活资料【解析】【答案】相同点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成为早期资本家【解析】19.(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19.(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商业政策制定的目的19.(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限制商人的生活方式征收较重的租税贬低社会地位不许为官等【解析】(1)根据材料“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商人的生活方式征收较重的租税贬低社会地位不许为官等【答案】(2)限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解析】(2)根据材料“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本末何足能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商业政策制定的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答案】(3)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3)根据材料“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可知揭示的现象是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生的影响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0.(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20.(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0.(3)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他还忽略了徽商致富的哪些历史原因?20.(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地主”、“贩售”、“购织机”、“商品折租”可知答案【答案】(2)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3)致富原因勤俭谦虚和朴实忽略他忽视了徽商利用政府给予的有利时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甚至足迹遍布海内外同时讲求诚信诚实的商业理念【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得出徽商勤俭、劳苦、学识、回馈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徽商致富还有国家稳定等原因【答案】(4)主流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解析】(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投资田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一)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一)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 B解析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依据题干内容,既希望“五谷丰登”,也祈盼“六畜兴旺”,显然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这一特点。

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B项。

3.“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C解析一定的政治是对一定的经济反映。

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小农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有关。

4.《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曲辕犁的使用,唐朝开始出现在江南地区。

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答案 C解析材料意思是:富有人家虽广占良田,只不过是在为国守财!一旦发生变乱,这些地主乐于输纳财物给国家(用于平乱)。

2021-2022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格外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2.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夫自己出钱铸青铜鼎(右图),记录“告辞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

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消灭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西汉3.谚语是民众丰富才智和普遍阅历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4.“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其产品用途是()A.出售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5.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B.提高了生产者的乐观性C.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D.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6.《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快速进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方式D.手工业开头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7.保藏家张先生要以下列瓷器按制瓷成熟技艺消灭的先后为序呈现给客人,正确挨次应是()①青瓷②白瓷③青花瓷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8.西周时“一人跖(踏)耒布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缘由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9.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当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B.在长安消灭了很多会馆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致的粉彩瓷器D.长安城里有很多“夜市”10.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一般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推断以下不符合史实的是() A.老头子在作坊内用煤冶铁B.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C.大儿子预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D.儿媳在用脚踏三锭纺车纺纱11.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历史影响是()A.岭南地区经济地位居全国之首B.南北经济进展趋向平衡C.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12.“来啊,观赏这件……,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艺术。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1)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 岳麓版必修2(1)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岳麓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 B【解析】A、C、D各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只有B项能综合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蜀守冰”“成都”等可知。

3.《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反映了当时( )A.齐国首先发生税制改革B.井田制得到加强C.商鞅变法依军功行田宅D.土地私有合法化【答案】 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鲁国的“初税亩”,排除A、C两项;“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田亩的实有数目缴纳赋税,这在实际上承认了土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瓦解了井田制,故排除B项选D项。

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 A【解析】图片体现了耕作和纺织的情形,因而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特征。

5.“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2.下列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A.二牛一人犁耕法B.骨耜C.翻车D.曲辕犁3.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A.国有土地B.君主私有土地C.地主私有土地D.自耕农私有土地4.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5.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

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技术的传承与创新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在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明清时期7.下列哪一诗句描写了古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限时训练(9月16日)
命题人:金彬
一、选择题(20小题,共计80分)
1、汉至宋南北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影响上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离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耕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依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7、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8、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到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程度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10、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洛赫在此强调()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古薄今
D、贯通今古
11、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倍—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倍—200倍,麦类则为44倍—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1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3、“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基本瓦解
14、清人黄遵宪《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15、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战胜则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6、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7、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18、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19、“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右图白色部分反映的是某一时期西方人所认识的世界。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认识应该出现于()
A、新航路开辟以后
B、英国工业革命后
C、国际联盟成立后
D、冷战格局出现后
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

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

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

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材料二】《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据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

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

……(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

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简要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