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魏晋时期的经济
(二)手工业 1、冶铁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南北朝时的白瓷 (三)商业:总体上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有 所恢复,南方相对活跃。 (四)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影响?三维设计34页
阅读图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趋势:总人口整体呈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 减”(黄河流域大幅减少,长江流域大幅增加,最终超过黄河 流域,珠江流域有所增加)。 原因: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 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先 进的工具和技术。 ③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南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
表现: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教材P13页)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打下了基础。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生产工具: ①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②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解放人力 2、手工业: ①制瓷业: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独立,瓷 器成为日常用品。 ②丝织业:缂丝技艺 3、商业:①政治统一与大运河开通,使南北方经济往来蓬勃发展
探究
选官制度变化
时段 西周
战国时期\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东汉至魏晋
隋唐至明清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度
察举制和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品德(孝廉) 出身门第
才能
总结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选官依据: 血缘和门第转变为能力 选官方式: 推选转变为考试(逐渐规范化和模式化)
②两条丝绸之路使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往来频繁 4、城市:①空间: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②时间:定时启闭 ③管理:设市长或市令管理 ④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变化?
分布:黄河中下游江淮、沿海 经济重心南移
部门:增多
丝织技术进步,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城市:出现较多沿海港口城市
海外贸易发达
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课前背诵: 1、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2、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3、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名称;三省的职责、关系及影响 4、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藩镇割据的影响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2、地方行政体制 (1)调整: 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2)藩镇割据: 3、选官制度:科举制(隋确立,唐完善) (1)原因: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2、地方行政体制 (1)调整: 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2)藩镇割据:
3、选官制度:科举制(隋确立,唐完善)
4、监察、谏议制度:概况、评价
P30
课堂小结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魏晋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生产工具:三国曹魏马均改进翻车 、土地制度:均田制(土地国有;露田归国家,桑田为世业) 、江南经济的开发
根据史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人员构成:生徒和乡贡,且选拔严格; 标准:文章的好坏; 难度:科举考试的录取率低,难度大。
探究
科举制的特点
标准的客观性 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 方式的公平性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范围的广泛性 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 时间的延续性 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废除
②两条丝绸之路使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往来频繁 4、城市:①空间: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②时间:定时启闭 ③管理:设市长或市令管理 ④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海上丝绸之路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生产工具: ①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②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解放人力 2、手工业: ①制瓷业: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独立,瓷 器成为日常用品。 ②丝织业:缂丝技艺 3、商业:①政治统一与大运河开通,使南北方经济往来蓬勃发展
(2)评价:
积极:①为庶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②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选拔了高素质人才 ③把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⑤为西方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提供借鉴。
弊端:①禁锢人们的思想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探究
科举制的特点
史料 《新唐书》记载,(科举学生报名)“由学馆者曰 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乡贡“皆怀牒(指身份、履历证 书)自列于州县”。①《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宴 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②其启诏而举者,多则二 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文献通考》载: “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