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经济

合集下载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板块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时空定位][阶段特征]魏晋至隋唐(220~907年)是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国家分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出现民族交融;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2.经济: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3.科技文化: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书法成为自觉艺术,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

二、隋唐时期(581~907年)1.政治: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3.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第5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2)社会矛盾: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关系,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图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巩固统治。

2.措施:3.性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4.历史作用:(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6讲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6讲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解析】中国自秦汉以来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因此这种门阀与皇权共治的局面 是反常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偏安南方,士族壮大)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2)发展历程:
西晋以后士族雄厚
(政府承认,士族特权)
东晋门阀政治形成
(掌握军政,把持大权)
曹魏以后士族壮大
(九品中正,门第垄断)
东汉以后士族兴起
(经学取士,察举营私)
④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大—片—肥竺沃可桢的:土《地中荒国芜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内迁影响: ①材有料利三于:少西数晋民时,族山逐西渐、封陕建西化内(迁生各产族、人生口活已、占文化); ②当有地利总于人经口济一文半。化西交晋流向与其发收展重,税促,进征民兵族派融役合,; ③掠促卖进人北口方。地由区于受经统济治发者展压(迫劳,动民力族)矛盾激化。 ④江一统定《程徙度戎上论激》指化出了:民“族戎矛狄盾志(态重,税不、与征华兵、拐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东晋一代,法网松弛,纲纪不立。”
经济:土地兼并,封占山泽,隐藏户口,庄园经济。
“ 权豪之族擅割林池,势富人家专利山海1。”
社会:严格士庶界限,不与庶族交往和通婚。
“ 婚宦失类”就会遭到其他士族的鄙视和排斥。
文化:崇尚清谈(玄学),把持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
士族:地主阶级中的特 权阶层。 庶族:士族以外的一般 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材原料因1::曹操斩杀三郡乌桓蹋顿单于,并把其部众万多落迁至关内,并编入 军少队数。民族:①气候变冷及西域地区的生存环境破—坏—日陈益寿严《重三,国为志》获取资源。
材中料原2::②公北元方之各初割,据我势国力天大气量有招趋引于周寒边冷民的族趋补势充…劳…力这和种兵寒源冷。气候继续下 来③…中…原那农时业候文年明平发均达温的度吸大引约。比现在低2℃-4℃。

第6讲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二、魏晋至隋唐的文化 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汉代 儒学正统
呈繁盛之势
魏晋 南北朝
三教融合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三教合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 隋朝
归儒” 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数学 3.141 592 7之间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_齐__民__要__术__》是中国现存最
魏晋南北朝 农学 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
地理 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 建筑
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 高僧来华
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 西行取经 了大批梵文经典

唐朝的高僧_玄__奘__,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佛教 外传
鉴真东渡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
学问僧来华 本的_空__海__是其中的代表

农作物
南方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土地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推行均田制(选必1,第4课子目1)]
生产工具
曲辕犁
劳作方式
农业家庭式
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1)均田制(唐前期)。
土地制度

(2)地主土地私有制(唐中期)

(1)翻车得到推广并广泛使用。
水利灌溉
(2)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第6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统编版)

第6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考历史精细大一轮复习(统编版)

思考:儒学独尊的地位会受到挑战原因
唯物史 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 (2)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 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3)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节选自曹操铿锵
田园 诗 代表:东晋陶渊明 逃避现实,探寻个体的理想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南朝骈 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③隋朝: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 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 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典例研析】 (2020·海南·高考真题)如表唐诗(摘录),可见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答案】D 【详解】 材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士”、“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体现的是劳动 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D正确;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A排除;材料是对下层百姓 生活的描写,非宫廷文化,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中国佛教共有八宗,即密、禅、净土、唯识、嘉祥、华严、律、天台。其中禅宗又 名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时称“南能 北秀”。禅宗宗趣,在以生活中种种事项“参禅”得道,由一切事中所做皆向心求,久必 知心,知心即知佛。六祖慧能常言“即心即佛”,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 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 2魏晋至隋唐期间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纲考点修养解读魏晋至隋唐(1)魏晋期间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 均田制 ) 。

(2)隋唐期间的农耕技术期间的经济进步与经济的繁华。

(3) 魏晋至隋唐期间手工业、商业发展。

魏晋至隋唐(1)魏晋儒学遭冲击。

(2) 唐朝的“三教合一”。

(3) 科技:《齐民要术》期间的文化与南北朝农书。

(4) 唐朝文学艺术的繁华。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期间南北经济文化沟通增强,地区经济发展表现不时空看法同的特色,经济重心从江南经济开发到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魏晋期间,佛教、道教兴隆,开始冲击儒学,唐朝表现出“三教合一”历史解说的场面,但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

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代史家议论,解读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特色及史料实证地位的变化。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唯物史观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魏晋至隋唐期间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能够调理犁耕的深浅,标记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浇灌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2)制瓷业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快精深著称,同时还汲取了波斯的织法和(3) 纺织业 风格。

②唐末此后,陪伴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快速。

3.商业(1) 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乡村市集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接踵问世。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地点设市,用于货物齐集和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准时开市 闭市。

(3) 商业都会:唐朝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 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特意管理。

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期间,因为获取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流传,致使寺院经济实力增强。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必背清单】一、隋朝的兴亡1.隋朝的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

3.隋朝的建设(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

利:①政治:贯通南北,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经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③文化: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弊: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②促使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隋朝灭亡。

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二)贞观之治:1.原因(1)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2.表现: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四)开元盛世:1.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2)表现: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五)唐朝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表现突厥战争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东突厥灭亡,尊奉太宗为“天可汗”。

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回纥归附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后改名为回鹘,是维吾尔先民主体册封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吐蕃和亲7世纪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会盟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靺鞨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①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设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思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意义及启示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 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材料二 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 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其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 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过在当世,功在千秋!
方文化交流,民族交融;加速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消极: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 矛盾,推动农民起义,严重破坏农业生产
2、如何评价隋炀帝?
功:早年平陈、完成统一;开凿的大运河,消除 分裂隐患,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沿岸发展。
过: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超过社会 承受极限,引发起义,可谓暴君。
回鹘 唐高宗:联合回鹘灭西突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怀仁可汗
方式 军事战争 设置机构
册封
吐蕃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 唐穆宗:唐蕃长庆会盟
和亲会盟
靺鞨 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册封
特点 政策开明,恩开明的民族政策,处理与周边各族关系。其措施灵活方式多样,怀 柔为主,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 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商业
①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元通宝。 ②市场发达,邸店、柜坊(银行雏形)、飞钱 (类似汇票)、夜市、草市。 ③涌现一批繁华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 ④对外贸易发达,丝绸之路又被称为“瓷路”
3.民族关系
-----实行民开族明政的策民上族的政开策放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五)畜牧业的发展
饲养方法、配种、兽医学的等方面的新发展,并总 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六)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北方农业发展几经起伏。北方长期战乱不断,农业 几度得到恢复与发展,又几度被战乱破坏。游牧民族的 南下进入中原农耕地区对当地的农牧业有很大影响。传 统的游牧生活在最初阶段被保留下来,使两汉时过度开 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随着民族融合的加强,少数民族也由原来以 游牧生活为主逐渐转变为定居农耕生活,接受中原先进 文化,与汉族融为一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古代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三、小结
•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这一时期,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 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土地大量开垦,耕作 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 面积产量提高。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 此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 经济作物也得到大量种植和发展。 • (二)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时期,手工业门类明显增多,品种更丰富, 产量增加,技术有所提高。

(二)手工业各部门生产技术的发展
• 1、纺织业:纺织技术的日趋精湛,印染技术达到较高水 品,纺织品种有绵、绫、罗、绸、沙、绢、葛、布等。 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设有专门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 之蚕;蜀锦闻名遐迩。 • 2、陶瓷制造业: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淘器 以“唐三彩”最为著名。 • 3、冶金业:主要由官府控制,在生产规模、冶炼工艺及 技术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百炼钢技术成熟;发明了把 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铸造业以铸钱业规模最 大。
• 4、造船业:随着江南和沿海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造船业取得显著进步。唐时的海船,大者长20余丈,可 载六七百人。 • 5、造纸业:魏晋南北朝造纸技术明显进步,民间造纸业 发展更为突出。官府民间用纸的普及率大为提高。东汉 三国时期纸尚不普遍,东晋南朝造纸业发达,造纸技术 有很重要的进步。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 纸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出现著名的造纸中心。有益州麻纸、浙东藤纸、宣州宣 纸等。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魏晋南北朝: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均田制 土地制度:均田制(土地国有) (1)时间:北魏至唐中期 (2)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巩固统治 (3)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 民一定量的土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 役。隋唐时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输绢代役。 (4)意义:是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制度, 保证国家的徭役征发和赋税收入;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北方少 数民族汉化。 (5)瓦解原因: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绣品
据莫高窟139窟晚唐 壁画女供养人衣图案 所绘的凤衔花枝图案
(2014·海南高考)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 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 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解析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手工业。题干材料中涉及的昌
南镇即景德镇,同时题干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里因瓷器而名扬天
下,故D项符合题意。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排除A项; B项在材料中未提及;C项错在“海内外”。
三、商业
1、魏晋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 (1)社会动荡,商业发展受一定影响,货币作用减小,物物交 换为主要交换手段 (2)北方发展时起时伏 (3)南方有小幅发展,商税成为东晋南朝主要来源
跟踪训练
(2015·福建文综)《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 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 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课堂探究
探究主题一 区域开发——大运河与江南经济的发展
视角一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南方土地肥沃,水道交错,便于灌溉,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还有丰富 的资源。随着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东晋南朝时, 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遍,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 乱,而且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使北方经济屡次遭到严重摧残。而江南地 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域在全 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 口的大量增加为江南经济注入新的力量,江南经济突飞猛进,迅速超过了北方。
试题角度
备考分析
经 济
(1)2018·海南卷,3:唐宋 时南方山田的开发 (2)2017·全国Ⅱ卷,26: 唐中期南方经济发展的
影响 (3)2017·全国Ⅲ卷,26: 唐代土地制度 (4)2016·海南卷,6:精耕 细作的目的 (5)2016·海南卷,1:中西 交流(铜镜、葡萄) (6)2014·海南卷,6:唐中 后期丝绸之路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考题链接]
1.(2019·北京朝阳期中)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 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 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②作用: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 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2)两税法:唐朝 ①背景: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府财政锐减,解决财政困难。 ②内容: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 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 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③作用: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惟以 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第二单元魏晋至隋唐时期第6讲隋唐盛衰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课件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第二单元魏晋至隋唐时期第6讲隋唐盛衰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课件
提示:贯通了南北交通,对于南北经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此而论,隋炀 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
2.特别提醒——“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点 (1)出现原因 ①整顿吏治。②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③善于用人、虚怀纳谏 等。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国力较强等。 3.思维升华——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她同样是我国古代杰 出的君王和政治家。
自主排查
素养提升
聚焦高考
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从隋朝的统治、唐朝盛世到五代十国 1.隋朝的统治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__杨__坚____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 安。589年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炀帝的统治 ①建设: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开通的__大_运__河___,贯通南北, 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②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最终引发大规 模起义。 (3)隋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____江_都__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内容
每户按_人__丁__和__资__产___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 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1)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意义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__以__人__丁__为__主__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知识点三 隋唐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提示:“庸”制,即纳绢或布代役。
10.学术情境——两税法 白居易在《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 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 思考:白居易是如何评价两税法的?

2020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三 课时2

2020版历史 (通史人教版)阶段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三 课时2

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化(1)魏晋儒学遭冲击。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齐民要术》与南北朝农书。

(4)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经济重心从江南经济开发到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历史解释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开始冲击儒学,唐代呈现出“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儒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

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史料和后世史家评论,解读印证魏晋至隋唐儒学思想特点及地位的变化。

唯物史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考点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 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第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创新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创新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主题一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 十国的统治
1.隋朝的兴亡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 陈 , 统一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了贯通南 建设
北的_大__运__河__
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
原因
灭亡
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每户按 人丁和资产 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 唐后期: 内容 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 (1)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意义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 以人丁为主 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制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 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沿革历史时期不同。 (2)联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 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被两税法取代。
练习
1 材料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 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 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 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 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 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 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2)影响 ①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③各民族相互交流、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 ④促进了各民族交融,汉族先进文明广泛传播,边疆民族文化给中华 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6讲唐宋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6讲唐宋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6讲⎪⎪唐宋时期的经济知识点一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2)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1)制瓷业: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2)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知识点二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纺织业: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商业的繁荣(1)城市商业繁荣。

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北宋的都城汴梁城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呈现出了全面繁荣局面。

(2)商业的繁荣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市场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宋代还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

(3)在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到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甚至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中外历史纲要上)

盛唐

初唐
武周
安史之乱(755-763)
藩镇割据

开皇之治 589年完成统一
政治
贞观 之治
黄巢起义
581年 隋朝
建立

618年 唐朝
建立
581—618
755年

618—907
907年 朱温废唐 960年 北宋 建立
五代十国
907—979
【阶段特征】
隋 总体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四、基础知识
二、唐朝(618—907):盛世荣耀,万世景仰
(四)民族关系
材料1:(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 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明重点
1.隋朝的工程建设成就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交融、隋唐处 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及意义。
备热词
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家统一 、唐蕃和亲、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 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五代十国
涉及章节: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选择性必修1:第1、5、8、11、15、16、17课。 选择性必修2:第7、12、14课; 选择性必修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军事上促使 中央集权削弱
政治上导致 社会矛盾激化
2、过程:755年安 禄山/史思明在范 阳起兵,发动叛乱, 历时八年,763年 被唐平定。
四、基础知识
三、唐末五代:盛世危局,衰败始末

中国古代历史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领域,其中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时期。

本文将对这两个时期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

由于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和军阀割据,导致中央政权逐渐衰弱,各地政权相互争斗。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主要表现为三国鼎立、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以及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

1.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现象之一。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国家在中国北方、西南和东南形成鼎立之势。

曹魏以中原地区为基地,蜀汉控制西南地区,东吴则占据东南地区。

这样的政治格局持续了数十年,直到魏国最终统一中国。

2.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西晋的建立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变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西晋的建立,使得政权重新回归中原地区。

然而,西晋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困难使得其短暂存在,东晋的建立成为历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3. 南北分裂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权再次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方由五胡十六国所控制,而南方则是由刘宋、南齐、梁、陈等朝代组成。

南北政权之间的对峙导致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直到隋朝的统一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以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而闻名。

1. 隋唐政权的建立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实现了政权的统一。

在隋朝之后,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唐朝的政权稳定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长期的和平和繁荣。

2. 经济繁荣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重农抑商等。

而唐朝则进一步扩大了隋朝的改革成果,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

3. 开放的外交政策隋唐时期,中国采用了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2025年高考历史通史版配套课件 第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5年高考历史通史版配套课件 第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2025年高考历史通史版配套课件第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时空演进阶段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上,国家分裂与门阀政治盛行。

由于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

门阀士族由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影响深远(2)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多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3)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4)思想上,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儒学也有了新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再次分裂——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从三省六部制到科举制,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经济上:封建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思想上:呈现多元特征。

三教并行,出现反佛教思想。

科技、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内容索引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 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 素养强化提升课程标准凝练要点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1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与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爆发了“八王之乱”而转衰曹丕司马炎2.东晋与南朝司马睿士族3.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链接·选择性必修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创立曹魏时期,中正根据 、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史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人员构成:生徒和乡贡,且选拔严格; 标准:文章的好坏; 难度:科举考试的录取率低,难度大。
探究
科举制的特点
标准的客观性 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 方式的公平性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范围的广泛性 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 时间的延续性 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废除
探究
选官制度变化
时段 西周
战国时期\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东汉至魏晋
隋唐至明清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度
察举制和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品德(孝廉) 出身门第
才能
总结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选官依据: 血缘和门第转变为能力 选官方式: 推选转变为考试(逐渐规范化和模式化)
一、魏晋时期的经济
(二)手工业 1、冶铁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南北朝时的白瓷 (三)商业:总体上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有 所恢复,南方相对活跃。 (四)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影响?三维设计34页
阅读图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趋势:总人口整体呈不断增加,区域人口呈现“南增北 减”(黄河流域大幅减少,长江流域大幅增加,最终超过黄河 流域,珠江流域有所增加)。 原因:经济发展(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等);经济重心 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课前、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名称;三省的职责、关系及影响 4、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藩镇割据的影响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2、地方行政体制 (1)调整: 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2)藩镇割据: 3、选官制度:科举制(隋确立,唐完善) (1)原因: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需要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2、地方行政体制 (1)调整: 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2)藩镇割据:
3、选官制度:科举制(隋确立,唐完善)
4、监察、谏议制度:概况、评价
P30
课堂小结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魏晋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生产工具:三国曹魏马均改进翻车 、土地制度:均田制(土地国有;露田归国家,桑田为世业) 、江南经济的开发
②两条丝绸之路使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往来频繁 4、城市:①空间: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②时间:定时启闭 ③管理:设市长或市令管理 ④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变化?
分布:黄河中下游江淮、沿海 经济重心南移
部门:增多
丝织技术进步,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城市:出现较多沿海港口城市
海外贸易发达
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2)评价:
积极:①为庶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②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选拔了高素质人才 ③把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⑤为西方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提供借鉴。
弊端:①禁锢人们的思想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探究
科举制的特点
史料 《新唐书》记载,(科举学生报名)“由学馆者曰 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乡贡“皆怀牒(指身份、履历证 书)自列于州县”。①《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宴 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②其启诏而举者,多则二 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文献通考》载: “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③
②两条丝绸之路使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往来频繁 4、城市:①空间: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②时间:定时启闭 ③管理:设市长或市令管理 ④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海上丝绸之路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生产工具: ①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②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解放人力 2、手工业: ①制瓷业: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独立,瓷 器成为日常用品。 ②丝织业:缂丝技艺 3、商业:①政治统一与大运河开通,使南北方经济往来蓬勃发展
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先 进的工具和技术。 ③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
表现: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教材P13页)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打下了基础。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生产工具: ①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②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水力,解放人力 2、手工业: ①制瓷业: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独立,瓷 器成为日常用品。 ②丝织业:缂丝技艺 3、商业:①政治统一与大运河开通,使南北方经济往来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