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电和磁》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1课《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通过简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问题,提出了这节课要重新做科学家做过的实验。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按照当时奥斯特所做的实验让学生亲历去操作实验。分四层:1、复习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2、在简单电路中,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通上电看指南针的磁针有什么变化。3、在电路短路中指南针的磁针会有什么大的变化。4、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总结出电流能产生磁性。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制作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两个层次。1、做一个线圈靠近指南针,通上电看磁针有什么变化。2、用线圈和指南针做一个检测器来检验废电池。本课例利用5E学习环教学模式具备的参与-探索-解释-精致化或迁移-评价(Evaluation)的特征,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期望能够提升学生实证意识和科学解释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本次教学上课的是五年级学生,但估计不会有太大影响)已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磁铁的性质,懂得磁铁的性质(磁性)是可以吸引铁,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在四年级时学习过简单电路,电流会通过小灯泡和导线,小灯泡会发光。本节课的目标是将学生已有的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进行综合,让学生研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显然需巩固已有的知识,方可发生知识的综合学习。由于学生时隔多年未学习电路和磁铁磁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教学重点】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教学难点】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用了短路、串联电池、制作通电线圈的方法增大电路中的电流,从而使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变得更大。
【板书设计】
电流产生磁力
电流越大磁力越强
电流产生磁力
接通偏转
电路
断开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