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1—9月份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名情况的通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1—9月份各市主要经济
指标排名情况的通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皖政办[2011]78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11.02
【实施日期】2011.11.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1-9月份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名情况的通报
(皖政办〔2011〕7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十一五”以来的向好势头,呈现出增速持续较快、效益持续提高、转型持续加快、民生持续改善的可喜局面,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较好基础。
为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推进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热情,经省政府同意,现对2011年1-9月份各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名情况进行通报。
各地要认真总结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逐项梳理,
倒排进度,狠抓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全年任务,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要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全力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及早谋划好明年的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2011年前三季度各市生产总值。
200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09年03月18日)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严竣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政企同心,积极应对,加快结构调整、共同克服困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发展,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全市经济实力再跨新台阶,经济发展速度在省会城市领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834.92亿元,增长21.7%,其中工业增加值654.92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724.72亿元,增长13.3%。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4482元,比上年增加6348元。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为6.3:50.2:43.5。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5和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2008年生产总值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市生产总值1664.8417.2第一产业105.207.3第二产业834.9221.7工业654.9222.7建筑业180.0017.2第三产业724.721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1.5712.2批发和零售业136.4816.9住宿和餐饮业36.8122.1金融业79.5114.0房地产业68.844.6其他服务业321.5112.7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4%。
2011年肥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4月11日(肥东县统计局)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县域建设为载体,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9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9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4.50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64.16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8:59.3:20.9调整为16.7:61.8:21.5。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552元(折合4373美元),可比价增长19.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4.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2%,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69.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3.90亿元,增长29.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1.23亿元,增长3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由上年的240户增加至305户。
2006-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4.78亿元,增长101.1%;股份制企业实4.8亿元,下降5.0%,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165.4万平方米,增长10.6%。
其中新开工面积678.2万平方米,增长6.6%。
全员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6.6万元/人,增长15.3%。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5.8%。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3.58亿元,增长52.7%,农村投资29.39亿元,增长85.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9.96亿元,增长66.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8.13亿元,增长43.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2.02.22
【实施日期】2012.02.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合肥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合肥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正文:---------------------------------------------------------------------------------------------------------------------------------------------------- 合肥市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奋力开拓,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多种矛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克服各种困难,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整体平稳运行的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述在中央增加收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市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
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9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30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7亿元,增长12%,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46.5:38.6调整为12.3:47.5:40.2。
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推进企业重组和改制步伐;粮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启动;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大幅度增加社保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落实;住房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一定进展。
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经济发展不均衡,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等。
2010年合肥市国民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奋力争先进位,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总体呈现: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动力显著增强、结构趋强趋优,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2:52.6:42.2调整为4.9:53.9:41.2。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图1 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幅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粮食产量193.52万吨,比上年增长1.6%,连续七年增产。
其中,稻谷产量149.81万吨,下降0.5%;小麦产量30.91万吨,增长11.8%。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1年3月18日)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奋力争先进位,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总体呈现:规模迅速扩张、质量明显提升、动力显著增强、结构趋强趋优,在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57.6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3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5.2:52.6:42.2调整为4.9:53.9:41.2。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2702.517.5第一产业132.63.5第二产业1457.622.3工业1122.623.8建筑业335.016.2第三产业1112.31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7.214.1批发和零售业228.920.9住宿和餐饮业36.77.2金融业151.16.4房地产业139.7-2.2营业性服务业201.516.7非营业性服务业247.215.3图1 2006-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幅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关于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1年1月12日在合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去年以来,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相关会议精神和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继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见附件一)。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均超过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0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7.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2和3个百分点,连续七年保持在17%以上,增速有望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财政收入476.2亿元,增长3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9.4亿元,增长4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7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亿元,增长19.8%;外贸进出口总额99.6亿美元,增长54.9%,其中出口56.3亿美元,增长26.5%;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7118元,增长17.4%;新增就业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7%。
年初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见附件三)。
(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6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2.7亿元,增长24.9%。
安徽省情之2011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
安徽省情之2011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全力调控物价,经济运行保持了近年来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5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226.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863.6亿元,增长10.5%。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3.4:54.4:32.2。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在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天气总体有利的共同作用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总产为627.1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增长1.8%,实现连续6年增产。
养殖业生产基本平稳。
全省生猪存栏1467.3万头,增长1.7%;出栏2721.1万头,下降2.2%;主要肉类产量371.8万吨,下降0.9%,其中猪肉233.1万吨,下降2.4%;禽蛋产量119.7万吨,增长0.5%;奶产量22.5万吨,增长9.9%;水产品产量199.5万吨,增长3.2%。
2、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1.7亿元,增长21.1%,增幅比全国高7.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176.2亿元,增长 27.2%;重工业增加值4885.5亿元,增长18.6%。
分行业看,37个工业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全部增长,增幅超过20%的有20个。
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3.5%和8.6%,钢材增长1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6%,汽车下降5.9%;四大家电产品,洗衣机1629.6万台、电冰箱3114万台、空调2821.9万台、彩色电视机550.5万部,分别增长28.6%、49.8%、72.8%和38.6%。
工业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82.3亿元,增长44.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2.7亿元,增长48.4%。
安徽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12年2月23日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5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226.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863.6亿元,增长10.5%。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52.1∶33.9变化为13.4∶54.4∶32.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36986元/人,比上年增加6234元。
人均GDP达25340元(折合3923美元),比上年增加4452元。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2007—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涨幅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比上年高2.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8%,分别比上年低0.7个和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3%,分别比上年高2.7个和12.3个百分点。
201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120.9万人,比上年增加70.9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598.9万人,增加15.3万人;第二产业1038.5万人,增加22万人;第三产业1483.5万人,增加33.6万人。
年末在岗职工365.7万人,增加26.7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598.5万人,增加27.7万人。
2011年各省区市GDP数据汇总
2011年各省区市GDP数据汇总天津重庆增速并列第一2012年02月02日07:38 来源:中国经济网手机看新闻编者按:随着1月即将过去,各省也纷纷公布自己的2011年年度经济数据。
除了山东、海南和云南外,目前已经有28个省份公布自己的经济“年报”。
在已公布年报的28个省份中,仅有北京、上海和浙江低于全国平均增幅,天津和重庆以16.4%的增速并列第一,两湖首超上海。
对比2010年的数据发现,2011年的GDP总量虽然有所上升,“万亿元俱乐部”也有所扩容,但是其增速有所放缓,如2010年GDP集中在14%—15%之间的有近10个省份,但是2011年,处于在这个区间的仅仅有3个省份。
2011年2/3省份GDP超万亿河南居中西部地区之首2011年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数据(GDP)汇总广东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5.3万亿元)江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超4.8万亿元)浙江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32000亿元)河南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突破2.7万亿元)河北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24228.2亿元)辽宁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22025.9亿元)四川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21026.7亿元)湖南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9635亿元)湖北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9594.19亿元)上海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19195.69亿元) 福建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7500亿元)北京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6万亿元)安徽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5110.3亿元)内蒙古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超14000亿元)陕西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2391.3亿元)黑龙江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突破12000亿元) 广西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714.35亿元)天津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190.99亿元)江西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583.8亿元)山西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1万亿元)吉林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0400亿元)重庆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10011.13亿元)新疆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6574.54亿元)贵州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5600亿元)甘肃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5020亿元)宁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实现2060亿元)青海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1622亿元)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605亿元)(山东、海南、云南数据暂缺)外媒:中国各省人均GDP对比世界各国上海≈沙特京沪浙增长乏力折射结构调整困境摩根大通:今年中国GDP增速8.4% 房地产是最大风险香港财报数据提前出炉 2011年GDP增长或为5%人均GDP12447美元北京是富裕地区存争议点击进入人民财经频道。
合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合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改善民生,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精神,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新增庐江县和(县级)巢湖市,现辖四区五县(市),土地面积114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63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56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519美元。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8.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02.2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2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5.1:39.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7%。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烟酒类、居住类价格均上涨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8%,涨幅分别比上年上升1.2和1.1个百分点。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在岗职工78.22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9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5.1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52万公顷,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3.43万公顷,增长14.8%;蔬菜种植面积7.15万公顷,增长2.8%;瓜果种植面积2.28万公顷,增长8.9%;油料种植面积14.17万公顷,下降14.3%。
合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价格上涨6.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7%。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2.7其中:食品 5.5烟酒及用品 2.2衣着-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3交通和通信-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 6.1年末在岗职工65.18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累计帮扶“零就业家庭”3849户,共5158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3%,比上年下降0.6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6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5%;油料种植面积12.46万公顷,减少10.1%;棉花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减少1.5%;蔬菜种植面积5.06万公顷,增长5.3%;瓜果种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5.8%。
其中:轻工业422.9926.8重工业629.7323.7其中:国有企业94.6027.7集体企业7.7010.1股份合作企业 3.69-7.8股份制企业659.392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74.7722.2其他企业12.5622.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63.2224.7其中:大中型企业700.1022.4图2 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幅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3个。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完成产值2728.74亿元,八大产业增加值762.06亿元,增长28.5%,创下2005年确立八大产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三大产业分别增长35.4%、31.2%和29.7%。
表4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八大产业762.0628.5汽车137.8535.4装备制造196.4631.2家用电器193.8529.7化工及橡胶轮胎89.4417.9新材料8.28 4.5其中新开工面积5102.73万平方米,增长3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45.34万平方米,增长7.7%。
合肥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416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0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303.91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631.38亿元,增长12.3%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3年04月02日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改善民生,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416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0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303.91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631.38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55.3:39.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186元(折合8742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84.9万人,比上年增加8.6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06.5万人,减少8.8万人;第二产业164.5万人,增加7.7万人;第三产业213.9万人,增加9.7万人。
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03.0万人,增加1.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比上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5.5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
其中,粮食作物48.32万公顷,增长1.7%;棉花3.31万公顷,下降3.3%;蔬菜8.0万公顷,增长12.2%;瓜果2.3万公顷,增长0.2%;油料13.0万公顷,下降8.2%。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2006年3月11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投资为本,发展为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
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53.57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国、全省增幅7和5.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50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2.69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18.38亿元,增长16%。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8960元(折合2315美元),比上年增加2584元,同比增长14.5%。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5%,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13.2%提升到1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多,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0.0:44.0:46.0变化为6.2:44.8:49.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压力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经济总量和投入仍然不大,工业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
安徽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安徽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是辛苦调整格式之后的哦~安徽省的~我的文绩中还有汇总的全国各省的,已经齐全,比单个下载每个省的更省哦~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抢抓机遇加速崛起的奋进历程2010年,全省人民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巩固扩大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同步提高。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2263.4亿元,增长14.5%。
财政收入206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9.4亿元,均增长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43.1亿元,增长62.7%。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8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增长17.3%。
城镇新增就业5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扩大内需成效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达11849.4亿元,增长33.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1.5亿元,增长19.2%。
进出口总额242.8亿美元,增长54.8%。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
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6%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2%,二氧化硫排放量在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控制和消化当年新增量。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千方百计巩固回升基础,保持经济发展向好势头。
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坚持和完善应对危机以来各项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经济稳健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
坚持不懈扩大有效投入,深入谋划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马钢动车组车轮钢及精品车轮、铜陵有色铜冶炼升级、合肥熔盛重工挖掘机、三安光电、淮南煤化一体化、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园等项目启动建设。
2011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首超全国平均水平
合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首超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03月13日14:55本报讯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GDP达到3636.6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6.2和1.9个百分点,多项经济指标领跑中部省会城市。
此外,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59元,自2001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去年全年合肥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560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家电制造产业产值均破千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5000亿元。
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我市GDP增幅居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第二位。
从总量看,我市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济南,列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超过西安,列第9位,其中工业投资超过长春、石家庄,居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济南、福州,列第1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南宁,列第16位;外商直接投资超过福州。
数据同时也显示,去年全市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虽然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3000亿元,但是随着基数不断抬升,土地、资金等要素供应趋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难度加大,2012年投资增速有可能继续回落。
此外,合肥部分主导产业如汽车、装备制造业、家电产业出现增速放缓的局面,企业成本支出大幅上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能受到影响。
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合肥房地产开发市场趋淡。
去年,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880.3亿元,增长10.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2.9个百分点。
据分析,当前省会城市发展竞争激烈,合肥经济总量没有优势,人均明显落后,2011年合肥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在省会位次都比2010年退后一位。
在省内,2011年投资、财政收入等增幅排名靠后,经济首位度提高较慢,与其他大部分省会相比偏低。
1.5有理数的乘方讲练(原卷版)(人教版)
专题1.5 有理数的乘方典例体系一、知识点1.乘方的概念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na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4.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na10⨯的形式(其中101<≤a,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5.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二、考点点拨与训练考点1:乘方的定义及计算典例:(2020·江苏省初三二模)()32- 的结果是( )A .6-B .6C .8-D .8 方法或规律点拨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即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巩固练习1.(2020·河南省郑州一中初三其他)如果a 的倒数是﹣1,则a 2020的值是( )A .2020B .﹣2020C .1D .﹣1 2.(2020·四川省初三二模)下列各数,最小的是( )A .()2--B .2--C .()32-D .()22- 3.(2020·山东省初三二模)计算32(2)(2)---的结果等于( )A .-4B .4C .12D .-124.(2020·江苏省初三二模)计算(-2)3所得结果是( )A .6-B .6C .8-D .85.(2020·陕西省初三一模)计算:(﹣12)2﹣1=( ) A .﹣54 B .﹣14 C .﹣34 D .06.(2020·天津初三二模)计算(﹣2)3﹣(﹣2)2的结果是( )A .﹣4B .4C .12D .﹣127.(2019·内蒙古自治区初一期中)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2636-=-B .211416⎛⎫±= ⎪⎝⎭ C .10001000(1)(1)1-++= D .3(4)64-=-8.(2020·山东省初三三模)下列各组的两个数中,运算后结果相等的是( )A .34和43B .()53-和53-C .()42-和42-D .323⎛⎫ ⎪⎝⎭和323 9.(2018·偃师市实验中学初一月考)下列各组数中,结果一定相等的是( )A .-a 2与(-a )2B .a 2与-(-a )2C .-a 2与-(-a )2D .(-a )2与-(-a )210.(2020·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三月考)定义一种新的运算:a •b =2a b a +,如2•1=2212+⨯=2,则(2•3)•1=( )A .52B .32C .94D .198考点2:非负数的和为零典例:21.(2019·浙江省初一期中)方程|x -y|+(2-y) 2=0且x +2y -m =0,则m 的值为( ) A .5B .6C .7D .8方法或规律点拨此题考查了绝对值与偶次幂的非负性,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是解题关键.巩固练习1.(2020·广东省初三一模)若|x +1|+(y -2019)2=0,则y x =( )。
2011年11月合肥市场月报
合肥2011年11月份月报一、合肥市近5年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1、合肥市人口增长情况2、合肥市近5年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3、合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4、合肥市三大产业发展情况5、合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二、合肥规划三、合肥近5年房地产概况1、合肥近5年土地成交情况2、合肥近5年商品房成交情况四、政策1、全国政策2、安徽省内政策一、合肥市近5年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1、合肥市人口增长情况2006-2011年合肥全市人口数量增长示意图(单位:万人)(注:数据来源合肥市统计公报)214.37(注:数据来源合肥市统计公报)2006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69.85万人;2007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78.90万人,比上年增长9.05万人;2008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86.74万人,比上年增长7.84万人;2009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91.43万人,比上年增长4.69万人;2010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94.95万人,比上年增长3.52万人;从近5年全市人口增长速度来看,预计2011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将突破500万人。
近5年合肥市区人口以每年几万的速度稳定增长中,预计2011年市区人口将突破220万人,刚需客户对未来商品房需求较大。
2、合肥市近5年生产总值(GDP )增长情况2006-2010年合肥市生产总值及增幅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6.81717.217.417.617.81818.218.418.618.8(注:数据来源合肥市统计公报)2006年全市成产总值为11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2007年全市成产总值为140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2008年全市成产总值为17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2009年全市成产总值为210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2010年全市成产总值为2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2011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46.9亿元,同比增长16.2%,近5年全市生产总值以超过17%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300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2012年4月1日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合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改善民生,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精神,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新增庐江县和(县级)巢湖市,现辖四区五县(市),土地面积114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63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56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519美元。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8.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02.2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2亿元,增长11.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5.1:39.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3636.6 15.4 第一产业208.2 3.5 第二产业2002.2 19.8 工业1560.4 22.4 建筑业441.7 10.8 第三产业1426.2 1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8.4 10.2 批发和零售业281.6 16.9 住宿和餐饮业48.9 11.3 金融业179.6 5.1 房地产业219.1 9.4 营业性服务业301.0 11.5 非营业性服务业247.6 13.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7%。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烟酒类、居住类价格均上涨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8%,涨幅分别比上年上升1.2和1.1个百分点。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5.7 其中:食品12.9 烟酒 5.4 衣着2.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5.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7 交通和通信-0.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3 居住 5.4年末在岗职工78.22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9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
二、农业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5.1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52万公顷,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3.43万公顷,增长14.8%;蔬菜种植面积7.15万公顷,增长2.8%;瓜果种植面积2.28万公顷,增长8.9%;油料种植面积14.17万公顷,下降14.3%。
全年粮食总产量321.34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稻谷258.50万吨,增长2.3%,小麦45.30万吨,下降0.1%。
棉花、蔬菜、瓜果产量分别为3.55万吨、159.51万吨、52.13万吨,分别增长14.9%、5.0%和10.3%。
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影响,油料产量24.62万吨,下降29.5%。
全年生猪存栏、出栏量分别达到134.32万头和269.08万头,比上年增长1.0%和0.5%。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4.74万吨、18.08万吨和10.47万吨,分别增长0.4%、4.7%和13.8%。
水产品产量20.30万吨,增长3.7%。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产品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粮食321.34 2.2 油料24.62 -29.5 其中:油菜籽17.69 -36.0 棉花3.55 14.9 蔬菜159.51 5.0 瓜果52.13 10.3 肉类44.74 0.4 其中:猪牛羊肉22.91 0.5 牛奶10.47 13.8 蛋类18.08 4.7 水产品20.30 3.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5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
农用拖拉机21.48万台,增长2.7%;排灌动力机械13.80万台,增长3.0%;农用运输车1.75万辆,下降2.8%。
机耕面积296.42千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9.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6.65千公顷,占8.9%,提高1.6个百分点;机械收割面积394.55千公顷,占52.5%,提高2.4个百分点。
农村用电量13.88亿千瓦时,增长11.7%。
化肥施用量(折纯)31.59万吨,增长4.9%。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5%。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市186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97.97亿元,实现增加值1489.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1.5%,集体企业增长30.6%,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2%,股份制企业增长2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3.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2.3%。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04.12亿元,增长25.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885.53亿元,增长22.1%。
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331.86亿元,比上年增长76.0%。
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实现增长。
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和新能源及光伏等六大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较大,实现增加值880.82元,比上年增长26.8%,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及光伏、新型平板显示、家用电器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85倍、2.49倍、32.5%和28.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933.20亿元,增长29.5%;出口交货值420.44亿元,增长1.12倍。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六大产业880.82 26.8 汽车143.48 5.9 装备制造266.58 28.9 家用电器制造270.62 32.5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128.24 9.4 新型平板显示40.39 249.2 新能源及光伏31.52 385.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家用洗衣机增长28.7%,家用电冰箱增长60.8%,房间空调器增长39.8%,叉车增长16.1%,挖掘机增长25.9%,水泥增长15.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6.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卷烟亿支307.16 2.7 烧碱万吨11.14 3.8 纯碱万吨9.73 7.0 农用化肥(折纯)万吨15.32 -27.1 合成洗涤剂万吨42.25 11.0 橡胶轮胎外胎万条1765.85 8.3 塑料制品万吨50.70 19.5 水泥万吨1529.47 15.1 生铁万吨145.98 12.1 粗钢万吨167.40 19.5 钢材万吨282.41 11.1 汽车万辆50.92 -2.6 其中:轿车万辆14.63 25.4 叉车万辆7.26 16.1 挖掘机万台 2.15 25.9 变压器万千伏安3381.02 -7.8 彩色电视机万台398.58 29.8 其中:液晶电视万台381.16 63.1 家用洗衣机万台1610.65 28.7 家用电冰箱万台2734.08 60.8 家用冷柜万台138.81 31.9 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1204.25 39.8 微波炉万台31.35 -0.8 发电量亿千瓦时155.88 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49.94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实现利润289.22亿元,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91.81亿元,增长48.9%。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单位:亿元指标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289.22 58.9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3.57 19.1 其中:集体企业3.08 127.6 股份制企业185.38 61.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6.28 50.5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803户,比上年增加21户。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7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实现利润总额68.31亿元,增长30.0%;实现利税总额131.46亿元,增长10.6%。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188.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7%;房屋竣工面积4410.28万平方米,增长26.1%。
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82.60万人,比上年增长31.2%;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25.02万元/人,增长2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99亿元,增长13.1%;第二产业投资1357.81亿元,增长41.6%,其中工业投资1335.94亿元,增长41.3%;第三产业投资1987.17亿元,增长18.5%,其中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业等投资分别增长91.8%、1.56倍、2.50倍。
分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2037.04亿元,增长26.7%;国有投资1159.64亿元,增长2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180.29亿元,增长29.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8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住宅投资636.44亿元,增长14.5%;办公楼投资45.06亿元,下降8.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9.42亿元,增长48.0%。
商品房竣工面积654.89万平方米,下降26.0%;商品房销售面积1246.60万平方米,增长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66.31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待售面积180.43万平方米,增长32.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15.35万平方米,增长63.5%。
全年新开工项目33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5个,比上年增加159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77.95亿元,增长1.01倍。
竣工项目296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0.8%。
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中,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项目63个,累计投资568.70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16.8%,其中京东方六代线、赛维LDK、合蚌铁路合肥段、海润光伏等17个项目投资超1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3.60亿元。
全年市政基础设施投资249.37亿元,增长4.9%。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