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核能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已渐渐枯竭,其使用还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因此,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它指那些具有先进技术手段开发的能源资源。
常见的新能源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其中,核能源是通过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被广泛用于发电和医药等领域;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和利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生成、供暖和热水等领域。
二、可再生能源的定义与分类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会枯竭的能源资源,它可以持续地进行再生,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
风能是利用风干驱动发电机发电;太阳能是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电能或热能;水能则是利用水流、潮汐等运动能产生的能量;生物质能是指利用植物生物质或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产生的能源。
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优势1. 环保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可持续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不可枯竭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能源资源而言,可以更长久地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3. 分布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利用这些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集中开采的依赖。
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挑战与前景1. 技术挑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高度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存储和转换效率的提升等。
2. 经济挑战: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
3. 产业转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相关产业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 前景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新能源演讲稿-核能
《核能》演讲稿——Dismark在做讲解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
我们的团队叫Dismark,团队成员有:拓、黄、刘、杨、韩、杨这次课题的任务分工是:资料收集:刘、杨PPT的制作:拓、韩演讲稿的整理:黄、杨PPT的讲解:黄、韩、杨、刘对于核能的知识学习,我们组打算从四个方面介绍。
首先是核能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二部分是核能的发展和利用,其次是核能的危害,最后是核能的前景。
第一部分:核能的介绍(主讲人:黄)看到核能,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初步认识一下什么是核能。
(第6、7页ppt展示)看完这几幅图片,大家是不是感觉蘑菇云真的太漂亮了?但是漂亮的背后也有很惨痛的历史。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轴心国同盟,发动太平洋战争,入侵东南亚,妄图实现其独霸东亚、称霸世界的野心。
为促使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当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在核弹爆炸以后,广岛市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8万人当场丧生,这结果一点也不亚于汶川地震,甚至比汶川地震的后遗症还要严重。
大家看,5年后因原子弹死亡人数达到24.7万人;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当场伤亡8.6万人,5年后共死亡14万人。
该地区核爆炸的幸存者也不同程度受到放射性污染,患了各种怪异的后遗症,在随后几年中,又有大批人痛苦地死去。
大家看,这是爆炸后的日本长崎市,这都是多年后拍的照片了,这里任然一片荒芜。
下面这张是广岛废墟中的工商业区建筑残骸:1945年8月6日原子弹爆炸,广岛市的工商业建筑区离爆心投影点相对较远,但也变成一片废墟,这些建筑废墟被有意保存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看到这张图,大家都被吓到了吧?这是一位核弹战争后的幸存者。
看到这儿,核能既能爆发出那么漂亮的蘑菇云,又有那么大威力!那究竟什么是核能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核能是什么!原子能又称“核能”。
核能在清洁能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核能在清洁能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清洁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其中核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核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来源,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核能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首先,核能是一种低碳清洁能源,能够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由于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尾气和燃烧废物,减少了大气污染的风险。
与传统的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可以减少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对于应对全球变暖、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核能发电还能有效减少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核能还具备稳定可靠的特点。
相比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能够全天候稳定供应电力。
核电厂可以稳定运行,并能够应对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需求上的变化。
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电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核能的能量密度较高,相对于其他清洁能源形式,核能发电所需的空间更小,降低了对土地的需求,对于国土资源的保护也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核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球范围内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转向清洁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核能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需求,降低国家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实现能源多元化。
同时,核能发电也可以稳定价格,减少对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
这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核能在清洁能源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核能发电需要高额的投资和技术支持,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此外,核能废料的处理和核材料的非扩散问题也是核能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因此,在推动核能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核安全和核废料处理技术的研究,确保核能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而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可靠的能源形式,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能源科学中的太阳能和核能
能源科学中的太阳能和核能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而在当今的能源科技中,太阳能和核能作为两种主要的新型能源,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能源保障、环保、安全性、经济性等几个方面的维度来探讨太阳能和核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
太阳能,指人们通过太阳能热或光发电来利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其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太阳能技术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保障。
太阳能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水质污染,保护环境,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
同时,太阳能将成为未来可循环能源的主要来源,因为太阳能是一种免费的能源,太阳光照在大自然中世上平均每平方米地面的日照辐照量可达到5000焦耳左右。
能够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其次,太阳能发电的安全性高。
相对于燃煤发电等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燃烧过程中的危险气体,避免了可能的火灾、爆炸等安全问题。
而且太阳能发电设备无须长距离运输、处理,能大大降低相关物流运输费用和环境安全压力。
最后,太阳能发电具有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
太阳能发电设备相对于传统电厂的建设、维护、运营成本较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发电,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是未来新型清洁能源的主要发源地。
但是,也有一些太阳能技术的挑战需要克服。
首要是太阳能转换效率的改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较低,能量损失较大,需要通过技术不断提升效率,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好的支撑。
核能是人类开发的一种基于核子反应的热能源,是一种高效而又可持续的新型能源。
从供能可靠性、环保、安全性和经济性四个维度来看,核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核能是一种能源可靠性较高的能源,其发电率高,能够对全球能源需求进行有效的保障。
与其他火力发电方式相比,核能产生量相对稳定,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就可靠性而言,是一种可以长期保持高效运转的新能源类型。
其次,核能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核能是新能源么
核能是新能源么核能是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形式,是一种新能源。
本文将分别从核能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利与弊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核能是指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进行能源转换和利用的能源形式。
裂变能源是指通过将重核裂变成轻核并释放巨大能量的方式来产生能源。
聚变能源是指通过将两个轻核聚变成一个重核并释放巨大能量的方式来产生能源。
核能因其高能量密度和持续稳定的特点而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
其次,核能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核能资源丰富。
在地球上,核能资源不受地理限制,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并且不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其次,核能发电效率高。
核电站可以高效地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相较于传统燃煤发电,核能发电的效率更高,排放的污染物也更少。
再次,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对环境影响较小。
此外,核能还具有可持续性,即核燃料可循环利用,做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核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科学家发现了原子核裂变能量释放的潜力。
1942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制造出第一颗核子弹,并在1945年投放于日本广岛和长崎。
随后,核能开始被用于发展和研究。
1954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性核电站,并成为一个多国家、多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
核能持续发展并迅速扩大应用,成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案。
然而,核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核能的安全风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核错误或事故可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和污染,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核废料处理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核能发电产生的放射性废料需要被妥善处理和存储,以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最后,核能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因此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核能是一种新能源,具有能源丰富、高效、可持续等特点。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核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和利用将变得更为重要。
核能属于新能源吗
核能属于新能源吗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也被称为新能源之一。
核能指的是通过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方式。
首先,核裂变是一种常见的核能形式,它是指将重核(如铀235、钚239等)通过自发地分裂产生能量的过程。
核裂变反应在核电站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控制裂变反应使核燃料放出热能,进而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
与传统燃烧化石燃料不同,核裂变反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不会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同时,核燃料的能量密度非常高,一定量的核燃料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且核燃料的储存需求相对较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供应能源需求。
此外,核聚变也是一种核能形式。
核聚变是指将轻核(如氢、氦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更重的核,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太阳等恒星的能源来源,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能源形式,因为核聚变反应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且燃料广泛、可再生。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可控核聚变技术,以期在未来能够利用核聚变作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然而,要将核能归类为新能源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核能的发展受到技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核电站的运行和废物处理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核事故发生。
此外,核废料的处理和存储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长期研究和投资。
另一方面,核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也有争议。
可再生能源一般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形式的能源,这些能源可以通过自然的循环过程得到补充,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而核能的燃料需要人为提供,并不属于自然循环能源。
因此,有人认为核能只是一种低碳能源,而非真正的新能源。
综上所述,核能属于一种关键的能源形式,其应用广泛且可以为人类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
无论核能是否被归类为新能源,其在减少碳排放、减少能源依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研究和发展更可持续、安全的能源形式仍然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简述新能源的定义和特点
简述新能源的定义和特点
答:
定义:新能源是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能确保供应和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
广义的新能源包含两个方面:1、新能源体系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地热能,氢能,核能;2、新能源利用技术,包括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节能等。
特点:
1)、新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目前大旦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2)、新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
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3)、新能源是不发达国家20多亿无电、缺能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用能问题的现实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然而,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仅导致能源资源的枯竭,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其中,核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不会产生大气污染,并能够满足大规模的能源需求。
然而,核能也存在安全隐患和管理难题。
另外,太阳能和风能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新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利用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力,而且系统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风能也是目前兴起的清洁能源,它不仅具有低成本、可控性好、持续性强等优点,还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水能是一种最古老也最为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主要利用水流和水头产生动力,产生电力和温暖。
在中国,水能已成为主要的新能源之一,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质能则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生物质材料(如木材、秸秆、沼气等)进行转化,成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电力等多种形式的能源。
由于其资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其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地热能则是通过地球内部的地热资源,利用热能发电或供热。
地热能具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稳定性高、技术成熟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启动的清洁能源项目。
总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我们需要司法、经济、科技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新能源发电技术
一、常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常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分为: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等发电技术。
1.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
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
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地热发电实际上就是把地下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能量转变过程或称为地热发电。
开发的地热资源主要是蒸汽型和热水型两类,因此,地热发电也分为两大类。
地热蒸汽发电有一次蒸汽法和二次蒸汽法两种。
一次蒸汽法直接利用地下的干饱和(或稍具过热度)蒸汽,或者利用从汽、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蒸汽发电。
二次蒸汽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不直接利用比较脏的天然蒸汽(一次蒸汽),而是让它通过换热器汽化洁净水,再利用洁净蒸汽(二次蒸汽)发电。
第二种含义是,将从第一次汽水分离出来的高温热水进行减压扩容生产二次蒸汽,压力仍高于当地大气压力,和一次蒸汽分别进入汽轮机发电。
地热水中的水,按常规发电方法是不能直接送入汽轮机去做功的,必须以蒸汽状态输入汽轮机做功。
对温度低于100℃的非饱和态地下热水发电,有两种方法:一是减压扩容法。
利用抽真空装置,使进入扩容器的地下热水减压汽化,产生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扩容蒸汽然后将汽和水分离、排水、输汽充入汽轮机做功,这种系统称“闪蒸系统”。
低压蒸汽的比容很大,因而使气轮机的单机容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运行过程中比较安全。
另一种是利用低沸点物质,如氯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氟里昂等作为发电的中间工质,地下热水通过换热器加热,使低沸点物质迅速气化,利用所产生气体进入发电机做功,做功后的工质从汽轮机排入凝汽器,并在其中经冷却系统降温,又重新凝结成液态工质后再循环使用。
核能新能源概述课件PPT课件(52页)
受控制的核聚变仍然在研究中,如果成功将彻 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2、产生动力
➢ 作为动力推动船舰,原子破冰船,核动力 商船等。 ➢ 优点:续航力强,马力大,航速高。
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应用的核动力在不加任何燃 料的情况下可续航20年。
2 9U 3 2 0 1 n 5 1 5X 4 4 9 3 0 S e 4 8 2 0 1 r n
裂变后形成的中等质量的核具有过多的中子,由于 中子具有放射性,所以这些中等质量的核是不稳定的。 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衰变,放射性的中等质量的核才 转化为稳定核。
15440Xe: 154 X 40 e 154 C 50-0 s 1e 154 C 50 s154 B 60-a 0 1e 154 B 60 a 154 L 70-a 0 1e
1.干净环保,基本上不排放有害气体,尤其是 不排放温室气体;
2.消耗燃料少,燃料运输成本低。 (大亚湾核电站每年仅需消耗核燃料60吨左右 ,而同等规模的火力发电站则每年需要消耗燃
煤600万吨左右。)
核电站的废物处理系统
核能利用前景
目前,全世界核电站的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 的20%。2030年将达到25%。
1954年3月1日实现,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氢弹产生的破坏力是投向广岛的原子弹的750倍 。
我国于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地球的能 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
1、核电站 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以控制的
具有能量 E1uc21.494 4 1 9 0 1J 068
9.340 61020M 5 eV
核电新能源介绍
核电新能源介绍 切尔诺贝利事故照片
核电新能源介绍
压水堆以水作为冷却剂在主泵的推动下流过燃料组件,吸收了核裂变 产生的热能以后流出反应堆,进入蒸汽发生器, 在那里把热量传给二 次侧的水,使它们变成蒸汽送去发电, 而主冷却剂本身的温度就降低 了。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主冷却剂再由主泵送回反应堆去加热。冷却 剂的这一循环通道称为一回路,一回路高压由稳压器来维持和调节。
—核电站的组成
核系统及核设备,又称为核岛;常规系统及常规设备,又 称为常规岛。这两部分就组成了核能发电系统。
核岛中主要的设备为核反应堆及由载热剂(冷却剂)提供 热量的蒸汽发生器,它替代常规火电站中蒸汽锅炉的作用 。常规岛的主要设备为气轮机和发电机及其相应附属设备 ,常规岛的组成与常规火电站气轮机大致相同。
核电新能源介绍
五、核电站混凝土特殊性 —即核电站与常规电厂混凝土不一样的道理
核电新能源介绍
——多重屏障体系-不让放射性物质泄漏出去(1) 核裂变反应会产生许多放射性物质,包括裂变碎片和它们
的衰变产物及射线、射线、 射线、中子等,因此有很强的 放射性。
核电新能源介绍
不同电厂对比表
电厂
煤
天然气
油
容量KW
100
100100Fra bibliotek发电量亿度(年)
55
55
55
燃料万吨
300~360
77
104
CO2万t
各种新能源的优缺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各种新能源的优缺点核能优点:1、核能发电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
缺点: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必须慎重处理。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太阳能优点:1、普遍:到处都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且无须开采和运输。
2、无害: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
3、巨大: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
4、长久:太阳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
缺点:1、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
2、效率低和成本高: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
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
风能优点: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
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力发电机风能设施日趋进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适当地点,风力发电成本已低于发电机。
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可保护陆地和生态。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很环保。
缺点:风力发电在生态上的问题是可能干扰鸟类。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离岸发电,离岸发电价格较高但效率也高。
在一些地区、风力发电的经济性不足:许多地区的风力有间歇性,更糟糕的情况是如台湾等地在电力需求较高的夏季及白日、是风力较少的时间;必须等待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发展。
风力发电需要大量土地兴建风力发电场,才可以生产比较多的能源。
进行风力发电时,风力发电机会发出庞大的噪音,所以要找一些空旷的地方来兴建。
现在的风力发电还未成熟,还有相当发展空间。
核能是不是新能源
核能是不是新能源核能是一种能源,是利用核反应引发的核裂变或核聚变过程,将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核能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替代能源,可以用于发电、供热和推动交通工具等方面。
本文将从核能的来源、利用方式、优点和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核能。
首先,核能的来源主要是两种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氘、氚)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相互融合形成较重的核,同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裂变和核聚变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而且核燃料的储量丰富,可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
其次,核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目前主要的利用方式,通过控制核裂变过程,产生大量的热能,用于蒸汽发电。
核裂变发电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可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核聚变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利用方式,能够产生更多的能量,并且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更少,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然而,目前实现核聚变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核能的优点包括能量密度高、不受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相比于化石燃料,核能能够产生更多的能量,因此在能源开发中更为高效。
核能发电厂的运营不受天气和季节的限制,能够稳定供应电力。
同时,核能的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进口石油和煤炭的需求,提高能源安全性。
此外,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核能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核能反应中会产生辐射,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核能发电厂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放射性泄露会对人类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就对当地地区产生了长期的污染。
因此,在核能的利用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
新能源发电的主要技术类型
新能源发电的主要技术类型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该技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总而言之,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力武器。
下面介绍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相关内容。
1、核能利用及其发电技术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取核能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即核裂变与核聚变。
核裂变就是将一个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目前主要使用铀核进行核裂变获取核能;核聚变就是将质量较小的两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质量较大的原子核,目前主要依靠氢核聚变来获取核能。
在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根据来源方式被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也是利用核能产生的。
目前的商业核电站都是基于核裂变实现发电的。
核裂变发电过程与火力发电有些类似,只是核电站所需的热能不是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而是来自于核燃料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量。
实现大规模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根据核反应堆形式的不同,核电站可分为轻水反应堆、重水反应堆及石墨气冷堆等。
轻水反应堆又称轻水堆,通常采用轻水,即普通的水(H2O)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
重水堆则采用重水(D2O)作为中子慢化剂,重水或轻水作冷却剂。
重水堆的特点是可采用天然铀作为燃料,不需铀浓缩过程,燃料循环简单,但建造成本比轻水堆要高。
石墨气冷堆采用石墨作为中子慢化剂,用气体作冷却剂。
由于气冷堆的冷却温度较高,因而提高了热效率。
目前,气冷堆核电机组的热效率可以超过40%,相比之下,水冷堆核电机组的热效率只有30%左右。
此外,还有正在研究中的快堆,即快中子增殖堆。
这种反应堆的最大特点是不用慢化剂,主要使用快中子引发核裂变反应,因此堆芯体积小、功率大。
由于快中子引发核裂变时新生成的中子数较多,可用于核燃料的转化和增殖。
特别是采用氦冷却的快堆,其增殖比更大,是第四代核技术发展的重点堆型之一。
中国能源(新能源)介绍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²,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
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
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
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核能发电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
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
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
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
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核能发电利用铀燃料进行核分裂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燃烧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比较起来所以需要的燃料体积比火力电厂少相当多。
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其余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5兆瓦(电)的核电站。
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
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
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
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
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
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
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
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核能发电原理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
新能源的核能利用
新能源的核能利用核能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它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可以用于发电、热能和其他应用。
利用核能作为新能源的途径,既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也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利用方式以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
一、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1. 核反应堆的原理和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核能利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它基于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在控制的条件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反应堆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反应。
2. 核能发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核能发电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电力来源。
由于核能发电具有稳定、高效和低碳排放等优势,许多国家正在进行核电站的建设和扩展。
然而,核能发电也面临着核废料处理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二、核能在热能生产中的应用1. 核能供热的原理和技术利用核能供热可以替代传统的燃煤和燃油供热方式,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核能供热的方式包括高温气冷堆供热、高温气体堆供热和核融合供热等。
2. 核能供热的应用领域和前景核能供热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和农业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核能供热在未来有望取代传统的供热方式,成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方式。
三、核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 核能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核能动力可以为航天器提供持久的能源来源,推动它们在深空探测和长期任务中的应用。
核能推进系统还可以提高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2. 核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核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降低排放和噪音污染。
核能动力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船舶、铁路、飞机和汽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四、核能利用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 核废料处理和安全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是核能利用的重要问题。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更安全、可持续的核废料处理技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新型核能技术的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核能技术的研发成为核能利用的重要方向。
包括核聚变、高温气冷堆和第四代核反应堆等技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核能是新能源吗
核能是新能源吗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视为新能源的代表之一。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而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电力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核能具有很多优势,例如能量密度高、污染较少、碳排放少等。
这些特点使核能在能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被视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
首先,核能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核能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这意味着每单位质量的核燃料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
这使得核能在电力生产中能够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同时减少对其他能源资源的需求。
相比之下,化石燃料的能量密度较低,需要大量的燃料才能产生相同数量的能量,而且化石燃料资源也日益减少。
其次,核能的污染较少。
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污染物相比,核能在发电时不会产生碳排放和其他大气污染物。
这使得核能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核能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它可以作为替代传统能源的可靠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面临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
此外,核能具有高度可靠性。
核电站可以连续运行数月甚至数年,而不需要频繁的燃料补充。
这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在能源供应安全方面,核能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尤其对于那些依赖进口能源的国家来说,核能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然而,核能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核能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对于公众对核能的负面看法造成了重大影响。
尽管核电站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但人们对于核能的安全性依然持怀疑态度。
其次,核能产生的核废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核废料具有高度的放射性,需要长期储存和处理,以防止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最后,核能建设与运营的成本也较高,这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总的来说,核能作为一种能量密度高、污染较少的能源资源,被广泛视为新能源的代表之一。
尽管核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但其在能源供应稳定性、环境保护和减排方面的优势,使其在解决能源短缺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放射性释放固体、 少量放射性气体释
气体释放
放
半径30公里撤离 污染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事故电站厂房
日本历史上空前的 地震- 海啸大灾难。
海啸前后对比
福岛核电站岌岌可危
地震发生前:1号、2号、3号机组处于运行状态 4号、5号、6号机组处于停堆检修状态
机组编号
1 2 3 4 5 6
电功率/热功率 (MW)
460/1380 784/2381 784/2381 784/2381 784/2381 1100/3293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I-131 1.8×1018 Bq
● 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持续释放放射性物质
核事故分类
故事
故障
特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7
严重事故 (Serious accident) 6
跨厂事故 (Accident with off-site risks)5
厂内事故 (Accident mainly in installation)4
2核能
2.1 福岛核事故 2.2 什么是核能 2.3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2.4 核能的特点 2.5 核能的和平利用
2.1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2011 年 3 月 11 日 当 地时间14:46,日本 本州岛附近海域发 生9级特大地震 ( 震 源 深 度 20 公 里),随后引发10 米以上海啸,造成
功能 • 福岛核事故是在出现超强自然灾害(超设计工况地震、叠
加设计未预期的海啸)以及沸水堆设计安全性不足的情况 下发生的。
事故发展
2 事故发展
事故处置
• 第一安全对策实现:反应堆及时关闭 • 第二安全对策没有实现:首先是全厂断电,后备的蓄
电池容量不足,堆心得不到冷却 • 第三安全对策部分失效:因不能冷却,压力升高,开
始有计划的向外释放,后期被迫释放 • 控制与冷却是最为基本的对策,是前提和基础,包容
只能在前两个对策有效的情况下才可实施。
● 地震发生后,正在运行的1号、2号、3号机组自动停堆 , 靠备用的柴油发电机供电的应急冷却系统随即启动,维持堆 内燃料元件的水冷却循环。(经受住了9级地震的考验) ● 大约在震后51分钟,海啸淹没并冲毁了应急冷却系统—柴 油机系统。 ● 日本东京大学Kuno先生:当地海啸的历史记录为 5.7 m, 核电站设防为10 m,而本次海啸为14 m
严重故障 (Serious incident) 3
一般故障
(Incident) 2
异常事件
(Anomality) 1
核事故危害
爆炸原因
日本福岛核事故 氢爆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 故
美国三哩岛核事故
蒸汽爆炸
无
爆炸点
反应堆厂房顶部
反应堆堆芯
无
堆熔状况
堆芯损坏
堆芯爆炸
堆芯熔化
放射性释放
事故影响范 围
大量放射性气体释放
● 上述爆炸或爆燃,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 反应堆堆芯和乏燃料水池因失水使燃料急剧升温,出 现部分燃料元件熔毁情况。 ● 3月12日,有人建议注入海水以降低堆芯温度,1号 机组氢爆后,仍未考虑注海水 ● 3月13日,不得不采用注入海水冷却措施,这意味着 反应堆将被报废。
● 3月21日16:30, 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冒黑烟所有人员撤 离,可能是位于3号机组东南方的乏燃料水池附近的电缆线等因 高温导致起火。3月23日,仍在冒烟。
紧急调用移动式柴油机,但由于功率较小而冷却不够,堆 芯冷却水蒸发,燃料元件露出水面,温度上升,燃料包壳 (锆)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积累导致一系列爆炸 或爆燃。
3月12日,1号机组厂房发生氢气爆炸; 3月14日,3号机组厂房发生更猛烈氢气爆炸; 3月15日,2号机组厂房抑压池发生爆炸; 3月15、16日,4号机组厂房乏燃料水池氢爆燃; 3月16日,5号、6号机组乏燃料水池升温。
堆型
BWR-3 BWR-4 BWR-4 BWR-4 BWR-4 BWR-5
投入运行时间
1971 1974 1976 1978 1978 1979
事故发展
• 东京3月11日14:46,福岛核电站以东140公里处海底发生9 级地震
• 15:34,海啸到达电站,浪高达14米,摧毁了应急柴油机。 • 23时左右,蓄电池耗尽,汽动泵停运,堆芯丧失所有冷却
2011年7月1日
机组
1
2
3
4
堆芯-燃料
破损
熔化
压力容器完整性 泄漏
堆芯冷却功能 无
破损 熔化 不明
无
破损 熔化 不明
无
无燃料
安全壳完整性 可能漏 可能漏
厂房
大坏 小坏
乏燃料水池冷却 功能恢复 功能恢复
可能漏 大坏
功能恢复
大坏
补救注水
实现“冷停堆”需要9个月——今年底左右
水冷却措施
● “水棺” ——向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注水,以冷却安 全壳内的压力容器 。但不奏效(安全壳漏了)。 ● 冷却水循环——设法架设水循环冷却系统,先净化反应 堆 机房和涡轮机房地下室等地的污染水,然后注入安全壳内和 压力容器内,以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
●当天下午稍后, 2号机组冒白烟,可能是燃料水池水蒸气, 辐射剂量严重超标 。
●从事故机组冒出的蒸汽中夹带了大量的裂变产物气体I-131等,污染了 周边大气环境,并随大气环流飘到全球各地,但辐射剂量极低。 ●在3月21日采集的核电站附近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由这次核事故释放的 少量钚(约0.58 Bq/kg ),这又是表明了部分核燃料已经严重损毁。 ● 3月下旬,在核电站出海口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污染,发现是核电站 事故产生的高放射性污水的渗漏。先后采用了混凝土、吸水高分子化合 物进行堵漏,均不见效,最后采用水玻璃才勉强堵住。 ● 3月27日,在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积水中检测到高放射性的废水, 当时说是正常值的1000万倍,第二天又更正为10万倍,放射性浓度为 1.9×1010 Bq/L。 ●4月4日,日本宣布为了给积存的高放射性的污水转移到储存容器,将 积存的11500吨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里,其I-131的浓度为180 Bq/L。
核电站事故等级
● 日本开始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定为4级,后上调为5级
● 4月12日,日本宣布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定上调为7级
☞ 7级标准:
I-131 1.0×1016 Bq
☞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数据:I-131 3.7×1017 Bq
☞ 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数据:I-131 6.3×1017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