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合理施用准则(发布稿)
氮磷钾的作用与注意事项-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
![氮磷钾的作用与注意事项-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14765239551810a6f424864e.png)
氮、磷、钾肥的作用与注意事项《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笔者刘成用先生从事绿色生态全营养植物套餐肥料的研究、生产、销售管理工作10余年,其间积累了大量的与农业特别是与肥料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现初步整理成稿,免费发布出来与大家共分享,为中国的三农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不妥之处,请各方面的专家指正,以便再修改完善) ----------------------------------------------------------------------------------------------------------------------一、氮肥作用:一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即提高产量;二是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氮肥品种较多,目前作为单质肥料施用较多的主要是尿素与碳酸氢铵。
注意事项:碳酸氢铵作基肥和追肥时应深施,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不能做种肥,也不能与农作物的根、茎、叶接触,否则易造成灼伤作物。
尿素:尿素适合作追肥和叶面喷施,作追肥时要深施,作叶面肥时注意浓度,不能作种肥。
二、磷肥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常用磷肥与注意事项:过磷酸钙:溶于水,为酸性速溶性肥料,可以施在中性、石灰性土壤上,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
注意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以防酸碱性中和,降低肥效;主要用在缺磷土壤上,施用要根据土壤缺磷程度而定,叶面喷施浓度为1-3%。
钙镁磷肥:是一种以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不溶于水的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肥效较慢,作基肥深施比较好。
与过磷酸钙、氮肥不能混施,但可以配合施用,不能与酸性肥料混施,在缺硅、钙、镁的酸性土壤上效果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以磷为主的高浓度速效氮、磷复合肥,易溶于水,磷酸一铵为酸性肥料,磷酸二铵为碱性肥料,施用时适当要注意,一般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最适合于作基肥,也可作种肥。
氮肥种类及施用方法
![氮肥种类及施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79a09ffab069dc50220178.png)
氮肥种类及施用方法氮肥种类越来越多,很多农民朋友还没总结出什么氮肥好呢,接连不断的氮肥出现,施用方法更是不太了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氮肥种类及施用方法。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
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
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
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
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
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
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
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
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
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
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
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
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
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
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
氮磷钾肥的施用方法
![氮磷钾肥的施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9772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5.png)
氮磷钾肥的施用方法氮磷钾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之一,它包含了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氮、磷和钾。
氮磷钾肥的适当施用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氮磷钾肥的施用方法:1.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在施用氮磷钾肥之前,首先要了解土壤中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可以通过土壤测试或送样至专业实验室检测来获得准确的数据。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施肥的类型和数量。
2.确定氮磷钾比例: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有所差异,因此在施用氮磷钾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来确定三种养分的比例。
一般来说,果树和蔬菜作物对磷的需求较高,而谷类作物对氮的需求较高。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壤中的养分比例,以确保达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3.划定施肥时间:氮磷钾肥的施用时间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不同养分的吸收需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氮肥可在作物的生长季节中进行追施,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磷肥和钾肥可以在作物的生育期早期进行基肥施用,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植物生长。
4.施用方式:氮磷钾肥可以通过不同的施用方式施肥,如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
底肥是将氮磷钾肥均匀地撒在整个土地表面并与土壤混合,以提供基础养分。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养分,可以采用直接追肥或者灌溉追肥的方式。
叶面喷施是将稀释后的氮磷钾肥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以提供快速的补充养分。
5.施用量控制:施用氮磷钾肥的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求和施肥方式来调整。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可根据作物的生长状态和生育期来决定。
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来确定。
6.施肥技巧:在施用氮磷钾肥时,应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施肥时要避免将肥料直接投放在作物的根部,以免烧伤根系。
肥料的施用应注意与土壤的混合,以促进养分的吸收。
同时,施肥后要及时给予适量的水分,以促进肥料的溶解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结起来,氮磷钾肥的施用方法包括了了解土壤养分状况、确定养分比例、划定施肥时间、选择施肥方式、控制施用量和注意施肥技巧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f5d8f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9.png)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NY/T 5022—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香蕉(Musa spp.)基地选择和规划、栽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香蕉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57 香蕉 组培苗NY 5021 无公害食品 香蕉NY 5023 无公害食品 香蕉产地环境条件3 基地选择和规划3.1 基地选择按NY 5023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宜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建园,而前作为茄科、葫芦科等蔬菜地不宜选用,地下水位无法降至≥50cm的地段也不宜选用。
3.2 园地规划3.2.1 蕉园小区(林段)大小以3hm2~7hm2为宜,其周围宜营造防护林带,所用树种不应与香蕉具有相同的主要病虫害,林缘距5m~6m。
3.2.2 设立完善的排灌和道路系统。
3.2.3 蕉园周围不宜种植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
3.2.4 选择适合当地的香蕉优良品种。
4 栽植4.1 种植前深翻土壤20cm~30cm,并曝晒20天~30天后施足有机肥。
4.2 宜选用香蕉组培苗作种植材料,组培苗质量应符合NY/T 357的规定。
4.3 推荐种植密度为中杆香蕉品种130株/666.7m2~170株/666.7m2。
在水田种植宜较密,在坡地种植宜较疏;种植矮杆品种宜较密,种植高杆品种宜较疏。
氮肥的高效施用技术
![氮肥的高效施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34dca8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f.png)
氮肥的高效施用技术氮肥在作物生产过程上由于对作物产量的调控能力最强,因此使用量最大、使用最频繁。
氮肥施入土壤后的转化比较复杂,涉及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过程。
不同形态氮素的相互转化造成了肥料氮在土壤中较易发生挥发、逸散、流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可能污染大气和水体。
因此,氮肥的合理高效施用就愈显重要。
一、氮肥的合理分配氮肥的合理分配主要依据土壤条件、作物氮素营养特性及氮肥本身的特性来确定。
1.土壤条件土壤酸、碱性是选用氮肥的重要依据。
碱性土壤应选用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
这样有利于通过施肥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也有利于土壤中多种营养元素对作物有效性的提高。
盐碱土上应注意避免施用能大量增加土壤盐分的肥料,以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低洼、淹水等易出现强还原性的土壤上,不应分配硫酸铵等含硫肥料,以防止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生成,在水田中也不宜分配硝态氮肥,以防止氮随水流失或反硝化脱氮损失。
2.作物营养特性不同作物种类对氮肥的需要数量是大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叶菜类尤其是绿叶菜类、桑、茶、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需氮较多,应多分配氮肥。
而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由于有根瘤,可以进行共生固氮,只需在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
甘薯、马铃薯、甜菜、甘蔗等淀粉和糖类作物一般只在生长初期需要充足的氮素供应,形成适当大小的营养体,以增强光合作用,而在生长发育后期,氮素供应过多则会影响淀粉和糖分的积累,反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
耐肥品种,一般产量较高,需氮量也较大;耐瘠品种,需氮量较小,产量往往也较低。
二、氮肥施用量的确定生产、科研实践证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和增产效果逐渐下降。
据统计,1993~1994年度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消耗氮肥(以N计)高达188kg,比同期世界平均消耗50.3kg的水平高出3.7倍。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过量施用氮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质量破坏,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恢复和重建其良好生态系统将要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549776d1eb91a37f1115c09.png)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前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守伦、赵宏奎、马常宝、郑义、赵梦霞、易玉林、杜森、杨帆。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肥料合理使用的基本原理及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各种物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274-1997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肥料fertilizer见GB/T 6274-1997中2.1.2。
3.2有机肥料organic fertilizer见GB/T 6274-1997中2.1.4。
3.3无机[矿质]肥料inorganic[mineral] fertilizer见GB/T 6274-1997中2.1.33.4单一肥料 straight fertilizer见GB/T 6274-1997中2.1.16。
3.5大量元素 macro-element对氮、磷、钾元素的通称。
3.6中量元素 secondary element对钙、镁、硫元素的通称。
3.7氮肥 nitrogenous fertilizer/ nitrogen fertilizer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氮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一肥料。
3.8磷肥 phosphate fertilizer/ phosphatic fertilizer具有磷(P2O5)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一肥料。
3.9钾肥 potash fertilizer具有钾(K2O)标明量,以提供植物钾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一肥料。
氮肥施用的正确方法
![氮肥施用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f6891bbe1e650e53ea9955.png)
氮肥施用的正确方法(1)深施覆土。
开沟、挖穴,施入土下,深施氮肥可以减少氮素挥发,促进作物根系吸收,利于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
浮面撒施不仅损失大.且会在环境中因氮气积聚造成农作物肥害。
可通过改善土壤通气性,从而促进带动肥、水、热的改善,利于作物根系下扎,扩大根的吸收范围,促进土壤养分利用。
耕深依土壤质地和质地构型而不同,应灵活掌握。
一般耕深度保持在20~25cm。
其中砂土地宜浅,淤土地宜深;有砂土层宜浅,无砂土层宜深。
施用深度一般为土表下6~15cm。
追施与底施有所不同,追施深度宜在6cm以下,底施深度宜在10cm以下。
(2)看天气情况施肥。
尿素施入土壤经过氨化过程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加快。
因此,气温高时宜施用尿素,温度低时宜施用氨水和碳铵.叶面喷氮肥,其肥效的高低与肥液在叶面上停留的时间长短有关。
若在光照充足、温度高时喷施,则水分蒸发快,氮元素很难进入叶子细胞:如喷后即降雨,会使氮肥淋失.这样都会失去叶面喷肥的作用.所以最适宜的时间是阴天无雨或下午4时以后喷施。
(3)做好以水调肥。
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肥水有不同要求。
通过农艺措施,使土壤肥水供应与作物需求相一致,可以促进提高氮肥利用。
就土壤水分而言.过少时会造成植株萎蔫、气孔关闭,蒸腾减弱;根尖周围离子浓度减少,根压力减弱,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向上运输;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减少,根系环境变差,影响根的吸收,还可造成氮素渗漏淋失。
以水调肥主要包括遇旱浇水、防除涝灾、前肥后水专项措施。
遇旱浇水、防除涝灾与农田基础建设关系密切。
水源充足、机械配套、田面平整,则利于保灌和提高浇水质量。
干、支、斗、毛管设施配套,及时疏浚。
可减少氮素的淋失,利于改善根系环境。
前肥后水要客观灵活运用。
一般在土壤肥水均出现不足时采用。
要根据所施氮肥种类确定浇水时间。
铵态氮肥可水肥相跟,酰胺态氮肥宜于施用2d后浇水,硝态氮肥宜于施用数天后浇水。
要灵活掌握浇水量,浇水量一般以耕层土壤水分短时饱和为度。
氮肥施用的正确方法
![氮肥施用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80f10baeaad1f347933f3d.png)
氮肥施用的正确方法(1)深施覆土。
开沟、挖穴,施入丄下,深施氮肥可以减少氮素挥发,促进作物根系吸收,利于加强上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
浮而撒施不仅损失大.且会在环境中因氮气积聚造成农作物肥害。
可通过改善上壤通气性,从而促进带动肥、水、热的改善,利于作物根系下扎,扩大根的吸收范用,促进丄壤养分利用。
耕深依上壤质地和质地构型而不同,应灵活掌握。
一般耕深度保持在20〜25cm。
其中砂上地宜注,淤上地宜深;有砂上层宜浅,无砂上层宜深。
施用深度一般为上表下6〜15cm。
追施与底施有所不同,追施深度宜在6cm以下,底施深度宜在10cm 以下。
(2)看天气情况施肥。
尿素施入丄壤经过氨化过程随着气温的升髙而加快。
因此,气温髙时宜施用尿素,温度低时宜施用氨水和碳彼.叶而喷氮肥,苴肥效的髙低与肥液在叶面上停留的时间长短有关。
若在光照充足、温度高时喷施,则水分蒸发快,氮元素很难进入叶子细胞:如喷后即降雨, 会使氮肥淋失.这样都会失去叶而喷肥的作用.所以最适宜的时间是阴天无雨或下午4时以后喷施。
⑶做好以水调肥。
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生冇时期对上壤肥水有不同要求。
通过农艺措施,使上壤肥水供应与作物需求相一致,可以促进提高氮肥利用。
就土壤水分而言.过少时会造成植株萎焉、气孔关闭,蒸腾减弱:根尖周围离子浓度减少,根压力减弱,严重影响上壊养分向上运输: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减少,根系环境变差,影响根的吸收,还可造成氮素渗漏淋失。
以水调肥主要包括遇旱浇水、防除涝灾、前肥后水专项措施。
遇旱浇水、防除涝灾与农田基础建设关系密切。
水源充足、机械配套、田面平整,则利于保灌和提髙浇水质呈:。
干、支、斗、毛管设施配套,及时疏浚。
可减少氮素的淋失,利于改善根系环境。
前肥后水要客观灵活运用。
一般在上壤肥水均岀现不足时采用。
要根据所施氮肥种类确左浇水时间。
彼态氮肥可水肥相跟,酰胺态氮肥宜于施用2d 后浇水,硝态氮肥宜于施用数天后浇水。
要灵活掌握浇水量,浇水量一般以耕层土壤水分短时饱和为度。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2bbc7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1.png)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氮肥的种类及其施用方法
![氮肥的种类及其施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8e8d260c22590103029d76.png)
氮肥的种类及其施用方法氮肥的种类及其施用方法一、氮肥的合理施用1 .根据土壤条件施肥:( 1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含氮也多;有限的肥料分配时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 2 )土壤质地轻质土壤,保肥性差,要少量多次施用氮肥特别是硝态氮肥,以防止氮素的淋失;粘重土壤可一次大量施用氮肥。
( 3 )土壤酸碱度碱性土壤施用生理酸性或化学酸性肥料;酸性土壤施用生理碱性和化学碱性肥料,以调节土壤酸度。
( 4 )盐渍土不要施用含 Cl - 肥料和 Na + 肥料,避免土壤含盐量的增加。
( 5 )干旱区硝态氮肥施用效果较好,多雨季节铵态氮肥效果较好。
2 .根据作物施肥:( 1 )不同作物氮的需要量及敏感程度不同,叶菜类、桑、茶等作物需氮较多,豆科作物的初期才施用氮肥。
( 2 )不同作物对氮素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水田:铵态氮肥的肥效硝态氮;旱地: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或略小。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甜菜初期铵态氮肥硝态氮,后期铵态氮肥硝态氮;烟草硝酸铵最好。
( 3 )忌氯作物不要施用含有 Cl - 的肥料( 4 )不同生育期需氮量不同( 5 )注意作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的施肥3 .根据肥料性质施肥:( 1 )铵态氮肥易挥发,应深施。
( 2 )硝态氮肥易淋失,不要大水漫灌,并且硝态氮肥肥效快,宜作追肥。
( 3 )含碱性物质、挥发性物质、有毒物质、盐分等的肥料,不宜作追肥。
4 .根据气候条件施肥:氮肥肥效受气候条件如雨量、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一般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氮肥肥效较差,湿润地区或湿润年份肥效较好。
5 .重视平衡施肥:提倡氮、磷、钾、有机肥配合施用,达到养分的平衡,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6 .结合农业技术措施施肥:( 1 )坚持“ 深施覆土” 的原则。
( 2 )避免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损失。
( 3 )采用合理的水、肥综合管理。
氮肥的营养作用:由于氮素营养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大多数农田土壤缺氮。
公共基础知识氮肥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氮肥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0944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5.png)
《氮肥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肥作为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重要肥料来源,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将全面深入地介绍氮肥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氮肥的系统认识。
二、氮肥的基本概念1. 定义氮肥是指以氮为主要养分的化肥,其作用是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氮元素。
氮在植物体内主要以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等生理过程。
2. 分类(1)按含氮基团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等。
- 铵态氮肥:如硫酸铵、氯化铵等,铵离子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流失,但在碱性土壤中易挥发。
- 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钠等,硝态氮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性强,易被植物吸收,但在水田中易流失。
-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含氮量高,肥效持久,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氮肥之一。
(2)按生产方法可分为合成氮肥、天然氮肥等。
- 合成氮肥:通过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等。
- 天然氮肥:如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中含有的氮素,以及豆科植物根瘤菌固定的氮等。
3. 主要成分及性质(1)铵态氮肥:含有铵离子,呈白色或浅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强,在空气中易潮解。
(2)硝态氮肥:含有硝酸根离子,多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较小。
(3)酰胺态氮肥:主要成分是尿素,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在土壤中需经过脲酶的作用转化为铵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
三、氮肥的核心理论1. 植物对氮的需求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素,氮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核酸是遗传物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氮素供应充足时,植物叶片浓绿,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氮肥的作用机理氮肥施入土壤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1)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参与代谢过程。
氮肥合理施用准则(发布稿)
![氮肥合理施用准则(发布稿)](https://img.taocdn.com/s3/m/1fe1ba7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1.png)
氮肥合理施⽤准则(发布稿)65.080B13DB51氮肥合理施⽤准则Rules for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617—2007⽬次前⾔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氮肥类型 (2)5 施⽤原理 (2)6 施⽤依据 (2)7 施⽤技术 (3)8 效益评价 (3)附录A (规范性附录)氮肥施⽤总量的确定和计算⽅法 (4)附录B (规范性附录)施肥的效益评价 (6)IDB51/T617—2007II前⾔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壤肥料与⽣态建设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陈琦、孙锡发、曹旭辑、曹均成、熊俊秋。
DB51/T617—2007氮肥合理施肥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氮肥类型、施⽤原理、施⽤依据、施⽤技术、效益评价。
本标准适⽤于四川省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所需氮养分为主要功效的⼤量元素肥料。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期的引⽤⽂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然⽽,⿎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研究是否可使⽤这些⽂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适⽤于本标准。
GB 2400 尿素GB 2945 硝酸铵GB 3559 农业⽤碳酸氢铵GB 535 硫酸铵GB/T 2946 氯化铵GB/T 6278 肥料和⼟壤调理剂术语NY/T 496 肥料合理施⽤准则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 肥料fertilizer以提供植物所需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
3.2 ⼤量元素macronutrient对氮、磷、钾元素的通称。
3.3 氮肥nitrogen fertilizer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所需氮养分为主要功效的⼤量元素肥料。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肥料使用准则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肥料使用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cf6caf6910ef12d2af9e778.png)
巡 以减少饲草浪费
。
国
翻麟
一 一 ~
…一 … 一 。
..
俞 一 种 除 回
g住 囱叶 萆和 黟萆的 高敫除萆刻
近 年 来 。稻 田 鸭 舌 草 、 野 慈 具 体 使 用 方 法:用 于 直 播 稻 姑 、野 荸 荠 等 恶性 阔 叶 杂 草 和 莎 田 .从 秋 苗 3叶 1心 期 至 分 蘖末 草发 生较普遍 .有农 户试 用农 多 期 .6 6 7平 方 米 ( 1亩 ) 用农 多斯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肥料使用准则
试 验 研 究 表 明 .各 类 生 物 菌 苣 等 容 易 积 累硝 酸 盐 .严 禁 施 用 卷 结 肥 在 蔬 菜 栽 培 中 .可 以全 面供 给 硝 态 氮 : 心 菜 、 球 莴 苣 等 对 硝 作物养分 . 提高作物抗 性 , 正逐 渐 酸 盐 积 累 少 , 少 量 施 用 ; 茄 、 可 番 取代化 肥。如生物肥 “ 得高 ” 稳 施 茄 子 、 椒 、 1、 萝 1等 果 菜 辣 萝 -胡 - 用 于蔬 菜 地 . 以 长 期 发 挥 肥 效 。 和 根 菜 类 对 硝 酸 盐 积 累 较 轻 . 可 可 从 而少 用 或 不 用 化 肥 并 保 证 蔬 菜 适 量 施 用 .但 收 获 前 1~ 0天 应 53 优 质 高 产 停 止 施 用 硝 态 氮 1少 施 硝 态 氮 . 4冬 春 菜 少 施 氮 . 硝 酸 钙 、硝 酸 钾 及 含 硝 态 氮 夏 秋 季 蔬 菜 生 长 季 节 气 温 的 复 合 肥 类 化 肥 容 易 使 蔬 菜 积 累 高 , 硝 酸 盐 少 , 适 量 施 氮 肥 : 含 .. 可 冬 春 季 光 照 弱 .蔬 菜 容 易 积 累 硝 硝酸盐 . 因此 菜 地 不 宜 施 用 。 2 氮 肥 深 施 . 酸盐 。 不施或少施氮肥 。 应 碳 酸氢铵 、 硫酸铵 、 尿素等氮 5高 肥 菜 地 禁 用 氮 肥 . 肥施用时 既要 控制用量 .还要深 富 含 腐 殖 质 的土 壤 .蔬 菜 积 施 在 土 表 1 米 以下 并 盖 土 . 累 的 硝 酸 盐 较 高 , 禁 施 氮 肥 : 5厘 以 应 低 提 高 肥 料 利 用 率 .减 少 蔬 菜 对 硝 肥 菜 地 , 菜 积 累 的 硝 酸 盐 较 轻 , 蔬 酸 盐 的 积 累 可施 氮 肥 . 可 培 肥 地 力 。 并 3 因菜 施 肥 . 6氮 肥 要 早 施 . 不 同种 类 的 蔬 菜 吸 收 硝 酸 盐 苗期施 氮肥最好 .有利蔬菜 快 有 的程度不 同 , 菠菜 、 白菜 、 苋菜 、 莴 早 发 、 长 . 利 降低 硝 酸 盐 的
氮肥运筹方案
![氮肥运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1c77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0.png)
氮肥运筹方案引言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营养补给品之一,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过度或不当使用氮肥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氮肥运筹方案对于高效利用氮肥、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氮肥的使用、施用时间、施用量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氮肥运筹方案,旨在优化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环境负荷。
氮肥使用原则1.合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氮素含量,科学选用不同类型、不同配比的氮肥,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2.节约用肥:精确计算每个作物所需的氮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减少肥料的浪费。
3.轮作休耕:实施合理的轮作和休耕制度,能够降低土壤中氮素的累积和流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施用时间1.前肥后播:对于早熟作物,应该在播种前施用适量的基肥,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2.分蘖择期:对于分蘖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应该在分蘖期适时补充氮肥,以促进分蘖发育,提高作物产量。
3.拔节施肥:对于以籽粒为主要产量的作物,如水稻、油菜等,在拔节期适时补充氮肥,有助于提高籽粒饱满度。
氮肥施用量1.基肥量:根据土壤质地、作物品种和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基肥施用量。
通常,对于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如玉米、棉花等,可适量增加基肥量。
2.补充肥量: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状态,及时进行差异化的补充施肥。
在旺盛生长期适量补充氮肥,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氮肥管理技巧1.混施技巧:适量混合有机肥和化学氮肥,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2.施肥机具:合理选择施肥机具,确保氮肥均匀分布在田地中,避免造成浪费。
3.施肥时机:避免在高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下施肥,以减少氮肥的气态损失和淋失。
氮肥减排措施1.减少氮肥损失:结合土壤监测技术和精细施肥技术,减少氮肥的气态损失和水分淋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2.利用农业废弃物: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结合氮肥,制成复合肥料,减少对纯化学氮肥的依赖。
结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氮肥运筹方案,能够实现氮肥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环境负荷的目标。
常用氮肥的成分、性质和施用要点
![常用氮肥的成分、性质和施用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69e2c9d5bbfd0a795673bc.png)
为理想 , 但含缩 二脲 多的尿素不应作根外追肥。 8 石灰氮 C C : 含氮量 2 % 一 1 , 性。吸湿 性很 、 aN : 0 2% 碱 弱 , 为灰 黑色 粉末 , 溶于水 , 有 2 % ~ 8 的 CO及 多 不 含 0 2% a 其它杂质。在转化中产生的氰胺有毒。在碱性、 干旱或微生 物活动弱的土壤中 , 氰胺聚 合成双 氰胺 , 对作 物有毒 。在 土 壤中逐 步 转 化 为氨 态 氮 , 比较 慢 。转 化 时 产 生 (m, 但 r ) 2 0 , 土壤 P 。适于 酸性土 壤和一切 作物 。至少在 播 C ,增加 H 种前 2~ 3周施用 , 或先 和有机 肥料 堆沤 2~ 3周。对皮肤 ,
●o
●< > ●0
●・ > ●0
●0
●< > ●o
●・ ●< > ●0
●< > ●0
●0
●o
●0
●o
●0
●0
●0
●0
●o
●
常 用氮肥 的 成 分、 质和施 用要 点 性
1碳酸 氢氨 N C , 含 氮 量 1. % ~1. % , 酸 、 HH O : 68 75 弱
性, 化学性 质不 稳 定 , 白色结 晶 , 吸湿 , 挥发 , 易 易 有强 烈 氨 味 , 度愈大 , 湿 温度愈 高 , 分解愈快 ; 易溶 于水 。其 中 N 4一 H N可为土壤吸 附 , 铵 本身易 于挥发 。适 用于各种 土壤 , 碳 应
全 县 400 m 0 h 商 品 芋 , 为 农 民直 接 增 收 12亿 能 .
兀
调节而使用保水剂 、 液态地膜 、 抗蒸腾剂、 松土精等 农业 新产 品 、 技术 及 采 用 稻 草 或 玉米 秸 杆 覆 盖 垄 新
化肥操作规程
![化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3eaf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9.png)
化肥操作规程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能够为作物提供养分,提高产量和质量。
但是,如果不正确地使用化肥,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和土壤造成损害。
为了合理、安全地使用化肥,以下就是一份化肥操作规程。
一、化肥选用1. 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合的化肥品种。
化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试,并参考土壤分析报告选用合适的肥料。
2. 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化肥产品,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优先选择有机肥或者微生物菌肥。
二、化肥施用1. 在施肥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清除杂草和残余作物,修整土壤表面,提高施肥的效果。
2. 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一般来说,对于耐肥作物,可以在播种前充分施磷肥,对于叶菜类作物,可以进行分蘖前适量施氮肥。
3. 施肥时要均匀、稀疏,避免肥料过密堆积,以防止化肥烧苗。
4. 施肥后要及时覆土或翻松,促进化肥与土壤的混合,提高施肥效果。
三、化肥贮存和防止污染1. 化肥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材料。
2. 化肥袋子应密封,不得任意撕破,以免发生风化和损失。
3. 化肥贮存点周围应保持清洁,防止杂草、残秸等杂物混入化肥中。
4. 使用化肥时要防止化肥溅入水源或河流,以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四、化肥施用的注意事项1. 在高温季节,避免使用高氮肥料,以免促使作物过早生长和开花。
2. 尽量避免化肥接触到作物的叶子,以防叶片灼伤或者叶面灌溉造成浪费。
3. 严禁盲目掺混不同的化肥品种和不当使用含盐度高的肥料。
4. 在施肥时要避免和其他农药混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五、施肥的效果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施肥后,应及时检查施肥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肥料。
观察作物的生长状态、叶色和幼苗的栽培状态等,及时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六、环保处理化肥包装物化肥包装物应分类处理,按照当地的环保规定进行集中处理或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化肥操作规程主要涉及化肥的选用、施用、贮存和防止污染等方面。
常用肥料使用方法
![常用肥料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d91c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9.png)
常用肥料使用方法肥料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能够为作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
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类型所需要的养分也各不相同,因此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肥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用肥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有机肥料的使用方法:1.堆肥:将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秸秆等)进行堆肥处理,堆放期间要注意适度通风、湿度和温度的控制。
堆肥期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堆肥成熟后即可施用于田地或果树基肥。
2.鸡粪、牛粪等畜禽粪便肥料:需将其进行堆肥处理,堆放期为3个月至半年。
施用时可将其与土壤混合,或通过灌溉系统进行喷施。
3.腐熟有机肥:腐熟的有机肥可以直接用于植物的根部,也可以制成有机肥水溶液,通过喷洒或灌溉的方式施用于作物。
化肥的使用方法:1.氮肥:氮肥适用于促进植物的葉片生长。
在播种前可以铺撒一定量的氮肥,也可以在作物生长期间分几次进行追肥。
注意不要用过量的氮肥,以免造成营养失衡或土壤污染。
2.磷肥:磷肥适用于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
可以在播种时或移栽时将磷肥与土壤混合,也可以在生长期适时追肥。
磷肥施用量应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磷素含量来确定。
3.钾肥:钾肥适用于促进植物的果实发育和抗逆能力提升。
通常在生长季节追肥时使用,可根据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钾素含量来确定使用量。
4.复合肥:复合肥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复合肥进行使用。
使用时按照说明配比使用,可以在播种、移栽或生长期追肥时使用。
5.叶面肥:叶面肥是一种喷洒在作物叶片上的肥料,能够快速为植物提供养分。
使用时需与水充分混合后,待叶面湿润的情况下进行喷施。
叶面肥一般在作物的生长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喷洒,但使用量不应过多。
注意事项:1.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使用方式。
2.使用肥料时要按照包装上的说明和建议使用量进行施肥,避免过量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
植物生产环境-氮肥的合理施用
![植物生产环境-氮肥的合理施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04144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5.png)
氮肥的合理施用氮素是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元素之一。
称为生命元素。
一、土壤氮素(一)土壤氮素的含量我国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很大,变幅0.4--3.8g/kg,平均为1.3g/kg,多数和土壤在0.5--1.0g/kg。
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与气候、地形、植物、成土母质、农业利用的方式及年限。
(二)土壤氮素的来源耕作土壤中氮的来源主要有:生物固氮、降水、尘埃、施入的肥料、土壤吸附空气中的NH3、灌溉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其中生物固氮和施肥是主要来源方式。
(三)土壤氮素的形态(四)土壤氮素的转化1.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是指在土壤中的有机物经过矿化作用分解成无机氮素的过程。
矿化作用主要分为两步:水解作用和氨化作用。
水解作用是指在蛋白质水解酶、纤维素水解酶、木酵素菌等各种水解酶的作用下将高分子的蛋白质、纤维素、脂肪、糖类分解成为各种氨基酸。
氨化作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氮化物在微生物——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为铵离子(NH4+)或氨气(NH3)。
2.硝化作用土壤中的氨(NH3)或铵离子(NH4+)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的过程叫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产生的硝态氮是作物最容易吸收的氮素。
3.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体分子态氮氧化物的过程中。
4.土壤中的生物固氮作用土壤中的生物固氮作用是指通过一些生物所有的固氮菌将土壤空气中气态的氮被植物根系所固定而存在于土壤中的氮,生物固氮作用一般发生在豆科植物的根系。
5.土壤对氮素的固定与释放土壤中的氮素在处于铵离子状态时可以从土壤溶液中被颗粒表面所吸附,另一方面被土壤吸附的铵离子还可以被释放出返回土壤溶液中。
在一定条件下铵离子在固相和液相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6.氮素在土壤中的淋溶作用土壤中以硝酸或亚硝酸形态存在的氮素在灌溉条件下,随着灌溉水的下渗作用。
7.氨的挥发作用铵转化成氨气损失掉的过程。
二、氮肥的性质和施用氨态氮肥 NH4HCO3、NH4Cl、(NH4)2SO4根据氮素的形态分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NH4NO3酰胺态氮肥 CO(NH2)2速效氮肥根据肥效分缓(长)效氮肥(一)铵态氮肥的特点与施用1.铵态氮肥的特点氮素形态以氨或铵离子形态存在的氮肥称为铵态氮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1
施肥增加的产值与施肥成本的差值,正值表示施肥获得了经济效益,数额越大,获利愈多。
纯收益(c)用yuan/hm2表示,按式(3)计算
c=c1-c2……………………………………………………(3)
式中:c1—施肥增加的产值,yuan/hm2
c2—肥料施用成本,yuan/hm2
e —化肥氮养分含量, %
f—化肥氮当季利用率,%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施肥的效益评价
1
合理施肥产量与常规施肥产量的差值与常规施肥产量的比率或百分数。
增产率(a)用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a=(a1-a2)/a2×100………………………………(1)
式中:a1—合理施肥产量,kg/hm2
a2—常规施肥产量,kg/hm2
17.2
氮肥施用总量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17.3
作物底肥和追肥应按照一定比例施用,追肥应少量多次施用,尤其是瓜果、蔬菜类作物。禾本科作物追一次肥料时,底、追比例一般为6:4;追两次肥料时,底、追比例为4:6,两次追肥各占一半。
17.4
在氮素反应敏感的植物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均应补充氮肥。
17.5
氮肥需要量(B)按式(4)计算
B = a×( b1–b0) /d×e………………………………(4)
式中:a —植物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kg /100 kg
b1—目标产量,kg/hm2
b0—无肥区植物产量,kg/hm2
d —肥料中所含养分, %
e —肥料当季利用率, %
5
经过反复的田间试验后,不同产量与相应的施肥量,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从而确定相关肥料适宜施肥量的施肥方法。
2
根据种植区域内的耕作条件和产量最高限度,一般在某种植物近三年的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再根据植物吸收氮素原则和土壤养分供应量所确定的氮肥和其他肥料的施肥方法。
3
根据无肥区植物带走的养分量和土壤养分测定值计算出土壤供肥量、植物需要吸收的氮肥总量,再确定所需增加氮素养分的施肥方法。
氮肥施用量(A)按式(3)计算
A = (a ×b-c×0.15×k)/d×e………………………………(3)
式中:a —植物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kg /100 kg
b —目标产量,kg/hm2
c —土壤养分测定值, mg/kg
k —校正系数
d —肥料中所含养分,%
e —肥料当季利用率,%
4
根据目标产量和无肥区带走的养分量确定需要施用氮素肥料养分量的方法。
15.2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以收获物形式带走了大量的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不断减少,地力逐渐下降。为了维持地力和提高产量应将植物带走的养分归还土壤。
15.3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产量也在一定程度内随着这个(些)养分的增减而相对变化,即使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再增加植物产量。最小养分会随植物产量和施肥水平等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13.4
具有磷(P2O5)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大量元素肥料。
13.5
具有钾(K2O)标明量,以提供植物钾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大量元素肥料。
13.6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
13.7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13.8
肥料中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
3.2
简称投产比,是施肥成本与施肥增加产值之比。
投产比(d)用比值表示,按式(4)计算
d=d1/d2…………………………………………………(4)
式中:d1—施肥成本,yuan/hm2
d2—施肥增加产值,yuan/hm2
根据氮肥的不同特性,可作底肥、种肥、追肥、叶面肥喷施。施种肥时不应与种子直接接触;施底肥时,应全层施用;追肥应集中施用和深施,避免与植株叶子接触,并应在阴天或晴天清晨或晴天傍晚进行。
18
氮肥的效益评价参见附录B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氮肥施用总量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1
根据土壤地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在不同地力区域内经过对比试验后,确定每个地力接近相同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养分配合施用后,对植物的增产效应大于每种单一肥料养分单独作用时的增产效应之和。
15.5.2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养分配合施用后,对植物的增产效应等于每种单一肥料养分单独作用时的增产效应之和。
15.5.3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养分配合施用后,对植物的增产效应小于每种单一肥料养分单独作用时的增产效应之和。
6
在不同地力水平上通过田间试验,得出土壤养分供应水平的丰缺情况、最高施肥量和植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制定出养分的丰缺指标及其对应的植物产量,从而确定氮肥施用量的方法。
7
7.1
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某种有机肥料所含的氮养分的肥效相当于多少个单位的化肥氮,从而确定需要增加施用氮素化肥量的方法。
同效当量(E)按式(5)计算
7.3
植物所需氮素养分总量减去能利用的有机肥料氮养分量,即为需要施用无机氮量,从而确定氮素化肥施用量的方法。
无机氮肥施用量(B)按式(6)计算
B= ( a –b×c×d)/(e×f)………………………………(6)
式中:a —总需氮肥量, kg
b —有机肥用量, kg
c —有机肥氮养分含量, %
d —该有机肥中氮当季利用率,%
GB 2400尿素
GB 2945硝酸铵
GB 3559农业用碳酸氢铵
GB 535硫酸铵
GB/T 2946氯化铵
GB/T 6278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
NY/T 496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
1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3.1
以提供植物所需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
13.2
对氮、磷、钾元素的通称。
13.3
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所需氮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大量元素肥料。
13.9
施于单位面积耕(林)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养分(包括土壤调理剂)的质量或体积。
13.10
作物耐氯临界值减去土壤含氯量的差值。
14
14.1
氮肥中氮素形态以氨(NH3)或铵根(NH4+)离子存在。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
14.2
氮肥中氮素以硝酸根(NO3-)离子形态存在。如,硝酸钾。
应施的肥料N,按式(1)计算
N = a1-a2………………………………(1)
式中:a1—植物需要吸收的N,kg/hm2
a2—土壤可提供的N,kg/hm2
植物需要吸收的N,按式(2)计算
N1= b1×b2………………………………(2)
式中:b1—目标产量,kg/hm2
b2—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kg /100 kg
目次
1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生态建设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琦、孙锡发、曹旭辑、曹均成、熊俊秋。
氮肥合理施肥准则
11
本标准规定了氮肥类型、施用原理、施用依据、施用技术、效益评价。
E = (b2–b1)/(b3-b1)………………………………(5)
式中:b1—无氮处理产量, kg
b2—有机氮处理产量, kg
b3—化学氮处理产量, kg
7.2
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某种有机肥料施用量能得到的产量,然后采用目标产量减去有机肥料能增产的部分产量,即为应施化学氮才能得到的产量,从而确定氮素化肥施用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具有氮(N)标明量、以提供植物所需氮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大量元素肥料。
1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6
16.1
不同植物种类、品种,同一植物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氮素养分的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种类对氮素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对氮素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存在差异。
16.2
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等因素导致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不同,从而影响氮肥的肥料效应。
16.3
根据不同氮肥种类和品种,采用适宜的施用方法和施用技术。
17
根据植物吸收氮素的特征、氮肥施用原则、土壤供应氮素的情况、土壤性状、氮肥的特性、耕作制度、气候等确定氮肥适宜的施用数量、施用品种、底追比例、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
17.1
氮肥可作底肥或追肥施用。底肥应选择速效氮含量低的氮肥,追肥应选择速效氮含量高的氮肥。酸性土壤应选择生理碱性或碱性肥料,碱性土壤应选择生理酸性或酸性肥料。硫酸铵一般在碱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铵应根据植物的土壤氯容量施用,作底肥时应适当早施,在耕翻后及时灌溉;硝酸铵应作旱地追肥和种肥用。
14.3
氮肥中氮素以硝酸根(NO3-)离子和铵根(NH4+)离子两种形态同时存在。如,硝酸铵。
14.4
氮肥中氮素形态以有机酰胺态氮形式存在。如,尿素。
15
15.1
植物生长除需要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等环境条件外,还需要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等必需营养元素。每种必需元素均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同等重要,不可替代。
15.4
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施肥量的范围内,植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而增加,但单位施肥量增加的产量却呈递减趋势。施肥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植物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