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专题1 断 章(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断章》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断章》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为何说是一首言情诗?
《断章》写于1935年,此时的卞之琳正处在失恋的 痛苦中。
《雕虫纪历》写道:”但后来,在1933年初秋,例 外也来了。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 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对 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 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 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 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 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 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
本诗的哲学意蕴 第一节:
(一)画面 “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
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 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 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哲学沉思 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
作品:主要作品有诗集《三秋 草》《鱼目集》《数行集》。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 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 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 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哲学沉思: 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 又都是互相关联的。 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人 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 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 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斤斤计较于 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 得自由与超越。

【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配套课件ppt精品课件(19份)1

【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配套课件ppt精品课件(19份)1
——有些东西要学会放弃,有些 东西却要时常拣起
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 的回忆呢?
张 洁
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小说散文集有 《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 母绿》。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国家一级作家,并被国务 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称号。她是中国 第一个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 的作家,并获1989年度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 学奖。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丹麦、挪 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多种语言, 近30部译本。 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开头写农村姑 娘们拣麦穗时的梦,删 掉开头的部分,文章也依 然是一个整体,可以删 掉吗?为什么?
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 你认为这段对话好在哪里?对刻画 人物有何作用?
简洁、有个性、幽默、机智 写出“我”的天真幼稚、 活泼可爱及老汉的纯朴、善 良。
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 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 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 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 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 …… 我仍旧站在那个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 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 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卫·科波菲尔》课件(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卫·科波菲尔》课件(26张PPT)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是贝 西姨婆的人生箴言,是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 信条,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的人生准则。
Your site here
作业
1、本书塑造了众多正面的和反面的 人物形象,你喜欢哪几个、憎恶哪几个, 为什么?
2、选择一个精彩片断,写一段赏析 文字。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二、探讨主题
小说的高潮《第55章 暴风》 ——亚摩斯海滨的暴风夜的那场船难
共同探讨: 1、海姆拯救的是谁?哪些段落的描写震撼了
你的心灵? 2、比较海姆与史蒂尔福斯,品析海姆不惜牺
牲自己生命拯救史蒂尔福斯的举动及意义。 3、海姆与史蒂尔福斯的死是否相同?体现了
怎样的小说主题?
小说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1)请快速挑选出《大卫·科波菲尔》中刻画的 反面人物。 摩德斯东姐弟、希普、史蒂尔福斯
(2)《大卫·科波菲尔》中着力描写了5位主要 女性形象,分别是谁
Your site here
主 阿格妮丝 要 女 性 形 象 多拉
贝西姨婆
大卫·科波菲尔
佩葛蒂
克拉拉
Your site here
谈不上仪容风度。
②心灵: 胸怀比海洋更博大,心灵美好崇高。
(2)纨绔子弟史蒂尔福斯:
①外表: 风流倜傥 ②心灵: 丑恶、自私和渺小
(3)意义:
海姆在海滨暴风雨中英勇的救援让我们领略到了他那 高尚的灵魂和金子般的心。这是狄更斯对劳动人民高尚品质 的最高赞美,小说因此具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巨大道德力量。
Your site here
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必修一 名著导读 《大卫·科波菲尔》
Your site here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3张PPT)
【参考答案】 B A.“溯”读sù;C.“怩”读ní,“戛”读jiá;D.“荇”读xìng,“谥”读shì。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 天伦叙乐lún 纽niǔ扣 冰屑xiè 炖肉dùn火钵bō 忸怩不 安niǔ 咒语zhòu 叱骂chì荆棘jí
•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这首诗是艾青自由诗的代表之一,试着分析这首诗形式上自由的表现。
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 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共13节, 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个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 押韵,但有11节的结尾句相互重复,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排比 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形上与前两首诗有鲜明的对比。
事件……等等,一桩桩令人发指的“医方人为悲剧”,不仅拷问着我们的医德医风,更拷问着我们的社会责 任。
C.2011年,“动荡”的翅膀轻扇,在中东、北非的土地上刮起一阵“变革”的风暴,让很多人大吃一 惊,措手不及。有人质疑谁在此作怪?
句,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
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
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
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也是一代著名的豪放派诗人、书法家。课文所选作品: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长征》 《卜算子·咏梅》等。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这段内容上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 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负责任”是 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 结果。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4
本文结构紧密,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 和句,使内容前后照应环环相扣。请举例说明。
毛泽东说,鲜活的语言从哪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 哪里学?第一,向人民群众学;第二,从外国语言中 吸收养分;第三,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3 找一找:党八股有哪些罪状?
罪状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这个理解比较容易, 就是有人写文章喜欢“一、二、三……(一)(二) (三)……1.2.3.……”这样没完没了。好像只要某一 大点里面没有写够三个小点,材料就不完整一样,生 搬硬套也要搞成“三三制”。
还有一个问题,写完了之后再不去看它,不论文章材 料立意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写 完了便草草了事。“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 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3 找一找:党八股有哪些罪状? 罪状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罪状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这两点就不用再赘述 了,也不再分析。下面,就该是怎么办的问题了。
2
何谓“党八股”? 党八股是指在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在写文章、发表演说 或者做其他宣传工作的时候,对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 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和内容空 洞、专讲形式、玩弄文字的八股文一样。
3 浏览课文,梳理基本结构
• (1)引论部分(提出问题):
• (2)本论部分(分析问题):
4
课文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
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 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 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 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 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 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PPT课件 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PPT课件 图文

❖ 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
比喻性和象征性的意象——“姑娘”,象征理想。(《
描述性意象——物象:山、林、江、舸、鹰、鱼; 人象:革命青年群像。(《沁园春·长沙
意境
❖ 意境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 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 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 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 意境是一个整体观念,同样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句,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 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 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 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意象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 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 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 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 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 鹰、鱼,达6种之多。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必修一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古代叙事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 第三单元:记叙散文 (《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新闻报告文学 (《短新闻两篇》《包身工》《飞向太空的
发展历程
❖ “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是中国现代诗歌主体。 物《新青年》,此刊最早新诗作者:胡适、刘半农、 1918年底 胡适是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 1919年,刘大白、俞平伯、康白情、叶绍钧、宗白 继创办《星期评论》、《新潮》、《少年中国》等刊 1月,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 不仅把“五四”前后一批诗人集合在一起,还扶植了 周作人、谢冰心、戴望舒、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 延陵、郭绍虞、梁宗岱、朱湘、徐志摩、徐雉、梁实 真情实感“表现社会人生”(文研会的主张)。 冰心 《春水》开创小诗一派。 1921年朱自清、叶绍钧、 陵在杭州组织了中国第一新诗社“中国新诗社”。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37
❖ 省略句 ❖ 1、秦王购之金千斤 ❖ 2、取之百金 ❖ 3、欲与俱 ❖ 4、待吾客与俱 ❖ 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最新版整理ppt
38
❖ 省略句 ❖ 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 2、取之 (以) 百金 ❖ 3、欲与 (之) 俱 ( 往 ) ❖ 4、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 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
最新版整理ppt
12
4、 其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失其所与,不知
(4) 吾其还也
(5)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 其李将军之谓也
实迷途其未远
(7) 其可怪也欤
最新版整理ppt
13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最新版整理ppt
14
1/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的标志,提宾作用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悟以往之不谏
动词“去,到”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古之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的”
6/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指代人或事“这些、这类
三、词类活用
❖ (一)名词的活用
❖ 1.名词作状语
❖ ①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 ②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③ 发尽上指冠 ❖ ④ 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所以题目可以理解为“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 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 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 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明确: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 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 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 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2.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 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 “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 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 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知人论世
名: 字: 号: 有 之称
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
知人论世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 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 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 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诗人被赐金 放还,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这时高适也 赶来相会,三人聚于山东,不久后,杜甫西入长安,李白要南下吴 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 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青青:草木之色。 澹澹:荡漾貌。eg: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课件(24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课件(24张PPT)
泪没奔,就像没经历苦累
泪没奔,就像没经历苦累
“钥匙”象征打开过往生活的回忆,这些回忆让我和我的家人们安心、奋斗、感受到温暖。
情景关系不一致:乐景衬哀情
情景关系不一致:乐景衬哀情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余光中《论意象》
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
鹧鸪:
①叫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所以 可以抒发旅人怀乡之情 。如 张籍《湘江曲》“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
②因其叫声尤为凄切,所以 常常表达艰难的处境,惆怅的心情 。如 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③因喜欢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 比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如温 庭筠《菩萨蛮》“双双金鹧鸪”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太阳啊,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我要去约会,
愿你的光芒,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为它热烈地照耀。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爱情的信号。
当初我年轻的母亲和妻子 她们从湖南四川分头开赴边疆 完成了生的别离,也完成了 生的歌咏!同样没带钥匙的人 两眼一抹黑的人,只身涉险 闯入陌生,心中的铁坚硬 锻造他们温柔的真纯与品格 如她们光洁迷人的肌肤 如青春梦幻里舞动的旗 如他们喜爱的小圆镜 如钥匙本身的技巧 激活室外的雷电 风雨中的爱,看见 墙上漫卷的画幅 一棵树的消息 掠过旷野。
三、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古诗词中的十个常见意象,用这样的形式整理下 来。 鹧鸪: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PPT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PPT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 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 是词人思索的问题。
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 么?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 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
四幅图画: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一、单元学习目标。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 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都是对青春 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 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欣赏作品,并结合自己的体验, 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会从语言、 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听范读正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 的关键词语。
立、看、怅、问、携、忆、 记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眼前生机勃 勃的景象, 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一、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 些是你以前未曾想过,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 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某点出 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话题展开讨论。。 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 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

人教版语文必修1 文言基础知识复习 课件 (共26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1 文言基础知识复习 课件 (共26张)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 置标志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前往)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 作动词,增强实力,削弱实力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 间副词,作状语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名词 作状语;封,名词作动词,疆界。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还是,表商量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贰】 ①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 贰。《左传》)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 】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 僧。”)(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 皆有礼,夫犹鄙我。”)
荆轲刺秦王
【重点词语】 【因】 ②趁机:不如因善遇之。沛公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④顺着,凭借: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⑤沿袭、继承:蒙故业,因遗策 ⑥根据,依据:因材施教 ⑦通过:因宾客至相如门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最新最全)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最新最全)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 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是因为,如果 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 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 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而纯之世管以主其 泣 也也肖之清盛职

3
文学常识
p日
露 意 孟 子 一 君 如 史 記 列 傅 及 趙 氏 题 醉 皆 湖 孟 子 自 作 朱 了
其虚心孝明库政两维孟
孟 子 篇 教 卷]
是 同
華 亭 姿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政治思想—仁政论:保民而王;民贵君轻。 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 的国家;价值观--强调舍身取义。
孟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拓展延伸
·3、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 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 学意义,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 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孟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 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事父母。
注释人之有是四端也:人有这四 种发端。之,助词,取独; 是,这。犹:犹如,好像。四体:四肢。贼:伤害。然:通“燃”。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保:安定。事:侍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8 断章 (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文本8 断章 (2)

(二)哲学沉思
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
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
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
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 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 “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 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 同时又变成了客体。
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
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
人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
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他感觉敏锐,又善于将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 意之中,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他的诗作讲 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不少篇章还弥
“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 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
(二)哲学沉思
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
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
可以是千古;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
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
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
文本8
断章
卞之琳
学习要点: 1、了解卞之琳的生平及创作。 2、赏析《断章》。
卞之琳生平 卞之琳(10—2000)现代诗人、翻译家。生于江
苏海门汤家镇。1930年开始写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
田、何其芳合著的《汉园集》出版。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应考点:分析表达技巧】《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 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合作学习
二、文本研读 阅读《断章》一诗,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分析诗歌主旨】诗人写《断章》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试 分析。
参考答案: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点缀了别人的风景;人可 以让明月来装饰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表达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 或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 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 技巧令人佩服。
二、基础知识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卞.之琳( ) 装饰.( ) 梦.境( )
答案:biàn shì mènɡ
(2)多音字

看护 看待
答案:kān/kàn
2.据音写字
lín

甘lín
lín

lóu

lóu

骷lóu
lòu

答案:琳/霖/淋 楼/蝼/髅/镂
3.词语辨析
(1)风光·风景
导入阅读
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 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 蝠。蝙蝠则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 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 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 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细想一下,这与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 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 休止地消耗在这些小事上,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 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 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表现神采,从而达到美容目的。
【填空】①为了这次同学聚会,她精心准备,在服装打扮上下了大功夫,今天

跟平日不同,焕然一新。
②学校报告厅
一新,区党政单位和社会团体准备在这里举行春节团
拜会,向社会各界拜年致意。
答案:(2)①妆饰 ②装饰
课堂探究
一、整体把握
画面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断章画面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画面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画面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人
文影像是不少摄影师最热爱的活动。
答案:(1)①风光 ②风景
(2)装饰·妆饰
【辨析】二者都指打扮、修饰,但使用对象不同。“装饰”主要用于事物,
它是指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达到修饰美化的目的。“妆饰”
主要用于人。它是指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
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进行渲染、描画、整理,增强立体印象,掩饰缺陷,
【辨析】二者都有景色、景象的意思,区别:“风光”除了指风景、景色外,
也指繁华景象,还指光彩、体面。“风景”指由山水、树木、花草、建筑
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前者的适用范围大,后者
的适用范围小。
【填空】①中国很多自然
是世界少有的,这吸引了世界无数的观
赏者纷至沓来,争睹其美。
②旅游摄影可说是当代摄影的一大门类,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学者。193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 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 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 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 《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以后,卞之琳担任 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 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 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历》《十年诗草》《人与诗:忆旧说新 山山水水》《小说片断》《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英国诗选》等。
断章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文本总结 时文赏读
书香晨读
国学讲堂
开卷有益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 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领悟】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立身、 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不埋怨上天,不怪罪别人。……不把怒气迁移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 犯两次。 【领悟】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要从客观上找借口,绝不要把责任推向别人。犯了 错误,不要迁怒别人,要以之为鉴,不要再犯第二次。
2.背景解读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 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3.文学常识
新月诗派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 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 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 或“格律诗派” 。 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 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1931年《新月诗选》 (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 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 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 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 匀称和句的齐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