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信号实验手册总结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与优化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与优化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与优化一、引言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是一种用于测量肌肉活动的电子装置。
通过采集肌肉活动时的电位变化,可以分析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情况,对于康复医学、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表面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对于检测电路的性能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分析与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表面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表面肌电信号是由肌肉收缩导致的电位变化,其频率范围通常在0.5 Hz至500 Hz之间。
其中低频分量主要反映了肌肉的疲劳、收缩强度、放松程度等信息,而高频分量主要反映了肌肉的快速收缩与放松情况。
因此,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需要拥有较宽的频率响应范围,以保证对不同肌肉活动的准确检测。
三、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方法为了分析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我们可以采用非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设计频率扫描信号源:使用一个可调频率的正弦波信号源,以一定的频率范围扫描输入信号。
2. 构建频率响应测试系统:将频率扫描信号源的输出与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相连接,将检测电路的输出与示波器相连接,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幅值与相位响应。
3. 进行频率扫描:通过调节频率扫描信号源的频率,逐步扫描整个信号范围,并记录所得到的幅值与相位响应。
4. 分析频率特性:根据记录的幅值与相位响应数据,可以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并通过曲线解读得到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
四、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优化方法在分析了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优化:1. 增大通频带:根据频率特性分析结果,确定信号检测电路的通频带范围。
可以通过增加电路的带宽,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等方式来增大通频带。
2. 降低噪声干扰:噪声是影响肌肉信号检测的主要干扰源之一。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运动分析与控制方法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运动分析与控制方法一、简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表面肌电信号(sEMG)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实时运动分析与控制。
sEMG信号是通过电极贴在皮肤上检测肌肉活动所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在运动分析与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实时运动分析与控制方法。
二、sEMG信号采集为了实现对肌肉活动的实时分析与控制,首先需要采集和处理sEMG信号。
sEMG信号的采集通常使用表面电极来收集,电极应贴在皮肤上与目标肌肉接触良好。
采集到的sEMG信号需要经过放大或滤波等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准确度。
三、sEMG信号特征提取为了准确分析肌肉活动,需要从sEMG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时域特征主要包括均值、方差、峰值等统计量,用于描述信号的幅度和波形特征;频域特征则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信号转换到频域,提取频谱特征,用于描述信号的频率分布。
四、实时运动分析基于sEMG信号的实时运动分析可以通过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来实现。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深度学习算法等。
这些算法根据已有的训练数据集进行学习,并根据提取的特征对输入的sEMG信号进行分类判断,从而实时分析出肌肉的运动状态。
五、实时运动控制实时运动控制是通过对sEMG信号分析结果进行反馈控制,来实现对目标设备或系统的控制。
例如,可以将肌肉活动分析结果用于控制假肢的运动,让失去肢体的患者实现自然的肢体运动;也可以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提高机器人的精准操控能力。
六、应用前景与挑战sEMG信号检测技术在实时运动分析与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应用于康复医学、人机交互、运动辅助装置等多个领域。
然而,sEMG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如信号的噪声干扰、电极脱落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七、结论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运动分析与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肌肉活动的准确监测和控制。
肌电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肌肉收缩力量与神经刺激频率的关系二、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2. 探讨神经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3. 分析不同频率下肌肉收缩的力学特性。
三、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主要由神经系统的刺激引起。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肌肉纤维会产生收缩。
肌肉收缩力量与神经刺激频率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实验鼠、电极、夹具、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肌电图仪、信号采集器、计算机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鼠固定在实验台上,使用电极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纤维与肌电图仪连接。
2. 将夹具固定在实验鼠的肌肉上,并确保夹具与肌肉紧密接触。
3. 使用生理盐水湿润电极和肌肉表面,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
4. 调整肌电图仪,记录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变化。
5. 以不同的频率(如1Hz、2Hz、3Hz、4Hz、5Hz)刺激神经,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力量变化。
6. 对不同频率下的肌肉收缩力量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在静息状态下,肌肉电位变化不明显。
2. 随着神经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大。
3. 在低频率刺激下(如1Hz),肌肉收缩力量较小;在高频率刺激下(如5Hz),肌肉收缩力量较大。
4. 肌肉收缩力量与神经刺激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七、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力量有显著影响。
2. 随着神经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大,这可能与肌肉纤维的收缩速度有关。
3. 在高频率刺激下,肌肉收缩力量较大,这可能是因为高频率刺激使肌肉纤维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从而提高了肌肉收缩力量。
八、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力量有显著影响,这与生理学原理相符。
2.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刺激频率来控制肌肉收缩力量,例如在康复训练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刺激频率,以提高康复效果。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和处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和处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检测和处理技术已成为研究人体肌肉活动、评估肌肉功能状态以及指导康复治疗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和处理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提高信号质量、增强信号特征提取的准确性,进而为肌肉活动的有效监测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表面肌电信号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机制,阐述了其在医学、体育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接着,重点探讨了表面肌电信号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极的设计与优化、信号采集方法的改进以及信号预处理技术等。
本文还对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非线性分析等,以期从多个角度全面揭示肌肉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总结了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和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和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sEMG信号检测技术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其检测技术在运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sEMG信号检测技术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包括电极设计、信号采集、噪声抑制和信号放大等。
电极是sEMG信号检测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理想的sEMG电极应具备高灵敏度、低噪声、良好的信噪比和长期稳定性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sEMG电极类型包括干电极、湿电极和一次性电极等。
干电极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携带等优点,但在信号质量和稳定性方面相对较差;湿电极通过导电介质与皮肤接触,能够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但使用过程较为繁琐;一次性电极则具有卫生、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在信号质量方面可能略逊于湿电极。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 sEMG)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肌肉活动的生物电信号。
sEMG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是为了提取和测量这些信号,用于各种应用,如康复医学、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
本文将介绍sEMG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设计方法和相关考虑因素。
一、表面肌电信号简介表面肌电信号是通过肌肉纤维活动而产生的电信号,由肌肉活动引起的离子流动引起了肌肉组织的生物电势变化。
sEMG信号具有较低的幅度和较高的噪声水平,需要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主要由前置放大器、滤波器和增益控制器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用于增强sEMG信号的幅度,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
由于sEMG信号的幅度较小,前置放大器应具有高放大倍数、低噪声和宽频带特性。
常用的前置放大器电路包括差分放大器和双电源放大器。
2. 滤波器:滤波器用于去除sEMG信号中的噪声和无关频率成分,以提取感兴趣的信号。
常用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主要用于去除高频噪声,带通滤波器可选择性地通过感兴趣的频率范围。
3. 增益控制器:增益控制器可根据需求调整sEMG信号的放大倍数,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它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反馈电阻或电压增益控制电路来实现。
三、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电源选择:应选择适宜的电源电压和电流,以满足电路的工作要求,并保证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2. 前置放大器设计:根据sEMG信号的幅度和噪声水平,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和前置放大器电路。
同时,注意选择低噪声、宽频带的运算放大器和适当的反馈电路。
3. 滤波器设计: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截止频率。
滤波器的设计应考虑滤波器特性、阶数和滤波器电路的实现方式。
测肌电图的实验报告
测肌电图的实验报告1. 引言肌电图是一种用来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技术,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变化,可以了解肌肉的状况和功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肌电图信号,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肉电活动差异。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 肌电信号采集设备- 电极贴片- 计算机2.2 实验步骤1. 将电极贴片粘贴于被试的皮肤上,确保电极的贴片面与皮肤紧密接触。
2. 打开肌电信号采集设备,并连接电极与设备。
3. 让被试进行不同运动状态的活动,例如静止、轻度活动和剧烈活动。
4. 在每个运动状态下,记录肌电信号的变化。
3. 实验结果3.1 肌电信号的采集与记录在实验中,我们采集了被试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肉电活动,并将肌电信号记录于计算机上。
以下为部分记录结果示例:时间(毫秒)电压(伏)-0 0.0011 0.0012 0.0033 0.004... ...3.2 肌电信号的分析通过对记录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关肌肉电活动的各种信息。
以下为结果分析示例:1. 在静止状态下,肌电信号的幅值较小。
这是因为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肉电活动较少。
2. 在轻度活动状态下,肌电信号的幅值较大。
这是因为肌肉开始运动,产生更多的电活动。
3. 在剧烈活动状态下,肌电信号的幅值达到最高点。
这是因为肌肉处于高强度运动状态,产生最大的电活动。
4.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采集记录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电信号,并分析了其特点。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肉的电活动与其运动状态密切相关,静止状态下的电活动最小,剧烈活动状态下的电活动最大。
2. 肌电信号的幅值可以反映肌肉的运动强度,幅值越大表示肌肉运动越剧烈。
3.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了解肌肉活动和功能的重要工具,对于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实验中使用的肌电信号采集设备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样本量较小也可能影响结论的普遍性。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硬件部分)报告一.研究背景肌肉收缩时伴随的电信号,表面肌电信号是各个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表面电极处之和,是在体表无创检测肌肉活动的重要方法。
本课程设计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幅值的检测,实现对手指运动或抓握力量的识别。
图一表面肌电信号图2 手指运动的肌电信号肌电信号特性设计肌电信号采集系统,首先要了解并分析肌电信号的特性,明确肌电信号的特性能够更好的滤除噪声,更好的设计肌电采集系统。
肌电信号发源于作为中枢神经一部分的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处在其中,其轴突伸展到肌纤维处,经终板区(哺乳类神经肌肉接头为板状接头,故称终板或称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与肌纤维耦合(是生化过程性质的耦合)。
与每个神经元联系着的肌纤维不只一条。
这些部分合在一起,构成所谓运动单位,如图(2.1)。
运动单位是肌肉的最小功能单位并能被随意地激活,它由受同一运动神经支配的一群肌肉纤维组成,肌电信号(EMG)是由不同运动单位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组成。
肌电信息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可以概述如下: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传向运动神经末梢分支的运动电位,传递着驱使肌肉收缩的信息。
由于神经末梢分支的电流太小,常不足以直接兴奋大得多的肌纤维,但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特殊终板的类似放大作用,这样就爆发一个动作电位沿着肌纤维而传播,在动作电位的激发下随之产生一次肌肉收缩。
这种兴奋和收缩之间的联结是通过肌纤维内部特殊的传导系统实现的,因此,可以明确以下概念:1)动作电位不是肌肉收缩的表现,而是发动肌肉收缩机制的重要部分。
2)由于肌肉信号只与给予肌肉的指令成比例,因此肌肉实际上不需要产生力,但工作了的肌肉仍然是发放肌电的适当源泉。
各肌纤维在检测点上表现出的电位波形,其极性与终板和检测点的相对位置有关(例如图2.2上纤维1和n引起的电位波形与纤维2,3引起的电位波形反向)。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研究与改进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研究与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体肌肉运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作为测量肌肉运动的一种常用方法,却常常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
本文将探讨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背景介绍肌肉运动产生的电活动可以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
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电源噪声、电磁辐射、电极接触不良等,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提高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干扰源分析1. 电源噪声:电源中的高频噪声会通过电路传导到检测电极上,影响信号的准确性。
2. 电磁辐射:周围电子设备的辐射会对电路产生电磁干扰,干扰信号被混入到肌电信号中,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 电极接触不良: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会引入噪声信号,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三、抗干扰方法研究1. 电源隔离:通过使用隔离变压器或电源滤波器,可以有效隔离电源噪声,提高信号的准确性。
2. 屏蔽设计:采用金属屏蔽罩或屏蔽材料,有效减少电磁辐射的干扰。
3. 差分放大器:使用差分放大器可以抑制共模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4. 电极改进:改进电极设计,提高电极与皮肤的接触质量,减少接触不良引入的噪声信号。
四、实验验证与改进方案1. 实验设置:搭建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实验平台,添加不同干扰源进行干扰测试。
2. 抗干扰能力评估:根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评估不同抗干扰方法的效果。
3. 改进方案: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抗干扰方法的效果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发现采用电源隔离和屏蔽设计可以显著提高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在电极改进方面,使用导电胶布与金属电极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电极的接触质量,减少接触不良引入的噪声信号。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研究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多种抗干扰方法,并在实验验证中得到了有效的改进方案。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多尺度分析与处理方法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多尺度分析与处理方法在人类活动中,肌肉的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肌肉活动的模式和特征,科学家们研究了表面肌电信号(sEMG)。
sEM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电信号,它可以通过电极贴在肌肉表面来获取。
为了准确地分析和处理sEMG信号,研究人员需要设计合适的电路,并采用多尺度方法进行分析。
一、sEMG检测电路设计为了获取高质量的sEMG信号,检测电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低噪声:sEMG信号弱小且易受到环境干扰,因此电路设计应考虑降低噪声的影响。
2. 高放大增益:sEMG信号具有较低的幅度,需要适当放大才能进行后续处理。
3. 宽带宏观增益控制:sEMG信号具有广泛的频率范围,电路应具备宏观增益控制功能,以适应不同频率的信号。
4. 适应不同肌肉组织:人体肌肉组织的特性各异,sEMG检测电路应能适应不同部位的肌肉。
二、sEMG信号的多尺度分析方法sEMG信号具有多尺度的特征,因此研究人员需要采用多尺度分析方法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可以观察信号的幅值、波形和时域参数,如均值、方差和均方根等。
时域分析可以提供信号的整体特征。
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可以将信号转换到频域,通过计算功率谱、能量分布等指标,得到信号的频率特征。
常用的频域分析方法有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3. 时频域分析:时频域分析结合了时域和频域的优点,可以得到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时频域分析方法有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包变换等。
三、sEMG信号的处理方法sEMG信号的处理旨在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肌肉活动的研究和应用中。
1. 特征提取:通过提取信号的幅值、频率、时域和频域参数等特征,可以获得与肌肉活动相关的信息。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时域平均、频域幅值谱和小波包系数等。
2. 模式识别:通过对特征进行分类、聚类和识别,可以对肌肉活动进行分类和分析。
常见的模式识别方法有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是一种用于研究肌肉活动的技术。
它通过测量肌肉表面的电信号来分析肌肉的活动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肌肉的运动控制、肌肉疲劳、肌肉损伤等方面。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来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这些电信号可以通过肌肉表面的电极来测量。
测量到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可以得到肌肉的活动情况。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可以用于研究肌肉的运动控制。
通过测量肌肉的电信号,可以了解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活动情况。
这对于研究肌肉的运动控制机制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研究肌肉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活动情况,以及肌肉在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活动情况。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还可以用于研究肌肉疲劳。
肌肉疲劳是肌肉长时间运动后的一种生理现象,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肌肉酸痛等症状。
通过测量肌肉的电信号,可以了解肌肉在疲劳状态下的活动情况。
这对于研究肌肉疲劳机制、预防肌肉疲劳等方面非常重要。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还可以用于研究肌肉损伤。
肌肉损伤是肌肉受到外力或过度使用等因素导致的一种损伤。
通过测量肌肉的电信号,可以了解肌肉在损伤状态下的活动情况。
这对于研究肌肉损伤机制、预防肌肉损伤等方面非常重要。
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肌肉的运
动控制、肌肉疲劳、肌肉损伤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表面肌电信号处理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在康复训练中的实时监测与评估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在康复训练中的实时监测与评估在康复医学领域中,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电信号,通过测量肌肉活动产生的电信号来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和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康复训练和生理学研究。
一、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技术简介表面肌电信号是通过放置在皮肤表面的电极阵列来检测肌肉活动产生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可以反映肌肉的收缩强度、活动模式以及协调性。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监测肌肉疲劳以及康复训练的效果。
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由多个电极和信号采集模块组成。
电极贴附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感知肌电信号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
这些电压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等处理后,被送入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增益、噪声抑制以及信号质量等因素。
三、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1. 肌肉功能评估:通过监测表面肌电信号,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是否正常。
这对于康复医学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准确评估肌肉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还可以用于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肌肉活动,可以了解运动过程中肌肉的协调性、平衡性以及对称性等指标,为运动员的技术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3. 康复训练监控: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肌肉活动情况。
这有助于康复医生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四、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逐渐趋于小型化、便携化和智能化。
新一代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将更加注重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对多种肌肉活动的同步监测能力。
此外,与生物信息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结合,也将为康复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表面肌电信号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表面肌电信号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简称sEMG)是通过将一对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以测量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sEMG 可以用来研究肌肉收缩模式、运动控制、疼痛评估以及康复训练等领域。
为了提取和处理sEMG信号,需要一系列信号处理方法来识别和分析特定的生物特征。
sEMG信号的种类繁多,包括静态和动态信号、噪声信号、交叉传导干扰等。
如何有效地处理sEMG信号成为了研究和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sEMG信号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前端处理和后端处理两个阶段。
前端处理主要包括信号获取、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在信号获取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电极类型、布置和放置位置以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预处理阶段包括滤波、放大、降噪等步骤,旨在将原始信号进行去噪和增强。
特征提取阶段则是从预处理后的信号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特征,如幅度、频率、时域或频域特征等。
后端处理主要包括模式识别、分类和应用。
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特征化的sEMG信号与肌肉运动模式进行关联,实现对肌肉运动的识别和分类。
常见的模式识别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
分类技术则进一步将不同的肌肉运动模式进行区分和识别,为康复训练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应用阶段将处理后的sEMG信号应用于康复训练、人机交互、假肢控制等领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除了传统的处理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sEMG信号处理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已经在sEMG信号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进行特征从原始信号中学习和提取,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sEMG信号。
生物信息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sEMG信号处理中,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模拟,实现对sEMG信号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处理。
表面肌电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
随着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在未来,sEMG信号处理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为康复训练、生物医学工程和健康管理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应用和推动。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活动监测与疲劳评估策略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活动监测与疲劳评估策略肌肉活动的实时监测和疲劳评估对于运动训练、康复医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而表面肌电信号(sEM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和实时肌肉活动监测与疲劳评估的策略。
一、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原理表面肌电信号是通过将肌肉表面的电活动转化为电信号来实现监测的。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主要组成包括电极贴片、前置放大器、滤波器、采样电路和模数转换器等。
1. 电极贴片:电极贴片是将电信号从肌肉表面转导到电路的关键部件。
它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能够良好地与肌肉表面接触,提供良好的信号传导性能。
2. 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用于将电极传输过来的微弱信号放大,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前置放大器需要具备低噪声、高增益和宽带的特点,以提高信号质量。
3. 滤波器:滤波器用于去除电信号中的噪声干扰和不相关的信号成分。
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滤波器来实现不同频段的信号检测和分析。
4. 采样电路:采样电路用于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采样,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通常采用的采样率为200-1000 Hz,以保证对信号进行高精度的还原。
5. 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用于将采样得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通过模数转换器,可以将信号用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
二、实时肌肉活动监测策略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实时肌肉活动监测是通过采集和分析肌肉电信号来实现的。
其主要步骤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特征提取等。
1. 信号采集:信号采集是通过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对肌肉电活动进行采集。
通过在肌肉表面粘贴电极贴片并将其与检测电路相连,可以实时地对肌肉电活动进行监测。
采集到的信号可以通过模数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2.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去噪、滤波和增益调整等预处理操作。
去噪和滤波可以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干扰和不相关的信号成分,使得信号更加清晰和准确。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策略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策略肌肉疲劳是运动过程中肌肉力量下降以及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它是体育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指标。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常用于测量肌肉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策略。
一、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为了准确地检测肌肉活动,需要设计一个高质量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
该电路通常包括电极采集单元、信号放大单元、滤波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
1. 电极采集单元电极采集单元负责采集肌肉表面的电信号,通常采用导电胶布电极或者导线电极。
导电胶布电极用于在肌肉表面粘贴,通过胶布的导电作用将肌肉表面的信号传输到电路中。
导线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直接将信号传输到电路中。
2. 信号放大单元肌肉表面的电信号微弱,需要经过信号放大单元放大,使其能够被后续的处理单元处理。
常用的放大器包括差分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器。
3. 滤波单元肌肉信号中可能会混入噪声信号,为了准确地提取肌肉信号,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滤波单元通常包括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用于去除直流偏移,低通滤波器则用于去除高频噪声。
4. 数据采集单元经过前面的处理,肌肉信号已经放大并滤波。
数据采集单元负责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常使用模数转换器(ADC)完成。
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可以用于后续的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
二、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策略通过上述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可以实时地采集肌肉信号,并用于肌肉疲劳的监测与评估。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实时肌肉疲劳监测与评估策略。
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最常用的一种肌肉疲劳评估方法。
通过对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振幅、周期、时长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肌肉的疲劳程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信号的要求较高。
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一种基于信号频谱的疲劳评估方法。
表面肌电信号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表面肌电信号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面肌电信号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种通过皮肤表面电极采集肌肉电活动的生物信号。
sEMG信号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肌肉疾病诊断、康复训练和人机交互等方面。
sEMG信号采集受到多种干扰,如电极位置、干扰信号和运动噪声等,需要进行信号处理才能准确提取有用信息。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一、sEMG信号处理方法1. 滤波sEMG信号的频谱范围通常在10-500Hz之间,而人体运动的干扰信号频率往往高于500Hz,因此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
还可以使用带阻滤波器去除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
2. 平滑sEMG信号常受到高频干扰或肌肉颤动的影响,为获得较稳定的信号,可以采用平滑滤波器,例如移动平均滤波或中值滤波,消除信号的高频成分。
3. 归一化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的肌肉生理特性存在差异,sEMG信号的幅值难以比较。
可以对信号进行幅值归一化处理,将信号幅值映射到统一的尺度上,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4. 特征提取sEMG信号常包含大量冗余信息,为提取有用信息,需要选取适当的特征参数。
常见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如均值、方差、波形长度)、频域参数(如功率谱密度、频谱均值)和时频域参数(如小波包系数、短时傅里叶变换系数)等。
5. 模式识别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模式分类和识别,可实现不同肌肉动作或状态的自动识别。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
1. 肌肉疾病诊断sEMG信号可以反映肌肉功能、神经传导和协调性,对多种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肌张力失调和肌萎缩等具有敏感性。
通过对病人肌肉运动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运动康复训练sEMG信号可以监测肌肉活动情况,为康复医学提供重要参考。
康复医师可以通过对患者肌肉信号的实时监测和反馈,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系统精度评估与校准方法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系统精度评估与校准方法肌电信号是指人体肌肉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对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可以获得肌肉运动情况的相关信息。
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系统精度评估与校准方法对于精确获取和解读肌电信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系统精度评估与校准方法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高肌电信号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介绍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肌肉电活动的装置,一般由电极、前置放大器、滤波器和模数转换器等组成。
该电路的系统精度评估与校准方法主要包括信号质量评估、信号校准和噪声抑制等方面。
2. 信号质量评估信号质量评估是指对采集到的肌电信号进行质量判断的过程。
在评估过程中,可以利用信噪比和信号频谱分析等方法来判断信号的质量。
例如,通过计算信号与噪声的功率比值,可以得到信噪比,从而评估信号的质量。
此外,也可以通过检测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评估信号的频域特性,以判断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信号校准信号校准是指通过对检测电路进行精确的校准,以确保采集到的肌电信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信号校准方法包括增益校准、偏置校准和带宽校准等。
其中,增益校准可以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系数,使得采集到的信号与实际信号的幅值比例一致。
偏置校准则是通过调整前置放大器的直流偏置电压,使得信号的零点与实际零点对齐。
带宽校准则是通过调整滤波器的带宽和中心频率,使得采集到的信号能够覆盖所需的频率范围。
4. 噪声抑制噪声是表面肌电信号检测中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对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抑制噪声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噪声抑制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噪声。
此外,也可以采用差分放大器来增强信号与噪声的差异,从而提高信号的有效性。
5. 精度评估在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精度进行定量评估。
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是通过与参考电极信号进行比较,计算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误差。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多通道设计与测试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多通道设计与测试一、引言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简称sEMG)是一种用来检测肌肉活动的生物电信号,可以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康复医学等领域。
为了有效地获取和分析sEMG信号,需要设计并搭建一个可靠且高性能的多通道sEMG检测电路。
本文将探讨表面肌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多通道设计与测试。
二、设计原理1. 表面肌电信号表面肌电信号是通过电极贴附在人体表面采集得到的肌肉电信号。
sEMG信号的特点是频率较低、幅值较小,在采集过程中容易受到噪声干扰。
因此,设计多通道sEMG检测电路时需要考虑信号放大、滤波和抗干扰能力。
2. 多通道设计多通道设计可以同时采集多个肌肉组的sEMG信号,提高信号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多通道电路的核心是放大器、滤波器和多路选择器。
放大器用于放大sEMG信号,滤波器用于去除噪声和其他不相关信号,多路选择器用于选择要采集的通道。
三、设计与测试过程1. 电路设计根据多通道sEMG检测电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滤波器和多路选择器器件。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功耗等方面的考虑。
2. 电路布局将选定的器件进行布局,保证电路的紧凑性和良好的信号传输。
同时,合理布局还有助于减少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3. 电路测试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进行电路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对电路的放大倍数、滤波效果、抗干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和准确采集sEMG信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多通道sEMG检测电路设计具备可靠的信号放大和滤波功能。
电路能够准确采集肌肉活动信号,并且对噪声和干扰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多通道sEMG检测电路能够满足sEMG信号的获取需求。
五、应用展望多通道sEMG检测电路在健康监测、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进一步优化电路性能、减少功耗,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sEMG信号的自动分析和识别。
表面肌电信号的分析和特征提取_吴冬梅
近年来,对sEMG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时域 和频域等方面,信号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
sEMG的时、频域特征与肌肉结构以及肌肉活动 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的关联性,探讨sEMG变化 的可能原因及应用sEMG的变化有效反映肌肉 的活动和功能[13-23]。Disselhorst-Klug等[15]利用 时域方法(平均值)提取出sEMG的特征值,用于 研究sEMG与肌肉力之间的关系;Reddy等[22] 利用时域方法(均方根值RMS)提取出sEMG的 特征值,用于研究sEMG和运动位移的关系,从 而实现了手指和腕关节模型的控制;Sbriccoli 等[16]分别利用时域方法(均方根值RMS)和频域 方 法 ( 中 位 频 率 Median Frequency) 提 取 出 sEMG的特征值,用于研究肱二头肌sEMG的幅 值和频谱特征;罗志增等[20]利用时-频域方法小 波变换对sEMG进行特征提取,用于sEMG的模 式分类和肌电假肢的控制。
Received: 2010-05-04 Accepted: 2010-07-12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Fra bibliotek8073
表面肌电信号实验手册分析
实验基于sEMG时域特征特的动作识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2.利用MATLAB对肌电信号进行去噪、特征提取及动作识别;二、实验设备1.Wi-Fi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卡;2.32位Windows XP台式机(Matlab 7.0软件);3.802.11b/g无线网卡;三、实验内容(1)学习信号的基本去噪方法,并用MATLAB实现;(2)学习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特征并利用Matlab来进行波形长度(WL)符号改变数(SSC)、过零点(ZC)、威尔逊赋值(WAMP)等特征的提取;(3)学习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方法,掌握BP神经网络的用法,将其用于肌电信号的动作识别。
学习以上三个部分,最终完成一整套肌电信号去噪、特征提取(选取一种特征)、基于特征的动作识别的MATLAB程序。
四、实验原理(1)小波去噪小波去噪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小波变换基础上的新兴算法,基本思想是根据噪声在不同频带上的小波分解系数具有不同强度分布的特点,将各频带上的噪声对应的小系数去除,保留原始信号的小波分解系数,然后对处理后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得到纯净信号。
小波去噪的基本原理图如下(2) 特征提取时域分析是将肌电信号看成均值为零,而方差随着信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机信号。
时域特征的计算复杂度低,提取比较方便。
最常用的方法有:方差,过零点数(Zero Crossing, ZC ),Willison 幅值(Willison Amplitude, WAMP ),绝对值平均值 (Mean Absolute Value, MA V )和波形长度(Wave length ,WL )等。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特征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往往选择用不同的时域特征组合形成联合特征向量。
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几种方法:过零率(ZC ):为波形通过零线的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号的频率特性。
为了降低零点引入的噪声,往往会引入一个阈值δ。
计算方式如下:)(),sgn(11δ≥-+-++k k k k x x x x(1)Willison 幅值:是由Willison 提出一种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幅值变化数量进行计算的方法,经过后人的研究,对Willison 幅值的阈值有了明确的范围限定,目前认为V μ100~50 是最合适的阈值范围。
肌电总结
1. 最早是Piper(1912)开始在人身上记录肌电图。
根据引导方法不同,肌电图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以表面电极从运动肌相对应的皮肤表面引导肌电活动所获得的肌电图,叫做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另一种是通过针电极,包括单针电极、单极同芯针电极、双极同芯针电极、多导针电极和单肌纤维针电极,将刺入肌肉组织距离针尖约75 μm~3 mm 直径范围内1 或2 根肌纤维到数十根肌纤维肌电活动加以引导、放大和记录的针电极肌电图。
2.一般传统的sEMG信号线性分析主要包括时域和频域分析,其中时域分析主要包括sEMG 信号的振幅、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频域分析主要涉及基于Fourier 变换的肌电功率谱及其特征参数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等。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是由少数变量的单一时间序列提取整个系统的动力学特征,以建构肌肉机械活动与生物电变化之间的力电关系模型。
3.肌电图在生物医学和运动训练实践中应用在几个方面:(1)肌电图用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量,来诊断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2)肌电图用于关于肌肉张力——电的研究,已成为职业医学、运动医学和人机工程学领域肌肉功能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3)关于疲劳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在研究不同性质工作到疲劳时均发现,疲劳时肌电功率谱左移,即低频成分增多,高频成分减少。
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疲劳特点不相同,如Hulten(1975)观察了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耐力与慢肌纤维百分比(ST%)的关系,发现等长收缩耐力(时间)与慢肌纤维百分比呈正相关(r=0.70)。
Thorstensson(1976)研究了股四头肌在重复最大等动收缩中疲劳的发展与快肌纤维百分比(FT%)的关系,发现最大肌力的的降低与快肌纤维百分比呈正相关(r=0.86,P<0.01),快肌纤维百分比多者,疲劳曲线肌张力下降的速度快,结束时下降的百分比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基于sEMG时域特征特的动作识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2.利用MATLAB对肌电信号进行去噪、特征提取及动作识别;二、实验设备1.Wi-Fi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卡;2.32位Windows XP台式机(Matlab 7.0软件);3.802.11b/g无线网卡;三、实验内容(1)学习信号的基本去噪方法,并用MATLAB实现;(2)学习肌电信号常用的时域特征并利用Matlab来进行波形长度(WL)符号改变数(SSC)、过零点(ZC)、威尔逊赋值(WAMP)等特征的提取;(3)学习神经网络信号处理方法,掌握BP神经网络的用法,将其用于肌电信号的动作识别。
学习以上三个部分,最终完成一整套肌电信号去噪、特征提取(选取一种特征)、基于特征的动作识别的MATLAB程序。
四、实验原理(1)小波去噪小波去噪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小波变换基础上的新兴算法,基本思想是根据噪声在不同频带上的小波分解系数具有不同强度分布的特点,将各频带上的噪声对应的小系数去除,保留原始信号的小波分解系数,然后对处理后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得到纯净信号。
小波去噪的基本原理图如下(2) 特征提取时域分析是将肌电信号看成均值为零,而方差随着信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机信号。
时域特征的计算复杂度低,提取比较方便。
最常用的方法有:方差,过零点数(Zero Crossing, ZC ),Willison 幅值(Willison Amplitude, WAMP ),绝对值平均值 (Mean Absolute Value, MA V )和波形长度(Wave length ,WL )等。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特征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往往选择用不同的时域特征组合形成联合特征向量。
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几种方法:过零率(ZC ):为波形通过零线的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号的频率特性。
为了降低零点引入的噪声,往往会引入一个阈值δ。
计算方式如下:)(),sgn(11δ≥-+-++k k k k x x x x(1)Willison 幅值:是由Willison 提出一种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幅值变化数量进行计算的方法,经过后人的研究,对Willison 幅值的阈值有了明确的范围限定,目前认为V μ100~50 是最合适的阈值范围。
其数学表示公式如公式(3-3)。
∑=+-=Nt i i x x f WAMP 11(2)其中:⎩⎨⎧>=otherwisex if x f 阈值01)(波形长度(WL ):它是对某一分析窗中的波形长度的统计,波长可以体现该样本的持续时间、幅值、频率的特征。
∑-=-+=11)()1(1N i i x i x NWL (3)符号改变斜率(SSC ):为信号的的频率性能提供了一些附加信息,对于3个连续的采样点,给定阈值ω,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波峰波谷的个数。
()()()N i x x x x i i i i ,,1,11 =≥-⨯-+-ω(4)(3) 神经网络BP 神经网络又称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它是一种多层的前向型神经网络。
在BP 网络中,信号是前向传播的,而误差是反向传播的。
所谓的反向传播是指误差的调整过程是从最后的输出层依次向之前各层逐渐进行的。
标准的BP 网络采用梯度下降算法,与Widrow-Hoff 学习规则相似,网络权值沿着性能函数的梯度反向调整。
前向型神经网络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由sigmoid 神经元构成的隐层,以及一个由线性神经元构成的输出层。
多个具有非线性传递函数的神经元层使得网络可以学习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线性输出层使得网络可以产生[-1,+1]之外的输出值。
隐层)(tan 111,11b p IW sig a +=输出层)(211,22b a IW purelin a +=输入由两层神经元构成的BP 网络结构(1) BP 网络的训练算法① BP 算法BP 算法沿着误差函数减小最快的方向,也就是梯度的反方向改变权值和偏差,这一点与线性网络的学习算法是一致的。
BP 算法的迭代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k k k k g a x x -=+1 (1)其中,k x 代表当前权值和偏差,1+k x 代表迭代产生的下一次的权值与偏差,k g 为当前误差函数的梯度,k a 代表学习速率。
② 有动量的梯度下降算法标准的梯度下降法在调整权值时,仅仅按照当前时刻的负梯度方向进行调整,并没有考虑以前各次运算步骤中的梯度方向,因此新的样本对迭代过程影响太大,可能会导致训练过程中调整方向发生震荡,导致不稳定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有动量的梯度下降算法则考虑了往前时刻的贡献,其权值迭代算法为:)1()()1[()()1(-+-+=+n D n D n w n w ij ij ααη (2)其中,)1(),(-n D n D 分别表示n 时刻,n-1时刻的负梯度。
由于加入了以前时刻梯度的贡献,相当于给迭代过程添加了一个低通滤波器,使得网络忽略误差曲面上细节特征,避免了陷入局部极小点的问题。
③ 共轭梯度算法尽管标准的BP 算法采用梯度下降算法,权值和偏差沿误差函数下降最快的方向调整,但却并不一定是收敛最快的算法。
在改进的BP 训练算法中,有一大类的算法称为共轭梯度算法。
在这一类算法中,权值和偏差沿着共轭梯度方向进行调整,通常能够获得比标准的梯度算法更快的收敛速度。
共轭梯度算法的第一次迭代都是从最陡下降的梯度方向开始。
梯度向量为:00g p -= (3)沿着此方向进行权值和偏差的调整,公式为:k k k k g a x x +=+1 (4)下一次搜索方向则由前两次搜索方向的共轭方向决定,表达式为:1-+-=k k k k p g p β (5)对于系数k β不同计算方法产生不同的共轭梯度算法。
a )F-R 共轭梯度算法采取的系数确定方法为:11--=k T k k Tk k g g gg β (6)即本次迭代梯度相对于上一次迭代梯度的归一化值。
b )P-R 共轭梯度算法采取的系数确定方法为:111---∆=k T k k T k k g g gg β (7)即上次迭代梯度与本次迭代梯度的内积对本次梯度的归一化值。
c )Scaled 共轭梯度算法到目前为止,讨论过的所有共轭梯度算法都需要在每一步迭代过程中对搜索方向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量是比较大。
对此moller 提出了Scaled 梯度搜索算法[4],在每一步迭代过程中不计算搜索方向,以减少训练过程的计算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下面介绍的L-M 算法与共轭梯度法相结合产生的。
④ L-M 算法L-M 算法其权值和阈值的更新过程为:e J I J J x x T T k k 11][-++-=μ (8)其中,e为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的误差;J为误差对权值微分的Jacobi矩阵;μ为标量因子。
如果训练成功,误差性能函数减小,那么就减小μ的值;反之就减小其值。
五、实验步骤1. 认真阅读本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 利用MATLAB实现对肌电信号的去噪、特征提取及动作识别。
(1)小波去噪load 'sample_test.mat';load 'sample_train.mat';%%%%%参数说明%%%%%%%%%%%%%%%%%%%%%%%%%%%%%%%%%%%%%%% %%%%%Window=256;%分析窗口的长度M=512; %采集数据时一个data的样本数Channel=4; %采集数据的通道数Class=6; %类别数Number=10; %每个类别的个数WinLap=64; %窗口移动的间隔JudgeTime=Window/WinLap; %一个分析窗口需要移动的次数8Count=M*Number*Class/WinLap-Window/WinLap+1; %所有数据需要分析的次数477ClassCount=M*Number/WinLap-Window/WinLap+1; %一类数据需要的分析次数77GapCount=M*Number/WinLap; %训练样本两类动作之间的间隔80ClassOne=1;ClassTwo=2;ClassThree=3;ClassFour=4;ClassFive=5;ClassSix=6;%thr=0.2;%%%%% train样本小波去噪%%%%%%%%%%%%%%%%%%%%%%%%%%%%%%%%%%%%%%% %%%%%%%%%%%%%%%%%%%%for i=1:Channelx=sample_train(:,i);[thr,sorh,keepapp]=ddencmp('den','wv',x);[c,l]=wavedec(x,3,'db1');a3=appcoef(c,l,'db1',3);d3=detcoef(c,l,3);d2=detcoef(c,l,2);d1=detcoef(c,l,1);s4=wdencmp('gbl',c,l,'db1',3,thr,sorh,keepapp);new_train(:,i)=s4;endfigure(1)subplot(4,1,1);plot(sample_train(:,1),'r');hold on;plot(new_train(:,1),'b');legend('原始信号','去噪后信号');title('train样本滤波前后信号对比');subplot(4,1,2);plot(sample_train(:,2),'r');hold on;plot(new_train(:,2),'b');subplot(4,1,3);plot(sample_train(:,3),'r');hold on;plot(new_train(:,3),'b');subplot(4,1,4);plot(sample_train(:,4),'r');hold on;plot(new_train(:,4),'b');train样本去噪前后的信号对比如下图所示仿照对train样本进行小波去噪的方法,写出利用MATLAB对test样本进行小波去噪的程序。
(2)特征提取clear all;close all;load 'sample_train.mat';%%%%% 参数说明%%%%%%Window=256;%分析窗口的长度M=512; %采集数据时一个data的样本数Channel=4; %采集数据的通道数Class=6; %类别数Number=10; %每个类别的个数WinLap=64; %窗口移动的间隔JudgeTime=Window/WinLap; %一个分析窗口需要移动的次数Count=M*Number*Class/WinLap-Window/WinLap+1;%所有数据需要分析的次数CountClass=M*Number/WinLap-Window/WinLap+1; %一类数据需要的分析次数CountGap=M*Number/WinLap; %训练样本两类动作之间的间隔%%%%% 求波长%%%%%%%%%%%%%%sample=sample_train; %接口WL=zeros(Channel,Count);for c=1:Countfor n=1:Channelfor w=1:Window-1WL(n,c)=WL(n,c)+abs(sample((c-1)*WinLap+w,n)-sample((c-1)*WinLap+w+1,n));endendendFeature_train=WL;仿照求WL(波长)特征的程序,任选其他一种特征,写出MATLAB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