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古典经济学
引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体系
思考与讨论 长期与短期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曼昆《宏观经济学》有长期(超长
期)与短期区分? 宏观经济学的长期与短期与微观经济学有
何不同?
1、从微观经济学来看:
Q=f(K,L) 短期:部分要素可变,厂商规模不变。 长期:所有要素可变,厂商规模可变。
比率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取对数 再求导:
% Change in M + % Change in V = % Change in P + % Change in Y
M变动百分比+V变动百分比=P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
三、二分法与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 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 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经济,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 理论和货币理论。
货币需求函数
(M/P)d = k Y
M / P=k Y
M(1/k)=P Y
M V=P Y
(V=1/k)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货币数量论: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 量决定了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
货币数量论两个方程的区别:
(1)传统货币数量方程(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 方程):MV=PT( MV=PY);强调货币流通手段 与支付作用,M为货币供给数量。
M V = P T
Money Velocity = Price Output
M V = P Y
交易数量方程式:费雪方程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
M ×V
=P×T
从交易到收入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
M× V
曼昆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第二篇 古典理论: 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掌握: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的假设;回答五个问题)◆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假设→ 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第4章的内容)→ 封闭经济,不存在贸易(第5章的内容)→ 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第6章的内容)→ 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变(第7、8章内容)→ 没有考虑短期黏性的物价的作用(第9-13章内容)◆ 古典的一般均衡模型需要解答的五个问题(1)什么因素决定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 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不变→ (,)Y F K L Y ==(2)国民收入如何在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 假设: 完全竞争(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Y MPK K MPL L =⨯+⨯ (经济利润为零)(3)什么因素决定产品与服务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消费决定→ 假设: 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改进: 还受实际利率影响)→ ()()C C Y T C Y T =-=-→ 投资决定→ 假设: 仅取决于实际利率水平→ ()I I r =→ 政府购买 → 假设: 是一个政策选择的变量,G G =(4)什么因素使两个市场达到均衡?→ 实际利率的调节→ 产品与服务的供求均衡→ ()()Y C Y T I r G =-++→ 金融市场均衡(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 → ()()Y C Y T G S I r ---==(5)什么因素影响产出在不同用途间的重新配置?→ 政府政策(政府购买增加 / 税收减少)→ 抬高实际利率,挤出私人投资→ 投资需求变动(技术创新 / 税法变化)→ 抬高实际利率====================================================================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引入货币)※掌握: 货币数量论(假设,观点,结论) ※理解: 费雪效应(内涵;在实证中不成立的原因) ※比较: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 货币数量论 (用于解释: 什么决定物价总水平)→ 数量方程式: 名义GDP=PY=MV→ 假设: (1)货币流通速度不变(2)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总产出水平,其不受货币量的影响(货币中性)(3)货币需求函数: )dkY =M(P 其中1/k d = → 基本观点: 货币量决定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 结论: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by 米歇尔-弗里德曼) →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同比例变化→ 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决定通货捧场率(M Y M Yπ∆∆=-)◆ 费雪效应→ 费雪方程式: e i r π=+ (其中r 由事前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决定)→ 费雪效应的阐述: 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实证数据不支持费雪效应的原因: 存在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引入名义利率的货币需求理论→ 实际货币需求的决定: )(,)(,)d eL i Y L r Y π==+M (P→ 货币、物价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可用于解释通货膨胀自我加强的机制)→ 对比: 货币数量论中简单的货币需求理论→ 是否考虑名义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不同:→ 前者: 现在货币供给决定现在的物价水平→ 后者: 物价水平取决于现在的货币供给;也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的成本→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鞋底成本 / 菜单成本 / 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无效率 / 对税法的影响 / 生活不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财富再分配◆ 恶性通货膨胀→ 直接原因: 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货币政策)→ 根本原因: 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开支(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束通常却是一种财政现象”◆ 古典二分法→ 涵义: 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理论分离→ 货币中性: 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 适合于长期;应用于货币数量论中实际收入的外生性→ 区别于: 货币超中性(货币的增长率不影响实际变量)======================================================================第5章: 开放的经济(突破封闭经济的分析框架,引入汇率和国际贸易) ※掌握: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模型 ※掌握: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掌握: 大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区别: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国际资本流动与贸易余额→ S I NX -=→ 这里不考虑外国资本的收益;更准确的表达式为: *S I NX rB -=+→ 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 贸易余额→ 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与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时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小型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决定模型→ 假设: 资本完全流动(本国利率 = 国际利率) → 数学模型: **(()()NX Y C Y T G I r S I r ⎡⎤=----=-⎣⎦) → 影响NX 的因素→ 国内财政政策(影响S ;双重赤字)/ 国外财政政策(影响*r ) → 投资需求的改变(影响*()I r )◆ 小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需求模型)→ 基本假设: 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国内市场变动对利率水平没有影响→ 基本观点: 实际汇率影响贸易余额,但不影响国内市场的储蓄和投资→ 基本公式: ()S I NX ε-= 即: 美元供给 = 美元需求→ 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国内财政政策: 影响S→ 国外财政政策: 影响r ,从而影响I→ 贸易政策: 影响NX 曲线→ 不改变贸易余额,但使得本币升值,同时引起贸易总量的降低→ 解释:为什么反对保护主义政策?→ 对比:财政政策(可改变贸易余额,但对贸易总量的影响是不定的) → 掌握: 利用该模型分析NX 的决定(联系贸易余额模型与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贸易余额模型只是NX 结果的一个呈现,而实际汇率决定相当于给出了直接的经济解释→ 政府政策影响美元供给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决定了贸易余额◆ 名义汇率的决定→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 **(/)(/)e P P e P P εε=⨯⇒=⨯→ 名义汇率决定于实际汇率和相对物价水平→ *()e e εππε∆∆=+-→ 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影响国内π,从而影响e e ∆→ 购买力平价与名义汇率的关系→ 表现: 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极度敏感,NX 曲线接近于水平线→ 两层含义: (1)储蓄或投资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或名义汇率(2)实际汇率是固定的,名义汇率的所有变动都源于物价水平的变动◆ 大型开放经济的实际汇率决定模型→ 假设: 一国的实际利率水平是由国内的可贷资金货币市场决定的,并不总是与世界利率水平相一致→ 利率与汇率的决定→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汇率: ()()S I r CF r =+→ 外汇市场决定实际汇率: ()NX CF ε=→ 两个市场的关联: ()()NX CF r ε=→ 作用机制: 可贷资金市场决定r ,从而决定CF ,进而决定ε→ 国内政府政策的影响 → 国内扩张财政: ,S r CF NX ε↓−−−−−→↑⇒↓−−−−→↑↓可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 贸易政策: ,NX NX ε−−−−→↑外汇市场右移不变→ 贸易政策不影响可贷资金市场,从而不影响国内利率水平→ 贸易政策并不会改变贸易余额,分析结果与小国分析一致→ CF 曲线的移动(主要来自于国外因素)→ 国外财政政策: *,r CF r CF NX ε↓⇒⇒↓⇒↓⇒↑↓左移→ 国外政治不稳定: CF 左移 ◆ 三种经济体的对比(政策对的影响: S I NX =+)→ 封闭经济: 0 =NX S I =∆∆→ 小型开放经济: *0r r I =∆= S NX ∆=∆→ 大型开放经济: S NX I ∆=∆+∆(,)I S NX S ∆<∆∆<∆◆ 古典二分法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 影响国内储蓄和投资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进一步影响贸易余额 → 影响的都是实际变量→ 货币政策: 通过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进而影响名义汇率→ 不影响产出水平,不影响实际汇率,也不影响其他实际变量====================================================================== 第6章 失业(引入不完美的劳动市场)※ 自然失业率模型(什么因素决定失业水平?/ 为什么总会有一些失业?)◆ 自然失业率模型→ 假设: 劳动力规模固定,即: L E U =+ → (通常还需考虑劳动力的进入和退出)→ 自然失业率的决定: U s L s f=+,其中s 表示离职率,f 表示就业率 → 离职率和就业率共同决定了失业水平→ 引起失业的原因(两个)→ 摩擦性失业(寻找工作,适合于解释短期失业)→ 原因: 部门转移→ 公共政策的影响: 失业保障(增加失业率)/ 培训计划(减少失业率)→ 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适合于解释长期失业)→ 原因: (1)最低工资法(对青少年约束最强) (2)工会垄断力量(3)效率工资的存在→ 工资影响营养(穷国)→ 高工资减少劳动力更替(发达国家)→ 劳动力平均素质取决于工资水平(逆向选择的存在)→ 高工资提高工人努力程度(道德风险的存在)◆ 失业的经验研究→ 失业的持续时间→ 大多数失业持续时间是短的,但大多数失业周期要归因于长期失业者→ 政策含义: 如果目标是大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那么,政策应该针对长期失业者,因为这些人占了大部分失业量→ 失业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劳动力构成的变化(婴儿潮一代进入劳动力,提高平均失业水平) → 部门转移(部门再配置越大,离职率越高,摩擦性失业水平越高)→ 石油的物价变动使得在高能源集约型和地能源集约型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劳动 → 生产率变化 / 技术推动====================================================================== 第三篇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 经济增长I※ 掌握: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不考虑技术)→ 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如何影响一国产出※ 学会用模型解释:(1)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2) 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3) 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模型的局限(模型不可以解释的问题):(1) 一国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引入含有技术变量的索洛增长模型(下一章内容)◆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 (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1)假设:→ 封闭经济(收入仅在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人均资本决定人均产出)→ 劳动力和技术是不变的(不存在技术变量和劳动力的增长)(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经济体总是可以自发调节到该状态)→ ()0()k sf k k sf k k δδ∆=-=⇒=→ 稳定状态的描述→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变→ 总资本和总产出不变(不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解释: 较低的资本存量将导致产出的快速增长(仅限于达到稳定状态之前)→ 德国和日本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之后出现迅速增长?→ 资本积累本身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包括总产出和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高储蓄率导致稳定状态时的高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 较高的储蓄率会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暂时的,待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就会停止;因此: 高储蓄率不能保持永远的高增长率→ 解释: 为什么储蓄率或投资率高的国家比储蓄率低的国家更富裕?(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数学语言描述: max (*)*c y i f k k MPk δδ=-=-⇒=→ 对比: 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 相同: 二者都是稳定状态,都满足: ()sf k k δ= → 不同: (1)稳定状态是为了解释一个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黄金律水平是为了解释一个最大化的消费水平 (2)经济体会自动调节至稳定状态;但经济体不会自动趋向于黄金稳定状态,需要一种特定的储蓄率来实现→ 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度(产出、消费、投资路径)→ 以资本过多为起点:→ 手段: 降低储蓄率→ 结果: 消费即刻上升,而后缓慢下降;但在整个路径上都高于初始水平→ 以资本过少为起点 → 手段: 提高储蓄率→ 结果: 消费即刻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在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前会出现消费低于初始水平的过渡期→ 政策含义: 在选择是否增加资本积累时,决策者面对不同世代之间福利的取舍关系◆ 简单的索洛增长模型II (允许存在人口的增长)(1)假设:→ 存在稳定的人口增长率n(2)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经济体总是可以自发调节到该状态)→ ()0()()k i n k i sf k n k δδ∆=-+=⇒==+→ 稳定状态的描述→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变→ 总产出和总产量以速度n 增长(不同于不含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人口增长的影响 → 可以用于解释总产出的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引起的)→ 解释: 为什么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比人口率低的国家更贫穷?→ 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同→ 两个国家总的资本存量和产量水平是不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贫穷”是从“人均”的角度来看待的)→ 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即人均产出的持续提高(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MPK n δ=+======================================================================第8章: 经济增长II (未完,待续)※掌握: 一般化的索洛增长模型(引进技术变量→效率工人)→比较三种索洛增长模型的差异(可以解释哪些现象,不可以解释哪些现象)※分析: 一国的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其生活水平的程度以及提高※分析: 相关国家间不同的增长经验(是否有趋同现象?人均产出差异的原因?)※掌握: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基本模型与两部门模型)※掌握: 增长核算下的索洛增长模型(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剩余)====================================================================== 第四篇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AS-AD模型解释经济波动(更完备的模型结构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的IS-LM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短期与长期经济分析的区别→价格行为→长期: 价格完全弹性,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短期: 价格是黏性的,经济的均衡要依靠产出和就业进行调整→货币政策的效果→长期: 货币中性→短期: 货币中性不在成立,名义变量(货币)会影响实际变量◆AS-AD模型(1)总需求的决定→数量方程式: MV PY→假设: M不变,V不变(从而P与Y是一个反向的变化关系)→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 M变(货币政策),V变(实际货币需求变化)注意: 这是一个极度简略,完全基于数量方程的推导!!!更完备的曲线形状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2)总供给曲线的决定→长期(垂直)V.S. 短期(水平)→短期水平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的完全粘性,是极端凯恩斯主义的思想→短期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解释参考第10-12章→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供给曲线→机制: 偏离自然水平的产出会使得物价和工资做出调整(3)分析: 冲击如何影响经济波动?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对冲击做出反应?→总需求冲击(如: 信用卡的引入)→减少货币供给以抵消流通速度V增加的影响→总供给冲击(价格冲击)→滞涨的出现→若采用扩大总需求的政策,将付出物价水平永久提高的代价→若任由经济自然调整,则物价水平会逐渐下降,但必须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衰退(低水平的总产量)====================================================================== 第10章总需求I※掌握: IS-LM模型的构建(假设,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第11章: 总需求II※掌握: 用IS-LM模型解释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掌握: 从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国民收入波动的潜在原因(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1)政府政策(分析曲线移动的机制)→财政政策(影响IS曲线: 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货币政策(影响LM曲线: 货币供给水平)→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IS/LM曲线的形状)→ IS曲线几乎是垂直的(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财政政策更有效→ LM曲线几乎是垂直的(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货币政策更有效→两类政策的配合使用→扩张财政+ 扩张货币: 利率不变+ 产量扩张→扩张财政+ 紧缩货币: 产量不变+ 利率提高→政策工具的选择→货币供给还是利率?→理由?(2)其他冲击→对IS曲线的冲击: 投资者的动物本能/ 消费品需求的变化→对LM曲线的冲击: 实际货币需求的变化(金融技术)◆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推导机制: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曲线的移动→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也就是引起IS / LM曲线移动的因素: G / T / M◆短期和长期IS-LM模型→ 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调节机制:价格会对产量的偏离或失业做出调整;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 曲线的移动→ 国民收入决定的凯恩斯主义方法 V .S. 古典方法→ 相同的两个方程: (三个外生变量: Y, r, P ) :()():/(,)IS Y C Y T I r G LM M P L r Y =-++=→ 不同的方程:凯恩斯主义(短期): P P = 古典方法(长期): Y Y =◆ 大萧条的原因(1) 实证数据→ 收入减少/ 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减少/ 政府支出减少/ 通货紧缩/ 实际货币余额下降(2) 三种解释→ 支出假设:对IS 曲线的冲击→ 模型根据: 收入与利率同步下降→ 实证根据: 消费需求减少(股市崩盘)/ 投资减少(住房投资需求减少以及银行倒闭)/ 政府支出减少→ 货币假设:对LM 曲线的冲击→ 观点: 货币供给减少造成LM 曲线左移→ 与实证不符:模型预测利率水平将上升,而事实是减少的 / 通货紧缩抵消了货币供给的影响,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并不会使得LM 曲线左移→ 通货紧缩效应→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的通货紧缩)→ 观点: 财富再分配 / 债务人的支出倾向高于债权人→ 结论: 支出减少→ 可预期的通货紧缩的影响→ 观点: 预期的通货紧缩抑制了投入需求→ 结论: 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支出减少=============================================================第12章: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掌握: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推导(对比:封闭经济中的IS-LM 模型)※ 掌握: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 掌握: 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掌握: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假设:浮动汇率)☆☆ 比较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IS-LM-CM 模型的联系!!!◆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 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经济(本国利率 = 世界利率)(2) IS 曲线的推导→ ()(*)()Y C Y T I r G NX e =-+++ (其中e 是名义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 → 关键假设: 价格水平是固定的,因此名义汇率影响NX→ 收入水平是名义利率的减函数(3) LM 曲线的推导→ /(*,)M P L r Y =→ 关键: 仅有一个Y 与r*对应,名义汇率不影响货币市场均衡,因此LM 是一条垂直的曲线(4)对比: 封闭经济中IS-LM 模型→ 研究的一组变量不同:→ IS-LM 模型: Y 和r 的关系→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Y 和e 的关系→ LM 曲线的形状不同:→ IS-LM 模型: LM 向右上方倾斜→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LM 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三类政策的影响(分析过程对比IS-LM-CM 模型的分析)(1)浮动汇率制度→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 曲线移动:IS 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升值,财政支出完全挤出净出口;总需求不变,→ 关键: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 曲线移动: LM 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贬值,刺激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 关键: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 曲线移动: IS 曲线右移→ 结果: 本币升值,出口减少完全抵消了进口的减少;净出口和总需求都不变 → 关键: 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一国的净出口水平(2) 固定汇率制度→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 曲线移动: IS 曲线右移,LM 曲线内生性的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 结果: 汇率不变,从而净出口不变;总需求扩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 关键: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不会挤出净出口→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 曲线移动: LM 曲线右移;而后又内生性的左移(央行重新购入本币)→ 结果: 总需求不变;央行损失外汇储备→ 关键: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无效→ 通货贬值→ 机制: 类似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扩张货币政策→ 曲线移动: LM 曲线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以维持通货的贬值)→ 结果: 本币贬值,刺激进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央行外汇储备增加→ 关键: 央行通过通货贬值获得了公众手中的外汇储备;类似于“征税”→ 贸易政策(配额或关税以减少对进口的需求)→ 曲线移动: IS 曲线右移,LM 曲线内生性的右移(央行货币供给增加) → 结果: 进口减少,从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张→ 关键: 汇率不会挤出出口,从而使得贸易政策对总需求扩张有效(3) 小结→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能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影响会被本币升值的效果所抵消→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水平;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央行丧失货币独立性,因此货币政策无效→ 贸易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可用于改善贸易状况;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会被本币升值所抵消→ 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的主动贬值相当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会使得央行变得相对富裕,公众由于丧失外汇储备变得相对贫困◆ 利率差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影响→ 国内利率与世界利率偏离的原因: 国家风险 / 预期的汇率变动→ 风险贴水的引入→ *r r θ=+ (预期汇率贬值将使得利率升高)→ 改进的IS / LM 曲线::()(*)():/(*,)IS Y C Y T I r G NX LM M P L r Y θεθ=-++++=+ → 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 曲线移动: IS 曲线左移 / LM 曲线右移→ 结果: 利率升高,本币贬值,总需求增加→ 实证结果: 收入增加实际上并没有发生(LM 曲线实际上并不会右移)→ 三个可能的原因: 央行减少货币供给 / 价格水平上升 / 货币需求增加◆ 从价格变化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对原模型的改进: 突破了原模型关于物价不变的假设;因此净出口应取决于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 推导机制: 价格水平变化引起LM 曲线的移动→ 与封闭经济中的IS-LM 模型推导思路一致→ 对比: IS-LM-CM 模型(认为价格水平的变化主要影响IS 曲线的移动)→从短期过渡到长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调节机制:→ 也表现为价格水平的变化,从而移动LM 曲线→ 与封闭经济中的IS-LM 模型推导思路一致◆ 大型开放经济的短期模型(假设:浮动汇率)→ 模型的三个方程()()()/(,)()()Y C Y T I r G NX e M P L r Y NX e CF r =-+++==其中最后一个方程表示: 资本净流出与利率之间的负向关系→ 分析思路→ 国内市场采用IS-LM 模型(Y 和r )决定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确定资本流出水平CF→ 唯一的资本流出水平CF 确定汇率水平→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 曲线的移动: IS 曲线右移,利率上升;资本流出量减少;本币升值→ 结果: 利率上升,本币升值,总需求扩张 → 关键: 对财政支出存在两股抵消的力量,其一为上升的利率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其二为升值的本币对净出口的挤出效应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利率上升使得其他国家LM 右移;总需求扩张→ 货币政策(货币扩张)→ 曲线的移动: LM 曲线右移,利率下降;资本流出量增加;本币贬值 → 结果: 利率下降,本币贬值,总需求扩张→ 关键: 刺激总需求扩张的两股力量,其一为下降的利率刺激了国内投资;其二为贬值的本币刺激了净出口→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利率的下降使得其他国家LM 左移;总需求收缩;“以邻为壑”的政策======================================================================第13章 总供给※ 三种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曲线、假设、推导)※ 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解释: (1)为什么决策者在短期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取舍(2)为什么长期不存在这种取舍关系?◆ 三种总供给模型(1)黏性工资模型→ 假设: (1)工人和企业在了解其协议实施时的物价水平之前就名义工资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即: eW w P =⨯(2)就业由企业所需求的劳动量决定→ 解释AS 向上倾斜的原因: (/)d L L W P = ()s Y Y L = → 模型的预测与实证不符: 模型预测实际工资/W P 是逆周期的,而实证显示实际工资是弱亲周期的(2)不完全信息模型→ 假设: (1)经济中的每个供给者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并消费许多产品(2)由于信息不完全,他们有时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封闭经济中,投资一定等于私人储蓄。
( )【答案】F【解析】封闭经济中,Y C I G =++,即I Y C G =--,则投资一定等于国民储蓄。
2.若所得税不是成比例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赤字的增加。
( )【答案】T【解析】预算赤字为:G T -,当G T ∆>∆,预算赤字增加。
在非比例税下,税收并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税收不变,而政府购买增加,从而导致赤字增加。
3.减税将增加收入,因此必然会增加预算盈余。
( )【答案】F【解析】预算盈余BS T G =-,减税使得政府收入减少,在政府支出不变的情况下,预算盈余减少。
4.只要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生产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就能解决,国民经济结构就比较合理。
( )【答案】F【解析】国民经济必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生产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才趋于合理。
5.政府支出的变化直接影响总需求,但税收和转移支付则是通过它们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间接影响总需求。
( )【答案】T【解析】根据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0r Y C I G C b Y T T I G =++=+-+++,政府支出G 直接作用于国民收入,而税收和转移支付首先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然后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对国民收入发生间接影响。
6.政府储蓄等于T G -,私人储蓄等于Y T C --。
( )【答案】T【解析】政府储蓄即公共储蓄,等于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私人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
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
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
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
6、(1)2000年名义GDP-10000000,2010年名义GDP-15200000,2010年实际GDP-IOOOOOOO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
(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
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0623660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总学时数:48学分:3先修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概率统计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经济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要学习的专业基础拓展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模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相关经济政策。
该课程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尝试并运用所学分析工具分析当前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宏观经济问题;同时为学习其他经管类课程提供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导论及宏观经济的数据:了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及其数据;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GDP、CPI、失业率的衡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学、真实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市场出清,灵活变动的价格及粘性价格,GDP, CPI, 国民收入核算,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奥肯定律,GDP 平减指数2.长期中的经济:了解价格具有伸缩性的长期中的经济现象及理论;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劳动市场和自然失业率、货币与物价水平、以及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掌握生产函数、物品和劳务需求的决定、消费、需求、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平衡,失业的类型、工资刚性、效率工资,货币的职能、类型、货币数量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超级通货膨胀、古典二分法,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名义与实际汇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规模收益不变、真实工资、边际产品、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挤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交易速度,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论、名以及真实利率、费雪方程、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净出口、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购买力平价、自然失业率、摩擦失业、结构失业、工资刚性、效率工资。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开放的经济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内容简介本书是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宏观经济学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
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一个经济的产品与服务的产出——GDP——取决于:(1)它的投入数量,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数量;(2)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
最重要的两种为资本(人们使用的一套工具)和劳动(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
本章假定K和L都是固定的且得到充分利用。
2.生产函数:Y=F(K,L)反映了把资本和劳动变为产出的可利用技术(1)规模报酬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的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
3.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由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共同决定了所供给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故是不变的3.2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基于价格调整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这一古典思想和每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这一较近代的思想。
这种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分配理论。
1.要素价格供给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
只有两种要素的经济中,指的是工人所赚到的工资和资本所有者收取的租金。
2.竞争性企业面临的决策竞争型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什么影响。
投入和产出的价格都视为由市场决定(1)利润=收益-成本=收益-资本成本-劳动成本=P×Y-R×K-W×L=PF(K,L)-RK-WLR:租赁价格3.企业的要素需求(1)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多雇佣一单位劳动所得到的额外产量大多数生产函数具有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2)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需求Δ利润= Δ收益- Δ成本=P × MPL-W故MPL=W/P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3)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需求同理得MPK=R/P 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4.国民收入的划分(即生产要素市场如何分配经济的总收入)(1)经济利润=Y-MPL ×L-MPK ×KY= MPL ×L-MPK ×K-经济利润欧拉定理:如果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F(K,L)= MPL ×L-MPK ×K,即规模报酬不变、利润最大化、竞争性意味着经济利润为零。
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节题库
第6篇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
第17章消费 第18章投资 第19章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教材) 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第1篇导言
第2篇古典理论:长 期中的经济
第3篇增长理论:超 长期中的经济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
第5篇宏观经济 政策争论
第6篇再论支撑 宏观经济学的 微观经济学
第1篇导言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5章开放的经济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5章开放的经济 第6章失业
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1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 济学》模拟试 题及详解(一)
曼昆《宏观经 济学》模拟试 题及详解(二)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板, 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三种总供给曲线及政策含义学习笔记
三种总供给曲线及政策含义学习笔记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产出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告诉我们的是在任何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上,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和服务的总量。
一般来说,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或者说走势与所考察对象的时间的长短有关,这个时间就是说工资和价格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
经济理论认为,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呈现出垂直的形状,而短期则呈现出向右上方倾向的形状。
其相关经济理论如下:(1)古典总曲线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原因是:古典学派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调整,从而使实际工资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时的水平,相应的总产出也就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且不受价格的影响。
此假设换句话说就是就业、产量等真实变量与价格等名义变量无关。
原本,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走势是一致的,即是一条垂直线,但根据古典学派的假设,即使不是在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直线,所以,在此假设下,古典总供给曲线既可以看作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也可以看做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增加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甚至是通货膨胀。
只有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才可能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即自然产出水平的变动。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社会已经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需求增加不但不会增加产量,而且还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就其分析假设来说,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具有水平形状的假设是: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或者说具有粘性,货币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非常缓慢或者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所以,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济社会都能按照既定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即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15437 张蕾主讲 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考点精讲
考点 3 衡量生活成本的指标
1 . 消费物价指数( C P I ) 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 是反映消费品( 包括劳务) 价格水平变动状况 的一种价格指数, 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 用而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 一组固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C P I = × 1 0 0 % 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 5—
— 1—
考试点( w w w . k a o s h i d i a n .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对时的特别说明
宏观经济学的时间结构划分
1 ) 超长期: 一般涉及几十年的时间跨度。 ◆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范围。 ◆研究核心在于资本的历史性积累与技术进步。 2 ) 长期:资本存量与技术水平相对固定不变的时期。 不变的资本与技术决定了经济的生产能力, 即“ 潜在产出” 不变。产出取决于总供给, ◆在长期, 价格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 失业问题 ◆在长期中主要研究通胀、 3 ) 短期: 价格水平相对固定不变的时期。 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在短期, 主要研究经济周期波动、 I S - L MA S - A D模型
考点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是现代经 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 1 .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本身不能用模型 解释; 内生变量是经济模型所要求的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内生变量 的变化。 2 . 市场出清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使得该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 的状态。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价格具有弹性( 伸缩性) 。但现实中工资和价格却具有粘性。 3 . 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在市场上如何相互作用的研究。微 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选择。 在研究整个宏观经济时, 必须考虑个别经济参与者的决策, 同时在考虑单个家庭和企业的行为 时, 也要考虑家庭和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总之, 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基 础之上的, 宏观经济又会对微观经济产生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一种经济增长理论,它将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联系在一起。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由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共同决定的,而短期波动则受到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埃文斯和约翰·霍尔。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决定的,这是经济增长的"自然速度"。
而短期波动则是由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是自我调节的,所以政府干预会导致市场失灵。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建议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而不是干预短期波动。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受到人口增长的影响,因此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物价上涨。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没有人口增长,那么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导致物价下降。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短期内的经济波动是由宏观经济政策所引起的,而长期增长则是由基础设施和技术进步所决定的。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而不是干预短期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并不是没有批评, 它被批评的原因之一是这种理论假设了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而且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知识产权,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这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是有重要影响的。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被批评为过度简化了经济增长过程和短期经济波动的复杂性。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涉及到了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的,而过高的货币供应量会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倡导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上。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章
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源于许多家庭和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 经济学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我们把经济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时,我们必须考虑经 济个体的决策。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之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 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企业的最优
1.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一些国家经历了收入的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 仍然陷于贫困之中?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国家却维 持了价格的稳定?为什么所有国家都经历了衰退和萧条——周期性的收入减 少和失业增加——以及政府的政策如何才能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 程度?宏观经济学,力图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相关问题。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 变量。换言之,正如图1—4所示,外生变量来自于模型以外和作为模型的 投入,而内生变量则在模型之内决定,是模型的产出。
和所有模型一样,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做了许多简化的假设。
我们应该如何对模型缺乏现实性作出反应呢?我们应该放弃这个简单的比萨饼
供给和需求模型吗?我们应该尝试建立一个考虑到多种比萨饼价格的更为复杂的模
型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的目的。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判断简化的假设(例如假设比萨饼有一个单一的价格)什么时
1.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一、作为模型构建的理论
经济学家也用模型(models)来理解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 符号和方程构成的,而不是用塑料和胶水制成的。经济学家搭建他们的“玩具 经济”来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经济变量。经济模型常常用数学术语 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模型有助于我们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和集中关注根 本的联系,因此它们大有用途。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维持经济平衡的学科,其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末。
在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中,由伊曼努尔瓜尔迪安(1723-1790)以及詹姆斯杰斐逊(1743-1790)倡导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这一理论认为,当恰当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在一个基本均衡的经济中,可以持续增长。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两大条件是市场竞争和自由贸易政策。
当市场竞争存在时,商品价格就会在最低水平,便利消费者,而多数经济行为活动也会见证到财富的分配,从而把财富拨入更有价值的用途,最终导致货币的流通,不断地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自由贸易政策指的是政府不会干涉货物和服务在各地之间的交易,这样存在于普遍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都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从而推进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货币的不断增加。
它认为,货币的增长,会导致物价的上涨,有利于提高货币的价值和经济的发展,而这又会有利于收入的增长以及商品的增多,从而使经济持续增长。
虽然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有一些有益的贡献,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它并没有对经济企稳有效果,也没有讨论如何解决经济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此外,它也忽视了政府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却无法提供此类政策。
此外,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考虑到社会和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些否定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同时也限制了它的影响力和发展。
鉴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许多经济学家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既能促进发展,也能缓解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如约翰米勒、路易布拉德福德、约瑟夫索恩,以及约翰凡内蒂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府、技术和社会发展等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理论框架,使古典经济学突破了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边界。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与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就是家庭与企业的最优化——她们在目的与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与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瞧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就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就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就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就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就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就是数学模型,而数学就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就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就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就是价格就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就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就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就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就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就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 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瞧,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她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pply side
factor markets (supply, demand, price) determination of output/income
Demand side
determinants of C, I, and G
Equilibrium
goods market loanable funds market
In this module, we will develop a basic classical model to explain various economic interactions We are going to examine carefully the modern theory of how national income is distributed among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什么是古典经济理论
It is a quite simple but powerful analytical model built around buyers and sellers pursuing their own self-interest 。 It’s emphasis is on the consequences of competition and flexible wages/prices for total employment and real output 。 Its roots go back to 1776—to Adam Smith’s Wealth of Nations
a) F (K , L ) 2K 15L
b) F (K , L )
KL
c) F (K , L) 2 K 15 L
Assumptions of the model模型的假设
1. Technology is fixed.
2. The economy’s supplies of capital and
Y F (K , L )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determined by factor prices, the prices per unit that firms pay for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e Wealth of N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economy was controlled by the “invisible hand” whereby the market system, instead of government would be the best mechanism for a healthy economy.
labor are fixed at
K K
and
L L
In chapters 7 and 8 (Economic Growth I and II), we will relax these assumptions
Determining GDP
Output is determined by the fixed factor supplies and the fixed state of technology:
Exercise: determine returns to scale
Determin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production functions has constant,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How total income is distributed What determines the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How equilibrium in the goods market is achieved
假设:A closed economy, market-clearing
Factors of production
K = capital, tools, machines, and structures used in production L = lab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efforts of workers
to keep our model simple
reflects the economy’s level of technology. exhibits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规 模报酬不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果 Y1 = F (K1 , L1 )
Scale all inputs by the same factor z: K2 = zK1 and L2 = zL1
CHAPTER THREE
National Income: Where it Comes From and Where it Goes
在本章,你会学到如下内容:
What determines the economy’s total output/income
How the prices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determined
厨房和相关设备是 面包店的资本
用于制作面包的工人 是劳动力
面包是产出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denoted Y = F (K, L)
shows how much output (Y ) the economy can produce from K units of capital and L units of labor.
(If z = 1.25, then all inputs are increased by 25%)
If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Y2 = zY1
I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Y2 > zY1
If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Y2 < z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