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简史
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历程

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历程
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开始走
向现代化,并逐渐与世界接轨。
作为国内的官方语言和文化载体,中
文逐渐引起了展望中国未来的外国人的兴趣。
孔子学院和汉语桥比赛
等中文教育机构和活动的设立和发展,使得外国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
学习中文。
1979年,汉语教学作为国家战略之一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政府支
持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和班级,提供教材和师资,打造一支教授标准
普通话和介绍中国文化的师资队伍。
2014年,全球孔子学院数量已达
到500余个,覆盖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上最大的对外
汉语学习和文化交流组织。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
人认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文教育逐渐普及,不仅在中学课程中被广泛开设,还成为许多大学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强了中文教学的国际化发展,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了中华语言文化的“走出去”。
未来,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仍将持续推进,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
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推动人类文明的发
展和共同繁荣。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始于1949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复
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索。
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所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机构——北
京外国语学院。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起来。
1964年,中国教育部开始组织编写《对外汉语教学参考书》,这是中国第一本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
此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材不断完善和更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6年出版的《汉语教程》。
除了教材的更新,中国还积极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1965年,中
国政府开始资助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和其他学科,这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教师培训、汉语考试和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得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语。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汉
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多元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探索
网络教育和移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
目前,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国政府和各大院校也在不断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对外交流和人民的需求。
- 1 -。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史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史咱先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吧。
在古代呀,汉语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啦。
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那时候就有不少人来咱们这儿学习汉语呢。
他们被咱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汉语就成了他们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正规的学校专门教汉语国际教育,大多是一些学者之间的交流,或者是一些外国使者来学习。
这种交流就像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分享,充满了那种质朴的情感。
后来呢,到了近现代,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啦,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汉语国际教育就开始慢慢地走上了一条更有规划的道路。
一些大学开始设立专门的汉语课程,来教那些外国的小伙伴。
这些课程可有意思啦,老师们会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像讲中国的故事、展示中国的美食来吸引外国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而且呀,这时候也开始有一些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传播汉语。
他们就像是文化的使者,带着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种子,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播撒。
再说说现在吧。
哇塞,汉语国际教育那可是发展得如火如荼呢。
现在全球好多国家都有孔子学院啦。
孔子学院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文化乐园,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惊喜。
在那里,外国的朋友们可以学习汉语的读写听说,还能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武术、书法等等超级酷的东西。
而且呀,现在学习汉语的人群也变得超级多样化。
有小孩子,他们觉得汉语就像一种神奇的魔法,充满了神秘的吸引力;也有成年人,他们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或者就是单纯地被中国文化所迷倒。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还离不开科技的帮忙呢。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线上课程,让那些远在天边的外国朋友,只要有网络,就能轻松地学习汉语。
这就像是把汉语老师装在了口袋里,随时随地都能掏出来学习。
而且线上课程的形式也超级有趣,有动画、有游戏,让学习汉语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文化派对。
越来越多的人被邀请来参加这个派对,大家在这个派对里分享着汉语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精彩。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事记

2002年9月,中美两国教育部启动“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该项目是中美两国政府迄今在教育领域合作开展的最大的交流合作项目,目标是为两国12至15岁的青少年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对方语言的网上教育系统。
2003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实施“外国汉学研究学者短期访华计划”,该项目的首名资助对象是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罗德弼教授。至2005年6月,共有83名外国学者受惠于该项目。 2003年12月5日,中美正式启动AP中文项目。这个在美国中学开设中文课程的项目将于2006年开始授课,2007年举办考试。
1987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成立,由国务院11个部门的领导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中国教育部内。
1987年9月,对外汉语教学专门的学术刊物《世界汉语教学》公开发行。
1981年10月,中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电视录像片《中国话》摄制完成。
1984年,教育部委托北京语言学院开发汉语水平考试(HSK),1990年该考试正式实施。迄今,该考试已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共有40余万人参加了考试。
1952年,朱德熙等人赴保加利亚、朝鲜教授现代汉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向国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的开始。截至2004年,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1314人次。
1958年,由北京大学编写的国内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俄语译释本)在时代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中国共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教辅1000余种。1961年,从11所高等院校中文系以及部分外语专业选拔应届毕业生,作为出国汉语教学储备师资。此项工作延续了4年,共选拔培训了112名出国储备师资;此后,于1972年和改革开放后分别招收了多批出国储备师资。
1978年暑期,北京语言学院接受法国28名短期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这是中国举办短期汉语教学的开始。现在,短期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式。
汉办发展历程

汉办发展历程汉办,即国家汉办,是指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是中国政府颁发和监管理事、推进中国汉语学习与教学、汉字推广与研究的全球协调机构。
下面是汉办发展历程的概述。
从1959年开始,中国政府推出了汉字简化的政策,以提高中国人民的国民素质。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全球范围内大量人们对汉字和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政府意识到了汉语和汉字的国际价值,并于1993年成立了汉办,开始正式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1993年至1996年,国家汉办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建设和机构建立。
在这一阶段,汉办主要致力于提高汉字的国际影响力和普及推广汉语的国际机构的建立。
汉办与各国的中文教师协会、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进行了合作,推动中文教学和汉字研究的发展。
1997年至2005年,汉办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合作伙伴,促进了汉字和汉语的普及和推广。
在这一时期,汉办与数十个国家的语言教育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中文教学和汉字推广项目。
同时,汉办还着力推动对汉语国际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提高了中文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2006年至2010年,汉办进一步扩大了合作范围和影响力。
汉办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中文教学机构和研究中心,并开展了一系列中文培训和教学项目。
同时,汉办加强了对海外中文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了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
2011年至2015年,汉办进一步提高了汉字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在这一时期,汉办成立了一批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展了更加广泛、深入的中文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
汉办还推动了对国际汉字教育和研究的支持,推动了汉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016年至今,汉办继续加强了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力度。
汉办与各国的汉语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活动。
汉办还加强了对海外汉语考试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了考试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汉办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汉字和汉语国际推广机构。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学校教育
唐代: 外国留学生都被安排在国子监的国学馆(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书馆、律馆、算馆) ,既学语言,又学文学及其他专业,学制是6—9 年。唐代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高峰时期。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以后各朝。
元代的蒙古国子学,是专为蒙古人和色目人办的。色目人包括很广,其中很多应该说是外国人。
宗教方面 :
互相合作过程中,也在传授语言;
聘请专门的汉语教师:
“罗明坚神父给我留下了二三人帮我学习中国话。”(1583 年2 月13 日)
“视察员神父训令我在今年内,加功读中文,今年我便请了一位中国先生。”(1593 年12 月10 日)
“今年摒挡一切,请一位中文先生,试作中国文章,结果颇称顺利。每天听先生讲两课,又练习作一短文。”(1594 年)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2
1
了解本专业的历史;
树立正确的学科地位;
选题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英文直译是“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o foreigners”。 ——吕必松
清康熙二十八年(1690) 开始在北京国子监设俄罗斯学馆,接受四名俄国留学生,学习中文。经过雍正,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 俄罗斯学馆一直有学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俄国著名的汉学家。
地方教育: 唐代宣宗大中年间四川节度使韦皋就在成都办州学专收外国人子弟,“授以教育”。南宋时广州、泉南办有番学,而且其他学校也向外国人开放。那里甚至也有高丽学生学习。
《世界汉语教学》1994 年第3 期曾经介绍过正式受聘从1879 年到1882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教中文的戈鲲化。据作者考证,这是去美国教中文的第一位中国教师。由于他教学成绩卓著,在美国影响很大。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的发展历史与学科地位的确立:1、1950年,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成立于清华大学;1951年正式开课,有33名欧洲留学生。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邓懿、王还等为任课老师。
2、1960年北京开始接收非洲留学生。
3、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
4、1965年为承担2000名越南学生的汉语课,开展了培训班,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5、1978年,对外汉语教育确立了学科地位;1983年“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8年,该研究会独立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为吕必松。
6、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1965年出版的《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7、80年代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90年代出现了理论研究深化的趋势:高度重视语言习得的研究与教学理论的丰富。
8、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是1984年6月成立的“语言教学研究所”。
9、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二、学科特点:1、性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既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学特点:⑪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⑫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⑬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⑭以语言对比为基础;⑮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⑯集中、强化、短期、速成的教学;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功能”是指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能完成的交际任务。
“文化”是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4、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同,进行母语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晚的,它是随着新中国建立,中国对外交流逐渐增多才发展而来的。
1950年7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这可以看做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始。
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多方面的原因,那时对外汉语教学还一直是处于短期培训的角色。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建设在中国兴起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
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日、美等众多国家纷纷跟我建交。
随之,40多个国家要求向我派遣留学生。
国内高校也陆续恢复招生。
正是在国内外的这种形势下,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的曾用名)于1973年复校,接着,北京和其它若干省市的高校也先后恢复或开始接受留学生。
北京语言大学于1975年试办,并于1978年正式开设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学。
教学规模的扩大和本科教学的创建为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学科的产生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对外汉语教学才开始真正有了长足的进步。
1978年北京市的语言学家们以学术的敏感及时发出呼吁:“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设立相应的专业,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但是,这个学科、专业叫什么,并没有正式命名。
1982年,中国才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严格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管理制度;各高校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行政级别;加强了对从教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开始进行统一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把对外汉语教学列入规划,强调“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1989年,当时国家教委的一项通知中,就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除了北京语言大学已建设成为中国唯一的一所专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的国际型大学之外,全国已有近400所大学开展长期的和短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甚至某些中等学校也都积极开展了短期的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

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自1988年9月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后,这一总体指导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体现。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领导,采取了一系列建国以来首次颁布的重大举措。
1990年6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12号令,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随后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担任。
1992年9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21号令,颁布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把HSK确立为国家级考试;后又于1997年8月成立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由教育部副部长任主任委员。
199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此后,“对外汉语”便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科目录上。
1995年,国家教委、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向我驻外使、领馆发出了教外专653号文件,要求各驻外使、领馆在国外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把成立于1987年由八个中央部委和一所高校组成的国家对外藏语教学领导小组调整扩大为全部由中央十一个部委组成,即: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财政部、文化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署了教育部令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设置规定》,将授予在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学者和友人。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推广汉语、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面向来华的外国留学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2. 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
对外汉语教学逐渐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转变。
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学形式与内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体验等多元化方式,教学内容涵盖语言知识、文化习俗、交际礼仪等多个方面。
2. 教育资源与师资队伍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不断丰富。
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者。
同时,线上教育资源也日益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需要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教育市场的专业教师。
(2)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和国际教育市场的发展。
(3)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问题,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2. 机遇(1)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
一、创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1951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部,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试点工作。
此后,对外汉语教学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二、教材编写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教材编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任务。
1952年,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委员会开始编写《汉语拼音方案》,它提供了拼音的规范与标准。
195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了《汉语教程》第一册,标志着对外汉语教材的正式出版。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注重实践和交流。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创造对话、问答等交流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此外,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还注重特色文化的传播,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当前,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持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教学设施。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从创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更好地推广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简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简史回顾与现状分析作者:吴佳宝尹士伟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1期摘要:从东汉时期,中印两大文化圈互相往来开始,便拉开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帷幕。
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对外汉语教育从非正式逐步走向系统化,服务化,制度化。
但这其中的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希望能够促进对外汉语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现状;可持续性发展一、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史(一)明清以前的对外汉语教育追溯对外汉语发展历史,我们可知,东汉时期,中印两大文化圈因通商和译经之需,两大文化开始互相接触,虽然并未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文化交流,也并未建立制度,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但是也算是开始出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标志性事件。
东晋到隋期间,对外汉语逐渐走向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秦苻坚和秦姚兴开始组织译场,使翻译事业官家化。
经过隋唐宋元时期,对外汉语教育由于服务于经、史、哲、宗教、商贸等其他目的而逐渐显现出其服务化和制度化,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师和教材。
(二)明清时期对外汉语教育明清时期的汉语学习与天主教传教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罗明坚与利玛窦等传教士的汉语学习成绩优异,在华期间他们还和自己的汉语教师共同翻译了许多经典书籍,并开启了中文拉丁拼音化的历程,出现了最早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的《葡汉词典》。
(三)近代对外汉语教育近代,老舍、萧乾分别在英国开展了汉语教学,老舍先生不仅编写了针对北京,适用于成人使用的汉语教材,还用其标准的北京话为其教材录音,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多媒体对外汉语教材。
民国前半期,日本文部派人来华留学,日本学者学成归国后,还创办了汉语学院,传授自己的汉语。
(四)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育1950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它不仅有专门的教材,还有章程和学习计划,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1961年将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和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出国培训部一同并入,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可编辑ppt
12
按国别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
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泰国,人数分别为 64,481名、18,640名、14,758名、9,702名和7,306名。
按留学生类别统计,学历生68,213名,同比增长 24.34%,高于留学生平均增长速度,占来华留学生总 数的34.89%,比2006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非学历 生127,290名,同比增长18.04%,占来华留学生总数 的65.11%。
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人数分别 为57504名、18363名、11784名、7310名和5652名。
按学科类别统计,文科 114846 名(含汉语类 98701名、艺术类2118名),医科20355名(含西医 13225名、中医7130名),经济7308名,管理5954 名,工科5803名,法学3667名,教育1730名(含体 育类1332名),理科1007名,历史904名,哲学681 名,农科440名。
可编辑ppt
28
五、教师队伍建设
① 50-60年代 对外汉语教师除小部分来自外语系的毕业生, 基本是中文系的毕业生
②60年代初: 选择中文系毕业生进修外语的办法培养出国储 备师资
③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对外汉语 教学本科专业
④1984年北语、北大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 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1984年:朱德熙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 国
外,已经变成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
1989年:朱德熙重申“现在强调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专门的学科,
要有一定的素养和训练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一点越
来越得到大家的理解。
可编辑ppt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建国(1949)以来: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1.初创阶段(1950 – 1961)195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1952年9月28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51 — 1961接受了60多个国家3315个留学生。
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教学特点:(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
(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
2.巩固阶段(1962 – 1966)、1962年6月26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更名为语言学院。
1962 — 1965 接受了3944个留学生。
此外,还承担了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少数坚持到1968年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
1971年4月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
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恢复阶段(1972 – 1977)70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
1972年10月30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语言学院。
1973年9月北语开学,接受42个国家383名留学生。
1977年北语在校留学生为1217人,从1972年到1977年共接受留学生2266人。
教学: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相结合。
课程设置:听说、读写分两种课型进行试验。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确立期(1978年---) :1978年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发展壮大。
1950年,中国政府开始组织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并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班。
此后,一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班,如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1960年代,中国派出了一批汉语教师赴外任教,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向全球推广。
同时,中国的汉语教材也在不断完善,如《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
1980年代,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同时,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开始向海外推广,如在越南、柬埔寨等国设立汉语教学点。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创新,如开展网上汉语教学、移动汉语教学等。
同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化,建立了一批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展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等。
可以说,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 1 -。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当时,由于中国的积极外交政策和国际交流的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其中包括设立汉语学院、设立专门的汉语教师培训机构、制定教材和教学大纲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中国政府鼓励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设立了更多的汉语学习机构和专门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政府积极回应这一需求,加大了对汉语教学的投入。
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领域,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和智能化的教学方式。
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在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市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合作,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总之,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步
阶段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汉语国际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学习汉语的机会,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外汉语发展历程

对外汉语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
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
以下是对外汉语发展的关键阶段:
1. 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
学主要以汉语教师出国教学为主。
在中国,全国各地的大学也开始开设汉语教学的课程。
2. 发展阶段(1950年至197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重
视对外汉语的教学和推广。
1950年成立了中国外语学会,并
开始组织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和出国教学。
1957年,中国政
府决定建立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教授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人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
3. 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汉语
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80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心成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机构。
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中国学习汉语,中国也开始派遣汉语教师到海外进行汉语教学。
2006年,中国启动了“汉语桥”比赛活动,以
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4. 现代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
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大力支持海外孔子学院等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
此外,中国的线上汉语教学也迅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
习汉语。
总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初期阶段到现代阶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和全球化的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经过早期汉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汉语教材逐渐丰富、教学方法趋于多元,同时,通过在全球各国开设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教授汉语,帮助更多热爱中华文化的海外学生掌握了汉语的听说读写技巧。
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回顾了孔子学院的历史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展望了孔子学院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教材;海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周礼》中曾提到“通译”一词,意思是把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翻译成他国的语言文字。
《礼》中也有关于双语人才的记载,《孟子》一书中也有有关汉语教学的论述。
汉代时匈奴等外族派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隋唐时日本派遣了一大批遣唐使到中原学习汉语,隋唐时期是古代对外汉语教学的鼎盛时期。
晚清时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衰落。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外汉语教学掀起了新的热潮,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重新起步。
现当代的对外汉语教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发展,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软件和载体,承担着传播华夏文明的重要责任。
随着祖国的不断强盛,对外汉语教育也逐渐显现出新的辉煌和成就,总结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追溯汉语国际教育的初期发展、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历史发展、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的历史发展,总结和回顾汉语国际教育的历史发展,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1.1 新中国第一批汉语留学生1950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捷、波、匈、保、罗等五国留学生交换意见,1955年,罗马尼亚五名留学生、保加利亚的5名和匈牙利的4名留学生相继抵达清华大学开始学习汉语及其他专业课程,各国留学生共33人。
专修班制订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流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两年教学计划(草案)》,在管理方面制订并实施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暂行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简略
在刘珣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将其分为两个时期:
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开创事业时期(50年代至70年代末)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巩固阶段和恢复阶段。
初创阶段(1950——1961年)
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50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1年初正式开课,拉开了新中国外国留学生汉语预备教育的帷幕。
在这十年的初创阶段,在教学机构、师资队伍、预备教学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开了个好头,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1953年发表的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周祖谟),1958年出版的我国最早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2. 巩固阶段(1962——1966年)
进入巩固阶段的标志是,经国务院批准,1962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5年暑期北京语言学院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培训班,这也是我过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于1965年下半年由北京学院创办。
3、恢复阶段(1972年——1977年)
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很多国家向我国派遣留学生,恢复对外汉语教学提到日程上来。
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课堂实践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并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编写教材中进行了句型教学的试验,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进行听说和读写两类课型分开教学的试验。
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1979——现今)
这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为学科的确立而进行学科理论建设所做的巨大努力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上。
分为80年代的“建构学科理论框架”阶段和90年代的“深化学科理论”阶段。
而在周小兵的《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结合其他相关书籍,将新中国成立后的汉语国际教育分为了5个阶段。
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通过与其他国家交换留学生,设置专修班,以及教师的培训,杂志的创办。
将其总结为从无到有,建立了专门教学机构,形成并培养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具有中文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的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开始进行多方面、多类别的对外汉语教学。
2、巩固和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
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的成立,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个稳固的基地,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步入了巩固和
发展阶段。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类型有所增加,师资队伍得到扩大,创办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刊物。
3、恢复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
1973年,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言之一。
部分院校恢复招生,1972年10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恢复了北京语言学院。
2、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
确立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二是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完整的教学体系,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198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办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办公室,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建构并深入研究学科理论。
跨越式发展阶段,2005年,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国家高度重视,事业迅速发展,。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本书分三个时期:1950年至70年代后期的事业开创时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学科确立时期、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学科发展和深化时期。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周小兵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程裕祯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