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公开课教学设计
《蜜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副本

《蜜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4《蜜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这是一篇介绍蜜蜂的科学知识性课文。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蜜蜂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和分工合作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已学习过动物类课文,了解动物的基本生活习性,这为学生学习蜜蜂的生活习性打下基础。
2. 学生在自然科学课程中接触过昆虫类知识,对蜜蜂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3.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4. 学生在生活中对蜜蜂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蜜蜂》,让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和分工合作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思维素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语言素养: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生动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蜜蜂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阅读简单的文本,理解其中的内容。
在自然科学课程中,他们对昆虫类知识有所了解,对蜜蜂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他们还有待提高。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动物类课文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在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年级课文《蜜蜂》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课文《蜜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蜜蜂》的PPT或黑板报。
2. 准备与蜜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课后资料,介绍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报上的蜜蜂图片,引发学生对蜜蜂的好奇心。
(2)简要介绍蜜蜂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深入了解蜜蜂(1)教师播放蜜蜂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蜜蜂的特点和作用。
5. 课后延伸(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了解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蜜蜂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蜜蜂》教学设计(4篇)

《蜜蜂》教学设计(4篇)《蜜蜂》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
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⑴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⑴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⑴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⑴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⑴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⑴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⑴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四、课堂练习1、指导写字:⑴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⑴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⑴学生书写。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词卡片。
2、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二、朗读感悟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⑴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⑴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⑴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⑴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⑴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⑴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三年级课文《蜜蜂》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课文《蜜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
(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蜜蜂的喜爱和敬意,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和保护昆虫,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关爱和保护昆虫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蜜蜂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具:生字词卡片、蜜蜂模型等。
3. 教学场地: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蜜蜂。
(2)展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外形特征。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深入了解蜜蜂(1)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蜜蜂的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5. 品味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仿写练习。
6. 情感体验(1)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关爱和保护蜜蜂?(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课文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蜜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蜜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蜜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锋、辨认”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梳理并按顺序并说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能梳理并按顺序并说出实验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梳理并按顺序并说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生谈话,引出新知师:上节课我们探索了奇妙的植物世界,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继续发现之旅。
(板书课文题目,指导书写“蜜蜂"。
区分“蜜”和“密"。
)2.巧用资料袋,初识作者法布尔3.出示情境:法布尔召开实验发布会,选拔最佳代言人活动内容:法布尔准备召开实验发布会,聘请一部分同学担任他的代言人,向昆虫爱好者解答相关信息。
其他同学担任昆虫爱好者,在了解实验经过后提出与实验相关问题,探究实验过程的原因。
(二)、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随机正音。
3.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大概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逆风沿途陌生超常4.识字游戏:你能帮助蜜蜂采花蜜吗5.教师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他做了个实验,发现蜜蜂确实具有这样的能力。
(三)、活动二借助关键词句,梳理“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引导学生关注“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知道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非常强。
预设: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发现蜜蜂确实具有这样的能力。
交流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引导学生关注“听说"一词,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他人说法,讲求实证的工作态度,预设: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他想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4《蜜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4 蜜蜂【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养成认真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通过圈画、比较、对比朗读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思维能力:能梳理并归纳实验过程,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审美创造:品味课文语言的准确性,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前解析】关注语言:本文表述用词准确,“听说”“好像”“大概”“推测”“可能”等词都提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关注文本在习作方面的示范性: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第二部分写了实验的经过,第三部分写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第二自然段除了写实验的具体做法外,还写了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想法。
在本单元的习作练习中,在写清楚实验经过的同时,还建议写一写做实验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做实验时的心情等,并要求在写之前借助图表整理实验主要信息;本文也安排了补充实验图表的课后练习题,因此本文对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具有示范性。
【教学目标】1.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梳理并归纳实验过程,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昆虫记》产生阅读兴趣。
3.运用圈画、比较、对比朗读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
能梳理并归纳实验过程,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2.运用圈画、比较、对比朗读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昆虫记》产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
能梳理并归纳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课件3)教师猜谜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
《蜜蜂》教案(精选3篇)

《蜜蜂》教案〔精选3篇〕《蜜蜂》教案〔精选3篇〕《蜜蜂》教案1【学习目的】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区分方向才能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局部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老师引述。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2、板书课题。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老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⑴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⑵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⑶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读一读。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⑵想一想。
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⑶说一说。
假设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读一读。
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⑵画一画。
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⑶写一写。
请假设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⑷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⑸猜一猜。
假设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⑹讲一讲。
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蜜蜂》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

《蜜蜂》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2《蜜蜂》教学案例(精选12篇)《蜜蜂》教学案例篇1教学片段一:角色见面,引发兴趣(课始,用图片展示一只可爱的小蜜蜂。
)我先让同学们试着跟小蜜蜂打招呼,并在学生打招呼的过程中让学生想办法记住“蜜”字。
学生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宝盖头”加个“必要”的“必”,再家“虫”。
对这个字进行拆分。
教师由此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真会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小蜜蜂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蜜蜂引路》的故事。
)然后教师质疑提出:文中的小蜜蜂他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他。
三上年级的儿童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活跃。
教学片段二:“触摸”角色(用图片展示蜜蜂图。
)在老师讲完《蜜蜂引路》的故事后,我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课本当中,让他们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
其实当孩子们走进课堂,看到一幅妙趣横生的蜜蜂图呈现在面前,就很高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蜜蜂上。
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学习热情。
当我再以故事铺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片段三:品人物个性,学以致用在对人物个性品质的讨论中,我首先提问: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是一个严谨的人。
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句子。
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找作者是一只严谨的语句,并要求学生多读,先小组读互相听,再齐读感悟。
然后出示10个生字,引出我们也要文中的作者端正自己的态度来练习本领导入写字指导。
在这一环节,字的写法由学生观察,我只作点拨。
这篇课文是对学生钻研品质教育的一个较好载体,教师提出:作者身上有一个最亮的点,希望同学们能作他一样的人。
接下来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探究反思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领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充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7篇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7篇《蜜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
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二、感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⒉合作学习⒉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⒉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感悟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指名读一读较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4、悬念: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蜜蜂》语文公开课教案课教学设计

《蜜蜂》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蜜蜂》,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同学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蜜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对蜜蜂的观察,揭示了社会现象。
课文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蜜蜂的生活习性。
2.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课文结构分析和作者写作手法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蜜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了解蜜蜂吗?蜜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同学等方式,解决生字词和理解上的问题。
3.3 合作探讨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现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4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第四章: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
课后作业评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能力的提升等。
长期效果评价: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程度、科学探索热情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
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13篇)

蜜蜂教学设计《蜜蜂》教学设计(优秀13篇)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13篇《蜜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蜜蜂教学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蜜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蜜蜂、检查”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形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1.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2.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
今天我们的探究对象是蜜蜂。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认读。
(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2)学习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做了记号,放在纸袋里,带到四公里之外放飞,结果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飞了回来。
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蜜蜂能飞回来,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6)辨析: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试验指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实验是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3.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我想做个实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5.过渡: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实验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共同学习。
三、书写指导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容易写错的?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
《蜜蜂》语文公开课教案课教学设计

《蜜蜂》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蜜蜂》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1.2 教学内容课文《蜜蜂》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针对课文内容的写作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蜜蜂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3.2 教学活动朗读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行评价: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课文《蜜蜂》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写作练习的参考素材和模板。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扩展知识面。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和相关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蜜蜂》语文公开课教案课教学设计

《蜜蜂》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蜜蜂》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对蜜蜂的认识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课文《蜜蜂》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写作练习和表达分享。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2.1 教学资源课文《蜜蜂》的文本材料。
与蜜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写作和表达活动的指导材料。
2.2 教学准备打印课文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准备写作和表达活动的指导材料和文具。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与激发兴趣利用与蜜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蜜蜂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2 阅读与理解分发课文《蜜蜂》的文本材料,让学生独立阅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3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变化。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探讨蜜蜂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3.4 写作和表达给予学生写作指导,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蜜蜂的短文。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或制作手工艺品来表达自己对蜜蜂的认识和关注。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学生参与和表现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写的关于蜜蜂的短文进行评价,关注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提供改进的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如蜜蜂养殖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蜜蜂的生活。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蜜蜂的生态和保护意义。
5.2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蜜蜂相关的研究项目,如蜜蜂对植物授粉的重要性。
组织一次班级蜜蜂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蜜蜂知识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三年级课文《蜜蜂》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课文《蜜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知道蜜蜂对人类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乐于探究的精神。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蜜蜂的采蜜过程。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蜜蜂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4.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蜜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蜜蜂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巩固词汇。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3. 深入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为什么说蜜蜂有“辩认方向的能力”?(2)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分享结论。
(3)教师总结,讲解蜜蜂的辩认方向原理。
4. 实践应用(1)学生模仿蜜蜂的采蜜过程,进行实践活动。
(2)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体验。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5. 小结拓展(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发表感悟。
(3)教师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蜜蜂》语文教案(精选14篇)

•••••••••••••••••《蜜蜂》语文教案《蜜蜂》语文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蜜蜂》语文教案(精选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蜜蜂》语文教案篇1一、教材简说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
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
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二、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测、阻”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证”是后鼻音。
在写字指导方面,“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蜜蜂》教案(优秀4篇)

《蜜蜂》教案(优秀4篇)《蜜蜂》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
2.投影仪或幻灯机。
3.列宁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
(“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附近”应该读“fùjìn”,而不是“fǔjìn”)c.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巩固识字1.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2.做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
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
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们:“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就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如果学生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
”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自读课文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1.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a.讨论: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小组之间交流,随机理解“附近”“当地”。
b.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点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蜜蜂》语文公开课教案课教学设计

《蜜蜂》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蜜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分享、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蜜蜂》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生平,以及他所做的关于蜜蜂的实验。
重点讲述法布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提炼文章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基本内容,理解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写作意图。
4.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蜜蜂的辨认方向能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法布尔的生平,激发学生对昆虫学家事业的兴趣。
5.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3 学习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蜜蜂的辨认方向能力。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六章:课后作业设计6.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文基础。
6.2 总结文章主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概括能力。
6.3 观察大自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7.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7.3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蜜蜂》语文公开课教案课教学设计

《蜜蜂》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蜜蜂》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蜜蜂》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观念和生态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生态观念的感悟。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写和寓意。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将课文中的生态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教学卡片: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 作业纸:提供写作和思考的素材,巩固学习成果。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教学过程设计七、课前准备与资源八、课堂评价与反馈九、课后作业与拓展十、教学反思与改进请提供具体的要求和内容,以便我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十一、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蜜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对新课《蜜蜂》的学习。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以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如比喻、拟人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蜜蜂》教案优秀8篇

《蜜蜂》教案优秀8篇《蜜蜂》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二十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导学导议,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句。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策略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
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
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
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
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法布尔图片、简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布尔走入昆虫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奥秘!(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蜜蜂》语文公开课教案课教学设计

《蜜蜂》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蜜蜂的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蜜蜂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蜜蜂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蜜蜂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描述。
蜜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2 教学难点蜜蜂的繁殖和发育过程。
蜜蜂的传粉作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蜜蜂图片、视频资料。
蜜蜂标本或模型。
PPT演示文稿。
3.2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蜜蜂》。
教师准备讲解资料和课堂提问。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蜜蜂。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蜜蜂》。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
4.3 课堂讲解讲解蜜蜂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讲解蜜蜂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蜜蜂的繁殖和发育过程。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强调蜜蜂的保护意义。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5.2 评价方式课后作业评分。
课堂表现评分。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6.2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蜜蜂养殖场。
学生参与制作蜜蜂模型或蜜蜂手工制品。
6.3 活动步骤教师组织学生前往蜜蜂养殖场。
学生参观养殖场,了解蜜蜂的养殖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活动,展示成果并分享感受。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和问题。
7.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
第八章:教学评价与总结8.1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蜜蜂》教学设计
2020.3.2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在句子中读准“几”“尽”“闷”三个多音字,重点理解“闷”字在不同意思中的不同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理清实验的目的、过程、结论来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用对比读,找关键词的方法,了解人物品质,初步体会科普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新课导入
1.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蜜蜂》。
提示注意:蜜蜂是一种昆虫类动物,所以“蜜”和“蜂”的部首都是“虫”
(2)请在习字本上旁边端正的写一遍这两个字。
2.初识作者
(1)出示资料袋,默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读完后请静息。
(2)交流反馈。
A.作者的简介b.代表作c.作者的名言
(3)小结:资料袋是从作者简介、代表作的特点和价值、作者的名言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板块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法布尔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做的吗?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蜜蜂》一课,去了解法布尔是如何解开自己的疑惑的。
(2)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检查预习,解决词语
出示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
(1)自由读,请生读,发现问题。
提醒重点读音:“阻”平舌音,“超”翘舌音。
(2)去掉拼音,男女生分别读一读。
3.学习多音字,出示:
(1)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jǐ)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2)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 mè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路。
(旁边备注出示:①mēn:密闭,使不透气②mèn:烦闷;心里不舒服)
(3)尽(jìn jǐn)管他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
实飞回来了。
(旁边备注出示:①jìn完,没有了,达到极限②jǐn表转折之意,与“虽然”
的意思很相近)
齐读,发现问题,正音。
迁移:(1)这样闷(mēn mèn)热的环境下,他的心情闷(mēn mèn)闷不乐。
(2)尽(jǐn jìn)管完成这项工作非常困难,但是我们也要尽(jǐn jìn)力而为。
板块三:自主学习,梳理文章内容
1.字词解决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法布尔是如何准备的,齐读自学要求:自学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自学步骤:1.按要求圈画内容,回答三个泡泡里的问题。
2.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拿出自学单1,进行自学,完成后静息,准备展示。
自学结束后,PPT出示“交流准备”齐读,巩固记忆。
2/5 2.刚才,我们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这三个环节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其中的实验具体步骤。
(出示: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
然后放了出来。
)
在实验过程中法布尔还做了什么事?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3. 接下来难度升级,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实验精神。
齐读互学要求
请同学们拿出自学单2,进行自学。
4. 自学完毕,请1号组长起立,读互学要求。
5.通过小组合作,我们清楚了法布尔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认真严谨的人,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出示:资料袋中,法布尔说的话),齐读
过渡: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学习,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合理推测,最后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板块五:拓展迁移
1.请你像法布尔那样用先观察,再思考,然后进行合理推测的思路,根据图片内容,
来说说我们的发现与思考。
注意请用上旁边这些表示推测的词语。
2.小结:在文中,这样用词准确,体现出法布尔科学精神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