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析] 6.B 7.C 第6题,该山地南北两侧 基带主要为温带荒漠带,地处温带内陆的天 山山脉符合条件。第7题,天山北坡水汽主 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北坡水分条件好,森 林面积大;自然带4较自然带3植被条件好, 自然带4土壤有机质多,且分解作用弱,有机 质储量高,土壤肥沃。
该山地可能位于( )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 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无
分 度地区 带
布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无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非地带性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
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 带草原带、பைடு நூலகம்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 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由 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此地处 于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 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改变”
(2)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 草原带
3、“约束”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 区,各自然带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 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 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 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 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 寒流]的影响)
4、“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 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 温度低,蒸发(对流)弱, 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 带。
2、“改变”
(3)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
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因此形成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 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 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 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 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 叫做非地带性。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 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 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是南半球相同纬度 绝大部分是海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等高线延伸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原、沙漠中的绿洲、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水热 海拔 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垂直地带性) 从山麓到山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洋流,地形,水分等。 状况 高度 顶更替 然带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引起的水份差异 在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巴塔哥尼亚高原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区: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
树造林。
2、干旱地区: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
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退耕还草 4、森林自然带:退耕还林 5、湿地区域: 退耕还湖
小结
分异规律
形成 影响 基础 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及特例
非在培纬异(地海育纬带 拔 适度规性高应度分度当地律异相地地规同水带律的分带概山条分念坡件性:两的侧灌),丛向群阳落热量坡。接受的太太辐阳辐阳射射量较多,纬纬气温线度偏高延更,雪伸替融化较快低洲向,雪纬沿南线位和 北2置0较高的0高E;经纬自线然地,带区自变,赤如化道非 干湿度(经度) 水 海陆 经线延伸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
明显
替、变化
小结 分异规律
更替方向
纬度的
自
地域分
然
水异
地 理
地平
带 性
经度(干 湿度)的
环
分 异
地域分异
境 的
规 律
垂
山地的 垂直地
差
直 域分异
从低纬 到高纬
从沿海 到内陆
从山麓 到山顶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规律、雪线问题重难点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规律、雪线问题重难点
一、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
二、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和判读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非地带性规律-课件
气
候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何谓非地带性:
在地带性变化规律或现象处出现了与之不相一致的现象或事 物 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 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 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那暖流)。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 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 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 原因是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 道附近,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 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 伸到33°N以北,是由于受加利 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 沙漠的形成: 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 干燥少雨;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 件差
自然带 因素 地区 非地带 地带性 性分布 分布(理 (现实状 想状态) 况) 成 因
北半球 中高纬 度的大 陆东西 洋 两岸 北半球 流 中低纬 度大陆 东岸
北半球中高纬度, 东西两岸的 东岸向较低纬度 大陆东岸是寒流, 分布纬度应 延伸,西岸向较 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该大致相当 高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是暖流,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东西两岸的 北半球中低纬度, 自然带向较高纬 分布纬度应 大陆东岸是暖流, 度延伸 该大致相当 西岸是寒流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2014年高三复习易错考点精析及典题精练: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014年高三一轮复习易错考点精析及典题精练:非地带性的规律高考考点:1.理解非地带性的概念。
识记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2.掌握非地带性的类型和形成原因,学会结合材料分析各种非地带性的规律,识记各种典型例子,学会知识的迁移。
易错考点:非地带性规律的案例分析: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因素影响,会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异现象。
主要有以下情况:典例精析:例题一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及岛屿的轮廓判断出①②自然带的名称。
【解析】(1)选D,(2)选C。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岛屿的轮廓判断,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
该岛东部受暖流、东南信风及地形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西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形成了热带草原带,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2)题,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有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等。
例题二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
【答案】(1)差异: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
原因:东岸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人口、城市密集;中西部和东北部稀少。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丰富,西岸降水稀少,这主要与东、西两岸所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沿岸洋流的性质有关。
高考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共39张PPT)
非地带性分 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 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 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 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 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的 很不完整或很不鲜明。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 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非地带性分异规 律的影响因素
一.地壳物质组成 二.海陆分布 三.地形起伏 四.局部环流或洋流 五.地壳运动 六.局部水分变化 七.矿产资源的分布
一、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
探究1:按照热带雨林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来讲,其分 布位置是什么地方?成因是什么?什么气候特征?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 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 漠草原。图6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10~11题。
1关于图中四地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东南风 ②——东北风 ③——西北风 ④——西南风 2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 了自然带的( )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四、非地带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 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小议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小议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作者:王玉莹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2年第06期在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3章第3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主要讲述了3种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而在一些教辅书的延展中则又重点提到了非地带性,并将非地带性规律与地方性分异等同起来,笔者认为二者有实质上的不同,浅论如下:一、定义不同非地带性(azonality)与地带性对应,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不按或偏离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或仅指不呈带状分布的地方性差异(此定义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一般由以下因素引起,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洋流等,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的地理环境的现象,所以使地带性规律变得更加复杂。
地方性( locality)是指:在局部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及地下水埋深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之地带性特征产生变异的现象(此名词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所以说地方性分异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如课本中的例子:华北平原的地方性分异,华北平原的地势地貌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度性的洼地区。
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地方气候如海岸气候、湖泊气候、森林气候、灌溉区气候、城市气候等,也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这些均不能等同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二、范围不同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与地带性同一尺度,只是它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是复杂化了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而地方性分异是发生在更小的尺度上的,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六).3高中地理地域分异规律差异性(一轮复习)
(2010· 天津高考)读图甲和图乙,回答4~5题。
D
4.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 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 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 越高
5.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 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B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四:根据自然带判断半球(阳坡与阴坡)
混交林和针叶林
N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S
结论:同一种自然带哪坡分布海拔高,哪坡 为向阳坡。
半球判定
北坡为阳坡 南半球
南坡为阳坡 北半球
N
S
N
S
南半球
北半球
高频考点巧突破
例题: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
)
考点三:山地Biblioteka 垂直地域分异典型地区: 中低纬地区 基础:海拔
小思考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南坡多?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的总结:
1.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 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是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和热 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温的垂直 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 但并不完全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 明显。一般的,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 多—少”变化。因此,在有些基带是草原或荒漠 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 如天山北坡。
考点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基础:水分
全球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集锦
全球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集锦作者:徐亚平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9期摘要:全球的植被和土壤在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大致未能呈带状分布特征的规律,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关键词:非地带性;规律;气候在全球的分布如下:1.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四大区域(1)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由于地处东南信风带,风从海洋吹向岛屿,带来大量水汽(大气环流因素);岛屿中部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地形因素);沿岸有厄加勒斯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洋流因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澳大利亚东北部。
东南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带来水汽;大分水岭的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南美洲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巴西)。
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巴西高原的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中美洲东北部。
东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或岛屿,带来水汽;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
2. “赤道上的热带草原”——东非高原非洲赤道东部地区,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海拔较高,大气对流运动相对减弱,未能形成热带雨林,而是形成了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并成为非洲南北半球动物大迁徙的通道。
3. “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秘鲁沿岸狭长的荒漠带在南美洲3°S~30°S西海岸,分布着世界南北延伸最长的荒漠带,南北延伸长,是受到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东西方向则非常狭窄,是因为东部有南北延伸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與之相似的,还有北美洲西部沿海,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东西方向都比较狭窄,也是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4. “西风带中的沙漠”——南美洲巴塔哥尼亚沙漠在南美洲的西风带范围内,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西北风,在山脉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山脉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又称隐域性。
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和不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
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
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
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
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
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主要非地带性
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纬60°附近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成因:南纬60°缺少大陆
2.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
分布:沙漠中的绿洲
成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
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寒流]的影响)
4.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
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成因:大陆东、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北大西洋暖流东岸:千岛寒流)
5.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
自然带:
(1)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草原带
分布:0°附近的东非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对流)弱,降水少。
因此形成热带草原带。
但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与刚果盆地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仍然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只是因为温度低、降水少,所以植被才没有西侧的刚果盆地茂盛,才形成的热带草原带。
(2)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主要包括北美洲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南美洲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遇到山地抬升,降下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①中美地峡东部沿海:东北信风,墨西哥湾暖流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东南信风,马达加斯加暖流③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东南信风,东澳大利亚暖流④巴西东南部沿海:东南信风,巴西暖流)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西北风),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降水几乎全部将在了安第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海岸,安第斯山脉而以东的大西洋岸处在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