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核苷酸生物合成(刘建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道的作用: (1) 一个位点产生的中间体不扩散损失,直接为下一个活性位点捕获;(2) 不 稳定的中间体,如羧基磷酸和胺甲酸(在pH7时1秒内就发生分解)受到保护,不会被水解。
氨甲酰磷酸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氨甲酰天冬氨酸。然后氨甲酰 磷酸环化,生成二氢乳清酸,后者为NAD+氧化生成乳清酸。
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催 化,乳清酸与PRPP缩合生 成嘧啶核苷酸。此反应受焦 磷酸水解驱动。能够与乳清 酸缩合的核糖是5-磷酸核糖1-焦磷酸,即核糖的活化形 式。戊糖磷酸途径产生R-5P。R-5-P加入ATP的焦磷酸 ,产生PRPP。嘧啶磷酸核 糖转移酶与其它的磷酸核糖 转移酶同源,能够将不同基 团加入PRPP,形成各种核 苷酸。
随后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催化,乳清酸核苷酸(orotidylate) 脱羧生成尿苷酸(UMP)。UMP是合成RNA分子的主要前体之一 。 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是已知的催化效率最高的酶之一。缺乏 这个酶,乳清酸核苷酸脱羧反应非常缓慢,每7800万年才发生 一次。有这个酶,乳清酸核苷酸每秒就能发生一次脱羧,反应速 率增加了1017倍。
图25.11 核苷酸还原酶作用机制。(1) R1的半胱氨酸残基 的电子转移给R2的酪氨酸自由基,产生高活性的半胱氨 酸S自由基。(2) 该自由基接受核糖C-3’的H原子。(3) C2’释放OH-,同时结合第二个半胱氨酸SH的质子结合形 成水。(4)第三个半胱氨酸残基SH的氢负离子转移,同 时形成二硫键。(5) C-3’自由基接受早先丢失的氢原子。 (6) R2电子转移,并还原S自由基,后者接受一个质子。 脱氧核苷酸离开R1。活性位点所形成的二硫键必须被还 原成SH才能启动下一轮反应。
合成AMP:天冬氨酸加成后,接着消除延胡索酸。
讲至此处
合成GMP:肌苷酸先被NAD+氧化成黄嘌呤核苷酸(XMP),接着将 ATP的AMP转移给黄嘌呤核苷酸新形成羰基的氧原子(活化),最后 谷氨酰胺水解产生的氨替代AMP基团,形成鸟苷酸。
合成ATP时,肌苷酸和天冬氨酸缩合形成腺苷琥 珀酸中间体需要GTP(而不是ATP)提供磷酸。这 个酶蛋白没有ATP-grasp结构域,而是与G蛋白结 构相似,属于G蛋白家族的成员。催化腺苷酸琥 珀酸消除延胡索酸反应的酶与催化5-氨基咪唑-4N-琥珀酰羧胺消除延胡索酸的酶是相同的。 合成GMP时,黄嘌呤核苷酸活化是ATP提供AMP 给黄嘌呤核苷酸新形成羰基的氧原子,谷氨酰胺 水解产生的氨替代AMP基团,形成鸟苷酸。
连续的磷酸化活化接着替代,组装嘌呤环 组装嘌呤环还需要9步。最先的六步反应相 似,催化剂大多数有ATP-grasp domain(与氨甲 酰磷酸合成酶的ATP-grasp结构域相似)。每步 有与C结合的O原子(通常是羰基氧原子)磷酸化( 即活化),接着是氨基或氨亲核攻击替代磷酸基 团。
图25.6 嘌呤的从头合成。(1)甘氨酸与磷酸核 糖胺缩合。(2) N10-甲酰四氢叶酸(THF)转移 一个甲酰基至甘氨酸残基的氨基。(3)分子内 部的酰胺发生磷酸化,然后来自谷氨酰胺水 解产生的氨替代磷酸基团,产生亚胺。(4)分 子内环化生成5原子的咪唑环。(5) 碳酸加成 到咪唑环外的氨基,然后转移至咪唑环的碳 原子。(6) 咪唑环的羧基磷酸化, 磷酸基团为 天冬氨酸的氨基替代。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图25.5 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图 中指出嘌呤碱基各原子的来源。
嘌呤环是在核糖磷酸上组装的 从头进行的嘌呤合成需要PRPP。在嘌呤碱基的生物合成过 程中,PRPP作为嘌呤碱基从头合成的平台。最初决定命运的反 应是谷氨酰胺磷酸核糖转氨基酶催化,氨替代PRPP的焦磷酸(而 不是用预先组装的碱基替代PRPP的焦磷酸),产生5-磷酸核糖-1胺,其氨基处于核糖的b-构型。
中间体的通道运输 胺甲酰磷酸合成酶有三个不同 的活性位点。活性位点之间的 间距总共有80A(图25.4)。一个 位点产生的中间体没有离开酶 蛋白就进入下一个活性位点。 这些中间体在活性位点之间的 转运途径是通道,这点与色氨 酸合成酶的中间体运输机制相 似。谷氨酰胺水解酶活性位点 产生的氨经过一个通道跨过 45A到达羧基磷酸位点。此位 点形成羧基磷酸,并与进入的 氨反应形成氨基甲酸。氨基甲 酸再经过通道扩散35A,到达 胺甲酰磷酸形成位点。
图25.1 挽救途径和从头合成途径。在挽救途径(上),碱基与5磷酸核糖-1-焦磷酸(核糖的活化形式,PRPP)的核糖重新连接。 在从头合成途径(下),碱基是利用简单的起始物质合成的。这 些简单的起始物质包括氨基酸。从头合成需要ATP的水解。
碳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图25.2 嘧啶核苷的从 头合城。嘧啶环的C-2 和N-3原子来自氨甲基 磷酸,而碱基环的其他 原子来自天冬氨酸。
R1活性中心的二硫键为特定的含有两个 SH的蛋白还原。这种蛋白如硫氧还蛋白。 经过还原再生有活性的核苷酸还原酶。
为了完成整个还原反应,此过程产生的氧 化型硫氧还蛋白必须被NADH还原,此反 应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催化。所以,核苷 酸还原的最终还原剂是NADPH。
在其他生物中鉴定出没有酪胺酸自由基的核苷酸还 原酶。但是这些酶有其他类型的自由基。例如,有的酶 采用的自由基源自腺苷钴胺。 虽然核苷酸还原酶所采用的稳定自由基有差异,但 这些酶的活性位点与大肠杆菌核苷酸还原酶相似,作用 机制相同(都是基于半胱氨酸自由基特别的反应活性)。 因此这些酶的祖先相同,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 长条件,采用了不同的稳定自由基。如原型酶易于被氧 失活,而近代酶如大肠杆菌的核苷酸还原酶利用氧产生 酶蛋白起始的酪氨酸自由基。 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在化学上是很难进行的化 学反应,因此需要一种极其巧妙的催化剂催化。有一种 共同的酶催化剂骨架的存在强烈提示,RNA世界之后出 现的蛋白质将RNA与DNA连接起来,后者仅作为遗传信 息的稳定储存形式。
第一步,碳酸被ATP磷酸化,生成羧基磷酸,同 时释放ADP。羧基磷酸与氨反应,生成氨甲酸和 磷酸。
第二步:胺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氨甲酸被另 一ATP磷酸化形成氨甲酰磷酸。
图25.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有三 个活性中心。较小的链(黄色): 谷氨酰胺水解(产生氨)。较大的 链有两个ATP-grasp结构域(蓝色 与红色)。蓝色: 将碳酸磷酸化成 羧酸磷酸,然后与氨反应生成氨 基甲酸。红色: 氨基甲酸被磷酸 化成胺甲酰磷酸。
Berg • Tymoczko • Stryer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
Chapter 25 Nucleotide Biosynthesis
Copyright © 2007 by W. H. Freem百度文库n and Company
合成核苷酸的关键酶之一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右边)。 Methotrexate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有methotrexate存在 时,细胞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拷贝数增加,染色体的荧光显 微镜图谱显示有三个染色体区域出现亮黄色(左边)。这些亮黄 色区域含有数百拷贝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核苷二磷酸激酶能够将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进行 相互转化。与核苷单磷酸激酶不同,核苷二磷酸激酶 的底物特异性宽泛。X和Y表示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 核苷酸:
胞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胞嘧啶核苷酸是用尿苷酸合成的。但是这种转化只 能在UTP的情况下才能执行。UTP碱基环上一个羰基被一 个氨基替代,生成CTP。如同氨甲酰磷酸的合成模式,其 氨来源于谷氨酰胺,而且需要ATP。碱基环O-4原子先被 磷酸化,形成活性中间体,然后用氨基替代磷酸基团。氨 来自谷氨酰胺的水解。
图25.9 核苷酸还原酶还原核糖核苷酸,其活性位点有三个关键的 半胱氨酸和一个谷氨酸。每个R2亚基有一个酪氨酸自由基能够接 受活性位点半胱氨酸残基的电子,启动还原反应。
图25.10 核苷酸还原酶R2亚基。这个亚基的一个酪氨酸 残基含有稳定的自由基。这是邻近的含有两个铁原子之 间的氧(没有画出)与这个酪氨酸反应生成的自由基。 两个R2亚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二聚体。
谷氨酰胺侧链的水解产生氨
谷氨酰胺水解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 主要氨源。酶蛋白的第二个多肽组分负责 谷氨酰胺水解生成氨和谷氨酸的催化。谷 氨酰胺水解酶的酶的活性位点含有一个半 胱氨酸和一个组氨酸残基构成的催化双体 (dyad)。这种催化双体与半胱氨酸蛋白酶 (p251)活性位点相似,在酰胺转移酶家族 (包括CTP合成酶和GMP合成酶)保守。
因此,腺苷酸合成需要GTP,而鸟苷酸合成 需要ATP。此途径相互用对方的核苷酸活化是一 种重要的调节方式。
脱氧核苷酸合成
核苷二磷酸还原生成相应的脱氧核苷二磷酸。最终 的还原剂是NADPH。核苷酸还原酶负责所有四种核苷 二磷酸的还原。
了解得最彻底的大肠杆菌核苷酸还原酶酶促反应机理:酪氨酸残 基是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作用的关键 该酶有两种亚基:即 87kD的二聚体R1和 43kD的二聚体R2。R1 有活性位点和两个别构 控制位点,含有三个保 守的半胱氨酸和一个谷 氨酸残基。这四个氨基 酸残基都参与了核苷酸 的还原。邻近的铁硫中 心是一个O2-离子桥联 两个铁离子(Fe3+)构成 的铁中心,能够产生异 常的自由基。
很多生物过程需要有充足的核苷酸。
1. 核酸生物合成的活化前体是核苷酸。例如基因 组复制和遗传信息转录成RNA需要核苷酸。 2. 腺嘌呤核苷酸,如ATP,是生物体的通用能量 。而鸟嘌呤核苷酸GTP是一些特定生物过程的 能量。 3. 一些核苷酸衍生物如UDP-葡萄糖参与一些生 物合成(如糖原的生物合成)。 4. 核苷酸是信号传导途径的必需组分。环化核苷 酸如cAMP和cGMP是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内 合细胞间的信号传导。 5. ATP是蛋白激酶转移的供体磷酸。
谷氨酰胺磷酸核糖转氨基酶有两个结构域: (1)结构域1:与挽救途径的磷酸核糖转移酶 同源,负责磷酸核糖转移。 (2)结构域2:将谷氨酰胺水解产生氨,但是 与氨甲酰磷酸合成酶执行相同功能的结构域在 结构上明显不同。在谷氨酰胺磷酸核糖转氨基 酶中,N-端半胱氨酸有助于谷氨酰胺的水解。 为了阻止底物无意义的浪费性水解,氨基转移 酶采用的构型是只有在PRPP和谷氨酰胺同时 与蛋白结合时才有活性。与胺甲酰磷酸合成酶 类似, 谷氨酰胺水解产生的氨经过通道到达 PRPP进行反应,而不会释放到溶液中。
核苷酸可以从头合成,也可以用挽救途径合成 1. 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更为简单的化合物组装 核苷的碱基。先组装嘧啶碱基的骨架,然后 与核糖结合。与此不同,嘌呤碱基的骨架式 直接在核糖上组装的。 2. 挽救途径,碱基被回收并与核糖重新连接。 脱氧核苷酸:所有脱氧核苷酸都是用相应的核 糖核苷酸合成的,这点与进化过程中RNA出现 于DNA之前的情况一致。在合成途径的最后一 步加入甲基以区分DNA的胸腺嘧啶和RNA的尿 嘧啶。
还需要三个步骤才能完成嘌呤环的构建。与咪唑环连接的 天冬氨酸消除一分子延胡索酸,N10-甲酰四氢叶酸提供甲 酰基加成到末尾的氨基上,接着环化脱水,形成肌苷酸。
图25.7 肌苷酸的形成。消除延胡索酸、来源于N10-甲酰四氢叶酸的 甲酰基的加入、环化反应,合成肌苷酸(即次黄嘌呤核苷酸)。
从头合成嘌呤的中间体,很多在水溶 液中可被迅速降解。这些中间体在水溶液 中的不稳定性提示,这个合成途径的一个 酶促催化反应的产物经通道直接运给此途 径的下一个酶。但是这些酶(至少在没有底 物结合时)并没有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物。 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假设是,只有在相应 的中间物存在时,这些酶蛋白才形成这种 复合物。这种蛋白行为显示底物通道运输 复杂,是底物诱导酶蛋白构象变化所致。
核苷单磷酸、二磷酸、和三磷酸可以相互转化 UNP转化生成UDP, UTP。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 酸是生物合成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核苷酸的活化形式。 核苷单磷酸转化成核苷三磷酸是一步步转化的。首先 是特异的核苷单磷酸激酶利用ATP作为磷酸供体将核苷 单磷酸转化成核苷二磷酸。例如,UMP激酶将UMP转 化成U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