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
保罗贝罗克《1750-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化》
国别与年份 整个欧洲 英国 法国 德意志 意大利 俄国 美国 日本 第三世界 印度 中国 1750 23.2 1.9 4.0 2.9 2.4 5.0 0.1 3.8 73.0 24.5 32.8 1800 28.1 4.3 4.2 3.5 2.5 5.6 0.8 3.5 67.7 19.7 33.3 1830 34.2 9.5 5.2 3.5 2.3 5.6 2.4 2.8 60.5 17.6 29.8 1860 53.2 19.9 7.9 4.9 2.5 7.0 7.2 2.6 36.6 8.6 19.7 1880 61.2 22.9 7.8 8.5 2.5 7.6 14.7 2.4 20.9 2.8 12.5 1900 62.0 18.5 6.8 13.2 2.5 8.8 23.6 2.4 11.0 1.7 6.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绪论:近代中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史--比经济学还要晚,19世纪
《史记》《汉书》
史 学--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人和事
本纪 政治史--旧史学,二十五史中的
英国的鲁滨逊
经济学--后起的学科,1764年,1776年
一、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衰退
经济繁荣时期与经济衰退时期
长 短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8世纪中叶 公元10世纪到公元15世纪
北美
3.8
大洋洲 4.0 西北欧 2.1 前苏联 2.2 东南欧 1.9
拉美
日本 远东
2.3
2.4 2.8
0.9
1.5 1.2 0.6 0.1
2.8
4.0 2.4 0.9 0.5
0.9
2.8 0.8 0.3 0.2
东南亚 1.1 中国 0.4
④从占世界出口额比重以及人均出口额相当 于世界水平的变动来看,近代中国的经济 增长也是每况愈下的,虽然在西方列强的 舰船利炮下,中国被迫打开了大门,但中 国在世界市场的作用因总体经济的微弱而 越来越小。
4、战争动乱和经济增长的严重衰退时期 (1937——1949年)。
作业:你认为近代经济衰退的因素有哪些?
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1700——1950)
地区 1700年 人口(百万) 中国 美国 世界 中国占世界比重 138 1 603 23 GDP(10亿) 中国 美国 世界 中国占世界比重 83 0.5 371 22 人均GDP 中国 美国 600 527 600 1257 545 4091 439 9561 229 13 696 33 218 312 1973 11 240 1456 5326 5 381 10 1042 37 400 76 1564 26 547 152 2521 22 1820年 1900年 1950年
判断的标准 年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 份 GDP) 中国 经济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
欧洲
50
450
960 1280 170 0
450 600 600
450
400
500
870
• 国民生产总值 1820年 中国的GDP占世界GDP总值的28.7% 印度的GDP占世界GDP总值的16% 英国的GDP占世界GDP总值的5.2% 美国的GDP占世界GDP总值的1.8% 结论: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是看不出中 国经济有衰退的迹象,从人均GDP看,中 国经济衰退从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就开始 了。
• 经济增长率(主要指 GDP和人均GDP的增 长率) 1700-1952年中国与世界 的经济增长率
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 长远未来》
国民生产总值 的增长率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增长率
17001820
中国 印度 日本 欧洲 美国 0.85 0.26 0.21 0.68 2.57
18201952
0.22 0.54 1.74 1.71 3.78
三、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整个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停滞或 下降的。 特点: ①从中国占世界GDP相对份额的变动比例来 看,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下降 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的历史渐变, 由近代初期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沦落为近 代后期贫困不堪的经济小国。
年份
②从人均GDP的变动情况 来看,近代中国的经济 发展也是一个与世界差 距不断拉大的过程,人 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 生活质量严重恶化,反 映在人均GDP上就是其 越来越远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
12.0
9.4 15.0 2.2 15.0 0.0
1800 百万 340
1850 百万 410
15.9
5.4 27.6
26.9
3.0 36.5
24.5
4.9 31.5


3.8
-0.5
5.5
41.4 8.1
6.1
40.7 2.2
5.2
50.6 9.4
1900 百万 400
结论:中国经济的衰退大致开始于17、18 世纪交替的前后。从世界范围来看,18世 界之前的世界基本上还是个农业社会,而 之后则基本上是工业社会或向工业社会过 渡,换句话说,在农业社会里,中国是独 领风骚的,而在工业社会里,中国一步一 步走向了衰退,并且不断拉大了与西方世 界的差距。
1450 百万 88 ‰ ‰ ‰ ‰ ‰ 3.7 3.2 4.4 -1.5 9.0
5
3 -4.7
19
12 -4.2
11.5
7.5 -3.9
1500 百万 103
1600 百万 160 1700 百万 138
4.4
7.7 6.8 4.4 9.3 3.1
16.4
6.3 18.5 1.2 20.0 0.8
四、近代经济增长及阶段划分
1、制度环境变化与早期工业化发动时期 (1840——1894年) ①环境变化------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 义等重大事件。
外部--工业革命--外部市场扩大 内部--改革
在此阶段出现的重大变动和波动: a)经济波动:1840-1870年前后,经济明显的衰 退和萎缩,主要是由于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起 义;1870-1894年,经济呈现恢复和增长的趋 势。 b)经济变动:外生变量的介入和自然经济的逐步 解体,制度变迁的步伐加快(洋务派) c)工业化的发动和民营企业的出现 总结:先下降后上升,成负增长的水平。
人均GDP 523 523 615
年份 1933 1934 1935
人均GDP 801 727 782
1820 1870 1890
1900
1913 1929 1930 1931 1932
652
688 779 786 788 807
1936
1937 1938 1950 1951 1952
827
803 778 393 443 446
2、制度的剧烈变迁和工业化初步发展时期 (1895——1926年) 经济增长的特点:民间三次投资热潮; 民营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劳动密集 型产业发展较快;1913-1926年的黄金时期; 自然经济继续解体,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外资的进入及外企先进的管理提供了一些 便利。
3、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工业化的继续推进时期。 (1927——1936年)相对稳定时期 特点:近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全面干预 经济的强政府,政府规划、调节并引导经 济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异常突 出;形成了一个在近代时期最有利于经济 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国家资本发 展很快;民营经济由原来的无序竞争、产 业无进入壁垒到有序竞争和有进入壁垒的 转变;产业结构由完全的轻型化向轻重型 化转变,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地区
1860——1913年
国民收入 人均收入 1.7 0.9 1.3 1.0 1.1
1913——1929年
国民收入 2.8 1.7 0.9 1.1 1.6 人均收入 1.2 0.0 0.7 0.6 0.3
③从世界范围内 国民收入增长 率、人均收入 增长率的对比 来看,近代中 国的经济增长 也是当时世界 上最缓慢的地 区,增长率远 远低于其他国 家和地区,不 断拉大着与世 界的差距。
天朝心态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后果:夜郎自大和闭关锁国、盲目排外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新文 化运动等。 1793年,马嘎尔尼 鲁迅称这种心态“合群的爱国自大”。 官僚体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官僚体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官僚体制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科举制度。
重农抑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禁榷制度——国家专营 土贡制度 官工业制度
二、衰退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影响经济发展的因 素主要有三个:一是一个稳定的政府;二 是具有或能够获取非传统的或非手工业的 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三是一定 数量的资金。 就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来看,不仅包括以 上的因素,还包括很多,这里从四个方面 来分析。
传统文化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谈东亚经济成功发 展的原因强调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文 化的亚洲文化的优点——秩序、纪律、家 庭责任感、勤奋工作、集体主义和节俭等。 德国的马克斯韦伯与之完全相反的观 点。 ① 传统文化的义利观。 重义轻利 ① 传统文化的崇古观。 崇古而虐今,贱近而贵远 因循守旧,循规蹈矩
17001820
0.00 0.00 0.10 0.22 0.62
18201952
-0.08 0.10 0.95 1.03 1.63
前苏 联
世界
0.86
0.57
2.08
1Fra Baidu bibliotek62
0.19
0.09
1.04
0.92
• 人口增长率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经济增长总会导致人 口增长
年份
中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1340 百万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