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考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bd88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7.png)
中考必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在原子核外围以轨道运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元素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其化学式可以用来表示其组成和结构。
3. 分子结构分子由不同原子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分子结构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例如氧气的分子式为O2,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4. 键的形成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或离子,包括共价键、离子键等,它们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
5.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单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决定其性质。
6. 分子量和摩尔质量分子的化学式可以确定其分子量,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质量,通常用克/摩尔来表示。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现象,包括废气的生成、颜色的变化、放热或吸热等。
2. 反应热反应热是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3. 能量守恒法则能量守恒法则是指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通过转化的方式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
4. 化学能的利用化学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释放能量,例如火箭发射、化学电池、火柴燃烧等。
5. 分解反应和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是指化合物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等过程。
三、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味道、熔点、沸点等,它们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测定。
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如发生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3. 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方法相互转化。
中考化学知识点整理
![中考化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8545d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2.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1)金刚石、石墨:C(2)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17)氨气:NH(碱性气体)3(18)氨水、一水合氨:NH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3(工业用盐、有毒)(19)亚硝酸钠:NaNO22、常见物质的颜色:(1) 固体物质颜色:A、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B 、黄色固体:硫粉(S)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H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A、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B、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3) 溶液的颜色:A 、蓝色溶液: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B、黄色溶液: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C、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4)气体的颜色:A、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B、黄绿色气体:氯气ﻫ 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b1d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f.png)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引言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单位,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学生需掌握原子的结构特点和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了解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学生应掌握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学生需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熔沸点、溶解度等,学生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三、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学生需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2.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学生应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配平和计算。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学生需了解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
四、溶液与酸碱盐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学生应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掌握它们的性质、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应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五、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室安全:学生应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实验基本操作:学生需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3. 实验仪器:学生应了解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六、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能源:学生应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2. 化学与健康:学生需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中考有关化学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有关化学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0b8f2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f.png)
中考有关化学的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以下是对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5.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排列规律。
二、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3. 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四、物质的量1. 摩尔的概念。
2.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3. 气体摩尔体积。
五、溶液与溶液的浓度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质、溶剂、溶液。
2.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 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六、化学实验操作1.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的使用: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
3. 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
七、元素化合物知识1.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3. 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
八、化学计算1.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差量法、守恒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
3. 溶液浓度的计算。
九、化学与生活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环境保护。
3. 化学与人体健康。
结束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考化学的知识点归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还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1b03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e.png)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混合物的分类机械混合物、溶液、气体混合物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 化学式和化合价(1)离子式(2)共价键(3)化合价5.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2)摩尔、摩尔质量6.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固态的结构和性质(1)晶体的结构(2)晶体的性质2. 液态的结构和性质(1)液体的结构(2)液体的性质3. 气态的结构和性质(1)气体的结构(2)气体的性质4. 物质的比较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置换反应(4)沉淀反应2. 化学反应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2)浓度的影响(3)催化剂的影响(4)表面积的影响3. 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1)工业生产(2)生活中的应用四、离子溶液和电解质1. 离子溶液(1)导电性(2)电解质2. 电解质(1)电解质的分类(2)电解质的应用3. 离子溶液的实际应用(1)电镀(2)电解制氢氧化钠五、酸碱性及其应用1. 酸、碱及盐(1)酸的性质(2)碱的性质(3)盐的性质2. pH值(1)pH值的意义(2)pH值的计算3. 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的基本原理(2)酸碱中和的应用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六、化学中的能量1.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吸热反应(2)放热反应(3)能量的守恒2. 燃烧和热化学能(1)燃烧的过程(2)燃烧的产物(3)燃烧所释放的热能3.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1)化学能的转化(2)化学能的利用七、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导热性(3)延展性和韧性2. 金属的化合物(1)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氧化3. 金属的提取和利用(1)冶炼(2)金属材料的使用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非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绝缘性2. 非金属的化合物(1)非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的氧化3. 非金属的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九、生活中的化学1. 化学清洁用品(1)肥皂(2)洗涤剂2.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1)食盐(2)食品添加剂3. 农田中的化学物质(1)化肥(2)农药4. 化学燃料(1)煤(2)石油五、化学实验1. 化学试剂和仪器(1)化学试剂(2)化学仪器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2)实验的操作(3)实验的整理3. 安全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的安全(2)试剂的安全(3)实验的安全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离子溶液和电解质、酸碱性及其应用、化学中的能量、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生活中的化学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e618f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7.png)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3.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的集合。
- 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
5.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7. 能量与化学-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二、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支持燃烧。
- 氢气:可燃性。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
2. 酸碱盐-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中和。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中和。
- 盐的性质: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4.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 非金属的通性:不导电、不耐高温。
5. 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常见化学实验-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物质的提取和分离3. 实验室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安全标识和危险性。
- 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学会处理紧急情况,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四、计算与数据分析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和计算。
- 质量、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中考知识点归纳化学总结
![中考知识点归纳化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a44d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中考知识点归纳化学总结化学是中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密切关系。
以下是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 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性质的实体。
- 元素: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原子: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 离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各成分保持原有性质的物质。
二、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简写,如H代表氢。
-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如2H2 + O2 → 2H2O。
三、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体,如氧气。
-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空气。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
四、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如C aO + H2O → Ca(OH)2。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如2H2O → 2H2 + O2。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如Zn + CuSO4 → ZnSO4 + Cu。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五、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与12克碳-12原子核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单位为摩尔/升。
六、化学实验操作- 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 仪器使用:如天平、量筒、烧杯、试管等。
- 安全知识:如防火、防爆、防毒等。
七、化学与生活-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塑料制品等。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c99c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1.png)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化学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元素组成。
常见元素有氧、氮、碳、氢等。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2.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3. 分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
4.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转化过程,原物质消失产生新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5. 常见反应类型: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6. 溶液浓度: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酸碱化合物:1. 酸: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特点是酸性。
- 酸的实验室检验方法:酸性指示剂变色、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酸与碱反应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2. 碱: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特点是碱性。
- 碱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碱性指示剂变色、溶解产生氢氧根离子、碱与酸反应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3. 酸碱指标:用于鉴定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的物质,如酚酞、中性纸等。
4. 盐:酸与碱中和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酸、碱或中性物质的反应制得。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涉及到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物质。
- 氧化剂:能接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 还原剂:能提供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2. 氧化数:表示元素在化合物或离子中的电荷数。
- 氧化剂能使某元素的氧化数变大,还原剂能使某元素的氧化数变小。
有机物:1. 有机物:由碳和氢等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它们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有机体内。
2. 饱和烃:只有碳—碳单键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烷等。
3.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如乙烯、丙烯等。
4. 炔烃:含有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如乙炔等。
5.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能:1. 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产生或吸收的能量。
2. 燃烧产生的热能:物质燃烧时,蓄积在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6e36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3.png)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燃烧、腐蚀等)。
二、分子、原子与离子1.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原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3.反应物:进行反应的物质。
4.生成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四、溶液与溶剂1.溶液:溶质和溶剂所组成的体系。
2.溶剂:将其他物质溶解的物质。
3.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五、酸、碱与盐1.酸:能产生H+离子(质子)的物质。
2.碱:能产生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3.盐:酸和碱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六、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酸碱指示剂:用于判断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的物质。
七、金属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光泽、延展性、韧性等。
2.金属的活动性:与非金属反应活泼程度的大小。
八、火药与炸药1.火药: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
2.炸药:炸药是一种能迅速放出巨大能量的物质。
九、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能量。
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十、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具有周期性。
十一、化学实验室安全2.使用实验室常见设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化学实验中的个人防护措施:穿戴实验服、戴手套、护目镜等。
以上是中考化学必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中考化学的备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还需要通过做一些选择题和解题技巧的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化学成绩。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7c31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d.png)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元素与化合物3.质量与物质的变化4.关键词解释:原子、分子、离子、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环境问题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的微观、宏观特征及其分类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4.关键词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元素的电子层、周期律、同位素、化学键、分子式、离子式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常见物质的制备4.关键词解释: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等四、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概念和性质2.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3.常见物质的酸碱性4.关键词解释: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均衡五、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1.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气体的制备3.常见气体的用途和环境问题4.关键词解释:气体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六、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量及其守恒定律2.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3.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4.关键词解释:化学能、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方程式、活化能、自动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七、常见的化学试剂及其用途1.颜色试剂的测试及用途2.气体试剂的探测及用途3.关键词解释:重要化学试剂、测试反应等八、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质地、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硬度、车削性、高熔点等九、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常见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质与用途3.关键词解释:导电性、不可熔、易燃、耐酸碱性等十、常见矿石与冶金1.常见矿石的提取2.冶金的基本过程3.关键词解释:金属的提取、冶金过程等以上是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概括。
具体的知识点细节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be90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2.png)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有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5. 常见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主要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2. 常见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酸、碱、盐:根据离子的性质进行分类。
-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器材:- 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
3.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事故处理方法。
四、定量化学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
2. 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化学反应的计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计算。
五、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
- pH值的概念和计算。
2.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强酸、弱酸;强碱、弱碱的特点。
-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543e5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7.png)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灯泡发光等。
判断依据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判断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酒精具有挥发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如氢气能燃烧)、助燃性(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氧化性(如氧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如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酸碱性(如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显碱性)、稳定性(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等。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操作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 液体药品: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滴加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向上倾斜45°,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a98b7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2.png)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排布规律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
它的主要分区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
4.键的分类:化学键主要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电子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价电子云流动形成的。
5.酸碱盐:酸是能够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6.常见酸碱的性质:酸呈酸性溶液,可以腐蚀金属和导电;碱呈碱性溶液,可以漂洗油脂和导电。
7.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的特点是酸性和碱性消失,生成中性物质。
8.裂解反应和合成反应:裂解反应是一种分解反应,通过加热或电解,将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合成反应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合成成新的物质。
9.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失去电子,还原是指获得电子。
10.气体的性质: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和不可见性等特点。
11.气体压力和压强:气体压力是指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力的集合,通过力除以面积得到压强。
12.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数与质量的比值。
13.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14.阴离子和阳离子: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
15.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化学反应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变化量。
这只是中考化学知识点的一个简单总结和归纳,具体的知识点还要根据学校教材内容来确定。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97e0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c.png)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6篇篇1一、化学基础知识概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自然科学。
中考化学知识点涉及面广,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等。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中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1. 物质的基本性质(1)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中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掌握各类物质的特性及常见实例。
(2)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了解各类物质的常见物理性质有助于识别物质。
(3)物质的化学性质:涉及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了解各类反应的特点及实例,掌握反应方程式。
(2)化学反应的规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等。
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分析化学反应过程。
3.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掌握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及实例。
(2)原电池和电解池: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
三、中考化学知识重点及注意事项1.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要重点掌握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点。
2. 注意实验安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中考化学涉及计算题较多,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4.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四、复习策略建议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中考时间,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 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学习效率。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f4d64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6.png)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1.元素与化合物: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元素以特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2.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周期、族等。
3.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分布。
4.原子和离子:了解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原子是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5.化学键: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形成过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6.化学方程式: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包括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7.反应速率: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8.酸碱和盐:掌握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包括酸的酸度、碱的碱度和盐的中性。
9.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还原电位。
10.电解和电池:理解电解和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运动和电池中的产生电能。
11.反应热和燃烧:掌握反应热和燃烧的概念,包括燃烧反应的热变化和能量转化。
12.非金属元素: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金属元素:了解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4.非金属和金属的反应:了解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的反应,包括酸与金属的反应、硼烷的制备等。
15.氧化物:了解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
16.盐类:掌握盐类的性质和应用,包括酸性盐、酸盐和碱性盐。
17.溶液的浓度: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
18.酸碱指示剂和pH值: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pH值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19.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0.分子结构:理解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精选8篇)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24bd2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3.png)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精选8篇)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第1篇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第2篇(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32e2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0.png)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1.基础知识-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认识不同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溶解性、熔点、沸点等物质的性质。
-化学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
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如试管、烧杯、酒精灯、分液漏斗等。
-常用试剂的检验方法:如测定氧气的存在、盐酸与硫酸的性质等。
3.物质的变化-热性异常: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一些物质在加热时发生爆炸或溅溶等。
-化学键:认识原子之间的化学连接关系,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物质的分解: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如电解水、加热二氧化锰等。
4.酸碱与盐-酸碱的性质: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酸碱盐等基础概念。
-盐的制备和性质:认识常见盐的制备方法,如硫酸铜、氯化钠等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5.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性质: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
-金属的应用:了解常见金属的应用,如铁、铝、铜等的用途和特点。
-非金属的性质:了解非金属的常见性质,如不导电、易与氧反应等。
6.燃烧与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的本质:了解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认识可燃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原子的电子转移。
以上是中考化学必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学生在备考中可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和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有利于中考化学科目的顺利通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_中考必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_中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f95ea9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e.png)
化学知识点总结1. 营养物质(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2)主要含蛋白质的物质:动物的肌肉(猪肉、牛肉等)、大豆、花生、羊毛、蚕丝等。
(3)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且酶只能在接近体温、中性溶液中发挥催化作用。
(4)甲醛有毒,禁止使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5)蛋白质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羊毛、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可以用灼烧的方法将其与化学纤维进行区别。
(6)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常见的糖类有:淀粉、葡萄糖、蔗糖等。
含糖类的物质:谷物(大米)、豆类、马铃薯等。
(7)霉变食品不能吃。
(8)常见的油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奶油等。
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二者合称为油脂。
(9)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维生素主要通过蔬菜、水果获得。
(10)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碘、硒等。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钙的作用:事骨骼、牙齿坚硬,缺钙影响骨骼发育,导致佝偻病;钠、钾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值,缺钠引起肌肉痉挛;缺铁引起贫血;缺锌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缺缺氟易产生龋齿。
2. 常见物质化学式及俗称及重要性质和用途(括号内为相对分子(原子)质量)3.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叫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某原子个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另一原子个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A元素:B元素=B原子个数(x个)×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个)×B的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4)物质的质量分数=×100%=×100%(5)A原子的个数:B原子的个数=x:y例:Al2O3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2:3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7×2:16×3=9:8铝元素的质量分数=4. 常见反应方程式一、氧气的性质:(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2CO2 + 3H2O(3)氧气的来源: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Hg+ O2↑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2H2O+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6.加热氯酸钾:2KClO32KCl + 3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二、自然界中的水: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2H2↑+ O2↑18.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19.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三、质量守恒定律:2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2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2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四、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化学性质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2↑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26.煤炉的底层:C + O2CO227.煤炉的中层:CO2 + C 2CO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2CO2(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CaO + CO2↑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2CO2其它反应:3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五、燃料及其利用:3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CO2 + 2H2O3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2CO2 + 3H2O3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六、金属(1)43.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铝耐腐蚀的原因: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 Cu2+溶液、
液态固态 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
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 S)、含 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 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 pH 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 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 Fe(OH)3 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H2O
H2SO3 + 2KOH == K2SO3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N205 + H2O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 pH 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2HCl==CuCl2+H2OCu(OH)2 + 2HCl
== CuCl2 +2H2OCaO + 2HCl ==
CaCl2 +H2OCa(OH)2 + 2HCl ==
CaCl2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2KOH Na2O +H2O ==2NaOH
BaO + H2O ==Ba(OH)2 CaO + H2O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H2O Cu(OH)2 == CuO +H2O
2Fe(OH)3 == Fe2O3 +3H2O 2Al(OH)3 == Al2O3 +3H2O
二、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无水 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 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 CO2)、NaOH 溶液、KOH 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 HCl 气体可用:AgNO3 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 HCl)、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 H2、CO、CH4)或用 CO、H2 还原 CuO、Fe2O3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处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 点燃烧掉;SO2、NO2 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 NaHCO3 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 3-5% NaHCO3 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3、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①、制 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②、用盐酸和锌粒制 H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③、制 C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 NaOH 和 CaO)、生石灰、无水 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 等除 HCl 气体的试剂:AgNO3 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 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 HCl 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①、有 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 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 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②、有 H2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 CuSO4 中。
现象:黑色 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 CuSO4 变蓝色。
③、有 CO2 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自设计实验
①、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CO2 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 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 CO2 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7、解题: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Ⅰ、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100%
Ⅱ、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Ⅲ、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100%
Ⅳ、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中考考纲(化学)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Ⅴ、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