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介绍

合集下载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决策论层次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概述1. 层次分析法的产生背景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最优化模型,曾一度在决策问题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

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难以构造合适的模型。

即使构造出数学模型,有时也难以准确说明问题或者难以执行。

第二,决策问题带有相当多的主观性,而这很难体现在最优化模型中第三,庞大的模型成本太大,难以理解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人们重新思考数量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决策问题,如何既考虑数学分析的精确性,又考虑人类决策思维过程及思维规律,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层次分析法。

2.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以下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第(T.L.Saaty)教授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首先于1971年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应急计划”时运用了AHP,又于1977年在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一文,此后AHP在决策问题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AHP的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

目前每年都有不少AHP的相关论文发表,以AHP为基本方法的决策分析系统—“专家选择系统”软件也已早推向市场,并日益成熟。

AHP于1982年传入我国。

在当年召开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上萨第教授的学生高兰尼柴(H.Gholamnezhad)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这一新的决策方法。

随后,许树柏等发表了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介绍AHP的文章“层次分析法—决策的一种实用方法”(1982年)。

此后,AHP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AHP学术讨论会,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学术会议,目前AHP在应用和理论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3.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出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是一种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可将决策者对复杂对象的决策思维过程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复杂问题包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问题所研究的全部元素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标出上一层与下层元素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结构。

在每一层次,均按某一准则对该层元素进行相对重要性判断,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解矩阵特征值问题,确定元素的排序权重,最后再进一步计算出各层次元素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为决策问题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

层次分析法特别适用于无结构问题的建模。

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环境保护、冲突求解及决策预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 层次分析法的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整理、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中间层(准则层)、最高层(总目标)。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析同层因素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权重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

三、确定权重值的基本原理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简称MCDA)的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AHP方法通过对多个准则进行层级划分和比较,并运用数学计算方法来确定各准则的重要性和不同方案的优先级,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AHP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从上到下逐级进行划分,形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在层次结构模型中,最顶层为目标层,下面的层次依次为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描述了整体决策的目标,准则层描述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准则,方案层描述了可选方案。

每个层次都有若干个元素,分别构成了一个层次结构的树状图。

AHP方法的核心是构建准则间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准则的权重。

判断矩阵用来比较和度量层次结构中的元素之间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它的维数等于层次中元素的个数,矩阵元素表示了两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决策者通过对每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利用语义比例尺(由1到9的9个数值构成)对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填入判断矩阵中,形成一个与层次结构对应的判断矩阵。

然后,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可以得到准则的权重。

AHP方法还可以计算各个方案的优先级。

在方案层构建判断矩阵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两两比较不同方案,评价它们的优先级。

根据方案的判断矩阵,结合准则的权重,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每个方案的优先级权重。

这样,决策者可以根据方案的优先级权重,评估和比较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程度,作出决策。

AHP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层次化的细分,从而使决策问题更加清晰和可操作。

它考虑了决策者的主观权重评估和相对重要性比较,充分考虑了不同准则和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AHP方法还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对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用来解决多个决策者之间的决策问题。

层次分析法(AHP法)

层次分析法(AHP法)

A~成对比较阵 A是正互反阵 稍加分析就发 现上述成对比 较矩阵有问题
成对比较的不一致情况
1 A 2
一致比较
1/ 2 1
4 7
不一致
a21 2 (C2 : C1 )
a13 4 (C1 : C3 )
a23 8 (C2 : C3 )
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1 1 B1 2 1 5
2 1 1 2
5 2 1
1 3 4 1 B4 1 1 3 1 1 1 4
1 B2 3 8 1 1 3 8 1 1 3 3 1
1 2 1 1 7 1 5 1 5
1 B3 1 1 3
4 7 1 2 3
1 1 1 3
3 5 1 2 1 1
3 3 1
3 5 1 3 1 1
层次分析法(AHP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 授萨蒂(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 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 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 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 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 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 的决策方法。 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 法。
三、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 为以下四个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通过构建层次结构,运用专家判断和统计分析,确定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评价对象多指标多层次的情况,例如企业绩效评价、项目优选等。

2.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将多个相关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无关综合指标的方法。

它通过线性变化将原始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使得新的综合指标能够尽量表征原始指标的信息。

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问题,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形象评价等。

3.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比较样本序列与参考序列的演化趋势,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度,从而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评价对象历史数据不完备、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例如经济增长速度评价、产品市场竞争力评价等。

4.评价树方法评价树方法是一种将繁杂的评价体系分解为多个子问题的树状结构,通过权重计算和综合评分,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评价树方法适用于评价对象多指标多层次的情况,例如职业发展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等。

5.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它通过计算指标的熵值和权重,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发展状况。

熵权法适用于评价指标数量大、权重不确定的情况,例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城市发展评价等。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综合评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对象和问题进行选择,或者根据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得到更准确和全面的评价结论。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1.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用于解决评价类问题,例如:选择那种方案最好、哪位运动员或者员工表现的更优秀。

评价类问题可以用打分解决。

层次分析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 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 是在充分研究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较合理地解决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处理过程。

AHP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把人类的判断转化到若干因素两两之间重要度的比较上, 从而把难于量化的定性判断转化为可操作的重要度的比较上面。

在许多情况下, 决策者可以直接使用AHP进行决策, 极大地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但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 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别形成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度的总排序。

整个过程体现了人类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综合,克服了其他方法回避决策者主观判断的缺点。

1.1模型介绍1.1.1引例高考结束了,小明该选择华科还是五武大?小明最关心四个方面:学习氛围0.4、就业前景0.3、男女比例0.2、校园景色0.19(权重和为1)(1)学习氛围:经查阅资料查到“学在华工,玩在武大,爱在华师”一句话,因此在学习氛围方面给华科0.7,给武汉大学0.3.(2)就业前景:搜索两所学校就业率差不多,因此在就业前景方面对两所学校均赋予0.5的权重。

(3)男女比例:经查询,华科男女比例2:1,武大1.35:1,因此武大0.7分,华科0.3分(4)校园景色:华科0.25分,武大0.75分整理权重表格:指标权重华科武大学习氛围0.40.70.3就业前景0.30.50.5男女比例0.20.30.7校园景色0.10.250.75华科最终的得分:0.7*0.4+0.5*0.3+0.3*0.2+0.25+*0.1=0.515分武大最终得分:0.3*0.4+0.5*0.3+0.7*0.2+0.75*0.1=0.485分1.1.2 模型1、关键词: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2、解决评价类问题,首先确定以下三个问题:(1)评价的目标是什么(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哪几种可选的方案(3)评价的准则或者说指标是什么(我们根据什么东西来评价好坏)。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 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 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 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计算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 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 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
3.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
谢谢观看
计算步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计算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 绘出层次结构图。最高层是指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最低层是指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中间层是指考虑的因 素、决策的准则。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Saaty等人提出 一致矩阵法,即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对此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 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如对某一准则,对其下的各方案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 定等级。为要素与要素重要性比较结果,表1列出Saaty给出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按两两比较结果构成的 矩阵称作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和比较矩阵,来对不同因素进行排序和权重分配,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一些实际案例。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塞蒂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1. 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从上至下逐级细化。

顶层是目标层,中间层是准则层,最底层是方案层。

2. 比较矩阵:在每个层次内,通过构建比较矩阵来判断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

比较矩阵是一个n×n的正互反矩阵,其中n是该层次因素的个数。

通过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性的判断。

3. 加权优先向量:通过对比较矩阵进行特征向量的计算,可以得到各个因素的权重。

特征向量是对比较矩阵的主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也称为特征向量法。

4. 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的计算,判断构建的比较矩阵是否合理。

一致性指标表示了矩阵的内部一致性程度,一致性比率则是对一致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判断是否满足一致性。

5. 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出的权重,进行乘积运算和累加运算,得到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综合评价值越高,方案越优。

二、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层次分析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中,可以将不同的投资方案作为方案层,通过比较各个方案的风险性、收益性等因素,来确定投资方向。

2. 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将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交货周期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不同供应商的重要性,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 项目评估:在项目评估中,可以将项目的成本、时限、风险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4. 人才选拔:在人才选拔中,可以将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因素作为准则层,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来确定最佳人选。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AHP)

aij
n
aij
i 1
i,j 1,2,, n
2 ) 再按行相加得和
n
wi aij j 1
3)再规范化,得权重系数:
wi
wi
n
wi
i 1
方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
1) 按行元素求积,再求1/n次幂,得
n
wi
aij i,j 1,2,, n
j 1
2)规范化,即得权重系数
wi
wi
n
wi
用ANP进行决策的基本步骤
▪ (1) 构造ANP的典型结构: A:首先是构造控制层次.将决策目标界定,将决策准则界 定,这是问题的基本,各个准则决策目标的权重用AHP方法 得到. B:再则是构造网络层次.要归类确定每一个元素,分析其 网络结构和相互影响关系,分析元素之间的关系可用多种 方法进行. 一种是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即层次之间相 互独立;一种是内部独立,元素之间存在者循环的ANP 网络层次结构;另一种是内部依存,即元素内部存在循环 的ANP网络层次结果,这几种情况都是ANP的特例情况。 在实际决策问题中面临的基本都是元素间不存在内部独立, 既有内部依存,又有循环的ANP网络层次结构。
P4:建 图书馆
P5:引进 新设备
C1对p1 p2 p3 p4 p5的权重计算
c1 P1
p2
p3
p4
p5 w
p1 1
3
5
4
7 0.491
p2 1/3 1
3
2
5 o.232
p3 1/5 1/3 1
½
3 0.092
p4 ¼ ½
2
1
3 0.138
p5 1/7 1/5 1/3 1/3 1 0.046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CR 0.1
进行检验。若通过,则可按照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 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 率 CR 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三、应用实例
例如,员工绩效考核问题
目标层A
绩效考核
准则层C
C1道德品 质
C2 专业 技能
C3知识 层次
C4业务水 平
C5客户 评价
方案层P
员工P1
员工P2
w1 w2 w2 w2 wn w2


w1 wn w2 wn wn wn
一致阵 性质
• A的秩为1,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Aw nw
但允许范围是 多大?如何界 定?
• 非零特征根n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可作为权向量
对于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比较阵 A, Saaty等人建议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 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w ,即
层次分析法(AHP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建模
数学建模
模型背景
基本步骤
应用实例
一、模型背景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在20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特点: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 化。
a23 8 (C2 : C3 )
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w1 考察完全一致的情况 w 1 W ( 1) w1 , w2 ,wn 可作为一个排序向量 w2 w A 成对比较 1 令aij wi / w j 满足 aij a jk aik , i, j, k 1,2,, n wn 的正互反阵A称一致阵。 w1

层次分析法——经营百科

层次分析法——经营百科

摘自:层次分析法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名目•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全然步骤•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比照拟矩阵•作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决策•层次分析法的用途举例•层次分析法应用的程序•数据处理思路:•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重事项•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外部链接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也称层级分析法什么是层次分析法编辑本段回名目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正式提出。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咨询题上的有用性和有效性,非常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

它的应用已普及经济方案和治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层次分析法的全然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咨询题的思维、判定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不妨用假期旅游为例:假设有3个旅游胜地A、B、C供你选择,你会依据诸如景色、费用和居住、饮食、旅途条件等一些准那么往反复对比这3个候选地点.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假如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自然分不瞧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那么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

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那么将3个地点进行比照,譬如A景色最好,B次之;B费用最低,C次之;C居住等条件较好等等。

最后,你要将这两个层次的对比判定进行综合,在A、B、C中确定哪个作为最正确地点。

层次分析法的全然步骤编辑本段回名目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进分析实际咨询题的根底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假设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附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妨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简介

价值评价方法之层次分析法简介一、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计为AHP),是一种定性分折与定量分折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由美国学者Saaty在70年代提出。

它将决策者对复杂对象的决策思维过程系统化、模型化、数学化,可用于求解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

特别是它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主观影响,使得评价更趋合理。

AHP法广泛适用于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甚至是没有明确结构的问题。

二、应用范围1、决定影响某一目标的多因素的权重或优先顺序:如宏观预警检测系统,房地产价格评估(确定影响地价主要因素的权重),城市土地利用效果等。

方法:选择达成总目标的几个准则,再就每个准则选择若干个指标甚至在此基础上分解成为更低层次的指标,最终得出最低层次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或优先次序。

2、在应用1的基础上,评价可达成某一目标的多个备选方案的优劣:如房地产投资方案的选择,规划方案的选择等。

就每个方案对最低层次的指标打分,再对每个方案的总分进行比较。

三、层次分析法SAATY模型应用步骤用层次分析法作系统分析,首先将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称之为元素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按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形成不同的层次。

一般最高层次即问题的总目标。

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需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

假定有三层,A层(一个因素),B层(m个因素),C层(n个因素),并假定C层的各因素都受到B层各因素的支配。

2、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Bk作为准则,对下一层元素CI,C2.………Cn有支配关系.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准则Bl下按它们的相对重要性赋予C1,C2,………cn相应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难以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做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成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制层次结构图。

最高层(目标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准则层或指标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最低层(方案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表指标之间比较量化值规定因素i比因素j量化值同等重要 1.00稍微重要 3.00较强重要 5.00强烈重要7.00极端重要9.00稍微不重要0.33较强不重要0.20强烈不重要0.14极端不重要0.11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2、4、6、8(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举例:某市中心有一座商场,由于街道狭窄,人员车流量过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市政府决定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有关专家会商研究,制订三个可行方案:a1:在商场附近修建一座环形天桥;a2:在商场附近修建地下人行通道;a3:搬迁商场决策的总目标是改善市中心交通环境,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情况,专家组织拟定五个目标作为对可行方案的评价准则:C1:通车能力;C2:方便群众;C3:基建费用不宜过高;C4:交通安全;C5:市容美观。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简介
2)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 量。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 权值最高的为最优方案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2)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 量。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2)构造成对比较阵
A、确定权系数 设x1,x2,…xn为对应各因素的决策变量。其线性组合: y=w1x2+w2x2+ …+wnx 是综合评判函数。 w1,w2, … wn是权重系数,其满足: wi0 ,
P3 北戴河
例1 国家实力分析
国民 收入
国家综合实力
军事 力量
科技 水平
社会 稳定
对外 贸易
例2 工作选择
美、俄、中、日、德等大国 工作选择












供选择的岗位
例3 横渡江河、海峡 方案的抉择
过河的效益 A
经济效益 B1
社会效益 B2
环境效益 B3
节 收 岸 当 建 安全 交往 自豪
2)构造成对比较阵 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造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一致性检验,若通过,则特征向量为权向 量。
4)求各个方案的优劣次序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

层次分析法步骤及案例分析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用于解决决策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分层结构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和权重分配,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较为科学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主要包括问题定义、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问题定义在使用层次分析法前,首先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明确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可以确定出适合使用层次分析法的决策问题。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整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并确定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通常,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目标层表示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准则层表示实现目标所需的评价因素,方案层表示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

3. 构建判断矩阵构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步骤。

判断矩阵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层次的因素,确定它们之间的重要性。

通过专家判断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各个因素两两进行比较,并赋予相应的重要性权值。

根据专家判断或调查结果,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排列的判断矩阵。

4. 计算权重通过计算判断矩阵,可以获取各个因素的权重值。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特征向量法、层次递推法和最大特征值法等。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每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值,从而进行比较和排序。

5. 一致性检验为了确保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主要包括一致性比率和一致性指数。

一致性比率用于评估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一致性指数用于判断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要求。

如果一致性比率超过一定阈值,表明判断矩阵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下面以选择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假设你准备进行一次旅行,有三个备选目的地:A、B和C。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简介

三、层次分析法的用途举例

例如,某人准备选购一台电冰箱,他对市场上的
6种不同类型的电冰箱进行了解后,在决定买那一款式
是,往往不是直接进行比较,因为存在许多不可比的
因素,而是选取一些中间指标进行考察。例如电冰箱
的容量、制冷级别、价格、型式、耗电量、外界信誉、
售后服务等。然后再考虑各种型号冰箱在上述各中间
层次分析法(AHP)应用简介
•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三、层次分析法的用途举例 • 四、层次分析法应用的程序 • 五、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 六、层次分析法应用实例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 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 标的决策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 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 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问题该方法 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 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 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 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 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足够多个 根据随机发生的判断矩阵计算的一致性 指标的平均值。 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 1—10阶矩阵的RI取值见下表:
• 矩阵阶数n 1 2 3 4 5
• RI
0 0 0.58 0.90 1.12
• 矩阵阶数n 6 7 8 9 10
• RI
1.24 1.32 1.41 1.45 1.49
• 一般而言CR愈小,判断矩阵的 一致性愈好,通常认为CR0.1时,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 1、建立国民素质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分析及应用一、层次分析法介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谷德提出,是一种通过分层结构和对各层次因素之间的配对比较来确定因素权重,从而进行决策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建立成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并对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最终得到最优的决策结果。

在住房消费中,考虑因素众多,包括房屋价格、地段、交通、教育资源、生活设施等等。

而这些因素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相互关联性,因此层次分析法可以帮助个人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权衡各项因素,最终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1. 确定层次结构在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住房选择时,首先需要确定决策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决策层即为住房选择这个最终目标,准则层包括影响住房选择的各项因素,如价格、地段、交通、教育资源等,方案层则是候选的住房选项。

2. 建立判断矩阵在确定了层次结构后,需要建立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对各项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比较的结果按照定量标准进行评分,以便后续计算权重。

3. 计算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计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从而得到不同准则对于决策层的影响力大小。

这有助于个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并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住房选择。

4. 选择最优住房根据各项因素的权重和具体的候选住房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住房。

三、层次分析法在住房消费中的优势1. 科学决策层次分析法能够帮助个人更加科学地权衡各项因素,避免主观偏见对决策的影响。

2. 考虑全面通过建立层次结构和两两比较,层次分析法能够全面考虑各项因素的重要性,避免偏重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因素。

3. 适用性广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决策问题,包括住房选择,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理清自己的需求。

四、层次分析法的扩展应用除了在住房消费中的应用,层次分析法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专家萨蒂教授提出的,萨蒂教授在进行"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研究时,提出了一种层次权重分析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归为一个系统。

并且将整个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目标分解,从而形成多个层次指标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在进行层次分析法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问题按照总目标—子目标—评价准备的层次进行分解,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的就是此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同时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问题进行系统化处理,汇总成一个总的目标,并且根据问题的不同以及因素的不同,再将问题进行分解,按照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彼此相连接的层次,在进行问题解决时逐层分析最终将问题分解到最低层,从而找出最优解。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因此层次分析法多被应用于社会、经济及管理领域的各种问题,因为这些领域的问题多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在进行分析解决事很难有明确的判断,而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者可以将复杂的系统进行层次分解,使得问题更加的简洁从而帮助研究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安全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层次分析法也被经常使用。

在安全生产科学方面,层次分析法常被应用于煤矿的安全研究、危化品评价、油库安全评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研究以及交通安全评价等。

在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水安全评价、水质指标和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污染源确定等。

层次分析法在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评价

层次分析法在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评价

层次分析法在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评价土壤环境的质量是决定土壤能否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土壤环境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识别是土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环境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洛伦瓦斯(Ralph L.Vose)于1970年开发出来的一种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属性决策情境下,帮助采用最优决策。

它采用层次结构的方式,将总体问题分解和细化,再按照各自的特点分析,最终确定总体最佳决策。

层次分析法主要包括多层次感知、层次评价、层次划分等步骤。

二、层次分析法在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1.次分析法可以帮助土壤科学家分析土壤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层次分析法可以捕捉复杂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土壤科学家发现土壤污染物的概率和行为规律。

这样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估和调查工作得以简化,更容易准确识别决定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2.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相关因子,从而为土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复杂的土壤环境系统分解为具有明确分类结构的一系列因子,识别不同因子之间的关系,最终分析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层次分析法的缺点。

层次分析法的缺点是它的结果可能受到数据和模型的偏差的影响,因此应用时需要小心谨慎。

缺乏科学的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会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准确率比较低,从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管理和利用。

四、层次分析法在土壤环境评价中的未来发展。

随着研究进步,层次分析法将可以更快地捕捉和分析土壤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层次分析法将更容易识别出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更多因素,可以把复杂的土壤环境分解为更多的子因素,以确定更精确的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层次分析法2.1层次分析法的简单介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教授T. L. Satty 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分解出问题的组成因素,并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将因素层次化,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按层分析,最终获得最低层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重要性权值。

在经营决策中经常会遇到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问题, 由于经常出现多个方案互有好坏的情况。

因此要从成百上千个指标、方案中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成了一个较为麻烦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尽管人们还不能解决多个方案的综合比较问题, 但是如果就2个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还是可以判断出相对好坏的。

于是, 设法在数学上找到1种方法, 使之从多方案比较过渡到两两之间的比较,从而解决多方案比较的问题, 这就是AHP法的基本思想。

2.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层次结构第一类:最高层,又称顶层、目标层。

第二类:中间层,又称准则层。

第三类:最底层,又称措施层、方案层。

层次结构图(一)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是完全的结构模型层(二) 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是不完全的结构模型2.3 判断矩阵设要比较n 个因素)...,,(21n y y y y =对目标z 的影响,从而确定它们在z 中所占的比重,每次取两个因素i y 和j y 用ij a 表示i y 与j y 对z 的影响程度之比,按1~9的比例标度来度量ij a ,n 个被比较的元素构成一个两两比较(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n n ij a ⨯=A 显然,判断矩阵具有性质:⎪⎪⎪⎪⎪⎭⎫⎝⎛=A nn n n n n a a aa a a a a a212222111211 ,0>ij a ,1ijji a a =1=ii a )...,2,1,(n j i =所以又称判断矩阵为正互反矩阵(简称正互阵,又称成对比较阵)。

现在,来看看如何确定ij a 的取值?T.L.Satty 的做法是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见表2-1)。

选择1~9方法是基与下述根据:(1)在估计事物质的区别时,人们常用五种判断表示,即相等、较强、强、很强、绝对强。

当需要更高精度时,还可以在相邻判断之间做出比较,这样,总共有九个等级,它们有连贯性,便于在实践中应用。

(2)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同时在比较若干个对象时,能够区别差异的心理学极限为27±个对象,这样它们之间的差异正好可以用九个数字表示出来。

Satty 还将1~9标度方法同另外一种26标度方法进行过比较,结果表明1~9标度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地将思维判断数量化。

表2-1判断值 比较关系 强烈程度 1 jiY Y =相等 3 j i Y Y ∞> i Y 稍好于j Y 5 j i Y Y >> i Y 明显好于j Y 7 j i Y Y >>> i Y 比j Y 好得多 9 j i Y Y >i Y 极端好于j Y 1/3 j i Y Y < i Y 稍次于j Y 1/5 j i Y Y << i Y 明显次于j Y 1/7 j i Y Y <<< i Y 比j Y 次得多 1/9j i Y Y ∞<i Y 绝对次于j Y2,4 ,6 ,8及 1/2 , 1/4 , 1/6 , 1/8 表示强烈程度在相应相邻等级之间2.4一致性检验虽然通过两两成对比较得到的判断矩阵不一定满足一致性,但人们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数量标准,用它来衡量矩阵A 不一致的程度。

假如,把一块单位重量的分成块,其重量分别为),,2,1(n i w i =,则n y y y ,,,21 在z 中所占的比重可按其重量排序,即为T ),,,21n w w w (,i y 与j y 的相对重量为jiij w w a =,这样就能得到判断矩阵⎥⎥⎥⎥⎥⎥⎥⎥⎦⎤⎢⎢⎢⎢⎢⎢⎢⎢⎣⎡=A n n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212221212111显然,矩阵A 是满足一致性的互反矩阵,并且有[]⎥⎦⎤⎢⎣⎡=A T n n w w w w w w 1,,1,1,,,2121 记T=),,,(21n w w w w ,则 []w n w w w w w w w w n n =⎥⎦⎤⎢⎣⎡⋅=A T,,,1,1,12121 即对于一致的判断矩阵而言,排序向量w就是A 的特征向量。

反之,若A 是一致性的正互反矩阵,则有性质:1=ii a , jiij a a 1=, ik ik ij a a a =⋅ 因此j ij i a a a 11=⋅ ,即 j i ij a a a 111=,这样的话,就有()()n n n n ij a a a a a a a 1121111211,,,1,,1,1 T⨯⎥⎦⎤⎢⎣⎡==A类似地可以证明T⎭⎬⎫⎩⎨⎧='n a a a w 112111,,1,1 是A 的属于特征根n 的特征向量,并且由于A 是相对变量w 关于目标的判断阵,故w '为诸对象的一个排序。

除了以上性质外,一致的正互反矩阵A 还具有性质:A 的转置T A 也是一致的;的每一行均为任意指定的一行的倍数,从而1)(=A rank A 的最大特征根n =max λ,其余的特征根为0;设A 的最大特征根m ax λ对应有特征向量T =),,,(21n w w w w,则⋅=ji ij w w a由上面的性质有,当A 是一致阵时,n =max λ,将m ax λ对应特征向量标准化后,仍记为T =),,,(21n w w w w ,即w满足∑==ni i w 11称w 为权向量。

权向量w 在层次分析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他表示n y y y ,,,21 在目标z 中的比重。

关于正互反矩阵,根据Perron-Frobenius 定理有结论:(1) 正互反阵存在正实数的最大特征根,这个特征根是单根,其余的特征根的模均小于它,并且这个最大的特征根有正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每一分量皆为正)。

(2) n 阶正互反矩阵()nm ija ⨯=A 是一致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max λ。

这样若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则,max n >λ并且这时的权向量就不能真实地反映{}n y y y ,,,21 在目标z 中所占的比重,衡量不一致程度的数量指标被称作一致性指标,为 1max --=n nCI λ由于∑==ni i n 1λ,实际上CI 相当于1-n 个特征根nλλ,,2 (最大特征值m ax λ除外)的平均值。

当然对于一个阵来说,一致性指标CI 等于0,并且由此可以知CI 的值越小越好。

但是仅仅依靠CI 值来作为判断矩阵A 是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的指标是不够的,因为可能产生的片面性跟问题的因素多少、规模大小有关,即随着值的增大误差将增大。

为此,Satty 又提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于固定的n ,随机构造正互反矩阵A ,其中,ij a 是从91,,31,21,9,,2,1中随机抽取的,这样的A 最不一致,取充分大的子样(500个样本)得到A 的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max λ'定义 1max --=n nRI λ令RICICR =,称CR 为随机一致性比率,当1.0<CR 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组合的随机一致性比率RI CICR CR 1= 其中1CR 为准则层-目标层的随机一致性比率121)W CI CI CI CI i ,,(= 121)(W RI RI RI RI i ,,= 1W 是准则层-目标的权数向量,i i RI CI 是方案层对准则层各元素的值 n i 2,1=2.6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当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时,可以用它对应于特征根入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的权向量,当判断矩阵基本符合完全一致性条件,不一致程度可接受,能够允许其特征向量作为权数向量,否则要重新成对比较,对判断矩阵加以调整。

当方案小于等于两个时不用考虑一致性问题,当方案越多,其不一致程度就越大,CI 越大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

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数。

它是本层次所有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而言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的基础。

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B ,计算满足W max W λ=B 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式中m ax λ为B 的最大特征根;W 为对应于m ax λ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 的分量i W 只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

层次总排序利用同一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数,这就是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而下逐层顺序进行,对于最高层下面的第二层,其层次单排序即为总排序,假定上一层所有因素m A A A ,,21得到的总排序已完成,得到的权数分别为:m a a a ,,21,与i a 对应的本层因素n B B B ,,21单排序结果为:i n i i b b b ,,,21 这里,若j B 与iA 无关则0=ijb 层次总排序如表2-2所示。

显然111=∑∑==n i mj i j i b a 即层次总排序仍然是归一化正规向量。

表2-2 层次1A2Am A 层次的总排序1a2a m a 1B11b21bm b 1∑=mi i i b a 11 2B12b22bm b 2∑=mi i i ba 12n B1n b2n bm n b∑=mi i ni ba 1此外最后的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还可以根据因素层各层从下往上的顺序,每层都作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直至得到各因素对目标层)(S 的权数向量W ,以各方案对准则层每个因素的权数向量i W 和准则层的各因素对目标层的权数向量2W 计算组合权数向量,对各方案作最后的排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组合权数向量W 的计算公式为 23W W W ⋅=其中3W 为 将i W 作为列向量所构成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