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方法归类
哲学主观题答题方法及学法
【编者按】纵观近几年的代综考试,由于代综考试模式、题型已越来越成熟,哲学主观题的类型也渐趋稳定。
现从设问角度归类总结如下。
第一类1、设问类型①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哲理(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②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或如何做的)?③联系材料,简述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
④运用唯物论(或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1)逐层读懂材料。
从每层材料中一一提取能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2)注意尽量从多角度去思考,一般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
以上两点是做好哲学题的共性要求,下面的题型就不再重复要求。
(3)组织答案时一般第一点要明确写出所要运用的哲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
注意要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4)组织答案的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即总结概括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注意点到为止。
3、高考例题(分别和上述类型一一对应,注意对照体会)例1(06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
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
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
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
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
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
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哲学主观题型解题思路归纳
哲学主观题型解题思路归纳题型一:运用xxx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指定的某一(或某些)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猜测或判断其隐含什么哲学道理。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仔细阅读材料;第二,回顾相关的原理内容;第三,把原理和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第四,答题格式是“原理+材料”。
例1:材料在拟定“十二五”规划建议过程中,全会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全会指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合材料,分析我党在拟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12分) 答: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提出,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分)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全会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分)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全会指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分)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3分)例2(08全国Ⅰ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答:①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①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 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又要搞好局部(优化部分结构),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辩证法:发展观
原理内容(世界观)
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根本属性;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规律原理
方法论要求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
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 理
在改造世界中,要实现主观与客 观、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
NO.2 掌握题型与相应解题方法, 在审题中过方法关。 哲学问答题常见题型
•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唯物论、辩证法、认
识论、价值观) 对上述材料进 行分析 或者 “ 找
NO.1 知识储备,过基本知识关
能力备考是重点,落实基础是关键。
1. 分清知识板快,过范围关; 哲学四大板块: (1)(辨证)唯物论 (2)(唯物)辩证法 (3) 认识论 (4) 价值观、人生观 2. 熟记原理内容与方法论,过知识关;
唯物论
知识 板快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要求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 坚持无神论, 1.世界物质性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 原理 反对有神论 原是物质。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2.物质和意识 质的反映 的辨证关系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原理 ①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 3.尊重客观规 能 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辨证 (2)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系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 正确的意识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 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哲学常识的主观题答题
哲学常识主观题答题技巧一:唯物论(一)、用唯物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分析材料中“……”的问题;材料体现了唯物论哪些观点答:(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按规律办事。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注意: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或……“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回答(1)(2)(二)、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答:(1)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三)、材料“……”怎样做到(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答:(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从主观出发;(2)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不同地点)、历史(不同时间)的把握实际;(3)用全面的、整体的观点把握实际;(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把握实际;(四).用规律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材料“……”如何(体现)按客观规律办事(或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答:(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2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
(5)具体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③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六)、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答(1)要尊重客观规律(2)要尊重客观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3)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全面)(一)联系1、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分析题中“……”的问题(大切口)答:(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与部分既区别又联系,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联系的条件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5)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和推动事物的发展2、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的必要性(原因)答:(1)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联系,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高考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分析
高考哲学主观题的题型及解题分析高考哲学主观题因其背景材料较多,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高,其答案组织更是要求紧扣题意,逻辑性强,很多同学往往对此感到棘手,拿不定该用什么原理,难以下笔,也不清楚有什么答题技巧,以致答非所问,得分自然不高。
解答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然后根据情景材料和设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下面就几年来高考尤其是福建高考哲学主观题题型的分析来谈谈答题策略。
题型一:体现类设问形式: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什么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
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
注意,先材料后原理。
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
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很大。
如2012年福建高考文综39(1)题: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先材料后原理。
从原理看,限定为矛盾观点,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观点有哪些?如对立统一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
要注意题目是要求说明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体现的是发展过程,涉及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由材料一可知,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看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并抓住了重点。
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这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题型五: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 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 题要有针对性。 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
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 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 办”。
①物质决定意识,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是在 农村改革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并通过的,这一决议符合我国经济发展 的总体布局和阶段性特征。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它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 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这一决议对于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 用,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好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③规律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在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例:(08全国卷Ⅱ)38.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 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 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和再分配 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中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针对我国09年大学毕业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 就业市场不适应等情况,国家制订了有关的就业政策。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国家完善 各项政策和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实现就 业的重要措施。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报告
哲学主观题的方法和技巧哲学主观题通常以情景材料为依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哲学主观题,要求学生根据情景材料和提问指向,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再现。
一、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和角度1、审设问明确答题范围。
主观题一般由材料和设问构成。
认真阅读设问非常重要。
材料蕴涵着知识点,而设问却规定着答案的范围。
通过审设问明确使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例题:某贫困地区县政府要组织群众开垦荒山,可是荒山上长满了一亿多株的酸枣树,新树种不活,老树又挖不掉。
于是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对荒山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借鉴外地经验,从外地购入枣树进行接穗。
经过 5 个村的试验,使经济价值不大的酸枣变成了经济价值很大的甜枣。
“一花引来万花开”,试验成功后,调动了农民承包荒山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得该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政府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
如果不看问题,可以写的知识点要比实际答案多得多。
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等都可以写。
但此题已经做了限制,即“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所以答案就不能多写。
2、审设问明确答题角度。
一般说来,提问不外乎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从难度看是逐渐加深,从知识点看“是什么”和“为什么”侧重于原理,“怎么样”侧重于方法论意义。
从能力要求看,“是什么”主要考查知识能力,“为什么”主要考查分析能力,“怎么样”更倾向于考查适用能力,所以,不同的提问角度要求同学们作出相应的不同的解答。
如上题设问的是“怎么办”的问题,侧重于方法论意义角度。
可见,审题时仅仅看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认真看清范围规定和提问角度。
二、审材料分“两步走”在“审设问”之后,要提炼出与问题相适应的哲学观点,这其实也是审题,而且是审题最关键的步骤。
高考复习:哲学类主观题答题归纳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训练5】(2012·山东文综·T30(3))材料三
境的过程)。
【训练2】(2014·银川模拟)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
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 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 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 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
折发展——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机遇大于挑战——矛
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答案: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 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六)有关“社会历史观”的命题 1.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 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
-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的态度。(5分)(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 二的精神。(4分) 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 分。
哲学主观性试题的基本类型和解答方法2
哲学主观性试题的基本类型和解答方法高新一中田建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正确解决了世界本质是什么?物质世界状态怎么样以及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而且提出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在每年文科综合考试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
掌握哲学主观性试题的基本类型,了解其特点和解答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哲学知识辨析题①形式:显性辨析题,如2005年江苏“辨析:诚信是利人但不利己的行为”;还如2001年上海“辨析: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隐性辨析题,往往是在某个背景材料下引出辨题,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设问,如“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等。
②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辨别是非能力。
辨题通常既包含着正确的成分,也包含着错误的成分;或者在一定条件下正确,离开特定条件则成为错误的观点。
③解题方法:解答过程通常分三步走,即肯定正确观点、指出错误观点、分析错误原因和危害。
其中正确辨别是非是关键,准确调动哲学知识是基础,学会书写答案是重要环节。
辨别正误时,可以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去判断,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分析;书写答案时,既要有哲学知识,又要联系实际材料,不能造成“两张皮”现象。
(2)哲学观点归纳题①形式:通常是归纳特定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设问方式“上述材料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或者“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如2006年天津试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王选的事迹主要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还如2006年全国I试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等。
②特点:背景材料通常来自鲜活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一个观点;可以在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也可以在失败中总结教训。
大凡成功的活动,通常能够做到从实际出发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失败的事件往往会犯主观主义错误,甚至违背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不具备。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
哲学主观题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答题时一般“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例题: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请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参考答案]: 1、复杂事物包含的多个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
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例题: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把协调发展列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一项总体要求,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保证。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的依据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
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材料答题要素: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要素: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的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做事情。
3.唯物论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必会)(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①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即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关“唯物论(de)知识”(de)命题1.运用唯物论(de)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de)依据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de)能动作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材料答题要素: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de)指导作用. ②规律是普遍(de)、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de),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e)具体体现设问模式:材料中(de)×××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de)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要素:①尊重物质运动(de)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de)事物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de)、又是客观(de),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de)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de)实际做事情.3.唯物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必会)(1)世界(de)物质性原理①原理:自然界是物质(de),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de)物质性.世界是物质(de)世界,世界(de)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de)物质性,即物质(de)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de)能动作用①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de)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de)作用,重视精神(de)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de)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de)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de)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规律(de)客观性、普遍性原理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是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de),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5)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de)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世界(de)运动是有规律(de),规律是客观(de),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de).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二)有关“认识论(de)知识”(de)命题认识论(de)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决定认识①原理:实践是认识(de)基础:实践是认识(de)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de)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de)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de)目(de)和归宿.②方法论:要立足实践,坚持实践第一(de)观点.(2)真理(de)客观性,是具体(de)有条件(de)①原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最基本(de)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de)和具体(de).②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和追求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认识(de)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①原理:认识(de)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de)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de)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de)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de).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de)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e)循环,是一种波浪式(de)前进或螺旋式(de)上升.②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de)追求和永恒(de)使命.(三)有关“唯物辩证法(de)联系观”(de)命题1.如何运用联系(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de)哪些知识答题模板:联系(de)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答题要素:(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de)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de)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de),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de)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de)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5)整体和部分(de)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de)关系,掌握系统优化(de)方法,要着眼于事物(de)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de)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de)优化趋向.((特征、要求、用综合(de)思维方法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de)生活启示(必会)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de)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答题模板:总(de)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总(de)关系(辩证统一).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原理内容:(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de).①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de)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de)全局和发展(de)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de)局部和发展(de)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二者(de)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de)功能;部分在事物(de)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de)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de).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de),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de)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相互影响: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de)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de)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de)场合,它就成了整体.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de)发展).方法论要求:(1)(因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de)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de)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e)理想效果.(2)(因为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de)功能,关键部分(de)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de)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de)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de)发展推动整体(de)发展.④结合材料,指明材料中谁是整体,谁是部分.(四)有关“发展(de)观点”(de)命题如何运用发展(de)观点分析问题(必会)(1)发展(de)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de),要求我们用发展(de)观点看问题.(2)(2)发展(de)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3)事物发展(de)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de)统一.一切新事物发展(de)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de)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de)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4)(4)事物发展(de)状态——量变与质变(de)统一.Ⅰ.原理:①事物(de)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de)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de)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de)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de)基础上开始新(de)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Ⅱ.方法论:要做好量(de)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de)飞跃和发展;还要坚持适度原则.(5)事物发展(de)原因——内因与外因(de)统一.(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e)统一,事物(de)变化发展是有规律(de).(7)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de)环节,要求坚持创新.(五)有关“唯物辩证法(de)实质与核心”即矛盾观点(de)命题1.矛盾(de)观点常用答题术语(必会)(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de)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2)矛盾(de)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de)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de)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de)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de)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5)主次矛盾(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de)主次方面(de)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de)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2.矛盾分析法答题术语:(必会)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根本方法,主要包括:(1)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3)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de)方法解决矛盾.(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本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方面(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六)有关“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de)命题1.辩证否定观(必会)(1)含义:辩证(de)否定,是事物自身(de)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辩证(de)否定是发展(de)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de)根本途径.②辩证(de)否定是联系(de)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de)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de)基础.(3)实质:辩证否定(de)实质是“扬弃”.(4)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法(de)革命批判精神(1)依据: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de)即发展(de)普遍性.(2)内容: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de)肯定(de)理解(肯定(de)是必然性、合理性)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de)否定(de)理解(否定(de)是过时、不合理(de)),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de)理解(即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de)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de)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如小树是暂时(de),会长成大树)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de)、革命(de)和创新(de).(3)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de)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de)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de)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必会)3.创新(de)社会作用(划线必会)(1)推动社会生产力(de)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de)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de)进步,提高了劳动者(de)素质,开辟了更广阔(de)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de)发展.(科学(de)本质是创新)(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de)变革.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de)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de)创新.(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de)发展.实践基础上(de)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de)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de)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de)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de)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de).(七)有关“唯物辩证法”(de)命题1.用生活素材说明唯物辩证法(de)知识(必会)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相关道理答题模板:联系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观点(实质、途径、状态、原因)+矛盾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创新观点(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②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③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④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2.用唯物辩证法(de)知识如何解决某问题(必会)设问模式:上面做法给我们(de)唯物辩证法启示有哪些答题模板:承认矛盾(de)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答题要素: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de)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八)有关“社会历史观”(de)命题1.社会历史观(de)知识范围(必会)(1)唯物史观(de)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是有规律(de),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de)主体(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必会)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de)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答题要素: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de)反映;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分析材料.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de)社会意识具有不同(de)反作用),分析材料.③相对独立性(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de)发展).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de)社会历史地位(de)(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答题要素:①物质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②精神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③社会变革方面(决定力量、结合材料).4.“关注民生”(de)哲理依据(必会)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答题模板:人民群众(de)历史地位+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答题要素: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是社会历史(de)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②导向作用(先进(de)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③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e)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结合材料).(九)有关“人生价值观”(de)命题1.价值观知识包括(必会)(1)是什么: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de)统一.人(de)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2)为什么:人生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e)活动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de)选择具有重要(de)导向作用.(3)怎么做: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de)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人生价值观(de)材料分析题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de)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答题模板:人(de)价值(de)内容+人(de)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3.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必会)设问模式: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答题模板:价值观(de)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结合材料答题要素: ①重视价值观(de)导向作用(用正确(de)价值观引导).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de)反作用,对人们(de)行为具有重要(de)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作出正确(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③实现人生(de)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de)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de)统一). ④实现人生价值(de)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十)有关“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命题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来源和形成(1)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de),而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反映,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源于社会存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de)基础上形成(de).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性差异,在阶级社会从具有阶级性3.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必会)⑴冲突表现(即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主观因素):①人们(de)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主体不同:不同(de)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做出不同(de)价值评价.③人们站在不同(de)立场上,就会有不同(de)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de)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⑵处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把人民群众(de)利益作为最高(de)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de)思想,把献身人民(de)事业、维护人民(de)利益作为自己最高(de)价值追求.4. 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de)客观因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遵循社会发展(de)客观规律.3.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de)原因(必会)(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de)变化决定社会意识(de)变化.所以要根据社会形势作出新(de)决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de)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de)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要通过制定正确(de)决策来推动社会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de)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de)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de)普遍规律.所以要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de)发展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de)要求.(4)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de)不断解决中实现(de),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e)非对抗性决定了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de)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de)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e)强大动力.(5)其他角度:主要是结合决策(de)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de),用人民群众是历史(de)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de)立场上等知识;涉及价值观问题(de),要用价值观(de)导向作用等知识.。
哲学常识主观性试题
题型三: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或蕴涵了) 哪些哲学道理?
此题型和题型二一样,同学们需自己根据设 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 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灵活性、综合性强。 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 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哪些我们所学的知识点 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演绎成知识点原理,所 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知识 点原理的,通俗地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答题 的特点是选取材料 +体现的哲学道理,其中哲学 道理不需展开。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由于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滥砍滥伐导致生态 环境恶化,体现了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还体 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2)由于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后来,由于实施生 态农业发展战略使环境逐步好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体现 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3)人们在反思和学习之后,大规模地植树种草,使生态农 业体系逐步形成,体现了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 福;还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华西村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是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9分)
参考答案:
(1)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依据本村 的特点作为发展经济的依据. 不搞分田到户,搞起集体承包.
(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遵循市场经 济规律,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 调整产品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 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这要求我们办事情 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因此,我国发展经济 既要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又要兼顾和协调好各地区、 各产业和城乡之间的发展。
例题:“鸟巢”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馆,是 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它的建设方案公布以后, 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国力出 发,节约投资,勤俭办奥运。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了这些意见,果断地调整了“鸟巢”的建设方案。 优化调整后总投资额约为31.3亿元人民币,比最 初35亿元的预算造价减少了约4亿元。
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探索真理)关键词:实践 认识 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 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 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 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 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 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 ××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 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 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 了新的正确理论。
(四)创新 18.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合理因素, 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 出,自主创新等 1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 自主创新等 20.创新的作用:(说明为何创新以及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 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人类思 维和文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怎么办(对策)类” “启示类”主 观题
•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 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 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 某一方面内容。
•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 法,同题型一。
•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 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 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 要求。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 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地震发 生后,我国根据地震的具体实际情况,针对问题, 制定了营救计划,体现了这一道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抗灾精神对灾区救援工作 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 办事。在抗灾中,发扬了“天灾不由人”,救灾工 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 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抗灾不由天体现了这一 点。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X 题型八:从哲学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Βιβλιοθήκη 或如何认识XX现象、 看待XX现象)
题型九:从哲学上分析XX现象或XX事件的原因 题型十: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
一、“体现”类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上述材料体现了 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等字眼。“材料是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某一 哲学道理的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 —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 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 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练习]
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
地震。由于目前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 对地震还难以准确的预报,地震发生后,实际灾情 比想象中还严重。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 间赶赴灾区,快速研究救援工作和马上开展救援工 作。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并号召人们发扬“天灾 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精神抗灾。由于没有回避问 题,并高效率地进行抢救工作,救灾工作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获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扬。尽管这次灾 难给中国带来几千亿元的损失,但是在灾难面前中 华民族显得空前团结,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高涨。
参考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 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 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 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 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 的发展。
五、认识、评价类
【题型特点】 “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 一现 象的看法”、“分析(评价)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 法” (“是什么”—— “为什么” —— “怎么 办”) (1)是什么------题目做的是一件什么事, 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2)为什么------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 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据”-------理论根据; “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等 “必要性”------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存在哪些主客现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 能 “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会导致的危害。
高考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 什么哲学道理)? 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例:《考试报》23期4版26题 22期4版6
二、意义、影响类 【解题技巧】:既要答理论依据, 又要答现实意义
例: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一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开展载 人航天这一科研实践活动的意义。
《考试报》24期3版26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开展载人航天这一科研 实践活动必将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关于航天科技方 面的新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载人航天科研 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科技人员的新的探索和研究,使得我们的认 识不断得以扩展与深化。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可以把从载 人航天科研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正确的认识运用于 社会实践,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进行 载人航天这一重大科研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科技 人员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 事物。
(2)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在 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天灾人祸, 以及得到国人、家人及社会人士的帮助,这些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经历,我们要学会关 注周围,学会关爱世界。 (3)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 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社会和他人对我们的 帮助多种多样、有大有小。尽管有的帮助看起 来微不足道,但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感 觉到,那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应常怀 感恩之心。
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表示,在这场
金融危机面前,信心与合作比黄金和 货币更重要,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 源泉,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 说战胜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信心与 合作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1)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能够促进事物 的发展。保持信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战胜 金融危机的冲击。 (2)想问题办事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信心与合 作有利于激发人们在经融危机面前发挥主观能动 性,增强战胜经融危机的力量。 (3)联系是普遍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世界各 国加强合作,才能形成战胜金融危机的整体力量。 (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 曲折的道路上要看到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发展充满了曲折性,但更要充 满信心,相信危机一定能被战胜。
例:80后在08年长大了,这是四川汶川
地震后,整个社会对80后的评价。怎 样正确认识和理解80后的年轻人?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 有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 矛盾就没有世界。社会普遍认识到,世界上没 有绝对美好的东西,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80 后身上的美更应该得到褒扬,我们的国家和民 族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人无完人,为了每一 代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和宽容理解、 认识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
• 例: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 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 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 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 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自 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 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 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 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 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三、“为什么(原因)类”
•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 “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 【解题技巧】: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 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 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 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 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材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 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排名世 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北京奥组委重申了“节俭办奥 运”的方针,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少花钱、 多办事、办好事。对奥运会主赛场国家体育 场工程“鸟巢”进行“瘦身”,工程造价从 38.9亿元,缩减到现在的23亿元;同时主要 奥运场馆之一五棵松篮球馆造价缩减过半。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 们为什么要节俭办奥运?
例:80后在四川汶川地震后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让社会认 可他们的? (1)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 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 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地震 后80后的年轻人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 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 的人生价值 (2)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 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使社 会对他们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为难之际他们 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人间的大爱真情。 (3)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 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80后在 地震后的表现和所付出的给社会很多的感动,教会了 80 后活着的珍贵,活着的幸福,健康是财富。
(1)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正是党中 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 点,号召团结一致,才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也是战胜自然灾害的主要力量。正是广大人民群 众的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才夺取了抗震 救灾的胜利。 (3)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活动与 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的总和 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和发展。正是社会各界同舟 共济、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这场战斗的伟大胜 利。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 社会存在,科学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履行。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