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成语故事(全)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庄子》成语故事相互影响:来源《庄子大侠》:“春旱,鱼相于地,相互影响,相互影响湿,不如忘记彼此在江湖。
”“原意是春天干涸后,两条鱼没有及时离开,最后被困在陆地上的一个小洼地里。
两条鱼动弹不得。
他们用泡沫互相润湿,忍受彼此的吹拂,忍受转身时擦拭身体的痛苦。
这时,两条鱼不禁回忆起它们在河湖中自由快乐的生活。
螳螂充当交通工具:来自庄子,人类的世界:你不知道丈夫螳螂吗?一个人的天赋之美在于他对自己手臂上留下的伤痕感到愤怒。
对美丽的人的谨慎、小心和侵犯是很少的。
意思:螳螂张开双臂阻止前进的车轮。
它并不知道自己无能,但它确实认为这样做是有益的。
何彦!你的心是好的,但你的行为就像高估了自己。
你必须保持警惕。
小心!屠龙技巧:《庄子·列御口》:“朱令学会了如何以支离破碎的方式屠龙,并在一个富裕的女儿家庭度过了三年。
他很有技巧,但没有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意思是: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想学习一项惊人的技能当他听说分散的利益会杀死龙时,他想,“这是世界上罕见的技能。
”所以他去拜师布衣当老师。
他学习了整整三年,在学会屠龙技能之前,他扔掉了所有的财产。
但是学习技能有什么用呢?世界上没有龙。
他的精彩技能将被用在哪里?生之约终结:来自庄子?偷跖骨:尾巴和女人住在横梁下。
那个女人没来,水不能走,她抱着横梁死了。
据说:一个叫微生的疯子正在桥下和他心爱的女孩约会,但是他的爱人很久没有来赴约了。
不幸的是,洪水上涨了。
为了遵守诺言,这个疯子坚持不走,最后他淹死在桥柱里。
是一种常见的负重方法:出自《庄子·叙物归》:“郢人的粉笔慢,鼻子像苍蝇的翅膀,这使得工匠们经常负重,听它说话,用粉笔不伤鼻子,郢人站着不失去能力。
”宋听了,说:“你替我做。
”?工匠说:虽然我已经死了很久了,但我能尝到它的味道。
?“意思是:有一个叫瑛的人在粉刷墙壁时,不小心碰到了鼻子上的一个石灰点,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他知道另一个名叫匠石的人可以发挥斧头的独特技能,所以他“习惯于搬运重物”。
庄子的成语故事
庄子的成语故事
庄子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个:
鲲鹏展翅: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
鲲非常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变化成鸟,名字叫鹏。
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生活在小水洼里的鹌鹑讥笑它说:“你要飞到哪里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翱翔,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
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逍遥游》,讲述了庄子对于自由的追求。
庄子借助大鹏展翅的形象,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间万物的思考。
出自《庄子》书中的成语故事
三一文库()〔出自《庄子》书中的成语故事〕《庄子》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作者要阐述的虽然是玄虚的天道﹐但由于其“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书中充满了很多成语寓言故事。
今天小编就收集了出自《庄子》书中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出自《庄子》书中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
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
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有关庄子的成语故事
有关庄子的成语故事庄子,名周,字子岚,又字子西,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对中国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成语故事,不仅是对他思想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成语“庖丁解牛”源自庄子的《庖丁解牛》这个故事。
故事讲述了庖丁解剖牛的过程,他的刀法熟练而自然,仿佛是在舞蹈。
他的手法之娴熟,让人感叹不已。
庄子看到了这一幕,对弟子说,“此人之所以能解牛,乃在于他心之所向,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对事物深入了解,洞察事物的本质。
成语“饮鸩止渴”也是出自庄子的故事。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误饮了毒酒,他便心急如焚,找到了一位智者请教。
智者告诉他,“你可以喝下更多的毒酒,这样就不会感到渴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成语“梦蝶”也是源自庄子的故事。
庄子曾经有一次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醒来后,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他在《庄子·逍遥游》中写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现实与梦境的模糊边界,人生的虚幻与真实。
成语“黄鹤楼”也和庄子有关。
相传庄子曾经和他的朋友踏上黄鹤楼,俯瞰江水,畅谈人生。
他在黄鹤楼上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后来人们就用“黄鹤楼”来比喻文人墨客的雅集之地,也用来形容壮丽的景色。
庄子的思想和成语故事,无不体现了他对人生、自然、道德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的成语故事,不仅是语言的精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感悟人生的真谛。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庄子》成语故事名言相濡以沫: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
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意为: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
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
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尾生之约: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
运斤成风: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意为:有一位叫做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
他知道另一个叫匠石的人会耍斧子的绝活,便让他“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鼻子不会受伤,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全)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庄子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庄子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有关古代庄子写的寓言故事成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庄子的成语故事
庄子的成语故事庄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寓意深远的成语故事。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也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庄子的一些成语故事。
1. 齐俭尽智。
相传,有一位叫齐俭的人,他非常勤俭节约,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有一天,他去拜访庄子,向庄子请教学问。
庄子对他说,“你的俭朴之道已经非常高明,再加上勤奋学习,你的智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从此,齐俭更加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
2. 骑虎难下。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骑在一只猛虎身上,一直无法下来。
他的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他又无法离开。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有时候人们陷入某种困境,就像骑在猛虎身上一样,难以摆脱。
这也成为了后来“骑虎难下”这个成语的来源。
3. 惊弓之鸟。
庄子曾经说过,有一只鸟被猎人的弓箭吓到了,从此以后一听到风声就害怕,一见到树影就惊恐。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些人因为一次受伤或者一次挫折,就变得胆小怕事,失去了往日的勇气和信心。
这也成为了后来“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来源。
4. 梦蝶。
庄子曾经做过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他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生的真实和虚幻很难分辨,有时候我们需要超脱现实,像梦蝶一样自由飞翔。
5. 逍遥游。
庄子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然,不被外部的物质和欲望所束缚。
他通过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最终实现了“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的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它们不仅是古代智者的思想结晶,也是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在学习庄子的成语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其中的哲理,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养,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超然。
庄子中的成语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成语寓言故事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
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
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
”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知北游》。
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11、薪火相传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是火的使用。
在西方神话中,火是普罗米修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
偷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由于给人类带来了火,自己做出了牺牲,被上帝惩罚做无尽的苦役。
神话归神话,其实是原始人从雷击等天然火灾中获取了火种,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开始了文明的历史。
由于获取火种十分不易,古人对火种非常珍惜。
部落里派有专人看守,不时往火堆里添柴,以防火种熄灭。
在古代,照明、取暖、做饭都靠燃烧木柴。
木柴在古代叫做"薪"。
当薪被点燃的时候,它本身的燃烧是有穷尽的,但前柴烧尽,后柴又燃,火种传续下去却是没有穷尽的时候了。
这就叫"薪火相传"。
(见《庄子*养生主》)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文明中唯有薪火相传是延续至今的文明。
在传统文化中也十分重视“传承”、“师承”。
例如道家传自老子和庄子,儒家传自孔子。
道教中的全真派传自宋朝王重阳。
唐朝有一个围棋国手叫王积薪。
“积薪”是收集柴火的意思。
相传有一次他在山里住宿。
半夜听到店主人:一位老婆婆和她的儿媳妇在黑暗中用口述棋谱的方法在下棋。
棋法十分精妙。
王积薪暗暗地把棋谱记录下来,觉得比自己的水平高出很多。
到了早晨,婆媳俩都不见了,王积薪才知道她们俩是神仙。
庄子里的成语典故
庄子里的成语典故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思想和故事在成语中也有很多体现。
以下是一些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
1、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有很高的志向。
出自庄子《逍遥游》中关于鲲鹏的故事,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和无限可能的理念。
2、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真假难辨。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周梦蝶》,表达了庄子对于现实与虚幻的独特理解。
3、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事物规律,做事得心应手。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强调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重要性。
4、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不能容纳更广阔的世界观。
也是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要勇于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呆若木鸡》,揭示了表面现象与内在实质之间的关系。
这些成语典故蕴含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自然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思想启示。
历史成语故事及出处
历史成语故事及出处历史成语故事(一)曳尾涂中《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小编解读庄子一生穷困潦倒,他住在“穷闾陋巷”,经常忍饥挨饿,但却始终拥有冷峻深刻、洞察人生的敏锐目光和超然的处世态度。
在他的一生中,除讲学、著述之外,有时还得靠钓鱼、打草鞋来维持生计。
他视前途为草芥,视富贵如粪土,对自己所处战国乱世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
后人常用“曳尾涂中”形容与其为了名利而受尽拘束,不如安于贫贱,自由自在地生活。
烽火戏诸侯西周时,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sì],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
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小编解读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无信则不立。
对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拿政令开玩笑,视“诚信”为儿戏,必将导致信用丧失,众叛亲离,其下场可想而知历史成语故事(二)孔子不借伞子有一位弟子叫子夏,他的性格和子路很相似,也是一位勇猛的斗士。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他一直是孔子的护卫。
但他这个人又是个有名的小气鬼。
庄子寓言中的成语故事
庄子说:“惠兄,感谢您老远地跑来吊唁。其 实,当妻子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何尝不难过得 流泪!只是细细想来,妻子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 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 间,那最原始的东西经过变化而产生气息,又 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又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 如今又变化为死,即没有生命。这种变化,就 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现在她静静地 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哭哭啼啼,这不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 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 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huang hu) 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 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 至乐》)
妻死,鼓盆而歌:惠子(惠施)听说庄子的妻 子死了,心里很难过。他和庄子也算是多年的 朋友了,便急急忙忙向庄家走赶去,想对庄子 表示一下哀悼之情。可是当他到达庄家的时候, 眼前的情景却使他大为惊讶。只见庄子岔开两 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手中拿着一根木 棍,面前放着一只瓦盆。庄子就用那根木棍一 边有节奏地敲着瓦盆,一边唱着歌。
庄子之不羁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 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 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 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 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 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 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 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 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子四则》(庄周梦蝶、相濡以沫、屠龙之技、呆若木鸡)
典故: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 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 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
译文
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 应。”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 有反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它 们的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 转身逃跑了。”
典故:呆若木鸡《庄子·外篇·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 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矣。”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 “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 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 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 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 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 者,反走矣。”
为:替
已:动词,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的意思。
方:正。
恃:凭着,依靠。
响影(yǐng):通“响”,声响。通 “影”,影子。
关于庄周的成语故事
关于庄周的成语故事庄周,又称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文化人物。
在中国文化中,庄子和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并产生了许多与他相关的成语。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庄子有关的成语,并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
1. 见微知著这是一个描写庄子哲学思想的成语。
“见微知著”意为通过看到微小的事物就能洞察到其中的重要道理。
这句成语源于庄子的一则故事。
据说,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到一片林中游玩。
庄子看到路边一只蝼蛄正在苦苦地努力爬上树。
庄子对学生说:“你能听到蝼蛄的声音吗?”学生答道:“能。
”庄子问道:“那你知道它在说什么吗?”学生摇头不知道。
庄子笑着对学生说:“蝼蛄在犹豫是否要继续努力爬上树,它在考虑自己没有翅膀无法飞翔的事实。
蝼蛄看到了局限,但你能看到的却是它的努力。
这就是‘见微知著’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注微小的事物,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重要信息和道理。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注意到微小的变化和细节,它们往往蕴含着更大的含义。
2. 骑虎难下这是一个形容陷入困境却无法解脱的境地的成语。
“骑虎难下”源于庄子的一个寓言故事。
据说,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在梦中,他飞翔在花丛间,感到无比自由和愉悦。
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又变回了庄子的身份。
从此以后,他陷入了矛盾之中,无法确定自己究竟是庄子还是蝴蝶。
他为此而苦恼不已。
庄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人陷入矛盾的境地时,有时候并不是找不到解脱之道,而是我们自己无法放下过去的固有观念和思维习惯。
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超越自己,去适应和改变境况,才能真正解脱自己。
3. 草木皆兵这是一个形容人的心理状态紧张不安的成语。
“草木皆兵”故事与庄子的思想和他的一篇作品有关。
庄子写过一篇《逍遥游》,其中有句著名的话:“大庙堂之上,或阗且闹,或忧且喜,亦庸庸怳怳。
大厦之下,或娶且嫁,或亲且疏,亦糟糟焦焦。
…..以吾观之,是亦不足怪也,然则已。
小学生必读故事大全
小学生必读故事大全成语故事(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故事(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
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
《庄子》的成语
《庄子》的成语出自《庄子》的成语1、望洋兴叹出处:《庄子·秋水》原文:河伯到了海边:“望洋向若而叹”。
释义: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朝三暮四出处:《庄子·齐物论》原文: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释义: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
后指变化无常。
3、薪火相传出处:《庄子·养生主》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
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探骊得珠出处:《庄子·列御寇》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释义:原指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后演变为善于抓住要点。
5、越俎代疱出处:《庄子·逍遥游》原文:“疱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6、螳臂当车出处:《庄子·人间世》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处:《庄子·山木》原文:“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释义: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8、屠龙之技出处:《庄子·列御寇》原文:“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释义: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9、以强凌弱出处:《庄子·盗跖》原文:“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释义: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0、运斤成风出处:《庄子·徐无鬼》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释义: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寓言故事成语
庄子寓言故事成语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充满趣味和深刻内涵的寓言故事,而这些寓言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俗语、成语的来源。
以下将介绍几个来源于庄子作品的寓言故事成语。
首先是“穿针引线”。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的一个故事:庄子曾在文中写到:“有一个把穿针引线视作最珍贵的礼物的人,他用厚实的绳子将穿针引线的木头桥段联系了起来,使穿针引线可以便捷的从一端到达另一端。
”这个故事说明,采用“穿针引线”的方法,可以将许多曾经分开的事情、工作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其实就是“穿针引线”的用意。
另一个来源于庄子的成语是“不作出任何努力就能享受果实”。
这个成语来自庄子《逍遥游》的一个故事:“有一棵桃树生长在海边,每年的果实十分丰富,但是它的果实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就可以采摘,但是它的果实可以得到不少人的喜爱。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不做任何努力就可以获得果实的故事,也暗示着人们不要指望事事都会轻而易举,希望大家勤劳努力才能获得果实。
此外,还有一个来源于庄子的成语,叫作“落井下石”,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乡下人去捉鸡,他把鸡放进井里,结果他不小心把石头也扔进了井里,而石头把鸡砸死了。
”这个故事术语暗示,不要把有害的东西扔进一个不安全的环境,否则会造成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寓言故事中,不仅可以让我们吸取着落实的知识,还能展示出各种成语,这些成语表达出了许多中国文化上的精神,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文化宝藏,跟随庄子思想,勇于探索,超越自我,把社会充满智慧和智慧,让社会发展更加明智和认真。
庄周梦蝶的成语故事
《庄子·齐物论》中说,有一天,庄周在草地上睡觉,做了一个梦。
他在睡梦中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然飞舞着,四处游荡,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忘了自己是由庄周变化而成的。
过了一会儿,庄周忽然醒了过来,但是梦境还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起身看了看自己,又想了想梦中的事情,一时间有些迷惘。
他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了。
究竟是他在自己的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它的梦中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
这件事让庄周很有感触,他觉得,有时人生中的梦境和真实的生活是很难区分开的。
梦境有时会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也会让人有身在梦中的感觉。
庄周认为,世间万物就是这样不断变化着的,人生也是这样不停变幻着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有关庄子的十个成语故事
一、朝三暮四(1)成语解释: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2)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3)白话释义: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
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
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
”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二、鹏程万里(1)成语解释: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这个成语比喻前程远大。
(2)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白话释义: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三、东施效颦(1)成语解释: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3)白话释义: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
四、井底之蛙(1)成语解释: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2)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白话释义: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
五、相濡以沫(1)成语解释: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3)白话释义: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关于庄周的成语故事
关于庄周的成语故事引言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字周,号周子,又称庄子。
他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和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庄周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智慧对世界观和人生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其成语故事不仅展现了庄周生平和思想,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1. 逍遥游庄周经常以游山玩水为乐,他的名篇《逍遥游》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庄周通过逍遥游的描述,告诉我们要以自由的心态去享受人生,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束缚。
其中的成语有:•逍遥游:形容自由自在地行走游玩。
•动静皆宜:形容处世从容,无论面对喜悦还是困难都能保持平和。
2. 脱缰之马庄周的成语故事《脱缰之马》讲述了一个放荡的赤壁名马,在被训练师紧紧束缚之后,突然挣脱了缰绳,飞快地离开,不顾一切地奔驰,最后消失在茫茫大草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一个成语:•脱缰之马:比喻不受拘束,任意妄为的人。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适当地放松控制,但也不可过度放纵自己,否则可能会带来麻烦和危险。
3. 喻人无倦庄周的成语故事《喻人无倦》讲述了庄周师从南华老人学习道法,老人要求他刻苦修行。
庄周以自己喻石的故事回答了老人的问题,从而证明他能喻物达道。
故事中有一个成语:•喻人无倦:比喻为人正直善良,不知疲倦。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不懈地追求真理,不断超越自我,永不停息。
4. 相师庄周的成语故事《相师》讲述了庄周被任命为相国的官职,但他以自己知识渊博的名声而受到敬重。
故事中有一个成语:•相师:指才智高超的人担任官职。
庄周的《相师》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能力深厚、学识广博是受人尊敬的。
5. 鳏寡孤独庄周的成语故事《鳏寡孤独》是他的一篇名篇。
故事讲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人,他的服饰和陈设非常简朴,生活的状况非常艰难。
这个成语是:•鳏寡孤独:形容孤立无助、困境艰难的境遇。
庄周的《鳏寡孤独》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关心那些处于弱势的人,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
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
”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
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
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
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
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实际上,公平地说,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
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
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
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记得故乡有个村子叫“槐树下”,村里的人都姓石。
甲、乙两户人家同时生了儿子。
还没上户口的时候,有一天,甲、乙两家的母亲(孩子的奶奶)在路上遇见了。
甲母就问乙母:“你家孙子起的什么名字?”乙母说:“叫鹏飞。
”甲母听了摇摇头说:“不好听。
鹏啊鹏的,跟打枪一样。
”乙母回家后连忙和家里人商量改名。
过了几天,两家都去报完户口了。
甲母和乙母又在路上碰到。
甲母问:“你家孙子现在叫什么名字了?”乙母说:“叫石磊。
你家孙子呢?”甲母说:“我家孙子啊,他叫鹏飞。
”这个鹏程万里的名字就这样被甲家骗去了。
------------------------------------------------------------无中生有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
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
《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
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
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
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
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
庄子的“无中生有”理论,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相似之处。
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开始。
在此以前(其实没有什么以前),一切都是“无”。
道家对“无”非常看重。
老子曾说:一个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可是中间必须空出来,才好安放车轴。
中间空出来的地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可是正因为那儿什么也没有,才有放置车轴的用处。
一座房子中间必须留有空间,人才能住进去。
这个空间仿佛什么也没有,可是如果没有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空间,房子就不叫房子了。
正是这个空间,使房子具有了人们建筑它时所要求的功能。
事实上,房子的功能就在这个“无”上。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把无中生有形容为胡说八道。
庄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东施效颦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
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
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
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
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
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井底之蛙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
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
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爿天。
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
”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
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
于是,大海龟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诉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广。
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
它又惊奇又惭愧,感到自己的见识太渺小了。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望洋兴叹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
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
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
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
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
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
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
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越俎代庖相传远古时候,在阳城有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修养的人,名叫许由。
他在箕山隐居,人们都很敬佩他。
当时尧帝想把帝位让给许由,尧帝对他说:“你看,天上的日月已经出来了,这时还不熄灭蜡烛的火光,它的光同日月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天上的及时雨已经降落了,这时还要用人工去灌溉,难道不是徒劳吗?先生很有才华,要是当了帝王,一定会治理好天下。
如果让我继续占着这个帝位,我心里觉得惭愧。
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吧!”许由不愿接受帝位,连忙推辞说:“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来代替你,这是为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一根树枝的地方就行了,鼹鼠在河边饮水,顶多喝满一肚子也就够了。
算了吧,我的君主!我要天下干什么用呢?厨师在祭祀的时候,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并不能因为厨师很忙,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备酒啊!你就是丢开天下不管,我也决不会代替你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