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第24课导学案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华东师大版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0df8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f.png)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明治维新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家、平民、外国使者等角色,通过模拟明治维新的决策过程,增强学生对明治维新的理解。
(2)实验:设计一个关于日本明治维新政策影响的实验,如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政策变化带来的后果。
(3)游戏:设计一款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策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决策与挑战。
5. 明治维新的评价
- 题目:请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 答案:日本明治维新被认为是一场成功的现代化改革,使日本摆脱了危机,实现了国家的崛起。积极方面包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危机,实现了国家的崛起,推动了日本现代化进程。消极方面包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并不彻底,留下了许多封建残余。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完《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我感到十分疲惫,但同时也充满了成就感。我想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一番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首先,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明治维新的知识。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明治维新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相关政策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导学案24课
![导学案24课](https://img.taocdn.com/s3/m/a492ab8f83d049649b665888.png)
学生姓名: 《第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自学探究学案 编辑:高改梅 审核:苇元沟中学初二历史小组机遇,有时间擦肩而过的不再犹豫,牢牢把握尽显个人本色。
挑战,有困难扑面而来的勇敢面对,大步向前书写精彩自我。
第24课 《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目标】【自主学习】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大决战,填下表: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开始时间 1948年12月 领导人 略 参战部队 作战地区 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 略重要战事攻克______,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
和平解放歼敌地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9年1月,_______率军接受和平改编,______得到和平解放。
辉煌战果及意义 解放________全境。
歼敌___万。
解放军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解放了_______ ___地区。
歼敌55万,为______战役奠定了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___人,基本解放_________。
重大意义 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共同探究】1.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那些?【课后作业】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 、 、 。
2.1949年初, 野战军和 野战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解放军按“ , 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和平解放。
3. 年 月 日,解放军占领 ,统治中国 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4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
由此判断,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A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B .北平和平解放C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 .国民党政权垮台5决战东北采取了“关门打狗”的战略。
这里的“门”指的是( )A .长春B .营口C .锦州D .沈阳 6下列哪次战役结束以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 )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天津战役 D .孟良崮战役 7“大军合力战淮海。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导学案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导学案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84b297e87101f69f319554.png)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学习纲要一.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1.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2.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二.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1.伏尔泰及其思想主张2.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主张3.卢梭及其思想主张学习重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学习难点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本课学习的内容是“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建议通过列表格的形式把重点内容整理出来。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达尔文在进化论上的贡献是划时代的,爱因斯坦被誉为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是启蒙思想的杰出代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习本课时,应通过阅读教材,理清线索,把握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从宏观上,理解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出现的背景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微观上,对科学家要弄清楚他们生活的时代、国籍、突出贡献、历史地位;对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要熟知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作品和历史地位等。
1.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2.近代自然科学同古代科学相比,有两个重要特征:用实验可以验证,用数学可以精确表达。
近代物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门同时具备近代自然科学两大特征的学科。
3.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一书,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4.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这一理论揭示了原子内部蕴藏巨大能量的秘密,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案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教案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6d996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a.png)
有名科学家和启发思想家课题:第24课有名科学家和启发思想家第课时总第个教课设计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履行时间:年月日课程目标:经过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的成就,认识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标注: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认识法国启发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获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在课后整理近代自然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成就,帮助学生建立和概括知识系统。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指引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优异质量,建立追求科学和真谛的精神;剖析启发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启发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联合对原子能研究的见解,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看法。
教课要点: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教课难点:启发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教课器具:多媒体教课方法:多媒体协助教课法、故事法、表格法、讲解法、议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首文艺中兴运动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因势导入新课:文艺中兴以后,不论是自然科学领域,仍是思想文化领域,都获得了绚烂的成就。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教会遇到剧烈的抨击。
这件事就发生在 18 世纪期间,此中出现几位有名的启发思想家。
【新课导学】一、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1、近代科技革命成功的原由。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也是根天性的原由。
②思想自由是重要要素。
摆脱封建神学的约束,促进人们去踊跃思虑研究,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不行低估。
③科学家的个人要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勤劳忘我的实践研究,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2、近代科技革命的突出表现。
牛顿:天文学, 17 世纪下半期发现万有引力;数学,微积分的创立;力学,完好的力学理论系统,牛顿三定律。
达尔文: 1859 年,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计、优越劣汰;《物种发源》。
爱因斯坦: 20 世纪初提出相对论。
3、科技对思想的重要作用。
华师大版九上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华师大版九上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3b58ac482fb4daa58d4bf4.png)
九年级上历史导学案日本明治维新学校:芮城三中主备人:赵艳妮审稿人:刘香学习目标:1、知道德川幕府统治及倒幕运动的基本史实。
2、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1、明治维新的背景:⑴内因:19世纪中期,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外因:外国的入侵,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2、倒幕运动:19世纪年代末,以、等诸藩为主的发动了“尊王攘夷”运动。
年10月,统治日本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
3、明治维新⑴开始改革的时间是年。
改革的内容: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上:提倡,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
(2)性质:明治天皇实行的。
(3)影响: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社会性质)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局限性)③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给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启示: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⑵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金,坚持改革开放⑶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
巩固练习:1、有人认为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里的“外因”主要是指【】A、大名的强大B、中下级武士的支持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的胜利2、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它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3、创新和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均很关注的文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A、废藩置县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实行征兵制D、努力发展教育4、下列改革中,就性质、结果和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①日本大化改新②俄国1861年改革③中国戊戌变法④日本明治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废除了农奴制度C、促进了社会进步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6、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似点不包括()A、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维护了国家统一D、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教师用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教师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b9d69c0c22590103029d1c.png)
课题: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 总第 27 课时主备:审核: 课型: 新 授 学 习目 标1、知道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2、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学 习重难点重点:知道托尔斯泰、凡.高、贝多芬的主要作品和风格。
难点: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学 法指 导 欣赏、合作、探究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 【自主学习】1.列夫•托尔斯泰最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善于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因此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
他的最著名的小说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凡•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3.终身与“命运”拼搏,以其顽强的意志与毅力,最终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伟大“英雄”的“乐坛雄狮”是贝多芬,他是古典音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展示与质疑】【归纳整理】天才的艺术家――托尔斯泰及作品 用生命作画的人――凡·高及作品 乐坛雄狮――贝多芬及作品【拓展练习】1.俄国有位伟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的主要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这位作家是 ( )文学艺术的大师A.列夫•托尔斯泰 B.普希金 C.果戈理 D.屠格涅夫2.他在26岁时听力开始减退,晚年则完全失聪,他一生中创作交响曲最著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李斯特3.世界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A.达•芬奇 B.凡•高 C.莫耐 D.拉斐尔4.贝多芬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伟大业绩的作品是()A.《英雄交响曲》 B.《命运交响曲》 C.《悲怆奏鸣曲》 D.《月光奏鸣曲》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
下列作品中,哪些是他的作品()①《复活》②《战争与和平》③《钦差大臣》④《巴黎圣母院》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6.右图人物是()A.莎士比亚B.列夫•托尔斯泰 C.凡•高 D.贝多芬7.右图人物是一位伟大的()A.思想家 B.音乐家 C.文学家 D.画家8.“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fd8d255a8102d276a22fb4.png)
出师表【课题解说】“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走进作家】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侯,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十年。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诸葛亮集》。
【写作背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nìng),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这就是《出师表》。
《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重点解说】文章陈述的重点是什么?本文内容的重点是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又有三点内容,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这一点正是全文主旨所在。
(1)表文中谈到前两点(即开张圣听和严明赏罚)时,都是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
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小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内外”也可能“异法”,结果必将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49433aa21614791711289a.png)
2.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状况:
(1)19世纪中期,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国家。
(2)日本性质手工工场扩大。
(3)1853年,国打开日本大门,1854年,签订《》
(5)武士发动“ ”运动,发展为
运动,要求推翻统治。
3.时间、领导者:年,天皇。
4.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时?(2)两次改革的结果相同吗?各是怎样?
(3)试比较两次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课后反思】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的所得、所思、所悟
疑难点拨
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的原因有哪些?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们反对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不反对专制王权。
③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藩阀政府,掌握大权的大多是倒幕有功的武士、藩政,他们跟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日本在欧美一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完成了重大的历史转折
人文素养日本明治维新后,疯狂对外侵略——这是日本改革的消极作用,我们深切地同情受害者。但是,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局来看,当年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④日本长期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深,历史文化传统浓厚。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be00a9915f804d2b16c1fb.png)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课题第24课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课时1课标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课型自学+交流+点拨考点老师任课老师+各组小老师【阅读与思考】①读:P140——P144②思: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③练:《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
【交流与研讨】①小组长召集: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②小老师主持: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③任课老师释疑: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
【巩固与提高】一、现代文学1、德莱塞——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对“美国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代表作:《美国的悲剧》(描述了一个普通美国青年为了追求财富,贪图享受最终堕落为杀人犯的故事)主人公克莱德生活在一个穷牧师家庭,但家里并没有因为信仰而获得幸福,相反却过得十分糟糕。
为了追求幸福,克莱德离家独自闯荡世界。
贪慕虚荣的他虽然凭着聪明机灵在伯父的工厂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遇着了爱恋自己的美丽女孩,但他并不满足,为了追求富家女,他竟然狠心的把自己已经怀孕的女友害死。
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淘金梦,克莱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德莱塞( l871.8.27~1945)美国小说家。
出生于破产小业主家庭。
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
青年时期曾任报刊记者和编辑,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17年后倾向社会主义,1928年应邀访问苏联,1945年申请参加美国共产党。
德莱塞是倾向社会主义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1928年访苏前,他的创作仍属批判现实主义范畴。
写出了揭露美国社会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和揭露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及其必然灭亡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第1部《金融家》1912,第2部《巨人》1914,第3部《斯多葛》1947)。
初三历史第24课导学案 (1)
![初三历史第24课导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30cbf2d6a58da0116c1749f5.png)
第八单元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探讨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4、我的目标: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15分钟)(勾划要点,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将疑难问题划出)◆知识点1:德川幕府的统治阅读教材153页—154页,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背景:①②③◆知识点2:倒幕运动阅读教材第155页,知道倒幕运动原因、结果和影响。
(2)原因:(3)结果:(4)影响:◆知识点3:明治初年的改革阅读教材第156页—157页,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5)内容:(6)影响:三、迁移应用训练技能(5分钟)阅读下列材料:在19世纪60年代,有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得以巩固和扩大。
(1)在19世纪60年代,那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谁?(2)在这两次改革中,统治者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四、分层讨论合作交流(5分钟)(对以上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互相帮助,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共性问题交给老师,最后巩固记忆。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学完本课,你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什么启示?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5分钟)(小组讨论解决我们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老师点评、归纳)六、系统总结(5分钟)(请你来总结并画出本课的知识树,看谁画得好)七、复习巩固检测反馈(8分钟)1、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保持了民族独立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有利于社会进步2、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3、通过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是()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意大利4、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A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5、对桌互相检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9fa7a3e53a580216fcfea0.png)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桃苑中学赵志强一、学习目标:1、知道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2、幕派推翻德川幕府统治的史实及3、掌握明治维新主要内容和性质以及历史作用二、温故互查1.英国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发生在()()世纪,最终走上了____________ 道路。
2. 英国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分别颁布了那些重要文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设问导读1、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日本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国家,实权掌握在_______手中。
2、幕府统治的危机内部危机:_________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____________的发展。
外来危机:______年,______国舰队入侵日本,随后,迫使日本签订____________,日本关闭的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3、中下级武士提出____________ 的方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武装倒幕成功.4、幕府统治雨______年,被推翻。
5、明治初年的改革:(1)明治维新的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____________的改革。
(2)明治维新的措施: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文化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明治维新的影响进步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巩固练习1、记忆本课知识结构图。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f246a1fab069dc502201f2.png)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大国崛起》中说:“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材料二: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日本向欧美学习||,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材料三:明治政府“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知事由中央任免。明治政府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同时||,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试举出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事例。“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是哪次改革?
(2)材料二中||,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次改革?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
(3)材料三反映了明治政府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A.“弃旧图新”指明治政府的改革B.“西方文明的冲击”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闭关锁国造成了日本的落后D.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和平崛起
5、说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两国改革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D.改革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563b0a02768e9951e738d1.png)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标要求新课标: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旧课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记忆点: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性质。
能力培养法:分析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比较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
感悟与启示:封闭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和民族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和与时俱进。
?三、重点难点1、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四、温故互查1、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谁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呢?2、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向中国()学习,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五、设问导读师: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弹丸之国何以能打败天朝泱泱大国——清王朝?日本怎样跻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列强,成为亚洲唯一独立强国?日本历史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示?生:理解标题:明治维新就是明治改革,改革是出路。
生:阅读认识:明治维新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的日本和中国相同,都是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的封建国家,德川幕府的封建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统治阶级由()、()、()、()构成,()掌握实权,()形同虚设。
师:德川幕府面临什么样的危机?生:阅读认识: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师:日本明治维新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明治维新的目是什么?当时,日本发展的障碍是(),所以,封建社会的支柱()发动了(“”)、向西方学习的倒幕运动。
生:阅读认识:下级武士——倒幕派——改革派师:1868年,即明治初年的改革措施有哪些?1869年,明治政府由京都签到()。
生:阅读分析: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这四个方面又叫()()()三大政策师:上述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你有何启示?生:讨论认识师:比较认识:1868年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比明治维新较早的1861年的中国洋务运动却失败了;明治维新30年后的中国戊戌变法也失败了,原因何在?生:六、思维拓展七、图片资料1、2、3、。
初三历史第24课导学案
![初三历史第24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cbf2d6a58da0116c1749f5.png)
第八单元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探讨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4、我的目标: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15分钟)(勾划要点,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将疑难问题划出)◆知识点1:德川幕府的统治阅读教材153页—154页,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背景:①②③◆知识点2:倒幕运动阅读教材第155页,知道倒幕运动原因、结果和影响。
(2)原因:(3)结果:(4)影响:◆知识点3:明治初年的改革阅读教材第156页—157页,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5)内容:(6)影响:三、迁移应用训练技能(5分钟)阅读下列材料:在19世纪60年代,有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得以巩固和扩大。
(1)在19世纪60年代,那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谁?(2)在这两次改革中,统治者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四、分层讨论合作交流(5分钟)(对以上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互相帮助,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共性问题交给老师,最后巩固记忆。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学完本课,你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什么启示?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5分钟)(小组讨论解决我们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老师点评、归纳)六、系统总结(5分钟)(请你来总结并画出本课的知识树,看谁画得好)七、复习巩固检测反馈(8分钟)1、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保持了民族独立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有利于社会进步2、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3、通过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是()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意大利4、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A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5、对桌互相检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c67416767f5acfa0c7cd2c.png)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杨屯中学川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第24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杨屯中学川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第24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d03059127cd184254b353546.png)
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二、课堂导学: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原因:为加速打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合作事宜。
时间:年冬。
参加国家:开罗会议:、、三国参加;德黑兰会议:、、三国参加。
2.诺曼底登陆时间:年6月6日。
地点:。
军队:意义:。
3.雅尔塔会议时间:年2月。
参加国家和领导人:苏联的、美国的、英国的。
内容:。
影响:。
4.德国投降:年,苏军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绝望自杀。
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5.日本投降:1945年,、、三国在德国的发表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投降。
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了投降签字仪式。
二战结束。
6.二战时间:年到年;性质:是战争。
三、互动学习:1.看p76图回答:图中“三巨头”从左到右分别是谁?他们参加的是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会议的影响是什么?2.结合p78-79图,记住二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3,讨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和胜利的意义4.探究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2013·湖北襄阳),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A. 雅尔塔会议B. 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北大西洋公约》2,所标志的国际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决定成立该组织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某校九年级李小亮同学制作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前后内容搭配不恰当的是A.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B.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C.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1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文学艺术》学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文学艺术》学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90b73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4f.png)
第24课文学艺术的课型新授授课时间年月日执笔人审稿人总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随记【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
2、通过对托尔斯泰、凡高作品的介绍,提高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
3、体会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这种精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重点】近代历史上文化领域的三位和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难点】理解和把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方法:从课本中寻找知识点,标画课本,完成填空并记忆.)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巨匠;擅长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
2、梵·高绘画艺术的奠基人;精神和艺术完美统一;代表作《》(他认为是阳光和生命力的象征)。
3、贝多芬,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深受法国大革命及其精神的影响;开创了的新形式;代表作《》、《》有“”的美称。
【合作探究】人物所属国家文学艺术领域主要作品艺术特色托尔斯泰贝多芬凡·高学习内容学习随记【水平测试站】1、有人正在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那么,他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本书A、《战争与和平》B、《安娜•卡列尼娜》C、《复活》D、《母亲》2、近代世界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画家,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是A、凡•高B、毕加索C、达•芬奇D、米开朗琪罗3、被誉为“乐坛中的普罗米修斯”的贝多芬是A、俄国作家B、荷兰画家C、荷兰音乐家D、德国音乐家4、《英雄交响曲》共分4个乐章。
第一乐章描写战斗的英雄形象和巨大的紧张斗争场面。
第二乐章描写悲剧性的葬礼。
第三、四乐章描写英雄的最后胜利和革命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狂欢。
整部作品表达了英雄为未来幸福而献身的深刻内涵。
请回答:①《英雄交响曲》是谁的作品?他为什么把该作品命名为《英雄交响曲》?②这部作品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发展测试站】荷兰画家梵.高在近代绘画史上,被称为“追逐生命和阳光的人”、“用生命和灵魂作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探讨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4、我的目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15分钟)
(勾划要点,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将疑难问题划出)
◆知识点1:德川幕府的统治
阅读教材153页—154页,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背景:①
②
③
◆知识点2:倒幕运动
阅读教材第155页,知道倒幕运动原因、结果和影响。
(2)原因:
(3)结果:
(4)影响:
◆知识点3:明治初年的改革
阅读教材第156页—157页,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5)内容:
(6)影响:
三、迁移应用训练技能(5分钟)
阅读下列材料:
在19世纪60年代,有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使资产阶级
的统治得以巩固和扩大。
(1)在19世纪60年代,那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最
高统治者是谁?
(2)在这两次改革中,统治者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
四、分层讨论合作交流(5分钟)
(对以上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互相帮助,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共性问
题交给老师,最后巩固记忆。
)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学完本课,你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5分钟)
(小组讨论解决我们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老师点评、归纳)
六、系统总结(5分钟)(请你来总结并画出本课的知识树,看谁画得好)
七、复习巩固检测反馈(8分钟)
1、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保持了民族独立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有利于社会进步
2、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通过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
义国家的是()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意大利
4、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5、对桌互相检查: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