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

合集下载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来恢复正常心律。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常用的一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减少心率和抑制心室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1.使用适应症: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等。

2.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到达到治疗效果或耐受剂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应避免过度阻滞β受体而导致心率过缓。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心率监测。

二、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心肌细胞的去极化速度,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和心肌收缩的持续时间。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3.使用适应症: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等心律失常。

4.使用方法:钙通道阻滞剂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心功能来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钙通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阻滞和心脏抑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定期检查心功能。

三、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特定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延迟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

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5.使用适应症:钾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6.使用方法:钾通道阻滞剂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

在使用钾通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药物过量可能导致心脏导电阻滞和心脏停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定期检查血电解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

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Ⅰ类药进一步可分为3类,Ⅰa钠通道阻滞中等速度,复极时限延长,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双丙吡胺,Ⅰb钠通道阻滞快速,如利多卡因、美西律,Ⅰc钠通道阻滞速度缓慢,如氟卡因、普罗帕酮。

Ⅱ类药是β-受体阻滞剂,Ⅲ类药延长心脏复极过程,在动作电位2、3位相阻滞钾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组织的不应期,如胺碘酮、索他洛尔,Ⅳ类药阻滞钙通道,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慢反应组织,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上述分类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并未考虑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未将对心律失常有影响的地高辛、腺苷等纳入在内。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2.1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先考虑的三个方面①是否需要用药,即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②选用何种药物其危险/效益比最小。

③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2.2 临床应用的适应证①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各种心律失常需要药物治疗,如心悸、活动后心律失常增加,伴有心绞痛、气短、呼吸困难的心律失常,出现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一时性黑朦,伴突然出现栓塞症象的心律失常等。

②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通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也可见于所谓“正常心脏”,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心脏”,其定义不但是现在各项心脏检查结果均属正常,而且在长期观察中未见心脏的异常现象,因而其预后良好,判断是否是正常心脏需经严格的各项检查。

2023房颤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常用药物用法

2023房颤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常用药物用法

2023房颤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常用药物用法节律控制是心房颤动综合管理的重要部分,能有效降低房颤负荷、减轻患者症状,在早期房颤中有改善预后的证据。

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是节律控制策略的一线推荐。

《心房颤动节律控制药物规范应用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房颤节律控制药物应用规范的指导建议,关于心房颤动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法,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普罗帕酮A用法用量•复律:静脉注射:1~1.5mg∕kg,缓慢静脉注射10mg∕min,必要时10-20min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21Omg/口袋〃用药:一次性口服450~600mg o•维持窦律:口服用药:每日300~600mg,分2~4次服用。

A禁忌证•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病史)或1VEF≤40%;•左室显著肥厚;-QRS增宽超过基线25%左束支传导阻滞或任何其他传导阻滞>120ms;•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CrCI<35m1∕min\A注意事项•与CYP2D6抑制剂(如氟西汀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联用,会增加后者血浆浓度;•年龄>50岁或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Ic类药物前,应考虑进行缺血评估(如负荷试3佥);•长期使用Ic类药物的患者,应每年进行冠心∖病评估,当出现明显冠脉缺血相关症状时,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此类药物;・静脉用药期间注意低血压、肝损害、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A随访和监测■初次静脉用药需心电监测;•口服用药后1~2周应行心电图检查,排除对传导系统的不良影响。

2胺碘酮A用法用量•复律:静脉注射:负荷量150~300mg(3~5mg∕kg),静脉滴注方式在30-60min完成;负荷量完成后给予1~1.5mg∕min,静脉滴注6h;然后减量为0.5mg∕min,根据需要持续2~4d;每日最大剂量(包含静脉和口服剂量)不超过2.2g o口服用药:负荷剂量过小将影响起效时间,一般不建议累积剂量少于7.2g(即600mg∕d,用药1周之后4OOmg∕d,用药1周燃后200mg∕d,长期维持),判断胺碘酮疗效前,累积剂量应达到10g。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原因:研究表明,阿托品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有效剂量为 0.5mg IV。异丙肾上腺素从这个流程里去除了,因为没有证 据显示其有效性。
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规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不规整的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的处理
•2005(新):心动过速的处理被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流 程。对不稳定的患者仍然推荐立即同步电转律。如稳 定,利用12导联心电图能够区分窄或宽QRS波心动过 速,还可再分为节律规整和不规整。流程图里有阴影 部分是用于住院或有专家会诊时使用(其它项目可由 ACLS复苏者酌情使用) •2000(旧):根据患者心功能正常与否,流程图将处 理措施相应分为几类
•原因:目的在于简化处理并保留必要的信息以便于在 最初的几小时内稳定及评估患者。流程图是基于心电 图的最显著的特征(QRS波的宽度和节律)。它不需 要了解患者的基础心功能。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药物治疗
腺苷
钙通道阻滞剂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规整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的药物治疗
胺碘酮 腺苷 利多卡因 镁剂 普鲁卡因酰胺 索他洛尔
ACS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原发性室颤是AMI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症状出现后的前4小时内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最高, 且在前24小时内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CHF或心源性休克所继发的室颤也是引起AMI患者 死亡的原因。
按照2003-2005年ILCOR的证据评估和最近ACC/AHA的STEMI指南和 UA/NSTEMI指南,ACS的指南已经作了更新。
心肺复苏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 何庆
心律失常是猝死的常见原因。 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跳节律异常,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针对心律不齐,医生通常会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就介绍一些常见的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以期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一、适应症:1.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上腔搏动不规则,丧失心脏有效收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对于无法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控制。

2. 心室早搏:心室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的心动过速或过缓,容易导致心绞痛、心衰等并发症。

对于频繁发作或伴有症状的心室早搏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控制心搏节律。

3.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室无规则而快速地收缩,丧失心脏有效搏动,容易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室颤动。

二、使用说明: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类Ⅰ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2. 剂量调整:初始剂量的确定应根据患者年龄、心功能、心脏病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和副作用,必要时调整剂量。

3.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药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避免用药不当引发不良反应。

-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负性肌力和传导抑制的作用,可能导致心功能下降,需特别注意。

- 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某些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用药时需谨慎。

-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4. 个体化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用药效果和身体状况变化。

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使用指南

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使用指南

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使用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的心跳等情况。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使用指南。

一、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脏传导速度和减弱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脏的负荷和节奏异常。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使用指南如下:1. 普萘洛尔- 适应症: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临床持续时间长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

- 剂量:起始剂量为1.25mg,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0-40mg。

2. 美托洛尔- 适应症:治疗心房颤动、心室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 剂量: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100-200mg。

二、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断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离子通道,减慢心脏节律异常的发生。

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 - 剂量:起始剂量为120mg,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40-480mg。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医生咨询: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2. 用药时间: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需要持续使用,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并且不可随意停药。

3. 剂量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4. 不良反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心悸、头晕、低血压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5. 药物相互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及补充剂,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石亚昕[中图分类号]R97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26-7587(2007)06-0545-01药物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仍未找到一种既有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又不增加患者死亡率的理想药物。

因此,当前药物治疗的关键是要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尽可能发挥药物的治疗效能,降低不良反应。

1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先考虑的三个方面(1)是否需要用药,即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证;(2)选用何种药物其危险/效益比最小;(3)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2 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证(1)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各种心律失常需要药物治疗,如心悸、活动后心律失常增加,伴有心绞痛、气短、呼吸困难的心律失常,出现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一时性黑矇,伴突然出现栓塞征象的心律失常等。

(2)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通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也可见于所谓“正常心脏”,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心脏”,其定义不但是现在各项心脏检查结果均属正常,而且在长期观察中未见心脏的异常现象,因而其预后良好,判断是否是正常心脏需经严格的各项检查,如:①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12导体表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正侧位胸部X线片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最好活动平板),必要的生化及血液检查。

②尽可能做的检查项目:心脏电生理检查,左右心室造影,核磁共振心脏检查,核素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平均信号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必要的血内中毒物质测定。

③要考虑做的检查项目:心脏活体检查(心内膜心肌)。

上述检查有时还需要定期例如6~12个月的复查,因为不典型的早期扩张型心肌病,逐渐发展的伴心律失常的右室发育不全,以及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都有早期误诊为“正常心脏”的可能。

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束支阻滞型室速、反复性发作性心动过速不在发作期,均可能漏诊而误为“正常心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医院脏”,但只要定期复查严密观察,都可以在认真随诊中发现而获确诊。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出现紊乱而导致的心脏排血不足或其他症状。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通过改善离子流、调节心脏电信号传递等机制,控制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发生。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按照其作用机制分为如下四类:1. 钠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钠离子的流入,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稳定心律的作用。

药物代表品种为利多卡因、普罗卡因胺等。

2. 钾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抑制钾离子的流出,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延长细胞的复极时间,稳定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态,常用药物为胺碘酮、多奈哌酮等。

3. 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的流入,减少细胞兴奋性和心肌收缩力,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缓解心绞痛。

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肌收缩力,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效果。

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原则1. 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因为不同类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对象,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当患者的心律失常长期反复发作时,需要使用长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舒利迭、美托洛尔缓释等,以维持正常心律。

3. 对于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使用快速起效的药物:治疗急性心律失常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利多卡因等。

4. 对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脏结构异常等高风险患者,应谨慎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对于高风险患者应该特别谨慎使用。

5. 必须对剂量进行调整:由于不同患者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不同,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应该对剂量进行调整和监控。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指南。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Class I药物主要是钠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分为Class IA、Class IB和Class IC三个亚类。

Class IA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等,适用于持续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B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美多卡因等,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C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适用于难治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lass II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窦房结的节律和传导速度,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Class III药物主要是钾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室动作电位和心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适用于顽固性和复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Class IV药物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心房和心室肌收缩力,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地尔硫{}妥、维拉帕米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指南1.窦性心动过速: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用体位性改变、情绪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频繁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钠通道阻滞剂进行药物治疗。

2.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合并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对于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选择胺碘酮或其他Class III药物进行治疗。

3.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先应评估其危险度,如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Class IA 或Class IC药物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Class IB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认识与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认识与选择

节律控制
• 症状明显 • 心率控制后仍有明显症状 • 年龄较轻 • 无或轻度心脏结构异常 • 无I类AAD禁忌证
中国不同危险的急诊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中国房颤 CHADS2≥2 的患者仅有 19% 接 受 华 法林抗凝治 疗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因子 CHF/左室心功能不全 高血压 年龄 >75岁 糖尿病 卒中/TIA/血栓-栓塞形成 血管疾病 年龄在65–74之间 女性 总计
评分 1 1 2 1 2 1 1 1 9
CHA2DS2-VAS评分
评分≥2:口服抗凝治疗,INR 2.0~3.0 评分=1:口服抗凝或阿司匹林75~325mg/日,
但更推荐口服抗凝治疗 评分=0:阿司匹林75~325mg/日或不采取抗
栓治疗,但更推荐不采取抗栓治疗
*当口服抗凝药适用时,达比加群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
例如:心律平
1. 心律平可被完全吸收,经肝脏首过清除,经CYP 2D6酶系统代谢。10%的患 者先天CYP 2D6酶系统缺乏,代谢缓慢,半衰期较长。
2. 尽管其原形半衰期仅6小时,但因其活性代谢产物5-羟普罗帕酮半衰期较长, 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需72小时。
3. 应用较高剂量时,普罗帕酮表现非线形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即随血清浓度升高, 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体内游离药物浓度呈非线性升高,药效增强。
抗心律失常药物容易引发促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情况
1. 心脏存在结构异常 2. 心功能异常 3. 室内阻滞(QRS时限>120-150ms) 4. 用药剂量偏大,剂量增加过快 5. 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钾,低镁时 6. QT间期长或初始用药QT则过度延长 7. 心率较慢(SAN、AVB、长短周期现象) 8. 同时服用药物有影响(利尿剂,其他延长QT药物) 9. 女性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原则与用药选择

第二十三章-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原则与用药选择

①先单独使用,再联合使用 ②以最小剂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③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再考虑缓解症状 ④↓药物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心功能不全者首选洋地黄制剂 2.房性期前收缩: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Ⅰ类抗心律失常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转律用奎尼丁(先给强心苷)、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转律用利多卡因、丙吡胺、普鲁卡因胺等 7.心室纤颤:转律选利多卡因、胺碘酮、普鲁卡因胺
谢谢观看
减慢心室率使用β受体阻断药、维拉帕米、强心苷类 转律后选用奎尼丁、丙吡胺防止复发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强心苷、β受体阻断药、腺苷
慢性或预防发作,强心苷、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5.室性期前收缩:首选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美西律等 心肌梗死急性期,利多卡因ivgtt 强心苷中毒选用苯妥英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杨子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07(009)11B
【摘要】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要按一定的频率、速度顺序下传;如果心脏
激动的起源、频率、速度以及传导的顺序发生异常,便将产生心律失常。

心律失
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没有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品种也很多,但应用不当却有引起潜在的心律失常的可能。

所以,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先首先考虑以下3个方面:①是否需要用药;②选用何种药物的危险/效益比
最小;③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

在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恰当的评估后,才能开始考虑选择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临床常用的又有良效的抗心律失常
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慢心律、心得安等,能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起到效果。

【总页数】1页(P32)
【作者】杨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3.4
【相关文献】
1.循证医学为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2.循证医学为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护航
3.抗心律失常药物——当今的定位及选择
4.心房颤动与RAS抑制药物一类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5.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如何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临床上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多应用药物治疗,且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理想药物,即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会增加死亡率。

为此,在应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抗心率失常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确保将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致力于不良反应的显著降低。

1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1.1临床症状明显需药物治疗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气短、头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

1.2症状明显且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正常心脏”仅在少数可见,关于器质性心脏病“正常心脏”并不存在,定义:各种心脏检查结果正常,且心脏异常的情况未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经开展一系列检查可判断是否为正常心脏。

(1)必检项目: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12导体表心电图、生化与血液检查等。

(2)尽量需要做的项目: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室与左右心室造影、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3)考虑做的项目主要为心脏活体检查。

关于上述各种检查,有时需定期复查,如6-12个月,因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缺乏典型性,会逐渐向伴心律失常的右室发育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等方向发展,极有可能误诊为“正常心脏”。

因发作期不存在反复性发作性心动过速、束支阻滞型室速等情况,也会造成漏诊而产生错误的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定期做好复查工作,并做好严密观察,是可以在认真随访中发现而进行确诊的。

2选择危险/效益比最小的药物现如今,医生多结合自身经验与临床试验结果来判断使用哪种药物。

按照CAST-1和-2地试验结果,在器质性心脏病种可更好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更好地认识该药物的作用,特别是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即其效益可有效避免室性心律失常,但是本身所具有的危险会导致病死率不断增加,因此放弃了这类药物的使用,如氟卡因、英卡因等。

同时,针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应用普罗帕酮、美西律等药物时,但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格外小心、谨慎的使用,尽可能的以短期少量用药为主,对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护,对于QT间期延长等信息需要有效的捕捉,针对新近心律失常,需对低钾血症进行有效的预防与纠正,对心肌缺血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所合并的严重高血压进行控制,防止严重副作用的出现。

常见的心律失常及药物选择

常见的心律失常及药物选择
17
胺碘酮-相互作用
➢增加地高辛浓度 ➢增加华法林作用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作用累加
18
地尔硫卓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 ➢严重的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动过缓及窦房结传
到阻滞的患者禁用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 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地尔 硫卓 2.房扑、房颤 转律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减慢心室 律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首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4、室性的心律失常选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以及胺碘酮
➢ 起效慢 口服2~3天,静脉10~30分钟
➢ 稳态难 不给负荷量,血药浓度难以达到稳态
➢ 清楚缓 半衰期达60余天,最长3~6个月
➢ 肝代谢、肾不排
13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
迄今为止,最强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适用于 1.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 尤其适用于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不全或慢性充血性心衰者。 2.房颤复律或维持窦律 • 器质性心脏病房颤 • 心梗、心衰伴阵发性房颤 • 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其他药物不能控制或不能耐受的 3.非持续性室速或频发室早者,限用于 • 左心功能不签,EF<35% • 心肌梗死,多形性室早 • 单用β 受体阻滞剂不能控制者
20
谢谢聆听,请批评指正
21
22
常见的心律失常及药 物治疗选择
2017.6.1
2017.6.5
1
主要内容
2
心脏传导系统简图
3
心律失常类型
4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类别
作用通道和受体
常用代表药物
Ⅰa
阻滞钠通道(适度) 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 丙吡胺

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用药建议

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用药建议

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用药建议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出现异常,包括心跳过速、心跳过缓、心律不齐等症状。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用药建议。

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一类,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稳定心律。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应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不可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2. 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如乏力、低血压、心率过慢等;3. 加重哮喘、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4.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需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二、钙拮抗剂钙拮抗剂能够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减少心脏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控制心率。

常用的钙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胺等。

使用钙拮抗剂需遵循以下原则:1. 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调整;2. 使用中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药物疗效;3. 患者需密切关注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如出现不适或不正常反应,应及时就医;4. 钙拮抗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严重后果,患者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三、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可以延长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减慢心率,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其中,普鲁卡因胺是常用的钾通道阻滞剂。

在使用钾通道阻滞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进行心电图及生化指标检查;2. 若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告知医生,避免误诊;3. 患者需密切关注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如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4. 使用钾通道阻滞剂期间,避免大量摄入含钾食物,防止血清钾浓度过高导致心律失常。

四、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除了上述三类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其他药物可供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目前常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illiams 分类法(1984),按细胞电生理和临床应用分成四类,并将Ⅰ 类分成三个亚类。

第Ⅰ 类:膜抑制剂。

主要降低心肌细胞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心肌动作电位 0 相上升速度及幅度降低,从而减慢传导,同时使膜反应性降低,有效不应期延长,也降低起搏细胞 4位相的坡度,从而降低自律性,该类又分为三个亚类。

Ⅰ A 类: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安搏律定、安它唑琳、缓脉灵、吡呱醇(Pirmenol)、环苯唑啉(Cibenyoline)等。

Ⅰ B 类:利多卡因,慢心律、室安卡因、苯妥英钠、乙吗噻嗪。

Ⅰ C 类:英卡胺、氟卡胺、劳卡胺、心律平及 Indecainide。

第Ⅱ 类: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为阻断或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包括心得定。

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等。

1/ 9第Ⅲ类:动作电位延长剂。

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及有效不应期,包括胺碘酮,溴苄胺、甲磺胺心定(sotolol)等。

第Ⅳ类:钙拮抗剂。

抑制心肌细胞钙慢通道,阻止钙离子流入主要对慢反应纤维起作用。

包括异搏定、硫氮卓酮。

其它药物:包括腺苷(Adenosine)、三磷腺苷、洋地黄、钾盐、异丙肾上腺素等。

以上仅是根据主要的电生理作用来分的,而有些药物可有多种电生理作用,如胺碘酮不仅具有第Ⅲ类的作用,而且有第Ⅰ 类的钠通道阻滞作用,溴苄胺及甲磺胺心定属第三类药物,亦具有Ⅱ 类药的作用。

二、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奎尼下(Quinidine)用于各种过早搏动,心动过速以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复律。

目前主要用于房颤、房扑复律以及电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之治疗,有时亦用于某些顽固性室上性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而用其它药物难以控制者。

房颤复律多口服 0.2g 每 2 小时一次,共 5 次,如无效逐渐---------------------------------------------------------------最新资料推荐------------------------------------------------------ 增加 0.1g 的剂量,一般最多用到 0.4g 每二小时一次,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

本药疗效显著,但安全范围小,主要问题为发生奎尼丁昏厥,为室速或室颤所致,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似与剂量无关,小剂量亦可发生,而可能与低钾、心功能差,对本药敏感等因素有关。

(二)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对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主要用于以难治性室速、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

静脉给药 0.1 克加 5%葡萄糖 20ml 缓慢推注 5 分钟, 5-10 分钟注射 1 次,总量不超过 1 克;也可静脉滴注。

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并密切观察血压。

应用时应谨慎。

有时也用于治疗顽固性室早,用量每日 4 次,每次 0.25~0.5 克,但不宜长期维持,因用药几月后有近三分之一病例发生狼疮综合征。

(三)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作用类似奎尼丁,可用于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为 75-80%,口服 100-150mg,每日 4 次,常见副作用是由抗胆硷作用引起的排尿困难,口干和视力模糊等。

负性肌力作用显著、故不能轻易和阻滞剂,异搏定同用。

对心衰、青光眼、尿潴留、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应禁忌或慎用,孕妇亦不宜用。

3/ 9(四)安搏律定(茚满丙二胺 Aprindine)对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效,本药的毒性作用剂量和治疗剂量很接近,用量应小, 25-50mg,每日 2 次。

神经系统副作用常见,包括头晕、颤抖、复视、癫痫样抽搐等,可在其它药无效时选用。

(五)利多卡因(Lidocaine)本药对频发室早、室速、室颤均有效,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洋地黄中毒、手术引起者,并可提高室颤阈,室颤电击不能复律者可用利多卡因后再电击,可能复律。

静脉给药,先给负荷量 50-100mg, 5-10 分钟酌情给 50mg,第一小时不超过300mg,维持量 1-3mg/分。

本药毒副作用小,用药过大时可引起嗜睡、肌肉颤动,抽搐,甚至窦性静止,房室阻滞。

心衰、肝功能损害及老年人应酌情减量。

(六)慢心律(Mexiletine)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但可口服。

主要用于室早与室速。

口服剂量为 0.1~0.2g,每 6-8 小时一次,静脉内可首次在15-20 分钟内滴注 100-200mg,以后 2-3 小时内给 200mg。

副作用较轻,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及运动失调、颤抖、头晕、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七)室安卡因(Tocainide)作用也类似利多卡因,主---------------------------------------------------------------最新资料推荐------------------------------------------------------ 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口服剂量 0.3-0.6g ,每 8-12 小时一次,副作用轻,与慢心律者相似。

(八)苯妥英钠(Diphenylbydantion)目前主要用于洋地黄性反应引起的异位心律。

静脉内每次用 100-125mg, 3-5 分钟内缓慢注入,每隔 5-10 分钟可重复,共 3-4 次。

快速静脉内给药可引起低血压与虚脱,甚至死亡,应特别注意。

(九)乙吗噻嗪(Ethmozine)是一种吩噻嗪类衍生物,适用于各种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速或短阵室速的转复或使心室率减慢,多用于口服,每日 400-800mg ,分 3-4次服。

静脉内给药为 1.8mg/kg 稀释于葡萄糖盐水 20ml 中, 5-10 分钟注入。

副作用小,主要为头晕、恶心、纳差、亦可引起窦房阻滞。

P-R 延长及 QRS 增宽,停药后即可消失。

房室阻滞、窦房阻滞、病窦综合征、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十)心律平(Propafenone)药物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奎尼丁作用强,并有轻度抗交感和慢通道阻滞作用,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可使部分房颤转复,并可预防其发作;可阻断附加束折返,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或室上速亦有较好效果对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心律失常更为有效。

口服剂量为 150mg,每日 3-4 次,维持量 150mg,每日 25/ 9-3 次,静脉内每次 70mg 葡萄糖 20ml,本药一般耐受良好。

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头痛、眩晕、味觉障碍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引起传导障碍,包括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

静脉注射偶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

本药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左心功能不良者可诱发和加重心衰,故有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传导阻滞者应禁用或慎用。

(十一)氟卡胺(Flecainide)为-高效抑制室早药,对房早较差。

终止和防止室上速、室速发作的疗效可靠,控制房扑、房颤发作的疗效较差,预防发作有效。

能明显延长旁路的有效不应期和抑制旁路的逆向传导,是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极有前途的药物,口服剂量 100mg,每日 2 次,可渐增,不超过 300-400mg/天,静脉滴注 2mg/kg。

本药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和使心肌不应期延长, P-R 延长,QRS 增宽,对原有左房室功能不良者可加重心衰,偶见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它副作用有腹痛、腹胀、头痛、嗜睡、口干、恶心、呕吐等。

(十二)受体阻滞剂主要是阻断或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肌的兴奋作用,适用于顽固性窦速、室上性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减慢房颤的室率,可与地高辛合用。

对运动或兴奋使心率增快时发生的室早或室速也可能有效。

---------------------------------------------------------------最新资料推荐------------------------------------------------------ 二尖瓣脱垂时发生的室早或室速可能与交感神经因素有关,疗效良好。

常用的是心得安,每日 30-200mg,分 3-4 次口服,主要副作用有窦缓、房室传导阻滞、心衰加重及支气管痉挛。

对哮喘、心衰、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休克等禁用。

心脏选择性(即 1 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胺对支气管影响小,故不易引起支气管痉挛。

口服剂量 25-50mg,每日 1-2 次。

(十三)胺碘酮(Amiodarone)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室性和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均有效但毒性明显,故目前主张用于其它药物无效者,口服每日 2-3 次,每次 200mg,奏效后逐渐减量,紧急情况下静脉注射, 5mg/kg,分 2-3 次,或点滴 15-20分钟内注入。

常见副作用为角膜色素沉着,少数病例发生甲亢或甲低,停药后消失,心脏方面可引起窦缓、或房室传导阻滞, Q-T 延长常见,若延长大与用药前的 25%,需立即停药,偶可发生扭转性室速与室颤,副作用与剂量有关,我国用量较小。

(十四)溴苄胺(Bretylium Tosyleate)主要用于难治性室速与室颤等危急情况下,可提高室颤阈,室颤电击无效时,可注射溴苄胺后再电击,有时可使之复律。

室颤无电击条件可用溴苄胺静脉注射, 5mg/kg 加 5%葡萄糖7/ 940ml, 10-20 分钟注入,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应密切观察血压。

(十五)异搏定(Verapamil)对窦房结、房室结具有抑制作用,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为终止房室结折返性与房室折返性室上速的首选药物,也可减慢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仅少数能复律,可治疗房早预防室上速复发,口服剂量 40-120mg,每天 3 次,静脉注射每次 5mg 溶于葡萄糖中缓慢推注。

副作用为头晕、心衰、孕妇一般不宜用,忌与阻滞剂并用。

(十六)三磷酸腺苷(ATP)有报道本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见效快、疗效好,但副作用较多。

一般 200mg/次快速静注。

不良反应有头昏、恶心、面红、亦有窦房结暂停,房室传导阻滞、个别发生阿-斯氏综合征。

(十七)黄连素近年通过药理试验及临床观察发现黄连素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动物试验显示本药轻度降低 0 相上升速度,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

除轻度胃肠道症状外,无其它副作用,一般口服 0.3-0.4g,每日 3-4 次。

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的问题(一)首先应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根据心律失常和药物的电生理特点选择治疗方案,对一些顽固性心律失常可有做电生理的急性药物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