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常规测井方法及地质响应---(1)SP测井
第2章 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
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
岩性测井系列 孔隙度测井系列 电阻率测井系列
第1节 岩性测井系列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井径测井
一、自然电位测井
含水纯砂岩处 Usp=SSP
一、自然电位测井
(2)曲线特征
a.曲线对地层中点对称,地层中点处 异常值最大;
b.厚地层(h>4d)的自然电位曲线 幅度ΔUsp近似等于SSP,曲线的半幅 值点深度正对应着地层界面,因此可 用半幅点法确定地层界面;
c.随地层厚度的变小,自然电位曲线 幅 度 ΔUsp 下 降 , , 曲 线 顶 部 变 尖 , 底部变宽,ΔUsp小于SSP,而且界面 位置离开半幅值点向曲线峰值移动。
所以岩石的放射性强度决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238U的半衰期为4.5×109a, 223Th半衰期为1.42×1010a,40K半衰期为1.25×109a。
一般条件下,岩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很少。按照放射性的强弱可把沉积 岩分成以下几类:
(1)放射性物质含量高:放射性软泥、红色粘土、黑色沥青质粘土的放射 性物质含量高。海绿石砂岩、独居石、钾钒矿砂砾岩等具有高放射性含量。
1、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
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对于油气井来说,主要有以 下两个原因:
①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 ②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实践证明,在油气井中,这两种电动势以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 势占绝对优势。
一、自然电位测井
1、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
3、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 (1)放射性涨落的影响-实测曲线呈锯齿状 (2)曲线有深度位移 (3)井的参数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
常用测井方法总结
电流在地层建 立电场,测量 电位差。此电 位差反映了电 场的分布特点
测量井壁附近地层电位差,求 取电阻率
岩性分层;识别致 密层裂缝;识别气
层
泥饼、井眼、钻 井液电阻率、井 径、地层温度、
侵入带
利用交变电磁 场研究岩石导
电性
测量二次交变电场产生的电动 势,记录接收线圈中二次感应 电动势,可求得岩层的电导率
确定渗透层;划分 油水气层;求取地 层电阻率;中低阻 电阻率和增阻侵入 地层条件下求取电 阻率,套管井测井
钻井液,侵入带, 地层和围岩的电 阻率及几何分布;
地层厚度
电场理论及岩 石的电性
井眼直径的变 化反应岩石性
质
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 测量井眼直径
2
划分薄层;确定 Rt 和 Rxo;阵列感应
二维显示 了解井眼状况;辅 助区分岩性;其他 测井曲线的环境校 正;估算固井所需
水泥量;
钻井液性质、钻 井液侵入
裂缝,岩性,井 眼垮塌
声波测井 密度测井 岩性密度测井 井径测井 中子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
μs/m
AC
或
μs/ft
DEN LDT
g/cm3
CAL
in 或 cm
CNL/ %
NPHI
CML
声波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时, 上速度、幅度 衰减及频率变 化等声学特征
不同 射线与岩石的 康普顿散射效 应,散射射线 强度为被射线 所照射的环境 物质的体积密
Ω·m 性质不同、则 记录每个电极的电流强度及所 性储层评价;地层 缝情况、钻井液
成像不同
施加的电压,反映井壁四周地 产状及序列分析;
侵入
层为微电阻率的变化
沉积序列及相分析
薄层分析;有效裂
_1 SP测井
常规测井解井中自然电场 •目的:识别、计算泥质 •适应地层: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砂泥岩剖面
N
v
井中电极M与地面电极N 之间的电位差
M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成因
一般由地层和泥浆之间电化学作用和动电学作用产生的。
1、扩散电位(井中砂岩处):
纯砂岩 -11.6 mV/18 C
扩散-吸附电位
泥岩 -
+
“负”离子Cl迁移率》 “正”离子Na迁移率
砂岩
+ 扩散电位
2、扩散—吸附电位(井中泥岩处):
纯泥岩 59.1 mV /18 C
泥岩
+ + + — — — — — + + +
Na+
+ — — + Cl + Na+ + + — —
Na+
粘土颗粒表面具“-”电性,有选择性吸附“正”
离子Na
砂岩与泥岩的自然电位分布
扩散--电位
扩散--吸附电位
过滤电位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形状
§1.1
应用:
自然电位测井
1、判断岩性,划分渗透层; 2、用于地层对比;
3、求地层水电阻率;
4、估算地层泥质含量; 5、判断水淹层; 6、研究沉积相。
§1.1
•曲线特点
砂泥岩剖面: 泥岩处 砂岩处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平直(基线) 负异常(Rmf > Rw )
负异常幅度 与粘土含量 成反比,Rmf / Rw 成正比
测井各方法探测深度对比
§4 测井系列选择
• 砂泥岩剖面(以冀中地区为例) 标准测井——2.5m、SP、CAL 组合测井——SP、GR、CAL、ML、0.4m、4m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二、体系域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Ⅱ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Ⅱ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二、一般工作流程1.测井—地震—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2.关键层序界面识别3.研究区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4.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5.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6.预测油气分布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1.测井资料预处理2.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3.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1.分形的概念2.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3.分数维的计算4.分数维的应用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2.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1.粒序模型2.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曲线的差异3.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1.测井响应特征值2.测井相图的编制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1.岩心刻度2.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3.层理角度与沉积相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五、古水流研究1.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2.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1.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第四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第四章测井构造地质精细分析第一节测井构造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原理二、井壁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原理第二节褶皱构造倾角解释方法一、褶曲的形态分类二、地层倾角测井的褶皱解释方法1.对称背斜2.非对称背斜3.倒转背斜4.平卧褶曲5.对称向斜6.非对称向斜三、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和褶曲要素1.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构造的识别方法四、地层倾角确定盐丘、泥丘第三节断裂构造倾角测井解释方法一、断层要素及分类二、井下钻遇断层的主要地质标志★三、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解释方法★★--不同类型断层的解释方法1.正断层2.逆断层3.逆掩断层4. 地层倾角测井应用---两口井之间确定断层四、利用井壁成像研究断层第四节不整合面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解释二、角度不整合解释第五节井旁复杂地质构造的精细解释一、井旁高陡构造的精细解释二、应用一--用测井资料在渤海湾下古生界首次发现逆掩断层-平卧褶曲构造三、应用二--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第五章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第一节概述一、裂缝型储层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裂缝-洞穴型储层第二节裂缝性储层的实验观察与研究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二、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1.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2.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三、裂缝的评价1.岩心裂缝的描述--单一裂缝参数和多裂缝参数2.裂缝分布密度的分形方法第三节裂缝的测井响应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2.双侧向测井3.补偿密度测井4.长源距声波测井5.岩性密度测井6.自然伽马测井7.地层倾角测井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响应1.裂缝的分类及其基本图像特征2.真、假裂缝的识别3.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第四节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一、裂缝有效性评价1.从裂缝的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⑴充填缝和张开缝的判别⑵有效张开缝的判别2.从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判断裂缝的有效性3.从裂缝的连通性和渗滤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⑴从裂缝的连通性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⑵从裂缝的渗透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二、裂缝参数计算1.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2.双侧向测井信息估算裂缝参数第五节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一、现代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二、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在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六章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分析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响应1.地层的组成2.导致测井异常的基本原理二、烃源岩的测井识别1.烃源岩的单一测井方法分析⑴自然伽马测井⑵自然伽马能谱测井⑶密度测井⑷电阻率测井⑸声波测井2.用交会图识别烃源岩⑴自然伽马--声波测井交会图⑵电阻率--自然伽马交会图⑶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图3.声波-电阻率曲线重叠法三、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参数1.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2.烃源岩剩余烃含量VHC 第二节盖层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一、有效盖层的识别与评价1.有效盖层识别2.泥页岩盖层等级划分二、储盖组合测井分析。
第1章 sp测井
图1-1 扩散电动势产生示意图
2018/10/11 测井方法 4
扩散电动势产生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扩散电动势可
由Nernst方程计算:
E
d
Cw RT n u n v 2.3 lg F Z n u Z n v C m
其中:R—克分子气体常数,8.313J/(K);
T—绝对温度,K;
2018/10/11 测井方法 5
F—Farady常数,96520 C/equiv;
Cw、Cm—两种溶液的浓度;
U、v—— 正、负离子的迁移率,S/(m· N)
Z —正、负离子的离子价; Z 、
n
、n
—每个分子离解后形成的正离子数和负
离子数;
2018/10/11
测井方法
SP曲线位于泥岩基线的左侧;
2018/10/11 测井方法 17
2)正异常:在砂泥岩剖面井中,当井内为盐水泥
浆( C < w
Cmf
)时,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位于泥岩基线的右侧。
2018/10/11
测井方法
18
5、曲线形态:
1)、曲线关于地层中点对称; 2)、厚地层(h>4d)的SP曲线幅度近似等于 地层的实际值 ,半幅点对应地层界面; 3)、随地层变薄,曲线读数受围岩影响增加, 幅度降低,半幅点向围岩方向移动。
2018/10/11 测井方法 31
四、判断水淹层
水淹层:含有注入水的油层,称之为水淹层。 SP测井曲线能够反映水淹层的条件及现象: 当注入水与原地层水及钻井液 的矿化度互不相同时, 与水淹层相邻的泥岩层的基线出现偏移,如图1-9、
1-10所示。
测井基础及常规测井方法
测井基础及常规测井方法1927年Marcel 和Conracl 为石油井测量,并且在1927年4月28日发表《钻井电信号研究》,概要地说明了电阻率测井的基本原则。
在法国的Pechel bronn 测量第1条电阻率测井曲线(electronical resistivity well log ),标志石油测井历史开始。
一、测井概述:1、测井技术发展1、测井技术发展从1930年电阻率测井普遍使用开始,测井作为勘探与开发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
近八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测井飞速发挥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到1945年。
此段为发展的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有:1.方法少;2.仪器落后;3影响因素多;4仅能定性解释;5探测深度小并且单一等。
第二阶段:1945年到1964年。
该阶段发展较快,其原因是人们迫切需要能源,如油、气和煤等,其特点有:1.有核、声和热等多种测井方法;2.全自动连续记录仪;3.聚焦测量;4.仪器贴壁(减小井孔影响);5.半定量、定量解释;6多个探测深度测井(提高横向探测能力)第三阶段:1964年到1990年。
该阶段是飞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较成熟的阶段。
其特点有:1.方法系列化,一整套测井方法;2.仪器综合化,一次下井完成多参数的测量;3.记录数字化,测量结果采用磁带、磁盘等记录;4.操作程控化,在计算机上用程序控制测量;5.解释自动化,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自动解释。
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
该阶段是成像测井阶段。
其特点:1.高速采集、传输、处理;2二维、三维测井图像直观、清晰;3.图像包括丰富地质信息、工程信息;4.具有完整、成熟的解释软件包。
1、测井技术发展------中国我国最早的测井工作是1939年由翁文波在四川石油沟1号井进行的,以点测方式测出了第一条电阻率曲线和自然电位曲线,并成功地划分了气层.1947年刘永年在玉门油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测井工作的电测站.当时使用的仪器都是自己组装的,到1948年利用改装的设备实现了半自动模拟记录.当时,从事测井工作的只有赵仁寿,刘永年和王曰才等不足十人. 在这样条件下, 利用测井资料判断油层取得了十分明显效果,显示了测井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和生命力.中国测井事业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相继建立了仪器制造厂.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同时,迅速形成了自己的设计与制造能力,1958年由刘永年领导设计的多线式测井仪JD581正式投入使用,是我国测井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以电阻率测井为主的模拟记录时代,这种仪器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的早期测井工作都是用这种仪器进行的.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陆续开始了声波,感应,侧向,密度和中子测井仪的研制工作.大约从70年代初开始,以声波测井和感应测井组合为代表的新测井系列逐步替代以横向测井为主的旧测井系列.从7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国外数字测井仪和数控测井仪,目前我国已能生产技术先进的数控测井仪以及相应的井下仪器。
《测井地质学》第二章-测井方法及地质响应
王贵文:Wanggw@
港中馆陶组
港北5X1 Ng
2183.2-2195.4m,
油层12.2m。 射开顶部2183.22187厚3.8m, 10mm油嘴日产油 108.56m3; 累产油178.43m3, 油层。
王贵文:Wanggw@
滨70X1井1452.5-1458.7米,明化镇组38号层,日产油25.2方,油层。 王贵文:Wanggw@
王贵文:Wanggw@
概述
测井研究内容与体系
3、测井信息的处理、评价及应用 ①测井信号分析处理技术 ②测井处理硬软件系统 ③油气藏背景下的单井测井油气识别与评价 ④勘探开发动态过程中测井多井精细描述与评价 ⑤测井高分辨率构造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应用与评价 ⑥测井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生油、盖层评价中的应用 ⑦测井在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应用(金属、煤田、钾盐、 水文工程)
王贵文:Wanggw@
概述
测井研究内容与体系
4、井壁取心与射孔、测试 ①测井冲击式与钻井式井壁取心 ②射孔设备、射孔方式与射孔安全控制体系 ③射孔完井优化设计 ④其他电缆井下作业
王贵文:Wanggw@
概述
油公司体制下测井的定位
۞贯穿于油气田全过程的始终; ۞连接勘探开发的“桥梁”; ۞勘探—油气发现的“眼睛”; ۞开发—增储上产的“臂膀”; ۞工程—技术合作的“伙伴”。
单位
ohm-m
物理意义
井壁附近地层 电阻率
理论基础/ 主要应用 测量方式
分层:分辨率 高渗透性、识 别致密层识别 裂缝
影响因素
泥饼、井眼
微电阻率 中感应 (浅侧向) 深感应 (深侧向
Ohm-m Ohm-m
冲洗带(侵入 带)电阻率 原状地层电 阻率
测井总结
一、自然电位测井(SP)1、概念1)自然电位测井:在钻井的过程中,钻井液(泥浆)(有不同类型:淡水泥浆和盐水泥浆、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与钻穿的地层孔隙流体(地层水、石油、天然气)之间通过扩散-吸附作用(电化学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电动势,测量这种电位差的测井方法就是SP测井。
2)自然电位曲线:将测量电极N放在地面,M电极用电缆送至井下,提升M电极沿井轴测量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曲线成为自然电位曲线(即为SP曲线)2、1)自然电位场的产生:由于钻井液(泥浆)和孔隙流体(地层水、油、气)具有不同的矿化度,即含有的离子的浓度不同,井壁附近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接触产生电化学作(扩散——扩散吸附作用),产生电动势造成自然电场。
2)机理:扩散-扩散吸附作用(扩散电动势:渗透性隔膜——砂岩;扩散吸附电动势:泥岩隔膜)3)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①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相接触时的扩散和吸附作用;②盐溶液在岩石孔隙中的渗滤作用;③金属矿物的氧化还原作用等。
3、SP测井1)SP曲线的泥岩基线:实测SP曲线没有绝对的零点,而是以井段中较厚的泥岩层的SP幅度为基线,称泥岩基线2)静自然电位:自然电位的总电动势,即自然电流回路断路时的电压SSP。
3)自然电位的幅度:自然电流在井中泥浆柱上产生的电压降。
(大小取决于地层与泥浆的离子交换量,所以水层的幅度大于油层)。
测井上定义自然电位SSP:4)自然电位的幅度异常△Vsp :自然电流在井中泥浆柱上产生的电压降。
以泥岩为基线,渗透层偏移基线的幅度值。
5)渗透层:相对于泥页岩基线,当Cw>Cmf,基线处于正电位,渗透性砂岩呈负异常。
相反异常幅度与粘土含量成反比,Rmf/Rw成正比。
(Cw<Cmf)则基线处于负电位,渗透性砂岩呈正异常。
6)半幅点:幅度变化的中点,a,b,对应厚地层一般对应于地层的界面。
4、影响因素:1)地层水和泥浆中含盐浓度比值;2)岩性:自然电位幅度随泥质的增加而降低;3)温度:T增加,K增加,Es增加,△Vsp增加4)泥浆和地层水的化学成分:当ri、rt增大,则I降低、△Vsp降低。
测井原理总结sp曲线
1:SP测井曲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2)曲线特征a.曲线对地层中点对称,地层中点处异常值最大;b.厚地层(h>4d)的自然电位曲线幅度ΔUsp近似等于SSP,曲线的半幅值点深度正对应着地层界面,因此可用半幅点法确定地层界面;c.随地层厚度的变小,自然电位曲线幅度ΔUsp下降,,曲线顶部变尖,底部变宽,ΔUsp 小于SSP,而且界面位置离开.半幅值点向曲线峰值移动。
.2使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⑴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没有绝对零点,而是以泥岩井段的自然电位幅度作基线,曲线上方标有带极性符号的横向比例尺,它与曲线的相对位置,不影响自然电位幅度的读数。
⑵自然电位幅度ΔUsp的读数是基线到曲线极大值之间的宽度所代表的毫伏数。
⑶在砂泥岩剖面井中,一般为淡水泥浆钻进(Cw>Cmf),在砂岩渗透层井段自然电位曲线出现明显的负异常;在盐水泥浆井中(Cw<Cmf),则渗透层井段出现正异常,这是识别渗透层的重要特征。
3、影响因素Es 的大小取决于岩性、地层温度、地层水和泥浆中所含离子成分以及泥浆滤液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之比。
自然电流I 的分布则决定于流经路径中介质的电阻率及地层厚度和井径的大小。
A 、地层温度的影响式中Kd|t=18℃为温度为18℃时的扩散电动势系数;t 为地层温度。
Ka 的温度换算公式与Kd 的形式相同。
B 、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浓度比值的影响ΔUsp 主要取决于自然电场的总电动势SSP 。
显然,ΔUsp 与SSP 成正比,而SSP 的大小取决于岩性和Cw /Cmf 。
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Cw 和Cmf 差别大,造成自然电场的电动势高,曲线变化明显。
C 、地层水和泥浆滤液中含盐性质的影响地层水和泥浆滤液内所含盐类不同,则溶液中所含离子不同,离子价也不同。
由于不同离子的离子价和迁移率均有差异,直接影响Kd 和Ka 的大小,因而也就影响了Es 的数值D 、井的影响(包括井径和泥浆电阻率)如上所述,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实际是自然电流在其所经过的泥浆柱上的最大电位降落。
测井地质学-概述及常规测井方法
2)测井电极系:
普通电阻率测井一般井下三个电极(如A,M,N),地面一个电极(如B)。这种测 量装置称为测井电极系。 测井电极系可分为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 a.梯度电极系 Lateral electrodes (sondes) 成对电极: 同一回路的二个电极。如A,B电极,M,N极。 不成对电极: 在井下除成对电极之外的一个电极。如井
2)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
地球物理测井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分支,原则上地面的地球 物理方法都能用于井下。即地球物理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的方法, 来研究油气田,煤田,水文工程等方面的钻井地质剖面,解决某 些地下地质问题和钻井技术问题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它是以不同岩石的物性差异为基础,如电性差异,电化学差 异,核物理差异,声差异等等,通过相应的地球物理方法连续地测 量反映岩石某种物性参数随井的变化规律,从而研究油气田,煤田, 水文工程等方面的钻井地质剖面,划分油气层,煤层,确定油气的 储集特征,煤质含量等等。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测井地质学
姜 涛 廖远涛
1 第一讲 绪论 2 第二讲 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3 第三讲 成像测井及其地质应用 4 实习一 测井方法实习(上机实习) 5 第四讲 测井沉积学研究 6 实习二 测井沉积学实习 7 第五讲 测井构造分析 8 实习三 测井构造学实习 9 第六讲 测井地应力分析 10 第七讲 岩石裂缝的测井识别与评价 11 第八讲 烃源岩、盖层的测井评价 12 第九章 测井在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13 实习四 测井油气评价
1 自然电位测井(SP)
井 测
Es = K d
C1 C2 C1 lg + K da lg K da lg C mf C mf C2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这三种电动势尤如三 个电池,它们通过导 体(岩石)连接,形 学院 学 大 理 江 物 系 成回路,回路的总电 长 球 程 动势: 地 工
1.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当泥浆柱压力与地 层压力不平衡时(一 般是泥浆柱的压力 学 学院 大 略大于地层压力), 江 物理 系 长 球 如果地层具有一定 程 地 井工 的渗透性,则泥浆 测 滤液将通过井壁渗 入地层.
1.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固体表面带有负 电荷(砂岩,石灰 岩等固体颗粒的 学 学院 大 理 江 物表面仅带有少量 长 球 程系 的负电荷.而泥 地 井工 测 质或泥饼中固体 颗粒的表面带有 大量的负电荷).
1.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动电学电位(过滤电位)的大小:
学 学院 大 理 A 物Δ P R mf 江 长 球 程系 E k =地 工 井 μ 测
1.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μ 学 学院 大 理 江 物 系 其中:ΔP—泥浆柱与地层间的压力差; 长 球 程 地 井工 Rmf—泥浆滤液的电阻率; 测
1.2.1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特点
对于厚地层(h>4d), 自然电位曲线的半幅 学 学院 点对应于层界面. 大 理 江 物 系 长 球 程 地 井工 测
1.2.1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特点
对应于地层中部, 自然电位曲线出现 学 学院 大 极值,测井计算时 江 物理 系 长 球 常利用这一极值. 程 地 井工 测
测井
名词解释1自然电位测井(SP 测井):是以钻井液与钻穿岩层孔隙流体间存在的扩散—吸附现象为基础的测井方法。
它通过测量井中扩散吸附电动势在钻井液中产生的电位差来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岩性特征,是沙泥岩剖面划分渗透性地层、指示地层岩性的基本方法之一。
2扩散电动势:起因于井中钻井液和地层水的浓度差引起的离子扩散作用以及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的差异。
3扩散吸附电动势:是井中钻井液和地层水的浓度差引起的离子扩散作用以及泥(页)岩选择性半透膜对溶液中正负离子的选择性透过作用。
4电法测井:是指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介电性为基础的一大类测井方法,包括以测量岩层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为基础的三小类测井方法。
5泥浆侵入:在钻井过程中,一般井孔中泥浆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此压力差在渗透性地层处使泥浆滤液向地层中渗入,并置换了原渗透层孔隙中的流体,这就是泥浆侵入现象。
6视电阻率a R : 是指由电阻率测井仪器测得的地层电阻率,该测量值受到井眼、围岩、钻井液侵入的影响,通常与地层真实电阻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7周波跳跃:地层中天然气的存在,会使得声波的传播速度急剧下降,测得的声波时差值明显变大,出现所谓的“周波跳跃”现象。
8地层因素F :o m w R a F R φ== 电阻率增大系数I :(1)t n n o w o R b b I R S S ===- 9Archie公式:w S =10康普顿效应:当伽马光子的能量为中等数值,即其能量不足以形成电子对但较核外电子的结合能大得多时,就可以产生康普顿效应。
所谓康普顿效应,就是指伽马光子与原子外层的电子发生作用时,把一部分能量传给核外电子,使电子从某一方向射出(该电子称为康普顿电子),而损失了部分能量的伽马光子向另一方向射出。
11电子对效应:能量大于1.022Mev 的γ光子在通过原子核附近时,与核的库仑场相互作用,可以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而本身被全部吸收,这种效应成为电子对效应。
地球物理测井自然电位测井
Cw Cmf
Kd
lg
Rmf Rw
Ea
Ka
lg
Cw Cmf
Ka
lg
Rmf Rw
注意:扩散电位和扩散吸附电位产生
的要条件是:Cw≠Cmf。
1.1.3 油井中的自然电场
• 若砂岩的地层水矿化 度为C2,泥岩的地层 水矿化度为C1,泥浆 滤夜的矿化度为Cmf,
• 设 C1 ≥ C2 ≥ Cmf, 则由扩散作用和扩散 吸附作用所产生的电 位如图所示 。
3.1.2 电化学作用与电化学电位
• 油井中的电化学作用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扩散作用,另一种是扩散吸附 作用。
3.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3.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 当具有不同矿化度的两种流体相接 触时,离子将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 度低的地方移动,这种现象我们称 为扩散作用。
3.1.2.1 扩散作用与扩散电位
1.1.2.2 扩散吸附作用与扩散吸附电位
由于扩散吸附作用,其结果是浓 度高的一侧形成了负离子(电荷)的 富集,而浓度低的一侧形成了正离子 (电荷)的富集,从而产生了扩散吸 附电位。
1.1.2.2 扩散吸附作用与扩散吸附电位
Ea
Ka
lg
Cw Cmf
Ka
lg
Rmf Rw
式中 Ka—扩散吸附电位系数,它的大 小和符号主要决定于岩石颗粒的大小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 动电学电位(过滤电位)的大小:
Ek
A P Rmf
3.1.1 动电学作用与动电学电位
Ek
A P Rmf
其中:ΔP—泥浆柱与地层间的压力差;
Rmf—泥浆滤液的电阻率; μ—泥浆滤液的粘度 A—过滤电位系数(与地层水的矿化度、化 学成分、所通过的介质的类型及泥浆滤液的 性质有关)
自然电位SP测井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三、影响因素
如图是XXX井 的综合曲线 图,1270米以下 地层水矿化度高, Cmf<<Cw,SP曲线 为负异常,SP曲 线分层能力强; 到1270米以上地 层水矿化度发生 了变化,往上Cw 变小, SP曲线负 异常幅度变小, 逐渐变为无异常、 小幅度的正异常, 用SP曲线不能划 分储层。
目录
一、自然电场的产生 二、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 三、影响因素 四、自然电位曲线应用 五、监督工作控制节点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二、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
在纯泥岩层,由于离子 的扩散作用,形成扩散 吸附电动势,井壁内侧 富集正电荷。 在纯砂岩层,将泥饼看 成是渗透性隔膜,由于 离子的扩散作用,形成 扩散电动势,井壁内侧 富集负电荷。
Usp Irm SSP rm rm rsd rsh
Usp SSP
1
1 rsd rsh
rm
对于巨厚地层,砂岩和泥岩层的截面积比井的截面积大得多,所以rm比rsd、
rsh大得多,因此,目的层自然电位幅度约等于静自然电位,即ΔUsp ≈ SSP 。 而对于一般有限厚地层的ΔUsp则小于SSP值。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目录
一、自然电场的产生 二、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 三、影响因素 四、自然电位曲线应用 五、监督工作控制节点
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中心
几个概念:
• 泥浆:钻井时在井内流动的一种介质。 • 泥浆滤液:在一定压差下,进入到井壁地层孔隙
内的液体。 • 地层水:地层孔隙内的水。 • 溶液的矿化度:溶液含盐的浓度。溶质重量与溶
目录
一、自然电场的产生 二、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 三、影响因素 四、自然电位曲线应用 五、监督工作控制节点
第二章----常规测井方法及地质响应---(2)GR测井
伽马光子与物质原子核外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部分能 量传给电子,使电子从某方向射出,而损失了部分能量的伽马光 子向另一方向散射出去,该伽马光子被称为散射伽马光子。 康普顿减弱系数: ZN A
N 2( KA Z E 1 . 022 ) A
其中:K为常数,Eγ 为入射γ 的能量,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23 1 6.02486 10 mol ,A为克原子量,Z原子序数,ρ 为密度。
2、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第一节 伽马井的核物理基础
四、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二、岩石的放射性核素
1、主要放射性核素
起决定作用的是铀系、钍系和钾。
2、伽马能谱
不同的核衰变放出的γ 能量不同,一般谱成分太多,只选择代 表性的伽马射线来识别:
铀系 选 E v 钍系 选 E v 钾 选 E v 1.76Mev 92
K 1.46Mev 19
2、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四、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电子对效应
γ 在能量大于1.022Mev时,它在物质的原子核附近与核的库仑场 相互作用,可以转化为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而光子本身被 全部吸收。 吸收系数(衰减系数):伽马射线通过单位厚度的吸收介质,由于 此效应而导致γ 射线强度的减弱,用吸收系数 表示:
放射性测井
物理性质的参数,研究井剖面岩层性质的一类测井方法。
放射性测井(核测井)是测量记录反映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核
特点:不受井眼介质限制,在裸眼井和套管井、各种钻井泥浆的井中 分类:按使用的放射性源或测量的放射性射线类型分类。
二自然电位测井
2
测井仪器的组成及工艺过程
地面仪器
电 缆
井下仪器
3
SP 的 成 因
井中泥浆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的不同
导致产生
电化学电动势
泥浆柱与地层之间的压力差
导致产生
动电学电动势
4
电化学电动势包括: •扩散电动势(diffusion potential) (通常在渗透层井壁附近产生) •扩散吸附电动势(diffusion adsorption potential) (通常在泥岩段井壁附近产生)
6
当达到动态平衡时(?),溶液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为一常数, 此电动势被称为扩散电动势,用符号Ed表示. Ed=KdlgCW/Cmf Kd称 为扩散电动势系数,
对于NaCl溶液,在温度为18oC时, Kd=-11.6mv
7
NaCl 溶液 纯泥岩隔板 扩散过程与纯砂岩隔板时类似,但由于
泥岩对离子的选择吸附作用(离子筛),
由细到粗 , 是水退的结果 , 底部渐变接触 , 顶部突变接触 ; 曲线
光滑或齿化的程度是沉积能量稳定或变化频繁程度的表示 .这
些都同一定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物相联系可作为单层划相的
标志之一.
29
多层曲线形态反映一个沉积单位的纵向沉积序列 ,可作为划
分沉积亚相的标志之一.
SP曲线形态较简单,又很有地质特征,因而便于井间对比,研
通常指纯砂岩和纯泥岩 交界面处的电化学总电动势.
井下自然电流I 自然电位幅度△Usp
SSP I rm rsd rsh
U sp Irm
13
SP曲线形状特征
-
SP
+
泥岩 基线 CW>Cmf时 负 异常 CW<Cmf时 正异常
第二章----常规测井方法及地质响应---(1)SP测井
图1-6 自然电位测井理论曲线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3、曲线读数
a. 作泥岩基线,选井段内厚泥岩层的 SP作为基线(沿井轴平行); b. 量出地层峰值与基线的距离; c. 根据测井曲线图头的带极性的横向比 例尺,将距离转化成 SP 的幅度值(毫伏)
图1-6 自然电位测井理论曲线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三、扩散—吸附电动势
②扩散—吸附电动势的产生
C1 R2 Eda Kda lg Kda lg C2 R1
其中, Kda 称为扩散 — 吸附电动势系数,它不是常 数,随泥质含量和 Cw和 Cm而变化;对于纯泥岩、 NaCl 溶液来说, 18℃ 时, Kdamax=58mv (即参与 扩散的离子只有Na+的极限情况)。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二、扩散电动势 3、纯砂岩层的扩散电动势
在纯砂岩层,井壁处地层水矿化度 Cw ,泥浆滤液矿化度 Cmf ,对于 淡水泥浆,则 Cmf<Cw ,将砂岩看 成是渗透性隔膜,则由于离子的扩 散作用:
Ed Kd lg Cw Rm f Kd lg Cm f R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看作是静自然电
Usp SSP
因而,在砂泥岩剖面,实际上测量得到的 SP电位实际上都小于静 自然电位,故而SSP应在井段内的测量结果最大值处读取。
静自然电位SSP是测井分析家用来分析地层剖面性质的重要参数之 一。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2、SP( Usp )曲线及其特点
图1-4 测量电路图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2、总电动势
E总 Ed Eda K lg Rmf def Rw SSP
通常把 E总 称为静自然电位, 记作 SSP ; Ed 的幅度称为砂岩 线;Eda的幅度叫泥岩线。 在 18 oC ,极限情况下,静自然 电位系数 K=Kd-Kda=-11.6-58=69.6 ( mv ),所以,在 18℃时 的纯砂岩层处的SSP为:
第 一节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三、扩散—吸附电动势
②扩散—吸附电动势的产生
正是由于离子双电层的存在,在扩散过程中,离子扩散包括 两部分:一部分是远水中的离子的扩散,应同砂岩一样;另一部 分则是双电层中的Na+的扩散。两者共同作用相当于参与扩散的阳 离子数增多。 从效应上看,表现为 Na+的迁移速度超过了 Cl-,因此扩散的 结果与砂岩恰好相反,即在浓度小的一方富集了Na+,出现相对过 剩的正电荷,而在高浓度一方,富集了Cl-,出现了过剩的负电荷。 正是由于泥岩吸附的Na+的参与(扩散层),这种扩散作用称为扩 散—吸附作用,而形成的电动势则称为扩散—吸附电动势Eda,或 称为薄膜电位。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一、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 ①地层水含盐浓度与泥浆含盐浓度不同,引起离子扩散运 动或岩石颗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 ②由于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的差别,盐溶液在孔隙中的 渗滤作用而产生的过滤电动势。 一般情况下,过滤电动势的影响要小于前者,因此测井 解释一般不作考虑,但是在测井精细解释中,仍需要对其 进行必要的校正。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三、扩散—吸附电动势
①泥岩的离子双电层
泥岩颗粒的晶格置换作用、矿物水解作用、破键作用等原因, 使得岩石颗粒表明带有固定的负电荷,它同水溶液接触时,必然 吸引极性水分子和Na+(地层水含盐以NaCl为主,还包括Na2CO3、 MgCl2、CaCl2等)。其中一部分Na+紧贴岩石颗粒表面,只做热 运动,而不能移动,构成吸附层;另一部分阳离子则在吸附层之 外形成扩散层,在扩散层Na+可以正常移动。这就是离子双电层。 在双电层以外的水称为自由水(远水),同正常溶液相同。 因此泥质砂岩中离子的扩散就包括了这两部分的离子的共同 扩散。由于地层的压实作用,泥岩层不含自由水,因此,泥岩孔 隙中只含有Na+,并参与扩散作用。
以NaCl溶液为例,正负离子的迁移率(与迁移速度成正比)不同。 各离子的迁移率见如下表
正 离 子 负 离 子 迁 移 率
溶质化学 成分
迁 移 率
溶液的扩散 电动势系数
NaCl
Na
4.35
Cl
6.55
-11.6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扩散电动势的产生
设两种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Cw 和 Cm ,而 且 Cw>Cm ,由于负离子 Cl- 的迁移速度 大于 Na+ 的迁移速度,随着扩散作用的 进行,则 Cm 端相对富集了 Cl- ,有负电 荷的积累,而在高浓度Cw端则有 Na+的 相对富集,有正电荷的积累,在溶液接 触面形成了扩散电场;在扩散电场作用 下,Cl-受到电场的排斥作用而迁移速度 减小, Na+ 则受到电场的吸引而受到增 大,同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两种离子继 续扩散,最终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即 Na+和 Cl-的迁移速度相等,从而在隔膜 的两端产生一个稳定的电动势,即扩散 电动势Ed。
Ed 与 Eda符号正好相反, 泥岩层与砂岩层井壁上的 自然电动势的极性相反, 但是,表现在电路上,两 个电动势的反向则是相同 的。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3、自然电流
有自然电场产生井内的自 然电流为:
E总 I rsh rsd rm
4、测量结果(理论上)
1、 自然电位测井(SP)
扩散电动势的产生的原因
泥浆与地层水(两种溶液)的矿化 度不同 井壁地层具有渗透性 正、负离子的迁移率不同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扩散电动势的产生
对于NaCl溶液来说:
R T u v C1 C1 lg Kd lg F uv C2 C2 R T u v 其中:Kd 2.3 称为扩散系数; F uv R — 克分子气体常数; Ed 2.3 T — 绝对温度; F — Farady常数; 18o C时,Kd -11.6mv; C1 R 2 浓度较低时, C2 R1 R2 因此:Ed Kd lg R1
SSP 69.6 lg Rmf Rw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2、总电动势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2、总电动势
在纯的、巨厚含水砂岩地层:测量结果 位SSP; 对于薄层: 含油气地层:
rsd Usp SSPUspຫໍສະໝຸດ 1、 自然电位测井(SP)
本章的主要内容
1、自然电位产生原因及井内自然电场的分布。 2、自然电位测井原理、曲线特点及影响因素。 3、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
1、 自然电位测井(SP)
在最早进行视电阻率测井时,在下放电极系未供电的情况 下,发现沿井身有电位变化,经过反复验证这种电位普遍 存在。研究表明:井下自然电场是由于钻开岩层时井内钻 井液与地层水矿化度不同,井壁附近出现电化学活动而产 生的。 自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取决于井孔剖面岩层的性质。 沿井轴测量记录自然电位变化曲线,用以区别岩性,这种 测井方法叫自然电位测井。 由于自然电位曲线在渗透层处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因此, 它是划分和研究储集层的重要方法之一。
图1-6 自然电位测井理论曲线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2、SP( Usp )曲线及其特点
②曲线特点
a. 当地层岩性均匀,且上下围岩性质相同时, 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且在地层中点处出现极 大值; b. 厚地层(h>4d),曲线半幅点对应于地层 界面; c. 随地层厚度减小,对应于地层界面处的幅 度升高(向峰值方向移动),地层的极大值减 小,此时由半幅点确定的地层厚度要大于实际 地层厚度。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二、扩散电动势
1、扩散现象 用一渗透性膜隔开的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在相互 接触时,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总 要向低浓度溶液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二、扩散电动势
2、扩散电动势的产生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三、扩散—吸附电动势
②扩散—吸附电动势的产生
C1 R2 Eda Kda lg Kda lg C2 R1
其中, Kda 称为扩散 — 吸附电动势系数,它不是常 数,随泥质含量和 Cw和 Cm而变化;对于纯泥岩、 NaCl 溶液来说, 18℃ 时, Kdamax=58mv (即参与 扩散的离子只有Na+的极限情况)。
1、 自然电位测井(SP)
一 、 砂 泥 岩 剖 面 井 内 自 然 电 场 分 布
§
2
自 然 电 位 测 井 原 理 及 曲 线 特 征
1 、 等 效 电 路
井内等效电路图
1、 自然电位测井(SP)
§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 2、总电动势
E总 Ed Eda K lg Rmf def Rw SSP
图1-3井内自然电场分布示意图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三、扩散—吸附电动势
当两种不同矿化度的盐溶液被泥岩隔膜隔开时,情况会 怎样? 1、产生原因 从扩散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来看,扩散电动势产生的必须 具备的条件是:盐溶液浓度差和渗透性隔膜的存在,不 同的隔膜甚至会影响到离子的扩散性质。泥岩与砂岩的 性质不同,因此对离子的扩散作用的影响也就不同,首 先看看泥岩本身的一些特性。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由于泥浆和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在钻开岩层后,井壁附近泥浆和地 层水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接触产生电化学过程,结果产生电动势形 成自然电场。 在石油井中自然电场主要是由扩散电动势和扩散吸附电动势组成。 泥浆:钻井时为了促进钻井的速度和效果,由井口注入的在井内流动 的一种介质。 泥浆滤液:在一定压差下,进入到井壁地层孔隙内的泥浆。 地层水:地层孔隙内的水。 溶液的矿化度:溶液含盐的浓度,即溶质重量与溶液重量之比。 离子扩散: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接触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高浓度 溶液中的离子,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1、 自然电位测井(SP)
自 然 电 位 测 井 ( Spontaneous Potential Logging ):是在裸眼井中测量井轴上自 然产生的电位随深度的变化。 SP 测井是以研究井剖面地层性质(地层 岩性)的一种测井方法。它是最早使用的 测井方法之一,最简单而很有用,至今仍 然是砂泥岩剖面、淡水泥浆井必测的测井 项目之一。
1、 自然电位测井(SP)
§1 自然电场的产生
三、扩散—吸附电动势
2、砂泥岩剖面上的扩散—吸附电动势
在砂泥岩剖面的泥岩井段,设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矿化 度分别为 Cw 和 Cmf ,对于淡水泥浆,则 Cw>Cmf ,则 井壁处有扩散—吸附电动势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