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历程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d690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3.png)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历程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随着历史和地域的变迁,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下面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历程。
一、史前时期在史前时期,人们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他们吃的是野果、野菜和狩猎的野兽。
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发明农业,因此食物种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
农作物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此时期间,人们已经有了荤、素、膳、饮之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而种植农作物,而是根据食物的性质,进行不同的处理、加工。
同时,各地的饮食文化也开始出现差异,各具特色。
三、隋唐宋时期在隋唐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此时期间出现了很多以烹饪技巧和味道为特色的菜肴,如鸳鸯火锅、糖醋鲤鱼等。
同时,自怀州牛肉面、安阳焦糖花生糖、福建荔枝肉等地方性特色菜肴也开始流传开来。
四、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民间小吃开始变得流行起来。
像春卷、油条、豆腐脑、锅贴等小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特别好。
同时,此时期间,各地的小吃文化也开始有所不同。
如北京的炸酱面、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扬州的扬州炒饭等都成为了各自的代表性小吃。
五、现代时期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西方快餐餐馆进入中国市场,汉堡、炸鸡等西方快餐逐渐成为中国年轻人的主要选择。
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健康和保健,吃素、养生已成为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历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物种类的扩大,而是不断地丰富、变化,并且与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继承和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17e8d6b7f1922791788e81d.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煲:用泥裹后烧; ?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c2b03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3.png)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其变迁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并剖析其原因和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1. 饮食的地域特色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因地域差异而呈现多样化。
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如粉、面、馒头等,而南方人则以稻米为主食,如米饭、粥等。
此外,还存在川菜、粤菜、闽菜等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2. 饮食的社会象征在古代中国,饮食不仅仅是生活所需,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贵族阶级通常能够享用珍馐美味,而平民百姓则多以粗粮为主。
饮食在社交场合中起到重要的角色,宴席活动极为盛行。
三、近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变革1. 外来食品的影响近代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使得外来食品逐渐被引入中国,如马铃薯、西红柿等,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
同时,西餐和快餐文化的兴起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带来了冲击。
2.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逐渐盛行。
传统的粗细粮食比例发生改变,人们更倾向于食用速食和加工食品,这使得传统饮食文化受到了威胁。
四、当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保护与传承1. 文化认同的重视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将传统饮食文化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组织相关活动,加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2. 文化创新与发展在保护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文化创新和发展。
推动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产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五、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保护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保留一种独特的饮食形式,更是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方面。
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即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结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变革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613238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6.png)
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中国饮食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古代到现代,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第一阶段:古代饮食文化的形成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人便开始培育各种谷物和蔬菜,并探索烹饪技艺。
古人讲究“饮食有道”,强调饮食的养生之道,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饮食调养的记载。
同时,古代餐桌上的食材多样,有鱼肉、蔬菜、果实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第二阶段:封建时期的饮食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尤其是宋代以后,中国菜肴开始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大量的古代菜谱和烹饪技巧,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饮食风貌。
同时,封建时期的宫廷菜肴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多样的烹饪方法和调味品使得中国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阶段:现代饮食文化的嬗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国际化的交流,使得中国饮食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
中国菜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不仅在国内受到青睐,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
同时,现代人们的饮食观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健康饮食、绿色食品等概念开始受到重视,中国餐饮行业也在不断创新。
第四阶段: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新特点进入21世纪,当代中国饮食文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互联网的兴起为中国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外卖、网红餐厅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同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品质和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原料的品质、烹饪技巧的要求以及餐饮环境的舒适度都有了更高的追求。
中国饮食文化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展现着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总结:中国饮食发展经历了古代、封建时期、现代以及当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的六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247d32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b.png)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的六个阶段
一、稀食阶段:距今最早的时代,人们主要以野生动物和野菜为食。
二、农耕阶段:从大禹开始,中国开始进入农耕社会,普遍采用熬煮方法,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并逐渐发展出不少烹饪技巧,形成原始的饮食文化。
三、炊火阶段:从周朝开始,中国逐步发展出炊火文化,把烧烤作为主要的饮食方式,也就是“凉拌”的诞生。
四、烧烤阶段:从春秋战国到汉朝,烧烤文化得到发展,引入了烤肉、烤鸡、烤鱼等烧烤烹饪方式,形成了烧烤文化。
五、炒菜阶段:进入唐朝后,炒菜文化逐渐成熟,出现了“炒菜”“烹调”“配菜”等多种新的烹饪方式,形成了炒菜文化。
六、烹饪阶段:宋朝以后,烹饪文化得到发展,出现了“烹调”“宴席”等多种新的烹饪方式,并随着汉朝文化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至此完善。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85cbc9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f.png)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与历史变迁中国文明悠久,从汉字的发明到造纸术的流传,再到长城的建设及出土文物的发现,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见证。
而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则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浓郁、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它与历史进程相伴而生,并不断地演变发展。
一、史前时期在史前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极为原始,但是已经开始有了狩猎和采集活动。
这时期的人们,主要通过狩猎、捕鱼和采集食物来维持生计。
由于气候和地区不同,当时的人们不仅在口味上有所差异,而且在食品的来源和消费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区别。
在这个时期,人们无法进行烹调,往往只能直接食用原始的食物,比如野果、树皮、树叶、昆虫、小动物等。
二、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意食品的味道和烹调方法,食品的品种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此时期的饮食文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出现了烹饪技术、烹饪工具和食品保鲜技术等各种新生事物。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文化形态已经开始趋于多样化和细致化,同时还反映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趋势。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众所周知,在秦汉时期,配制酱油、醋、酒等食品的传统已经形成。
同时,还发展出了很多烹饪、烤制、制作糖果、饼干、蛋糕等美食方法,形成了中国美食类别的不同形式。
此时期还演变出了很多宴席形式,比如宴客时用的祭礼餐具,以及鞭炮、切糕等节庆烟火食品。
四、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全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饮食文化多样化、技艺精湛,宴席讲究、形式丰富。
唐宋时期,随着长安和洛阳等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很多新品种、新食材和新食品相继出现,成为了当时的流行美食。
同时,许多著名的饮食文化名家也纷纷出世,出现了许多关于食品烹饪、食材介绍、食品知识等类别的实用书籍。
五、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既保持了唐宋时期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地区特色,并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4ecdede4a7302768e9939eb.png)
徽
实用文档
菜系拟化人
苏浙菜——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 鲁皖菜——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 粤闽菜——风流典雅的公子 川湘菜——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
实用文档
鲁菜
总体特色: 注重突出菜肴的原味,以咸、鲜为特色。 糖醋黄河鲤鱼
生产出多种调味酱。 3.春秋、战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 出现了酒楼、厨师、酒保,提出了火候和调味
(五味——辛、甘、酸、苦、咸)
实用文档
(三)第三阶段:完善和发展阶段(秦以后)
4.秦、汉时期: 烹饪技艺大交流,植物油被利用,豆制品
和 蔗糖被发现,腊八粥出现。
5.魏晋南北朝时期 烹饪技术由“术”到“学”,出现了烹饪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纵观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八个时期。
(一)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史前至殷商时 代)
1.原始社会时期至殷代时期 石烹阶段:直接在火上烤、烧熟 水烹阶段:陶器的发明 油烹阶段:铜器发明和动物油脂被利用
实用文档
(二)第二阶段:形成阶段(商纣至秦朝) 2.商周时期: 在调味方面,发明了酿造酱油、酒、醋,并能
方面的专著:如背弃谢讽著的《食经》等。
6.隋唐五代时期: 开始重视食品卫生和食疗(药食同源) 7.宋辽金元时期: 出现了很多专著和美食家。
实用文档
8.明清时期: 在厨房分工上较细致。 在原料细加工和保鲜方法上更加精良。 在烹调技艺上和烹饪专著方面
实用文档
九转大肠
实用文档
川菜
总体特色: 注重调味 其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色,讲究
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 椒、豆瓣酱、葱、姜、蒜等 其二,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见长。 其三,味型多。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与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与独特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ba18172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1.png)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与独特魅力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饮食文化更是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中国饮食文化也经历了不断的蜕变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与独特魅力。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至古代,早在商代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酿酒和制作面食等食品。
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南以鱼米之乡,北以肉食为主”的格局。
中国的饮食文化大大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南方地区的水饺、粽子、油炸小吃等,用料讲究,口味轻盈,口感软糯,以清淡为主要特征;而北方则以热量较高、味道较重的烤鸭、涮羊肉、过桥米线等为代表。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如佛教吃素,道教强调“化食不谋”,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不杀”食品,如卤菜、鸡蛋羹等。
而中医药文化也将饮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认为食物可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效果。
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1. 历史厚重中国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中国悠久历史的演变而发展,古代的厨师们已经开始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创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佳肴。
如四大名菜中的京酱肉丝、宫保鸡丁、东坡肉以及鱼香肉丝等,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千变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另一个独特魅力就是千变万化的口味风格。
不仅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菜品之间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味道风格。
如川菜以辣味为主要特征,以胡椒、花椒等调料为重点;粤菜则以清爽、鲜美为主,追求原汁原味的风味;湘菜则是以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为基本特征等等。
3. 细节之美中国饮食文化的另一个独特魅力就是细节之美。
许多祖传菜品在烹调、配菜和餐桌礼仪中都有着许多细节上的要求。
如宴席上客人的座位顺序,吃的顺序、器皿的使用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细节要求。
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演变与独特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00cc6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a.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传统。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了从古代饮食方式到现代饮食习惯的转变,从原始狩猎采集到粮食种植养殖的进步,从大宴小酌到饮食文化的多元化等方面的演变过程。
1. 古代饮食方式在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主要是以肉类和谷物为主食,酒食相融,餐饮文化初步形成。
在商代、周代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在古代,饮食不仅是生活必需,更是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许多有名的饮食品牌和饮食文化。
2. 粮食种植养殖的进步随着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开始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养殖禽畜,饮食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各地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形成,如川菜、粤菜、鲁菜等著名的地方菜系。
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饮食风格,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3. 餐饮文化的繁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餐饮业迅速兴起,各种餐饮场所如茶楼、酒楼、饭馆等纷纷出现。
饮食文化的多样化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特色的小吃、菜肴,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
4. 现代饮食习惯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追求绿色有机的饮食方式,提倡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同时,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也逐渐融入中国的饮食习惯中,各种国际化的饮食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带来了新风貌。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传承古代饮食文化的精髓,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传统。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为世界各国所瞩目。
相信在未来,中国的饮食文化会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f1042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1.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以下是对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
1.古代时期(约5000年前- 公元1840年):在这个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形成。
农业的兴起使人们能够种植粮食和养殖家禽牲畜,从而丰富了饮食内容。
中国古代人注重谷类主食的摄入,并以米饭为主要粮食来源。
2.历代王朝时期(公元221年- 1912年):每个王朝都对饮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汉朝时期加强了谷物、蔬菜和豆类的消费;唐朝时期,面点和面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时期,烹调技艺得到大幅发展。
3.明清时期(1368年- 1912年):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菜肴和烹调技巧,如清蒸、红烧、爆炒等。
此外,明清时期还兴起了宫廷菜和民间菜两个不同流派。
4.近代时期(1840年至今):近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受到西方食物和烹调方式的影响,并开始融合外来元素。
同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总体而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丰富,融合了多个地区、民族和历史时期的特色。
其重视平衡、谷类为主、注重烹调技艺等特点使其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a10b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2.png)
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古代早期: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开始种植一些农作物,例如小米、稻子等。
同时,他们也采集了大量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形成了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这一时期的饮食以粗粮、蔬菜、水果、野味、鱼类为主要食材。
商周时期: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统一政权开始形成,宫廷饮食逐渐兴盛起来。
同时,人们开始用铁器烹调食物,烹饪技巧得到了进步。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开始形成规模,出现了诸多饮食典籍,例如《食经》等。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统一了天下,各地的饮食文化开始融合。
当时也有大量的饮食书籍出现,例如《食谱》等。
同时,汉武帝还推广饮食文化,使得许多新的食材和烹饪技巧得以普及。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蔚然成风,宫廷饮食达到了巅峰状态。
同时,杂碎、涮等独特烹调方式的出现,为中国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此外,当时也有大量的饮食诗词出现,如《唐诗三百首》中便有许多与美食相关的作品。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世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期。
随着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食材和烹饪技巧融入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饮食文化名著,如《红楼梦》等。
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许多的变革和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让中国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际美食,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
总结来说,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从古代的饮食文化开始,到今天的多元化饮食选择,中国美食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无论是古代的宫廷饮食还是现代的民间美食,中国饮食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美食文化将继续融合与创新,为世界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美食体验。
中国饮食发展史
![中国饮食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88d36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e.png)
中国饮食发展史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不断的变革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饮食的起源到饮食的现状,为大家介绍中国饮食的发展史。
一、古代饮食文化1.1 饮食文化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饮食主要是以采集、狩猎和渔捞为主,吃的是野果、野菜、野兽和海鲜等自然食物。
这时期的饮食文化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规矩和仪式。
1.2 饮食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在商周时期,饮食文化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规矩和仪式。
在宴会上,人们会按照官职、身份和地位来排座次,用不同的器皿和餐具,吃不同的食物。
这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礼仪和规范。
在秦汉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味道和口感,开始烹制各种美食。
同时,饮食文化也开始与医学相结合,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价值和药膳功效。
1.3 饮食文化的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师徒制度进行的。
在家庭中,母亲会将自己的烹饪技巧传给女儿,使其学会烹制各种美食。
在师徒制度中,大厨会将自己的烹饪技巧传给徒弟,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
二、现代饮食文化2.1 饮食文化的变革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快餐、方便面、速冻食品等成为了现代人的主要食品。
2.2 饮食文化的保护为了保护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和独特性,中国政府开始加强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菜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菜系之一,中国饮食文化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3 饮食文化的创新在保护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中国厨师开始将传统菜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美食。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开始与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菜系。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f58e37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远古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当时的先民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饮食简单,没有固定的饮食模式,食物口味单调,种类有限,主要包括野兽、野菜、海鲜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1. 夏代饮食文化在夏代时期,饮食文化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律性。
当时的饮食主要包括五味:酸、甜、苦、辣、咸。
夏代时期还开始使用青铜器具和粗陶制造的白器,饮食软硬适中,蔬菜水果逐渐成为重要的食材。
2. 商代饮食文化商代时期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荤素搭配,烹调技艺日臻完善。
同时,商代也开始有了一些著名的餐馆和酒楼,如汾阳酒楼、散佚客酒楼等。
3. 周代饮食文化周代时期,饮食文化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宴会成为一种社交和展示身份地位的方式。
当时的饮食特点是脂肪油腻,荤菜为主,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充分利用。
4. 秦汉饮食文化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被认为在中国饮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时开始使用蒸炊制作食品,开炉制造饼干,开发了烤肉和灶具等器具,饮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当时还开始流行享乐主义,特别是宴席上的不合理浪费,对食物和物质资源的消耗也变得越来越大。
5. 隋唐饮食文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在上一个时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四川、福建等地的饮食文化在这个时期开始影响和融合整个中国饮食文化。
当时随之出现了更多精致、丰富的荤菜和素菜,也开始出现更多的菜系和风味。
6. 宋元饮食文化在宋代时期,人们对于食物更注重质量和口感,更加崇尚养生和保健。
同时,也开发了更多的食品加工技术,如加工制作豆腐、面食等。
元代时期,饮食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蒙古族和汉族饮食文化的交融,使得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7. 明清饮食文化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逐渐稳定下来,开始呈现出更加精细、深厚的特点。
当时的饮食文化也逐渐走向了民间,之前统治者的浪费和奢侈逐渐被制约。
在宗教方面,释道两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而且在饮食方面也非常重要。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978cb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6.png)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的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1. 原始社会与农耕时期在原始社会,中国人主要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饮食以野味、水果和谷物为主。
随着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开始种植小麦、稻米等农作物。
农耕时期的饮食文化开始形成,中国人开始熟练地运用原始的加工技术,烹制各式各样的食物。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各国家纷争不断。
不同的封建王朝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特色的饮食也随之发展。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饮食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同时,烹饪技术和烹饪器具也得到了大幅改进,例如蒸、煮、炒、炸等烹饪方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时期,与唐朝的开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朝国力强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饮食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将许多烹饪技巧引入中国。
此时,中国烹饪术有了快速发展,许多著名的菜肴和烹饪方法应运而生。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菜肴发展的黄金时代。
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以精细切割和装饰为特点的烹饪技法,菜品更加精致。
元朝时,中国菜肴吸收了北方、中亚以及蒙古等地的食物特色,烹饪技术更加多样化。
明朝时,清朝时期的菜肴以原料的新鲜和味道的原汁原味为特色,以清淡、鲜香见长。
5.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在经历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后,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饮食文化。
中国各个地方的特色菜系得到了更大的推广和发展,各地小吃也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国饮食文化也逐渐进入中国,中西合璧的菜品和烹饪技艺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凝结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智慧,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1f8855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0.png)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饮食阶段(约8000年前-商代)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很原始,人们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他们以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和坚果为食物,主要的烹调方法是烤、煮和石器打碎。
对于饮食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
第二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周代-唐代)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农耕饮食阶段开始出现。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谷物和蔬菜,养殖家禽和牲畜。
同时,人们发展了许多烹饪技巧和方法,如炒、煎、炸、炖等,由此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菜肴。
这个阶段还出现了饮食习俗的演变,例如宴会文化的兴盛,以及饮食禁忌的出现。
人们开始注意菜品的搭配和烹调技巧,追求饮食的美味和色香味俱全。
第三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宋代-清代)这个阶段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巅峰时期。
宫廷成为了烹饪技艺的推动者,各个朝代都有一批出色的御膳师,开创了诸多传世佳肴。
在这个阶段,宫廷食谱开始被广泛传播,并且对民间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同时,跟随宫廷食谱的流行,民间也开始兴起一些小吃和特色菜肴,如北京的卤煮和四川的火锅,充实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近现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烹饪技艺和食材进入了中国,开辟了新的菜系。
例如,粤菜、川菜和鲁菜等地方菜系开始融合外来成分,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同时,中国开始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国际菜肴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各种国际餐饮连锁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带来了不同国家的烹饪文化和风味。
第五阶段: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现代)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食材和经典菜肴的美味与健康价值。
同时,各地的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活动得到了大力发展,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通过饮食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总体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原始饮食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以及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
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分析
![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2ba4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9.png)
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分析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华饮食文化悠久源远,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不断在变革中创新发展。
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饮食文化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
一、历史的变迁饮食文化的变迁始于人类社会的诞生。
在古代,饮食文化主要反映在饮食习俗、餐桌礼仪、食品加工等方面。
古代中华文化倡导“有节制的饮食”,食物以五谷杂粮为主,避免过于刺激的调料。
典型代表就是“四季饮食”的养生理念,并形成了鲁菜、川菜、粤菜等典型菜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农业生产落后,物质匮乏。
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粗粮为主,素食、汤粥为主食。
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时局动荡,国家发生着巨变。
这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化生产,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饮食开始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餐饮业的创新、食品产业的发展、外来饮食文化的传播以及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等方面。
二、经济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飞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对口感和养生等方面更为追求。
同时,餐饮业也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餐厅和酒店涌现出来,就餐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快餐、西餐、日韩料理等外来饮食文化越来越普及,并形成一些大众化的餐饮品牌,变成了国民化的餐饮精神标志。
三、文化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饮食文化也不能例外。
人们的饮食选择、口味偏好、食物制作方式等等都受文化的影响。
比如,中国南方地区的酸甜口味受到了降温的气候条件影响,而北方地区的咸淡口味与辽阔大地的制约有关。
此外,食品具有的象征意义、仪式感以及饮食礼仪等,都是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表现。
四、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追求健康营养、天然绿色、安全卫生的食品和饮食健康成为了普遍的需求。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4fd5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2.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引言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不仅是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统食材、烹饪技艺、餐桌礼仪和现代发展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1.1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饮食文化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1.2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如夏商周时期的宴会文化、唐宋时期的饮食文化繁荣等。
1.3 外来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变迁,外来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的饮食文化的融合。
二、传统食材2.1 主要食材的分类:中国传统食材主要分为五大类,即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禽畜肉类、海鲜水产和豆制品。
2.2 食材的烹饪技巧:中国传统食材的烹饪技巧丰富多样,包括炒、煮、蒸、炖等多种烹饪方法。
2.3 地域特色食材:中国各地区拥有丰富的地域特色食材,如四川的辣椒、广东的海鲜等,这些食材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烹饪技艺3.1 烹饪技艺的分类:中国烹饪技艺主要分为八大菜系,包括川菜、粤菜、湘菜等,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3.2 烹饪技艺的传承: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非常重要,通过师徒传承和家族传统,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烹饪技艺。
3.3 烹饪技艺的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国烹饪技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入了现代科技和国际烹饪元素,使得中国菜品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四、餐桌礼仪4.1 餐桌礼仪的重要性:中国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文明素养和人际交往方式。
4.2 餐桌礼仪的基本原则:中国餐桌礼仪有许多基本原则,如尊重长辈、尊重食物、尊重他人等。
4.3 餐桌礼仪的具体规范:中国餐桌礼仪还包括具体的行为规范,如用筷子的正确方法、不说脏话、不乱吐痰等。
五、现代发展5.1 饮食文化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国饮食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国际菜系和快餐文化的引入。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2b6a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e.png)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引言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饮食习惯到现代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一直以其丰富多样、独特魅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历史渊源1.1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中国人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饮食方式简单粗犷。
1.2 农耕文明的影响随着农耕文明的兴起,中国人开始种植谷物和蔬菜,饮食方式逐渐多样化。
稻米、小麦、大豆等成为主要食物,烹饪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1.3 历史变迁的影响历史的变迁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如川菜、粤菜、鲁菜等,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二、食材与烹饪技巧2.1 丰富多样的食材中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食材资源。
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培育出了各种特色食材,如松花蛋、豆腐、鲍鱼等,为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2.2 独特的烹饪技巧中国烹饪技巧独具特色,如刀工技艺、火候掌握、调味品的使用等。
炒、煮、蒸、炖等多种烹饪方式被广泛应用,使得中国菜肴味道独特、口感丰富。
2.3 营养与养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营养和养生,追求食物的平衡搭配。
中医养生理念的影响下,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药膳搭配,如热性食材与寒性食材的搭配,以达到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三、餐饮习俗与礼仪3.1 宴会文化中国人对宴会文化有着独特的追求。
宴会通常包括多道菜品,以示尊重和热情款待。
宴席上的主菜、汤品和甜点等都有着特定的讲究和象征意义。
3.2 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讲究庄重和尊重。
宴会上,长辈和客人通常会被安排在主位,年轻人需要等长辈先行动筷子。
同时,用餐时要注意文雅,不发出嘈杂声音,尊重他人。
3.3 节日饮食习俗中国的节日与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吃饺子、年糕等寓意吉祥的食物;中秋节则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凝聚了人们的情感。
四、国际影响与传承4.1 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a58430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b.png)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饮食方式是直接采集天然食物,后来逐渐转向农业生产。
重要的历史节点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这使得粮食的种植和储存得以规模化发展。
同时,中国古代的饮食烹调技术也开始形成,逐渐丰富了菜品种类和烹调方法。
先秦时代,饮食文化在中国开始形成,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典籍,如《诗经》和《礼记》都有涉及饮食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以尊重季节和地域特色为特点,注重饮食的品味和礼仪。
同时,饮食文化也开始出现地区差异,比如北方重肉食,南方重粮食。
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饮食专著《食经》出现,标志着中国饮食的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对于荤素搭配更加讲究,提倡以荤为主。
同时,烹调技术也不断发展,出现了炒、煨、蒸等多种烹调方法。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食材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由于唐朝的繁荣,唐代的餐饮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饮食文化的瑰宝,如美味佳肴、饮茶煮酒等。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区特色的饮食文化。
宋代的饮食文化以精细、清淡、养生为主要特点,注重食品的原味和口感。
元代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中亚、西亚的饮食文化元素,导致了烹调技术的进一步丰富。
明代的饮食文化则出现了各种人造食品和小吃,如春卷、月饼等。
清代时期,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面貌,饮食方式出现了显著变化。
烹调方式不断创新,引入了糖醋制作技术和红烧调味技艺,这些技术为后来的川菜、粤菜等传统菜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包括食材选择、烹调技艺、健康养生等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注重五谷、荤素搭配,强调荤食与素食的平衡。
其次,饮食文化与养生观念相结合,提倡注重食材的多样性和健康方面的搭配。
再次,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还注重饮食礼仪,强调用餐的仪式感和规范性。
此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还为中国的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形成了中医和食疗相结合的特色文化。
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与变迁
![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与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6edfec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9.png)
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与变迁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足以表达出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和热爱。
从古至今,中国饮食文化在不断地演变和变迁中,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食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古人已经开始了狩猎、捕鱼,摘取野果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农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形成。
在周朝时期,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酒、肉、鱼、蔬菜、米饭与面食等食品开始走向大众,人们开始懂得品味,追求不同的味道和品质。
二、中华美食的兴起中国是一个民族多元化的大国,地域之大和气候之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国南北地域不同,北方干燥寒冷,所以北方菜的口味偏重油腻,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则南方菜的口味偏向清淡。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随着地域和气候的差异而崭新风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地方菜系,如:四川川菜、湖南湘菜、广东粤菜等。
此外,十分著名的北京烤鸭也突显出中国美食的文化价值。
北京烤鸭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宋代。
烤鸭的制作工艺复杂,对火候和配料都有严格要求,采用炭火烤制,使鸭肉香嫩可口,入口即化,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觉。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对中国饮食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灾难和文化交流,对饮食方式建立起了影响。
如:民国时期,西餐、快餐、咖啡馆等亦已经进入中国,这广泛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餐饮技术的进步,确立了中国餐饮业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前途。
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为餐饮业带来了全新的商机,中国饮食文化也开始向多元化、时尚化方向发展,这在其中的代表,如:快餐,自助餐厅等,现在人们的生活快节奏多忙碌,没有时间细细品味美好的味道和好的曲调,更多地选择快捷的餐饮服务,简单、便宜、方便已经成为很大的消费需求,而快餐小吃则成为餐饮业的主要销售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
摘要:人类文明,源于饮食,文化史的基石是饮食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必须首先研究人类历史“第一前提”的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具有典型的东方农业文明特色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发达、最精深的,当时所确立的以粮食为主,蔬菜次之,辅以一定量的肉类、鱼类的饮食结构,是非常科学而合理的,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极其有利于人体健康。
关键字:饮食文化餐制主食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史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
在人们对吃的孜孜追求的几千年里,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也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成为世界三大美食国之一。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一、先秦时期四大菜系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而在西部,李冰治水后的“天府之国”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古蜀国的饮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川菜的雏形。
相比之下,粤菜的出现相对较晚,汉高祖被册封为越南王时,利用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这里饮食比较发达,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二、秦汉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形成时期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此间我们与外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引进了繁多的食物品种。
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黄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大葱等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另外,我现在常用的酱油、豉、醋等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餐饮礼仪也随之建立起来了
三、饮食文化的高峰——唐宋
作为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饮食文化在发达繁荣,兼容并包的唐宋自然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达到一个高峰。
唐代,麦、稻的地位逐渐上升。
唐初期,麦作为一种主粮是比较奢侈的,且被认为是“杂种”。
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饼食的普及,对麦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麦作为征收的对象,麦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
宋代的主粮跟唐代大同小异,只是稻子变得越发重要,最终取得了现代作为中国主要谷物的地位。
四、走向成熟的明清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弱的时期,文化上,政府严格控制言论,八股取士,许多文人为逃避现实,乐于从事饮食,游山玩水、吃遍天下饕餮盛宴,达到空前高涨时期;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中国现代饮食文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生产力尚不发达,虽无兵燹之灾,却有荒歉之虑。
“三年困难”时期,“吃”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已无讲究可言,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不求山珍海味,只求填饱肚子。
到了70年代,当时的年代仍然物资匮乏,中国人的粮食仍不宽裕。
提起当年的状况,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便是票证的故事。
粮票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首要物品,在那样一个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饮食观念并无多大变化,精打细算着怎样填饱肚子才是关键,人们过着这饿不着却又吃不好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食物供给能力全面增强的基础上,各种食物的消费量全面上升,食物供给满足温饱需要,过于单一的粮食型食物结构开始向多样化转变,这些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欢乐,从此人们不再为吃饱喝足费尽心思,一个新饮食时代伴随着改革的步伐融入了百姓的生活。
时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饮食文化的革命。
人们的三餐各有讲究,而且亲朋好友之间的聚会、各种筵席也要有排场。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进餐馆尝鲜也不再遥不可及,过年过节过生日设宴款待亲朋好友成为时尚。
鲍鱼、海参、鱼翅等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酒肆随处可见。
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变化了,花在一日三餐上的时间减少了,各种成品、半成品、速冻食品、快餐备受青睐,在外用餐占食品支出的比重明显上升。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饮食行业更是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人们对吃也有了新的观念。
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早已不再为没有吃的发愁,而是为不知道该吃什么烦恼。
然而,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反季节蔬菜对健康的害处,肉制品中注射激素的残存,使人们的饮食观念也随之改变,甚至“谈食色变”。
于是,各种绿色食品相继问世。
人们开始讲究吃的健康,绿色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此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饮食生活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进一步提高与改进我国人民的饮食生活,为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如今,人们不仅考虑数量更要求质量;不仅要满足生理的需要,更要求满足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不仅要维持生存,更要获得发展,这是食物消费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黎虎《中国饮食史》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2] 林乃燊《中国饮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0
[3] 乔淑英编中国饮食文化概论2011-2
[4] 电子教材《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