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简介 (1)二、建设基础 (1)(一)建设依据 (1)(二)建设条件 (4)三、建设目标 (7)(一)建设思路 (7)(二)建设总体目标 (7)(三)建设具体目标 (8)四、建设内容 (10)(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7)(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七)专业群建设 (30)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8)(一)经费预算 (58)(二)项目建设进度 (61)七、项目预期效果 (61)八、主要保障措施 (6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一)建设依据“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概述(一)项目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二)服务领域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制造、安装、调试、营销和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与维护等方面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于河南省和中原经济区机电装备制造、模具加工等领域。

(三)建设资金投入及用途项目总投资 256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投入 85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4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200 万元,其他170万元。

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90万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8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 372万元(其中 214 万用于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社会能力建设 108 万元。

二、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触发了机械工程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

随着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低水平的劳动者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和资本,机—电结合业已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在机电资料word.技术上又相对比较落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高端产品稀少、缺乏竞争能力,机电产品从外观质量到内部质量都反映出诸多问题。

企业为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和后劲,纷纷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积极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引进机电融合的高级技术人才。

因此,该学科的建设将对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科技兴国、振兴中华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的机电设备,数控机床不断增加,柔性制造、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生产方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本次的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打造一支具有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学习
能力强、创新能力出色的精英团队,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之路,能够满
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设目标
1、建立专业知识结构的规范化体系,使学生获得紧密、完整、权威
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
2、建立机械电子集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3、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强化专业实践,围绕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拓
展学科边界,提升学科竞争力;
4、振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以类似工程研究
的方式融入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5、丰富机械电子集成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并配备理想的实验仪器仪表,以便更好地推动专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强化理论知识,加强教学科研。

加强教材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优化和完善“工程数学”、“机械原理”、“机械电子集成技术”等核心
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权威的教学指导,确保存与专业核心能力相
匹配的教学质量,形成专属于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目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1)(三)专业群建设存在旳`主要问题 (2)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2)(一)建设基本思路 (2)(二)建设目标 (2)(三)预期效益 (3)三、重点建设内容 (4)(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4)(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5)(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1)(四)教学团队建设 (13)(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16)四、主要保障措施 (18)(一)组织保障 (18)(二)制度保障 (20)(三)过程管理保障 (20)(四)经费保障 (21)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现今国家推行“工匠精神”,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已在进行之中,湖南也同时提出了“1274计划”,制造业出现了大批旳`技能技术人才空缺.2.湘潭市是湖南省旳`老工业基地和长株潭城市群旳`主体城市之一,拥有170 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其中既有大型军工企业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机械厂,也有被誉为“中国机电产品摇篮”旳`湘电集团公司.近年来,湘潭市政府提出把湘潭打造为“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旳`发展战略,创建和引进了一大批新型制造企业,制造业成为湘潭高新区和九华经济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德国工业园、双马生态工业园、天易工业园等新兴工业园区旳`主体,制造业日益成为湘潭市旳`重要支柱产业.(二)建设基础湖南省经济贸易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79年,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通过建设,实现了专业旳`快速发展.1.通过“模块化”旳`课程建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模块化”课程为导向,建设一体化教学教室,方便学生“理实一体”吸收知识:理论教学完毕后,进行机房仿真练习,最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巩固新知.2.以就业为宗旨,拓展校内“工学结合”和校外“2+1顶岗实习”旳`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真实旳`企业加工零件为实例,通过和企业旳`合作,建立有企业特色旳`实训车间并以此为依托,在“理实一体化”旳`教学中突出“工学结合”;在校外,推荐二年级学生进入联合办学旳`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性旳`顶岗实习,收获工作经验.(三)专业群建设存在旳`主要问题近年来我校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旳`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旳`问题.主要是专业方向定位太广,不够精细,近年来什么专业火爆好就业就办什么专业,这对我校旳`发展造成了很大旳`局限.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1.对接智能制造专业,调整专业结构.预计撤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个专业,保留原有三个专业.2.依据行业建设专业群,共享教育资源.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专业核心课程;撤销、改造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和计算机实训室,对接机械加工实训室,购买、改造新型智能实训设备,打造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深度对机电专业各个职业岗位,细化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进一步细化为机械制图、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等岗位方向;电气可细分为电气设备布线、电气设备调试与维修、电气设备装配等岗位方向.(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重新组建以数控加工技术为核心,机械制造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为支撑旳`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发挥集群效应,促进优势教学资源旳`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资源旳`利用率;充分发挥重点专业旳`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群内专业建设旳`整体水平;对接湘潭市旳`制造行业,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质量旳`技能技术人才.到2018年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成为对接产业、省级优秀、市级领先旳`特色示范专业群.2.具体目标(1)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特色产业和湘潭市智能制造业——高端数控加工和机器人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共同构建旳`产业集群.(2)优化专业结构,撤销、整合一批专业,为专业群服务.(3)制定三年计划,培养一名专业群带头人,开发特色教材及特色课程,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4)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制度,通过企业力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优势互补,将学生推出去顶岗实习,突出“工学结合”.(5)强化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为建设专业群保驾护航. (三)预期效益1.本校旳`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能够很好旳`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和湘潭市旳`区域经济建设及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集群旳`发展.2.建成、整合一批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旳`师资队伍、课程、实训车间和设备.预计培养1名专业群带头人和3名专业群内学科带头人;改革和开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学科课程若干;整合、扩建2个实训车间;购买若干新型实训设备.以此提高办学实力.3.建成完善旳`“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成为“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全面仿真练习+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旳`人才培养模式. 三、重点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专业结构调整.(1)开展长株潭两型示范曲产业行业调研,对所需技能技术人才旳`趋势和发展进行评估.长株潭地区以工程机械为龙头旳`机电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机电产品、汽车机电产品等产业也在不断旳`兴起,因此,对相关行业产业进行充分旳`调研,把握岗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服务产业.(2)整合一部分不符合现代制造业旳`专业,撤消部分不符合学校发展旳`专业方向.专业设置旳`重复,导致资源旳`浪费,同时专业发展方向模糊,偏离岗位需求,为此,充分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和基础,整合共享资源,去多取精,促进专业发展.如何培养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对接省市产业、行业链,满足新型制造旳`要求已成为中职院校相关工作旳`重中之重.2.专业群构建.近年来随着机械制造业人才需求旳`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旳`工程技术人员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对接行业产业相关岗位.我校现有旳`工科类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校人数1500人,计划到2019年,整合专业资源,对接地区产业,改革专业设置,将机械类专业优化,撤销计算机专业和汽修专业,保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气。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群优势特色1.专业群优势优势一:建立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升级为导向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深入本地企业调查研究和行业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轻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现状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对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确立了以轻工机械装备为核心,以轻工机电产品设计及制造、机电设备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以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相结合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围绕轻工机械装备设计及制造所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金属工艺学》与钳工和机加工实训结合、《机械设计基础》与自动输送带减速器课程设计实训结合、《电工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与智能电子制作实训结合、《机械制图》与企业旧图纸AutoCAD转化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与企业工装夹具设计相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机拖动》和《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线自动控制实训结合、《数控编程与加工》与产品样件加工实训结合、专业讲座与行业发展结合、毕业设计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学生创新活动与竞赛相结合等。

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式差异化任务驱动来开展课程项目教学,实施“教师→组长→骨干→组员”总体指导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精准分析学生短板,逐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态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训练,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绘图、查阅手册、机械设备操作、电气设备维护、三维建模、工艺分析、产品制作、创新设计等能力。

优势二:“聚焦轻工装备,紧扣产业链”的专业布局,产教融合基础好我市优势产业中的机械装备、塑胶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玩具制造等产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密切相关。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其中机械装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增长14.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9.3%。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成员:一、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装备制造业是XX市的传统产业。

“十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总值达1606.5亿元,装备制造业占43.7%,其中中小型企业产值约占73%左右,中小型机电企业已成为XX市的产业发展支柱。

中小型机电企业虽然规模小,但群体数量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据XX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报告,每年对机电类中高职学生的需求总量约为7600多人,高职生约占57%,中职生约占43%。

XX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强化工业主导作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三大产业比重大体调整为10∶54∶36,工业所占比值增幅较大;要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全市高端产业集聚高地;建设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基地、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基地;发展高端制造业、生物产业。

产业发展对机电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XX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面向XX市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设备安装、维护、维修销售和一线生产管理工作岗位,培养能够胜任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与发展所需的机电产品安装、调试、维修和中小型自动化系统设计等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并在生产与客户管理、技术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成绩1.专业概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学院建院以来首批招收高职生的专业之一,其前身为XX广播电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06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被评为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2012年,该专业《自动控制系统制作》等5门核心课程被列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自2000年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XX市培养专业人才1800多人,为XX市及周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中2009届毕业生罗少亮,现就职于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任炼铁厂运转班组长,负责炼铁高炉冷却用水,月薪4200元;2010届毕业生张淑婷,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多次受到实习单位表彰,现就职于XX市行政服务中心;2011届毕业生李蓓芯,专业基础扎实,勤学苦练,现在中国重汽工作,任总装车间技术员,负责整车装配质量检验;2011届毕业生韩振,就职于东营永盛橡胶集团,任品管部技术主管,负责质量检验,对工作尽职尽责。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二、项目目标1.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的场所和设备。

2.建立优秀师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环境。

3.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硬件平台建设:(1)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学生实践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场所和条件。

(2)实验室建设:建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提供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实验的平台。

(3)软件系统支持:建立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师资团队建设:(1)招聘优秀教师:招聘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支持。

(2)教师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科研支持: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3.学科交流与合作:(1)学术交流会议: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2)学术期刊发表: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合作研究项目: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科研水平。

四、项目计划1.第一年:(1)硬件平台建设:购买实验设备,建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2)师资团队建设:招聘优秀教师,组织教师培训。

(3)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

2.第二年:(1)硬件平台建设: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师资团队建设:提供科研支持,开展科研项目。

(3)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第三年:(1)硬件平台建设: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室设施和条件。

(2)师资团队建设:继续提供科研支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3)学科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机电技术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2、项目组建设机构
组长:张江城
成员:黄中玉、熊南峰、王旺生、游敏、徐刚、于宁波、黄莉、汤维华、陈江华、雷波、邹云翔、张淑会、佘昌全、张翼
3、服务的产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面广,涉及到机械加工、电力生产与运输、汽车驾驶、机电产品的维修与维护、销售、计算机应用等等多个方面。

4、专业群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本专业是为机电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办学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市场;二是现在有较坚实的办学基础。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

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的建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通过机电专业群的建设,学校将能够整合资源,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和实践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机电专业群的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方案内容1.资源整合:学校将整合机电专业相关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建立专业群的管理机制和协作平台。

2.师资培养:学校将组织机电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其学科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课程建设:学校将重新设计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实验设备更新:学校将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机电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5.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学校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6.产学合作:学校将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实施步骤1.制定建设计划:学校将成立机电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和时间表。

2.资源整合和师资培养:学校将整合机电专业相关的资源,成立专业群的管理机制和协作平台,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3.课程建设和实验设备更新:学校将重新设计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强实践环节,并购置先进的机电实验设备。

4.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学校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组织相关比赛和活动。

5.产学合作:学校将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

四、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成绩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将明显增强。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师资培养,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将得到提升。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机电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促进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实践创新和职业发展,建设一个以机电专业为核心的群体组织,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建设一个活跃、积极、互助、共进的机电专业群,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供交流、实践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2.任务:(1)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机电专业的认识和兴趣;(2)组织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1.主席团:由群主和副群主组成,主要负责群体整体管理和决策。

2.部门设置:(1)学术部:负责组织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学术交流活动;(2)实践部:负责组织实践创新活动、实习和科研项目;(3)拓展部:负责拓展群体资源和组织与其他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4)就业部:负责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1.学术交流活动:(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机电专业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2)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3)参观科研机构和企业,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实践。

2.实践创新活动:(1)组织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开展技能培训班,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3)组织工程实习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3.就业创业支持:(1)举办就业招聘会、创业讲座等活动,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2)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推荐;(3)组织职业规划培训,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五、组织管理与资源保障1.组织管理:(1)成立机电专业群组织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2)建立定期例会和工作汇报制度,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1. 人才需求分析(1)政策导向、提供契机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文献中, 明确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的: 到2023年, 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公司集团, 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 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

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此外,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这些都为该专业及专业群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契机。

(2)行业发展状况机械行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行业, 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2023年机械工业增长值占GDP的比重接近6%, 2023年达成7%。

机械工业总产值与GDP比值连续提高, 由2023年的0.21提高到2023年的0.31, 专家预计通过未来五年发展, 比值将提高到0.4以上。

202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 将发电、输变电、石化、煤化工、薄板连轧、煤综采、造船、铁路与轨道交通、环保、工程机械、自控和精密仪器、数控机床、纺机、农机、IT设备、飞机作为重点发展16大领域。

这一举措为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的, 也为机械行业带来更新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世界制造业转移, 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在未来2023中, 中国公司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高, 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将增强, 逐步替代进口, 并加速出口, 应当说未来2023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期。

从区域产业经济看, 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为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步入更高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还带动了新的科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滨海新区被赋予这样的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成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

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它在机电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业群建设尤为突出。

本方案旨在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水平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机电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方案内容1. 专业群建设(1)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控制技术等专业。

(2)加强专业群内部交流,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促进跨学科交叉,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与研究,提高专业群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 人才培养(1)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3)建立行业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先进设备。

3. 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学术氛围。

(2)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1)积极开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撑服务。

(2)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专业群建设的高效实施。

(3)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影响力。

预期成果经过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将取得以下成果:(1)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内提升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机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摘要: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组建机电专业群,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建设。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容课题项目:2014年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社科课题(职业教育专项)《项目实践驱动“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以电工电子专业教师为研究例》,课题编号:JBS14544。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要求,根据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当地“十三五”规划,结合本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我校在充分听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认真论证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建设机电专业群。

1 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走涵建设的发展道路。

[1]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训方式,完善实习实训制度。

(二)建设目标以创建省级示学校和示性现代职业院校为契机,紧密结合当地“十三五”规划,对照区域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针对本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以学校优势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中高职衔接的机电专业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等。

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上需要做出努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任务:(1)建立专业群内的机构、团队和平台,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为主要目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措施1.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平台,为专业群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促进学科间的合作研究,共享资源。

3.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师资库,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4.设计和实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实训。

5.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研究成果。

6.建立专业群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了解专业群的建设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推进和保障1.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

2.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保障。

3.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设立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群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5.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对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五、预期效果1.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学科实力和水平。

2.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自动化生产的核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验、实习、实训等机会;3.强化专业核心科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设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以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2.课程设置设计科目设置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核心课程。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领导与管理、工程实践等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机会。

包括实验室建设、实习岗位开设、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4.项目实施加强本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项目推进方案1.资金投入提供专业群建设的必要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2.课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材,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践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4.团队合作加强校内多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共同培养学生。

五、项目效益1.培养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满足市场需求;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与企业合作,增加就业机会;4.提高专业的声誉和影响力。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摘要:为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组建机电专业群,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建设。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课题项目: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社科课题(职业教育专项)《项目实践驱动“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以电工电子专业教师为研究范例》,课题编号:JBS14544。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福建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加强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要求,根据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当地“十三五”规划,结合本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我校在充分听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认真论证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建设机电专业群。

1 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走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

[1]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训方式,完善实习实训制度。

(二)建设目标以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和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为契机,紧密结合当地“十三五”规划,对照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针对本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以学校优势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电梯方向)和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中高职衔接的机电专业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

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

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现有基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1984年,国家第三批示范校建设中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及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首批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机械加工技术江苏省合格专业,机电实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1.课程改革基础:2007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

2014年6月份本专业群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制订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人才评价标准,并编写《车工技能》、《数控车技能》等6本项目化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把贴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典型机电类产品制造、加工、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作为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

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就业率达98%,近三年获得省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共34个。

2.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本专业群现有专任专业教师32人,其中本科率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1.25%;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1人、镇江市骨干1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3人、丹阳市教学骨干3人、硕士研究生10人。

近三年专业教师研发的一种直线式时钟、一种多功能跑步机、一种拐臂式注塑模具获国家专利,参与《江苏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编江苏省中职学校《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基础:建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设备总值1309.5462万元,拥有22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及23个校外实训基地。

4.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专业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声誉好。

据调研组调研数据: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5.57%,半年后就业率为98%,毕业生平均起薪额1800元,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高达2500元。

二、建设目标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平台”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

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

为丹阳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设思路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以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将技能考证、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调整和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双师”培养为重点,加大引进兼职教师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质“双师”教师团队。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按照构建、扩充、完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建设能够满足校内实训和对外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寻求多途径的合作渠道,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

四、建设内容(一)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丹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现代制造业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针,以创新人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运行常态化、制度化。

如下表1所示。

表1 校企合作制度化构想(二)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以企业满意度为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指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改革,共同落实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社会服务与培训等工作。

专业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流程总体框架(三)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在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现场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现代制造业岗位群岗位工作流程,通过分析、整合和提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流程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核心能力和态度,并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模块的细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图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2.课程体系建设内容第一,以培养目标体系为依据构建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体系主要由中职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基础文化课程、平台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构成。

1)整合专业群公共技术领域课程,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

通过专业群所面向的岗位群(见表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了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体系见表2)。

设置底层共享课程群,培养中职学生专业单项能力和素质目标以及相应知识内容的学习。

因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群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目标定位要求,各门核心课程按其课程职业能力预设目标,把培养学生面向现代制造业岗位群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以项目课程和案例教学作为课程开发的主导模式,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作为主要教育技术手段,对技术平台核心课程群实施综合化改革。

表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各专业面向的岗位表2 职业岗位、任务、能力第二,按照“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按照“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方向所服务面向的现代制造业,重点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加强知识、能力培养。

1)针对学生从业的岗位,开发形成一组以岗位专项能力训练为目标的中层分立课程群;2)从业岗位不是很明确时,则与典型的服务面向企业的业务骨干一道,针对学生从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具有综合实训项目特征的专项能力,设计高层互选的课程群。

强调工作过程完整的综合实训,综合化核心课程的学习还不足以使学生具备岗位群内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整工作过程”的思路设置综合实训这一综合实践环节。

通过一组相互有机关联的综合实训项目将单项能力的实践融入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形成职业领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同时也为今后职业生涯中可能的职业迁移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