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ccac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d997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9篇)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c69d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f.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9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第1篇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 1 J / s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764f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7.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 力学-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垂直向下。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原状的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热学-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 电学- 电荷:物体带电的量度。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
-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4.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色散:白光通过介质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透镜。
-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内、焦距上、焦距外的成像特点。
5. 声学-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6.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4d12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9.png)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初三物理总复习的知识点概述:#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压力和压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机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 热学-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和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 电学-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单位是伏特(V)。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透镜:能够使光线汇聚或发散的透明物体。
# 声学-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 共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
# 原子物理和核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核反应: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裂变和聚变。
# 实验技能- 实验操作:包括使用各种物理实验仪器和设备。
-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741e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e.png)
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物理量。
2.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进行测量,单位是牛顿(N)。
3.力的合成: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与由这些力合成的力相同,则称这几个力合成力,合成力的大小等于这几个力的矢量和。
4.其他力的特点:平衡力与不平衡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力,物体将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力,物体将以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1上的力与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三、机械能与能量守恒1.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它们之间的转化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物体自由落下,机械能守恒。
3.功:物体在受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时做功,功等于力和位移的乘积。
四、压力与浮力1.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称为压力,压力等于作用力与垂直于力的方向上的面积的乘积。
2.压力传递原理:液体中的压力传递会均匀作用在液体的各个部分,并会传递到容器的任何部分。
3.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称为浮力,大小等于所排液体的重量。
4.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排除掉的液体的重量。
五、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1.光的反射:光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方向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称为光的折射。
六、光的色散与光的反射、折射的应用1.光的色散:光在经过三棱镜等物体时,不同颜色的光波由于折射角的不同而发生分离的现象。
2.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的应用。
七、电学知识1.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时,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目的变化,单位是安培(A)。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0b69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8.png)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e449b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f.png)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在平日的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11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1)定义: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2)单位:J。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2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3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在你知道路程和时间项要求取速度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公式。
(注意必须是总路程和总时间)2.有用推论Vt^2-Vo^2=2ax:这个公式一般是用来变形求取加速度,即式子当中的a,在你知道速度,初速度,总路程的时候可以使用。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一般用于平均速度/中间速度的求取,当然你必须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才可以使用。
4.末速度Vt=Vo+at:这个是末速度的求取。
当你知道时间、初速度、加速度的时候就可以求取末速度。
4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_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_九年级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3df5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a.png)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与分解3.弹力与胡克定律4.压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压强的计算公式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4.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5.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三、机械能与动能1.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动能守恒定律3.动能与力的关系4.重力势能及其计算公式5.机械能守恒定律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轮轴原理及其计算公式3.斜面运动的计算4.功率与效率的计算五、热和热传导1.热的传递方式2.热对物体的影响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4.热传导的条件5.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六、光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及其传播特性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的特点5.光的色散现象七、电学基础1.电荷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历史上的电学实验3.电流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八、电能转换1.静电场的概念及其特点2.静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计算3.荷质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电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5.频率和周期的概念与计算九、电磁感应1.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3.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4.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公式5.二线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现象十、电能的输送与变换1.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概念与特点2.电能输送中的损耗现象3.发电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4.变压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5.车间电路的特点与安全用电原则。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ef092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7.png)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与不平衡力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弹力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动量与冲量质量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二、机械能与机械功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与动能转化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人体劳动功率与机械效率三、力的作用与效果静力平衡条件条件反射动力学平衡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的应用牛顿摆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斜面轮轴系统四、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噪声与声音污染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吸收五、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的波长与颜色镜子与光的反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折射实验与现象棱镜与光的分散与合成六、电路与电流电流的概念与计算电流的方向与大小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电流的测量与电表的使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组合电源与电池七、电的传导与绝缘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与绝缘静电的产生与消失电荷的基本属性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带电方式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静电的应用八、磁场与电磁感应元件与复现有源元件与电压源无源元件与电阻电容和电感电基础与电容和电感串并联电动势的表达电动势与电势差速域偏转仪真实图象和实在图象反射率和透射率干涉和衍射位相差和干涉色光栅和分光光度计九、电磁感应与电能变换电动势与电流的关系磁场产生的原理电磁感应的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与电动势发电机与电磁铁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十、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史及其影响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fcd46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3.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3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
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
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
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04年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06年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
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
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例析: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潮湿的地面会变干B. 扫地时,太阳下能看到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C. 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D. 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很快整杯水变红了解析:A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而蒸发的实质是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有些运动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有能力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跑出液面成为气体分子,可见蒸发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8b420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7.png)
一、力学部分1.运动-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和变速运动-动量和冲量-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重力和重力势能-弹性力和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2.士尼子力学-弯曲和扭转现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源的强度和声级-光线的传播和反射-镜像的成因和特点-物体的放大和缩小-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的区别-光能的衍射和干涉二、热力学和热学部分1.温度和热量-分子动能和温度-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膨胀现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热容量和热容-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2.热力学定律和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气体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热机和热泵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和热机循环三、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简单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像性质-球面镜和反射望远镜的成像规律2.光的颜色-光波长和颜色的关系-颜色的合成和分解-颜色的反射和吸收-颜色和光的频率的关系四、电学部分1.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概念和性质-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电势能和电势差-静电场和静电感应-电容和电容器2.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性质-电阻的概念和性质-简单电路和串并联-雷电和静电放电-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磁学部分1.磁场和磁力-磁感线和磁力线-磁场的定义和性质-磁场对电荷和电流的作用-磁铁和电磁铁-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发电机和电磁起动器的工作原理2.磁性和磁现象-磁性物质和磁化-磁性材料的分类和性质-磁场和磁力的测量-磁力线的画法和方向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一些汇总,涵盖了运动、热力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4b0b24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9.png)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媒质中的传输过程。
光可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后在物体上形成的像。
光的成像可以用光线追迹法和光线反射法来分析。
二、电学基础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之分。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欧姆(Ω)表示。
电功率是电流通过电器元件时所能产生的功率,用瓦特(W)表示。
三、机械原理1. 力与运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者速度改变的作用。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2. 机械能与功率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四、声学基础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五、能量转换与节能1.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2.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节能是指通过合理使用能源和科学技术手段降低能量损耗。
实施节能政策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电磁学基础1. 电场与电势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力场,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是由电荷运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是磁场对磁场中单位长度导线的作用力。
七、热学基础1.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指标。
2. 热量与传热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传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归纳,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际问题解决。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f0111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e.png)
一、运动的描述和表示1.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合速度等。
2.运动的表示: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
二、力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方向等。
2.力的分类: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
4.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变化,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受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即F=ma。
6.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能量与动量1. 动能:动能等于1/2mv²,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
2.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3.机械能守恒: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动量: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四、光学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理想平面镜:对称轴、焦点、平面等。
4.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5.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绝对折射率等。
6.光的色散:折射角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7.凹凸透镜成像:放大、缩小、正立或倒立成像。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3.声的特性:频率、振幅、音量等。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不同介质间的反射。
5.声音的增强与衰减:共振、声屏障等。
6.多次反射声现象:回声、共鸣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汇总。
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力与运动、能量与动量、光学以及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ce2b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6.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总结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包含了力和运动、光学和声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以这些知识点为基础,对九年级物理进行全面总结。
一、力和运动1. 火箭推力原理:火箭的推力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喷射气体向后排出,火箭就会获得向前的推力。
2. 弹力:弹簧的弹力是指在拉伸或压缩状态下恢复原状的力。
3. 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或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上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被称为摩擦力。
4. 合成力: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称为合成力。
5. 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称为平衡力。
6.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沿着运动方向所做的功。
7.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反射定律:光线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折射定律: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4. 光的色散:当光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颜色会发生分离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5. 光的衍射:光通过物体的边缘或小孔时,会发生透射和弯曲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三、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做快速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导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 回声:当声音遇到反射面,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4. 共振: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振动时,如果与该物体自身的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就会产生共振现象。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验和练习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3c0fe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初三物理知识点的全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矢量加法计算合力或分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2. 运动学- 描述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
- 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涉及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合成。
3. 能量和功-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相等。
5. 热学基础-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6.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及其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7. 电磁学基础-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8.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90c3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2.png)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1.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力都会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物体具有势能是因为其位置、形状或状态使其具有能量。
3. 电和电磁学-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截面的量。
- 电阻:电流通过某种材料或器件时遇到的阻力。
- 电压:电流通过一个电路时所需的能量或功率。
4. 热学和能量转化-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 热量: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各种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热能、机械能、电能等。
5. 光和光学- 反射:光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弹。
- 折射:光通过介质时发生弯曲。
-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弯曲。
6. 运动和力学- 速度:一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
- 惯性:物体继续保持其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7.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物体周围产生磁力的区域。
- 硬磁体: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磁性的物体。
- 电磁感应:磁场变化时导线中会诱发电流。
8. 波动和振动- 振动:物体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 波长:一周期振动中的空间长度。
- 速度: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
9. 声音和音乐- 频率:声波的振动次数。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中的分子传播。
- 音乐:通过声音的音调和节奏组成的艺术形式。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b654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f.png)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 位置、位移和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
2. 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 力和质量的关系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摩擦力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力的合成
- 分解直角斜力
-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4. 物体的压力和压强
-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
- 飞利浦原理
- 水压力和液压力
5.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定义和计算
- 浮力原理
- 物体的浮沉和浮力的应用
6.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
- 机械能的定义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和势能
- 简单机械和力与位移的关系
7. 电流和电路
-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 电路的基本元件
- 并联和串联电路
- 戴维南定理和欧姆定律
8. 电阻和电阻定律
- 电阻和电阻率
- 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 线路中的最大功率传输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 磁场的特性和磁力
- 电磁感应现象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发电原理
10.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 透镜和成像规律
- 光的色散和光谱
- 人眼的视觉和光的干涉
11. 热学
- 热和温度的定义
-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 相变和热量传递
- 热量的测量和稳定性
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和应用知识。
如果需要更详细或具体的知识点,请让我知道。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ad2989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f.png)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一、力和压力:1. 力的定义:力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4.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叫做压力。
5. 压力的计算: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 = F/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A表示受力面积。
二、力的效果: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者说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的形式:1. 弹力: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恢复力。
2.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产生的力。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结果。
4. 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四、功、能和机械能转化:1. 功的定义:力沿着位移方向做功,即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的转化形式,能转化成功,功转化成能。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5.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6. 功和能的转化: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热能、电能等。
五、简单机械:1. 杠杆:利用转动力矩平衡原理的简单机械。
2. 轮轴:利用转动力矩平衡原理的简单机械。
3. 楔子:用来抵御外力和分割物体的简单机械。
4. 螺旋: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推力和位移的简单机械。
5. 轮子:用来降低摩擦力和改变力的方向的简单机械。
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是直线传播。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三者共面。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3d2c947f1922791688e871.png)
初三级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与时间得测量第2节运动得描述第3节运动得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得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得特性第3节声得利用第4节噪声得危害与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得直线传播第2节光得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得折射第5节光得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得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得规律第4节眼睛与眼镜第5节显微镜与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得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与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得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得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得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与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与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得利用第1节内能得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与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与电路第3节串联与并联第4节电流得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得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得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得电流跟两端电压得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得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得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得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得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得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得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得转化与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得测量1、长度得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①_____,符号:②_____.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③(_____)、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单位换算:1 km=1 000 m,1 dm=④______m,1 cm =⑤______m,1mm=10-3 m,1 μm=⑥____m,1 nm =⑦______m.(2)测量工具常用测量工具:⑧_________、三角尺、卷尺.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3)刻度尺的使用三看:观察它的⑨__________、量程、分度值;刻度尺的量程为刻度尺的⑩____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指 _____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_________.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 ________cm,分度值为 ____cm.示例1会放:零刻度线 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_____,不能歪斜.会读:读数时视线要 ______刻度线,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与起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差即为被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值要估读到 _______________.估读的0不能省略.会记:测量结果要由 ______和 ______两部分组成.(4)常考长度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1.6 _____;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课桌的高度约0.75 _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约 _____ cm,宽度约18 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 c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 _____,符号为 _____.常用单位:小时(h)、 _____(min)等.单位换算:1 h= _____min,1 min= _____s.(2)测量工具古代:常用测量工具有日晷、沙漏等.现代生活中:常用测量工具有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运动场和实验室: ______.精确的计时仪器:铯原子钟.(3)常考时间估测1 min内正常人的脉搏跳动约为 _____次;中学生步行4 km用时约1 h;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_____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 ____s;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0.4 s.3.误差与错误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①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2.参照物(1)定义:人们判断物体的②______和③______时作为④______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判断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所选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⑤_____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⑥______的.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⑦________,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⑧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1)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在相同的①________,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②_____;b.在物体运动相同③_______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④_____.(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⑤______与⑥______之比叫做速度,通常用字母⑦_____表示.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⑧______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⑨______,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⑩_____.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位基本单位: _______,符号为 ______,其他常用单位: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千米每小时( _______).单位换算:1 m/s= ______km/h.(4)公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公式:v= _____(v表示速度,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变形式:s= ____、t= _____.(5)常考速度估测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______;男子百米赛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约为10 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5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_________.2.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 ______且 _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是研究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2)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定义: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也可以用 _______来描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意义: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 ______程度.四、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①______.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3.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②______,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③______,利用公式④ ______求得物体的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产生的.(2)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②______,③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 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以④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2)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⑤_______;真空⑥______传声.3. 声速(1)定义:声音传播的⑦______,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⑧_______.(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⑨______和⑩______有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 ______ ,声音在15 ℃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______m/s.(3)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 ______传声最快, ______传声较快,______传声最慢.4. 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______,回声就是被_________的声音.(2)辨别回声的条件: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_____s)回到耳边,人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更响亮.(3)利用:回声测距离:s= ______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1)概念:声音的①______.(2)决定因素:发声体振动的② ______,频率越高则音调越③_____,频率越低则音调越④_____.(3)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⑤______,简称⑥_____,符号:⑦_____.(4)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从⑧_____Hz~⑨ _______Hz.(5)超声波:频率高于⑩_______Hz的声.(6)次声波:频率低于 _____Hz的声.(7)声音:人类能听到的声,声音、 _______、 ________统称为声.2. 响度(1)概念:声音的 _____.(2)决定因素:物体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越 _____,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 音色(1)概念:声音的品质(2)决定因素:不同发声体的 ______、 _____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也就不同.三、声的利用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①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凡是②______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③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1)单位:人们以④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为dB.(2)噪声对生活的影响:⑤______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 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⑥ _____dB.3. 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⑦______:在⑧_______减弱,如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使用乐器和家电时控制音量、禁止鸣笛、摩托车的消声器等.(2)阻断噪声⑨______:在⑩_____________减弱,如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在道路两旁植树等.(3)防止噪声 ________:在 _______减弱,如工厂用的防音耳罩、捂住耳朵、飞机场的地勤工作人员戴耳罩等.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及其测量1. 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①_____程度叫做温度.(1)作用:测量②_____的工具.(2)原理:液体的③_________.(3)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 摄氏温度(1)单位:④_______,符号:⑤____.(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⑥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⑦_____的温度定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⑧____份,每一份代表1 ℃.4. 温度计的使用(1)估:估计待测物体的⑨_____.(2)选:根据⑩_________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看:看清温度计的 ______和 _______.(4)放:玻璃泡 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触碰到_______或 _______.(5)读:待温度计示数 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_____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_____.5. 体温计(1)作用:测量 _____温度.(2)刻度范围(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通常为35 ℃~42 ℃.(3)体温计的使用与读数使用前:需拿着温度计用力下甩,将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读数.常考温度估测: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___℃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____℃.二、熔化和凝固(1)常见三种状态:固态、①_____、②_____.(2)定义:随着温度变化,物质会在固、③___、④___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⑤______叫做物态变化.2. 熔化和凝固(1)熔化定义:物质从⑥_____变为⑦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吸、放热情况:熔化⑧___热.(2)凝固定义:物质从⑨_____变成⑩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吸、放热情况:凝固 ___热.3. 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沥青、玻璃、松香、石蜡等.(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 ______________叫做熔点.凝固点:液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3)晶体、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曲线三、汽化和液化1. 汽化(1)定义:物质从①_____变为②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 (2)吸、放热情况:汽化③___热.(3)举例:水蒸气蒸发、酒精挥发、湿物体变干等.2. 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沸腾的异同(2)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3)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气泡特点:沸腾时水中会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温度特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保持 _____,但要持续吸热.3. 液化(1)定义:物质从 _____变为 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2)吸、放热情况:液化 ____热.(3)举例:白气、雾、露、雨、蒸馏提纯、装冷水的容器外壁“出汗”等.(4)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A. _____温度;B. 在一定温度下, _____气体体积.四、升华和凝华1. 升华(1)定义:物质从①_____直接变成②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2)吸、放热情况:升华③___热.(3)应用: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4)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2. 凝华(1)定义:物质从④_____直接变为⑤_____的过程叫做凝华.(2)吸、放热情况:凝华⑥___热.(3)举例:霜、冰花、雾凇等.四、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月亮①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②_________介质中沿③______传播.举例: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3)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的带有④______的⑤_____线.2.光的传播速度(1)光既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⑥_______m/s=⑦_______ 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c.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射到物质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①_____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②___________;(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③_____;(两线分居)(3)反射角④_____入射角.(两角相等)如图1所示.3.光路的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⑤_____.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图示三、平面镜成像1.原理:光的①______.2.特点:(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②_____;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③______;(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④______;(4)平面镜成⑤______.其成像规律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⑥______.3.应用:穿衣镜、潜望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①______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②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图2所示.2. 光的折射特点:(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③______入射角.(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④______.(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⑤______.3.光路的特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⑥______.4.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水杯中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池水变浅、叉鱼时应叉到鱼位置的下方、海市蜃楼等.五、光的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①______ 用玻璃三棱镜分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2.色散:太阳光是②_______,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3.色光的三原色:④_____________.4.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作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2)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作紫外线,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感光.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灯等.物体的颜色(1)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在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什么颜色;(2)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现黑色;(3)除了黑、白色物体,其他颜色的物体只有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物体本色,在其他颜色光的照射下,物体都呈现黑色.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 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镜片中间①_____、边缘②_____.(2)凹透镜:镜片中间③_____、边缘④_____.2. 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⑤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⑥_____作用3. 三条特殊的光路图4.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所成的像是 ______、 ______的.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所成的像是______、 ______的.放大镜: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也是一个凸透镜,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与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可以观察到物体 ______、 ______.(2)实像和虚像实像:光屏 _____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异侧.虚像:光屏 _____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同侧.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2. 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______,像 ______;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______,像 _____.四、眼睛与眼镜1. 正常眼睛的成像原理(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①______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相当于②_____.(2)成像特点:成③_____、④_____、的⑤____像.2.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视网膜⑩______视网膜 _____配戴 ____配戴 _______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望远镜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①______,成②______、③______的④_____像物镜靠近被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作用是使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形成⑤_____、⑥____的⑦___像,相当于一架⑧______靠近被测物体的一组透镜,它的特点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形成⑨____、⑩____的 ___像,相当于一架______特点物镜成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所以人眼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第六章质量一质量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①_____表示.(2)单位及单位换算基本单位:②_____,符号是③______.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单位换算:1 t=④______kg、1 kg=1×103 g、1 g=⑤_______mg.2.质量的测量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⑥______,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器具是秤(台秤、案秤).3.天平的使用(1)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⑦______.★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⑧______,不能⑨_____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⑩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2)托盘天平的使用放把天平放在 _____台面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处调调节横梁两端的 __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 _____的刻度线测把被测物体放在 ____盘,用镊子向 ____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 ______的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 ______(选填“左端”或“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之和★常考质量估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______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______g.4.质量的性质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 _______、 ______和 ______而改变.二、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①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计算公式:②________.m表示质量,ρ表示密度,V表示体积.3.物理意义: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③_________的质量.金的密度是19.3×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⑤____,有时也用克每立方厘米做密度单位,符号是⑥__ _.1 g/cm3=⑦_ __kg/m3.5.性质: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同种物质的密度是⑧______的,其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⑨______.6.常见物质密度:水的密度ρ水=⑩_________kg/m3;冰的密度ρ冰=0.9×103 kg/m3;海水的密度ρ海水= 1.03×103 kg/m3;煤油、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三、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的使用和读数看①_______和分度值,单位: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②________L;放在③___________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④________相平.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⑤________测量工具天平、量筒测量固体密度的步骤(1)用天平测出⑥______的质量m(2)在⑦______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⑧____的体积为V1 (3)将物体放入水中,测出体积为V2(4)固体密度 =⑨ ________注:此步骤适用于不溶于水、不吸水和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四、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1)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①______,遵循②__________的规律,但是水比较特殊,水在4 ℃时密度最大.(2)水结冰后,③______不变,体积④______,密度⑤______.例如:水冻成冰后体积增大就把水管胀裂了.2.密度与物质鉴别(1)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⑥______,可以根据密度公式来鉴别物质.(2)应用:鉴定牛奶、农业选种时配制盐水;航空器材常利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机床底座用坚固且密度大的材料制成.第七章力运动和力一、力1.力(1)定义:力是①___________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②_________,另一个是③________.(2)单位:力的单位是④______,简称⑤______,符号是⑥_____.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⑦______,使其发生形变.如: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用力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⑧_________.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⑨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我们把力的⑩_____、 ______、 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_______,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 _____.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如图所示.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的.二、弹力1.弹力(1)弹性:在受力时会发生①_____,不受力时,又②______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塑性:物体在受力形变后不能③____________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2)定义:物体由于发生④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常见弹力有支持力、压力等.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⑤______到原来的形状.例如,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⑥_____的工具叫做测力计.(2)常见测力计:⑦___________、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秤.(3)弹簧测力计原理:在⑧_________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⑨______.(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看清它的⑩_____和 ________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_________ 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 __________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使用时测力时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 ______,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测量时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 ______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5)常见的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______N;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重力约为 _____.三、重力1.定义:由于①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②____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③______.★表达式:④________.★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⑤______,符号为⑥___;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单位是牛每千克,符号⑦_______,其中g=⑧______N/kg.在粗略计算时,g可以取10 N/kg.(2)重力的方向:⑨_________.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的方向.(3)重心★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⑩_________上.★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______上.(4)常见物质重力:一个初中生的重力约为500 _____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 N;物理教科书的重力约为2 N;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 _____N;一个篮球的重量约5 N;一个苹果的重量约1.5 N~2 N.第八章运动和力一、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①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②______.2.牛顿第一定律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③_____状态或④_________运动状态.3.惯性(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⑤_________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⑥______有关,而与物体运动的状态和速度的大小无关.(3)利用和防范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以提高跳远成绩;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等.防范: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汽车司机和前排乘客配备安全带等.二、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①______或②_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③_____,方向④_____,并且在⑤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三、摩擦力1.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①______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②_____相对运动的力.(2)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③________和接触面的④_________有关,接触面受到的⑤______越大,接触面越⑥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2.摩擦的利用与防止利用人跑步时要利用鞋底和地面间的摩擦;用手拿起杯子;擦燃火柴;汽车轮胎的花纹;方向盘套;走路时穿带花纹的鞋底;自行车把做成螺纹状;传送皮带上上皮带蜡;雪天路面铺灰渣防止机器工作时各部件间产生的摩擦;机器上的轴承装珠子,并上些润滑油;在地上拉重物时在物体下面放上圆木棍,车陷入泥地在上面铺上木板3.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摩擦的方法⑦______压力,如:刹车时用力捏闸⑧_____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如:刹车减小摩擦的方法⑨______压力,如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不能太紧⑩_____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冰壶运动中刷冰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行李箱使相互接触的表面 ________,如:给轴承加润滑油、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 压强(1)影响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①___________有关,而且跟②__________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③___________.(2)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④____________与⑤__________之比叫做压强.(3)公式:p=⑥_______.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则是⑦___________,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⑧________,简称⑨_____,符号是⑩______.(5)物理意义: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_________所受的 _____.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 _____.2.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1)增大压强的方法:可以增大 ______或者减小_________.例如:推土机的推土铲刃,篆刻刀的刀口做得锋利,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这些都是通过 ______受力面积来 ______压强的.(2)减小压强的方法:可以减小 ______或者增大 _________.例如:铁轨下面铺放枕木,推土机用宽大的履带来支撑,这些都是通过 ______受力面积来 _____压强的.二、液体的压强1. 液体压强的特点(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具有①________,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a.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②_____.深度越深,压强越③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