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1、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主要特点是什么?纵观“格兰仕”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 它在微波炉市场获得成功, 实际竞争优势的法宝就是实施总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 为实施总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格兰仕”一直拼命扩大生产规模, 以摊薄各种成本, 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并在企业整个经营价值链中, 采取各种策略来降低微波炉的单位成本, 从而树立其在行业、市场中的成本(价格)优势, 通过不断降价来排挤竞争对手, 抢占市场份额, 使企业的市场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格兰仕采取的是哪种竞争战略?这种战略有几种方式?答:格兰仕采取的是低成本战略,是所有战略中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它的目标就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中成本最低的生产者,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以成本的优势与他人竞争。

它有三种方式:同样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同样的价格更好的质量,更好的质量较低的价格。

3、格兰仕是如何降低成本的?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分析, 他们决定集中力量投资生产微波炉。

1998年和1999年两次变相降价一一即增加微波炉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赠品分量, 实施“买一赠多”(根据产品型号分别附赠七、九、十一件相关产品)的价格策略, 当年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到61%和67.1%.下面,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格兰仕”是如何实施其成本领先战略的。

在营销宣传方面,在生产运作领域,最后, 由于具有了成本优势, 格兰仕在产品定价上, 运用量一一本一一利分析技术确定其产品价格及历次降价幅度。

二、从珠三角到长三角1、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市场:没有长三角辽阔从市场角度来说,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由于地理上的区隔,再从整体经济实力来考察,张汉文说:“海关的问题,其实在全国的政策都一样的,但是这边的海关似乎特别严厉。

”与此相比较,长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很重视台商的这块心病。

人力资源:遭遇制约而谈到管理人才乃至高级人才,那更是珠江三角洲的弱项。

沃尔玛案例详细分析

沃尔玛案例详细分析

案例分析:向跨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取经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介绍一、沃尔玛的崛起1962年,山姆·沃尔顿在美国阿肯色州罗杰斯城一个偏僻小镇开办了第一家沃尔玛百货商店;1969年10月31日成立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1990年,沃尔玛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1991年,沃尔玛商店在墨西哥城开业,开始进入海外市场;1992年3月17日,山姆·沃尔顿先生获得由美国总统乔治·布什颁发的自由勋章;1996年,沃尔玛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中国;1997年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

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沃尔玛的连锁店几乎遍布全世界,并以其优质快捷的服务,惊人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增长率,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而闻名全球。

2001年在《财富》杂志“全美最受尊敬的公司”中排名第3,2002~2005年在《财富》500强中连续4年位居榜首,2009年销售额达到4000亿美元。

在2010年《财富》杂志公布的美国五百强企业新榜单中,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取代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再次登上榜首,并于2011年新鲜出炉的世界五百强中蝉联冠军称号。

二、沃尔玛海外扩张受阻沃尔玛的海外扩张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2006年5月22日沃尔玛将其韩国分店作价8.82亿美元转让给韩国新世界集团,从而正式推出韩国市场;7月28日沃尔玛再次宣布,向麦德龙出售其位于德国的85家门店。

此外,沃尔玛还先后推出过日本、印尼、香港等亚洲市场,有数据显示,沃尔玛在发达国家屡遭不顺,使沃尔玛把更多精力关注于中国、印尼、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零售市场已成为沃尔玛在亚洲成败的关键,也因此被视为“唯一有可能复制沃尔玛在美国的规模和成功战略的市场”。

截止到2007年初,即沃尔玛进入中国十年之际,其在中国市场也仅仅拥有73家门店,总营业额更是不值一提,同期综合业绩不但低于一些本土零售企业,而且落后于宿敌家乐福。

成本领先战略案例

成本领先战略案例

成本领先战略案例案例主题】沃尔玛的成本领先战略【开发者】RCTI【案例正文】美国沃尔玛连锁店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2002年沃尔玛全球营业收入高达2198.12亿美元,荣登世界500强企业的冠军宝座。

沃尔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功运用了成本领先战略并予以正确实施。

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是“天天平价,始终如一”,即所有商品(非一种或若干种商品)、在所有地区(非一个或一些地区)、常年(非一时或一段时间)以最低价格销售。

为做到这点,沃尔玛在采购、存货、销售与运输等各个商品流通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将流通成本降至行业最低,把商品价格保持在最低价格线上。

沃尔玛降低成本的具体举措如下:第一,将物流循环链条作为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载体。

(1)直接向工厂统一购货与协助供应商减低成本,以降低购货成本。

沃尔玛采取直接购货、统一购货与协助供应商降低成本三者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完整的全球化适销品类的大批量采购,形成了低成本采购优势。

1)直接向工厂购货。

零售市场的很多企业为规避经营风险而采取代销的经营方式,沃尔玛却实施直接买断购货,并对货款结算采取固定时间、决不拖延的做法(沃尔玛的平均“应付期”为29天,竞争对手凯玛特则需45天)。

这种购货方式虽然要冒一定的风险,却能保护供应商的利益,这大大激发了供应商与沃尔玛建立业务的积极性,赢取了供应商的信赖,保证沃尔玛能以最优惠的价格进货,大大降低了购货成本。

据沃尔玛自己统计,实行向生产厂家直接购货的策略使采购成本降低了2%-6%。

2)统一购货。

沃尔玛采取中央采购制度,尽量由总部实行统一进货,特别是那些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高知名度商品,如可口可乐、柯达胶卷等,沃尔玛一般对1年销售的商品一次性地签订采购合同。

由于数量巨大,沃尔玛获得的价格优惠远远高于同行。

3)协助供应商减低产品成本。

沃尔玛通过强制供应商实现最低成本来提高收益率,如对供应商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场所、存货控制及管理工作进行质询与记录,迫使其进行流程再造与提高价格性能比,使供应商同沃尔玛共同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及供应链的运作成本。

奇瑞公司的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奇瑞公司的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奇瑞公司的发展战略案例分析商学院09级10班王东雪09号奇瑞公司的发展战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滴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

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牌子,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

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另有数十款储备车型将相继上市。

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诉求,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 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多年来,以“零缺陷”为目标的奇瑞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2009年实现整车销售达50万辆,同比2008年增长40%,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乘用车出口企业。

从奇瑞公司的成功和商业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几种竞争战略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逐一展开分析。

(一)奇瑞的低成本战略1. 供应链成本战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

奇瑞公司在1997~1999年的创业时期并没有生产整车,而是引进了一条福特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生产发动机。

在整车设计成功以后,这种发动机则成了奇瑞风云经济性轿车的核心部件。

在零配件上,奇瑞充分利用了国内为引进型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体系,使得零配件的国产化率达到了70%~80%,大大降低了成本。

2. 研发成本战略纵观奇瑞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清晰的看到其研发战略的主线,也就是从一开始的外包,到兼并再到联合设计。

最初的“风云一代”是出资请国外设计公司设计,在模仿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由于奇瑞的骨干多来自一汽,对“一汽”系列车型的底盘、车身掌握了充分的资料,第一款车的研制成本非常低,从而可采取比同类车低1/3的价格销售。

低成本战略分析

低成本战略分析

(4)世界家电生产基地
格兰仕一直把做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格兰仕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企业定位,是为了避免进入低附加值的 行业,因为在这些行业中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就要摧毁产品的附 加值,保护自己的产品。 自蒸汽机发明之后,全球性的制造中心一直立足于欧美,直到 二次大战;二战后,全球性的制造中心开始转向技术发展之路,即 转移到以日韩为首的东南亚;90年代以后,全球性的制造中心转移 到中国。 家电作为传统产业,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在发达国家,新兴产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 因素,例如美国,每年3%。而对于发展中国 家来说,就不能满足3%的增长速度,至少要 7%—8%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那么,多出来的5%—6%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靠传统产业的增长。
三、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条件
(一)外部条件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 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二 )企业自身条件 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 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 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 径; 低成本的分销系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三、案例:格兰仕低成本战略的应用
综述:格兰仕成功的原因
规模化优势。其年产1200万台的产量使得其单位产品总 成本实现了行业最低,而挑战者要突破格兰仕构筑的成 本壁垒很困难。 上游资源的打造。格兰仕能以绝对优势的产量,第一品 牌的光环迫使供应商以超低的价格供货,建立起了有形 和无形控制力极强的完整产业链条。 以超低价格终端市场,并通过"价格战""清理门户"。当其 生产规模达到125万台的时,就将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 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这样,80万台以下的企业生 产越多,亏损越多;同样地,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 又将出厂价定在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

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_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

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_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

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_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格兰仕发展经历了从羽绒到微波炉的转型,从微波炉的新进入者到全国微波炉冠军,从国内到国外, 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欢迎阅读!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篇1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的高速成长轨迹、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严密的现场管理、市场导向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格兰仕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

文章研究并认为,格兰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实行成本**战略,而该战略得以在格兰仕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后发优势与模仿的创新、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一价格一市场一资源整合的一体化策略、管理方式的学习与革新。

一、问题提出与分析视角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英文Galnz,以下简称格兰仕)是世界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

2002年格兰仕的微波炉产量为1400万台,是松下电器微波炉产量的7-8倍。

从1995至2002年,格兰仕在中国微波炉市场上连续8年蝉联第一。

2002年格兰仕在中国高达70%,全球为30%。

微波炉是有美国科学家斯本塞(PercyLe Baron Spencer)于1945年发明的。

当年,美国雷声(RAY-THEN)公司开始着手研究,1947年,雷声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微波炉。

1954年以“雷达波”炉位商品名称的微波炉最早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1955年西欧制成家用微波炉,1961年日本也成功地制作出家用微波炉。

由于当时产品成本太高,寿命太短,从而影响了微波炉的推广。

1965年,乔治•福斯特对微波炉进行大胆改造,与斯本塞一起设计了一种耐用和价格较低的微波炉。

1967年,微波炉新闻发布会兼展销会在芝加哥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

从此,微波炉逐渐走人了千家万户。

到90年代初,微波炉还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才能生产的高档家电,其中著名生产厂商如日本松下电气、东芝,美国惠尔普,价格昂贵,仍非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家庭所能消费。

到1990年,世界产量已经达到2254万台。

格兰仕低成本战略

格兰仕低成本战略

格兰仕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又称成本领先战略,它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利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一种竞争战略。

比较由著名的成功案例当属格兰仕微波炉的低成本发展战略格兰仕前身是梁庆德在1979年成立的广东顺德桂洲羽绒厂,1991年羽绒服装及其他制品的出口前景不佳,决定转移到一个成长性更好的行业。

经过市场调查,确定微波炉为进入小家电行业的主导产品(当时,国内微波炉市场刚开始发育,生产企业只有4家,其市场几乎被外国产品垄断)。

1996年到2000年,格兰仕先后5次大幅度降价,每次降价幅度均在20%以上,每次都使市场占有率总体提高10%以上。

格兰仕集团在微波炉及其他小家电产品市场上采取的是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的规模经济首先表现在生产规模上。

据分析,100万台是车间工厂微波炉生产的经济规模,格兰仕在1996年就达到了这个规模,其后,每年以两倍于上一年的速度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到2000年底,格兰仕微波炉生产规模达到1200万台,是全球第2位企业的两倍多。

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成为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环节。

格兰仕规模每上一个台阶,价格就大幅下调。

当自己的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

此时,格兰仕还有利润,而规模低于80万台的企业,多生产一台就多亏一台。

除非对手能形成显著的品质技术差异,在某一较细小的利基市场获得微薄赢利,但同样的技术来源又连年亏损的对手又怎么搞出差异来?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格兰仕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使对手缺乏追赶上其规模的机会。

格兰仕这样做目的是要构成行业壁垒,要摧毁竞争对手的信心,将散兵游勇的小企业淘汰出局。

低成本竞争战略案例

低成本竞争战略案例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是低成本优势。

如果企业进行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累计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企业就具有了低成本优势。

如果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对于竞争者而言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则其低成本优势就会持久。

如果企业向买方提供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以使其低成本优势不为售价低于竞争者而抵销,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

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

低成本优势只有在企业维持它时才能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效益。

如果不能持久的改善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那么企业只能保持成本等价或成本近似,企业要获得低成本优势就必须找到低成本优势的持久来源。

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源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行为,成本行为取决于影响成本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包括企业的规模经济、学习能力、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机构因素等。

这些结构性因素结合起来决定一种既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因此,保持对成本起主要作用的基本因素的长期优势,就可能实现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优势。

本文介绍并分析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两个成功案例,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对企业低成本竞争战略作一阐述。

一、两个案例(一)沃尔玛案例1962年,山姆。

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W AL—MART)商店。

迄今沃尔玛商店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百货商店。

按照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估算,1989年山姆。

沃尔顿家族的财产已高达90亿美元。

沃尔玛在世界零售业中排名第一。

《商业周刊》2001年全球1000强排名,沃尔玛位居第6位。

作为一家商业零售企业,能与微软、通用电器、辉瑞制药等巨型公司相匹敌,实在让人惊叹。

沃尔玛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商品物美价廉,对顾客的服务优质上乘。

沃尔玛始终保持自己的商品售价比其他商店便宜,是在压低进货价格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下功夫的结果。

沃尔玛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想尽一切办法把价格压低到极限成交。

公司纪律严明,监督有力,禁止供应商送礼或请采购员吃饭,以免采购员损公肥私。

成本领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成本领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事情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进入衰退期,美国航空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1991、1992两年,美国航空公司的赤字总额累计达80亿美元。

曾经盛极一时的TW A、大陆、西北三家航空公司均因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

但一家名叫西南航空公司的小企业却在一片萧条气氛中异军突起,并在1992年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25%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佳绩。

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得益于该公司—贯坚持的营销战略和赫伯特·克莱尔的出色领导。

这是一个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的经典案例。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航空业等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GNP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交通工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飞行以及快速舒适的特点受到广泛青睐。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有约莫7条国内定期航线。

但当时的大航空公司更热衰于跨洋长途飞行,对短程空运业务则不屑一顾。

而国内日趋频繁的商务旅行与美国过于广阔的疆土使短程运输业变成了有利可图的“战略性机会窗口”。

1967年,克莱尔律师与罗林·金在餐桌上发现了这个窗口。

他们以56万美元建立起西南航空公司,开始在大航空公司夹缝中生存。

成功的营销策略1968年,西南航空公司成立后,只经营达拉斯、休斯敦和圣安乐尼奥3个城市间的短程航运业务。

在巨人如林、竞争残酷的美国航空界,克莱尔对战略性营销初始战略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

在寻找“战略性机会窗口”,即市场切入点是通过SWOT分析法来实现。

S即Strengths(长处),W即Weaknesses(弱点)以及O即Opportunities(机遇),T即Threats(威胁)。

前两者为企业内部因素,是可控变量;后两者是外部因素,属非可控变量。

但是,它们可以被利用。

通过SWOT的系统分析法,西南航空公司进行了正确的市场定位。

20世纪70年代,西南航空公司只将精力集中于得克萨斯州之内的短途航班上。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薪($) 资/小时 机员工 工服务人数 数
纵人数
西南航空
100000
18
81
2443
6
1
其他航空公司 200000
20
130
795
12
3
•顾客服务
航空公司
航班上的 用餐服务
机票票价
航空里程积累
西南航空

两种票价
次数
其他航空公司 有
采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超售) 里程
2021/10/10
9
成本领先战略——设备利用率
0.826 6.86
1990 6.73
0.889 6.92
1991 6.76
0.75 8.24
1992 7.03
1.143 5.62
1993 7.25
1.085 6.11
每座位英里运营费用 (名义价格) CPI(燃料用油)
每座位英里运营费用 (实际价格)
❖来源:/cpi
10
1
0.1 1984
每座位英里运营费用 5.86 (名义价格)
CPI(燃料用油) 0.914
每座位英里运营费用 5.86 (实际价格)
1985 6.08
0.971 5.72
1986 5.41
1.017 4.86
1987 5.61
1.273 4.03
1988 5.82
0.978 5.44
1989 6.2
1972年,西南航空成立初期,美国相对成熟且利润较高的长途航 线已基本被瓜分完毕,当时实力强劲的竞争者一般都争取提供全 套服务的竞争策略,尽可能让乘客舒适满足地抵达目的地。惟有 西南航审时度势,选择了利润较薄而无人问津的短途航线。直到 1975年,西南航也只有4架飞机,只飞达拉斯、休斯顿和圣安东 尼奥3个城市。它凭借独特而恰当的定位,以最低的价格和精简的 服务,迅速在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在西南行进入航空市场的那 个季度,季度客运量甚至增加了123%,这一辉煌业绩,重创了其 他竞争对手。

春秋航空低成本战略案例

春秋航空低成本战略案例

春秋航空低成本战略案例春秋航空作为国内的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其所追求的经营策略也是围绕“低成本”展开的。

于是,在这个领域,春秋航空积极推行各种措施,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下面将通过分步骤阐述春秋航空低成本战略案例。

1. 开辟有盈利潜力的航线。

春秋航空在初期经营先开辟了一些港澳台、珠三角等城市的短途航线,而今,其也开始向国际、远程的城市进军。

在开辟新航线时,春秋航空不会照搬以往的做法,而是会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相应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选择有盈利潜力的航线。

2. 减少航空运营成本。

高昂的运营成本是航空公司最头疼的问题,春秋航空则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成本,如:削减员工数、机队规模以及租机等成本;通过飞机座位的多样化,增加了座位的数量,提高了收益;优化让客人自助服务的流程,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

3. 创建自己的品牌。

除了从上面提到的两个具体方面入手以外,春秋航空还注重完善企业形象与品牌建设。

在这方面,春秋航空增强品牌与用户的互动,不断拓展社交渠道;加强了品牌信息在市场上的宣传力度;同时,春秋航空还不断推出各种营销活动,激发客户的购买欲。

4. 推行“4K”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是春秋航空实现低成本战略的基础保障。

春秋航空推行“4K”质量管理体系,即“客户至上、绩效优先、行业透明、开放协作”的企业理念。

这样的管理理念,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达到低成本战略的实现目标。

总之,春秋航空围绕“低成本、客户体验、创新战略”这一宏观目标,极力提升客户的舒适体验,同时探索了一系列的服务扩展计划。

仅靠一些固定的优势很难在竞争中胜出,春秋航空正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才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航空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

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

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1:低成本战略——娃哈哈娃哈哈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中国饮料行业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时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国际企业,还有娃哈哈、汇源、达利园、农夫山泉、红牛等国内企业各分一杯羹。

整个饮料市场正孕育着激烈的品牌竞争和市场瓜分。

跨国公司凭借其深厚的品牌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在国外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大陆本土饮料企业构成合围之势,使我国本土饮料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

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

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

娃哈哈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的核心奥秘在于―――坚持不懈的实施低成本战略。

娃哈哈的低成本战略的内容总的概括为:娃哈哈生产制造中的低成本。

追求生产设备高效化,追求后向一体化,追求规模出效益,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原材料成本。

配送成本控制。

娃哈哈提出了“销地产”战略,即在每个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直接设生产分厂,就地就近生产。

每个生产基地的配送范围控制在500公里以内。

渠道运作的低成本。

十余年来,娃哈哈坚持以经销商为中心的“联销体”政策。

网罗并培养了大量资金实力雄厚、覆盖和配送能力强大的经销商群体。

市场推广中的成本控制。

娃哈哈几乎不与广告代理商打交道,而直接与各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1:低成本战略——娃哈哈娃哈哈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中国饮料行业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时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国际企业,还有娃哈哈、汇源、达利园、农夫山泉、红牛等国内企业各分一杯羹。

整个饮料市场正孕育着激烈的品牌竞争和市场瓜分。

跨国公司凭借其深厚的品牌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在国外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大陆本土饮料企业构成合围之势,使我国本土饮料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

战略案例

战略案例

★案例一:“老牌”企业的竞争分析: 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1)优势S: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市内:95%以上;全省:60%以上);有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2)劣势W:销售队伍不太雄厚,市场没有细分,产品没有特色;(3)机会O:拥有很高的客户群,产品在当地拥有一定影响力;(4)威胁T:来自金杯啤酒的竞争压力。

2、评价金杯啤酒的竞争战略:(1)营销是其在竞争中的主要弱点,加强营销正是提高本身竞争能力的关键和核心之所在。

(2)在竞争中急功近利,缺乏长远和全局考虑。

(3)不能针对啤酒销售特点。

(4)忽视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其主要弱点。

3、海清啤酒应采用的战略:(1)公司战略层次上:宜采用市场渗透战略。

(2)竞争战略层次上:宜采用差异化战略。

(3)职能战略层次上:宜采用整体营销战略,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开发品牌,同时针对金杯啤酒加强促销活动。

案例二:宝洁SK-Ⅱ护肤品SWOT分析二 SWOT分析过程(一)分析环境因素:1.S(优势):SK-II是宝洁公司旗下的高端护肤产品系列,背后有宝洁公司强大的财力物力影响力做后盾。

虽然SK-II产品现在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是宝洁公司的市场影响力,以及有效的广告诉求,包括这次宝洁公司对此事件积极的反应,都对SK-II战胜困难、度过瓶颈阶段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宝洁公司旗下其他产品的销售没有受到影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下面做个粗略的归纳:声誉与外部关系:SK-II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七年之久,积累了较好的声誉。

在此事件之前,未出现任何有关投诉案。

甚至在此次事件中,其广告代言人,中国著名影星刘嘉玲接到控告一说也不了了之。

法院审案也表示难度太大。

这都与其强大的社会脉络、良好的外部关系分不开的。

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宝洁公司有强大的生产力,对产品科技含量要求颇高。

此次出现问题,宝洁迅速做出回应,能够很快调整生产。

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势也逐渐向有利宝洁公司的方向发展。

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

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

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1:低成本战略——娃哈哈娃哈哈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中国饮料行业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时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国际企业,还有娃哈哈、汇源、达利园、农夫山泉、红牛等国内企业各分一杯羹。

整个饮料市场正孕育着激烈的品牌竞争和市场瓜分。

跨国公司凭借其深厚的品牌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在国外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大陆本土饮料企业构成合围之势,使我国本土饮料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

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

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

娃哈哈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的核心奥秘在于―――坚持不懈的实施低成本战略。

娃哈哈的低成本战略的内容总的概括为:●娃哈哈生产制造中的低成本。

追求生产设备高效化,追求后向一体化,追求规模出效益,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原材料成本。

●配送成本控制。

娃哈哈提出了“销地产”战略,即在每个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直接设生产分厂,就地就近生产。

每个生产基地的配送范围控制在500公里以内。

●渠道运作的低成本。

十余年来,娃哈哈坚持以经销商为中心的“联销体”政策。

网罗并培养了大量资金实力雄厚、覆盖和配送能力强大的经销商群体。

●市场推广中的成本控制。

娃哈哈几乎不与广告代理商打交道,而直接与各大电视台广告部直接签订广告合同。

●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

●原材料、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

娃哈哈很早就实施大宗原辅材料招标政策。

全国100家生产型公司的大宗原材料必须由集团公司统一集中采购,以最大限度获得最优惠价格。

评价:低成本战略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努力取得规模经济,以经验曲线为基础,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以使企业的产品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处于成本地位的战略经营单位能够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因为较低的成本可使其通过削价与对手进行激烈竞争后,仍然能够获得盈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根。

案例分析:广东华帝集团

案例分析:广东华帝集团

现有战略分析—集中化战略
市场集中化
华帝集团把目标市场定位在燃气灶具上,利用企业有 限的资源和根据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对该产品进行 不断的完善,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低成本的竞争 优势。 渠道集中化 与当时多数的燃具企业采取多家代理制不一样的是, 华帝采取了区域独家代理制度,在每一区域只选择一家 有实力的一级经销商,通过一级经销商的网络销售产品 。通过这个制度,华帝既可以阻止多个经销商之间的价 格战、窜货,又可以使经销商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与经销商建立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战略调整(一)—品牌强化
①对华帝品牌重新定位,有“华帝燃具,中国精 品”向“中国燃具领导品牌”转型。 ②以“华帝”品牌作为中高端品牌,采取高差异 的竞争战略,体现“感受创意生活”品牌诉求。 ③建立“华帝”品牌形象店,体现新生活方式的 理念,加强对终端的控制,加强对顾客的服务 (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直接体现华帝公司 “向社会提供高技术、高价值和有竞争力的产品 和服务,实现顾客满意的最大化”企业宗旨,追 求高附加值与利润。
最先引进CIS,销售、宣传规
劣势(W)
新产品推出慢; 负债结构保守; 产品线范围太窄,热水器、吸
范化; 7董事各有所长,共同管理; 率先实行区域独家代理制度。

油烟机的市场份额低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威胁(T)
众多市场竞争者,如万家乐、
机会(O)
邓小平南巡讲话,房地产空前
营销
渠道 促销 反应速度
营销

建立公司市场部,负责制定和实施CI策略和品牌策略, 从事集团所需要的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为专业公司 的营销活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提供必要的支持;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案例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案例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案例【篇一: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案例】目前,腾讯正逐步实现“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

腾讯发展过程如图4-1 所示。

图4-1 腾讯发展简图二、案例聚焦术上,腾讯是个追随者,但是icq 并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可供腾讯参 icq上做广告的。

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权出让,是腾讯的第三个主意。

目前,腾讯通过与广州东利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qq 形象为主体的服饰、动漫产品。

qq 正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卡通品牌,并逐步向科技领域延伸。

qq 件、形象已经进入到pc、dvd、移动硬盘和摄像头等终端产品。

目前,手机、家电的利润非常微薄,不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希望能够在增值服务上有独特的表现,纷纷上门来要和腾讯合作。

而这些pc 之外的终端延伸,也正是腾讯梦寐以求的新战场。

2.“利润因子”的管理在利润乘数化竞争战略下,企业要清楚自身利润因子的优势。

准确的市场定位在qq 聊天的用户中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时尚产品的购买能力极强。

于是,腾讯和东利行提出“q 人类q 生活”的卡通时尚生活概念,把衍生产消费群定位在14~26岁青少年。

随后,相继开发出精品玩具系列、手表系列、服饰系列和包袋系列等10 大类106 个系列,约1000 种带qq 标志的产品。

2001 年10 月,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开业,受到迷的大力追捧,每天营业额达到10 万元,迅速超过了同一条街的原有“铺王”佐丹奴专卖店。

短短数月,100 多家“q-gen” 专卖店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

由于有强大品牌做后盾,部分 qq 商品的毛利率已达 50以上,而且还有相当不菲的连锁加盟费收入。

这就是巨大的利润乘数效应。

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qq 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软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

qq 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放着qq 靠枕……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许有人会问,既然qq 能有这么大的利润乘数效应,为什么腾讯公司不自己发展呢?道理其实很简单。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宜家出走马甸变脸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

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

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

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

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

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参考答案:(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

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

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