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新版心血管预防指南看心血管一级预防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主要内容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主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但我国迄今尚无专门指导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的一级预防指南。
一、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现状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死亡人数达400万,占总死亡的40%以上,也是伤残和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指临床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
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主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列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二、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1.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风险的预防措施。
实践证明,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发展和临床事件的上游措施,是心血管病预防的基石。
3.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人数快速增加。
除需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外,此类患者大部分需进行药物治疗,增加其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关键。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虽然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流行和危险因素的防控有所改善,但距离健康中国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面临巨大挑战。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推荐意见/推荐类别,证据级别)通过多学科合作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A通过医患沟通确定适当的干预策略/,B评估与患者健康相关的社会相关因素,保证心血管病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执行/,B一、概述《指南》强调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应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医患沟通为手段,充分评估患者的社会相关因素,结合患者意愿,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个体化干预策略。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心血管病是指各种引起心脏和血管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应运而生。
一、控制饮食饮食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超标。
同时,要合理均衡摄入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增加高纤维食品的摄入,如谷类、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沉积,减轻血压和血糖的负担。
二、适量锻炼适度而均衡的体力活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积累,还能增强心血管健康。
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车等。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心血管系统的代谢功能。
三、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三倍以上。
饮酒过量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发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因此,要做到戒烟限酒,保护心血管健康。
四、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的风险。
因此,要合理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尽量避免摄入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粮,适量运动,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五、防止精神压力过大长期承受精神压力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因此,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放松技巧,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
六、定期体检心血管疾病往往具有潜伏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检测。
通过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可以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 2006年心血管死亡率183.7/10万,2008年 241/10万,2015年农村298.42/10万,城市 264.84/10万。
• 2007年新发急性心梗50万人,2015年冠心 病死亡率110.67/10万,2015年大陆地区冠 心病介入567583例,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 数达300万,每3人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得分
0 1
吸烟
否 是
得分
男
女
0
0
2
1
糖尿病
否 是
得分 男女 00 12
注:BMI(表示体质量指数),ICVD(表示缺血性 心血管病)。估算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总体风险, 按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个体7个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收缩压、BMI、总胆固醇、吸烟和
糖尿病)给予评分。第二步将所以评分相加,得出
阿司匹林的使用
• 心血管获益同时增加出血风险(争议,特 别是对低危人群的使用)。
• 权衡获益-出血风险比,推介以下人群使用 阿司匹林75-100mg作为一级预防:1.糖尿病 40岁以上。2.高血压合并之一者50岁以上、 有靶器官损害、糖尿病。3.未来10年心血管 事件危险>10%。4.以下3项以上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吸烟、肥胖、大于50岁、早发 心血管病家族史。
总分。第三步根据总分,在“绝对危险”栏中查到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以发病概率 (%)来衡量,<10%为低危,10-20%为中危,>20% 为高危。
第二步:求和
危险因素
得分
年龄 收缩压 体重指数 总胆固醇
吸烟 糖尿病
总计
第三步:绝对危险
10年ICVD绝对危险参考标准
平均危险 最低危
一级预防,远离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远离心血管病近年来,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病患者逐渐增多,所以如何预防心血管病成为了国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怎样做好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一、什么是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当前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零级、一级预防均为“疾病前预防(未发生疾病或处于亚临床阶段时进行预防)”,而二级、三级预防则是“疾病后预防”。
二、怎样做好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一)第一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1.科学饮食大量饮酒、食盐摄入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所以从疾病防治角度来看,科学、健康饮食至关重要,例如:(1)少吃咸菜、腊肉等含盐较多的食物;(2)每日食物种类超过12种,这样能够保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摄入;(3)少吃精面、精米,建议用糙米、燕麦等粗粮代替三分之一主食,以及食用升糖指数较低的全谷类食物;(4)补充优质蛋白,并且建议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各占一半比例,不过若是肾功能不好,务必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蛋白摄入量。
2.控制体重超重与肥胖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元凶”,所以若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还需注重体重控制,例如:(1)节制饮食: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饭量、少吃油腻及盐分多的食物、多吃能够产生饱腹感的食物等;(2)坚持运动:通过长期运动能够消耗多余营养物质及体内脂肪,也能有效控制体重;(3)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能够减轻身体疲惫感,让您有充沛的精力去控制体重。
3.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既能改善情绪状态,也能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延长寿命,所以建议广大读者朋友们能够在忙碌之余适度锻炼,例如每日晨起或是晚餐后2小时坚持锻炼15-30分钟,推荐选择慢跑、球类运动、快步走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注意不要饱餐后立即运动,并且运动期间一旦有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也需立即停止运动。
4.戒烟吸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并且戒烟费用远远低于药物治疗费用,所以戒烟无疑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2024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
2024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心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也是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卫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措施和指南。
其中,就是其中之一。
预防心血管病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的支持,也需要个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行动。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群众就医的第一站,在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2024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的制定,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心血管病的防控能力和水平,促进全民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心血管病的危害、预防措施和2024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开展心血管病的预防工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心血管病的危害心血管病是一种以心脏和血管为主要病变对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类型。
它具有发病隐匿、危害巨大、复发频繁等特点,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头号杀手。
心血管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死亡率:心血管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死亡率最高。
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重症并发症,往往病死率极高。
2. 严重致残:心血管病患者在病情恶化或发生急性并发症后,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如瘫痪、失语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3. 经济负担:心血管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心血管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年)解读
阿托伐他汀40~80 mg 瑞舒伐他汀20 mg 辛伐他汀20~40 mg+依折麦布 普伐他汀40 mg+依折麦布 洛伐他汀40 mg+依折麦布 氟伐他汀80 mg+依折麦布 匹伐他汀2~4 mg+依折麦布 阿托伐他汀10~20 mg+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 PCSK9单克隆抗体
限制过多钠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g)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推荐
Ⅰ IIa IIa III IIa
证据
B B B B B
碳水化合物摄入供给每日能量的50%~55%,有助于降低ASCVD风 险
IIa
B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2):1000-1038.
合理膳食
高强度(LDL‐C降低幅度 50%~60%)
超高强度(LDL‐C降低幅度 >60%)
辛伐他汀10 mg 普伐他汀10~20 mg 洛伐他汀10~20 mg 氟伐他汀40 mg 匹伐他汀1 mg 血脂康1.2 g 依折麦布10 mg
阿托伐他汀10~20 mg 瑞舒伐他汀5~10 mg 辛伐他汀20~40 mg 普伐他汀40 mg 洛伐他汀40 mg 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 匹伐他汀2~4 mg 辛伐他汀10 mg+依折麦布 普伐他汀20 mg+依折麦布 洛伐他汀20 mg+依折麦布 氟伐他汀40 mg+依折麦布 匹伐他汀1 mg+依折麦布 血脂康1.2 g+依折麦布
Ⅰ
C
非糖尿病的 ASCVD 高危患者 LDL‐C 目标为< 2.6 mmol/L(100 mg/dl);非 HDL‐C目标为<3.4 mmol/L(130 mg/dl)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解读PPT课件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 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适用人群
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以及具有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阿司匹林 可作为一级预防用药。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简介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 具有更高的抗血小板活性,但出血风险也相对较高。
03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与实践
合理膳食建议及营养搭配
均衡饮食
推荐摄入多种食物,包 括谷类、蔬菜、水果、 豆类、坚果、鱼肉禽蛋 等,保持食物多样性。
控制盐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 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 等,以降低高血压风险
。
控制糖摄入
减少高糖饮料和食品的 摄入,以降低糖尿病风
险。
适量运动锻炼推荐
有氧运动
血脂异常
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易导致血管病变。
主要危险因素介绍
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肥胖
肥胖患者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风 险,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 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副作 用。同时,对于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 应等异常情况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更新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方法
一级预防远离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远离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涉及到人体的很多器官和系统,比如心脏、微血管、动脉、静脉等等,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咱们最熟悉的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这些疾病在引发原因、症状等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来对病情进行控制,否则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导致人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
那么,心血管疾病能不能预防?该如何预防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健康的饮食俗话说“病从口入”,这话是一点都不假。
心血管病有很多的风险因素,饮食不健康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盐分、油脂、胆固醇等的过量摄入,长期吸烟酗酒,蔬果食用较少等,都容易引发心血管病。
因此,预防心血管病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根据多项医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显示,盐分、饱和脂肪酸等的过量摄入会明显的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而在饮食中多添加一些水果、蔬菜、谷类、海产品等,能够对降低心血管的发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远离烟草,这是控制心血管病发生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可控性最强的一点,心血管病和吸烟之间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戒烟不仅能够省钱,还能防病。
而在日常饮食中,除了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果蔬食用量,还要注意这样几个数值:钠盐每天食用量控制在不超过5克的范畴,酒精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水的摄入量保证在1200毫升以上,食用油的摄入量保证在25克以内,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300毫克。
另外,要注意对钾的含量进行补充,多吃一些紫菜、木耳、瘦肉、坚果、西瓜、香蕉等。
2、适量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可不仅是一个标语口号那么简单,养成适量运动的习惯,对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更是有明显的效果。
我们知道,在心血管病的风险因素中,肥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而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能够避免过度肥胖的出现,有效的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等一系列慢性病的发生。
从中国新版心血管预防指南看心血管一级预防PPT课件
我国成人心血管健康水平调查2015: 绝大多数合并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一级预防刻不容缓
2015年,一项对我国96,121例成人(≥20岁)调查发现,理想心血管健康(4项危险因素+4 种健康行为全部合格)人群仅占
0.2%,绝大多数合并CVD危险因素
4项心血管健康因素包括 1. 不吸烟 2. 未经治总胆固醇<200mg/dl 3. 未经治血压<120/80mmHg 4. 未经治空腹血糖<100mg/dl
从新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看防治未来
.MKT.01.2018.4986
主要内容
• 反思中国ASCVD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增加使CVD越治 越多 • 国外实践经验——从治到防,跳出越治越多的怪圈 • 迎接ASCVD从治到防的拐点——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重磅更新
ASCVD已成为我国首要死因
新指南强化预防为先理念(2): 构筑全民预防体系
全社会共同参与
筛查
治疗
诊断
管理
不局限于 高危个体 全体居民 均可享受 一级预防 带来的获 益
建立以生活方式改善为基础,从筛到管的、全民一级预防体系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2
更优的评估工具,更好的筛查预防
2017版较2011版精简了风险评估工具,增加了余生风险评估,筛查高危人群 更加准确全面
我国健康政策强调预防为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心血管病等重大慢性病相关的过早死亡率(%)
/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更新,助力我国 心血管病预防
• • 为了减轻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时隔6年,重磅更新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治疗篇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治疗篇血压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是降压治疗的基础。
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支持健康的膳食结构(如DASH饮食)、限制钠盐摄人、减轻体重、体育锻炼和限制饮酒可有效降低血压。
指南推荐的针对高血压人群可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与上述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生活方式基本一致,其中对食盐摄入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小于5g/d;体重要求控制BMI<24kg/m²,腰围<90/85cm(男性/女性);对于体育运动,建议有氧活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运动量与前述一致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和死亡总风险。
总体风险不同的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存在差异,基线风险越高治疗绝对获益越大。
对于降压药物的启动时机问题,目前针对1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的相关研究多为高危患者,结果支持药物治疗可降低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1级高血压的中危患者降压药物治疗的直接证据主要来自HOPE3研究的亚组分析,提示收缩压降低可减少主要终点事件。
而在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高危人群中,降压药物研究缺乏,中低危的血压正常高值者药物治疗则未见明显获益。
在降压目标方面,均支持强化降压治疗,并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研究提示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五大类降压药物在减少总心血管事件方面作用近似。
血脂管理(一)血脂目标推荐目前,大多数风险模型中主要关注TC、HDL-C和LDL-C这三个指标。
但在部分TG升高的患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因富含TG的脂蛋白颗粒也是致动脉粥样硬化ApoB颗粒的重要组成成分,TG升高时LDL-C颗粒占ApoB颗粒的比重减少,检测非HDI-C或ApoB可更为准确地评估ASCVD风险。
(二)降胆固醇目标推荐众多研究发现,LDL-C降低越多、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降低越多,两者呈线性相关。
糖尿病合并ASCVD高危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更大其LDL-C目标应更低。
(三)调脂治疗中的饮食管理指南推荐健康饮食模式,与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内容基本一致。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儿童和青少年
• 要关注儿童肥胖,青少年吸烟,缺少运动。 • 建议:1.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膳食、拒
绝吸烟、坚持锻炼身体、控制体重);2.对 于肥胖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每年测一次血 压;3.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 血压、女孩多囊卵巢应每年进行一次身高、 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
我国流行病学
• 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80%与高血压 (34.9%)、吸烟(31.9%)、高胆固醇 ( 11.4% )、糖尿病(3%)有关。8种为可 控的危险因素:高胆固醇、吸烟、高血压、 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乏 水果蔬菜、精神紧张。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年龄(岁) 35~39 40~44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徐静
什么叫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 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 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 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 率。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 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 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 推荐:大于45岁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查一次 ABI, >50岁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 或2项(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 >65岁)每5年查一次(ABI、PWV、C-IMT)。
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 目前认为传统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 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 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 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其中有8项是 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预防的。
血糖监测与控制
• 1.研究证实IGT和IFG心血管损害就已经发生, 建议40岁开始每年查1次空腹血糖,<45岁 如果以下危险因素:BMI≥28、有糖尿病家 族史、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行OGTT试验。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一级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健康习惯的培养以及必要的医学干预。
以下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健康饮食- 建议采用富含全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低脂肪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如Ω-3脂肪酸)的饮食。
- 限制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 适量摄入富含钾、钙和镁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压。
规律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相应强度相互结合的运动。
- 运动应包括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如举重、做俯卧撑等。
控制体重- 维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戒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限制酒精摄入- 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两单位,女性不超过一单位。
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血压。
血脂管理- 定期检查血脂水平,特别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必要时,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脂。
血糖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心理健康- 管理压力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样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社交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健康问题。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积极采取行动,维护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意义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尤以冠心病和脑卒中为重,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
积极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被称为“传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
其中,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种族不可改变,其他8种因素均可以改变,即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来说,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循证药物,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级预防中所有预防措施的基石。
1.1 平衡膳食饮食中,降低钠盐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海鱼和谷类纤维素的摄入,可显著降低已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病率。
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 g(含钾多的食物包括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坚果、豆类、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瘦肉等)每天摄入蔬菜300-500 g,水果200-400 g,谷类 250-400 g,胆固醇<300><25 g,每日饮水至少1200="">1.2 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是心肌梗死第二大危险因素;与老年人相比,年轻吸烟者心肌梗死危险可进一步增加4倍。
因此,要积极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
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
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样重要。
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1.1 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
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
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
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
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
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
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
1.2 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死亡人数达400 万,占总死亡的40% 以上,也是伤残和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
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主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列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以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为主的ASCVD死亡率升高更为明显。
与欧美人群相比,我国出血性卒中发病率上升趋势已基本控制,死亡率明显下降,在总心血管病死亡中的占比从 1990 年的 39% 下降至 2016 年的 27%。
但我国仍是出血性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出血性卒中占总心血管事件的15%~20%,约占所有卒中事件的30%,是欧美白人的 2~3 倍。
可见,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别于欧美人群,需要基于国人的研究证据制定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策略。
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现状及总体意见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通过控制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风险的预防措施。
实践证明,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即使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一级预防的现况也不容乐观。
2014至2016年开展的全国七大区域39 个社区的横断面调查显示,在10 年心血管病风险≥10% 的≥45 岁女性中,降压和调脂治疗率分别为 44.4% 和10.2%,男性则更低,分别为36.3% 和6.3%。
虽然女性治疗率略优于男性,但控制率却低于男性。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实践证明,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基本策略,同时需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检出、诊断和治疗,提升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针对病人需要和特征,采取个性化血压疗法 心血管疾BP病:血的压一;级TG和:二甘级油三预酸防脂;BMI:身体质量指数;HbAfc:成人血红蛋白大个别片段;MI:心肌梗塞;CHF:充血性心脏衰竭。
第16页
二级预防策略收益分析
• 可能收益: -糖尿病控制(4S, HOT, 进行中NIH试验) -降低HDL-胆固醇,甘油三酯(HIT)
-吸烟(CASS)
-糖尿病疗法和运动(生活型态心脏试验 , Hdidelberg)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第15页
对有冠状动脉和其它血管疾病病人二级预防:最终更新
目标
推荐干涉
吸烟: 目标 完全戒掉
评定烟草用量。强烈提议病人和家人停顿吸 烟,并防止被动吸烟。假如可能,提供咨询 ,药品疗法,包含尼古丁代替品和安非他酮 ,以及正式戒烟程序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第12页
二级预防顾虑
• 在那些有现有疾病人中,CVD发病率要比 健康个体高出5-7倍
• 糖尿病在患过心肌梗死人中也含有相同发 病率(Haffner)
• 危险原因修正是二级预防努力基础 • 需进行二级预防努力病人有:1)稳定CHD,
2)不稳定绞痛,3)有过MI史,4)有过 CABG史,以及5)有过PTCA史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第6页
全小区性CVD预防计划
• 斯坦福 3-小区研究(1972-75)表明大众传媒影 响下相比未受到干涉高危居民,CHD危险分数下 降了23%
• 北卡累利阿(1972-)表明公众教育活动降低了吸 烟、脂肪摄入、也降低了血压和胆固醇
• 斯坦福 5-城市计划(1980-86)显示了吸烟、胆 固醇、血压和CHD降低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 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规律的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提高心肺功能和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 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运动频率和时长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将血压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 、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高血脂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脂
调整饮食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脂,对于高危人 群,如肥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测 频率。
控制糖尿病
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 锻炼,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控制高血脂
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 检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
03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压,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肥 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
测频率。
合理饮食
青少年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评估
健康检查与评估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个体情况
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个体化 的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KT.01.2018.4986
主要内容
• 反思中国ASCVD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增加使CVD越治 越多
• 国外实践经验——从治到防,跳出越治越多的怪圈
• 迎接ASCVD从治到防的拐点——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重磅更新
ASCVD已成为我国首要死因
据Lancet最新GBD研究报道,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已逐渐超过传染性疾病,其中 心血管疾病也逐渐超越其他慢病成为死因之首
高血压使用阿司匹林适应证为ESC高血压指南推荐的高危CVD患者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1;3(1):22-26
主要内容
• 反思中国ASCVD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增加使CVD越治 越多
• 国外实践经验——从治到防,跳出越治越多的怪圈
• 迎接ASCVD从治到防的拐点——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重磅更新
4项健康生活方式包括 1. 不吸烟 2. 理想的BMI 3. 锻炼达标 4. 健康饮食
J Am Coll Cardiol 2015;65:1013–25
我国一级预防人群:1/3为中高危
2% 11%
17%
21%
49%
极低危 低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顾东风等对全国近35 万例无心血管病的一 般人群数据分析发 现,超1/3的一般人群 为CVD中高危*
我国各种危险因素治疗率和控制率不佳
我国危险因素治疗率和控制率现状
高血压
5.70%
22.90% CHINA-PEACE研究
血脂异常 糖尿病 0%
8.90%
19.50%
治疗率 控制率
10%
25.80%
39.70%
20%
30%
40%
50%
CHINA-PEACE研究 Lancet. 2017 Dec 9;390(10112):2549-2558. Atherosclerosis. 2016 May;248:2-9. JAMA. 2013 Sep 4;310(9):948-59.
我国ASCVD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不足
ASCVD一级预防患者符合阿司匹林适应证且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
高血压人群 ( n=938 )
糖尿病人群 (n=154)
10年CVD风险≥10%的人群 (n=1143)
19.93%
32.47%
14.09%
问卷调查,纳入我国四省市533例7186例受试者,其中无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人群为5517例 糖尿病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适应证为10年CVD风险≥10%
MMWR. 1999;48(30):649-656
美国CVD死亡下降析因: 超四成归因于降压降脂等危险因素干预
美国1980~2000冠脉疾病IMPACT调查发现,20年来美国冠心病死亡下降 44%归因于危险因素的变化(血压血脂改善但糖尿病肥胖增加)
1900-1996年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防治CVD危险因素: 美国在1960~80s迎来CVD防治拐点
总心血管病 冠心病
从二战结束后到1960 年代,美国冠心病(图 中红线)发病率和死亡 率逐渐走高,并达到顶 峰
70~80年代,美国开展 了多项流调,如 Framingham研究,明 确了CVD危险因素, 并进行了大规模降压、 降脂等干预性研究,使 CVD发生率和死亡率 大幅降低
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越治越多”的背后: ASCVD危险因素愈发常见,CVD发病水涨船高
近50年来,我国除吸烟率略有下降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CVD危险 因素患病率均快速增加,使得CVD“越治越多”
危险因素患病率
血脂异常 高血压
超重
吸烟 代谢综合征
肥胖
糖尿病
葛均波 IJC Heart & Vasculature 6 (2015) 25–31
跳出“越治越多” 的怪圈: 着眼CVD的一级预防,防病于未然
CVD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心血管事件链)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动脉粥样硬化
心室扩展 心衰(HF) 终末期心脏疾病
危险因素
糖尿病 高血压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死亡
只有通过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才能从根本上减少ASCVD
Am Heart J. 1991 Apr;121(4 Pt 1):1244-63.
风险评估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划分,即根据血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腰围、肥胖、 家族史)、合并糖尿病进行评估;中高危指高血压+至少合并1个危险因素或≥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患者
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 (2016) 102 e 109
我国成人心血管健康水平调查2015: 绝大多数合并危险因素,一级预防刻不容缓
2015年,一项对我国96,121例成人(≥20岁)调查发现,理想心血管健康(4项危险因素+4
0.2% 种健康行为全部合格)人群仅占
,绝大多数合并CVD危险因素
患者比例
0.2%
4项心血管健康因素包括 1. 不吸烟 2. 未经治总胆固醇<200mg/dl 3. 未经治血压<120/80mmHg 4. 未经治空腹血糖<100mg/dl
*传染性疾病
Lancet 2013; 381: 1987–2015
CVD治疗手段日益改善, 但心血管患病却“越治越多”
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全国冠脉介入年例 数从2.7万例增加45.3万,增加了17倍1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2001
2010
前十位死因
1990年
2010年
1. 下呼吸道感染* 2. 卒中(134万) 3. COPD
4. 先天畸形 5. 溺水 6. 新生儿脑病 7. 缺血性心脏病(45万) 8. 自我伤害 9. 早产并发症 10. 交通伤害
1. 卒中(173万) 2. 缺血性心脏病(95万) 3. COPD
4. 交通伤害 5. 肺癌 6. 肝癌 7. 胃癌 8. 自我伤害 9. 下呼吸道感染* 10. 食管癌
近10年间( 2003~2013 ),全国冠心病患病 率从6.6%2升至12.3%2,增加了近一倍
20%
10%
0%
2003
2013
患者例数 冠心病患病率
1. ChinaPEACE研究,入选我国55家医疗中心2001~2011年间11241例性冠脉介入的患者 JAMA Intern Med. 2016 Apr;176(4):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