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囊肿的表现

合集下载

颅脑表皮样囊肿MRI特征表现及优势分析

颅脑表皮样囊肿MRI特征表现及优势分析

颅脑表皮样囊肿MRI特征表现及优势分析马学文【摘要】目的:通过颅脑表皮样囊肿MRI表现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病的MRI 特征及优势,提高本病的MRI诊断准确性。

方法:收集通过临床手术证实,明确为表皮样囊肿的25例患者MRI检查资料,对其MRI表现及MRI优势进行分析。

结果:25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MRI表现为桥小脑角旁、鞍上池、四叠体池及岩斜区旁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异常信号影,形态不规则。

桥小脑角旁、鞍上池、四叠体池及岩斜区旁病灶MRI表现呈“见缝就钻”特性,且DWI(扩散加权成像,b=800s/mm2)呈高信号是最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结论:MRI常规及功能成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可减少临床误诊;诊断颅脑表皮样囊肿采用MRI扫描较CT明显占优,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6(035)007【总页数】3页(P513-515)【关键词】颅脑;表皮样囊肿;磁共振成像;特征;优势【作者】马学文【作者单位】748200 甘肃定西,渭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表皮样囊肿来自外胚层,又叫胆脂瘤或珍珠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所致,囊壁是正常表皮,内含角质物,有时有胆固醇结晶,约占颅内肿瘤的0.2%~1.8%[1],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手术全切除较为困难[2,4]。

本文回顾性分析25例颅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重点探讨本病的MRI表现特征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进一步加深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采用MRI扫描较CT是更优的选择,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1.1 临床资料入选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常规MRI检查,手术诊断为颅脑表皮样囊肿的25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51岁,中位年龄38岁。

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以桥小脑角型12例(48%,12/25),临床表现为面部疼痛,感觉减退、麻木,共济失调,听力障碍;以岩斜区型6例(24%,6/25),常为三叉神经痛及三叉神经区感觉障碍,桥小脑区症状、颅内压增高;鞍上池、四叠体池旁7例(28%,7/25),以头痛为主,其他症状还包括癫痫发作,后组神经麻痹[1,2]。

脑子里有囊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子里有囊肿的症状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脑子里有囊肿的症状有哪些
导语:脑部这是人们身体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它掌管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命智慧。

因此脑部出现疾病都会让人非常的担心。

脑部常见的疾病有囊肿、肿瘤
脑部这是人们身体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它掌管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命智慧。

因此脑部出现疾病都会让人非常的担心。

脑部常见的疾病有囊肿、肿瘤等,这些疾病对于人们的生命都有着非常大的威胁,但是我们都知道脑补的结构非常的复杂,在表面我们都不知道,只有等到疾病爆发后才了解,但是那时候疾病已经非常危险了,那么脑子里有囊肿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
临床表现与囊肿部位有关,常见部位包括:外侧裂、桥小脑区、颞极、四叠体区、小脑蚓部、鞍区和鞍上、双侧半球间、大脑突面、斜坡等。

多数病变于儿童早期即出现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癫痫;颅骨膨凸;占位效应引起局部症状或体征。

鞍上囊肿还可以表现有脑积水、发育迟缓,性早熟等、视力障碍等。

因囊肿破裂出血流入囊内或蛛网膜下腔使而病情恶化。

这样的疾病对于无占位效应或政治的蛛网膜囊肿,无论其大小或部位均无需治疗,但应定期随诊复查。

手术治疗多用于有症状和囊肿有张力者,手术方式包括囊肿腹腔分流术、内镜辅助下囊肿引流和囊壁切除术和开颅手术切除部分囊壁,使囊肿与周围脑池沟通术。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钻缝样生长,包绕神经和血管
循邻近脑沟、裂、池“塑形性” 生长
PART
皮样囊肿 (dermoid cyst)
“ 皮样囊肿概述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一样,与原 始神经管闭合期间组织成分移行异
” 常有关,较表皮样囊肿更加少见,
约占颅内肿瘤的1%
皮样囊肿临床特征
男女发病无明显 差异。 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以青少年所 见(20岁以下)。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表皮样囊肿MRI影像
T1WI呈略高于脑脊液的均匀低信号,其内布满细小颗粒样物质; T2WI呈均匀高信号,随TE时间的延长信号渐高; 肿瘤内若伴有钙盐沉着、陈旧出血时,信号变得极其复杂。 Gd-DTPA造影后多数肿瘤无强化,在有肉芽肿形成、大血管包饶、周围组织胶样变性及肿瘤恶 变时,可出现强化。
表皮样囊肿典型特征
皮样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腺、汗腺 是起源于胚胎早期的外胚层,是在妊娠 3~5周时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 全,而包埋于神经管内,出生后则形成 胚胎类肿瘤。
皮样囊肿CT影像
皮样囊肿多表现为卵圆形、圆形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楚; 由于含有大量脂肪,CT值更低,在-20~80Hu; 有时可有钙化呈混杂密度影,可合并皮毛窦。 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
颅内皮样囊肿好 发于中线及中线 旁,颅内最常见于 后前颅窝及鞍旁。 头痛、呕吐、癫 痫为常见临床表 现。
椎管内皮样囊肿 以胸腰段、圆锥 和马尾部多见, 以腰部疼痛、下 肢无力和小便功 能障碍为常见症 状。
皮样囊肿病理特征
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 楚,囊壁厚,内容物为黄白色, 除有皮肤结构外,还有大量水分 和油脂,少数有钙化。
” 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
异常所致,其发病率甚低,占中枢 神经系统肿瘤1.39%,占颅内肿瘤 的2~3%。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目的: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分析肿瘤部位、形态、大小、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表皮样囊肿10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池或鞍旁,1例位于松果体区,1例位于第四脑室,1例位于中颅窝颞底部。

CT平扫11例呈均匀低密度,5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边缘见钙化。

MRI扫描T1WI为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后仅1例出现边缘轻微强化。

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能作出正确诊断。

标签:表皮样囊肿;颅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是起源外胚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0.2~1.8%[1]。

4.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6-08~2015-06颅内表皮样囊肿16例。

男10例,女6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41岁。

1.2 扫描技术采用GE Lightspeed VCT和GE Si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

2 結果16例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最大者约52mm×43mm×38mm,最小者约15mm×10mm×9mm。

15例形态不规则,1例形态规则呈圆形,邻近组织无受压或轻微受压。

11例CT扫描为均匀低密度,CT值-10~15HU,另5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边缘见钙化影,灶周均无水肿(图1)。

16例在MRI T1WI 为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T2/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 弥散均受限。

MRI增强后仅1例肿块边缘轻微强化(图2~4)。

图1 图2 图3 图43 讨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含角蛋白、胆固醇、脂类物质和钙化。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生长缓慢,常在中青年被发现。

常发生于桥小脑角池,其次是鞍上池或鞍旁、四叠体池、颅中窝以及脑室内。

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2 结 果
蛋白, 它们在 C T上表现 为低密度 。由此可 见高密 度表皮 样
囊 肿 的病 理 成 分 复 杂 多样 , 而 有 关 高 密度 和 低 密 度 表 皮 样 然
囊肿 的化学成 分有 待进 一步研究 。 高密度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 见的缓慢 生长的 良性肿瘤 , 可位 于脑外 、 内或脑室 内, 脑 依肿瘤 发生 的解剖 部位不 同, 需 要进行相应 的鉴别诊 断。本组 3例 中 2例 C T考虑脑膜瘤 的 诊断 , 说明高密度表皮样囊肿 的发生部位及 影像表现 与脑 膜 瘤非 常相象 。2例与颅骨 内板相贴 的肿瘤 , 均未 见颅骨异 常
化 影 。 肿瘤 边 界 清 楚 , 见 瘤 周 水 肿 及 室 旁 水 肿 , 未 1例 压 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四脑 室显示轻度脑积水 。与颅骨 内板相贴 的 2例肿 瘤 中,
未见颅骨有破坏及增生改变。全部病例 C T增 强 扫 描 均 无 肿 瘤 强化表现 。
3 讨 论
脑 中线 的肿瘤应 与脉 络丛乳 头状 瘤和脑 内血 肿相鉴 别。发 生在 鞍区的还 应与颅咽管瘤 、 垂体瘤 、 脊索瘤等鉴别 。 高密度表 皮样 囊肿术 前正 确诊 断对一 临床 手术选择 有 较大 的指导 意义 , 因为此肿瘤与其他类 型肿瘤术 中所 见及处
内高密度 病变的鉴别诊断中 , 应考虑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 。
1 1例 牙 源 性 钙 化 上 皮 瘤 临 床 和 病 理 分 析
符 攀峰 史德 莹
选择本院 20 0 0年 4月至 2 0 0 9年 ①临床表现 :1 1 例患者均有无
【 摘要 】 目的 探讨牙源性 钙化上皮瘤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 法
为 多 边 形且 嗜伊 红 , 有 胞浆 透 明 的 瘤 细 胞 , 两 种 细 胞 排 列 为 条 索 状 。 以一 种 为 主 要 表 现 形 式 , 本 还 这 在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颗粒 样 钙化更 为常 见 ,有研 究认 为 ,颗粒 样钙 化 是 甲状 腺 癌 的特 基 础与 临床 ,2010,23(2):168—170.
征性 变化 之一 ,在 本组 资 料 中 ,约 44%的患者 病 灶平 扫 可见 钙 化 【2】张娟 ,江 明强 .甲状腺 癌颈部 淋 巴结转 移 的螺旋 CT表 现L乃.实用
具 有特 征性 的影 像学 特点 ,在 本组 资 料 中 ,94%的患 者 在强 化 CT [J].放 射 学实践 ,2005,20(2):165—167.
扫 描 中甲状腺 癌病灶 获得 强化 ,其 中动 脉期 多为 中等 程度 的 均匀 f4]蔡 爱群,陈俊 伟 ,李 仰康 .甲状 腺癌 颈 部 淋 巴结 转移 56例 CT增
3 讨 论
侵 犯 甲状 腺被 膜 ,在强 化 CT扫描 上可 以见到 甲状 腺 被膜 中断 等
甲状腺 癌是 临床 常见 的头 颈部 恶性 肿瘤 ,其 中乳 头状 甲状 腺 典 型 的征象 。而在静 脉期 ,肿 瘤 的典型 征象 较前 消退 ,说 明肿瘤 组
癌 最为常 见 ,颈 部 的结 构 复杂 ,甲状 腺 与颈部 重要 结构 密切 毗 邻 , 织 的血 供丰 富 ,而 且 回流较 快 。淋 巴结 转 移也是 甲状 腺癌 的影 像
依 靠细胞 学 检查 ,细胞 学检 查 属 有创 检 查 ,而且 存 在 引起 肿瘤 转 明显 ,能够反 应转 移 淋 巴结 的 血供 特点 。而且 淋 巴结沿血 管排 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移 的潜在 风 险 ,因 此影像 学 的定性 检查 是 甲状腺 癌 最为 理想 的定 的特征 更 为明显 。
性 诊断方 式之 一 。
强 化 CT是 甲状腺 癌 患者 术前 的 常规 检 查方 法 之~ ,对于 手术 方 学征象 之 一 ,在 平 扫 CT上 ,肿 大 淋 巴结多 表 现为 低密 度灶 ,在 增

颅内囊肿的病理-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颅内囊肿的病理-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性 囊 肿 ( 包 括肿 瘤囊 变 坏死 和 脑脓 肿 ) 病理 、 不 的 影 像 学表现 进行 总结 。 1 脉 络丛 囊肿
少见 的良性 囊肿 , 表面覆盖室管膜 , 由胚胎期间神 经 外胚层 发 育 中止 形成 。多发生 于侧脑 室或 颞顶部 和额 叶 的 近脑 室 区 , 尔 也 见 于 蛛 网膜 下腔 、 干 偶 脑
苗延巍 伍建林
【 摘要 l 颅 内囊肿和囊性肿物种类 繁多 ,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 。回溯颅内多种囊性 病变的病理学表现、影
像 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并依据病变发生部位 明确 了缩小鉴别诊断范围的诊断思路 。
【 关键词l 颅脑 ; 囊肿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囊 肿是 颅脑 常见疾 病 ,组 织 学类 型 多种 多 样 , 仅 依靠影 像学 表现 鉴别 尚存 在 困难 。本文 对非 肿瘤
微 黄灰色肿 物 , 多数 直径在 2 8m 超过 2c — m, m者 较
强化 、 囊性 肿物呈 C F样 密度 或 信号 。 S
病 以及先 天 性脑 室 不对 称 相鉴 别 。C C常 为 双侧 , P 其 MR 信号 与 C F不 完 全一 致 , 常有 强化 。蛛 网 I S 且 膜囊 肿发 生于蛛 网膜 下腔 。 囊 虫病 在 F I 脑 A L R序列 上可 见高 信号 的囊壁 和头 节 。由于发 育造成 的脑室 不对 称 , 侧脑 室 大小 不 一 , 形 态 常 相仿 , 两 但 没有 占 位 效应 。肿 瘤 或 炎 症 也 能 引 起 脑 室 部 分 或 整 体 扩
和 小脑 。多数 病灶 无症 状 , 数病 例有 临床 症状 , 少 表 现为 头痛 、 性发 作 和 ( ) 癫 或 阻塞性 脑 积水 。 室 管 膜囊 肿壁 薄 , 由柱 状 室管 膜 细胞 构 成 , 伴 或不伴 纤 毛 , 内有 泡 状细 胞 核和 嗜 酸性 胞 浆 。囊 胞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颅内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颅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膜炎、脑脓肿、脑室炎等。

颅内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

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的可能性。

二、影像学检查。

颅内感染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头颅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脑脓肿、脑膜炎、脑室炎等病变。

脑脓肿常表现为局灶性脑组织破坏,周围有水肿和炎性渗出。

脑膜炎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积液、蛛网膜增厚等。

脑室炎可表现为脑室积液、脑室扩张等。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金标准之一。

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判断炎症程度,指导抗感染治疗。

脑脊液检查时需要注意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糖含量、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指标,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颅内感染的关键步骤。

对于脑脓肿、脑膜炎等疾病,需要进行病原体培养和荚膜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情况。

对于疑似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

病原学检查结果对于指导抗感染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对于疑似颅内感染的患者,还可以进行脑电图、脑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辅助检查。

脑电图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癫痫发作或脑功能异常。

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指导脑保护治疗。

这些辅助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颅内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颅内囊性病变概述

颅内囊性病变概述
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
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刘圣哲
颅内囊性病变总览
1
1、囊肿类:
• 蛛网膜囊肿、脉络膜裂囊肿、 Rathke囊肿、胶样囊肿、表 皮样囊肿等
2
3
2、囊性成分为主的肿瘤:
• 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胞)星 形细胞瘤、颅咽管瘤、少见为 囊性虫病、脑囊虫病 等。
四、胶样囊肿
胶样囊肿是内含年夜的汉奸囊性肿 物,由于胚胎期异位内胚层迁移所 致。绝大多数发生在孟氏孔处。囊 肿呈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直径约 1.5cm。
发生部位(孟氏孔)是诊断胶样囊 肿的重要依据。
CT平扫为界限清晰的高密度肿物。
MRI平扫多数T1WI呈高信号、T2WI 呈孟氏等孔信:号即,室部间分孔病,是例左可右有侧环脑形室强与化三。 脑室之间的通道,脑脊液由此孔流入三 脑室。
谢谢观看!
二、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囊肿主要由于胎儿发育 时期沿脉络膜形成原始脉络丛时 发生障碍而形成的神经上皮囊肿。
脉络膜裂囊肿常体积较小,常沿 脉络膜裂分布(颞叶内测海马与 间脑之间的脑脊液间隙内)
CT及MRI表现为脉络膜裂处类圆 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清楚的脑 脊液灶,增强扫无强化,周围脑 组织无异常信号。
五、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为外 胚层的异位残留形成,以桥小脑 角区最常见,多见于20-50岁男性, 多数呈囊性,少数为实质性,密 度主要取决于其内胆固醇与角化 物质含量及出血、钙化情况。
CT平扫多为低密度,少数可呈等 或低等混合密度,甚至是高密度。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增强后多数囊壁和囊内容 物不强化,少数囊壁呈轻度强化。 DWI和FLAIR呈高信号,有助于同 蛛网膜囊肿鉴别。

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表现

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学表现

区表皮样囊肿癌变,12信号混杂 , TT 增强后
呈不 规则 环形 强化 , 围血 管及 脑组 织受 压 周 推移 , 明显 , 前误 诊 听神经 瘤 。 水肿 术
边缘 : 病灶边 界 清楚 , 于鞍旁 7例 位 类圆形病灶 , 围血管及脑组织受压推移 周 改 ; 于 C A者听神经显示正 常 ; 围轻 位 P 周 度水肿 3例 ; 轻度 脑积水 4例 。沿 脑池 、 裂隙延 伸生长 的不规则 形态肿 瘤 占位 征 象不明显 , 圆形 病 灶 则有 明 显 占位效 类 应 , 近 结 构 可见 受压 改 变 , 瘤 位 于 邻 肿 C A者听神经均显示正常 , P 3例可见 听神 经受压 推移征象 。 影像 学 表 现 : T上 病 灶 呈 低 密 度 C ( T值 1 C O一2 H , 杂斑 片状 稍 高密 1 U) 夹
动。D 正是 以探 测组 织 中水 分子 的随 WI 意运动为基础进 行成 像的。组织 中水 分 子的随意运 动有助于 D 上信号对 比的 WI 形 成 。一 般 而 言 , 织 内 水分 的 随意 运 动 组 越多, 平均路径 越长 , 该组 织在 D 上 的 WI 信号衰减越 明显 。 本组 中, WI D 均呈 高信号 , 有别 于低
肿瘤部位 : 组 3 本 6例 中 , 生 在 桥 小 发
s m i hlrn S r E O ,0 15 ( ) t nc i e .ugN U L 20 ,6 2 : e d
9 —1 5 7 0.
脑角区( P 1 , C A)8例 沿桥前池 、 环池等 延 伸钻空生长 ; 区 7例 , 中 2例 沿侧 裂 鞍 其
2 郭平珍 , 张悦 , 颅 内表 皮样 囊肿 的 MA 等. I 表现. 河北 医科大学学报 ,04,. 20 9

颅内表皮样囊肿

颅内表皮样囊肿

颅内表⽪样囊肿颅内表⽪样囊肿⼜称上⽪样囊肿或胆脂瘤,是⼀种少见的起源于⽪肤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肿瘤,⽣长缓慢,发病率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0.2%~1%。

可发⽣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性。

但由于其⽣长缓慢,起病隐匿,⼀般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以20-50岁发病多见。

颅内表⽪样囊肿⼿术切除,为珍珠样。

颅内的表⽪样囊肿根据其发病部位可以分为硬膜内型和硬膜外型,硬膜内型占绝⼤多数,硬膜内型还可以分成脑内型和脑外型,实际上肿瘤可见于颅内任何部位,多在颅内中线部位呈伸展性地向脑池内或蛛⽹膜下腔蔓延,也可位于硬膜外、硬膜下、脑实质内和脑室内。

以脑桥⼩脑⾓最多见,其次是鞍区。

脑⼲内极为少见。

因肿瘤⽣长缓慢、病程极长,从症状开始到确诊常须数年到数⼗年,⽽且临床症状轻微,除了它刺激神经根引起明显的神经痛外,其他症状都不明显,颅内表⽪样囊肿常是影像检查意外发现,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没有临床症状⽽不会⾸先进⾏⼿术处理,往往临床建议定期复查,⽽病灶⽐较⼤、临床症状⽐较明显时则需要⼿术治疗。

【影像学表现】CT表现:①平扫可见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肿块,多为⽋均匀的低密度,CT值类似或低于脑着液,⼀般在0HU以下;②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肿;③偶可见钙化或脂肪液平⾯;④增强后⽆增强效应;⑤部分⾮典型病灶呈⾼密度或混合密度;⑥肿瘤可溃破,破裂后脂类物质溢出到蛛⽹膜下腔或脑室内,成为移动的脂肪滴,CT表现为极低的脂肪密度,容易与⽓颅相混淆。

右侧桥⼩脑⾓区⼤⽚状不规则肿块,呈明显低密度表现,其CT值为脂肪密度,病灶⽐同层⽪下脂肪密度略⾼,明显低于脑实质密度。

同⼀患者,T2WI像上呈⾼信号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强化,DWI像上呈明显⾼信号表现。

T1WI像显⽰脑池、脑沟、脑室内点状、条状⾼信号影,FLAIR像(脂肪抑制)上呈低信号表现,上述病例为颅内表⽪样囊肿破⼊脑室、脑池。

【鉴別诊断】:①⽓颅:颅内表⽪样囊肿破裂后脂类物质溢出到蛛⽹膜下腔或脑室内,成为随体位的改变⽽移动的脂肪滴,其形态与所在部位空间形状相适应。

颅内皮样囊肿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颅内皮样囊肿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位观察。
2 结 果
图 2 圆形 不 均 匀 低 密 度 影 , 性 成 分 位 于 上 方 脂
病灶 位 于后 颅 窝 5例 、 旁 6例 、 上 2例 、 颅 窝 2例 、 鞍 鞍 前 第 三 脑 室 后部 1 , 例 2例 C 未 发 现病 灶 的术 中发 现 病 变 位 于 T
诊 3例 。结 论 多数 颅 内皮 样 囊 肿 有 较 典 型 的 C 表现 ; 于 C 表 现 不 典 型 的病 例 , 密切 结 合 临床 表 现 进 行 综 合 T 对 T 应 分 析 , 减 少误诊 、 诊 。 以 漏
[ 关键 词 ] 脑 肿 瘤 ; 皮样 囊肿 ; 层摄 影 术 ; 线计 算机 体 X [ 图 分 类 号 】 R 1 .2 中 8 44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编号] 10 文 0 8—8 4 (0 0 0 —0 5 —0 8 9 2 1 )7 8 7 2
等 [ 。颅 内皮 样 囊 肿 常 位 于 中 线 、 旁 、 颅 窝 底 和 后 颅 窝 鞍 前
底 。组 织 病 理 镜 下 可 见 囊 壁 由 2层 构 成 , 层 由 纤 维 组 织 构 外 成, 内层 则 由皮 肤 构 成 。皮 样 囊 肿 可 伴 有 颅 裂 畸形 、 续 性 皮 持
理 证 实 为颅 内皮 样 囊肿 的 病 例 资 料 , 其 C 对 T表 现 、 因、 理 和 临床 特 征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1 病 病 5例 C 平 扫 表 T
现 为 密度 欠 均 匀低 密度 影 ; 边无 水肿 、 化 者 8 ; 缘 钙 化 5例 , 内散 在 钙 化 2例 ; 周 钙 例 边 瘤 2例 C 可 见 蛛 网膜 下 腔 脑 沟 T 内和 双 侧 脑 室 内散 布 的脂 肪 滴 和 间 质 性 脑 水 肿 。 1 C 标 准 窗 宽 、 位 表 现 为 高 密 度 影 , 例 T 窗 2例 未 发 现 病 灶 。 术 前 误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颅内表皮样囊肿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囊性占位,起 源于外胚层,因其组织学上含有角质物及胆固醇结 晶,故又称之为胆脂瘤,属于一种良性病变。
影像表现
• 表皮样囊肿典型者TI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T2-FLAIR上囊肿信号不能被完全抑制,在低信号背 景下可见不规则斑片状高及等信号,DWI呈高信号, ADC值减低,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明显强化,病灶 囊壁轻度强化。此外,这种病变的MRI特征包括边缘 呈分叶状,信号不均匀,骨浸润不规则。
鉴别诊断-皮样囊肿
• 皮样囊肿是胚胎残余组织形成的颅内胚胎类肿瘤样病变。 • 颅内皮样囊肿常见于中线旁。 • 囊腔内容包 含有复层鱗状上皮、毛发、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 • C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为中线旁脂肪密度影,形态不规则,20%囊状钙化,肿块
无强化;典型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 制后脂肪组织高信号消失。皮样囊肿易破裂,破裂后脂肪滴沿蛛 网膜下隙和脑室内播散,可见多发短T1和等T2信号。
鉴别诊断-蛛网膜囊肿
• 好发于儿童;病灶常位于颅中窝、鞍上池、四叠体 池、大脑凸面等。 • CT上呈均匀低密度;在MRI各个序列上信号均类似 于脑脊液,边界清晰,D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病 变无强化。
谢谢
鉴别诊断-室管膜下瘤
• 属良性肿瘤,WHOⅠ级,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肿瘤生长缓 慢,肿瘤位于脑室内,多数位于延髓下部并突入第四脑室 底,其次为侧脑室前角近孟氏孔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CT呈不均匀低或等密度,MRI表现 为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 DWI一般呈低信号;占位效应轻;一般不侵及室管膜下脑 实质;钙化、囊变少见;增强扫描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及脉络丛囊肿、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拉克氏囊肿等颅内正常变异囊肿、各种病因囊肿、肿

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及脉络丛囊肿、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拉克氏囊肿等颅内正常变异囊肿、各种病因囊肿、肿

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及脉络丛囊肿、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拉克氏囊肿等颅内正常变异囊肿、各种病因囊肿、肿瘤囊性变部分疾病临床病理、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第一类为正常或变异,多无临床表现,经常在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发现,认识此类疾病的作用在于避免过度或者不恰当的治疗。

第二类为各种病因引起的单纯囊肿,包括先天性、外伤性、血管性、感染性等,此类疾病临床症状从轻到重,轻者仅表现为头痛,重者甚至可以引发猝死。

第三类为颅内原发或继发肿瘤的囊性变部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感染类囊肿与普通意义上的囊肿有一些不同之处,亦不在讨论之列。

前两类囊肿的影像表现第一类:颅内正常变异囊肿1、脉络丛囊肿又名黄色肉芽肿。

临床与病理:最常见的神经上皮囊肿,占尸检约50%;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常双侧发生;体积较小,2~8mm,超过2cm罕见;绝大部分无症状,少数使脑室扩张;脉络丛球内土黄色结节;囊状、结节状或囊实性;被覆脉络丛上皮细胞;内含脂质和脉络丛上皮脱落细胞碎片。

影像表现:CT表现为与脑脊液相等或稍高密度,钙化常见;T1WI等或稍高信号(相比脑脊液),T2WI高信号,F1air序列高信号;羽弥散受限;增强扫描从无强化到明显环形强化、结节状强化。

鉴别诊断:室管膜囊肿:单侧、脑脊液信号、无强化;脉络丛绒毛样增生。

2、室管膜囊肿临床与病理:神经上皮囊肿,较少见;最常见于侧脑室或侧脑室周围(额叶或颍顶叶交界区)脑实质,也可发生于蛛网膜下腔、脑干或小脑;囊壁薄,为室管膜细胞,分泌清亮的液体。

影像表现:侧脑室或脑实质内脑脊液样信号/密度;薄壁;无强化。

鉴别诊断:脉络丛囊肿:双侧;信号与脑脊液不同;强化。

蛛网膜囊肿:蛛网膜下腔;压迫周围结构。

脑室发育不对称:形态。

3、神经胶质囊肿临床与病理:来自神经管上皮细胞,罕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脑实质内较脑实质外多见;额叶最常见;壁薄,为脉络丛上皮细胞(立方上皮)或室管膜上皮(柱状上皮);囊液为清亮液体,似脑脊液。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
• 而较小的皮样囊肿破裂后,囊内脂肪外溢, 囊体塌陷萎缩,只显示病变周围的脂肪滴 而未见囊肿。
MRI表现
• 脂肪滴的位置取决于脑脊液动力学、重力 作用、局部有炎症反应及粘连的情况,而 一旦脂肪滴进入蛛网膜下腔则移动困难, 可并发脑积水。
• 通过病理与MRI对照发现高信号均位于胆固 醇堆积区域用。
MRI表现
额和头顶等部。ຫໍສະໝຸດ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 而发生于颅内的表皮样囊肿,又称珍珠瘤 或胆脂瘤,是脑内发病率较低的良性肿瘤。
• 因为血供稀少,生长缓慢。颅内的表皮样 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其次为鞍区、大 脑纵裂、脑室内和颅骨板障等。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
• 颅内表皮样囊肿有“钻缝匍行”的生长特 点。桥小脑角或鞍旁区者常沿蛛网膜下腔 蔓延生长,占位效应轻微,常没有周围水 肿。
• ②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导致颅内缺血 缺氧,颅内压增高。囊内压增加以致破裂。
表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造成: ①来自由表皮分化的外胚叶残留组织;
• ②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阻塞; • ③皮肤损伤或手术所致,由上皮植入引起,
故又称植入性囊肿。
表皮样囊肿
• 生长缓慢。一般无特殊症状;恶变较少。 镜下病理见囊壁为薄层鳞状上皮,角化层 向腔面,表皮细胞受压变扁。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 鉴别诊断
发病机制与病理
•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为胚胎发育时期 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
皮样囊肿
• 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及皮肤附属器 (如汗腺、毛囊等)组成。
• 囊腔内有脱落的皮脂腺、上皮细胞、毛发 和汗腺等结构。
表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也可由于后天各种原因(如损伤、 手术等)使上皮细胞植入皮下生长而形成。

颅内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

颅内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

颅内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
何森;何永生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6(43)6
【摘要】颅内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灶的位置、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破裂与感染等,无特征性症状/体征。

典型的皮样囊肿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CT值多为负值,周围水肿缺如,在MRI上,T1、T2加权以高信号为主,囊肿多不被增强,而囊壁可有条索状强化。

确诊需行病理学检查。

治疗首选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可复发、恶变、并发
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积水,所有患者都应长期随访。

【总页数】4页(P598-601)
【关键词】皮样囊肿;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
【作者】何森;何永生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研究进展 [J], 谢琳;王亮;郝淑煜
2.颅内皮样囊肿诊治进展 [J], 姜成荣;倪红斌;梁维邦
3.颅内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诊治进展 [J], 雷鹏
4.颅内表皮样囊肿的研究进展 [J], 韩子安;王晓东;董伦;李育平;王杏东;黄健楠;万志强
5.儿童颅内外沟通巨大皮样囊肿合并颅内感染的诊治分析 [J], 裴航;赵春丽;吕强;李涛;齐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脑室前角后部可被分开。 • 囊肿可阻塞Monro 孔,导致急性脑积水乃至猝
死。 • 起源于异位内胚层残余,其上皮细胞的分泌物
及崩解产物逐渐聚集形成囊肿。 • 平均1. 5cm ,内含黏液、血液降解产物、泡
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等。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Monro 孔附近的第三脑室内 • CT:高密度,边界清晰,椭圆形肿块 • MRI :T1WI 上多为高信号,T2WI 上主要为
• 40 %完全位于鞍内、60 %同时向鞍上延伸。完全 位于鞍上者少见。
• 边缘光滑,内容物从清亮的脑脊液样到稠厚的黏 液样,含胆固醇与蛋白质,壁为假复层或单层柱 状或立方上皮及杯状细胞。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鞍内或/ 和鞍上囊肿。 • T1WI:2/3高信号、1/3低信号。 T2WI
:约70 %高信号、30 %等或低信号。 FLAIR 与DWI 上为高信号 。
颅内囊肿的影像表 现
精品课件
颅内囊肿的分类
一 脉络丛囊肿 七 Rathke 裂囊肿
二 蛛网膜囊肿 八 表皮样囊肿
三 脉络膜裂囊肿 九 皮样囊肿
四 室管膜囊肿 十 肠源性囊肿
五 胶样囊肿
十一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六 松果体囊肿 十二 肿瘤相关囊肿
精品课件
一 脉络丛囊肿
病理: • 颅内最常见的囊肿
• 多见于两侧侧脑室脉络丛
• 信号随蛋白含量而变化。 • 无强化。 • 蛋白含量较高时FLAIR 上一般不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位于脑外或脑表面,壁菲薄,边缘锐利, 内部无结构。
• 邻近脑质移位,常见颅骨受压变薄。 • 无强化。 • 各序列信号与脑脊液一致。 • 偶因出血、感染或含有高蛋白成分而信
号复杂。 • 可突然增大或自行消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 脉络膜裂囊肿
病理:
• 脉络膜裂是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的脑积液间 隙,是胚胎时期脉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 丛所残留的裂隙
• 脉络膜裂囊肿是原始脉络丛形成过程发生障 碍而形成的神经上皮囊肿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CT:
• 圆形或椭圆形接近脑脊液样密度 • 占位轻,无水肿无强化
MRI:
• 在各序列上与脑脊液相同 • 无占位效应 • 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 • 冠状位呈条状,矢状位呈圆形、椭圆
• 多无强化,25%可见某种程度上的轻度边缘 强化。
• “白色表皮样囊肿”内含高浓度蛋白质, 在 CT上为高密度、T1WI高信号、T2WI低或高信 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九 皮样囊肿
病理:
• 又称囊性畸胎瘤,好发于中线层成分。 • 囊壁较表皮样囊肿厚,为胶原组织支持的单层上
皮,含皮肤附属物,有分泌功能。囊内成分多为 液态胆固醇,可有钙化、毛发。 • 增大破裂,引起化学性脑膜炎。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T1WI 高信号, T2WI 信号不均质, 可从低信号到高信号。
• 无强化或囊壁轻度强化。 • 脑池、脑沟及脑室内脂肪滴样病
变提示囊肿破裂。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十 肠源性囊肿
病理:
• 又称神经管源肠囊肿。 • 胚胎时期脊索与前肠分离失败,异位的消化道细
胞形成囊肿。 • 最常位于脊髓腔前方,也可见于CPA 区或斜坡。 • 囊肿大小不等,一般小于2cm ,外观光滑、薄壁、
透明,内容物从清亮到黏液样或黄色。囊壁类似 消化道粘膜。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T1WI 等或高于脑脊液信号。 T2WI 高信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 蛛网膜囊肿
病理:
• 先天性(真性):囊肿与蛛网膜下腔完全隔开。
发育中的蛛网膜裂开或憩室形成。
• 后天性(假性):外伤、炎症、出血导致蛛网膜
粘连形成。 • 囊液清亮,囊壁为半透明状,内衬扁平的蛛网膜细
胞,无胶质膜或上皮层
• 最常见:中颅凹颞极前方。
其次是鞍上池、后颅窝、枕大池、大脑纵裂、大脑凸 面等。
• 被覆神经上皮细胞 • 内容物为脂类聚积和上皮细胞脱落,
成分复杂 • 2~8mm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CT:
• 与脑脊液相比为稍高密度 • 钙化常见 • 可明显强化也可无强化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MRI:
• 与脑脊液信号相似 • 边缘强化或结节样强化 • FLAIR序列一般比脑脊液稍高 • DWI 2/3显示高信号
等或低信号,FLAIR序列上信号不被抑制。 • 增强扫描:不强化或周边环状强化 • 长T1、长T2表示囊肿含水多(危险囊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六 松果体囊肿
病理:
• 松果体囊肿和囊性松果体
• 囊肿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体实质 胶质
中层为松果 内层为神经
• 原因:缺血性胶质退变,原有囊肿因激 素原因增大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松果体区单房含液囊肿 • CT平扫与脑脊液等密度,壁有钙化 • 60%壁明显强化 • MRI在T1、T2上与脑脊液相同 • FLAIR序列可呈稍高信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七 Rathke 裂囊肿
病理:
• 为Rathke 裂残余起源的非瘤性病变。位于垂体前 部和中部之间。尸检发现率13 %~33 %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 室管膜囊肿
病理: • 周围衬有室管膜 • 内含室管膜细胞分泌的浆液
• 最常见侧脑室三角区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壁菲薄 • 与脑脊液相比为等密度 • 无强化 • 在各序列上与脑脊液相同 • 侧脑室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五 胶样囊肿
病理:
• 99%位于第三脑室顶壁前端孟氏孔附近,两侧
• 囊壁可强化,约半数病例周围被压迫 的垂体强化形似环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八 表皮样囊肿
病理:
• 常见于桥小脑角池-四室-中颅凹蝶鞍周围。10%
位于硬膜外。
• 胚胎发育期神经外胚层的异常包裹,少部分由外 伤所致。
• 质地柔软, 循邻近脑沟、裂、池“塑形性” 生长。 • 外观为银白色珍珠样,内含脱屑的上皮、角质、胆
固醇结晶、蛋白、脂质及少量水分。
• 囊壁由复层扁平上皮、纤维包膜构成,不含皮肤 附件。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 钻缝样生长,可包绕神经和血管。 • CT:脑脊液样密度囊肿,边界清晰。 • MRI:类似脑脊液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
FLAIR 序列不能完全抑制,“脏CSF”,
DWI 上扩散受限、呈不均匀高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