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
下犹歌舞。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对比
17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议论)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抒情)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3、衬托(正衬、反衬)
③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 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 事物的表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 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 哀,以丑衬美。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 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1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3、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2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明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阐运用】(步骤二)
3、这种手法的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 人感情。 【析效果】(步骤三)
1、渲染
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 ,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此法引入诗歌 创作中,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实用)课件
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学习交流PPT
2
表达技巧的分类
表表 达现 技手
(
1.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
巧 法 4.行文结构 )
学习交流PPT
3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融(寓)
表
间接抒情 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现
动静,虚实,正面
手
描写类 侧面,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法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 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 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 和反衬。
见《状元360》P83
学习交流PPT
14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交流PPT
10
象征
• 《石灰吟》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 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
焚烧若等闲。
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 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
清白在人间。
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
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
高尚情操。
学习交流PPT
11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 一、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 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 似” 。
•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课件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 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 活的强烈愿望。
精选课件
42
送夏侯审①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 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 愁人定解颜。
【注】 ①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② 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 称。 (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
精选课件
48
青春易逝。
3、比拟(拟人、拟物)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 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精选课件
49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 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 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精选课件
情借 景 抒
16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 代称。
精选课件
17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 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 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析效果)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42
送夏侯审①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 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 愁人定解颜。
【注】 ①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② 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 称。 (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
精选课件
48
青春易逝。
3、比拟(拟人、拟物)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 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精选课件
49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 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 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精选课件
情借 景 抒
16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 代称。
精选课件
17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 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 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析效果)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
精选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课件
01
回答样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01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
例题: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数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烘托
A、以人烘托人
用于诗歌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例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2张PPT)
反衬:用次要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 例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析:用“蝉噪”“鸟鸣”来衬托山林的幽静 效果 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而鲜明
2.对比
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句
析:衣服单薄怕冷与害怕炭贱卖不出价格宁愿天气更寒冷点形成鲜 明的对比,表达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复习任务群五
古代诗歌鉴赏 ——基于感情与艺术审美素养阅读
二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重点,其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 查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等。
关键能力·切中肯綮
1.衬托
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 概念
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做背景来陪衬 类染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清寒、寂静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富有禅 意的夜雪图。颔联说隔着窗户看到风吹乱竹子,似乎使竹子惊慌失措,打开门看 到白雪覆满了群山。颈联说天空飘洒着大雪,深巷一片寂静,堆积的雪使宽大的 庭院显得闲静。这些景物描写都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眼前,令人觉得美不胜 收。
二、所学知识快应用——情境迁移 4.(2022·衡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 “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 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托物言志,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果
4.比兴
“比”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说 明 “兴”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析:用“蝉噪”“鸟鸣”来衬托山林的幽静 效果 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而鲜明
2.对比
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句
析:衣服单薄怕冷与害怕炭贱卖不出价格宁愿天气更寒冷点形成鲜 明的对比,表达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复习任务群五
古代诗歌鉴赏 ——基于感情与艺术审美素养阅读
二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重点,其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 查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等。
关键能力·切中肯綮
1.衬托
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 概念
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做背景来陪衬 类染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清寒、寂静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富有禅 意的夜雪图。颔联说隔着窗户看到风吹乱竹子,似乎使竹子惊慌失措,打开门看 到白雪覆满了群山。颈联说天空飘洒着大雪,深巷一片寂静,堆积的雪使宽大的 庭院显得闲静。这些景物描写都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眼前,令人觉得美不胜 收。
二、所学知识快应用——情境迁移 4.(2022·衡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 “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 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托物言志,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果
4.比兴
“比”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说 明 “兴”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 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3)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类:表达方式
诗歌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
一、描写:
人物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
侧面描写:他人的介绍、评价和陪衬
景物描写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白描、 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视角变化、色彩渲染、意象叠加
1、渲染
•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
•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 更幽。”
•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
反衬
以动衬静 以乐景写哀情
以光线衬幽暗 (以明衬暗)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相同点: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
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
表达技巧的种类
•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 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 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 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 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 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诗人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萧 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 调。
2、烘托
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 托,使物象明显突出。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其他事物进 行描述,作为陪衬,使所“托”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多是通过 (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氛围)。也就是不说本意(主要事 物),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次要事物),达到突出本意( 主要事物)的目的。(被烘托之物不写,只写侧面一面)
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 ,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此法引入诗歌 创作中,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 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 咽流泉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 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 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渲染,正面着 意描写)
起到的作用。
1 表达方式
表
达
2 修辞方法
技
3 表现手法
巧 4 结构技巧
(一)第一类: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 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 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 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
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3、衬托(正衬、反衬)
③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 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 物的表现手法。(两物皆写,以次衬主)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 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 ➢反衬 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 哀,以丑衬美。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 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3、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 Nhomakorabea手法。 【明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阐运用】(步骤二)
3、这种手法的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 人感情。 【析效果】(步骤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 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 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 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议论)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抒情)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 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 。
古代诗歌中,渲染和烘托往往成对出现。既渲染气氛, 又烘托人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烘托) 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烘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 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渲染、烘托)
来完成。 不同点: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两种对立的事物并 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B、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 反的事物作为背景,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 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下犹歌舞。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对比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托哀情的 艺术手法(步骤一) 。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 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 作者面对如画的 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 泊的感伤(步骤二),特别是最后一句,流露 出归心深切的思乡之情(步骤三) 。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 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 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 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 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 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 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 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