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05 如何读懂诗歌(四)-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课时精讲
课时02 如何读懂诗歌(一)-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课时精讲
![课时02 如何读懂诗歌(一)-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课时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882d8e5990c69ec3d5bb75e9.png)
示例:虚词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杜甫《又呈吴郎》
诗词里的虚词在表达感情和语气上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为……宁”“只缘……转须”使 语气委婉、含蓄,便于接受。“不为困穷宁有此?”是问句,其中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西邻的妇 人到你那儿打枣确实是不对的,发生这样的事,当然是不好的。进而又为妇人辩护:“她不是因 为困穷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来呢?” 杜甫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个妇人实在是毫无办法了,走 投无路了,不得已才来打枣的。“只缘恐惧转须亲”这一句,只因她心怀恐惧,反而要对她格外 亲切,使她可以放心地来打枣。“转”是转而、反而的意思。这个妇人自己知道打人家的枣不对, 心里怀着恐惧,倒是应该亲切地对待她才是。这个“转”字,表现了杜甫对劳苦人民的体贴。
01
例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
满衣裳。(省主语)
02
例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
静镜光。(省动词)
03
例3:日出寒山寺,江流宿雾中。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省介词)
(3)省略(不完全句)
前提:读懂实词,抓住能黏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
一、能识别 语言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
会诗人所炼之“意”。
主 语 后 置 : 竹 喧 归 浣 女 , 莲 动 下 渔 舟 。 — — 王 维 《 山 居秋暝》 宾 语 前 置 : 天 街 小 雨 润 如 酥 , 草 色 遥 看 近 却 无 。 — — 韩愈《早春》 主 谓 倒 装 : 多 情 应 笑 我 , 早 生 华 发 。 — — 苏 轼 《 念 奴 娇·赤壁怀古》 定 语 后 置 : 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状 语 后 置 : 鸟 宿 池 边 树 , 僧 敲 月 下 门 。 — — 贾 岛 《 题 李凝幽居》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诗歌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418abc5671fe910ef02df8b2.png)
4、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5、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 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 官至宝章阁待制。
6、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享年85岁。
陆游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怀才不遇 杜甫——忧国忧民 陆游——壮志难酬
诗歌鉴赏复习
—读懂诗歌
《考试说明》规定,古 诗鉴赏内容包括写:什么?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怎么写?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诗歌备考的三个环节】
➢读懂 ➢鉴赏 ➢表述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 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 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 愁绪……
•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 但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读作者(生平背景)
21岁进京应试----名动京师---自请出京----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山再起----筑 建苏堤----被贬惠州----流放 儋州----遇赦病亡(65岁)。
2. 领会深层意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五读俱全”读懂诗歌
一读标题
从下面诗题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登高》 《钱塘湖春行》 《渔家傲 秋思》 《春夜喜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梦游天姥吟留别》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21新高考语文一复第2部分专题4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学案
![2021新高考语文一复第2部分专题4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323981a417866fb94a8e16.png)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学案不分版本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
近年来,从考查角度来看,高考主要从4个角度命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一、把握“2部曲〞(一)分类要清——熟知技巧“4类型〞(二)通法要明——掌握审题“4审〞和解题“3步骤〞1.审题“4审〞2.解题“3步骤〞[温馨提示]①假设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第一步〞可省略。
②作答时“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衬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
另外,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表达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
答题时要点明手法,将手法的运用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明技巧)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释运用)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析作用)②运用衬托手法,(明技巧)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释运用,析作用)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明技巧,释运用),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析作用)二、突破“4角度〞表达方式角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诗歌阅读读文指导鉴赏要从读懂始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诗歌阅读读文指导鉴赏要从读懂始](https://img.taocdn.com/s3/m/260366a18e9951e79a892742.png)
古诗词复习之殇:诗歌讲了一大堆,看到新诗干瞪眼;技巧教了一大堆,分数还是老样子。
问题出在哪里?读不懂!想读懂,就要借助高效方法、理性逻辑和科学训练,让诗歌的语言在学生心中慢下来,让学生的头脑清晰地跟上诗歌语言的脚步。
让学生会译诗,读懂诗!不懂,一切答题套路都没用!只有读懂诗,才可能答好题!一轮训练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会译诗,读懂诗!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该增加解读诗歌的知识储备从而来解读古诗。
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一)基本特点1.情景结合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
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三、四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
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
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62dcfa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9.png)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承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诗歌鉴赏2021年高考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2021年高考如何读懂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fbea3ab6c5da50e2534d7f61.png)
如何读懂高考古诗词?高考如何考?(明确考纲)《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
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诗歌如何备考?知识储备,读懂内容,鉴赏手法、思想、语言,正确表达怎样才算读懂?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将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调整为正常的句式。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我从冥坐中惊,我走近窗户,思绪缥缈起来。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领会深层意思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如何领会深层意思?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字词、看意象、看典故看标题抓题眼;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是解读诗作主旨的重要切入点。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就传达了作者对春夜之雨的喜爱之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题目表明内容是写送别,那么按照常理应该写离别之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懂诗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498e8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a.png)
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必修2·《诗经·氓》)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必修2·屈原《离骚》) 3.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必修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必修4·柳永《雨霖铃》)
第二讲
转换言说方式
关键概念:诗言诗语
1.诗言:词汇 2.诗语:言说方式(修辞、句法)方来自2.转换策略【任务1】
请解释曹操《短歌行》加颜色字的字面意义,然后再转换成诗人想表达的意
思。
借代、用典:贤才
短歌行 曹操
借代: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又或者像)夜风吹木(树)传雁魂(叫声/心志)。 男子(我)受恩须有地(原由),
(我)平生不受等闲(平白无故)思(恩惠)。
【作业】 阅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回答1-2题。
1.查阅相关资料,解释本诗的借代、拟人和典故用法。 2.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请评价这首诗用典的得失。
第二讲小结:诗家语
转换 补白 调序 “诗言诗语”就是诗人的言说方式,因此我们应该遵从
方法1.积累词汇,熟悉“诗言”
梳理范例2:古诗中的副词(以“却”为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还,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反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返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李商隐《富平少侯》) 岂,怎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精品PPT共26张)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精品PPT共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639ac1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0.png)
二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 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 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 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 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篮舁:即“篮舆”,指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 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晋书·孝友传 ·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 扶持。” 宋·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①从题目上来看,有“酬”“ 和”“赠”“次韵”“答”等 字眼。②或表谢意(含婉拒)情 感,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 表心志。
内容 情感
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大致有以下几 种方式: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 但不必用其原字。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 序都须相同。
诗歌的题目,有的有标志词“酬、和、赠、次韵、答”,有的词带有一定的情感,如“怀、思、送、寄、 答”等词,这些词往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即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 又”“惟”“空”“可”“岂”等。需要引起注意。 ③明确“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在 中间及小序中;隐性“情语”一般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①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早春之 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 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②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 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上课)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545e87e4af45b307e87197f9.png)
柳用中叠庸字《征和人名怨词》 ,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
怨 —— 塞诗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自全生诗的。感情基调(怨);暗示了诗的类别(边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朝朝马策与刀环。
(怨时刻练兵备战)
三春白雪归青冢,
(怨气候酷寒)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怨转战跋涉)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
堂时。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温暖 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暖,鸳鸯在 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结束 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读尾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 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读尾联,你能读出这首诗包含的思想情感吗?
“独”“怆然而涕下”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态描写。诗人因无人赏识 重用自己而涕下,传神的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但孤独、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里的“悦” 和“空”在理解时就必须使动。
•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理解时 就应该调换语序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 萋萋。
• 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的后 一句理解时必须倒装和补充,即“桃花依旧(于) 春风中笑”。
课时06 如何读懂诗歌(五)-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课时精讲
![课时06 如何读懂诗歌(五)-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课时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59cc78b8f12d2af90242e6ec.png)
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
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叙事)作者观看梅花,以梅
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
4.定情感:①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怀;③表达了对无人赏识
自己的忧愤;④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教你读诗: 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①交代写作背景,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介绍作者情况,中唐诗 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②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②[景、事] (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 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野雉乱飞。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土、枯枝 和败叶填塞殆满;陵园被火,棺椁以及宝衣皆焚烧净尽。(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 南国山川,古都破败的景象。
内 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 内 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 的运用。
涵 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 容 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
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写闲情逸趣等。
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
①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 (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
(1)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 观点或看法。 (2)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 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3)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
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
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
怀,以悲景衬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啼鸣。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在树梢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上行走。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登上高处万家村落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澄明。
将帅、胡人、单于等)。
二、边塞征战诗——从课内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边塞征战诗——从课内到高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标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 内 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容 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 ”“望月”“忆 ”“寄”“行”“思”等词语以及 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情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 感 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 栏等。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 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 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 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 (1)修辞方面:
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主要有夸张、
对比、互文、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
用典等。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 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 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 标志 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 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 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 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
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赏析示例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6分) 答案:这首诗无情地批判了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行为,流露出诗人对将士们的无限同情。 (2分)前两句诗人运用粗笔勾勒(白描)了一幅“征人征战图”,从而说明了征战之苦, 写出了征人的幽怨。(2分)后两句借景抒情,在这里,诗人虽然营造的是征人常见之景, 描绘的是征人常履之地,却让人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 苦。(2分)
全国II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
全国III
插田歌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2019高考对接
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 加以赏析。
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 的斜月,清幽、冷寂,更增 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
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析
初望/淮山 黄庭坚
示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例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注]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注] 树杪:树梢。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语言,黄莺却啼着故乡的声音。
多亏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一下离乡愁情。
由标题中晓行”可以推知,是羁旅思乡之作。诗中使用了晴江、浣女、朝 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 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以山水之趣,来宽解自己的离愁别绪。
高考对接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 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②[景、事] (写景)写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 (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4.定情感:①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②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
01 羁旅思乡诗 02 边塞征战诗 03 山水田园诗 04 送别怀人诗 05 咏史怀古诗 06 咏物言志诗 07 即事(景)抒怀诗 08 爱情闺怨诗
09 其它题材诗
一、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夜雨寄北》(李商隐)《黄鹤楼》(崔颢)
识诗歌题材内容
诗 言 志
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感怀诗 咏史怀古诗
形象意境
思想感情
山水诗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什么是题材
相近内容主旨诗歌的集合
求仕诗 干谒诗
学而优则仕
农乐诗
田园诗 闲适诗
禅理诗
仕不就则隐
隐逸诗
入世,出世
送别诗 赠友诗 题画诗 依别,揖别
抒怀诗 一吐胸中块垒
羁旅诗
山一程 水一程
行役诗 思乡诗 怀人诗
主观题考点
主旨题
题画诗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求仕诗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 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 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
手法题
田园诗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 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 同?
8
语言题
识诗歌题材内容
注: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标题信息:事件、地点、情感
初望/淮山
首联: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强调事件的变化,别家事实冬天,而今已是深夏,
表明离家时间之长。暗含对家的思念。“起”
颔联: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交代外出的目的,效仿古人追求功名,三釜比喻
高考对接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答案 诗的末句寓情于景
请你答题: 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
(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 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深 沉。“山月斜”,诗人从思乡
2021届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第五课时
如何读懂诗歌第四课
写一段 解读性的文字。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南宋灭亡后,诗人时怀旧君故国之思,在清秋清冷之时,更觉愁 思郁结。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 不去。矫首遐观,但见初月挂高树;微风冷吹,似觉酣酒已半醒。 林中高树萧疏、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流萤掠影,诗人踽踽独 行,心绪不宁,唯有闲坐,百无聊赖地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浮光。 此时,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诗人放眼遥望,远汀之外, 孤灯隐现,想那点渔火必是渔歌放处。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2015·全国 卷Ⅰ)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哲理诗 咏物诗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观点态度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
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人物、主旨
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7
三首诗歌分别是什么题材
全国I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微薄的俸禄。后一句呼应首联,以慈母角度入笔,更见思乡深切。“承”
颈联: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转到当下的人生处境,强调旅途艰辛,人生劳苦以
及身体多病、身体衰弱,暗含求取功名,羁旅在外的辛苦。“转”
尾联: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表达心志,期盼回归家乡,效仿古人,归隐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