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1.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b都表示消费者,d表示生产者B.若缺少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会受到较大影响C.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D.增加碳固定量、减少碳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2.如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性(Y轴)与寄主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

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B.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D.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两种3.增强文化自信,从了解古诗词开始,许多古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下列古诗寓意中,主要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有几项()①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⑤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两项B.四项C.五项D.六项4.下列与草原动物不相适应的生物特点是()A.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B.具有挖洞的习性C.草原上啮齿目动物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D.常见两栖类和水生动物5.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

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蛋白缺失突变体,发现其触角和锥形感觉神经的生理反应显著降低,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4VA通过负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D.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以降低其K值6.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答案】C【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同时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有利于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首先明确什么是碳氧平衡.2.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它在碳循环能将生物遗体中有机物分解、水和无机盐。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此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答案】(1)呼吸(2)腐生细菌和真菌;成二氧化碳(3)乙→丙→丁;丁【解析】该图图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绿色植物呼吸和动物的呼吸③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①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1)③所示动物的呼吸作用.(2)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呼吸,腐生细菌和真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环境中.(3)食物链的写法是生产者乙开头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丙)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丁),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某些重金属等)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直接或间接的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C.通过蒸腾作用促进和参与水循环D.通过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故选D。

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监测(二)初二生物(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构成蓝莓植株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2.蓝莓的果皮属于().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保护组织D.营养组织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4.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A.撕下的材料要达到薄而透明的要求B.先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再放材料C.盖玻片一侧接触到水滴后缓缓放下D.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并从对侧吸引5.下列属于植物有性生殖的是().A.地瓜茎的扦插B.梨树的嫁接C.兰花组织培养D.水稻的杂交6.右图示多年生草本植物——问荆,据图推测问荆属于().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7.移栽植物时,对植株成活有利的做法是().A.适量浇水B.晴天移栽C.剪除全部枝芽D.敲除根部土壤8.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鸭卵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雏鸭的是().A.卵白B.系带C.胚盘D.卵膜9.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

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关注生殖系统卫生 B.不与其他同学交流 C.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D.主动参与家务劳动10.女性生殖系统中,受精作用的场所是().A.卵巢B.子宫C.阴道D.输卵管11.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是().A.坏血症B.巨人症C.呆小症D.侏儒症12.图中①、②表示微生物发酵的两条不同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可用于制泡菜B.②可用于酿米酒C.都属于细菌发酵D.都没有氧气参与13.正常女性子宫壁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是().A.22条+X B.22条+Y C.22对+XX D.22对+XY14.某同学做“天竺葵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叶片遮光部分出现蓝色,不合理的推断是().A.黑暗处理的时间不够长B.黑暗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C.遮光时有可能不够严实D.未遮光部分向遮光部分转移了淀粉15.右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捕捉麻雀可提高粮食产量C.食物网内流动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D.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麻雀→游隼16.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活动中,听觉感受器位于().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觉神经下图为人工心脏模型图,它是利用生物机械(包括入血管、出血管和血液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机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

第五章第3节一、选择题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D)A.①B.②C.③D.⑤[解析]根据①与③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①是生产者,③是大气中的CO库;根据2①②④的碳都流向⑤,可进一步判断:②是初级消费者,④是次级消费者,⑤是分解者。

2.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B)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解析]分解者可以将有物碳转变为无机碳3.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D)[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无机环境。

4.如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A.a和c包含了所有生物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a的含量减少将减缓温室效应[解析]由图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b、c、d分别是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d(分解者)也可能是某些动物,因而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即a、c、d;按能量流动效率一定来计算,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可见,a的含量减少将加剧温室效应。

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完成物质合成与能量转化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秋季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A项中,X过程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程标准素养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使学生建立物质与能量观。

2.科学思维:运用演绎与推理思维,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社会责任:认同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碳循环1.碳循环2.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①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②循环往复运动。

[提醒]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二、生物富集[提醒]人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联系(1)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提醒]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2.区别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1)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2)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3)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5)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6)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都是单向的。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8、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 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系统的稳定性,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 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 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 说明了什么呢?
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 人类生存的家园!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
❖ 几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生物圈以其优越 的环境条件,养育人类,而人类也以其 勤劳和智慧,把生物圈建设成自己的繁 荣家园。
我国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 是什么项目?
“三北”防护林
我国于1978年开始建设,位于西北、华北北部 和东北西部地区。 目前这一工程累计造林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
积的1被/7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保护生物圈
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 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人类与自然 的和谐。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造成太湖水质污染,鱼虾无法生存的原因有哪些?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 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增加,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导致气温升高。大量的废气还严重地破坏了臭氧层,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大到美国领土,高似珠穆朗玛
峰。由于没有臭氧层的保护,照到地面的紫外线大量增 加,皮肤癌和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
以上资料说明破坏环境的因素之二为
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资料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有一片广袤草原,草原上
问题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强调 环境 与
经济 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的 和谐 ,
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 满足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碳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解析】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分解者将生物体中的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气体,可以全球范围内流动。

二氧化碳形成含碳有机物,能量储存;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能量释放。

【答案】 A2.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D.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进行流动【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A正确;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可见其参与了碳循环,B错误;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正确。

【答案】 B3.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故A正确。

在生物群落中碳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故B正确。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含碳有机物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故C错误。

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会打破碳循环,生态系统会被破坏而消失,故D正确。

【答案】 C4.右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解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二氧化碳库,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①代表光合作用,②⑤⑥代表呼吸作用,故B错误;正常情况下,①的速率大于②的速率,故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D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5、6章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5、6章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5、6章检测(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2.右图表示四类生物细胞的部分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Ⅰ一定不是第一营养级B.Ⅱ、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Ⅳ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D.Ⅰ、Ⅱ、Ⅲ、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Ⅰ、Ⅱ、Ⅲ、Ⅳ依次表示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蓝藻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它们无法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缺少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动物是异养型生物,所以它一定不是第一营养级;高等植物、蓝藻、低等植物是自养型生物,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也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案:D3.(2018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密闭的生态缸置于光下,在一定时间内该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其原因不包括( )A.微生物释放的能量可为其他生物利用B.动物的呼吸作用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C.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和养料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搭配合理解析: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有①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各类生物数量相对稳定;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动物的生活提供氧气和养料;④动物生长活动过程中产生的CO2能够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⑤微生物能利用、转化动物粪便和动植物残体,为植物生活提供营养等。

答案:A4.右图所示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C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约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4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4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物质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C.物质循环不具有全球性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能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硝酸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使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在碳循环中,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解析:在碳循环中,碳进入生物群落要通过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来实现。

生物群落中的碳再回到非生物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质就是呼吸作用,包括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种方式。

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代谢的一部分,在水循环中有一定的作用。

3.在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D4.下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 )A.a、b、cB.c、b、aC.b、a、cD.a、c、b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区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中有机物相对含量却最少,说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最强,c地区正好相反。

5.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之一。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碳循环的循环过程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D.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自养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高中生物图表题的类型和解法(一)概念图

高中生物图表题的类型和解法(一)概念图

生物图表题的类型和解法(一)概念图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而图表分析题正是对这些变化最好的考核方式,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下面谈谈该类试题的考查类型及具体应对。

一、图解题 1.概念图概念图是自04年起生物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

概念图一般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领域内的各个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内在逻辑联系。

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而且可以考查对该领域知识的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是考查学理解和推理能力的一种题型。

解法:一是理清相关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二是用生物学知识准确描述各部分、各环节、各步骤的关系。

例1 图中①、②、③三个图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

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A .DNA 、染色体、基因B .反射、应激性、适应性C .酶、蛋白质、激素D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2.模式图模式图是生物局部形态结构的典型展示,是相关生理过程和形态结构的模式、典型,如课本中的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从历届高考试题看,高考卷中出现的这类图与教材的插图有一定的联系,但很少会完全相同。

解法:(1)读清题干的文字叙述和图象所包含的信息。

辨认图中所反映出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等不同水平的结构,理解图象中所表达的生物学内涵,并联想和运用与图中给出的信息和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题目;(2)弄清题干与图象的内在联系;(3)找出图象信息与生物学知识的内存联系;(4)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图象所包括的信息。

例2.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 、B 、C 、D 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 2不能向③中扩散B .B 结构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乳酸②①③C .①中血糖浓度的调节与垂体有关D .①③④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3.系谱图它是生物特有的图形,以方框、圆圈、线段等表示复杂的遗传信息,以系谱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同学们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数学思维的迁移和概率的运算能力。

高二生物高中生物中图版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高中生物中图版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高中生物中图版旧试题答案及解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人工栽培和养殖B.就地保护C.迁地保护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答案】B【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点评:本题简单,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即可。

属于基础题。

2.如果在某一生态系统中,不适当地引入一个物种,如澳大利亚引入了欧洲的一种穴兔。

将会带来的后果最可能的是()A.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D.绝对没有什么影响【答案】C【解析】野兔没有天敌,又加上野兔适应澳大利亚的环境,食物草充足,因此大量繁殖数量剧增,它们毁坏了草原和庄稼,说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后果【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点评:要求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能结合生产实践进行所学知识的运用。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C.④是指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为②的10%~20%【答案】B【解析】生产者的同化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①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④是其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一般情况下,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是能量传递效率,③/②为10%~20%。

【考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对能量流动的实例的分析和判断。

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具体分析如下:(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十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十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可以循环D.这里的物质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不能循环,只能沿食物链(网)单向传递。

] 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甲、乙、丙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C.过程③中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B [图中甲为大气中CO2库,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①②分别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以减少大气中的CO2量,缓解温室效应;③为消费者的摄入,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⑦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耕松土不能加强过程⑦.]3.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递途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表示光合作用,b、d、g途径表示呼吸作用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植物正常生长的过程中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D [由图可知,a途径为光合作用,b、d、g途径为呼吸作用。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夏季植物正常生长的过程中,b、c、e中的碳元素的总和只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元素总量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涂(写)A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涂(写)A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涂(写)“ A ”,错误涂(写)“ B ”,)1.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低,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2. 银杏又名“白果树”,市场上出售的“白果”是银杏的果实。

()3. 蝴蝶、虾、蜘蛛、蜈蚣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昆虫。

()4.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5. 简单、低等的生物化石只会出现在古老地层中。

()6.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7.一些动物能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构成群体,大大提高生存的机会。

()8.动物的防御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生殖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9.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结构简单,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10.蜜蜂的翅和鸟类的翼都属于运动器官。

()11.电鳗放电所需要的能量是电能转化来的。

()12.人们之所以说蚂蚁是营社会生活的昆虫,这是因为一个蚁群中的蚂蚁数目很多。

()13.所有的鸟类都能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14.孔雀开屏、蜻蜓点水和大雁南飞从类型上属于生殖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

()15.花粉通过昆虫传送到雌蕊花柱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16.蚕蛾处在昆虫发育的成虫期。

()17.晚成鸟在在育雏阶段能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

()18.在生活环境中,非生物因素比生物因素更重要。

()19.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而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20.对于进入生物体的污染物,生物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但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超过一定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

()2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2.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2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内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25.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中学生物竞赛生态,行为学真题

中学生物竞赛生态,行为学真题

2011年:69.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 (2分)A.去除取样法 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C.痕迹计数 D.标志重捕70.雄性棘鱼在看到另一条雄鱼的红色腹部时,通常会发起攻击行为。

而当看到大的红色腹斑时,雄性棘鱼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由此,大的红色腹斑是: (1分)A.保护色 B.警戒色 C.超常刺激 D.反常刺激71.外源性刺激来自:(1分)A.脑垂体 B.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C.外部环境 D.神经与内分泌系统72.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包括下列哪些项? (2分)A.减弱光合作用,加强呼吸作用 B.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C.破坏酶的活性及使蛋白质变性 D.使原生质膜破裂73.在繁殖季节,雄性麇鹿具有把尿喷洒在自己的身体表面,并引起其他个体嗅闻的行为。

由此,尿喷洒行为的作用最可能与下列哪个选项有关? (1分)A.是传递发情状态的信号 B.对抗捕食者C.领地标记 D.防暑降温74.灰林鹗在繁殖期间每一对都占有一定面积的林地,而且是终生占有,不允许其他个体进入。

灰林鹗的这种行为属于:(1分)A.觅食行为 B.领域行为 C.学习行为 D.生殖行为75.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从宠物市场上买来巴西龟放入当地的河流和湖泊中,结果发现随着巴西龟数量的增加,当地的龟类和鱼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导致巴西龟数量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2分) A.当地的气候适宜巴西龟 B.当地没有巴西龟的天敌C.巴西龟繁殖率高 D.巴西龟是捕食者76.在自然环境中,下面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层最厚的是:(1分)A.温带草地 B.北方针叶林 C.阔叶灌木林 D.热带雨林77.下列可用来判定小兽是否适应缺水生境的最明显性状是:(1分)A.基础代谢水平 B.体色 C.鼻腔的构造 D.褐色脂肪组织78.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1分)A.森林生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河流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79.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1分)A.某一特定年龄个体的数量B.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数量比例C.对种群中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D.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的年龄占个体平均寿命的比例80.加拉帕戈斯企鹅就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其个体较生活于南极洲的阿德利企鹅和皇企鹅小很多。

江西省南昌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江西省南昌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江西省南昌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B.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⑤的碳排放量C.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D.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④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清华附中对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推测法B.调查法C.比较法D.模型制作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小高山的所有植物B.小高山的所有生物和环境C.小高山的所有动物D.小高山的所有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5.下面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白狼山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农田里的庄稼D.一个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6.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A.人通过呼吸呼出二氧化碳B.春天里的秧苗随风而长C.小狗受到惊吓马上跑掉D.黄河之水奔流不息7.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做生物。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克隆羊多莉B.生石花C.细菌和病毒D.珊瑚8.“人的皮肤出汗”“植物落叶”,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9.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0.科研小组为研究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测定水体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该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下图。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

⽣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1.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温室⽓体 B.需要能量驱动C.不依赖于⽔ D.具有全球性解析: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能量流动关系密切,需要能量驱动。

在碳循环过程中产⽣温室⽓体CO2。

碳循环过程中,⼤⽓中CO2主要通过光合作⽤进⼊⽣物群落,⽣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胞呼吸返回⼤⽓中,光合作⽤和呼吸作⽤过程都依赖于⽔。

答案 C(1)解析:①本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1)对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2)⽆机环境与⽣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的应⽤(3)对物质循环的特点考察(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的理解②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物质循环概念;(2)⽆机环境与⽣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3)物质循环的特点;(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③本题考查的能⼒点:(1)记忆、理解能⼒:能运⽤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对某些⽣物学问题进⾏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获取信息的能⼒能从所给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物学信息,并能运⽤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物学问题。

④变式训练:2)从⽣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度看,⼈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A.⼤⽓中的CO2 B.⽣产者C.分解者 D.消费者解析:⼈体内的碳元素来源于⾷物中的有机物,⽽有机物来源于光合作⽤,光合作⽤产⽣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中的CO2。

答案:A(2)⼀轮复习:3)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能通过⽣产者进⼊⽣态系统B.只能最终通过微⽣物的分解作⽤才能返回⽆机环境C.都能通过燃烧返回⼤⽓D.⽆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物群落反复利⽤解析在氮循环中,N2可通过根瘤菌等进⼊⽣物群落,消费者、⽣产者都可以产⽣CO2进⼊⽆机环境,矿质元素通过燃烧不⼀定产⽣⽓体⽽返回⽆机界,物质可反复利⽤,因此物质在⽣态系统中是循环流动的。

答案 D变式训练: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在⽣物群落与⽆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氧化碳的形式进⾏的B.⽣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整个⽣物圈的循环C.组成⽣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能在⽣态系统中循环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任何联系答案:D2.1)如图是⾃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丙各代表A.甲为⽣产者,⼄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为分解者,丙为⽣产者C.甲为分解者,⼄为⽣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产者,⼄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碳在⽣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传递,在⽣物群落与⽆机环境之间则以CO2形式进⾏循环。

高二生物人教版寒假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版含答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寒假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版含答案

(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丙和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B.若缺少甲和丁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D.照射在甲上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D.途径①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4、下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5、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7、如图所示是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甲、丁、戊等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图中的食物链只有3条D.大气中丙的含量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乙、丁、戊的活动和增加甲的数量能得到缓解8、下列关于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b应分别为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图1中c、d应分别为消费者、分解者C.图2中的食物链是E→F→D→BD.图2中A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E为生产者9、如图是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讲,没有B成分碳循环就不能进行B.图中的①、③表示的过程分別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C.图中的A、D分别表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D.在无机环境和D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10、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A.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B.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C.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1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12、下图是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四种关系密切的生物。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②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食草昆虫B.食肉动物C.食草动物D.绿色植物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无限延伸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4.如图表示某草原上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主要来源C.兔以草为食,狼以兔为食,狼和兔均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D.腐生微生物能将枯枝败叶、动物粪便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四种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可以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B.甲的存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丙可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丁能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6.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和最终来源分别是()A.OTC,太阳B.ATP,太阳C.水,太阳D.ATP,氧气7.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在食物链“藻类植物→虾→小鱼→大鱼”中,获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A.藻类植物B.虾C.小鱼D.大鱼8.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A.水的流动B.水生植物C.水生动物D.阳光9.下列图解中,能正确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是()A.B.C.D.10.在“草→昆虫→鸟→狐狸”这条食物链中,根据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分析,你认为数量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A.草、昆虫B.鸟、昆虫C.鸟、狐狸D.草、狐狸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壤冲刷一净。热带雨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也是
无法替代的。尽管热带雨林仅覆盖了陆地总面积的7%,
人类已知的物种却有一半栖息在这里。所以即使小面积地
砍伐,也可能给全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喜马拉雅
山坡上滥伐森林大大降伏了渗水量和土壤保持水分能力,
大雨期间迅猛的水流以及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河流淤积使
物的
作用进入生态系统,通
过动物和植物的
作用、微
生物的
作用和煤和石油的
回到大气。
6、能量流动的起点
通过
作用
固定的
能,
能是所有
生物生命活动能力能量的最终来源。
7、能量流动的特点
一般是 方向的
是逐级
的。
8、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
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系统的稳定性,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默写:
D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增加,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导致气温升高。大量的废气还严重地破坏了臭氧层,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大到美国领土,高似珠穆朗玛
峰。由于没有臭氧层的保护,照到地面的紫外线大量增 加,皮肤癌和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
以上资料说明破坏环境的因素之二为
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资料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有一片广袤草原,草原上
默写: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草原上的羊
B 喝水中的鲫鱼
C 湖中的生物
D 一个池塘
2、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一条是
A 草 昆虫 青蛙 蛇
B草 兔 羊 狼
C 草 狐狸 狼
D 阳光 草
兔 狐狸




青蛙

食食

草虫
昆鸟

3、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消费者有
种。除了图中所示的
生物外,还有 者。
海南的垃圾忧患
菲律宾村民捡柴火 半荒漠化的地表
森林减少的危害
地球上原先长满郁 郁葱葱的树木花草, 大片的原始森林,空 气清新,景色迷人
20多年前,世界 人口迅速增加,人们为 解决口粮烧荒种田,为 挣钱砍树卖木材
森林减少的危害
有些生长了几十年 的树,竟被加工成一 次性筷子。原来茂盛 的森林几乎变成秃山
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 食草昆虫 青蛙 蛇 猫头鹰
(3)在使用某中农药控制食草昆虫 时,该种农药在图中猫头鹰 体内富集 最多。
4、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 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请据所学知识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主
要以 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
(2)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A为 消费者, B为分解者 。
A 草原上的羊
B 喝水中的鲫鱼
C 湖中的生物
D 一个池塘
2、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一条是
A A 草 昆虫 青蛙 蛇
B草 兔 羊 狼
C 草 狐狸 狼
D 阳光 草
兔 狐狸




青蛙

食食

草虫
昆鸟

3、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消费草者有
种。除6了图中所示的
生物外,还有 者。分解
(2)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4 条,
人类的生活对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目的: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指导:1、学生4-6人一组,调查家乡近几年的变 化和这些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2、观察例图,联系调查发现的问题,结合这些图 片,列出所想的词语,并对此发表感想。并讨论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讨论:图示的变化会对生物圈产生哪些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2)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条, 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在使用某中农药控制食草昆虫
时,该种农药在图中
体内富集
最多。
4、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
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请据所学知识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主
要以
形式进行的
(2)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A为
, B为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
(1)茫茫宇宙中 地球 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
一适合居住和生活的星球。几百万年来,地球
上的 生物圈 以其优越的环境条件养育人类。 而人类也以其勤劳和智慧,把 生物圈 建设成
自己的繁荣家园。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给自然界带来了极大危害。
在湿润地区,假如没有热带雨林的保护,暴风雨很快将土
原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澳大利亚的畜牧业遭受了巨大的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
物的 光合 作用进入生态系统,通 过动物和植物的 呼吸 作用、微 生物的 分解 作用和煤和石油的 燃烧 回到大气。
6、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
通过 光合 作用
固定的 太阳 能, 太阳能是所有
生物生命活动能力能量的最终来源。
7、能量流动的特点
一般是 单 方向的 是逐级 递减 的。
得下游泛滥成灾。我国长江沿岸的部分地区,由于滥伐森
林致泥沙随雨水流入长江,长江正面临变成第二条黄河的
危险。而且洞庭湖、鄱阳湖因围湖造田,湖面正日益缩小,
致使长江下游地区几乎年年在雨季遭受洪水危害。
以上资料说明破坏环境的因素之一为
过度砍伐,森林面积减少

资料二:环境污染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 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如今,人类 每年向大气中排入230亿吨二氧化碳,比20世纪初增加 了25%。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大量
树木在阳光下吸 收二氧化碳,吐出宝 贵的氧气,树木的根 能贮藏大量的水
森林减少的危害
下大雨时,林木的功 能非常明显,荒山秃 岭会造成山洪泛滥, 生命财产受灾
为了减少洪水之灾,大 家都要爱树护树,节约纸 张,不用一次性筷子。全 国每人种一棵树,会增加 40多万公顷森林。
问题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何影响?
8、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某种消费 者减少并不影响该系统的稳定性,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 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 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 说明了什么呢?
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 人类生存的家园!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
几百万年来,地球上的生物圈以其优越 的环境条件,养育人类,而人类也以其 勤劳和智慧,把生物圈建设成自己的繁 荣家园。
主要生活着袋鼠等食草类的有袋动物,草原上没有猛兽。
1859年,好事的移民从英国带来了12只欧洲野兔。这些
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
敌,与兔子生态地位相近的小袋鼠对它们也没有竞争能力,
于是它们开始了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到1907
年,兔子已遍布整块大陆。由于兔子和牛羊争夺牧草,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