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为什么要回归“生活世界”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科技理性逐渐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具有真理性的原则或世界观。

这样,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衍生出来了一个新的世界形态——“科学世界”。

胡塞尔是一个思想先行者,在工业社会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就超越了那个时代,表达了他对工业社会中科技理性过分膨胀、统治一切的不满和忧虑。

所以“生活世界”这个概念不是针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概念提出来的,而是针对当时所谓的“科学世界”提出来的。

科学世界就是工具理性膨胀,科技统治一切,对科技理性盲目崇拜的这样一个世界。

在当时科技理性导致人的异化刚萌芽的时候,他就以一个先知先觉的哲学家的思考,提出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关系这样一个哲学问题。

他认为由于人们对科技理性的盲目崇拜,颠倒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之间一个是“源”(本体)、一个是“流”(派生物)的关系,“生活世界”反而被“科学世界”“殖民化”了,认为科技理性是我们思考一切的标准。

这就造成了现代人的无根感和漂泊感。

所以回归生活世界,就是重新建构人们的精神家园,重新肯定人们的经验、情感等,乃至各种具有偶然性的生活意义的事件。

在胡塞尔理论的影响下,很多教育学家开始反思,在教育界是不是存在类似科学世界“宰制”生活世界的现象。

结果发现科学理性在教育界也泛滥了,所以提出要“回归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应该是使人们生活的文化环境及个体的生活经验能以全面的、直接的参与成长,以一种鲜活的方式与个体展开对话。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经验,受教育者即中小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必须加入到教育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比如家庭、社区、网络等文化环境也应该成为教育的元素。

而科学世界中的教育则是一种制度化、技术化和课题化的教育形态。

它强调的是学校正规教育的重要性。

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系统化的教育体制,在运作逻辑上遵循着各种教育规律,在评价体系上强调的是指标的可操作性。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学;回归生活;创设情境;知行统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也明确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正确定位,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教材的代言人。

实际上,思想品德课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决定了生活才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思想品德课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学生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

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学生生活为载体,为他们搭建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由知识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强调思想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生活事件为叙事题材,紧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生活逻辑,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线索,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

首先,引导学生培养关注身边小事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国家 的教育状况和他们的受教育情况 , 通过查 阅文献 、 上网
了学生获取社会信息 的强烈 的求 知欲。如果师生能合力把 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时事要 闻带进课 堂 , 么 , 的课堂 那 我们 就会是鲜活的 , 充满生活气息 和时代气息 的。 教学的这种需 要使我们必须及时整合教学 内容 ,适时地为课堂注入新鲜 的血液 和新鲜 内涵 。在学 习《 我们 的社会 主义祖国》 这一 内 容时 , 我通过 图片 的形式展示 了一些 近期 国家领导人 出访 、 参加 国际性重 要会议 的场景 , 自然的 , 又让学生谈谈 能 很 我 够代表国家形 象的重 大事件 。学生群情激 昂 , 踊跃发言 , 有 的同学谈到了 2 0 0 8年 5月汶Jf t 发生大地震时 , 温家宝总理 连夜 赶往 灾区 , 看灾情 , 织抗 灾抢 险工作 , 查 组 学生们重 现 了许多动人 的场面 , 纷纷表示愿意伸 出援助之手。全 国上下
生为振兴 中华而努力学 习的动力 。 四、 参与实践 , 验生活 体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知此事要躬行 。” 政治课要突 绝 思想 出“ 课堂明理 , 课外导行”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政治课的 。 活力 , 而活力就来 源 于实践 , 以要强 调理论联 系生活 、 所 联
前高涨 , 为夺取这场抗震救 灾工 作的胜利增强 了信心。也有
重组 , 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 经验的联系和融合 , 并 同 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 , 具体的教学 中 , 在 我们 以 刨设生活情景 , 体验感 悟为策略 , 在教 学中要关注学生 的生 活经验 , 学习经验 , 要注意创 设现实生 活情 境。爱 因斯坦说 过 :把学生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所规 定的课程就会 当 “ 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在学 习竞争 的利与弊时 , 我根据本班 班主任让学生设立竞争对手 和教学 内容 的实际情况 ,组织 开展 了《 立竞 争对手 的利 与弊》 设 的辩论 赛 , 鼓励每 个学生 结合 自己的学 习体验大胆的发表 自己的见解 ,从学 生的辩 词 中 了解到通过学 习同学都能够 正视激 烈 的竞争现 实 , 大 部分 同学 能认识到竞争 的积极作 用 ,我针对个别 面对竞争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德 》 堂 的 注 意 点 课
关 键 词 : 思 想 品德 》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回 归 生活
《 想 品 德 课 程 标 准 》 《 想 品 德 》 程 的性 质 作 了 明 思 对 思 课 确 、恰 当的 表述 : 本课 程 是 为 了初 中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健 康 发 展 “ 奠定 基 础 的 一 门综 合 性 的必 修 课程 。 《 ” 思想 品德 》 程 主 要 有 课 思 想性 、 文性 、 践 性 和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些 特 点决 定 了 教 人 实 这 学 中不 能单 纯 依 靠 课 堂 的 书 本 知识 教学 ,必 须 带 领 学 生 走 向 社会 、 向生活 ; 立 “ 走 树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教 育 观 念 ; 视 学 科 知 重 识 与 社 会 生 活 、 生 经 验 的 整 合 ; 调 学 生 通 过 实 践 , 强 探 学 强 增 究 和创 新 意 识 , 习科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展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学 发 力 ; 养 学 生 的社 会 责 任 感 。 些 知 识 的 掌握 、 培 这 能力 的培 养 、 价 值 观 的 树立 不 可 能 单 纯 依 靠 教 师 的 单 向 灌输 ,而应 更 多地 由 学 生 自主建 构 , 自主体 验 。 新 一轮 的课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就 是 让课 程 回 归 生 活 ,让 课 程 联 系 生 活 , 课 程 关 怀 学 生 , 课 程 走 近学 生 。这些 为教 师有 让 让 效 进 行 《 想 品德 》 堂 教 学 提 供 了 工作 平 台 。然 而 受 传统 教 思 课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 们 不 难 发 现 : 统 的 思 想 品 德 课 过 于 追 求 我 传 理 性 化 . 面 强 调 道 德 观 念 的 灌 输 和 道 德 行 为 的训 练 , 略 片 忽 了学 生作 为 生命 个 体 本 身 的 情 感 需 求 , 忽视 了 学 生 自由 自觉 的 活 动 , 疏 离 了学 生 所处 的 现 实 生 活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教 也 “ 育 只有 通 过 生 活 才 能 产 生 作 用 并 真 正 成 为 教 育 。” 因此 , 建 构 生 活 化 的 《 想 品 德 》 堂 , 顺 应 新 课 改 ,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思 课 是 调 主体 性 的 多 样 化 的 学 习 方 式 , 让 《 想 品 德 》 堂 回 归 生 活 是 思 课 的必 然 要 求 。 怎样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力 ” 在 《 想 品 德 》 中 体 让 , 思 课 现“ 活化” 生 的理 念 . 高 课 堂 的生 活 质 量 , 足 学 生 对 “ 种 提 满 各 生 活 的关 切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来 着 手 实 施 。 教 师 定位 : 听 与 共舞 。 倾 从 本 质 来 看 , 堂 教 学 意 味 着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 味 着 人 人 课 意 参 与 , 等 对 话 。然 而 , 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实 际 平 在 师 上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关 系 。 教 师 不 仅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控 制 者 、 教 学 活 动 的组 织 者 、 学 内容 的制 定 者 和 学 生 学 习 成 绩 的评 判 教 者 , 且 是绝 对 的权 威 。由 于对 教 师 “ 威 ” 过 分 强 调 , 常 而 权 的 通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回归生活
oS HI 1 I A0 Y U
让学生在思想 品德课堂 中 回归生 活
一江西省丰城市剑声中学 杨建华
关键词 : 思想 品德
生 活
课堂教学
回归
可 以让学生模拟进行 “ 微 笑” 交往、 “ 礼貌 ”
在 课堂上 的生活化 探究 中水到渠 成的得
出来 了。 接下来老师要进 一步 引导学生说 出 自己与父母之 间冲 突发展 下去的结果 ,
理 发展的 内在规 律安 排思想 品德教育 活
心 人 ,让学生畅谈生活 中的体验和 困惑 , 老 现在会 出现这些 中 突, 而 以前不会 有” , 可 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根据学生生理 、
角度讨论 , 一些小组从 自己本 身的角度 讨 动 的开放性教学。唯此 , 才能使思想品德 论, 再把 两种情况 综合起 来 , 书本 上提 到 课真正成为所有学生喜欢 的、 真实的生活
书本上 的 、 自己头脑 中已有的条 条框框 赛 、 评价 , 学 生获 得成 功感 , 课 堂氛 围 活 生 的能动性 , 让大 家 出谋 划策 , 并让 学生 “ 灌输 ” 给学生 , 而是要突 出学生 的主体地 跃 , 学 生乐学 , 礼貌 的魅力、 礼仪 的风 采也 模拟表演父母子女之 间沟通 的各种情况 ,
把这些情况列 出来一种种进行分析 , 哪些 是好的 , 哪些是不好的。学生就可以父母 交朋 友》 一课 中 ,
之间发生的一些 中 突, 说 出自己对 父母 的

可 以引导学生发发牢骚 , 说 出自己与父母 得 到感悟 , 明 白沟通的重要 性 , 学 到沟通
活化“ ,就 是要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的主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些体验和 困惑 , 思 考如何解决 ,如何去进一步完 善生活、 提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我一 定讲信用 , 等我返来 , 等我 返来 , 甲你补偿 , 甲你 惜命命 带着学生 大吼” 我 一定 要成 功 ! . . 以这 种激 动人 心 的方 式开
场, 使 课 堂 氛 围 变得 异 常 生 动 、 活泼 , 为” 扬 起 自信 的 风 帆 ” 这 课 时 的学 习奠 定 了 良好 的情 绪 基 础 。
的提 升 等 策 略 能 够 在 思 想 品 德 课 堂 中有 效 渗 透 生 活 实 现 生 活 与课 堂 的融 合 互 补 值 得 广 大 一 线 思 想 品 德 教 师 在 初 中思 想 品德 教 学 中尝 试 并 推 广



Hale Waihona Puke 熹 煮 量 薹 誓 而 霎 萎 要 黎 常 , - I 1 ] 丐 祥 , 生 活 与 教 育 一 一 回 归 生 活 世 界 的 基 础 教 育 论 范大 蔷 翼 三 鍪 窖 矍 譬 萎 望 轰 戳 [ z ] ’ 念




惩 工 。 [ 。 ]
王戢 亍L J 歌 硎 心“ 。 。

盒 , 程_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 读[ s ] ・ 中 南 查 学 出 版 社 , 2 0 O 4 年 版 , 第 4 页 [ 4 ] 黄 浩森 , 乡土 课 程 资 源 的 界 定 及 其 开 发 原 则 [ J ] ・ 中国
考试
EXAM I NATl O NS
让 思 想 品德 教 育 回 归生 活
认 同了做 自 立 自强 的人 这一课 堂学 习内容 。
生 的整 体 素 质 , 正 成 为全 社 会 的共 识 嘲 实 践 证 明 , 坚 持 乡 土

学生的参与热情 , 生 成 对 生 活 与 思 想 品德 知 识 的 真 实 感 悟 , 教 师 在 思 想 品 德 生 活化 教学 过程 中 , 要 高 度 重 视 师 生 之 间 的 互动 , 坚持教师带动学生 、 学 生 响应 老 师 的互 动 效 果 a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当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指思想品德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亲手实践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只有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思想品德课堂要回归真实的生活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即生活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型的社会,这对于初中学生的思想素质养成发生着重要作用。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教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才能更好的学会生活。

(三) 古人倡导“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苦读圣贤书”,这样的学习势必会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生存本领和生活能力,所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下面就如何使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真实的生活谈谈笔者的做法。

第一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样的目标任务是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的整合展开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既不能高高在上远离学生生活,又不能平庸琐碎的一味关注具体生活,而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追求。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在当代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

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积极人生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缺乏与孩子们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

一、关注孩子生活的细节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关注孩子们生活的细节。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育的营养。

例如,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

孩子们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任务,如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等。

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们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他们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和环境的变化,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总结这些变化对他们的影响。

此外,在培养孩子们的友善关系和合作精神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和互助。

二、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故事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通过利用身边的事例和故事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品德。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理解道德的含义。

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将其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与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他们在故事中找到共鸣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引导孩子们分析和评价这些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以及为什么。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通过实际经验的亲身体验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通过实际经验的亲身体验来实施。

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社区、参观博物馆、参观公共设施等。

在这些场所,孩子们能够亲眼看到一些自己平时没有接触到的事物,并且能够借此机会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规范。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

如, 讲 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 时, 我收集全班 学生的全 家福 , 利用多媒 体进 行播放 。教师还可 以运用座谈 、 讨论 、 游戏 等形式 , 在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同时 , 培养
学生多方面 的能力 。 在学 习《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 一课时 , 当师生共 同进入新课学 习后 ,师生之间就开始以拉家常的形 式 开展 教学活动 , 围绕 “ 你在公共 场合 ……” 这一 主 题, 让学生谈谈 各 自的做法 。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讨论 , 教师也加入进 去。在 和学生谈 的过程 中, 教师 引导他 们分析不 同的做法体现 了不 同的思维方 式 , 并分析哪些做法是亲社会行为 ,让每个学 生从 内心 真正体验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社会是 我们共 同 生 活的“ 大家庭” , 如果 每个 人都能多一 点爱心 和奉 献, 社会就会 变得更加美好 。整堂课下来 , 师生 始终 是在一 种 民主 、 宽松 、 和谐 的教 学环境 中进行 的 , 学 生都积极 、 主动地参 与教学活动 , 这样会 获得 良好 的 教学效果 。 实践表 明: 学生 在宽松 、 民主 、 和谐 的环境里 , 在 平等友爱 的师生关系 中, 其思想开放 、 思维会较 为活 跃 ,容易产生联想和灵感 ,容易发现问题 和提 出问 题, 容易获得创 造性 的思维成果 , 这时学生 的情绪容
三、 教学活动生活化 。 使 教 学 活 动 更 贴 近 生 活
思品教学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著名教育家 杜威说过 : “ 教育 即生活 。 ” 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 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 ,结合他们现实生活 中实际存在 的 问题 , 关 注身边 的热点 、 焦点 , 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 , 共 同研究学习主题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 经验 , 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 。 我经常引导学生在课余 时间观看 《 焦点访谈》 《 社会与法》 《 新闻联播》等节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思想品德教育离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将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提升教育效果。

我们需要明确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灌输孩子们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关键在于如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教学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可以选取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小故事,通过这些案例来引导孩子们思考道德问题、价值观问题,激发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活动设计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班级组织一次“互助行动”,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再在寒假期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懂得感恩和奉献。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还需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的最初地方。

学校和家庭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可以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中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学校还可以在孩子放学后,通过一些小小的提示或者家庭作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思考道德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进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

我们还需注重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提升。

教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传播者,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

传统德育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评价体系,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

笔者认为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呢,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那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一、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

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

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

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之我见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之我见平湖市全塘中学平玉弟内容提要: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紧紧围绕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善于挖掘生活中具体事例,开发和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对生活世界进行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价值引导体验感悟思想品德课是确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泛政治化,脱离了生活世界,呈现方式单调,缺乏情景性。

这使得道德教育正逐渐失去生命力和源泉,限制了学生智慧和道德的发展。

因此,回归生活,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注重学生生命的独特体验,是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功效的关键。

一、德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

儿童智慧、情感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活动为中介实现的,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

只有通过主动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得到提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课程标准突出了本课程的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作为以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为目的的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更应该淡化知识教学的痕迹,回归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为德育回归提供载体。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缺乏生活化、机械化教育、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等。

回归生活化成为改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途径。

回归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他们的生活主要围绕家庭、学校和社区展开。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家庭入手,通过讲解父母的责任、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从学校入手,通过课堂的道德讲解、道德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品质;从社区入手,通过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回归生活化还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过去,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将学生视为被教育者,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关注。

而现在,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来处理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分享与分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

回归生活化还要求教育呈现灵活多样的形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一种单一的、机械的教育方式,只关注知识和规则的传授,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可以采用故事、绘本、游戏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体验并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设计在线小组讨论、网络互助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途径。

只有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才能真正落实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之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

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的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让思想品德课因为生活化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关键词:能力兴趣情景生活化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下面,我就谈一下一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一、开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的投入道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家》一课时,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蕴含的意思。

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的来历是熟悉的,对同学的名字是好奇的。

一听介绍名字,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现象。

正是出于对这一现状的担忧,人们开始呼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也就是要求教育者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那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意味着什么?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意味着教育者要更加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

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求,避免盲目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生活,才能对他们进行精准教育,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体现。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意味着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灌输理论知识,教师往往以讲述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

而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情境教学、体验教学和游戏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融入到生活中。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意味着强化学校和社会的互动。

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还有很多时候是在社会环境中度过的。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需要与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对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社会文明和社会规则。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走进社会机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也应该与家庭密切合作,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希望进一步纠正多年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道德学习离不开生活,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

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注意完整地把握其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的三个方面内涵,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

一、德育要回归生活1.教学中对每一节内容都要充分挖掘“德育点”,适时地在教学中实施。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是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挖掘每节课的“德育点”,将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

例如,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网络游戏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做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同时学生坦言自己的缺点,并找“道德小标兵”帮助自己,使德育的课堂充满了生动、真实的“活性因子”,因此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把德育当作人生的必修课。

教师要让学生在吃穿住行、生活消费、为人处事、交往娱乐、课外学习、集体活动等自主行为中培养独立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身边的小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均是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契机,感受到德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体验到德育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也就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有优势。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始终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精心组织每一节课,把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建设,平时一定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国内外大事,并且要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园广播、报纸、杂志、时政学习小组等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洞察社会、认识社会、分析社会。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一、回归生活本身
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基础,首先需要回归本身。

在这个时代,教育很多时候会让孩子们失去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和认知,反而过分关注课本知识。

教育者应该重新审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发掘孩子们内在的素质,鼓励孩子们热爱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和生活节奏。

这种方法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使孩子们更自然地接受教育。

二、注重生活被动学习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最大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中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这是他们应该保有的好品质。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们在生活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将教育的内容与孩子们的身边事物相结合,深化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认知。

三、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素质,促使他们在生活中感知和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情感原因和情感维度。

另外,情感教育也能够培养小学生胸怀宽广、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让他们在困难中挑战自我,发现更生动和美好的生活。

四、注重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
在思想品德教育当中,要注重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孩子们需要感知到生活的发生变化、生活中的矛盾和争斗,而这些矛盾和争斗都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体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比如通过实践教育学习合作、相互尊重等素质。

总的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本身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放在首位,并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素质。

同时,也应该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完善,让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地生活化。

这样,在未来的教育中,孩子们才能真正获得一生的快乐和成就。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对于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让小学生应当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特点,提出利于其回归生活的几个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当今社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有脱离,把教学的范围禁锢在教材内,理论知识宽泛,不利于学生将课文和现实联系起来。

基于此,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事物。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的教育来说,依然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教师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不够优渥,小学生对于实践的参加较少,使得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

(二)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有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实行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

教学的方式陈旧,拼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没有结合,尽管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大量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缺少对于“理论”和“生活”的联系,教师不主动改造、创新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局限性突显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由于对目标评价的过度追求,导致了“生活教育”“人本理论”在教育中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对学生目标评价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形成性的教育评价。

思想品德教学评价过程中忽略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手段过于简单、僵化,不能主动进行启发和引导。

二、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现在,小学思想教育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和实践的脱节,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学与行和谐统一,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摘要:通过积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导入到思想品德课堂中,采取坚持乡土资源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力促课堂氛围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融汇、倡导思想感化与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四种教学策略,力图让生活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63-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初中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将思想品德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

让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成为学会生存、拥有发展个性的社会个体,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归宿。

1 坚持乡土资源与课本内容的结合
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

[2]教师将乡土资源积极引入思品课堂,不仅能够根据这些生动的材料,充分挖掘并加工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效的
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学生耳濡目染的实际生活激发起学生对于本地自然、文化和民俗风情向往与热爱,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情感,有效推进思想品德的课程改革。

我们泉州市惠安县,深受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就蕴藏着无数与书本知识相吻合的素材,这些贴紧时代气息的素材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容易引发共鸣,使生活与课堂形成水乳交融的境界。

以七年级”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内容学习时,笔者带领学生认识闽南大地上涌出的无数自立自强的榜样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思想家朱熹、书法家黄道周等,与学生讨论闽南文化中蕴含的自立自强精神,并鼓励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自立自强之人,以学生能够触摸到的现实生活内容为抓手,为学生还原一个兴致盎然的生活化学习现场,加强了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与感召力,让学生真正从从内心理解并认同了做自立自强的人这一课堂学习内容。

2 力促课堂氛围与学习环境的和谐
对于初中生而言,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生成对生活与思想品德知识的真实感悟,教师在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坚持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响应老师的互动效果。

以七年级课程《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时学习为例,笔者并没有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带领学生唱一首闽南地区非常流行的青春
励志歌曲《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争取胜利的笑容,请你为我保重,我一定讲信用,我一定讲信用,等我返来,等我返来,甲你补偿,甲你惜命命入梦乡”,我与学生一起在班里伴着音乐大声唱着歌曲,最后带着学生大吼”我一定要成功!”以这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开场,使课堂氛围变得异常生动、活泼,为”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时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3 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融汇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授课方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场景,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融汇,使思想品德学习更富有生活化特色。

以《感受法律的尊严》为例,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将教室布置成法院的格局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开展一次未成年人群殴事件的审判表演,学生了解法院审判违法犯罪人员的基本流程,同时补充学生生活中能用到的基本法律知识,综合素质发展。

再如八年级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一课的学习中,笔者设计了”给予与索取,哪个更快乐?”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身边的亲人好友中进行问卷调查,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头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生活更和谐的方法,通过这种主体参与的方式将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倡导思想感化与道德品质的提升
新课改明确提出,各学科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树立
端正良好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念,使学生成长为有德行操守的社会个体。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与生活联系紧密,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要积极利用生动有趣的德育方式升华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与效果,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稳定健康的道德指向。

以《我与父母交朋友》课后作业为例,笔者以”感恩的心”为命题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恩表达成文字,端正的写到学生自己精心挑选的信纸上,并要求学生与父母见面后送给父母,并与学生约定,看看家长是什么反应,等下节课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极大的促进了学生性格的完善与发展,也高效的实现了思品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实践证明,坚持乡土资源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力促课堂氛围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融汇、倡导思想感化与道德品质的提升等策略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渗透生活,实现生活与课堂的融合互补,值得广大一线思想品德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尝试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陆梅,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j].教师新概念,2007(07)
[3] 刘剑琼,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s].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4] 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