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0月8日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潞安矿业集团、长治周边地区、省内煤矿企业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专业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扎实,实践环境优越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于2005年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置,是我院机电类专业群的龙头专业,是学院煤矿主体重点专业之一。几年来在教育厅、潞安矿业集团及学院的正确领导下,该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专业建设与煤炭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成立了由企业、学院以及专家组成的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标准的设计。学院为煤炭企业培训大批员工,三年培训各类人员3万余人,多次受到潞安集团、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国家安监总局的表彰,同时也为学院创造了上千万的经济效益。

2、师资条件满足要求

矿山机电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6名,其中硕士5人,硕士在读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是院级教学团队。编制培训教材7本,规划教材2本,其中《井下电钳工》、《通风机司机》、《煤矿安全管理》等全国统编教材作为指定教材在国家煤矿安全培训中使用。

3、招生就业情况良好

该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84人, 2010年为企业订单培养296人,学习两年;2011年实际招生145人,报到率100%,占我院2011年总招生比例18.7%。

2009年以来矿山机电专业学生均已在潞安集团、西山煤电、郑州煤机集团新疆公司等全部就业,部分学生现已走上技术员岗位。2011年安置毕业生106名,其中12名学生在潞新公司就业,51名学生在潞安集团就业,43名学生在西山煤电就业,初次就业率85%。

4、实习条件优越

拥有得天独厚的企业办学优势,与企业深度融合,顶岗实习、校外实践能够顺利完成,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校外实习基地两个。

二、专业发展与时俱进,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清晰

1、专业发展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底学院机电系与地区煤炭局领导及煤炭专家就如何建设矿山机电专业进行探讨;2010年1月学院邀请了本集团煤矿机电专家、长治地区高等专科学校的几位煤炭专业的专家和地区煤炭局的领导对学院矿山机电专业的建设进行论证,以潞安集团及长治周边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体系

矿山机电专业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设置模式,聘请煤矿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按照本专业学生毕业所从事工作岗位标准进行“工作能力分析”,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矿山供电、矿山机械维修、电气设备维修、机械绘图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一线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理论以够用为度,将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到50%以上,并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课程设置基础,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把生产现场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培养方案中,将取证考核与课程考核相衔接,确保学生“双证率”。形成了重点加强核心主干课程和实践教

学建设的特色鲜明、符合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强化实践育人

为了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矿山机电专业实验实训设施经过逐年投资已较为完善,逐步加强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矿山机电专业学生按要求在校内完成相关课程和钳工、电工实训,去校外潞安集团煤矿综采队、掘进队、运搬队、机运队进行实习,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加深专业理解,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习矿山机电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煤矿机械和电器设备的维修、安装、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煤矿机电设备改造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专业和课程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尤其是改革思路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

2)“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水平和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

3)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不能及时反馈。

三、明确专业建设外延,丰富专业特色内涵

1、推进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利用与集团校企融合的天然优势,适应煤矿企业岗位工作需要,与企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优化理论课程、强化技能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定期安排学生到潞安集团进行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在2012

级学生中展开实施,实施中不断分析总结,一年后再次修订,并为在专业群中推广普及做好准备。

营造具有浓厚矿工特色的校园文化,聘请潞安集团企业文化办来学院对全院学生进行文化理念讲座,将企业文化上墙,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参加企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钳工应知应会考核和电工应知应会考核,双证书率达100%。

2、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

根据煤矿生产的过程,以及每个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自我学习、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经过整合,确定《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矿山供电》、《矿井提升与运输设备》、《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为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课程体系框架中明确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进行以培养学生进行机电设备选型、操作、控制、维修和管理能力为主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矿山供电》、《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3门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1)完善核心课程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案、教学方法总结、教学评价等。

(2)整理课程习题库,组织教师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制作主讲教师的教学视频录像,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原则上采用全国高职统编教材,不合适的,编写校本教材。

修订中职专业课程体系,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增加高职对口升学考试课程,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3、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