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fbedd8fca8114431b80dd8cd.png)
.
15
(2)IS曲线的代数推导
两部门经济中 投资函数: i=i(r)=e-dr 消费函数: c=α+βy 储蓄函数: s=s(y)= -α+(1-β)y 均衡条件: i(r)= s(y)或 y=c+i 线性方程表达式:
一般认为,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主要是投资对利率
的敏感度,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税率也不会轻易
变动。
.
22
4、IS曲线的移动
e
为IS曲线的截距
d
(1)投资需求(e)的变动使IS曲线同方向移动。
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就要 向左移动。
在既定利率条件下,i增加→s增加→y增加→IS曲线向 右移动。移动量为△i×ki。
• 若 r 极低 → 债券价格
L2 L
极高 → 人们都不会购 买债券 → L2 =∞
.
29
2、凯恩斯陷阱
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需求和债券配置 比例的重要依据。
利率与货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当利率极高,对货币的需求量为零;
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下降,或 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可能再上升,因而有多少 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为无穷 大。这种情况称为 “凯恩斯陷阱”或“流动 偏好陷阱”。
.
27
1、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 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它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其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2)预防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而持有一定量 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 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其需求量也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20c0043887c24028915fc34d.png)
4 3 2
d 消费函数
b a
1
0
1
2
3
4
Y
3,消费曲线及其斜率(MPC递减)
C
A.短期消费曲线 C=C+cY 曲线说明:
4 3
消费函数
2 1
0
1
2
3
4
Y
3,消费曲线及其斜率
B. 消费曲线的斜率: a. b. c.
消费曲线的斜率(相等时)
5
消 费 支 出 ( 1992 年 万 亿 美 元 年 ) /
2,均衡支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与实际
GDP: 当意愿的总支出水平等于实际GDP时的总支 出水平,称之为均衡支出,即意愿支出= 实际支出=实际GDP。 此时的实际GDP称为均衡的GDP(国民收 入) 均衡支出及均衡GDP在AE线与45°线相交点 (见P198图9-2)。
均衡支出与实际GDP
45 线 计 划 总 支 出 ( 年 万 亿 美 元 年 )
A.消费量的变动 情况: 点的移动
变动的因素: 可支配收入变化
f
4 3
e c
d
2
b a
1
0
1
2
3
4
消费的变动(收入-支出模型)
5
消 费 支 出 ( 1992 年 万 亿 美 元 年 ) / 45 线
o
Aபைடு நூலகம்1
AE0
AE2
4
3
2 1
B.消费的 变动情况
0
1
2
3
4
5
可支配收入(1992年万亿美元/年)
消费的变动(供给-需求模型)
国民经济一直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 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GDP由需求水平决定,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 起价格上涨,但可以增加实际GDP和国民 收入。
宏观经济学5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5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382603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0.png)
(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货币政策效r 果 的d e影 1响d Y
1、IS陡峭:d小、β小,移动LM,政策效果小(Y1Y2)。 2、IS平缓: d大、β大,移动LM,政策效果大(Y1Y3)。 如右图,LM移动同样的距离,但是Y1Y2<Y1Y3
3、原因分析:利率传导机制
r
M↑,LM右移,r↓(d)I↑,Y↑
G ↑ IS右移Y↑,L1↑,L2↓,r↑(d),I↓,Y↓
我国IS陡峭,所以1998~今采取积极财政政策。
(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2、LM平缓(k小、h大),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1Y2)
从图上可以看出,Y1Y2>Y3Y4,而IS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财政政策乘数主要取决于h。
h~0,财政政策效果完全无效; h~∞,财政政策效果十分有效;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P538(3)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 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 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 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IS、LM移动会影响Y和r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作用。 而IS、LM的斜率会影响Y和r的变动幅度,即影响政 策的效果。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府手中的两大法宝——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税收、政府支出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国民收入
1、扩张性政策:T↓→IS右移→Y↑,
k: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k越小,收入增 加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就越小,从而货币需求增 加带来的利率上升的压力也越小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4章)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27f2adeab8f67c1cfad6b819.png)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清华大学出版社
目
• • • • • • • • • • • • • •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三章 消费与储蓄理论 第四章 投资与货币理论 第五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六章 扩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AD-AS模型 第八章 失业理论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BP模型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r1 r2
i=i(r)
o
i1
i2
i
非线性投资需求曲线
第四章 投资与货币理论
三、资本边际效率
(一)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 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简称MEC) 是由凯恩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 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 本的贴现率。 所谓现值,就是现在的价值;所谓贴现,就是把未来的 价值折算为现在的价值的做法。那么,这个折算的比率就是 贴现率。
第四章 投资与货币理论
【专栏4-1】 美国、英国和我国货币供应量计算的比较
(6)隔夜欧洲美元,是指支付利息并且明天到期的存款,由美国银行 的加勒比支行持有; (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股份,是指投资于短期资产的共同基 金中的生息支票存款,某些MMMF股份不包括在M2中,但包括在 M3中; (8)货币市场存货账户(MMDA),由银行经营,最高保险金额可达10 亿美元; (9)储蓄存款,是指在银行或其他储蓄机构的存款,它不能转换为支 票,但通常记录在储蓄者持有的独立存折上; (10)小额定期存款,是指能生息的存款并有特定的到期日,在到期 日之前提取现金必须支付罚金的存款,一般存款额度1万美元以下;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52654316c8d376eeafaa313e.png)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M1与M2:都是美联储计算货币存量的指标,M1是指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它支票性存款,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是指加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M1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没有利息。
M2有利息但不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M1与经济关联性强,而M2与货币政策关联性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9b92950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2.png)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上一章只关注商品市场,而不管货币市场。
但是,市场经济不但是产品经济,还是货币经济,不但有产品市场还有货币市场,而且两个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产品市场上总产出或总收入增加了,需要使用货币的交易量增加,在利率不变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利率会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影响投资支出,从而对整个产品市场发生影响。
本章将两个市场同时加以考虑的基础上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主要是用著名的IS-LM模型来解释的。
I指投资,S指储蓄,L指货币需求,M指货币供给。
切入点:上一章我们假定投资为常数,本章认为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利息率又是货币供求关系确定的,从而引入货币市场。
本章主要内容⏹In this chapter you will learn:⏹一、投资的决定⏹二、IS曲线⏹三、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五、IS-LM分析⏹六、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框架一、投资的决定⏹1.投资需求⏹2.决定投资的因素⏹3.投资需求函数⏹4.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5.资本的边际效率⏹(5)投资减免税。
⏹(6)投资风险。
⏹除了上述经济因素外,还有各种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法律因素、人文环境因素、劳动力素质因素、政府管理因素、公共设施因素、生活设施因素、教育环境因素等等。
3.投资需求函数⏹在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都不变,而只有利率发生变化时,投资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投资函数。
投资用i表示,实际利率用r表示,则:i=i(r)⏹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投资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线性投资函数:i=e-dr (满足di/dr < 0)⏹e为不受r影响的投资量,即自主投资(利率即使为0时能有的投资量)。
d 是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表示利率变化一个百分点,投资会变化的数量。
4.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1)厂商预期。
预期的产出和产品需求增加,会增加投资。
预期的劳动成本增加,会减少投资;但是资本密集型的会增加投资。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2a678fc119e8b8f67d1cb90e.png)
O
y1
y2
y
O
i1
i2
i
图4.3 IS曲线推导图示
(三)斜率大小的决定因素
1. 边际消费倾向 2. 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d) 3. 边际税率(t)
(四)IS曲线的移动
e g T d y r 1 1
1. 自发支出(+e)变动 当增大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IS曲线向右平移。 2. 乘数变动 当乘数1/变大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同时IS曲线变得更陡峭。 3. 政府支出(g)变动 当g变大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则IS向右平移。 4. 税收(T)变动 当T增大,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则IS向左平移。因为增税会增加企业 负担, 相应减少投资;或者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使他们的消费支出相应减 少。
y (收入 ) L 1= ky
O
L 1 (交易性货币需求 )
图4.4 货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 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 机,由此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称为货币 的投机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发现,人们对货币的投 机需求取决于市场利率,这一需求与利 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则有价证 券价格越低,人们就会买进有价证券, 从而使得手中处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 币量减少;相反,利率越低,即有价证 券价格越高,人们就会卖出有价证券, 从而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 就会增加。如果L2表示货币的投机动 机需求,r表示利率,则这一货币需求 量和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L2 = L2(r)=-hr
r(利 率 )
投资需求曲线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失业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失业](https://img.taocdn.com/s3/m/eac501429b6648d7c1c7463e.png)
一、古典失业和凯恩斯失业
凯恩斯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也称周期
性失业。 凯恩斯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货币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刚性------劳动的价格不能灵活变动, 失业不可避免。 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是周期性的经济萧条导致的有效需求不 足。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不 可能消除,而由于对劳动力需求是对产品需求所引致的需求, 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也不可能消除,而要恢复到充 分就业,必须提高总的有效需求,只有当产品市场供大于求 状态消失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才有可能趋于一致,从 而实现充分就业。 周期性失业问题将留在本书的第二篇中进行讨论。
(1)第一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
找工作,连续4周未找到者;
(2)企业临时辞退,但并未解除劳动关系,随时等 待召回,但一周未领到工资者; (3)被企业解聘或自愿离职者。
2019/1/6 3
二、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分为三类: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由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缺陷引起的失业。
2019/1/6 11
美国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2019/1/6 12
三、自然失业率的影响因素
一个简单的模型:描述劳动人口的动态变化与自然失业率 的关系。 L:劳动力 E:就业工人人数 U:失业工人人数 L=E+U 失业率是U/L 假设劳动力L是不变的。 s:离职率,即一定时间内就业者离职的比例。 f:就职率,即一定时间内失业者再就业的比例。 若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则失业者中再就业的人数必定 等于就业者中离职的人数。即:fU=sE=s(L-U) U U f s (1 ) 稳定状态失业率U/L取决于离职率s L L 和就职率f。离职率越高,失业率越 U s 高;就职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L s f
《宏观经济学》讲义之第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讲义之第四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df003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5.png)
• 在一个封闭经济的国家,低储蓄引起低投资和未 来较少的资本存量。在一个开放经济中,低储蓄 引起外贸赤字以及外债增加,而外债最终必须偿 还。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现期高消费引起未来低 消费,子孙后代要承担国民储蓄的负担。
3. 汇率
• (1)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 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 • 实际汇率: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交换比
改写为:NX=S-I, • 假定利率等于世界利率,并将前面三个假定代入上式:
NX=〔Y*-C(Y*-T)-G〕-I(r*)=S*-I(r*)
• 从该式不难看出,储蓄取决于财政政策:降低 政府购买或提高税收都会增加国民储蓄;投资取 决于世界实际利率水平:高利率会降低投资;对 外贸易余额也取决于这些变量。由于在小国开放 经济中,实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对外贸易余额 便取决于在世界利率水平上储蓄和投资间的差额。
• 如果政府的其他措施(如投资税减免)使 得,在既定世界利率下,投资需求更多, 相对减少了储蓄,使得实际汇率上升,导 致对外贸易赤字。(参见教材P194插图)
(5)贸易政策的影响
• 贸易政策就是指直接影响进出口的政策。 一般说来,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在既定的 实际汇率水平上,会减少进口,意味着相 对增加净出口。但是,实际上,保护主义 相对于在保持净出口不变的同时,提高了 实际汇率。
(3) 政策如何影响对外贸易余额:
• ①国内的财政政策:
• 如果经济在一开始处于平衡贸易的状况,现在采用政府 购买增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会减少国民储蓄,在世 界实际利率不变的条件下,投资不变,原来的平衡被打 破,出现储蓄低于投资的情况。于是,一些国内投资必 须通过从国外借贷来融资。另外,由于国内储蓄小于投 资,经济出现对外贸易赤字。
• 大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不由世界利率固定,因为: 一方面,大型开放经济的实力足以影响世界金融 市场。美国对外贷款越多,世界经济中的可供资 金的供给就越多,这会导致世界利率的降低;而 美国从国外借款越多,世界经济中的可供资金的 需求就越大,这会导致世界利率的上升。另一方 面,资本不能完全流动。因为,投资者可能由于 对国外资产的不完全信息或政府对国际信贷的限 制而导致他们偏好以国内资产来持有财富。于是, 资本的流动便受到了限制。如果资本不能自由流 动,当然它们就无法通过可贷资金供求的自由调 整来使各国的国内外利率相等。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b26d31ad02de80d5d8405c.png)
(2)证券信贷控制。又叫垫头规定, 指在购买有价证券时必须支付的最低现 金比率,余下差额由经纪人或银行贷款 垫付。这项措施是为了控制金融市场活 动,使之不致于影响信用的一般条件, 并影响货币供给量。具体作法是:在经 济萧条时降低垫头规定,放松信用,增 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在经济膨胀 时提高垫头规定,紧缩信用,减少货币 供给量,提高利率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i
LM0
i0
LM1
i1
IS
O Y0 Y1
Y
政策效果小
i
LM0
LM1
i0 i1
IS
O
Y
Y0 Y1
政策效果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 货币政策乘数
• 货币政策效应也可以用货币政策乘数来 表示和计量。所谓货币政策是指,当IS 曲线不变或商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 货币供给量变化能够使国民收入变动多 少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
从IS——LM模型来看,所谓财政政策的效应 是指政府收支的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收入变动 的影响
显然,这种影响因IS、LM曲线弹性的大小不 同而有所区别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弹性越大 ,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 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小; 反之,IS曲线的弹性越小,即IS曲线越陡 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 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效应分析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 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宏观经济学 第4章 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 第4章 消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a1ce18b5022aaea988f0f06.png)
式中:MPC=c=dC/dYd;
APC= C0/Yd +c
本式说明在线性需求曲线模型中,平均消费倾
向是递减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变的;
2 、线性储蓄曲线
S=-C0+bYd
式中:MPS=b=dS/dYd;
APS= -C0/Yd +b;
MPC+MPS=c+b=1;
APC+APS=1;
第二节 其他消费理论
一、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
1 、最早进行长期消费研究的经济学家 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46 年库兹涅茨根据美国1869年至1938年之 间的国民收入与个人消费支出的长期经 济资料,以十年为一个时期,求出了每 个时期的平均消费倾向。
2 、统计结果:尽管从1869年到1938年 之间美国国民收入增加了7倍多,但其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4至0.89之间变 动。
3、现期消费支出取决于现期的财富状 况和一生中预期的收入状况。
3 、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如图:
当人们收入增加时,由于存在着消费的 示范作用,家庭的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 入的比重较大,消费水平也较高。
而当经济衰退时,家庭收入比起高峰期 收入来说有所下降,但由于存在着消费 的棘轮效应,人们将尽可能少地削减原 有的消费水平,这使消费沿着一条斜率 比长期消费曲线斜率小的曲线缓慢下降。
3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指随着可支配收入 的提高,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 重会逐步减少。(P59倒第3行)
4 、存在着自发性消费:
自发性消费指当家庭收入为零时,为了维持 家庭成员的生存而必须支出的消费。(P59倒 第1行)
五、线性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1 、线性消费曲线
C=C0+cYd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a6f8bfc35fbfc77da269b11e.png)
五、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投资增加,会导致资本品供不应求,而价格(R)上涨, 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情况下,r必然缩小。 r% MEI=减少了的MEC 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r1 r2 MEI i MEC
资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
………
Rn=R0(1+r)n
⇒R0=Rn/(1+r)n
第四章
Rn 0 (1 + r 0 ) n 贴现率 r 0
9
四、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MEC曲线:不同数量的资本供给,其 不同的边际效率所形成的曲线。
r%
MEC
i
这条资本边际效率 曲线表示投资量和 利息率之间存在反 反 方向变动的关系: 方向变动 利率越高,投资量 越小;利率越低, 投资量越大。
23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古典学派: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储蓄与投资都只与 利率相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当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利率就得以决定。 凯恩斯: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 的影响。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而是由货币的供 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 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 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 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而货币的实际供给量 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 需求。
第四章 24
二、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1、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 ,是 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 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 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 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 财富的心理倾向。 财富的心理倾向。 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dc8ebe333169a4517723a3ef.png)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支出增加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 甲 乙 丙 400 240 144
收入增加
乙 丙 丁 400 240 144
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新增GDP=新增国民收入
=1000
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I=400,意味着新雇工人的收入增加 400,形成△Y1=△I=400 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工人用收入去购买棉布,带动了棉布 的生产,使生产棉布的工人的收入增加。△Y2=β×△I
2600 2900 3200 3500 3800 4100 44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增加 增加 增加 不变 减少 减少 减少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图4-2 均衡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三、两部门中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令 (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AD=a+i 则 y=AD/(1-b)
y
y 1 AD 1 b
y
y k AD
k
1 1 1 b 1 MPC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成正相关。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乘数的经济意义
China
France
Germany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1982-2011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储蓄率(%)
消费观念
经济基础
社保制度
收入分配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469879196bec0975f565e262.png)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一般均衡: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相互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在某一价格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状态。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足够的货币,现金来支付开发。
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
流动偏好:是指因现金存在流动性,使人们更希望持有更多的现金。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种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二、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B)A、为正B、为负C、为零D、等于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B)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变D、发生转动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事由于(D)A、交易动机B、谨慎动机C、投机动机D、以上都正确4、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IS曲线(B)A、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B、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C、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D、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5、IS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A)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B、使投资等于储蓄时的均衡货币额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6、下列引起IS曲线左移的因素是(C)A、投资需求增加B、政府购买减少C、政府税收增加D、政府税收减少7、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D)A、边际消费倾向B、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C、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8、当公众预期(B)时,会持有更多的货币。
A、债券价格上升B、债券利率下降C、债券利率下降D、预算盈余增加9、货币的投机型需求主要取决于(A)A、利率高低B、未来收入的水平C、预防动机D、利率下降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A)A、收入增加B、收入下降C、利率上升D、利率下降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不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基本上反映了投资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货币与银行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货币与银行](https://img.taocdn.com/s3/m/891fea7c69eae009581bec4a.png)
=创造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m=1/r
1/r反映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能力的大小。法定存款准备金越高, 存款乘数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越高, 意味着存款漏出越多, 可用于放贷的余额越少,相应创造存款的能力也越小。
简单的存款乘数为 1
r
简单的存款乘数只考虑到了法定准备金 这一种漏出,实际上还应该考虑其它两 种漏出: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
△M=△ D +△ D(1-r)+△ D(1-r)2+……+△ D(1-r)n
=△ D[1+(1-r) +(1-r)2 +(1-r)3 +……+(1-r)n]
ΔD
1
1
1
r
D 1 r
m M 1 D r
存款乘数
分析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在存贷活动具有创 造存款的能力,而且其创造存款的能力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一、货币需求动机 二、货币需求函数 三、货币市场均衡
一、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由于收入与支出是 不同步的,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 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2、 预防性动机――经济中存在不确 定性,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以预防 意外支出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动机, 如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事故、失业、 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 数量货币。
按照流动性从高到低,货币可 以做如下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支票存款 M2=M1+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M3=M2+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 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 信用卡类存款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islm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3205a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e.png)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或利率水平来影响LM曲线。增加货币供应量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降 低利率并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对IS曲线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IS曲线的影响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如果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货币政策可以有效 地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效果分析
3
CATALOGUE
IS-LM模型
IS-LM模型的假设条件
假设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 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即货币 的购买力保持稳定。
假设投资是由利率决定的, 并且是利率的减函数。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 行控制的,并且货币需求量 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假设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保 持不变,即财政政策是中性 的。
要点三
分析经济周期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周期。 在经济繁荣时期,IS曲线向右移动, 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在经 济衰退时期,IS曲线向左移动,导致 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通过分析 IS-LM模型,可以了解经济周期的波 动规律,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来稳定经济。
04
CATALOGUE
ABCD
当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 收时,IS模型可以用来预 测经济是否会扩张或收缩 。
IS模型还可以用来分析不 同国家的经济状况,例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状况。
02
CATALOGUE
LM模型
LM模型的假设条件
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
货币供给外生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不受其他经济因 素的影响。
03
假设货币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为零,即货币 供给可以无限制地流入或流出。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ISLM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022e383b14e852459fb574d.png)
R0= Rn/(1+r)n
(1+r)n (1+r)n
一、投资的决定
r
r0 r1
A B C D
投资量(I)与利息率(r) 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MEC
O
Io I1
I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
某企业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
一、投资的决定
✎ 5、投资边际效率及投资边际效率曲线(P65)
r 投资是否值得取决于资本边
投资类型
投资主体 国内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 投资形态 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投资动机 生产性投资和投机性投资
一、投资的决定
✎ 2、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
❖ -:实际利率 ❖ +:预期利润 ❖ +:折旧 ❖ +:通货膨胀率
一、投资的决定
✎ 3、投资函数(P66)
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I=I(r) (假定只有利率变,其他都不变)
R0表资示本本边金际,效率R1(、MR2E、C)R3是分一种贴现率,R这2 =种R贴0现(1率+r正)2好使一 别 三项的表年供资示的给本价物第本品格一利的或年和使者、。用重第期置二内成年本各、。预第期收益的现值之R3和=等R…于0…(1这+项r)资3 本品
R1= R0(1+r) R2=RR1 ( 1+Rr1)=R0R(2 1+r)2R3
1 1b
三部门投资乘数: K I
KG
1
1 (b 1
t)
斜率: 1 d KI
投资乘数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 动的反应程度
二、IS曲线
斜率: 1 d KI
r(%)
IS曲线斜率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1)d:利率变动对于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Tr
dy dTr
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也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 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 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1.四点假设
(1)只有居民和厂商。 不存在政府、外贸
(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 GDP=NDP=NI=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 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均衡产出(收入)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解释
投资4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 y1=4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6,要素收入400中,有240用
于购买消费品。 24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 y2= 240
其中240×0.6=144再次购买形成新的收入y3=144 如此重复,则详细过程如下: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 β—MPC,直线斜率 • 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c α
(2)简单推理
o
• APC=c/y=(α+βy)/y=α/y+β=α/y+MPC
• (1)APC>MPC
• (2) α/y→0,所以APC→MPC
C=α+βy y
第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函数
s
(1)表达式
消费
c=1000+0.6y
2000 2200
2500 2500
3000 2800
3500 3100
4000 3400
4500 3700
5000 4000
储蓄 S=y-c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投资 总需求 i=400 AD=c+i
400 2600 400 2900 400 3200 400 3500 400 3800 400 4100 400 4400
解:(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 产出-需求=800-(100+0.8×800)-50=1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美德与罪恶
❖ (1)传统经济学信条
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 (2)凯恩斯经济理念
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 ”
——(明)陆楫:“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 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
定量税的变动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三.税收为比例税时国民收入的决定
y= c+i+g
c yd
y d y (T0 ty ) Tr
y i g Tr T0 1 (1 t)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四、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实际投资中包括了意愿投资和非意愿投资,无论经济是 否处于均衡,I和S都是恒等的。而本章中的i是企业意愿 投资,i和s不是恒等的,只有当i= s时经济才达到均衡。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二、两部门中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y=c+i c y
y i 1
例:c=1000+0.8y,i=600 y=(1000+600)/(1-0.8)=8000 c=y-i=8000-600=7400 s=y-c=8000-7400=600 储蓄与投资相等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太不可思议了!
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 )
❖ 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 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家庭 都增加储蓄,则MPS增加,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 收入收缩。
❖ 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 但所有的人都增加消费将导致MPC上升,从而投资 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
例: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
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解解::((31))若均投衡资收增入至y=10(01,00+50)/(1-0.8)=750 则c收=入10y0’+=0(.8×170500+=1700)0 /(1-0.8)=1000 比s原=来y-的c收=入75705-0增70加0=25500 (△y=y’-y=1000-750=250)
y=c+s→s=y-c→s=y- α-βy=-α+(1-β) y
(2)简单推理
0
– MPS=∆s/∆y=ds/dy=(1-β)
– APS=s/y=[-α+(1-β) y]/y=-α/y+(1-β),所以,APS<MPS
对应关系
– 1、APC+APS=1 – 证明:y=c+s→1=c/y+s/y→1=APC+APS
– 2、MPC+MPS=1 – 证明:∆y=∆c+∆s→1=∆c/∆y+∆s/∆y→1=MPC+MPS
储蓄曲线 y
第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
——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GDP“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一、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均衡产出
b=边际消费倾向
令 (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AD=a+i 则 y=AD/(1-b)
y 1 • AD 1 b
y 1 • AD 1 b
y 1 AD 1 b
k y AD
k 1
1
1 b 1 MPC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成正相关。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乘数的经济意义
❖ 国民收入的第三轮增加:生产棉布的工人用他们的收入去购买 自行车,使生产自行车的工人收入增加,△Y3=β2×△I
❖ 加总:△Y=△Y1+△Y2+△Y3+…△YN=△I+β△I+β2△I+…βn- 1△I=△I(1+β+β2+…βn-1)=△I× (1- β n )/(1-β) ,因为0<β< 1,所以当n→∞时β n→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几何方法
Y0左边:Y<C+I, Unintended Inventary <0,生产扩大
Y0右边: Y>C+I, UI>0,生产缩减
C+I O
45度线
E
C+I
C
Y Y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表4-1 均衡收入的变动 单位:亿元
收入
(一)税收为定量税时的各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变动一单位所引起的总产出变动的倍数。以表示政府 购买支出乘数
kg
dy dg
1
1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 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变动一单位所引 起的总产出变动的倍数。以表示税收乘数,则:
❖ 于是有△Y= △I×[1/1-β)],所以KI= △Y/ △I= 1/1-β)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2.乘数理论(multiplier) :K
乘数K:总需求(I、
均衡国民收入: y =( a+i)/(1-b) C等)变化导致国
a=自发消费 :最低消费
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i = 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总产出等于总需求
i=s
OR 投资等于储蓄
s y c y ( y) (1 )y
均衡收入
y i 1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例:s = -1000+(1-0.8)y 自发计划投资 i=600 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 s=i=600,y=8000 s=0,y=5000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60 50 40 30 20 10
0
China France Germany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1982-2011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储蓄率(%) ❖ 消费观念 ❖ 经济基础 ❖ 社保制度 ❖ 收入分配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非意愿存货投 总产出的 资的变化 y-AD 变动趋势
-600
增加
-400
增加
-200
增加
0
不变
200
减少
400
减少
600
减少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图4-2 均衡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三、两部门中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乘数 1.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例:c=1000+0.6y
则 均衡收入 y=(1000+i)/(1-0.6)
i=600时,y=4000 i=1000时,y=5000
投资增加400,收入增加1000; 投资引起收入增加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