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只贝
3一只贝
语文版 四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 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 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 的故事吗?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0年生,陕西
丹凤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浮躁》《秦腔》等;中短篇 小说《天狗》《黑氏》《猎人》 等;散文《朋友》《敲门》等。曾获美国飞 马文学奖(《浮躁》2007)、第7届茅盾文 学奖(《秦腔》2008)等文学大奖。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 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
频开始听写吧!
整体感知
写作特点
1、对比:色彩的对比,外形的对比,经历 的对比,评价的对比,当然,更主要的是 价值的对比。 、托物言志:作者是要借这只贝(托物)来 表达自己的对像这只贝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的赞美之情(言志)。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 读书感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探 讨、交流,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在“真情 流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一只贝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一只贝语文S版深度解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一般的贝因为一粒沙子钻进壳内,失去了做贝的荣耀,里面却形成了一颗大珍宝的故事。
作者将一只贝受冷落与别的贝受颂扬进行对比,再通过这只贝差不多破烂的外表与它奉献出宝贵的珍宝进行对比,表现出了这只贝的悲伤与可敬。
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借这只贝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得颂扬那些像贝一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要明白得贝的可敬之处,还要体会到作者运用借物喻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对贝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能够借助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在讲解贝默默忍耐内在折磨的过程时,学生较难明白得,教师能够结合“学习链接”来讲解珍宝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明白得贝的可敬精神,进而由物及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能力:1、会认“咸、涨、虹、泽、稀”5个生字,会写“咸、拢、虹、漂、案、稀、罕”7个生字。
把握“起伏、一般、光泽、荣耀”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明白得贝的悲伤与可敬之处。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具有和贝—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奉献精神的人的颂扬。
突破重难点:重点:明白得“这是一只悲伤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悲伤”与“可敬”这两个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找到和这两个词语相关的语句,进而明白得这句话。
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具有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奉献精神的人的颂扬之情。
突破方法:结合图片及珍宝形成的小知识,明白得贝的可敬精神,进而由物及人,联想到具有同样精神的人。
教法与学法举荐:教法:利用讲解法使学生了解珍宝的形成过程,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使学生明白作者所表达的对具有贝壳精神的人的颂扬之情。
学法:通过阅读法明白得课文内容,通过合作学习法明白得贝壳的可敬精神,通过联想学习法明白得作者的借物喻人。
师生齐预备:教师:生字词卡片、贝壳图片、珍宝图片。
3.一只贝
3.一只贝柳泉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贺巧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生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贝忍受痛苦和石子抗争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的含义。
(3) 学习课文,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感受贝面对不幸默默无闻、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关键】:重点: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的含义。
难点: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贝壳,珍珠饰物【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贝壳让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见过吗?在哪里见过?喜欢吗?谁能说说你见过的贝壳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珍珠饰物让学生观察。
师:这个女同学最喜欢了,谁能用一些词来形容珍珠?师:你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学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想知道贝克和珍珠有什么关系吗?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3课,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吧。
3.板书课题:一只贝二. 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朗读全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主要说了个什么故事?(5)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请全班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跟你的小伙伴说说。
(小组内先互相交流,然后纠正)师:“体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壳的样子很体面?师:体面的人总是高高在上,而涨潮的时候贝壳总是在高高的浪潮的上头所以贝壳倍感体面,之后发生了什么?谁能在课文中找出并读一读。
3、一只贝1
洛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导学案时间:学科:语文主备人:任丽鸽复核人:四年级语文组课题:3、一只贝课型:自主探究总课时:2分课时:1学习目标:1、认识五个增识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3、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情景导入:(1)回忆所见过的贝壳和珍珠,用上几个优美词语简单描述一下贝壳和珍珠。
(2)朗读课题,提出一个问题:2、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在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写上几句简单的话。
①写生字,我能写好笔画多的字,并注好音节!④我能为多音字注上正确的读音:3、再读课文(1)找出最令我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我能理解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在自然段中找关键句子或字词划“ (3)我的疑问:[合作交流]:1、对学: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组学:自主学习第1、2、3小题。
3、群学:①小组内交流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后,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展示,明确段意。
②讨论:交流展示有质疑的地方。
[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pǔ tōng léng jiǎo róng yào xī hàn() ( ) ( ) ( )hé lǒn g piào liàng sè cǎi guāng zé( ) ( ) ( ) ( )3、按要求写词语近义词:结束()普通()体面()稀罕()反义词:漂亮()普通()坚硬()稀罕()教后反思:。
3_一只贝_生字词学习
一只贝第一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3.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提示:•1.会读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课一只贝会认字:会写字:咸涨虹咸拢拼音拼音泽稀虹漂案荣稀罕xián zhǎnɡhónɡzé xīxián lǒnɡhónɡ piào àn rónɡ xī hǎxián咸的咸菜海水是咸的。
zhǎnɡ涨潮涨价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hónɡ长虹彩虹这壳上曾经投映过海上长虹的颜色。
zé光泽沼泽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
xī稀罕稀少这是一颗稀罕的珍珠。
拼音结构部首词语句子xián戈部半包围结构咸的咸菜海水是咸的。
lǒnɡ左右结构靠拢围拢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
扌部hónɡ左右结构长虹彩虹这壳上曾经投映过海上长虹的颜色。
虫部piào左右结构漂亮多漂亮的贝壳!氵部àn上下结构图案方案它的壳上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
木部rónɡ上中下结构荣耀光荣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
艹部xī左右结构稀罕稀少这是一颗稀罕的珍珠。
禾部hǎ上下结构稀罕罕见这是一颗稀罕的珍珠。
冖部围拢:从周围向某个地方聚拢。
旋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折磨:使在肉体上、精神上受痛苦。
光泽:物体表面上反射出来的亮光。
荣耀:光荣。
1.这是一只怎样的贝?()的贝()的贝()的贝()的贝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内容介绍: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只贝变化成珍珠的经历,以及作家在这只贝身上发现的甘愿忍受痛苦孕育珍珠的可敬品质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现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3、一只贝2
洛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导学案学科:语文主备人:任丽鸽复核人:四年级时间:语文组课题:3、一只贝课型:自主探究总课时:2分课时:2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那只贝壳所遭受的血与肉的折磨,体会贝壳的伟大与可敬。
学习过程:[自主探究]:1、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①分段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我读懂了什么?我还有哪些质疑?③我知道,那只贝壳为什么不漂亮。
(在文中用画出答案)④哪一句话说明它很不起眼?(在文中用画出答案)⑤“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还有哪句话,也说明时间过了很久了,找到用画出来。
2、学习课文第6—11自然段①分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朗读最流利、通顺,有感情。
②我读懂了:③我的疑惑:④“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我认为,这句话要用()的语气来读。
⑤孩子们为什么又去找这只贝壳呢?结果找到了吗?⑥“这是一只可怜的贝壳,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壳”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合作交流]:1、对学:互相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2、群学:自主探究第1、2题。
[展示提升]:[课后检测]:一、修改病句。
1、孔子是我国古代所有的教育家。
2、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二、想象一下,假如一只外表美丽但内心空空的贝遇到这只外壳已经破烂、很不完整但里面含有大珍珠的贝壳时,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试着写几句吧!教后反思:。
一只贝课件_一只贝教学设计
一只贝课件_一只贝教学设计课文《一只贝》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一只贝,和别的贝一起,长年生活在海里。
海水是咸(xián)的,又有风浪的压力。
这些贝的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
壳的样子很体面,涨(zhǎn)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
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边,当海水哗哗地落潮以后,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再也没有回去。
蚂蚁、虫子立即围拢过来,将它们的软肉吃掉,只剩下两片硬硬的壳。
这壳上曾经投映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hón)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ō)和潮峰起伏的形状。
现在它们的生命结束了,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贝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子上。
人们都说: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普通的贝。
因为有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粒十分坚硬的沙子,又带着棱角,这只贝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zé),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
但它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
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
壳已经破烂,很不完整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
他们玩腻(nì)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
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ì)似的贝壳,用脚踢飞了。
但是,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珍珠!嘿,多稀罕(xīhan)的一颗大珍珠!”“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这是沙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啊,那贝壳呢?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前言】《一只贝》是长春版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动物为主题,由《一只贝》、《藏羚羊跪拜》、《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四篇课文组成。
3一只贝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练习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3.一只贝
可怜
这是一只的贝
可敬
(坚强、无私奉献)
相关知识链接
贾平凹(wā),陕西作协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废都》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3、朗读训练。
课后3题。指导学生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了解珍珠贝及作者简介。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本人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编写组成员:
审稿: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这个故事让人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小学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3《一只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3《一只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
格证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3《一只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3《一只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复试合议教案
1教学目标
1.融合语境,认知煎熬、研磨、稀奇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重点语句,感悟一只贝特殊的经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初步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无论在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上都存有了一定的脱胎换骨,存有了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在交流和探讨中,根据自己的科学知识经验和爱好积极主动讲话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讲出自己的体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时非常不利的。
但是学生们大多没有见过珍珠,对珍珠的构成更加不介绍。
而这篇课文不是知识性文章,不是纯粹了解珍珠就是怎样构成的,而是作者筹钱“一只贝”没还给人们美丽的贝壳,却献给人们一颗稀有的大珍珠的故事,倾注了自己的一种情感。
这种文学创作目的,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认知出来就是存有一定难度的。
必须适时地融合“自学链接”,使学生介绍有关珍珠的小科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3.一只贝
2、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读的方法:读第二遍可让学生站起来读)
3、学生汇报: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教师板书:一只可怜的贝一只可敬的贝
4、师:看来你读书很用心,虽然我从你的朗读中还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可怜和可敬。
6、教师引读:一只贝,一只伟大的贝!
7、回归整体读。再读全文,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只贝的可敬,这只贝的伟大!
8、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你觉得这只用血和肉磨制着珍珠的贝正要向我诉说什么做人的道理吗?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借物喻理借物喻人)
教师点拨引导,尊重多元理解。
A、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B、这只贝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做人也要这样!
2、教师引读:一只贝,一只可敬的贝。
3、是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那么你们是觉得更可怜还是更可敬呢?(更可敬)
改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更)是一只可敬的贝。
4、当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为什么又找不到了呢?(最好让学生提出)(回归大海,把最美的东西献给了人类)
5、教师点拨:此时你还觉得这只贝仅仅是可敬吗?板书:(伟大……)
2、教师板书读书方法:读——划——悟(体会)——归纳——读
3、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可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流。
4、展示交流:(随机互动)
A、按有感情读出相关句子,归纳地说说可怜的原因。
B、同学补充,再有感情读,展示自己内心的感受。看谁感受最深(读出可怜),最会读书。
C、有些语句可一读而过。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展示关于作者简介的资料,了解作者。贾平凹:1953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6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长安》杂志编辑、《美文》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天狗》等中短篇小说集,《商州》《浮躁》《废都》和《高老庄》等长篇小说,《月季》《爱的踪迹》《商州三录》等散文集和《平凹论文集》。期中《满月儿》《腊月·正月》分别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孚“飞马”奖,《废都》获法国女评论家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会“磨制”。
①问生:为什么把“磨制”二字读音要重些?(体现了一只贝所经历的痛苦折磨)
②重点体会“磨制”。体会贝是用什么来磨那颗石子?在“磨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可能会……可能会……他曾间断过吗?曾放弃过吗?是啊,他在分分秒秒地磨制,在日日夜夜地磨制,在长年累月地磨制啊!那你认为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贝呢?(可敬、伟大、了不起)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实物贝壳、珍珠、有关课件、作者生平简介。
教学设计思路(含
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1、巧妙设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中心,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展开课堂教学,所以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贝?”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了一些繁琐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1)、为什么这一段会令大家如此感动呢?你觉得这只贝怎样?(可怜、坚强)
(2)、从哪些词语你能深切感受到一只贝的可怜?再读课文感悟与体会。(重点理解坚硬、棱角、折磨、无论如何、越来越、默默的等词)
(3)、指导朗读。
(4)、用引读法,师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体会在可怜的背后,我们还悟出了什么?
7、交流学习第九段: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咸、涨、虹、泽、稀。会写8个生字:咸、拢、虹、漂、案、荣、稀、罕、,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体会这只贝经历的磨难,体会贝的精神品格,感悟人生道理。
③出示幻灯:“即使——,他也——;
即使——,他也——;
即使——,他仍在——;“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作者写这一只贝既可怜又可敬,还矛盾吗?
(不矛盾,正因为这只贝经历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磨难,我们才觉得它可怜;也正因为它在经历磨难后,把最美的东西又奉献给了人类,所以,我们又觉得他是一只可敬的贝)
9、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你觉得这只用血和肉磨制着珍珠的贝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乐于奉献、坚强……)
自由朗读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2)、抽生读。(学生把磨制一词读的较重)
结合上面我们想到的,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10、回归整体读。再读全文,
引用名人故事:张海迪,爱迪生,贝多芬
名人名言:与如何面对不幸,磨难有关的!
作业设计(可附页)
收集相关的格言名言。
以《一颗珍珠的自述》为题想象写话:
如果你就成一颗稀罕的大珍珠时,你会对大珍珠说些什么?
2、合作学习:
(1)小组互动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相读听。
(2)自由拼读所画出的词语,小组齐读,指名读。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的意思。
荣耀:光荣。
稀罕:同<希罕> 稀奇。
3、老师利用生字词卡片或课件检查自学效果。
1、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
读懂课文,记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较简单的问题当堂由学生相互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如“如果没有这粒沙子,这只贝会是怎样呢?”“这只贝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作者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呢?”这样的问题就留于品读课文时解决。)
2.自渎课文,理清结构
全文共十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漂亮的贝壳的来历.
1段:写漂亮的贝壳的形成.
2段:写漂亮的贝壳被孩子们捡起.
第二部分(3-10段)写一只丑陋的贝的不寻常的经历.
第一层(3-4)写一只丑陋的贝的痛苦经历.
第二层(5-9)写这只丑陋的贝的价值——孕育了珍珠,终于被人发现.
想象提示:
1、回顾养育的艰辛和付出。
2、寄予希望。
3、注意说话的语气。
板 书 设 计
可怜:折磨 默默地忍受
一只贝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可敬:磨制 默默地奉献
教学反思或
案例分析
检查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指名用词来形容(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形状五花八门……)
齐读课题
指名读,介绍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
喜欢的符号画出本课生字、词语,借助注音或字词典读准字音。
1、默读课文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贝?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5、配上音乐对第一段进行朗读指导。欣赏一下贝壳的美丽与荣耀。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修改
(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索。
(一)检测导入,温故学新:
(二)品读课文,深层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第 一 课 时
1、(出示贝壳),同学们你们觉得它们怎样?(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形状五花八门……)
再看,(出示珍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珍珠与贝壳有什么关系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个故事,一个著名作家贾平凹笔下的关于贝与珍珠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正要向我诉说什么做人的道理吗?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借物喻理借物喻人)
1、学完这篇课文,你喜欢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贝说吗?
2、同学们,贝都如此,更何况人呢?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如同这只贝一样的人呢?
3、师总结: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同学们,老师相信,假如有一天你们遭受了什么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的贝,想起那些可敬的人,你们一定会经历风雨重见彩虹,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2、学生展示关于作者简介的资料,了解作者。
贾平凹:1953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6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长安》杂志编辑、《美文》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天狗》等中短篇小说集,《商州》《浮躁》《废都》和《高老庄》等长篇小说,《月季》《爱的踪迹》《商州三录》等散文集和《平凹论文集》。期中《满月儿》《腊月·正月》分别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孚“飞马”奖,《废都》获法国女评论家奖。
4、教师过渡:同学们,如果没有这粒沙子,这只贝会是怎样呢?引导学生找到课文第一段并默读思考。(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
6、学习第三段,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课件出示)但是,这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普通的贝。因为有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粒十分坚硬的沙子,又带着棱角,这只贝无论如何也不能挤碎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耀。但它只能默默的忍受着,说不出来。
第三层(10)写孩子们重新去寻找这只丑陋的贝,但没有找到。
3、思考: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第二课时
1、利用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
稀罕 图案 长虹 漂亮
荣耀
3、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出可怜与可敬的矛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读悟结合: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的是托物寄意的写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3、注重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只靠教师和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语言文字中去获得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学时我由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加强课内的渗透和课外知识的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
课 题
3、一只贝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一只贝》这篇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是作为一篇讲读课文,编排在S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这篇课文写的是海里的贝被浪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美丽的贝壳,被孩子们捡起。有一只普通的贝,因为一粒沙子钻进壳内,它的壳失去了光泽,破烂了,里面却形成了一颗闪光的大珍珠。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珍珠是如何形成的,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对那种默默地为人类为自然奉献出珍贵美好的东西而甘愿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作者托物寄意,表达人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是否为人类为社会作出过贡献。文中作者的语言富含人生哲理,因此这是一篇思维与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恰好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