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爱父亲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爱父亲妈妈》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课题:我爱父亲妈妈一、教学目标1. 同学能够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情,了解家庭是人们最初也是最紧要的社会团体之一、2. 同学能够通过参加亲子活动,加强与父母的感情,加强生活自理本领。
二、教学重难点1. 同学理解本身身边的人,及家庭的紧要性,从而形成自我认得。
2. 同学通过亲子活动的参加,坚决自我信念和独立意识。
三、教学策略1. 集体探讨和游戏活动,充分引导和激发同学爱好。
2. 让同学体验父母为本身所付出的辛苦,引导同学思考,以此来引导同学珍惜本身的家庭。
四、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故事讲的是小熊由于一个人在森林里流浪,结果被爸妈找到了。
小熊特别感谢父母,说出了“我爱父亲妈妈”这句话,于是获得了幸福。
老师问孩子们你们有小熊欢乐的体验吗?2、探讨家庭的紧要性:老师请家长带着孩子们制作一件家庭文化衫,老师利用麻袋和颜料,帮忙同学们将本身和家人的手印印在麻袋上。
在手印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同学共享本身的家庭故事,引导同学思考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的紧要角色,从而激发同学们对于家庭的重视与酷爱。
3、强化家庭责任感:在衣裳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引导孩子们重视家庭责任感。
比如说,家长可以告知孩子交通安全的危害,让孩子们意识到本身的安全也是父母的心头大事。
此外,老师还可以与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帮忙伙伴穿上护膝,游戏过程中要注意他们的安全。
活动结束后,问孩子们“假如有个人不当心摔倒了,你们会怎么做?”在游戏过程中加入了对幼儿安全的引导,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到安全责任感的紧要性,引导孩子保护自我、关注四周。
4、供给实践经过: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到生活中需要感谢和珍惜的人,也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本身的父母努力工作,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
例如教孩子们在靠窗户的地方放上花,在家里客厅里布置家庭影壁、圣诞树,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动手制作礼物,进而激发家庭合作和谐的态度和互助精神。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 培养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3.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并尊重每个家庭的不同。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爸爸和妈妈的形象;2. 板书:家庭成员的角色;3. 图书《我的爸爸妈妈》。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爸爸和妈妈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他们是谁,然后问学生:“你们都有爸爸和妈妈吗?他们在家里扮演什么角色呢?”引起学生思考和回答。
Step 2:展示内容(10分钟)老师使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家庭成员的角色,如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妈妈是家庭的主力军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
Step 3:故事讲解(1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述《我的爸爸妈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描述爸爸和妈妈的。
故事中可以包含爸爸妈妈的日常工作、照顾孩子等内容,引导学生对爸爸妈妈的努力和付出产生感恩之情。
Step 4:小组讨论(1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你觉得爸爸和妈妈在家庭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2. 你觉得爸爸和妈妈在你们家庭中的作用是什么?3. 你有没有感谢过爸爸和妈妈?怎样表达感谢?Step 5:家庭结构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家庭结构,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尊重每个家庭的不同。
Step 6:绘制家庭图画(15分钟)要求学生用纸和颜料绘制自己的家庭图画,展示家庭成员的构成和角色。
Step 7:反思(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家庭图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他们对家庭的了解有什么新的收获,以及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家庭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生通过听故事、讨论和绘图等形式,加深了对爸爸和妈妈的认识,并培养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三篇)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一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庭成员教案二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三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爱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一小班主题活动我爱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喜爱父母,萌发对关心、热爱父母的情感,能很好的模仿和扮演父母,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爱爸爸妈妈教案吧。
活动目标:1、喜爱父母,萌发对关心、热爱父母的情感。
2、能很好的模仿和扮演父母。
3、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1、幼儿与父母的合影照片。
2、父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
如,口红、领带等。
活动过程:1、介绍爸爸妈妈:“照片上是谁?你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的合影,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小结:我们都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
2、给爸爸妈妈送礼物:(1)出示爸爸妈妈照片。
“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送什么礼物给他们呢?”(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这些礼物中哪些是爸爸用的?”哪些是妈妈用的?3、模仿爸爸妈妈:幼儿自愿选择物品,扮演爸爸妈妈,模仿爸爸妈妈的一些动作和话语。
活动反思: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幼儿。
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老师的肯定,以培养其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家庭成员教案二小班主题活动我的家庭成员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建议等内容,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的家庭成员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教学目标•认识“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汇;•了解“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爱护家庭,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认识“爸爸”、“妈妈”;•能够准确表述“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培养孩子们对亲情的认识和珍惜感。
教学材料•手绘的《我的爸爸妈妈》绘本;•爸爸妈妈的照片;•包含“爸爸”、“妈妈”等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认识爸爸妈妈吗?是谁呢?”2.孩子们回答后,老师展示《我的爸爸妈妈》绘本,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3.老师简述故事情节,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正文(25分钟)1.老师向孩子们展示爸爸妈妈的照片,让孩子们认识“爸爸”、“妈妈”。
2.老师发给孩子们包含“爸爸”、“妈妈”等卡片,让孩子们组合成“爸爸妈妈”并说出来。
3.老师在绘本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向孩子们介绍“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例如“爸爸很高,妈妈很漂亮”等。
4.教师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形象特点,并写在小黑板上,以互相分享。
5.教师鼓励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谈一些好话,表达出对他们的爱和感谢。
拓展(5分钟)1.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孩子们模仿爸爸、妈妈走路。
2.教师播放有关亲情的动画片或儿歌。
3.激发孩子们内心的亲情感受,让他们说出“I love you”这句话,向父母表达爱。
反思(5分钟)1.讲解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自我评价及听取同事意见;3.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形式丰富多样,针对幼儿园小班的特点进行设计,包括图片、手绘绘本以及小道具等,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有个别孩子无法充分参与互动环节,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寻找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互动环节中。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2)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课程主题: 我的爸爸妈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重要性,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学生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材料:1. 神话、故事或诗歌,描述父母的爱。
2. 爸爸、妈妈的照片。
3. 艺术制作材料(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4. 社区资源,如访问父母在工作或社区中的角色和职责。
课程过程:1. 引入(10分钟)- 观看或朗读关于父母爱的神话、故事或诗歌。
- 导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 分享学生对父母的故事或经历。
2. 探索(15分钟)- 向学生展示爸爸、妈妈的照片,并让学生谈论他们的爸爸妈妈。
-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讨论他们如何承担这些责任。
3. 表演和创作(20分钟)- 分组或个体活动,要求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展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对父母的爱。
- 学生可以编写一份短剧本,展示父母的日常生活和付出。
-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父母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4. 分享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或艺术作品,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作品。
- 总结课程,强调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再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完成家庭活动,如共同制作一份感谢卡,写下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和爱。
2. 组织家长参观学生的作品展览,并鼓励家长与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3.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资源,了解父母工作的地方和对社区的贡献,以深入了解他们的角色和责任。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2. 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并评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爱的表达。
3. 倾听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对父母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 《我的妈妈》(故事书)- 作者: 汉娜·哈勒- 《爸爸妈妈》(绘本)- 作者: 安娜·葛斯夫- 《父爱无边》(诗集)- 作者: 顾城。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 认识家庭成员的名字,并学会用正确的称谓称呼他们;2. 学会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3. 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并能说出对爸爸妈妈的感受。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正确的称呼称呼家庭成员;2. 学习形容词的基本用法;3. 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教学准备:1. 大纸张和彩色笔;2. 家庭成员的照片(可以是老师提供的或者学生自己带来的);3. 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我的爸爸妈妈》。
2.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问一下学生能不能回忆起家庭成员的名字。
二、呈现家庭成员的称呼(10分钟)1. 准备大纸张和彩色笔,让学生帮助老师写下家庭成员的名字。
2. 让学生观察照片,并告诉他们这些人是他们的爸爸妈妈。
3.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称呼称呼这些家庭成员,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三、形容爸爸妈妈(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形容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形容词的用法。
2. 让学生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例如:高、瘦、聪明、漂亮等。
3. 鼓励学生用形容词给家人起外号,例如:高高、瘦瘦等。
四、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15分钟)1. 如果有爸爸妈妈的工作照片,可以选择展示给学生看,并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
2.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受,例如:觉得爸爸妈妈辛苦、爱他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等。
五、小结(5分钟)1. 请学生把今天学习到的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形容爸爸妈妈的简单形容词整理在笔记本上。
2. 向学生询问他们对今天课程的感受,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六、教学延伸(选择性)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的爸爸妈妈。
学生可以带上家人的照片来辅助自己的介绍。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一、课程背景介绍《我的爸爸妈妈》是一节适用于小班幼儿的社会优质课。
通过本课,旨在让幼儿们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角色和特点,并培养他们关爱家人、理解家人的情感互动能力。
此课设计的时长为30分钟,适合3-4岁的幼儿。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让幼儿们明确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2.培养幼儿们关爱、尊重和理解家人的情感能力。
3.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宝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家庭成员的图片。
2.一本绘本《我的爸爸妈妈》。
3.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上面写有对应的字母,以便幼儿进行识字。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步骤一:导入情境(5分钟)教师拿出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和宝宝。
教师问幼儿:“你们看这张图片有谁?”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家庭成员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你们知道他们的身份和角色吗?”希望幼儿能开始思考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步骤二:导入绘本故事(5分钟)教师拿出绘本《我的爸爸妈妈》,带着幼儿们一起观察书的封面,并提问:“你们看书的封面是什么?”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开始讲述绘本故事,介绍主要角色和情节。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幼儿们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并培养他们关心、尊重家人的情感。
步骤三:合作认字活动(10分钟)教师拿出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分发给幼儿们。
教师告诉幼儿们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字母,并告诉幼儿们这些字母分别是“B”、“D”、“M”。
然后,教师逐个出示图片上的家庭成员并称呼他们的名字,例如:“这是爸爸,请找出写有B的卡片。
”幼儿们根据教师的指示,找出对应的卡片,并告诉教师。
步骤四:讨论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提问幼儿们如下问题:1.“你们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你们了解到了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吗?”3.“你们会如何关心和尊重家人的感受呢?”教师鼓励幼儿们积极回答,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对自己的爱。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对自己的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培养幼儿感恩父母的情感。
2. 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准备:1. 家长事先准备有关自己职业、特点的图片或实物,如医生、老师、警察等。
2. 准备亲子游戏道具,如拼图、卡片等。
3.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爸爸妈妈,让幼儿互相交流关于爸爸妈妈的职业、特点等。
2. 主题分享: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带来的职业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分享对父母职业的认识和感受。
3. 亲子互动:进行亲子游戏,如拼图、卡片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父母的特点。
4. 表达爱意: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如为父母按摩、献上小礼物等。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写下对他们的祝福。
7. 结束活动:教师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家长的参与,鼓励幼儿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父母职业、特点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亲子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3. 观察幼儿在表达爱意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父母的爱。
4. 分析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父母职业、特点的认识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亲子互动环节,幼儿的表现如何?家长是否积极参与?3. 表达爱意环节,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4. 绘画活动中,幼儿的创作是否能体现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和祝福?5. 针对本次教学,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记录在日记本上。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外貌特征、职业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家长事先准备相关图片,包括父母的全家福、父母的工作照片等。
2. 准备白板或大纸一张,以便幼儿绘画。
3. 准备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谁最爱你吗?对,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们的爸爸妈妈。
”2. 基本内容:a. 教师邀请几位幼儿分享他们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如外貌特征、职业等。
b.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照片,让幼儿说一说父母的特点。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父母的爱。
3. 实践活动: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照片,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b.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向父母表达爱意,并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父母的热爱。
但在组织实践活动时,部分幼儿表现出了一定的紧张情绪,可能是因为对父母的爱意表达不够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先从简单的方式入手,如选择一个喜欢的颜色为父母画一幅画,逐步提高幼儿的表达自信。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他们更加了解父母的外貌特征和职业特点。
六、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幼儿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和日常生活。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照片,让幼儿说一说父母的外貌特征和服饰特点。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父母的爱。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一、课程背景《我的爸爸妈妈》是幼儿园小班首个社会学科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此阶段,幼儿正处于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较为模糊的心理状态,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认知能力不断发展。
通过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集体意识。
二、教材准备教学材料:•《我的爸爸妈妈》故事图片大图1张•家庭照片(如有孩子愿意的话)•角色扮演服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等多种方式,能初步感知父母、长辈之间的互动关系,初步理解“关爱、照顾、帮助、理解”等词语的含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对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3.思维与探究:促进学生思考,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协作,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给幼儿翻阅家庭照片,介绍照片上的家人,让幼儿初步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故事唤起兴趣教师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手持故事图片,通过有声有色、表情、语言等多种方式,讲述《我的爸爸妈妈》的故事。
第三步:让孩子参与教师邀请孩子们参与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扮演。
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中爸爸和妈妈的互动关系,并让孩子们主动表达出对爸爸妈妈的关心、理解和帮助。
第四步: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每组4人左右,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引导幼儿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体验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加深体验到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第五步:教师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孩子们把课堂情景带回家,发扬正能量,理解、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
五、教学反思社会化学科教学对于幼儿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切实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有意义地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一、教案背景年龄段:3-4岁儿童学科内容:语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情。
同时,将此次教学纳入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教育中。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幻灯片•配有图片的课件•有关家庭的绘本、图片2.教学环境:教室的桌椅、墙面应有亲子网或家庭图片等装饰,营造出温馨和睦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和实施方法1.呈现主题幻灯片播放以及现场讨论在教学开始前,通过幻灯片或者现场装饰告诉孩子们今天的主题是“我的爸爸妈妈”。
2.呈现多媒体和绘本短片在幻灯片中播放一些关于家庭的短片,并在现场阐述家庭的概念,辅助孩子了解家庭的构成。
3.小组讨论由教师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孩子分享家庭中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品,以及对家庭感到的快乐与幸福。
4.学习如何表达现场引导孩子们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比如:“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同时,老师也会演示如何表达以及在日常交流中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5.活动练习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绘画或者是幼儿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情感。
这里,老师可以采用做贺卡、编手链等等活动。
6.总结反思在活动结束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反思。
让孩子们回顾这一次活动中学习的知识及课堂体验,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应该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听取孩子的语言表达,以及后续的课堂作业,可以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也应该在孩子的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和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五、反思在实施本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在小组讨论环节,存在部分孩子没有积极参与的情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与引导。
2.在活动练习环节,设计的手工活动需要更多考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完成时间。
3.教学评价方面,需要更多侧重于孩子的个体情况和评价,便于后续教学调整。
总的来说,在后续教学实施中,应该对个别孩子的参与和评价进行更加细致的关注和处理,同时,也需要更多研究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一、课程目标1.帮助小朋友学会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和日常生活;2.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小朋友的圆滑性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课程内容1.歌曲《我的家庭》;2.认识家庭成员的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3.听取小朋友家庭情况之家庭成员介绍;4.游戏环节:我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5.活动环节:做一份感恩父母的卡片。
三、教案过程1. 歌曲《我的家庭》唱一遍歌曲,让小朋友熟悉歌曲内容和曲调。
2. 认识家庭成员的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1.教师卷起绘本,展示封面,介绍《我的爸爸妈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鼓励小朋友猜测故事内容;2.慢慢翻阅绘本,用语言和图片逐步介绍故事情节,引导小朋友关注父母的职业、姓名、日常工作和爱好等;3.教师朗读故事内容,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呈现故事环节,陪伴小朋友进入到故事情境中,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3. 听取小朋友家庭情况之家庭成员介绍1.让小朋友逐个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姓名、职业和爱好等;2.引导小朋友相互交流,了解家庭成员情况,扩大小朋友的交友圆圈。
4. 游戏环节:我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白板上画出父母的职业图标,让小朋友按着职业图标回答相对应的问题。
例如:•爸爸是医生,他的工作是什么?•妈妈是老师,她的工作是什么?•爸爸喜欢什么运动?•妈妈喜欢什么花/食物?5. 活动环节:做一份感恩父母的卡片1.让小朋友动手制作感恩父母的卡片,表达爱父母的情感;2.让小朋友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对父母的祝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反思1.教案设计应遵循由易至难的原则,先通过简单生动的歌曲和故事,增强小朋友对家庭成员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导小朋友全方位地了解家庭成员;2.要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从小朋友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导小朋友了解家庭成员的各种事项;3.作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优势,适时传递正向情绪,增强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名称:《我的爸爸妈妈》适用年龄:小班(3-4岁)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概念,认识并表达家庭中的成员;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图片或照片,包含各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2.乐器或音乐器材,用于活动的配乐;3.玩具家具或宝宝用品道具,用于示范家庭成员的形象。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唱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如《小兔子找妈妈》,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兴趣和好奇心;2.用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讨论家庭,并问学生们有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主体活动:1.给学生展示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人物;2.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中有哪些成员,让他们表达出爸爸、妈妈、爷爷等成员的称呼;3.给学生展示一些玩具家具或宝宝用品道具,并扮演相应的角色,以示范家庭成员的形象;4.让学生自由发挥,分组小组合作,通过自己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模拟家庭场景并表演给其他同学观看;5.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和讨论不同的家庭成员。
结束活动:1.回顾课堂内容,复习家庭成员的名称;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或心得体会,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3.给学生画一幅以家庭为主题的绘画,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自己的家庭。
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观察学生在绘画作品中对家庭成员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延伸: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关于家庭中的重要价值观的活动,如尊重、关爱和帮助;2.可以让学生访问和采访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3.可以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开展类似的话题讨论,促进家园合作的积极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育幼儿尊重父母、热爱父母。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尊重父母、热爱父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家长配合:请家长准备关于自己与孩子的照片或全家福照片,以及与孩子一起制作的亲子作品。
2. 教学材料:照片、亲子作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的父母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父母的特征,让幼儿认识到父母与自己的关系。
2. 展示亲子作品:请家长代表向幼儿展示自己与孩子一起制作的亲子作品,让幼儿了解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成果,感受亲子之间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父母特点,以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4. 亲子绘画: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父母,并鼓励幼儿描述画中的父母。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育幼儿尊重父母、热爱父母。
6. 课后延伸:教师鼓励家长与孩子在家庭中进行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父母的关心和热爱。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父母的特征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父母,感受亲子之间的情感。
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勤付出。
2.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和帮助父母。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勤付出。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3篇
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教案3篇(1)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增进与爸爸妈妈的情感。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活动准备:1、小鸟一家的图片各一张。
2、生活中爸爸妈妈照顾孩子的PPT。
3、幼儿已会唱歌曲:《好妈妈》,会念儿歌《我的爸爸》。
4、贴了爸爸妈妈照片的爱心相框。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小鸟的爸爸妈妈》。
2、故事中有谁?鸟爸爸鸟妈妈是怎样爱护小鸟的?3、小结:小鸟真幸福,有鸟爸爸鸟妈妈为它找食物、做游戏、遮风挡雨。
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呢?二、讲讲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看PPT,说说图上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3、小结: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这么爱你们,你们应该怎样爱护爸爸妈妈呢?三、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1、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交流一下,说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四、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后用刚刚想到的好办法多爱爱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更爱你们的。
延伸:讲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要说,这里的爱心相框里贴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照片,游戏结束后,可以跟好朋友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属相、做什么工作等等,好吗?活动反思:《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让幼儿认识他人,我觉得首先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开始。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却很少。
让孩子初步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引发幼儿关心父母情感的基础。
另外,通过活动,引发了孩子关心爱护父母,不依赖父母,萌发了独立活动的意识。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我的爸爸妈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基本情况,感受父母的爱。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张照片里有谁?他们是什么关系?2.新课内容(1)教师播放一首关于父母的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歌曲中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基本情况,如:爸爸妈妈的名字、工作、爱好等。
3.活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相处的情景,让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关爱父母。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父母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2.学生在分享自己父母的情况时,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高了表达能力。
3.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学会了尊敬父母、关爱父母,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部分学生在表达时,语言不够流畅,需要加强引导和练习。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爸爸或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每天都会做些什么?”学生甲:“我爸爸是医生,他每天都要去医院看病。
”学生乙:“我妈妈是老师,她每天都会给我们上课。
”学生丙:“我妈妈每天都会给我做好吃的。
”学生丁:“我爸爸每个周末都会带我去公园玩。
”二、教学难点补充1.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教师:“如果让你对爸爸妈妈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学生戊:“我想对我妈妈说,我爱你,因为你对我太好了。
”教师:“很好,你的妈妈一定会很感动。
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表示爱,比如帮妈妈做家务。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让爸爸妈妈更开心?”学生己:“我可以多听爸爸妈妈的话,少让他们生气。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带反思小班教学计划《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包括对小班社交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知道如何为父母做些事情,区分父母的产品,愿意参加模仿父母,照顾孩子的活动并爱我们的父母。
看看003010幼儿园班上对课程计划的反思。
活动目标1.区分爸爸妈妈的补给品,并愿意参加模仿爸爸妈妈的活动。
2.知道如何为父母做些小事。
3.关爱我们的父母。
4.训练孩子大胆说话,说出完整单词的良好习惯。
5.对有礼貌行为的孩子的初步训练。
活动准备1.收集爸爸妈妈的日常必需品。
2.爸爸妈妈在家做事的视频。
活动程序首先,探索爸爸妈妈的项目。
1.孩子们,谁早上送你来的?哦,有的是祖父母,有的是父母。
老师为您的父母准备了很多用品。
我会请孩子们做同样的事情,看看它是什么。
再考虑一下谁使用了它?来吧,我们去看看(把你和旁边孩子们在一起得到的东西)2,孩子,把你的东西放回座位上,谁说你正在吃什么?谁用了项链?衬衫呢?二,项目分类。
1.孩子们很好。
其中一些东西是由父亲使用的,有些则是由母亲使用的。
请让孩子把妈妈用过的东西交给妈妈,然后交给爸爸。
发送它们时,您应该大声说话。
妈妈说:“妈妈,我给你一条围巾!“2,检查:让我们看看我父亲是否长得帅?哪些孩子刚刚为爸爸打扮?站起来!夸他们!看看母亲美丽吗?您真的可以做到,来吧,我们握手!第三,观看视频并回顾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
1.除了每天送您去幼儿园外,您还想做什么?你很不错。
我们来看看爸爸妈妈在电视上的表现。
2.爸爸妈妈在做什么?3,爸爸妈妈每天都要送孩子上幼儿园,还要上班,做家务,真是辛苦!让我们对爸爸妈妈说一个好听的话,您觉得该如何告诉大家!您的话真好,您非常好,您真的爱您的父母!我们会说三个最简单的词:我爱你,你愿意吗?第四,对话总结,增强情感。
我们去和爸爸妈妈谈谈甜言蜜语。
教学反思“感恩”是一个美丽的词。
在我们周围,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孩子学会照顾家人,体贴家人,激发家人的爱心并认识家人!从有爱心的家庭到您周围的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其他更高层次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小班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一些特征,能大胆地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一些特征。
3.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全家福照片每人一张。
2.父母与孩子交谈过及了解。
4.生肖图片。
5.大相框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感激发。
1.儿歌《爸爸妈妈瞧》。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想)
今天,许老师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请来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把照片都拿出)
二、介绍交流。
(一)、个别介绍。
教师: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不认识,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呢?(先请个别幼儿单独介绍,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在电脑上放大。
)
提问:这是谁?叫什么名字?(这是我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长的什么样的?
爸爸(妈妈)在哪儿工作?是干什么的?
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
爸爸(妈妈)在家最喜欢干什么?
爸爸(妈妈)最喜欢对你说一句什么话?
自己在家时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二)、全部交流。
请全部幼儿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走到客人老师的面前,向客人老师介绍爸爸妈妈,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讲。
(三)、倾听特殊幼儿介绍。
(播发摄像)
教师: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因为生病没有来上幼儿园,他告诉我,他也很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小朋友认识一下。
他就用电脑传给老师,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吧。
三、给爸爸妈妈贴属相。
幼儿动手给爸爸妈妈配上属相。
并将照片贴在大相框里。
活动反思:
《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让幼儿认识他人,我觉得首先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爸爸妈妈)开始。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却很少。
让孩子初步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引发幼儿关心父母情感的基础。
另外,通过活动,引发了孩子关心爱护父母,不依赖父母,萌发了独立活动的意识。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激情都比较高,很多小朋友都争着回答问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
提高。
小百科:爸爸,对父亲的一种称呼,多用于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