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作品选集

合集下载

竹屋 隈研吾

竹屋   隈研吾
竹屋内部有一处专门隔出的“茶室”有十多平方米,由竹子围绕而成,有潜水环境,悬于水上,仿佛就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四周一排 排竹子似乎将茶室与其他空间隔绝,但是又能够透过竹缝看到长城的烽火台。室内两条石板、桥,其中一条通向茶室,站在石板桥的一端看 向整个茶室感觉更加富有禅意。竹子、石板桥、水和光线等自然材料和元素,随着光线的不同,变幻不同的效果。隈研吾营造的茶室空间, 让人置身其中感觉舒适,仿佛周围环境也安静了下来,思绪也会跟着平静下来,极具禅意。
—LOGO—
作品分析——竹屋(Bamboo Wall)
2. 场地分析
竹屋位于核桃沟,它的基地是一块斜坡,隈研吾并没有将它推平,而是像在复杂的基地上延绵不断的万里长城这种形式.将 细长的平面形小心翼翼地放在保留的原有斜坡上,将分段的细长平面依地面高低置放上去,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体。
竹屋的选址有很大的看点:在视觉上山脉起伏很是壮观,在地形上它极具挑战。房子通过其规模、形式、方向.通 道的布局采表达屋址,通过房子的各种空间、屋址在不同的部分和规模得到理解。
隈研吾(KENGO KUMA)——竹屋
1、生平简介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东京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1987年建立了空间研究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除了在东京的办事处,他
在巴黎有一个建筑事务所,来发展他在欧洲的建筑业务。他在日本本地和国际上都获得过很多大奖,也举办过很多的个人作
作品分析——竹屋(Bamboo Wall)
1. 基本信息
项目情况:“长城脚下的公社”是设计在北 京北部山区水关长城脚下的当代建筑博物馆, 是由SOH0中国有限公司和亚洲地区的12位著名 建筑师合作建造的。这个项目宗旨是要激发和 鼓励建筑师的创造性,并以此来影响亚洲新一 代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而竹屋便是其 中7号别墅。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

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 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 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 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这些铝板是与 Akira Kusumi合作制造的。
安藤广重博物馆,马头町,枥木,日本1998~2000 年。这是为纪念浮世绘大师而建立的,屋顶、墙壁、隔断、 家具等建筑上绝大部分的因素都用杉木做的百叶来实现, 最大可能地不用混凝土,用用地后山产的杉木来做百叶。 利用百叶这种粒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让 建筑消失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如新开发了不燃杉木的技术, 运用计算机以构造解析技术使构造体在尺度上与百叶的纤 细形态相接近。 作品四:高柳町社区中心
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位于工体北路南侧,是一 个功能混合、体量庞大集中,具有城市建筑史上里程碑式 的项目。项目由5个购物中心和9幢30层高的办公和公寓 楼组成,有旱冰场、带水景的室外广场将5个购物中心连 接起来,将是北京最聚人气的户外步行商业街区和休闲广 场。
隈研吾用的一个建筑手法就是一个自然形状的一种建 筑手法。比如说第一个自然形状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四 四方方,或者长方形有棱角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像人的 身体一样是有线条的。在20世纪的时候,绝大部分建筑师 都考虑的是建筑里面的空间,其实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 就被遗忘了,所以在流线型的设计里面,建筑室外的空间 也会变得很有意思。
伊东丰雄
简介
伊东丰雄(英语拼音:Toyo Ito、日文假名:いとうとよお )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成长于日本。 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曾任 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1971年,创办名为都市机 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1979年更名为伊东丰雄建 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司董事长。2002年,获得了第八 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这是建筑领域公认的终生成 就奖,用以“肯定他对材料、大自然有机形式的钻研”。

隈研吾

隈研吾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隈研吾极力避免混凝土,却 对自然材料的研究与创新充满热情,广重美术馆利用 了当地的杉木,芦川石材美术馆利用了当地产的石材, 高柳町的阳乐屋和三得利美术馆利用了看似柔软的日 本和纸,长城下的竹屋利用了中日文化中柔弱却充满 力量的竹子,这都是隈研吾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创造 出“以柔克刚”的建筑的典型例子。

类型:博物馆 由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位于日本高知县。这个方案将日本传统美 学与当代建筑语汇相结合,力求让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和谐共处。

这个好像漂浮在空中 的建筑由无数相互交 织排列的木梁架组成, 所有结构都由建筑底 部的一根中心支柱支 撑。博物馆两头设有 两部全玻璃升降电梯, 这两个透明的玻璃长 方体被巧妙的掩藏在 背后的植物景观中, 突出了全木质结构的 建筑主体。
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完成了50多个工程——包括枥木县那须市的Bato-machi Hiroshige博物馆、“高柳社区中 心”、山口县“木佛博物馆”、北京“竹墙”和在东日本的“莲花房”等。 【著作】

中文版:《负建筑》 《十宅论》
了自隈 与然研 自物吾 然理认 界结为 的构建 天,筑 然一作 联定为 系程凸 ,度出 与上来 文破的 化坏超 出了大 现生物 差态体 异平, 性衡它 。,打 割破 裂了

他设计建造那珂川汀马头广重美术馆,正是这一建筑理念的绝佳体现。这 个美术馆是为了纪念浮世纪大师安藤广重而建的,它的屋顶、墙壁、隔断、 家具等建筑的绝大部分因素都用当地山上所产的杉木做的百叶来实现,尽 量不使用混凝土,以达到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浑然一体的效果。同时, 整个美术馆建得非常低,以一种俯伏的姿态,低于神社和山林,非常低调, 隈研吾以此低调谦逊的手法来使建筑“消失”于环境之下。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竹、木、纸、砖、膜等十个材料作品集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竹、木、纸、砖、膜等十个材料作品集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纸、砖、膜等⼗个材料作品集合⽇本是⼀个专注的设计国度,有⽔泥⼤师安藤忠雄、有⽤纸⾼⼿阪茂、也有玩⽊⼤师隈研吾···这其中隈研吾⽼师却是⼀个独有的存在,他不仅仅是⼀个⽤⽊⾼⼿,纸、⽯头、⾦属、砖⽡这些材质也全都精通,堪称材质运⽤泰⽃级⼈物。

隈研吾 Kengo Kuma⽇本著名的建筑师,⽣于1954年,1990年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KAA),现任东京⼤学建筑系教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2018.9.4-2018.11.30,在上海虹桥国际展汇⾥举办的隈研吾材料研究室,作为东京展的延展,本次展览以各种材料的运⽤为线索,回顾了⽇本建筑⼤师隈研吾过去30年的作品。

这些作品被归纳为10个物理材料类别:⽵、⽊、纸、⽯头、⾦属、砖⽡、玻璃、树脂、膜/纤维、⼟。

透过这些,隈研吾试图修复在当下的建筑语境⾥⾯,⼈与材料的关联。

⽽本次展会正于今⽇结束,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感受到这场展会的意义之⼤,我们为⼤家总结了⼀份关于隈研吾⼤师的⼗种材料的经典作品集合,以便⼤家传阅。

⽵长城脚下的“⽵屋”中国⽵屋是建在狭窄的⼭岩之上的建筑,姿态舒展,与环境浑然⼀体,⼤量⽵⼦的运⽤,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本建筑的空间感有机结合,体现了东⽅⽂明的精神⽓质和艺术风格。

⽇本住房——⽵⽇本在⽵林中,设计师使⽤各种由⽵⼦制成的新材料,使房屋融⼊⽵林。

使⽤⽵纤维制成的⾼强度层压⽊材作为3000吨屋顶的结构材料,⽵纤维内隔板⽤温和的⽵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代替玻璃纤维。

Kotobukitsukido法国位于巴黎塞纳街的茶叶和紫菜精品店在特殊空间的中间,放置⼀个坚实的松树和柏树板,然后为客户提供茶和⽇本糖果。

CHA CHA MOON英国在伦敦Bayswater西部,购物中⼼的⾯条酒吧Witeleys。

在这个项⽬中,⽤⽵⼦⽔平地制作了洞⽳的⼀部分,并通过镜⼦放在西端形成了⼀个⽆缝的空间。

以⼼传⼼韩国设计师着眼于⽵⼦的柔韧性,建造了⼀个会晃动的⽵棚,这种⽵棚能对运动作出交互式的回应。

大师作品分析——竹屋

大师作品分析——竹屋

建筑空间
我们觉得竹屋的最奇妙的空间是在 中部,从入口进来,下几阶楼梯便 可进入。建筑师将整个空间做成一 个浅的水池,在中心又做了一个略 高于水池的方形台以及四周几块略 高于水面的跳板。台子的四周则由 竹子围成,底下垂直排列的竹子与 顶上横向排列的竹子围合成一个半 开放的空间,这种处理手法是日本 当代建筑师经常使用的。一种对立 中产生的对话的中性虚空,即日本 传统建筑形式所强调的空间的不存 在性——“没有实体的空间”—— 可流动的、无形的空间。对于“枯 山水”和“庭院”的喜好,让建筑 师偏爱上了营造一个供人思考的内 向性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却是富有 禅宗意味,内庭延伸至居室之内, 让人们能够更加接近心目中的那个 永恒宁静的自然。而这种由竹子交 叉组合的形式的灵感竟来源于对脚 手架的感觉。在这,人们可以很好 地欣赏到屋外四季变化的景色,给 自己与大自然的共处提供了时间和 空间,可以重新获得身心的平衡。
这是隈研吾“让建筑消失”的初 期探索,后来,他借鉴了町屋(注: 日本传统城市中面向街道的铺面 房)。町屋在面向街道的门面部分 多装有木格子窗,这种木格子窗 把室内外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成 功地做到这种联系,需对粒子的 素材、尺度把握得非常细致慎重。 首先要对构成外部环境的素材与 尺度进行解析。对作为内外媒介 的粒子进行设计时也要选择恰到 好处的素材与尺度。 需对在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主体的 活动进行分析。主体相对于粒子 的距离、主体在场地中以怎样的 速度移动,解开这个多元方程式, 可以决定粒子的素材与尺度。对 于建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态或 造型,而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粒子。 成功地设计出最合适的粒子,建 筑与环境就能相互融合,建筑也 就消失了。在这样的思考与实践 中不是简单地把建筑埋起来而是 用把建筑粉碎解体的方法来使建 筑消失的可能性。粒子的设计完 成了,其他的因素,如平面、形 态也自动解决了。传统的设计流 程是首先决定平面和形态,最后 再考虑室内外分界部分的细节。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

畏研吾 日本著名设计师
标签: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交通建筑
【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 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 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 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 社——竹屋、“水/玻璃”。
11/15/2020
设计理念
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交通建筑简介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
偎研吾
—日本著名建筑师
11/15/2020
个人简介
姓名:隈研吾 性别:男 国籍:日本 专业:建筑设计 工作单位: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雨伞之屋
• 雨伞之屋(Umbrella House)是日本建 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最新的概念 设计。

从外观来看,与其说它是房子,
还不如说是一个帐篷。整个设计的基
本元素是一把把雨伞,用拉链把雨伞
的边缘接合起来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
Umbrella House。
偎研吾(中国作品)—瑜舍酒店
•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 完成时间:2008.10 • 南角:一二三五七平方米,活动大厅:一九四二平
方米 • 星级:准5星 • 在时尚,美食,艺术,娱乐济济一堂的北京,最引
人注目的是创新开放型项目 – 三里屯Village。瑜舍 正是此新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餐饮: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
11/15/2020
偎研吾(其它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
• 类型:博物馆 • 由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位于日

关于隈研吾的《安藤广重博物馆》之赏析

关于隈研吾的《安藤广重博物馆》之赏析

关于隈研吾的《安藤广重博物馆》之赏析关于隈研吾的《安藤广重博物馆》之赏析说到广重博物馆,不得不提的就是安藤广重这位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安藤广重(Ando Hiroshige;1797~1858)日本画家。

1797年生于江户(今东京),卒于 1858年9月6日。

与喜多川歌、葛饰北斋合称浮世绘三大家。

早年从师歌川丰广,曾为《狂歌紫之卷》绘制插图。

早期画美人图、武士像。

1831年前后创作《东京名胜》,这幅充满新情趣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日本风景画坛的地位。

代表作《东海道五十三次》、《近江八景》、《金泽八景》、《诸国六国河》、《木曾海道六十九次》等浮世绘作品,多描绘四季景色,洋溢着诗情画意。

其画风对后世颇有影响。

其中在我插入的最后一张画中设计师隈研吾就是运用画《大桥骤雨》中的雨线得到的灵感造就了博物馆极具诗情画意的建筑外观。

又说到了建筑的外观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位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设计风格,他善于利用自然的木材的美去刻画建筑的美,给人一种很是亲切的感觉,与大自然的距离是那么的亲近。

而且他的设计是那么的贴近主题,将安藤广重的作画风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建筑之上。

还有就是他会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的木材,那么就因该提到马头町最多的特色树种杉树以下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 --隈研吾(安藤广重博物馆,马头町,枥木,日本1998~2000年。

这是为纪念浮世绘大师而建立的,屋顶、墙壁、隔断、家具等建筑上绝大部分的因素都用杉木做的百叶来实现,最大可能地不用混凝土,用用地后山产的杉木来做百叶。

利用百叶这种粒子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从而达到让建筑消失的目的。

具体的做法如新开发了不燃杉木的技术,运用计算机以构造解析技术使构造体在尺度上与百叶的纤细形态相接近。

)但是百度中也是也是有欠缺的时候的,那就是广重博物馆还有得一个建筑元素那就是当地的山神庙,这是个不能或缺的部分来的。

也是隈研吾所设计建筑中的一部分,由于没有找到图片就不展示了。

但是,日本的寺庙文化也是很源远流长的,也是日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风格元素来的!以下更是附上关于广重博物馆的局部照片:对于这件艺术品的评价是无容置疑的,这简直就是与大自然,与山神对话的媒介。

大企名家 隗研吾3

大企名家  隗研吾3

大企名家中建伟业《驻足大同的世界》系列报道之国际建筑设计公司巡礼日本隈研吾商业巨著(1)弄堂里的时尚——解析隈研吾作品:三里屯Village文/弓慧“我喜欢老北京风情,胡同、街道、小巷,还有后海的景致,这些因素串成了我印象中的北京。

稍有遗憾的是,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些传统的东西在慢慢流失。

因此在受邀参加这个项目时,我就为整个项目定下了一个整体基调——让经典脱胎,重生于当代。

”隗研吾先生简单又专业的话语诠释了他对三里屯Village的理解。

三里屯Village是香港太古地产斥资近50亿元打造的,项目南起工体北路,北至第二使馆区,西与雅秀服装市场比邻,东与三里屯酒吧街对望,位于朝阳区工体北路和三里屯路的交会处,占地逾5.3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超过17.2万平方米,共分南北二区,由19座充满创意的时尚建筑组成,包括一座拥有100间客房的个性化精品酒店,这些四层高的建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成为国际奢侈品牌旗舰店的所在地。

三里屯Village是由日本、英国、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的新锐建筑师参与设计的。

其中,日本前沿建筑大师隈研吾是三里屯Village主创设计者。

大师的优秀在于他对北京城市肌理的尊重,又同时希望给北京注入一种新的活力、新的建筑形态,在自己的思想表达与商业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他创造的是一个对于北京来说的全新的建筑姿态,全新的街道,全新的商业形态,三里屯Village完全是一种街区的全新姿态的营造。

三里屯VILLAGE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融合“开放都市”概念的试验项目。

所谓“开放都市”,就是各种类型的店铺与街道、社区融为一体,通过露天和半露天的庭院、小巷、小型广场等,使市民拥有亲切、和谐、丰富的公共空间。

其设计灵感来自老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源于大师浓郁的中国情结。

就如其名称Village一样:村庄。

村庄南区每栋独立建筑之间纵横交错的连接通道就像回到了北京的老胡同;村庄北区开放庭院式格局仿佛老北京的四合院,同时村庄东侧三里屯酒吧街和南侧工体北街,设计了环东南两方向的L型广场来容纳这两个方向的汹涌人流,在村庄的传统建筑外部,大师通过几何型的造型和大胆饱满的用色,赋予其独特的外观和个性,打造璀璨夺目的建筑效果。

《隈研吾负建筑》课件

《隈研吾负建筑》课件
光影运用
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交互作用,创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为建筑内部营造出舒 适、自然的氛围。
与环境的融合
自然环境
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通过与地形、植被等元素 的融合,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城市环境
注重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使建筑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推动行业创新
负建筑的理念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和创新动力,有助 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提高行业竞争力
负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能够提高建筑作品的市场 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促进跨界合作
负建筑的设计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 合作,有助于促进跨界合作和交流。
04
负建筑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打破传统建筑形式
负建筑的理念挑战了传统建筑的设计思维,鼓励设计师从负空间的角度出发,创造更为 独特和创新的建筑形式。
强调功能与形式的平衡
负建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同时也强调形式的美观和艺术性,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平 衡点。
促进可持续发展
负建筑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鼓励设计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 环境、能源、材料等方面的因素,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采用可移动的隔断墙,使空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
"长城下的竹屋"
03
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竹子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风
格。
02
负建筑理念
起源与概念
起源
负建筑理念起源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 的作品与实践,旨在探索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建筑设计方法。
概念
负建筑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 合,通 谐共生。

隈研吾作品集锦

隈研吾作品集锦

隈研吾作品集锦隈研吾说:希望大家用行走的眼光来看建筑,而不是用肉眼。

不要从上到下俯视建筑,因为人类是不停在大地上走动的生物。

某个建筑会不会让人产生安心感,人会不会希望被它保护,这些超越了视觉美丑、更具生物性的必然性才是决定建筑的要素。

看似平凡的世界,其实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微妙世界。

我的作品也力争做到这样的感觉,从外面看是一种感觉,但进入之后,人们又会感觉是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空间。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87年建立“空间设计”事务所,1990年创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马头町広重美术馆、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和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等,并赢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2002)、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0)和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等。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完成了50多个工程——包括枥木县那须市的Bato-machi Hiroshige博物馆、“高柳社区中心”、山口县“木佛博物馆”、北京“竹墙”和在东日本的“莲花房”等。

他的著作《十宅论》主要讲述日本有10个阶层,各个阶层都有自己固定的住宅风格。

《负建筑》,提出“让建筑消失”的设计理论。

另还有著作《再见?后现代》、《建筑的欲望之死》、《自然的建筑》。

建筑怎样才会消失呢?他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

东京被称为是无秩序的都市。

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

这既是亚洲都市的常见的缺点同时也是魅力所在之处。

隈研吾考虑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融为一体。

他的建筑师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

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末,东京正值经济景气充满活力的好时代。

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变化。

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建筑项目剧减,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为凹陷隐蔽的形式。

在原来山顶公园的地面上,筑造一个剖面呈U字形的混凝土构造体,然后在上面堆土、植树,恢复山的原来形状。

隈研吾 竹屋优秀课件

隈研吾 竹屋优秀课件
然的融合为特点,提倡”建筑的消失“ 设计理念──重人文、亲土地、为人着想、和环境互动、与自然调和。 提出负建筑理论:向自然让步的建筑,强调建筑形态与环境的关联性。
运用木材 竹子 格栅 石板等天然建材,结合水 空气和光线,让人感受建筑空 间的美
2020/4/13
2
2020/4/13
地理位置: 北京市八达岭高 速路水关长
3
面积:716m2 二层—一楼处在斜坡的低端,有6
间卧室,一层层有2间卧室,带有独立卫 生间
分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为两部分, 中间以有玻璃屋面的半开敞茶室作为连 接。所有的内容均统一到一个完整的屋 面之下,又通过悬挂的竹吊顶来强调这 个趋势。
2020/峭不平
耐久性:春天竹笋长出来之前糖分最高,这时砍伐容易腐烂,相反入秋后 竹子糖 分含量会降低,这时最适做建材。
热处理:再进行热处理,一是热水煮,又叫“去油法”,二是用火烤,再一次用 桐油浸泡,浸泡后成茶色
不会沁水更经久耐用,六厘米左右直径的竹子,以十二厘米间距排列。
2020/4/13
6
外立面由巨大落地玻璃和纤纤细竹构成,日出日落,日光从 不同的角度入射室内,经过竹林与玻璃的几次反射,将日光表 现成“万丈光芒”。春夏秋冬,太阳入射角不同,加上雪景、 冰景的变化,四季又形成不同的光影景观。
2020/4/13
`
自然的建筑--竹屋
隈研吾 负建筑
建筑=钢向筋自混然凝让土步+1贴的面建材筑
隈研吾(Kengo Kuma)
国籍:日本 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 作品:那须石头博物馆、长城脚下公社——竹屋、“水/玻璃” 、三里屯 SOHO 、Z58
特点: 建筑的构筑 建筑观:“建筑师不能以建筑的名义向世界展示过度的华丽造型,以自

负建筑

负建筑

《负建筑》------隈研吾《负建筑》是隈研吾近年来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名称很特别——《负建筑》,表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负建筑让我们了解到我们从不回去关心的建筑问题:究竟建筑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标志,还是什么都不是……今天的建筑在未来又会是什么呢?负建筑——负责任且没有负担的建筑问:人一定会死,那活着有什么意义?答:那你现在就去死吧问:我没有勇气答:那就好好活着问:好好活着也不能改变“去死”这个事实答:不能改变,所以还是要好好活着问:那什么叫好好活着答:不带来浪费不虚度(有用)好活,好死(死的时候没有负担)问:今天的好商品就是明天的烂商品,我是否不应该造任何商品?答:是问:但是不造商品就不能带来消费,不能推动社会,不能“好好活着”答:那就好好造商品,造好商品问:什么才是好商品,今天的商品,明天的垃圾答:造有用的商品;不浪费资源;当明天该消灭垃圾(商品)的时候,让你今天的垃圾(商品)最容易被消灭;或者让你今天造的垃圾(商品),可被最大化的再次利用与改造问:今天的好建筑就是明天的大垃圾答:是问:但是我是建筑设计师,我有用答:那就设计好建筑问:什么才是好建筑今天的好建筑明天的大垃圾答:建筑一定要有实用价值,可以让人利用;不浪费资源;明天该消灭大垃圾的时候,不要让明天的人为难;或者给明天的人留有改良的空间;从隈研吾的“竹屋”谈起作者:尹慧君摘要:本文从环境美学观,材料运用和空间塑造这三方面入手,结合隈研吾设计的“竹屋”作品,浅谈笔者对东方建筑文化精华的感受和理解。

关键词:竹屋东方建筑崇尚自然材料空间“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12名亚洲杰出的年轻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

隈研吾及其作品分析

“这是一个以桥形设施连接两个公共建筑的项目 ,这两个公共建 筑长期被马路阻隔。它的功能不仅是两个建筑之间的通道,同样 也是住房和工作间,是艺术家创作中心的理想地点。在这个项目 中,我们挑战一项由小部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参考古代中国和日 本经常使用的悬臂结构。它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因 为你可以不使用大尺度的材料来实现一个巨大的悬臂结构。”
长冈市政厅 2012年
长冈是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旅游型小城 市,这里的市政厅被隈研吾塑造成了一 个带有顶棚的开放广场,能够让人们经 常在此聚集、相遇。在这里,办证反倒 成为一个很小的功能,5000人的体育馆 位于其中供人使用。
在建造时,甚 至征求孩子们 的意见,并依 据他们的意见, 在市政厅内种 上了许多树木。 由于市民对于 它的满意度非 常高,使用频 繁,也让这幢 建筑有了极大 的活力。
浅草观光文化中心 2012年
浅草观光文化中心位于东京早期木结构建筑保留最多的地区,隈研吾 在这座建筑上,也大胆地使用木头。他纵向排布木头,来让建筑显得 纤细、透明,还可以滤减光线,使之更加节能。在文化中心的顶层, 你还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遥望浅草寺对面的东京晴天塔。隈研吾说: “这里是东京最棒的地方!”
“我的老师们总会批评丹下健三的作品太过宏大,他 们认为,尽管丹下健三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但城市 并不需要里程碑式的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人性的 空间。” 人性空间远高于里程碑式建筑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2015
博物馆坐落于中国美院的象山校区。博物馆的 建筑形式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呼应,以温和的 形式嵌入到绿色环境中。为了将建筑与景观相 融合,建筑物的屋顶由一些废弃的屋瓦覆盖着, 使建筑别有一番当地乡村小镇风情。
“竹屋” 2002年
按传统做建筑,首先要“三通一平”,“七通一平”, 但“竹屋”建在一条山沟上,“如果平整土地,会破 坏原有的自然平衡,反而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隈研 吾充分地利用地形,“竹屋”的下一层在山沟的底下, 上一层在山沟的上面,外表用当地的竹子包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隈研吾作品——竹屋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从长城的礼俗中学习,我们时常受长城从未是孤立物体的事实吸引。

它绵延不断着波浪起伏山脊的特质是吸引我们性抩。

对我们而言它是对有在环境中自我孤立倾向的建筑常例型式的评伦。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企图将长城的此种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

这样一来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

至于材料,既然它在中国与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我们仅可能使用竹子。

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它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决定放置一个竹子墙,就像长城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

长城在过去分隔了两个文化,但这竹子墙将不只分隔而且将会多方面地联合生活与文化,如此长城的一小部分。

隈研吾作品——水玻璃
项目名称:水玻璃
用途:宾馆
建筑面积:568.89㎡
项目地点:Atami, Shizuoka Prefecture
结构:钢筋混凝土
最大高度:13310㎜
建筑设计: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结构工程师:K.Nakata & Associate
机械工程师:Kawaguchi工程顾问
这个别墅的设计受到“日向邸”很大影响,那是布鲁诺·陶特在日本留下的唯一作品。

这个设计也吸收了陶特的哲学。

他从1933年到1936年在日本,他一直在称赞桂离宫。

他称赞的原因在于桂离宫是构成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相对的。

陶特特别注意到了桂离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构造:屋檐和竹制走廊。

所以,在我们的别墅里,温柔覆盖了建筑边缘的水的缘侧(译者注:日式房屋中介于室内外之间的走廊)相当于日向邸的竹廊。

此外,铺水的不锈钢天窗作为屋檐。

水面蔓延出去,连接到太平洋,一个玻璃盒子漂浮在衔接之处。

通过重新定义和重建日向邸哲学,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很多挑战,然而仍保持了它的本质。

隈研吾作品—花园露台(2009)项目名称:花园露台
项目地址:日本长崎
空间性质:酒店
项目面积:7104.18平方米
设计师:隈研吾
隈研吾作品—根津美术馆(2009)项目名称:根津美术馆
项目地址:日本东京都港区
项目面积:4,014.08平方米
空间性质:艺术博物馆
设计师:隈研吾
隈研吾作品—三里屯Village(2008)项目名称:三里屯Village
项目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完成时间:2008.10
南角:零售,活动大厅:多功能活动大厅
南角:一二三五七平方米,活动大厅:一九四二平方米
设计师:隈研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