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非金属元素小结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概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

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

常温下是气钵,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非金属氢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NH3:H2S可被O2氧化HBr、HI可被Cl2、浓H2 SO4氧化等等。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的组成和酸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而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元素被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常见金属元素1. 铜(Cu):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的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

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体和热导体,常用于制作导线、电器和水管等。

此外,铜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腐蚀性,在建筑和工艺制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2. 锌(Zn):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Zn,原子序数为30。

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常用于镀层、合金制备和蓄电池等。

此外,锌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3. 铁(Fe):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之一。

铁的化学符号为Fe,原子序数为26。

铁具有良好的磁性和韧性,在制造机械设备、建筑结构和工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此外,铁还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了氧气的运输和储存。

4. 铝(Al):铝是一种轻便而常见的金属元素。

其化学符号为Al,原子序数为13。

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建筑、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铝还具有优秀的反射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镜面和罐装材料。

二、常见非金属元素1. 氧(O):氧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O,原子序数为8。

氧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不仅参与了许多化学反应,还是生物体进行呼吸的必需物质。

氧气广泛应用于药品、医疗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2. 碳(C):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C,原子序数为6。

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

碳具有多样的存在形式,如石墨、金刚石和纳米碳管等,应用于电池、材料和药物等多个领域。

3. 氮(N):氮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为7。

氮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生物体中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物质的组成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是我们理解化学元素的基础,它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排列。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了金属元素外,还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元素,即非金属元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元素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性。

一、氢 (H)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其原子核只含有一个质子。

氢的密度很低,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毒的气体。

它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此外,氢还是燃料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转化为电能,并且排放的是无害的水蒸气。

二、氮 (N)氮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元素,它占据了大气中的78%。

氮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不会直接支持燃烧。

氮广泛应用于肥料、火药、炸药、化肥等领域。

此外,氮还是生物体中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氧 (O)氧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八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工业、燃料等。

氧还是许多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的重要参与者,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火焰。

四、碳 (C)碳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元素,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的存在形式包括钻石、石墨和无机碳酸盐等。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是生命的构成要素。

我们广泛接触到的有机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等都是由碳构成的。

五、硫 (S)硫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六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着丰富的硫化物。

硫具有黄色,气味刺激的特征,不溶于水。

硫广泛用于药物、化肥、制草剂等领域。

此外,硫还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工业原料,用于生产硫酸等化学品。

六、磷 (P)磷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五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低。

磷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高反应活性。

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磷是肥料生产中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七、氯 (Cl)氯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十七元素,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小结

非金属元素小结

非金属元素小结1.12.23.3其固体为分子型晶体熔点沸点都很低,绝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显酸性能与强碱作用,关于卤化物氧化物硫化物在元素各论中都有所叙述,下面特讨论这些氢化物的一些重要性质,除了以外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且变化规律如下。

非金属元素小结2017-11-01 13:32:36 | #1楼15-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不同。

多数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 1 、 2 个 s 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比较复杂。

H 、 He 有 1 、 2 个电子, He 以外的希有气体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np 6 ,共有 8 个电子,第 IIIA 族到 VIIA 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sp 1-5 ,即有 3 — 7 个价电子。

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少,它们倾向于失去这些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多,它们倾向于得到电子。

在单质结构上,金属的特点是以金属键形成球状紧密堆积,既没有饱和性又没有方向性,所以金属具有光泽、延展性、导电和导热等通性。

非金属单质大都是由 2 或 2 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分子中的键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

如以N 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该元素在单质分子中的共价数等于 8-N 。

对于 H 则为 2-N 。

希有气体的共价数等于 8-7 = 0 ,其结构单元为单原了分子。

这些单原子分子借范德华引力结合成分子型晶体。

策 VIIA 族,卤素原子的共价等于 8-7 = 1 。

每两个原子以一个共价键形成双原子分子,然后获范德华力形成分子型属体。

H 的共价为2-1 = 1 ,也属于同一类型。

第 VIA 族的氧、硫、硒等元素的共价数为 8-6 = 2 。

第 VA 族的氮、磷、砷等元素的共价为 8-5 = 3 。

在这两族元素中处于第 2 周期的氧和氮,由于内层只有 1 电子,每两个原子之间除了形成σ 键外,还可以形成p-p π 键,所以它们的单质为多重键组成的双原于分子。

习题解_非金属元素小结[1]

习题解_非金属元素小结[1]

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18-1 按周期表位置,绘出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图,并分析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和变化规律。

解:非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大多数是分子晶体,也有少数原子晶体和过渡型层状晶体。

在分子晶体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小分子为结构单元,如单原子分子的稀有气体和双原子分子的H2,卤素(X2),O2、N2等;另一类是以多原子分子为结构单元,如S8、Se8、P4等。

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从结构图可知:位于非金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其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其特点是增大配位数,接近金属的结构,如B—C—Si—As—Te,都是以共价键结合成的无限分子,不论是简单或复杂结构,在单质的结构中非金属元素明显地表现出它们各自固有的共价特征。

18-2 为什么氟和其它卤素不同,没有多种可变的正氧化态?解:因为氟原子价层没有空的轨道,基态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再由于氟在所有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因此,没有多种可变的正氧化态。

18-3 小结P区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在按周期表递变规律的同时,还有哪些反常之处?说明其原因。

解:原子半径:r Ga< r Al ,因为Ga是第四周期元素,从Al→Ga,次外层第一次开始出现10个d电子,由于d电子对核电荷屏蔽效应小,导致有效核荷Z*比没有d电子时要大,对最外层电子引力增大,故Ga的半径反常地比Al的小。

电离能:(1)ⅤA族N、P、As的IE1分别大于ⅥA族同周期O、S、Se的IE1,因为前三者价电子层均为半满。

(2)ⅢA第四周期Ga的IE1略大于第三周期的Al,原因和原子半径反常同理。

电子亲合能:(1)第二周期N、O、F的电子亲合能均分别小于第三周期同族的P、S、Cl。

因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特别小,电子对间排斥作用大。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的电子亲合能最小,因为稀有气体价电子层全满。

电负性:按阿莱—罗周电负性标度,第四周期的Ga、Ge、As、Se的x AR均分别比第三周期的Al、Si、P、S要大,其原因和第四周期P区元素Z*和r变化的反常同理。

非金属元素小结

非金属元素小结

非金属元素小结在所有的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占22中,它们被包括在单质、氧化物、酸、盐及配合物中。

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上,有B、Si、As、Se、Te五种准金属,也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一、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1.结构和成键除H、He的价电子层上有1、2个s电子,He以外的希有气体的价电子层结构(除He外)为ns2np6外,III A~VII A族的价电子层结构为ns2np1~ns2np5。

得电子达到8e- 结构的倾向逐渐增强(除B的成键不满8e--)。

并且形成共价键;若以N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这类元素在单质中的共价键数为8-N(B除外)、H为2-N.希有气体的共价数等于0(8-8),其结构单元为单原子分子,这些单原子分子借范德华引力结合成分子型晶体。

VII A原子的共价数等于1(8-7),每两个原子以一个共价键形成双原子分子,然后分子间借范德华力形成分子晶体。

H的共价数等于1(2-1),也属同一类。

VI A的O、S、Se等共价数为2(8-6)。

V A的N、P、As等的共价数为3(8-5)。

这两族中的N、O处于第二周期,内层只有1s电子,每两个原子之间除了形成σ键以外,还可以形成p-pπ键,所以,它们的单质为重键组成的双原子分子;第三、四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如S、Se、P、As等,则因内层电子较多,最外层的p电子云重叠形成p-p π键比较困难,而倾向于形成尽可能多的σ键,所以它们的单质往往是一些原子以共价键形成的多原子分子。

如S8、Se8、P4、及As4等,然后这些分子形成分子型晶体。

上述非金属元素是形成具有多重键的双原子分子还是形成只有σ单键的多原子分子?这主要取决于形成多重键或形成σ单键的键焓的大小。

如果△b H0(重键)〉2△b H0(单键),则形成具有重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2,N2);否则,形成只有σ单键的多原子分子(如S8、Se8、P4、As4等)IV A的共价数等于4(8-4)。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方程式小结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方程式小结

高一上学期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方程式小结1.F2 + H2=2HF (冷暗处爆炸) Cl2 +H2点燃2HCl (光照或点燃)注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呈苍白色火焰.硫单质与氢气的化合反应:2.Cl2 +2Na点燃2NaCl(火焰呈黄色,白烟) Cl2+Cu点燃CuCl2(棕色的烟)3Cl2 +2Fe点燃2FeCl3(棕色的烟)3.Cl2+2NaBr=2NaCl+Br2 Cl2 +2KI =2KCl+I2(此反应可用于氯气的检验)4.2O2 +3Fe 点燃Fe3O4 2Fe+3Br2=2FeBr3 Fe+I2△FeI2Fe+S △2Cu+ S△Cu2S 2Na+S=Na2S(研磨或加热)5.S+O2点燃SO2 N2+O2=2NO(放电)6.2C+O2(少量)点燃2CO C+O2(足量)点燃CO2 C+CO2高温2CO7.Cl2+H2O=HCl+HClO 2F2 +2H2O=4HF+O28.Cl2+2NaOH=NaCl+NaClO+H2O9.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粉精的主要成分与有效成分)10.4HCl(浓)+MnO2△MnCl2+Cl2↑+2H2O(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11.注意工业上氨的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4NH3+5O2催化剂△4NO+6H2O2NO+O2=2NO2(NO是无色气体而NO2是红棕色气体)3NO2+H2O=2HNO3+NO12.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白烟) 2NH3+H2SO4=(NH4)2SO413.工业合成SO3: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

14.工业上合成硫酸的原理:⑴工业上制取SO2有两种方法:一是用FeS2;另一种用硫磺。

⑵SO2催化氧制取SO3: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⑶溶于水制得硫酸SO3+H2O=H2SO415.2SO2+O2+2H2O=2H2SO4(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16.SO2使氯水褪色:SO2+Cl2+2H2O=H2SO4+2HCl注:SO2能使氯水、溴水、碘水褪色,显示的是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17.2CO+O2点燃2CO2 CO+CuO △Cu+CO218.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3CO+Fe2O3△219.SO2+H2O H2SO3 CO2+H2O H2CO320.SO3+H2O=H2SO4 SO3+CaO=CaSO4 SO3 +Na2O=Na2SO4 CO2 +Na2O=Na2CO321.SO3+Ca(OH)2=CaSO4+H2O SO2+Ca(OH)2=CaSO3↓+H2O注: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高三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一、非金属元素概述非金属元素指的是在常温常压下不具备金属特性的元素。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较低的熔点和沸点,一般为非导电材料。

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1. 卤素:氯(Cl)、溴(Br)、碘(I)、氟(F)、砹(At)。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常见的有氯气、溴水和碘酒等。

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常用于消毒和制取其他化合物。

2. 碳族元素:碳(C)、硅(Si)、锗(Ge)、锡(Sn)、铅(Pb)。

碳族元素包括非金属碳和金属锡、铅。

碳是生命的基础,硅在地壳中含量最多,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

3. 氮族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

氮族元素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是植物的重要养分,也是制造硝酸等化学品的原料。

4. 氧族元素:氧(O)、硫(S)、硒(Se)、碲(Te)、钋(Po)。

氧族元素中的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火焰燃烧的必需元素,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氧化物。

5. 半金属元素:硼(B)、磷(P)、砷(As)、锑(Sb)、碲(Te)、硅(Si)、锗(Ge)。

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

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 氯气(Cl2):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杀灭细菌,常用于消毒。

还用于制取盐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2. 碳(C):纯碳以金刚石和石墨的形态存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纯碳还可以形成许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3. 氮(N):氮气是最常见的氮原子聚集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中。

氮还可以形成氨、硝酸等化合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4. 氧(O):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元素聚集形式,是许多生物和燃料燃烧的必需气体。

氧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氧化物,在金属冶炼中具有重要作用。

5. 硫(S):具有刺激性气味,常用于制取硫酸和二硫化碳等化学品。

硫也是生物体中的必需元素,例如常见的蛋白质中就含有硫。

6. 磷(P):广泛存在于地壳中,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总结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总结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

在周期表中,除氢以外,其它非金属元素都排在表的右侧和上侧,属于p区。

包括氢、硼、碳、氮、氧、氟、硅、磷、硫、氯、砷、硒、溴、碲、碘、砹、氦、氖、氩、氪、氙、氡。

[1]80%的非金属元素在现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P>Si。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H<Li<Na<K<Rb<Cs,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作出简明的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越向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

例如:金属性K>Na>Mg,非金属性O>S>P。

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化学反应3中的表现的关系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对于的碱的碱性也越强。

例如:金属性Na>Mg>Al,常温时单质Na与水能剧烈反应,单质Mg与水能缓慢地进行反应,而单质Al与水在常温时很难进行反应,它们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Al(OH)3。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H2反应越剧烈,得到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也越强。

例如:非金属Cl>S>P>Si,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化合,S与H2须加热才能化合,而Si与H2须在高温下才能化合并且SiH4极不稳定;氢化物的稳定HCl>H2S>PH3>SiH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

非金属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以下一些主要性质:1. 不良导电性: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常温下呈现绝缘性质。

这是由于非金属元素中的电子结构不具备金属性的共价结构,故而不能形成自由电子。

非金属元素通常以共价键的形式存在,其中电子是通过共用的方式与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的。

2. 不良热导性:与导电性类似,非金属元素通常也不良的热导性。

3. 通常呈现为气体、固体或卤素状态: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呈现为气体、固体或卤素的状态,如氧气、氮气、碳、硫等。

4. 容易形成阴离子:非金属元素通常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如氧气会形成O2-离子或者氧化物离子。

5. 一些非金属元素具有高的电负性,如氟、氧、氯等。

以上是非金属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下面将来详细介绍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常见性质。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H):氢是一种最简单的非金属元素,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

氢是非金属元素中唯一的一种没有氧化物的单质,它通常以双原子氢分子(H2)的形式存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燃易爆。

氢气与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剧烈的爆炸,例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有火焰或者电火花的情况下能够爆炸。

氢气广泛应用于氢气球、化学工业以及燃料电池等领域。

2. 氧(O):氧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的化合物构成了大气中的大部分物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大气中占比约为21%。

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维持了地球上生命的继续。

氧气在自然界中除了形成气态外,还形成液态和固态。

氧气也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在化学工业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3. 氮(N):氮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以氮分子(N2)的形式存在。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在大气中占比约为78%。

氮气对于维持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

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结构是2s22p3,氮原子通常以共价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氮化物、氮气化合物等。

高中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中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中非金属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非金属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掌握非金属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一、非金属元素概述高中阶段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氢、碳、氮、氧、硅、磷、硫、氯等。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通常是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

这使得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表现出氧化性。

二、氢气(H₂)1. 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 化学性质(1)可燃性:2H₂ + O₂ =点燃= 2H₂O,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还原性:H₂ + CuO =加热= Cu + H₂O,氢气还原氧化铜,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三、碳(C)1. 同素异形体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C₆₀等。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C₆₀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2. 化学性质(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C + O₂ =点燃= CO₂(充分燃烧),2C + O₂ =点燃= 2CO(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 2Cu + CO₂↑,碳还原氧化铜。

四、氮(N)1. 氮气(N₂)(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能与氢气、氧气等发生反应。

2. 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无色气体,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2)二氧化氮(NO₂):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 氨(NH₃)(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₃ + H₂O ⇌ NH₃·H₂O ⇌ NH₄⁺ + OH⁻。

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稳 定 性 减 弱
分子 HF HCl HBr HI
偶极矩m/D 1.92 1.08 0.78 0.38
分子 H2O H2S NH3 CH4
偶极矩m/D 1.85 1.10 1.48 0
无氧酸的强度取决于下列平衡: HA+H2O H3O++A-
常用Ka 或pKa 大小来衡量其酸碱性。
可以用rG = -RTlnKa来计算出Ka的
R-O与O-H键的相对强弱决定于“离子势”— —阳离子的极化能力。
阳离子电荷 阳离子半径
Z r
(r---nm)
R(OH)n中R半径小电荷高,对氧原子的 吸引力强,R-O键能大,则R(OH)n主要是酸 式解离,显酸性。
10时,ROH显酸性
7 10时,ROH显两性
7时,ROH显碱性
值,也可以用热力学循环来推算。
H n X (aq) H + (aq) + H n-1X - (aq) H hyd H n X (g) D H (g) + H n-1X (g) I H (g)
θ +
H θ
H
hyd

H hyd
-
E H n-1X (g)

In
50 Sn 51 Sb 52
Te
铟 铊
锡 铅
锑 铋
碲 钋
碘 砹

81 Tl 82 Pb 83 Bi 84 Po 85 At 86

Rn
金属
114
116
118
•金属一般电离势低、有光泽、易导电
和导热、有可塑性;
•非金属一般电离势高、其晶体一般不
导电、不反射光、也不容易变形。 •斜线附近的元素如B、Si、Ge、As、

非金属元素小结

非金属元素小结
(kJ/m ol) - 117 177 234 267 71 87 226 321 391 404 407 82
2-
-
分解温度/K
373 813 117014621633 588 5731543很高 很高 很高 很高 491>573
酸式盐同正盐比较,前者往往不及后者稳定。
5、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非金属单质的分类



第一类是小分子物质: 包括单原子分子的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 的卤素、氧、氮、氢 。它们的固体为分子晶 体,熔、沸点都很低,故常温常压下均为气 体。 第二类为多原子物质: 如:S8、 Se8、 P4 、As4 等,通常情况下 为固体,并为分子型晶体,熔、沸点也不高, 易挥发 。 第三类为大分子物质: 金刚石、晶态硅和硼等,都是原子晶体, 熔、沸点都很高,且不容易挥发,
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随金属离子不同差别很大。 碳酸盐比硫酸盐易分解,产物为CO2和金属氧化物。 硝酸盐又比碳酸盐更易分解,产物随金属的活泼性的 差异而有亚硝酸盐或金属氧化物或金属。
碳 酸 盐 的 分 解 热 和 分 解 温 度
+ + + + + + + 2+ 2+ 2 + 2+ 与 CO3 结合 Be2 +Mg2+ Ca2 + Sr Li Na K Rb Cs Ag Tl Ba Zn Pb 的金属离子
以p K1表示的一些含氧酸在水中的强度 N 值 酸的相对强度 3 2 1 3.7 3.3 2.1 1.9 2.0 2.3 2.6 1.6 1.8 2.0 0 很弱 H3BO3 9.0 7.4 HClO H4GeO4 8.6 H3AsO3 9.2 8.7 HBrO H3SbO3 11.0 10.0 HIO H4SiO4 8.8 H6TeO6 10.0 极强 强 弱 HClO4 -7 HNO3 -1.3 H2CO3 HNO2 HMnO4 -2.3 H2SO4 -2.0 H3PO4 H2SO3 HReO4 -1.3 HClO3 -2.7 HClO2 H3AsO4 HIO3 0.8 H2SeO3 H5IO6 H2CrO4 -1.0 H3PO3 H3PO2

非金属综合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综合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综合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地壳中的硫、磷、碳、氢等元素。

非金属的特性包括导电性较差、常见物理状态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

非金属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氢气用作燃料,氧气用于呼吸,二氧化碳用于制冰等。

本文将从非金属的分类、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加深对非金属的认识。

一、非金属的分类非金属元素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从周期表上来看,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周期表的右上角以及右下角。

根据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典型非金属和半金属两类。

1. 典型非金属典型非金属指的是在常温常压下,存在的主要是分子结构的元素或只组成共价键的化合物。

典型非金属包括氢、氮、氧、氟、氯、溴、碘、硫、磷、碳、硅等。

这些元素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例如氧气(O2)、氮气(N2)等。

2. 半金属半金属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一类元素,其性质介于两者之间。

半金属的典型代表是硒、硒砷等元素。

二、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包括电负性高、导电性差、易溶于水等。

1. 电负性高非金属的电负性通常较高,即它们更容易吸引电子。

例如,氧气的电负性较高,因此它与金属形成氧化物时通常是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

2. 导电性差非金属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这是因为它们在晶格中缺乏自由电子。

因此,非金属通常是绝缘体或半导体。

3. 易溶于水许多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在水中能够溶解,形成溶液。

例如,二氧化硫可以溶解在水中生成亚硫酸。

这些溶解性质在环境工程和地球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化学活性非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例如氧气能与许多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硫能与金属形成硫化物等。

三、非金属的应用非金属在工业生产、生活用品、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1. 氢气氢气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原料之一,例如用于合成氨、甲醇、氢氧化钠等。

此外,氢气还作为燃料用于火箭推进器、汽车等。

初中化学元素知识总结之非金属元素

初中化学元素知识总结之非金属元素

初中化学元素知识总结之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元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化学性质上与金属元素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非金属元素进行知识总结,包括非金属元素的特征、分类、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非金属元素在常温常压下多为气体或固体,只有少数几种是液体。

其次,非金属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较高,容易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

再次,非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电离能,难以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最后,非金属元素在与金属元素反应时,倾向于接受电子,形成相应的化合物。

根据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方式,我们可以将非金属元素分为氢、卤素、氧族元素和氮族元素四大类。

氢是最轻的元素,原子核只含一个质子,其在自然界中以气态存在。

氢气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制取氨、水制气等过程中。

氢气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用作燃料。

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它们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卤素元素与金属反应时,会形成亚卤化物。

卤素元素还广泛应用于消毒、制药、光学、火药等领域。

例如,氯被广泛用于消毒水和食品加工中,碘被用于伤口消毒等。

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和碲,它们的单质在自然界中以固体形式存在。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与大部分非金属和金属反应,形成稳定的氧化物。

氧化物是许多矿石的主要成分,如氧化铁和氧化铝。

氧化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陶和颜料等领域。

此外,氧还是燃烧的必需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氮族元素包括氮、磷、砷、锑和钋,它们的单质在自然界中以分子形式存在。

氮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生物体中蛋白质、核酸等的组成部分。

氮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制药和化肥生产等领域。

磷是DNA、RNA和ATP等生命分子的构成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化肥生产、洗涤剂和火柴等。

除了以上分类的非金属元素之外,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也非常重要。

例如,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它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如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

非金属元素的总结

非金属元素的总结

2014-5-31
总 结完毕
The End
谢 谢观看
金刚石
Si与NaOH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反应实际上是分两步进行: 单质硅首先与水反应生成原硅酸 Si+4H2O=H2Si03+2H2 原硅酸(二元酸)再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硅酸钠: • H2Si03+2NaOH=Na2SiO3+2H2O • • • • •
成本高 产物清洁

放热多



不易存储
Br CL
F
性质
F Cl B I
发现
发现
• • • • • • • •
Cl的发现 MnO2+4HCl=MnCl2+2H2O+Cl2 I的发现 2KI+2H2SO4=K2SO4+SO4+I2+2H2O Br的发现 2Br-+Cl2=Br2+2ClF的发现 2HF=H2+F2
2014-5-31
势能最低
电子云形状对称
八隅体稳定结构
来源
稀有气体
含量少


碳硅
碳——C60富勒烯家族中的一员
• • • • •
超导体 合成超薄膜 合成有机软铁磁体 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 作新型特效药的载体
2014-5-31
硅——半导体Si
• 为什么金刚石不导电,而晶体硅是半导体?
晶体硅
2014-5-31
2014-5-31
性质
• 在常温下,氟是淡黄绿色的气体,氯是黄 绿色的气体,溴是深棕红色能液体,而碘 则是略带光泽的紫黑色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非金属元素小结p645
8.试从结构观点分析含氧酸强度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用鲍林规则判断下列酸的强弱:
N Pka N PKa
(1) HClO 0 ~+7 (2)HClO2 1 +2
(3)H3AsO3 0 ~+7 (4)HIO3 2 -3
(5)H3PO3 1 +2 (6)HBrO3 2 -3
(7)HMnO4 3 -8 (8)H2SeO4 2 -3
(9)HNO2 1 +2 (10)H6TeO6 0 +7
9.试说明为什么下列各组酸的强度是:
(1)HI>HBr>HCl>HF
从I-到F-,X增强,r减小,电子密度增大,对H+的吸引力增强
(2)HClO4> H2SO4>H3PO4>H4SiO4
从左到右,R n+电荷降低,r增大,R n+对O-H氧原子上电子对的吸引力减弱,O-H键极性减弱,更不易断键电离出H+。

(3)HNO3>HNO2
HNO3中N3+,HNO2中N+,前者电荷更高,r更小,吸引O-H氧原子电子对的能力更强(4)HIO4>H5IO6
HIO4中3个非羟基氧原子,H5IO6中仅一个非羟基氧原子,非羟基氧原子从R n+吸引电子,故其越多。

R n+的正电荷越强,越有利于其从O-H氧原子吸引电子对,使O-H极性增强而于发生离解。

(5)H6TeO6>H2SeO4
H2SeO4 Se6+周围2个非羟基氧原子,H6TeO6无非羟基氧原子
11.Na2CO3和CaCO3的标准溶解焓变ΔS Hº分别为-24.69KJ.mol-1和-12.13KJ.mol-1。

试参照表15-8,15-9的数据计算两者的标准溶解自由能变化ΔS Gº,并用此数据对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作出判断。

分析两者水溶性不同的原因。

∆S SºNa2CO3=2∆S SºNa+(aq)+ ∆S Sº(CO32-(aq))=2×28.8-116.7=-59.1J.mol-1
∆S SºCaCO3=∆ S Sº(Ca2+(aq))+ ∆S Sº(CO32-(aq))=-94.1-116.7=-210.8J.mol-1.K-1
∆GºS(Na2CO3)=-24.69-298×(-59.1)/1000=-7.078KJ
∆GºS(CaCO3)=-12.13-298×(-210.8)/1000=50.688KJ
Na2CO3(S)==2Na+(aq)+CO32-(aq)
ΔS Sº(Jmol-1K-1) 28.8 -116.7
ΔS SºNa2CO3=ΣΔS Sº=2×28.8+1×(-116.7)=-59.1J.mol-1.K-1
ΔS GºNa2CO3=ΔS HºNa2CO3-TΔS SºNa2CO3
=-24.69-298×(-59.1)/1000
=-7.078(KJ)
Ca2CO3(S)==Ca2+(aq)+CO32-(aq)
ΔS Sº(Jmol-1.K-1) -94.1 -116.7
ΔS SºCaCO3=-94.1-116.7=-210.8J.mol-1.K-1
ΔS GºCaCO3=ΔS HºCaCO3-TΔS SºCaCO3
=-12.13-298×(-210.8)/1000
=50.688(KJ)
对于A 2B 型盐,以 0.01mol.L -1为可溶不溶分界,则相应
ΔS G º=-5.71lgK SP =-5.71lg(0.01×0.022)=30.8(KJ)
ΔS G ºNa2CO3<30.8 故可溶
对于AB 型盐,以 0.01mol.L -1为可溶不溶分界,则相应
ΔS G º=-5.71lgK SP =-5.71lg(0.012)=22.84(KJ)
ΔS G ºCaCO3>22.84 故难溶
Na 2CO 3 Ca 2CO 3水溶性不同原因:
ΔS H º<0,故主要决定因素为ΔS S 。

Na +在溶解过程中表现为熵增(28.8J.mol -1.K -1),而Ca 2+在溶解过程中表现为熵减(-94.1J.mol -1.K -1)
12.试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热稳定性,并作说明:
(1)H 2CO 3>Ca(HCO 3)2>CaCO 3>CaSO 4>CaSiO 3
(2)HNO 3>AgNO 3>KNO 3>KClO 4>K 3PO 4
15.试说明为什么下列各组含氧酸的氧化性是:
(1)氧化性 H 2SeO 4>H 2SO 4 第四周期元素的规则性
主要是Se —O 键键能较S —O 小
(2)稀HNO 2>稀HNO 3 较复杂仅从值比较
0ϕ(3)浓H 2SO 4>稀H 2SO 4 从Nernst 公式,浓度的影响。

从能量上考虑,脱水能C 贡献
大。

(2)HClO >HBrO >HIO 在同一氧化态下,中心原子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获得
电子的能力强。

(X —O 键键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