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城市化的第二个前提
•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粮食出现剩余是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另外城市的发展 还依赖于农村提供的剩余劳动力。 • 城市生产规模扩大需要大量工人,而专业工人的增加,又需要大批的服务人 员,这都需要来自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二、城市化类型
1、集中型城市化与扩散型城市化(按城市化方向)。
人口比例指标比土地利用指标在表达城市成长状态方面 更典型、更深刻、更便于统计。 运用主要指标法测度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简单明晰,通 用性强,而且可以进行城市化水平的比较研究,因而成为 最主要的城市化测度方法。
HZIC
基于RS的杭州市城区扩展及驱动力研究 1984年 1994年 2005年
HZIC
HZIC
三、城市化的阶段性
一、城市百度文库的世界性
HZIC
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城市化 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由1950 年的28.4%上升到1980年的39.7%,到今天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已经达到50%以上,世界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按照两种方式 进行,一是人口集中场所的扩大,一是每个场所人口集中过程的强化。 城市化作为人口集中的空间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人口向城 市集中,一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2)地域转化。
城市化使地域景观发生了大的变化,使地域性质发生了变化。作为城市化过 程的结果,地域转化的速度和规模从形态、景观上表达了城市化的水平;
英国城市化发展 英国城市化发展
100 100 90 90 80 80 70 70 60 60 50 50 40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1700 1731 1761 1792 1822 1853 1884 1912 1943 1973 1700 1731 1761 1792 1822 1853 1884 1912 1943 1973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具有如下特点:
1)城市化的前提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 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系。 4)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第 一,绝对集中的城市化时期;第二相对集中的城市化时期;第三 ,相对分散的郊区化时期;第四,绝对分散的郊区化时期;第五 ,绝对分散的逆城市化时期;第六,相对分散的逆城市化时期
(1)城市成长力系数法
HZIC
(1)城市成长力系数法。 是日本采用的一种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指标: (总人口、地方财政年度支出额、制造业从业人 数、商业从业人数、工业产口生产额、批发业销售额 、零售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宅建筑面积、储 蓄额、电话普及率) 计算方法:
A、针对某城市10个指标计算两个时间增减值 B、以这10项分指标的全国平均值为100,将各项分指标增减 值标准化。 C、计算这10项标准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城市的成长系数。
HZIC
集中型城市化也称向心型城市化;主要包括各种商业设施、政府 指导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银行、报社等智力服务部门向城市中心 聚集的特性。 分散型城市化也称离心型城市化。受交通、城市级差地价影响, 有些城市部门和城市设施需要自城市中心向边缘扩散。如:自来 水厂、大型企业;煤气厂、垃圾处理厂;大专院校、疗养院;兵 营、监狱等;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按城市化空间结构)
外延型:城市化离心扩散时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 向外推进。(市区吞并郊区,中小城市演变成大城市) 飞地型: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 心区保持联系的扩散方式。(特大城市环境下出现,建卫星城)
3、自力型城市化与它力型城市化(按城市发展的动力)。
自力型:在城市内部,由于生产的发展,人口增长,规模扩大, 城市得以扩展,其动力源自城市自身的变化。 它力型:由于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城市郊区土地被征用,城市设 施的兴起使原来的农村地域急速进入城市,变为城市地域。
二、城市化类型
4、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HZIC
景观型城市化是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它直接 创造市区,因而也称之为直接型城市化; 职能型城市化是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作用的过程, 它强调在不同地域发挥城市作用,履行城市功能。又称间接型城 市化。
(3)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化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 和结果;
(4)社会学对城市化的研究,不仅仅从人口角度、经济角度和地 域角度,而是从城市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探讨人口集中、地域转 化的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城市化过程的内涵
城市化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四个方面
HZIC
(1)人口集中。
5、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城市化为积极型城市化;与经济、社会 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化为消极型城市化。
三、城市化的指标与测度 1、主要指标法。
HZIC
主要指标法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又便于统计的 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的水平。这种指标有两个:
一是人口比例指标;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是说 明城市化速度及水平的一个最基本指标。 一般认为,城市人口占全国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为城 市化高度发达状态;达到40%以上为城市化中等发展状态;20% 以下则为城市化低水平状态。 二是土地使用状况指标 土地使用状况指标从土地性质和地域范围上测度城市化水平的一 个指标。测度方法主要是统计一定时间内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 用地的比率。城市化水平与这一比率成正比。
HZI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受殖民主义影响大,形成明显的二元化社 会经济结构(发达的城市社会与传统落后的乡村并存) (2)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因此,经济动 力不足。(过度城市化:巴西;滞后城市化:中、印)
(3)人口众多,城市化压力大(人口40亿占世界人口 80%)
(2)查英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法
(2)查英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法。
HZIC
印度学者查英创立: 确定区域的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一是人口比例; 二是人口密度; 三是人口规模; 四是城市之间的平均距离。 城市化水平与前三项成正比,与第四项成反比,四个指标的总和反 映区域城市化水平。
第二节 城市化的特点 一、城市化的世界性 二、城市化的不平衡性
HZIC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 将城市化过程分 为两种:
城市化I
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 、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 ------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II
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3)产业转型;
城市化是二三产业生成、集聚和发展的过程.
(4)生活方式变革。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聚集、扩散的过程。城市 是先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源地。受城市内在拉力和农村外在推力的双 重影响,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产 生了新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形成了与农村对应的城市社会; 综上所述,城市化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关系、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 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HZIC
二、城市化的不平衡性
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1、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现状。
HZIC
所谓发达国家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9361美元以上的国家。主 要是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包括20世纪后期发 展起来的一批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在80%以上。截止1998年,美76.8% ,德87.4%,澳84.7%,荷89.2%,英89.4%。 发达国家城市化基本走完兴起、发展、成熟历程进入自我完善阶 段。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城 市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驱动力: 经济发展(GDP、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储蓄存款总额) 基本建设(当地财政收入、房屋建筑面积、住宅面积) 人口发展(总户数、非农人口数) 交通发展(货运量、客运量)
2、复合指标法 2、复合指标法。
HZIC
复合指标法是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 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的方法。 综合指标一般包括人口比例、城市面积、工业产品率 、年度财政收入比例、商业销售额、各类产业的人口 结构、管理人口率等。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度城市化的速度与水平。 复合指标法是测度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演变的主要方 法。这种方法选取的指标多,因此能够全面、准确地 反映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且针对性强,与具体城 市结合紧密,有利于进行深入研究。但它主要针对具 体的城市地域,通用性差,无法进行比较分析。 应用这一方法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城 市生长力系数法、查英测量法、城市度法、城市魅力 度法、城市民力度法等。
3、城市化的前提
HZIC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第一前提
• 城市化不仅依赖于城市内部的经济发展,而且受制于所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 展水平。城市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取决于其所在地提供的商品粮与副食品的 多少。 • 芒罗:城市兴起、成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力扩大而产生粮食剩余 • 沃伊廷斯基:一个国家城市化界限,一般由该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所决定等。 • 库兹涅茨:将农业对城市的发展的贡献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是产品的贡献; 第二是市场的贡献;第三是要素的贡献;第四是外汇的贡献。
HZI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对比
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城市化的主体
三、城市化的阶段性
HZIC
城市化过程大致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基 本变化规律是:发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加 快,成熟阶段城市化速度又逐渐减慢,全过程呈“S”型曲线运动。
第六章 城市化
马国斌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Tel:691636 Email:mgbcn@mail.zjgsu.edu.cn
HZIC
主要内容
1 2
HZIC
城市化概述
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动力 城市化进程
3
4 5
中国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化概述
一、城市化的含义
HZIC
1、城市化的概念 学术界对城市化的定义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解释。大体上,城市化 可以从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四个方面去理解 (1)人口学意义上的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即人口 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地理学意义上的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变化,即 地域中城市性因素逐渐扩大的过程;
世界人口及城市人口比重
70 60 总人口(亿人) 50 40 30 20 总人口 城市人口比重 70 60 50 城 市 40 人 口 30 比 重 20 % 10 0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1990 2005
10
0
一、城市化的世界性
HZIC
城市化的世界性首先表现在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上。美国1790年城市数量为 24个,城市人口比例为5.1%,而到1998年,城市人口比例增至74%。英国 1851年城市人口比例为45%,到1998年增加89.4%。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都 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有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80%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从1951——1980年, 世界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3.09%,其中发达国家为1.99%。而发展中国家 为4.3%。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1980年, 全世界城市人口为18.15亿,其中发达国家为8.02亿,占44.19%,发展中国 家为10.13亿,占55.81%。
2、城市化的起点 城市化的起点:
HZIC
一种认为自从产生了城市就开始了城市化; 一种认为城市化是近、现代城市的成长过程,城市化 始于工业革命。
城市化是指城市从数量、规模、形态、内容和性质 等方面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人口集中、地域转化 、产业转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这种变化是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时开始 的。1800年,城市人口比重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