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冲突与犯罪

合集下载

犯罪学课件——第08章 犯罪的社会及环境原因

犯罪学课件——第08章 犯罪的社会及环境原因

本章小结
• 本章关键名词:犯罪社会原因 • 本章主要理论:市场经济与犯罪 • 本章要点:经济因素与犯罪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 罪
本章思考题
• • • • • • • • • • 一、名词解释 犯罪的社会原因 二、简答与论述 1、什么是犯罪的社会原因? 2、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有哪些? 3、犯罪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4、试述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 5、试述学校教育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6、试述家庭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7、试述贫困与犯罪的关系。
第八章 犯罪的社会及环境原因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各种 社会因素与犯罪发生的关系,并能对具体犯罪现 象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第一节


• 一、犯罪社会原因的意义 • 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犯罪主体之外的一切条件和 情况。包括犯罪主体之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犯罪的社会环 境因素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主体之外的各种社会现象,包括宏观社会 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宏观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法制和社会变迁等因素;微观的社会环境是指家庭、学 校、社区等因素。 • 二、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 • 第一,独立性。 • 第二,间接性。 • 第三,条件性。 • 第四,系统性。 • 第五,可控制性。
第二节
• • • • 罪 • 五、贫困与犯罪
经济因素与犯罪
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 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 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犯罪 四、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真空和漏洞与犯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 政治因素包括阶级状况、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 度、国家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实际的效率等等。 • 一、阶级状况与犯罪 • 二、社会制度与犯罪 • 三、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 • 1、权力过于集中 • 2、政治运作过程中缺乏透明度 • 3、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 • 4、权力运行缺乏监督

文化冲突与犯罪原因

文化冲突与犯罪原因
可以看出文化冲突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对社会的批判性他们大多以为社会存在着上层中产和下层阶级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或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使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利益群体这种差异和对立是文化冲突产生的基础法律并不是社会合意的结果而是代表着中产阶级以上人们的利益法律的执行过程也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价值的中立下层阶级的人们更容易被逮捕被判刑
题 ,建设 中国先进文化 ,促进社会 和谐 ,具有重要 的
现实意义。

化 的差异和冲突是引发犯 罪行为 的单纯原 因。因为犯
罪 的主体是人 ,而不是动物 ,以物质为对象 的犯罪也 不是一 个简单 的 “ 见物起 窃心 ”的刺 激反应 的过程 ,
而是一种复杂的行 为选择 过程 。根据 马斯 洛的需要理
P ENG Zha n
(a colN nig nvri, aj gJ n s 10 3 LwS ho aj ie t N ni ,i gu2 0 9 ) , nU sy n a
Ab t a t W i t e e e o me t f h e o o a d r q e t n e n t n l o sr c : t h d v l p n o t e c n my n f u n it r ai a c mmu iai n . te p e o c h r l h e o n c t s h s e d f u u a o
论 ,人 的需要 分 为五 个层次 :生 理需要 ,安 全需要 ,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其 中,生理 需要是 维持 人类 自身生 存 的基本 需要 ,是人 类最 原 始 、最基本 的需要 ,如衣 、食 、住 、行 、性 的需要 。
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人 就会产生安全需要 ,如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一、填空题(10%)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

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14%)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AC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ABC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ABCD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AB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ACD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ABD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24%)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

文化冲突与流动人口犯罪

文化冲突与流动人口犯罪

理论新探文化冲突与流动人口犯罪□陈上委(温州警校浙江温州325015)摘要流动人口犯罪高发,是当今我国客观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文化冲突论”的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和预防机制。

关键词流动人口文化冲突犯罪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227-02流动人口是指流离其户籍所在地的人口,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下的一个独特群体。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急剧增长。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2107万,其中从乡村流出到城镇的8840万,占73.0%。

流动人口在不断融入城市并接受城市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同时,却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高的犯罪率。

请看一组数字:?北京市处理犯罪人员总数中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1980年是3.41%,1988年是23.3%,到1995年已高达50%;据江苏省公安厅1999年的统计,全省60%左右的重大恶性案件系流窜犯所为;在珠江三角洲某些城市,查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竟高达90%,深圳一度达到98%!①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城市社会治安的的心头大患,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犯罪防控的重中之重。

笔者试以“文化冲突论”作为理论工具对此问题作全新阐析。

一、文化冲突论——“让人肃然起敬的理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等在内的复合体”。

文化是社会成员的一种生存状态,而犯罪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犯罪基本上是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体系的产物”。

②“犯罪不是别的,不过是文化的一个侧面,并且因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异变。

……据此,如果不懂发生犯罪的文化背景,我们也不会懂得犯罪。

换言之,犯罪问题只能以文化来充分解释”。

转型期的农民工犯罪——基于文化冲突理论

转型期的农民工犯罪——基于文化冲突理论
炸弹。 ( ) 二 文化 冲 突 理论 的 提 出
和现代文化形成相对迟缓 , 造成各种价值 规范真 空和制度空 缺。一般意 义 上 , 度 是 人 类 倾 注 心 力最 多 , 最 能 体 现 人 类 文 明 的成 就 。 广 义 范 畴 制 且 上 的制度 自身就包含了各种成文及不成 文规范 、 则等 因素 。原有的农 规 村 管 理 制 度 在 农 民 工 从 农 村 迁 移 入 城 市 后 已 经 抛 弃 , 现 行 的 城 市 管 理 而 制 度 又 存 在 漏 洞 , 上 城 市 管 理 人 员 执 行 存 在 的 问题 , 得 农 民 工 处 于 加 使 “ 不 管 ” 无 人 关 心 的状 态 , 更 容 易 导 致 越 轨 行 为 的 产 生 。 此 前 农 民 两 、 这 在农村还受乡俗约束以及传 统的家族 、 邻里 的礼法控制和道德控制 , 如今 这种控制和约束在 不断弱化 。而这 种弱化与 某些犯罪诱 导 因素 相结合 , 加上农民工从农村 的“ 熟人社会” 迁入城市的“ 匿名社会 ” 摆脱 了农 村原 , 来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道德 的束缚 , 这绝对减弱 了其 自身的 自我遏 制系统 , 大 量 犯 罪 案件 因此 发 生 。
3 文 化 冲 突 的微 观 层 面 : 色 失调 . 角
文化 冲突论得到了犯罪学家的青睐 , 其是美 国学者塞林 创立 了解 尤 释美 国移 民犯 罪 的 文 化 冲 突 理论 之 后 。 他 主 张 , 为 文 明 发 展 进 程 的 副 作 产 品, 社会 中必然出现文化 冲突, 这种文化冲突是 由不同社会价值及其观 念、 利益 、 规范和文化准则 冲突的结果。 因此 , 文化 冲突会导致个人 行为 规 范 的 冲突 和 社 会 的 不稳 定 因素 。 文化冲突孕育于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 , 社会剧变给了它发展 的土壤。 要分析犯罪的文化冲突论形成 的背 景, 就必须对 中 国的社 会转型及 其现

社会学理论对犯罪学的影响(小论文)

社会学理论对犯罪学的影响(小论文)

社会学理论对犯罪社会学的影响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探讨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等课题。

犯罪社会学所研究的犯罪问题是社会学所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一。

社会冲突理论是犯罪社会学所应用的社会学理论之一,也是社会学的理论假设之一。

冲突理论是西方社会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它对犯罪社会学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各种影响。

冲突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在冲突论看来,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总是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占统治地位的权力集团总是要强制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维护其既得利益。

犯罪的关键并不在于他们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而在于它处于某种社会“冲突过程”之中,因而被人为地认定为犯罪者。

在此,笔者浅议社会冲突理论中的阶级冲突论、文化冲突论以及女权主义犯罪学。

1.阶级冲突论阶级冲突论又叫“激进犯罪社会学”、“新犯罪社会学”或“批判犯罪社会学”。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反帝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学生运动等。

这是一种主张纷繁驳杂的犯罪社会学新思潮,其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一些激进的社会变革理论。

直到20世纪70年代激进犯罪社会学的基本框架才被提出。

阶级冲突论的基本理论假设是,社会冲突在本质上并不是多元化的群体冲突,而是统治阶级同那些成为刑事司法目标的穷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

这个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分层社会的透视,他们认为,不管穷人是否比其他阶层成员更好地遵守法律,在分层社会中,他们都会毫无例外地受到频繁的逮捕等严厉的法律处置,他们都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被认为是犯罪者,即使他们实际上并未实施犯罪。

他们也不断扩张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概念界限,把那些潜在地威胁其利益的人也纳入其中。

同时,下层社会对剥夺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制度,自然要产生深刻的敌意。

在阶级冲突论看来,犯罪是一个“合理”的行为。

犯罪人的犯罪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因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

阶级冲突论竭力缩小解释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性,其理论核心就是把国家和法律描绘成统治阶级控制穷人行为的工具,犯罪则直接反映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是犯罪者用以适应或抵制剥削阶级社会中制度强加于下层社会的条件和手段,是挫折和生存竞争的结果。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探析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探析

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探析关键词:文化冲突;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一、“文化冲突论”解读文化冲突是指政治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转型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的交流和整合过程中,主体对不同价值的选择过程,从而造成的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冲突。

文化冲突理论中主流观点大体就是规范文化冲突论、价值文化冲突论和集团文化冲突论三种:(一)规范冲突论美国著名的犯罪学家塞林在1938年出版了《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而这本著作奠定了他在犯罪文化冲突理论中的鼻祖地位,在该本著作中,他认为:“在一个具有统一价值观念,拥有社会成员共同承认的规范意识的社会中,文化冲突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在多元复杂的当代社会中,社会整体的规范意识与部分社会的规范意识是不可能统一的,因此,两者极易形成冲突,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条件中,对于某一特定的个人来说,社会的文化冲突必然深刻的影响他的思想和行为,必然扩大他的规范意识的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人自我行为的矛盾,最终导致犯罪。

”(二)价值冲突论价值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柯布林,他认为,在犯罪频繁的地方,不仅住着很多不良青少年,也住着很多正常的青少年,正常少年可能长大后会犯罪,而不良少年可能会成守法公民,因此表明犯罪原因并不是犯罪频繁的地方的犯罪亚文化强于传统的合法文化,而是当地的居民同时接触犯罪的价值体系和传统的合法的价值体系,使得犯罪文化和合法文化之间产生了冲突,致使二者所附带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内部产生不安,最终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集团冲突论沃尔德,集团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在其著作《理论犯罪学》中,构建了沃尔德“集团冲突论”体系,从而提出了以利益冲突为基础的集团冲突理论。

“犯罪是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冲突的结果”是其理论的核心观点。

二、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解读(一)“青少年犯罪”概念界定法律规定的青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到25周岁的人群。

而青少年犯罪是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研究或在司法统计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犯罪的文化原因

犯罪的文化原因

二、西方文化对犯罪的影响
❖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中一些进步的思想使人们 的观念为之一新。追求民主,强调个人作为社会主 体的权利等等都会对社会的进步起促进作用。
❖ 但西方不良文化也通过其无所不在的触角渗透到中 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 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动摇着中 国几千年的社会本位系统。与此相应而产生的个人 金钱欲、物质欲也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当用正常 的手段无法得到金钱、物质的个人享受时,一些人 不惜用犯罪的手段来获取。
犯罪的文化原因
一、犯罪的文化原因的概念
❖ 所谓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 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 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 诸因素及其过程。
❖ 例如文化传统、文化传播及其所造成的文化 冲突、犯罪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移 民、现代化等等因素,就常常是一定情景下 引致主体实施犯罪的原因。
❖ 谢利1981年出版的?犯罪与现代化?; ❖ 马歇尔·克林纳达〔Mashall Clinard〕
1978年出版,对于六种文化类型下的犯 罪概念研究的?无罪之城?〔Cities with little Crime〕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 相对另一些犯罪学家那么认为,犯罪文化理 论总是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超越该特定 时空,原本正确的理论就可能变成谬误。因 此犯罪学家在运用文化理论解释犯罪时必须 如履薄冰,切不可将原本林林总总的犯罪文 化因素,约化为一种文化类型或几种文化类 型的讲解。其中,尤应注意的是强势文化应 对弱势文化抱持理解与尊重的态度,否那么, 难免落入“后殖民主义〞犯罪文化理论窠臼。
❖ 犯罪的文化原因不同于犯罪的社会原因。作为犯罪 学意义上的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且仅指操作或工 具层面的制度的运作及其缺陷。诸如“社会风气〞、 “社区环境〞等社会生态因素,和作为社会制度的 婚姻、家庭、就业、教育等社会单元,在犯罪学意 义上只是社会现象而非文化现象。

第六章 文化与犯罪

第六章  文化与犯罪
2015-5-12 27
大众传媒的生命力在于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大众传媒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功能变现在: 1、正确的舆论引导 2、有效的舆论监督 3、休闲娱乐和精神消费 大众传媒在发挥以上正面社会功能的同时, 也存在潜在的负面功能,正是这些负面功能 影响着人们的越轨与犯罪,特别是对青少年 的影响尤其巨大。
2015-5-12 13
(一)文化冲突的主要类型 1、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冲突 2、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冲突 3、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 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 1、区域性 2、时代性 3、民族性 4、阶级性 5、群体性
2015-5-12 14
(二)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情形 1、受亚文化的支配,故意去对抗主文化 而导致犯罪 2、新旧文化共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并存,导致人们在严重的“失范”状态下 发生犯罪 3、群体文化冲突导致犯罪
分散团伙 团伙犯罪 有组织犯罪
2015-5-12 25
我国犯罪团伙的主要变化趋势: 1、组织程度提高,隐蔽性增强 2、犯罪行为趋向严重 3、犯罪手段现代化 4、更趋反社会倾向 总之,我国的犯罪团伙已经从过去的临时 凑合逐步走向亚文化群体。这种团伙犯罪 比单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2015-5-12
2015-5-12 7
文化的特点: 1、普遍性 2、累积性 3、差异性 4、融合性
2015-5-12
8
二、文化对犯罪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中具有持久 影响力的因素。从文化与犯罪的关系看,它主要影 响到一个国家的犯罪观和刑罚方式,影响到犯罪的 类型、水平、规模和手段等。 (一)文化影响犯罪观 所谓犯罪观,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犯罪的根 本看法。包括什么是犯罪,犯罪的本质是什么;什 么罪是重罪,什么罪是轻罪;对犯罪应采取什么态 度和处理方式等。 典型案例:木村文子自杀案

犯罪学重点(改)

犯罪学重点(改)

犯罪学划线部分是重点的重点一.填空二.犯罪学的提出是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尔。

三.犯罪学的使用是意大利犯罪学家拉斐尔·加罗法洛。

1.标志这犯罪学产生的三个观点:(1)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于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

(2)龙勃罗梭于1876年出版的《犯罪人伦》。

(3)拉斐尔·加罗法洛将其1885年问世的着作正式命名为《犯罪学》。

2.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原因——犯罪原因理论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犯罪是一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现象。

四.犯罪学是刑法学的上游学科和基础学科。

五.西方犯罪学思想的起源: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犯罪社会学的先驱4.观相学和颅相学的思想则是犯罪精神病学和犯罪心理学的先驱5.古典学派的犯罪学观点代表人物:贝卡利亚、卢梭、康德、边沁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唯意志论、自然法学、社会契约论6.约翰·霍华德1777年出版的《监狱概况》,为古典学派做出了一份典型的英国式实用主义的贡献。

7.犯罪人类学派——龙勃罗梭——犯罪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犯罪学之父”。

8.生物结构是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的人类学基础。

9.环境改造理论——主张通过改造产生犯罪的坏境来消除犯罪的发生。

10.犯罪社会学派——龙氏的学生[意]恩里科·菲利“三要素论”:体质、地理环境和社会。

1.内分泌失调理论是由迪·独里奥提出2.染色体异常理论——犯罪行为的发生时犯罪人的染色体与正常人相比异常的结果(XXY:超男性)3.人种论——犯罪的产生与种族和民族有关。

4.犯罪心理理论:不适应理论、差别交往论、智力低下理论(1)不适应理论——人对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的不适应是犯罪和其他社会病态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地表现为对禁止性法律规范的不适应。

(2)美国埃德温·萨瑟兰在其《犯罪学原理》中提出的“差别交往论”。

浅析我国城乡文化冲突与犯罪的联系_以进城务工农民为视角

浅析我国城乡文化冲突与犯罪的联系_以进城务工农民为视角

Theory Research论理★★学★★浅析我国城乡文化冲突与犯罪的联系———以进城务工农民为视角张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要:文化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而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犯罪学时需要重点把握的。

城乡文化的差异与犯罪的关系自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以来就不断呈现出各种表现形态。

而我国当前城乡文化冲突与我国犯罪方面的联系又有其自身突出的矛盾和特点。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障碍,以求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稳定、和谐。

关键词:城乡;文化;差异;冲突;犯罪;农民中图分类号:D F0-0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0-0098-02收稿日期:2010-03-17作者简介:张弛(1988-),男,四川唐山人,从事法学研究。

一、问题背景分析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农民进入城市进行了严格限制,并逐渐形成农村与城市在户籍、住房、收入、医疗、福利、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两套管理体制,使得城市在各方面远远优越于农村。

20世纪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民经济不断增添活力。

从这时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形成了一波巨大的进城务工的浪潮。

而如此大的城乡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进城务工农民的犯罪更是引起了各界的极大关注。

进城务工人员犯罪问题之所以能为全社会所重视,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上的影响又必然更具有决定性、根源性。

当前,我国城乡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极大的矛盾与冲突。

而矛盾与冲突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调节和缓解,就必定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如果矛盾与冲突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且层层叠加,则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引发经济的不健康发展,甚至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2005年,北京的一项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中,辍学和无业者占51.3%,其中农民工子弟、流浪儿童的犯罪问题尤为引人注目。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新修》)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四章“文化堕距”理论威廉·奥格本(美)亦称文化滞后。

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化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致,造成各部分之间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变迁。

第五章“镜中我”理论库利(美)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三阶段:我们设想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根据自己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角色扮演理论米德(美)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社会化三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博弈阶段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人格分为三部分:自我、本我、超我本我——最原始、最隐秘、人类基本的需求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遵循现实的原则超我——从自我中分离出来,人格的最高部分,遵循完美原则人格发展:口腔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7~青春期)两性期(青春期后)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埃里克森(美)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发展有影响,且人格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怀疑、主动与内疚、勤奋与自卑感、认同与角色混淆、亲密与孤独感、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完善与绝望生命历程理论将个体生命历程看作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1)同一组生命事件排列顺序不同,对人生的影响不同生命事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2)社会结构与个体生命历程:①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②生命的相关性③生命的时间安排④人的能动性第七章符号互动论基本理论:①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②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③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④互动过程中,人们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意向,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⑤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主要派别:芝加哥学派(布鲁默)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艾奥瓦学派(库恩)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角色理论角色与互动的关系:密不可分,①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互动有赖于人们扮演角色的能力②角色的形成和扮演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

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
不甘 深 宫寂 寞 的韩夫人 (《 皮靴 单证 二 郎神 》 ) ,坚强 勇敢 、 以死 相抗 的王娇 鸾 (《 勘 王娇 鸾百年 长 恨 》 ),坚忍顽 强 、奋力 抗争 的李 玉英 (《 李玉英 狱 中讼冤 》 )、蔡 瑞虹 (《 蔡瑞虹 忍辱报 仇 》 )。 她们尽 管家 庭身世 、学 识教养 不 同,但 大都表现 了人 性觉 醒 的特 点 ,具有鲜 明 的反抗精 神 。 三 言 ”公 “ 案小 说 中女性形象 的这 一特 点是 时代思潮 在文 学 中的反 映 。宋元 以后 , 由于商业经 济 的发展 ,在思想 文化领 域 出现 了反对 理学和 礼教 的思潮 ,作 为受风 气之 先 的文人 ,特别 是象 冯梦龙 这样 具有 “ 逆 判 思想 的文人 ,就 不能不对 这种 思潮 有所 反映 。众 多具有反 抗性 的女性 形象 的 出现 ,构成 了 “ 言 ”公 三
案小 说在人物 塑造 上 的一大特 点 。
“ 三言 ”公案小 说 中除 了上述两类 形 象外 ,还 有一类 形 象不 能不提 及 ,那就 是案犯 。一 般而 言 , 乱 臣贼子 、 官污吏 、 痞流氓 在 公案小 说 中都 是 以案犯 的形象 出现 , 三 言 ”中的公案 小说也 不例外 。 贪 地 “ 《 小霞相 会 ,《 沈 卢太 学诗酒 傲公侯 》中心胸狭 窄 、公报私
人不 眨眼 ”的侠盗 。 通 过上 面 的分析可 以看 到 , 三 言 ”中的公案 小说 不仅在 数量上 是可 观 的,而且 所取得 的成 就也 是 “
多方面 的 、令人瞩 目的,这些 使得她 在公 案小 说史上 具有 突 出的位 置 。可 以说 , 三 言 ”既是公 案小说 “ 的集 大成之 作 ,也 是具有 里程 碑性质 的 公案小 说作 品集 。
仇 的卑劣行 径 。小说通 过这 一系列 情节 展示 了卢楠 好酒任 侠 ,放荡 不羁 ,轻世傲 物 的性格特 点 ,这 也 是古 代那些 仕途 失意而 又生性 梗直 的知 识分子 的 典型代表 。在 众多 的受害 者 中,女性形 象尤 为令人 瞩

文化冲突理论理解介绍

文化冲突理论理解介绍

文化冲突理论(一)概述(1)冲突概念推导: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者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包括这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在物质实体上的具体化。

文化冲突则是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碰撞,这其中涉及种族、民族、经济、哲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文化不同对于人们的影响不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是通过价值观反映在人们的具体生活实践中,因此,文化规范的冲突也连带着行为模式上的冲突,而行为规范冲突的突出表现就是犯罪行为。

(2)现在文化冲突理论的概念文化冲突理论(culture conflict theory of crime)亦称“犯罪文化冲突论”、“文化越轨理论”、“文化传播理论”。

是指解释越轨和犯罪原因的一种社会学犯罪理论。

现今文化冲突理论主要有规范文化冲突论、价值文化冲突论、利益文化冲突论。

(二)规范文化冲突论索尔斯坦塞林是规范文化冲突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曾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哥伦比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牛津大学社会学教授,1935年8—1946年被聘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客座教授,曾出席第四届国际犯罪学大会,第一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第十二届国际刑罚与教养问题研讨会。

1938年出版的《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奠定了他在犯罪学文化冲突理论研究中中的鼻祖地位。

《文化冲突与犯罪》是研究文化适应与犯罪行为关系的理论著作,其核心观点是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社会主流文化的主体是传统的中产阶级文化。

中产阶级文化有其特定的内涵,下层阶级和其他特殊种族群体也有其特定文化内涵,上述两种文化内涵的差异是冲突产生的基础。

刑法是中产阶级规范的体现,用以保护中产阶级的利益,而犯罪则成为下层阶级的文化。

(三)价值文化冲突论价值冲突论探讨的核心是不同阶层的价值差异,及这种差异与犯罪的关系。

1.科布林价值冲突理论。

科布林(S. Kobrin)生于1910年,是美国犯罪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十二章 犯罪的文化原因PPT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犯罪的文化原因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6
二、犯罪文化原因的特性
❖ 概念: ❖ 所谓犯罪文化原因的特性,是指为其内部诸
因素所同构,而表现其质的规定性的一般共 性,是指特质的静止的分割状态。
2020/12/10
7
❖ 特性:
❖ 1.人文性
❖ 犯罪的文化原因的人文性,是指构成该原因的诸因 素均具有人类精神文明结果的品格。
2020/12/10
4
❖ 犯罪的文化原因不同于犯罪的社会原因。作 为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且 仅指操作或工具层面的制度的运作及其缺陷。 诸如“社会风气”、和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 家庭、就业、教育等社会单元,在犯罪学意 义上只是社会现象而非文化现象。
❖ 犯罪的社会原因范畴指涉的诸因素多涉及 社会的病态或缺陷,而犯罪的文化原因更多 地是从揭示具有文化悖论或文化负面性质的 因素着手,状述其与一般或特定犯罪现象的 因果关系。
2020/12/10
3
❖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文化,既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应,又对一定 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 从一定意义上说,犯罪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特定 社会各种消极文化综合作用的产物。研究犯罪行为 的发生机制,必须对犯罪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的 探讨。
例如,不同文化的彼此对流有利于人类精神 文明成果的普遍共享与共同进步,但却导致 了文化冲突,并进而造成因冲突而无所适从 情景下行为的失范与犯罪的发生。
2020/12/10
10
❖ 又如,现代化是近代人类进步史上最为辉煌 的飞跃,但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欧美诸国,生 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和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却一度使得剥削加剧,劳资关系紧张,甚至 于失业率上升,造成劳工阶级生活状况的恶 化,从而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文化冲突对犯罪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化冲突对犯罪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二 、 化 冲 突 对 犯 罪 的 负 面 影 响 文
几 千 年 的封 建 传 统 文 化 使许 多 人 官本 位思 想 严 重 。是 职
务 犯 罪 的重 要 原 因 。严 格 地 说 。 中国 成 立 以前 . 国从 来 都 新 中 没 有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平 等 观念 。 管 封 建 社 会 中有 “ 尽 自卿 相 将 军 以至 大 夫 庶 人 , 不 从 王 令 , 国禁 , 上 制 者 , 死 不 赦 ” 有 犯 乱 罪 以 及 “ 子 犯 法 与 庶 民 同罪 ” 王 的说 法 . 些 说 法 也 表 达 了 民众 希 这

关 于文 化 冲 突 , 同学 者 对文 化 冲突 的 表 述 各 不 相 同 . 不 有
些 宗教 极 端 分 子 . 们 进 入 了一 种 极 端 狂 想 状 态 . 追 求 宗 他 在
的认 为 “ 化 冲 突 是 指 在 文 化 传播 与传 递 过 程 中 . 文 由两 种 或 两 种 以上 不 同规 范 文 化 的接 触 、 碰撞 而产 生 的 文 化 对抗 现 象 ”① 。
脱 离 宗教 文 化 、 流文 化 的束 缚 和 控 制 . 往 采 取犯 罪 的 反抗 主 往 形 式 众 所 周 知 的 邪 教 “ 轮 功 ” 邪 教亚 文 化 引发 冲 突 的典 法 是
型例 子 。
流 、 合 过 程 中 因 各 自 的产 生 根 源 、 分标 准 、 值 意 义 的差 融 划 价
有 的则 表 述 为 : 不 同形 态 的 文 化 或 者 文 化 要 素 之 间相 互 对 “ 立 、 互 排 斥 的过 程 。 ” 者 认 为 . 化 冲 突是 多种 文 化 在 交 相 笔 文
教 精 神 的 过程 中 .恰 恰 丧 失 了 宗 教 精 神 。 宗 教 文 化 一旦 被误

犯罪社会学理论1

犯罪社会学理论1

一、塞尔斯坦.塞林及其理论介绍塞尔斯坦·塞林出生于瑞典。

美国犯罪学家。

著有《文化冲突与犯罪》。

并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冲突理论。

理论中心观点: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犯罪则是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的产物;由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冲突,所以,遵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就必然会产生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

邹广文:《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价值冲突》,《求是学刊》2001年第3期。

(一)文化内涵“文化”一词内涵极为丰富。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是学界第一个对“文化”的含义进行专门意义探讨的学者。

文化或文明,从其广泛的人种史的意义上说,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法律、风俗以及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在内的一个复杂的整体。

文化能够在刻画特定人群的精神气质,型塑其价值取向,铸造社会规范及国家制度等方面起着显著作用,因此,可以借助文化来对社会现象及其原因做出合理的文化解读,文化解释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而文化解释用克利福德·格尔茨的话来说,就是“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过程,即把“文化”看作是“由可以解释的记号构成的交叉作用的系统”,一套风俗画面构成的生活景观,“在其中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者过程得到可被人理解的——也就是说,深的——描述”。

文化解释命题的提出意义非常深远,其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寄身之社会的研究视野大为拓展;同时也说明人类的存在虽然不能脱离其动物性本质,但人类社会却是一种超越动物本能的文化社会,因此人作为不同于动物的存在物,其最大的本质就是文化的存在。

美国人类学家R·本尼迪克曾说:“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

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

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大小的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化冲突与犯罪关键词:文化转型/文化冲突/犯罪/文化融合内容提要:文化冲突必然导致犯罪,在于它能导致行为规范上的冲突,促进犯罪心理形成,弱化犯罪控制。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犯罪数量激增,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突十分激烈。

其中包括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冲突,等等。

面对激烈的文化冲突,必须提高文化融合能力,才能强化犯罪控制,并能减少犯罪。

文化冲突是犯罪发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在文化与犯罪的关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所以,研究犯罪问题,应该特别关注研究文化冲突与犯罪的关系。

本文试就此略述管见。

一、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机制在犯罪学史上,对文化冲突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美国犯罪学家塞尔斯坦•塞林。

他在《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冲突理论。

塞林的这一理论认为,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犯罪则是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K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的产物;由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冲突,所以,遵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就必然会产生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①。

借鉴塞林的理论观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文化冲突导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1. 文化冲突能导致行为规范上的冲突。

文明时代的人是高度社会化的人,文化是人赖以社会化的前提条件,人们创造了文化也受制于文化,其行为受到各种文化形式的限制。

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取向。

一种需求的满足往往耍以抑制和牺牲另一种甚至数种需求为代价,当有人不愿付出此种代价时,就会冲破某种文化的限制,实施破坏该文化形式并且达到该文化形式下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程度的行为②。

行为主体实施上述行为,反映了其对待文化上的选择态度。

而不同的选择导致规范意义上的文化冲突往往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

其中,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受到冲突一方的认可,另一方面又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制约的强度越大,反制约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在这种制约与反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犯罪。

例如,东方民族家庭中的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等文化因素,同西方民族摆脱家庭束缚,男女平等以及爱情至上等文化因素毫无共同之处,处丁•这种文化冲突中的行为人,就可能直接影响自己的规范意识,当这种文化冲突表现在规范意义上时,就可能导致杀人、强奸、重婚等犯罪的发生。

又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文化观念与“只生一个好”的现代文化观念之间往往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由此导致了我国一些地方杀害计划生育干部的犯罪,等等。

事实证明,同一文化圈所发生的强烈冲突,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多种文化要素互不相容的特征,由此导致了犯罪原因上的反规范特征。

2. 文化冲突能促使犯罪心理的形成。

文化冲突之所以能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是因为它能促使犯罪心理形成。

犯罪行为都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没有犯罪心理就不可能实施犯罪行为。

所以,行为规范的冲突,仍是文化冲突对犯罪心理影响的反映。

文化冲突的加剧,会导致一些人产生多种不良心态,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不良心态就会转化为犯罪心理,并进而实施犯罪行为。

这些不良心态包括:第一,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复杂的社会生活使人们都面临多种选择,因而造成心理冲突加剧,很容易形成焦虑心理,加之人际关系中严重的功利性和人情的淡漠,使有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低,特别容易激发不良情绪,稍有挫折就会产生激烈的反映,从而使其认识能力降低,控制能力减弱,特别缺乏理性思维、同情心、仁慈心和内疚感。

这是激情犯罪大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第二,私欲恶性膨胀。

文化冲突能激发一些人的利己主义心态,造成其个人私欲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满足私欲就不惜任何代价,不择任何手段。

在这些人眼里,除了庸俗的贪欲、粗暴的物欲、对公有财物自私自利的掠夺,再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所以,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干,也没有什么不敢干的。

这是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大量增多、侵财犯罪大量增多的重耍原因。

第三,畸形的补偿心态。

社会盛行平均主义,大家都清贫,心理平衡倒好维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加之社会分配不公,使贫富差距拉大,这就使不少人失去心理平衡,产生了畸形的补偿心态。

他们或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利用经济运行机制上的漏洞,或钻法制建设中的空子,大捞特捞以进行补偿,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这是腐败犯罪大量增多、各种经济犯罪大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总之,文化冲突造成各种不良心态,极易诱发犯罪心理,生成犯罪动机,促进各种犯罪行为发生,这是己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3.文化冲突能弱化犯罪控制。

犯罪的社会控制,包括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外在控制,就是法律、制度、纪律的控制。

社会制定出各种法律和制度规范,人们遵守这些规范,就能达到控制犯罪的目的。

二是内在控制,就是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控制。

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能使社会成员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力量,能最有效地控制犯罪的发生。

犯罪的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两者缺一不可。

而无论外在控制还是内在控制,都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都与社会文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转型期激烈的文化冲突,使这两个方而的控制都遭到弱化,因而使社会陷入失范状态,犯罪大幅度上升就成为必然的现象。

文化冲突之所以能弱化法律控制,在于它造成了价值选择的迷茫。

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效力,要依赖于人们现实的价值选择。

然而,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冲突中,给人们的行为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整个社会生活失去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文化权威,因而使人们的行为找不到唯一的解释标准,这就使人们赖以解释自己行为的文化根基发生了分裂。

比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是法律领域唯一的解释标准,然而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由于权力关系、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经济文化的表现)的渗透和干扰,这一价值标准往往失去规范效力,以至于人、权、法、情、钱的关系仍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所以有人讲,如果说价值选择的迷茫,过去主要表现为选择机会匮乏,那么现在却表现为价值尺度的遗失。

这种情况,会使有些人淡化法制观念,无视法律权威,从而弱化法律控制的效力,犯罪必然得以泛滥。

文化冲突之所以又能弱化道德控制,在于它造成了人格崇拜的迷茫。

道德信仰的心理基础是崇拜,没有心理上的崇拜,道德信仰便不可能发生。

而心理崇拜的渊源是人格,所以,道德信仰离不开人格崇拜。

人格是可塑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塑造出理想人格,才谈得上人格崇拜,道德信仰才有坚实的基础。

有了坚实的道德信仰基础,才能充分发挥道德在控制犯罪中的作用。

如果人格无法塑造,人格崇拜就无从谈起,道德信仰必然发生危机,道德对犯罪的控制作用就会大大弱化。

人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人的本质又是社会性的,所以,人格中最基本的矛盾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由于处丁•激烈冲突中的多元文化,对于个人、社会及其关系各有不同的看法,导致其在人格塑造上各有0己的主张。

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主张“以社会群体为本位”,忽视乃至否定个人的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个性解放”和“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现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种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模式和路径的分歧,实际上是人格塑造的分歧。

这种分歧造成的后果,就是使不少人找不到可信的人格,造成了人格崇拜的迷茫,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道德信仰,由此弱化了道德控制的效力,促进了犯罪的泛滥。

二、引发犯罪的文化冲突在我国转型期的具体表现我国正处丁•转型时期,文化变迁带来的文化冲突剧烈而复杂,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犯罪数量激增、恶性案件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引发犯罪的文化冲突正从不同的层面展开。

具体表现为:(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

由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差别,成长的文化生态环境更不一样,所以,它们汇集在一起,必然发生多方面的冲突。

1. 集体至上与个性张扬的冲突。

几千年来,我国本土文化都以人群为基础,其组合方式或以血缘关系,或以宗亲关系,或以地缘关系,或以业缘关系进行,并把个人与家庭、地区、国家融合在一起,代代相传,形成一种牢固的群体文化意识。

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提倡和弘扬革命战争年代创立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全党服从中央的高度组织纪律性,这己成为当时社会的主体文化。

这种文化以集体至上为主耍特征,追求理想信念,排斥个性张扬和功利。

由于它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因而在人们的思想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主张个性的充分发展,崇尚以个人为中心和独立意识,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成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主张个性张扬的文化,似乎更能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因而必然与主张集体至上的本土文化发生尖锐的冲突。

冲突的结果,使有些人过分强调个人的权利,却严重忽视了个人的义务,即个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而一个人社会责任意识丧失,就会使其漠视社会规范,失去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这就势必导致犯罪。

西方犯罪学中的“不同机会论”认为,犯罪是由个人对获得成功的合法机会和非法机会的不同接近程度决定的,当个人不能以合法机会谋取成功时,就会以非法手段达到目的。

而一个人以非法手段取得成功,正是其社会责任意识丧失的结果。

2. 节俭与高消费的冲突。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本土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

靠天吃饭是农业社会的最大特点,长期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中国人,自然具有一种浓厚的节俭意识。

人们为了抵御随时可能降临的自然灾害,不能不节衣缩食,量入而出,从而形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这种传统观念在物质匮乏、商品短缺的社会条件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难能可贵。

西方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达,物质财富丰富,因而自然养成高消费的习俗,追求享受和生活质量是其消费文化的最大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生活方式自然渗透进来,它所推崇的高消费必然与我国本土文化中的节俭观念发生剧烈的冲突。

冲突的结果,使有些人形成一种病态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是物欲型犯罪的重要心理机制。

实践证明,消费观的变态必然产生越轨行为,并最终导致犯罪。

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消费行为有盲动性。

病态的消费观,不根据正常需求进行消费,而是违背消费规律盲目攀比,搞“你有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一定要超过你”,往往由此债台高筑。

为了解除困境,就会不择手段谋财,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消费动机有炫耀性。

病态的消费观认为,消费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要面子”,往往用高消费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地位,并大摆“财大气粗”的派头。

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而不惜搞坑蒙拐骗,走向犯罪之路。

第三,消费方式有享乐性。

病态的消费观视享乐为消费的第一要义,往往为了追求享乐,不惜假公济私,不惜贪污受贿,穷奢极欲,大肆挥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