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针灸证型经脉主穴配穴
针灸治疗学全本
⑵ 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
称“经外奇穴”。
⑶ 阿是穴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 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
穴”、“压痛点”。
二、 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1.基本治疗
主穴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
▲寒湿证加艾灸;
操作 ▲瘀血证加刺络拔罐;
▲肾虚证命门穴加用附子饼灸。
腰痛
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 出血,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 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 王不留行籽贴压。
中枢性面瘫口角歪斜眼以上正常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手少阳三焦经深层为面神经出颅之处急性期面神经水肿针刺手法宜轻或加灸以温经散寒地仓阳白颊车翳风鱼腰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太阳筋络之邪气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祛风通络攒竹四白颧髎配穴配穴
针灸治疗学
(七版)
上篇 腧穴总论部分
《灵枢.官针》“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 所,以上下摩骨也。” 是一种强调手技的方法。此法 的操作进针后,稍微摇动针柄,慢慢进针至骨部,然后在 骨头上或骨缝间上下提插,好比针尖在击打骨头,故谓 之短刺。常用于治疗跟骨骨刺、颈椎病、老年性膝关 节退变等症。
3 合谷刺
《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 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操作:针刺得气后, 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刺入,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右 刺入,针再退至皮下,最后直刺入肌肉(分肉)深处。 整个过程就好像用针在肌肉间划了个鸡爪,用于治疗 肌痹(肌肉挛缩不用等症) 。
第七版针灸学督脉重点穴位的针刺方法与主治
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计28穴。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阳气最旺,胜过膀胱经,以命门、至阳、大椎是督脉中阳气最旺的三个穴位。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出于会阴部,向后沿着脊柱之内,上达风府,进入颅内,再上行头顶(百会),沿前额下行鼻柱,到唇系带处。
主治概要: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部的局部病症(如头痛)以及相应内脏的疾病。
《长强》定位:尾骨端下,尾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腰俞】定位:在后正中线上,骶管裂孔处。
主治:月经不调,腰骶痛,下肢麻木。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建议不刺;可灸【腰阳关】定位: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腰骶痛。
具有温补肾阴的作用。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命门】→命门是督脉中阳气最旺的穴位。
特点:补肾大穴,此穴是先天元气输入的部位,能够益肾壮阳、具有温补肾阳作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而旁开1.5寸是肾愈穴。
主治:阳痿,肾病,月经不调,男科妇科病,腰脊强痛;操作:随棘突方向向上斜刺75至80度刺入0.5~1寸;可灸。
补肾阳虚艾灸比针刺的效果要好,观神查色:肾气旺,经气则旺,眼睛则发亮。
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包括肾阴,肾阳的功能。
肾阳是“命门之水”,肾阴是“命门之火”之所以称之命门。
命门内寓真火,是全身阳气的根本。
命门真火,通行散步全身,起着“温百骸,养脏腑,育九窍”的作用,是个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
命门真火,就是肾阳。
命门“蔵精”,“系胞”,与生殖功能有密切关系《难经、三十九难》说“命门者...男子以蔵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说明命门与男女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
明代赵献根据《素门.刺禁论》记载:指出命门在两肾之间。
另有人说《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左为肾,右为命门,不对也。
命门即在两肾之间各一寸五分之间。
【悬俞】定位:在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腹痛,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至阳】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双肩胛下缘平行中心处,而旁开1.5寸是膈俞穴。
针灸治疗选穴(3)
肺气不足加气海;肾气不足加阴谷、关元。
呕吐
手厥阴、足阳明、相应募穴
足三里、内关、中脘
寒邪客胃加上脘、胃俞;热邪内蕴加合谷;痰饮内阻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腹胀加天枢;肠鸣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加公孙。
胃痛
寒邪犯胃加胃俞;饮食停滞加下脘、梁门;肝气犯胃加太冲;气滞血瘀加膈俞;脾胃虚寒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胃阴不足加三阴交、内庭。
病证名
选穴经脉
主穴
配穴
郁证
手足厥阴、督脉、手少阴
水沟、内关、神门、太冲
肝气郁结加曲泉、膻中、期门;气郁化火加行间、侠溪、外关;痰气郁结加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心神惑乱加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肝肾亏虚加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
心悸
手厥阴、手少阴
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心胆虚怯加胆俞;心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加膻中、膈俞;善惊加大陵;多汗加膏肓;烦热加劳宫;耳鸣加中渚、太溪明、督脉
列缺、合谷、大椎、风池、太阳
风寒加风门、肺俞;风热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加迎香;气虚加足三里、咽喉肿痛加少商;全身酸楚加身柱;夹湿加阴陵泉;夹暑加委中。
咳嗽
外感:手太阴、手阳明内伤:手足太阴
外感:列缺、合谷、肺俞;内伤:太渊、三阴交、肺俞
风寒加风门;风热加大椎;咽喉肿痛加少商;痰湿侵肺加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加行间;肺阴亏虚加膏肓;咯血加孔最。
哮喘
实证:手太阴及相应背俞穴虚证:手太阴、足少阴及相应背俞穴
实证: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虚证:肺俞、肾俞、膏肓、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内科针灸处方
内科针灸处方头痛中风中经络主穴百会太阳凤池阿是穴合谷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太阳头痛天柱后溪昆仑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阳明头痛印堂内庭风痰阻络丰隆合谷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气虚血瘀气海血海足三里风寒头痛风门列缺阴虚风动太溪风池风热头痛曲池大椎下肢不遂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太冲悬钟风湿头痛头维阴陵泉上肢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肝阳头痛太溪太冲中脏腑痰浊头痛中脘丰隆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瘀血头痛血海膈腧脱证关元神阙血虚头痛脾俞足三里眩晕实证虚症主穴百会风池太冲内关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行间侠溪太溪配穴气血两虚气海脾俞胃俞痰湿中阻头维中脘丰隆肾精不足太溪悬钟三阴交面瘫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风寒外袭风池风府风热外袭外关关冲气血不足足三里气海眼睑闭合鱼腰丝竹空申脉不寐感冒主穴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主穴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心脾两虚心腧脾俞风寒感冒风门肺腧心肾不交太溪肾俞风热感冒曲池尺泽心胆气虚心腧胆俞夹湿阴陵泉肝火扰神行间侠溪夹署委中肝脾不和足三里内关体虚感冒足三里噩梦多历兑隐白咽喉肿痛少商商阳头晕风池悬钟哮喘实证主穴列缺尺泽肺腧中府定喘虚症主穴肺腧膏肓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定喘风寒外袭风门合谷肺气虚气海痰热阻肺丰隆曲池肾气虚关元喘甚天突胃痛呕吐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寒邪客胃胃俞寒邪客胃上脘胃俞饮食内伤梁门下脘热邪内蕴合谷金津玉液肝气犯胃期门太冲饮食停胃梁门天枢瘀血停胃膈腧三阴交肝气犯胃期门太冲脾胃虚寒关元脾俞肾俞痰饮内停丰隆公孙胃阴不足胃俞三阴交内庭脾胃虚寒脾俞胃俞便秘腰痛主穴天枢大肠腧上巨虚支沟主穴大肠腧阿是穴委中热合谷曲池督脉后溪气太冲中脘足太阳经申脉冷神阙关元寒湿腰痛命门腰阳关虚足三里脾俞气海瘀血腰痛膈腧次髎阴伤津亏照海太溪肾虚腰痛肾俞太溪痹症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行痹膈腧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妇科月经不调先期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后期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实热行间配穴寒凝关元命门虚热太溪血虚足三里血海气虚足三里脾俞过多隐白痛经实证主穴中极次髎地极三阴交虚症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滞血瘀太冲血海气血虚弱气海脾俞寒凝血郁归来关元肾气亏损太溪肾俞崩漏实证关元三阴交隐白虚症气海三阴交肾俞足三里血热中极血海脾虚百会脾俞血瘀血海膈腧肾虚肾俞太溪湿热中极阴陵泉气郁膻中太冲绝经期先后遗尿主穴肾俞肝俞太溪气海三阴交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肾虚照海阴谷肾气不足肾俞命门太溪肾阳虚关元命门脾肺气虚肺腧气海足三里肝阳上亢风池太冲肝经郁热行间阳陵泉痰气郁结中脘丰隆夜梦多百会神门烦躁失眠心腧神门纳少便溏中脘阴陵泉骨科瘾疹蛇串疮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腧三阴交主穴局部阿是穴相应夹脊穴风热犯表大椎风门肝胆火盛行间侠溪风寒束表风门肺腧脾胃湿热阴陵泉内庭胃肠积热天枢足三里瘀血阻络血海三阴交血虚风燥脾俞足三里便秘天枢呼吸困难天突心烦神门恶心呕吐内关颈椎病落枕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太阳经申脉督脉太阳经大椎束骨少阳经外关少阳经风池肩井阳明经合谷风寒袭络风池合谷督脉后溪气滞血瘀内关合谷外邪内侵合谷列缺肩痛肩髃气滞血瘀膈腧合谷背痛天宗肝肾不足肝俞肾俞上肢麻痛合谷手三里头痛头晕百会四神聪恶心中脘内关耳鸣听宫外关漏肩风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手阳明经合谷手少阳经外关手太阳经后溪手太阴经列缺外邪内侵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内关膈腧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目赤肿痛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外感风热少商外关肝胆火盛行间侠溪耳鸣耳聋实证听会翳风中渚侠溪虚症听宫翳风太溪肾俞外感风邪外关合谷脾胃虚弱太溪肾俞肝胆火盛行间丘墟痰火郁结丰隆阴陵泉牙痛晕厥合谷颊车下关水沟百会内关足三里风火牙痛外关风池虚症气海关元胃火牙痛内庭二间实证合谷太冲虚火牙痛太溪行间咽喉肿痛少商合谷尺泽关冲虚症太溪照海列缺鱼际外感风热风池外关肺胃热盛内庭鱼际内脏绞痛心绞痛胆绞痛内关郄门阴郄膻中胆囊穴阳陵泉胆俞日月气滞血瘀太冲血海肝胆湿热内庭阴陵泉寒邪凝滞神阙至阳肝胆气滞太冲丘墟痰浊阻络中脘丰隆蛔虫妄动迎香透四白阳气虚衰心腧至阳肾绞痛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下焦湿热委阳合谷肾气不足气海关元针灸治疗中辩证分型常用配穴治风:风门风池(还可化肝风)治湿:阴陵泉治热:曲池大椎淤血:膈腧血海(另有治风先治血)化痰:丰隆中脘寒湿:关元命门腰阳关肾俞(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肝气郁滞、气滞:期门膻中太冲肝阳上亢:太冲太溪肾阴虚、阴虚阳亢、阴虚火旺:太溪照海风池肝胆火旺:侠溪内庭行间心胆气虚:心腧胆俞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脾胃虚寒:脾俞胃俞肝肾阴虚:肝俞肾俞肾虚:肾俞太溪心肾不交:心腧肾俞太溪肾阳虚:肾俞命门针灸治疗中痛症按部位常用配穴手阳明:合谷足阳明:内庭手少阳:外关足少阳:足临泣悬钟手太阳:后溪足太阳:后溪昆仑申脉手太阴:列缺厥阴:太冲内关督脉:后溪水沟五腧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少商井木)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商阳井金)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厉兑井金)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隐白井木)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冲井木)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少泽井金)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至阴井金)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遗;(涌泉井木)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中冲井木)关冲腋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关冲井金)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窍阴井金)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一、针灸口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针灸治疗学(第七版)各论ppt课件
3.常用两手掌根部揉按腰部,早、晚各 1次, 可减轻和防止腰痛。
4.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 牵引等疗法。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何某,女,56岁。右下肢持续掣痛2天, 加重1天。因夜晚睡觉时腿伸于被子外面感 受寒凉而致。白天不能活动.夜间无法入 眠,疼痛难忍,不可言状。由家人抬来诊 治。当时患者呻吟不止,哭号不已。查: 右下肢疼痛自臀部沿股后向小腿放散;腰 部无明显压痛;右下肢屈曲,呈保护性体 位;髀枢和腓肠肌部位以及委中、昆仑穴 多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强阳性,约30° 时即呼痛不止。
股外侧皮神经炎
周某,女,32岁。因分娩后受凉, 自感右大腿外侧麻木及针刺样疼痛,长 久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得热则舒, 遇寒加重。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查:右侧股外侧部有8cm×12cm的麻木 区,病觉及温觉明显减迟。
定义:股外侧虚神经炎,又名“感 觉异常性股痛”: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 受损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 及疼痛的综合征,是皮神纤炎中最常见 的一种。
病因病位病机 病因:素体虚弱;久病不愈;感受风寒湿热等。 病位:在经络、肌肉、关节,久之涉及脏腑。 病机: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致经络 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依据感邪不同特点: 1. 风邪窜扰经络,与气血相搏,游走为患而致 行痹。 2. 水湿留恋,经脉壅塞,营卫涩滞而致 着痹。 3. 寒邪凝滞,经脉拘急收引而致 痛痹。 4. 素体阳盛,寒从热化而致 热痹。 诸痹日久不愈,内传脏腑而成五脏痹;迁延失 治,痰浊血瘀而成顽痹、久痹 -----尪痹。
注意: 1.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在早期可单纯应 用针灸。 2. 久病患者以针药并用,综合治疗为好。 3. 患者自身应注意保暖,避风寒,并可参加 适量的体育锻炼。
针灸配穴处方
虽然针灸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一些特定的情况和疾病,需要谨慎使用。例如,对 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精神疾病或患有癫痫等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针灸治 疗。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也需要谨慎选择针灸治疗。
06
针灸配穴处方案例分析
案例一:针灸配穴处方治疗慢性胃炎
穴位选择
穴位的选择是针灸配穴处方的关键。应根 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 来选择适当的穴位。
禁忌症与慎用症
禁忌症
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和疾病,针灸治疗存在禁忌症。例如,孕妇、儿童、老人、体质虚弱者以及患有 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针灸治疗。此外,对于一些急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针灸治疗也可 能存在禁忌症。
痿证
总结词
针灸配穴处方对痿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肌肉收缩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详细描述
痿证的针灸治疗常选用阳明经穴位及华佗夹脊穴等,这些穴位能够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肌肉收缩和运动功能的恢 复。
05
针灸配穴处方注意事项 与禁忌
注意事项
针刺技巧
针刺技巧是针灸治疗的关键,包括进针、 运针、提插、捻转等操作,需要根据病情 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刺技巧。
详细描述
哮喘的针灸治疗常选用膻中、肺俞、定喘、 太渊等穴位,这些穴位能够调节呼吸系统功 能,减少哮喘发作。
呕吐
要点一
总结词
针灸配穴处方能够有效地治疗呕吐症状,帮助恢复胃吐的常用穴位包括中脘、内关、足三里等 ,这些穴位能够调节脾胃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等症 状。
泄泻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面瘫症状明显改善,面部表情逐渐恢复 正常。
THANKS FOR WATCHING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单选题]1.治疗感冒的主穴是A.列缺、合谷、肺俞、太渊、大椎B.太渊、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C.列缺、合谷、(江南博哥)大椎、太阳、风池D.鱼际、尺泽、膻中、肺俞、定喘E.尺泽、肺俞、膏肓、太溪、足三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感冒的处方主穴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
掌握“不寐、感冒”知识点。
[单选题]2.治疗厥阴头痛,应配用A.印堂、攒竹、合谷B.率谷、外关、足临泣C.天柱、后溪、申脉D.太冲、内关、四神聪E.血海、膈俞、内关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头痛配穴:太阳头痛配天柱、后溪、昆仑;阳明头痛配印堂、内庭;少阳头痛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头痛配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配风门、列缺;风热头痛配曲池、大椎;风湿头痛配头维、阴陵泉;肝阳上亢头痛配太溪、太冲;痰浊头痛配中脘、丰隆;瘀血头痛配血海、膈俞;血虚头痛配脾俞、足三里。
掌握“头痛、中风”知识点。
[单选题]3.瘀血头痛,应配合A.列缺、曲池B.太溪、肾俞C.太冲、太溪D.血海、膈俞E.三阴交、肝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头痛配穴:太阳头痛配天柱、后溪、昆仑;阳明头痛配印堂、内庭;少阳头痛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头痛配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配风门、列缺;风热头痛配曲池、大椎;风湿头痛配头维、阴陵泉;肝阳上亢头痛配太溪、太冲;痰浊头痛配中脘、丰隆;瘀血头痛配血海、膈俞;血虚头痛配脾俞、足三里。
掌握“头痛、中风”知识点。
[单选题]4.以下哪项不是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A.风B.火C.痰D.湿E.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
病位在脑。
掌握“头痛、中风”知识点。
[单选题]5.针灸治疗中风病中脏腑闭证,应取用哪组经脉为主A.手厥阴经、督脉B.手厥阴经、任脉C.足厥阴经、督脉D.足厥阴经、任脉E.手、足厥阴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中风中脏腑闭证,治宜: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七版针灸证型经脉主穴配穴
针灸证型经脉主穴配穴〈1〉外感头痛:(1)经脉:以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3)配穴:1 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2 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3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4 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5 风寒头痛(风门)6 风热头痛(曲池、大椎)7 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头痛:(1)经脉:以督脉、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3)配穴:1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2 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3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4 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3〉紧张性偏头痛:(1)经脉:以局部颈夹脊、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阴经为主。
(2)主穴:太阳、头维、风池、颈夹脊、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4〉偏头痛:(1)经脉: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5〉面痛(相当于西医的三叉神经痛):(1)经脉:以足太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
(3)配穴:1 眼部痛(丝竹空、阳白、外关) 2 上颌部痛(颧髎、迎香) 3 下颌部痛(承浆、颊车、翳风、内庭)4 风寒证(列缺)5 风热证(曲池、尺泽)6 气血瘀滞(太冲、三阴交)〈6〉落枕:(1)经脉:以局部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3)配穴:1 风寒袭络(风池、合谷) 2 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 3 肩痛(肩髃、外关) 4 背痛(天宗)〈7〉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肩关节周围炎):(1)经脉:以局部阿是穴、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2)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3)配穴:1 手太阳经证(后溪) 2 手阳明经证(合谷) 3 手少阳经证(外关) 4 外邪内侵(合谷、风池)5 气滞血瘀(内关、膈俞)6 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8〉臂丛神经痛(肩臂痛、腋痛):(1)经脉:以手少阴、手阳明、手太阳经穴为主。
5针灸总结
针灸总结中医病证1.痹症病因病机: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
治法:通痹止痛。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2.痿证病因病机:外感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使经络阻滞,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痿证。
治法:祛邪通络,濡养筋脉。
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颈胸夹脊下肢: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腰夹脊穴。
配穴: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
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3.腰痛(西医包括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因病机:腰部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贯脊属肾)所主,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治法:活血通经。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寒湿腰痛加腰阳关;瘀血腰痛加膈俞;肾虚腰痛加肾俞。
督脉腰痛加腰夹脊、后溪;膀胱经腰痛加志室、昆仑;腰骶部痛加次髎、腰俞;腰眼部疼痛加腰眼。
4.漏肩风病因病机:肩部主要归手三阳经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
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阿是穴及手三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少太阳经证加后溪昆仑;手阳明经证加合谷条口;手少阳经证加外关阳陵泉。
外邪内侵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加内关合谷;气血虚弱加足三里气海。
5.落枕病因病机: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和足少阳经络受损,气血阻滞。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阿是穴肩井外劳宫后溪悬钟。
配穴:风寒袭络加风池、风府;气血瘀滞加内关合谷;肩痛加肩髃外关;背痛加天宗秉风。
6.中风病因病机: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发生中风。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内科病证考试试题(最新版)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内科病证考试试题(最新版)1、单选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是().A.胃俞B.胃脘下俞C.太溪D.脾俞E.三阴交正确答案:B2、单选患者男,35岁。
12年来每日黎明之际必泻1次,平素大便稀溏(江南博哥),日行数次,脐下胀痛,泻后则安,肛门重坠感,腹部及下肢不温,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还应该在主穴基础上加用().A.脾俞、太白B.肝俞、太冲C.下脘、梁门D.肾俞、命门E.中脘、气海正确答案:D3、单选患者于某,女,27岁。
2天前受风后出现右侧面部麻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左侧,舌淡,苔薄白。
治疗主穴应选用().A.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合谷B.阳白、鱼腰、水沟、迎香、承浆、合谷C.攒竹、丝竹空、四白、巨髎、地仓、风池D.攒竹、太阳、下关、颊车、地仓、翳风E.四白、下关、水沟、承浆、合谷、太冲正确答案:A4、单选针灸治疗痴呆的主要治法是().A.调神益智,补肾通络B.调神理气,疏肝解郁C.补益脾肾,化痰息风D.理气化痰,清心安神E.醒脑开窍,息风豁痰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痴呆病位在脑,涉及五脏,尤与脾、心、肝有关,病变多见虚实夹杂证,治法主在调神益智,补肾通络,以督脉及足少阳、足少阴经穴为主。
调神理气,疏肝解郁为郁证的治法;补益脾肾,化痰息风为颤证的治法;理气化痰,清心安神为癫病的治法;醒脑开窍,息风豁疾是痫证发作期的治法。
5、单选患者男,35岁。
12年来每日黎明之际必泻1次,平素大便稀溏,日行数次,脐下胀痛,泻后则安,肛门重坠感,腹部及下肢不温,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针刺治疗的主穴为().A.天枢、水分、上巨虚、阴陵泉B.天枢、公孙、足三里、神阙C.天枢、大肠俞、支沟、上巨虚D.天枢、关元、上巨虚、合谷E.天枢、中脘、内关、足三里正确答案:B6、单选痴呆辨证属于瘀血阻络者应当在主穴基础上加用().A.肝俞、肾俞B.膈俞、内关C.血海、三阴交D.丰隆、中脘E.行间、侠溪正确答案:B7、单选患者咳嗽声重,咽喉作痒,痰白质稀,头痛发热,鼻塞流清涕,怕冷,无汗,周身酸痛,苔薄白,脉浮紧。
针灸临证选穴要诀
胃脘痛,其病位在胃,主 穴选取中脘、足三里,肝 气犯胃者加太冲,饮食伤 胃者加梁门,脾胃气虚者 加气海等。
脏腑辩证
心悸,其病位在心,主穴选 取心俞、内关,心阳不振者 加关元、足三里,心虚胆怯 者加百会、胆俞等。
二、辨证选配穴
1. 古代典籍中的“辨证选配穴”
《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第十》
“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 止,天枢主之……小腹胀满痛 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 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 道主之。……妇人少腹的主要症状表现选取主穴 根据疾病的证候特征选取配穴 根据患者病情的演变和其它伴随症状加减穴位 在选穴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古现代临床经验选取效验穴
选穴要诀
壹
主症选主穴
贰
辨证选配穴
叁
随症加减穴
肆
善用效验穴
壹
主症选主穴
一、主症选主穴
含
主症选主穴,即是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和
义 体征,针对性选取治疗这类主症的腧穴作为针
主症:胃痛
主症: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入睡
一、主症选主穴
主穴是指针灸处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腧穴,与配穴共同构成 针灸处方,主穴对于治疗疾病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因此医者必须熟 练掌握腧穴主治范围,以求迅速明确治疗主症的腧穴。
一、主症选主穴
1.古代典籍中的“主症选主穴” 《针灸资生经》卷四:“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
灸处方中的主穴。
一、主症选主穴
主症是指病证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反映了疾病的主要矛盾, 与疾病的本质有着十分密切和直接的联系,能够表达病变的主要 方面。抓主症的根本目的,就是识别病证本质,进行针对性治疗, 以求提高临床疗效。
抓主症的意义
实用性强
治病求本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辩证选穴 对症选穴
(一)近部选穴
是指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遍具有 近治作用的特点而来的,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适用于几乎所有病证,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局限者, 如眼病取睛明、耳病取听宫、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
(二)远部选穴
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一般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的 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体现了“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应用十
分广泛,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广泛用于治疗脏腑病及头面、五官、躯 干疾患,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上牙痛选 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
(五)八会穴
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的精气聚会之处,多分布于躯干。
八会穴可以主治相应八种成分所发生的病 变。
八会穴分布表
名称 脏会 腑会
穴位 章门 中脘
经脉
足厥阴肝 任脉
名称 筋会 脉会
穴位 阳陵 太渊
经脉
足少阳胆 手太阴肺
气会
血会
膻中
任脉
骨会
大杼 足太阳膀胱
绝骨
足少阳胆
膈俞 足太阳膀胱 髓会
(六)下合穴
下合穴是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三个腧穴,又称“手三 阳下合穴”。合穴、下合穴均有治疗本经腑病的作用。
六阳经合穴与下合穴表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手阳明大肠 曲池 上巨虚 足阳明胃 足三里 足三里
针灸学(十四经脉)4.11
整理版ppt
14
手太阴肺经
整理版ppt
15
手太阴肺经
整理版ppt
16
手太阴肺经
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
风,癫狂,咳嗽,鼻衄。 操作:向上斜刺0.1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整理版ppt
17
手太阴肺经小结
1、联系脏腑有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右
拇长展肌腱之间 。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
整理版ppt
10
手太阴肺经
整理版ppt
11
手太阴肺经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操作:向肘斜刺0.5-1寸,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
,耳鸣耳聋,聤耳。 操作:直刺0.5~1.0寸。闭口针刺,针刺后不要张口
。 附注:《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
整理版ppt
51
足阳明胃经
天枢 Tianshu ST 25 特定穴属性:大肠的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整理版ppt
52
足阳明胃经
整理版ppt
53
足阳明胃经
作用:调理肠腑,利湿调经。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
整理版ppt
65
足阳明胃经
丰隆——化痰要穴,减肥要穴
肥胖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主要与脾胃的
功能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为本虚 标实,本为脾胃不足,运化失司, 标为痰、湿、热、滞,故治疗肥胖 症应从脾胃入手。
不寐的处方:主穴、配穴(中医专长针灸学考点)
不寐的处方:主穴、配穴(中医专长针
灸学考点)
关于“中医(专长)针灸考点:不寐的处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不寐的处方
主穴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
配穴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太溪、肾俞;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肝火扰神配行间、侠溪;脾胃不和配足三里、内关。
噩梦多配厉兑、隐白;头晕配风池、悬钟。
重症不寐配夹脊、四神聪。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于脑,取督脉穴百会镇静安神,舒脑安眠;安眠穴位居头部,是治疗不寐的经验效穴;心主神明,取心之原穴神门以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和与不寐密切相关的肝脾肾三脏;跷脉主寤寐,司眼睑开阖,照海通阴跷脉,申脉通阳跷脉,两穴同用可调节阴阳跷脉以安神助眠。
全!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针灸歌诀】考点汇总【歌诀速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方剂歌诀速记72点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50个清热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整理!
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证书vs中医医术专长证书作用对比。
第七届董氏针灸课件
• 腦神經痛:(一)針正會穴及鎮靜穴(按此應為 實症) • 手抖:師曰:一人兩手抖不能持物,西醫判斷為 腦神經疾患,擬開刀。請師治,診此病屬心,宜 治心,針鎮靜穴及正會穴二次而癒。 • 天皇穴:師針北投立農里林炳煌天皇穴,斷曰: 下針有效即不是腦出血所致。又云:是穴為神經 性病試驗穴。
陈渡人医案及绝技传授 • 肾结石: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五月二日,夜半,余左 臀部暴痛,热气及於肛门,便秘,疼痛难忍。至十日,经 光照相证明為肾结石,医院医师指示应施手术,治疗费固 非余之财力所能负担也,乃翻抄家中藏书,得验方数十则, 其中以独味槐花散化石草最可用,试之果效,方用槐花散 二钱止血消炎间接通了大便即服即效,次每日用化石草钱 半至叁钱和冰糖煎浓汁服,至今未见发病。五十五年余师 董景昌先生法,治本症,其术更為奇妙:即在右腿肾泉穴 (民按:即上泉穴)放血消炎,又在目下马快穴(民按: 即马快水穴)针一针,止痛如神灵。
外呲呈深绛紫色块状充血,提示失眠、心血管、精神系统病
外呲下三角血管钩状,提示男性睾丸前列腺疾患,女性肌瘤病
外呲上三角血管爪状,提示偏头痛
自内呲向角膜延伸的血管增生,提示各类大肠疾患
内呲角下方呈丝球状血管增生,管径粗栓塞,提示大肠疾患 多见便秘、便血、内痔等
内呲上方螺旋状血管,眼角有大面积充血:提示眩晕
•
董公施针时,病人皆取卧姿
• 手腳病根:師曰: • 手腳麻痺疼痛,多因瘀血,在背部放血則癒。
• ~1973《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自序
袁国本师伯“口述历史”讲 话
• 所谓“董氏正经”就是因为在董氏针灸里的正经, 一般可能解释为经外奇穴,那是以相对十四经来 讲的经外,所以董氏针灸有董氏针灸的这一套东 西,他的正经比如他的心经,就是大腿正中央这 条线心经的这一段心经,肝经就是内侧这一段是 肝经,肺经就是外面这一段是肺经,所以他有他 的经络,他的经络就是董氏正常的正规的经络分 配,所以跟十四经是不一样的,如果讲经外奇穴 一般就会误认为是十四经之外的奇穴,所以不要 给人家误会了。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
一、内科病证:[20]1.眩晕:①实证:平肝潜阳,化痰定眩。
主穴:内关、风池、百会、太冲(眩晕内风不会太冲)配穴:*肝阳上亢证: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证:丰隆、中脘、阴陵泉②虚证: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肾精亏虚证:志室、悬钟、三阴交*气血不足证:气海、脾俞、胃俞2.中风:①中经络:调神导气,疏通经络。
主穴:三阴交、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中风三阴沟内关几只刺猬)配穴:*肝阳暴亢证: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证:丰隆、风池*痰热腑实证: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证: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证: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证: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证: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解溪*头晕证: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证:丘墟透照海*便秘证:天枢、丰隆、支沟*复视证: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证:中极、曲骨、关元②中脏腑: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中风水沟不会关)*闭证: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关元、气海、神阙3.面瘫: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合谷、翳风、颊车、阳白、颧髎、地仓(面瘫何故一车羊全撂地上)配穴:*风寒证:风池、列缺*风热证:外关、曲池*气血不足证:足三里、气海*人中沟歪斜证:水沟*鼻唇沟浅证:迎香*颏唇沟歪斜证:承浆*舌麻、味觉减退证:廉泉*目合困难证:攒竹、昆仑*流泪证:承泣*听觉过敏证:听宫、中渚4.痹证: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膈腧、血海*通痹:肾俞、腰阳关*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5.痿证:祛邪通络,濡养筋肉。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下肢: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腰夹脊配穴:*肺热津伤证:尺泽、肺俞*湿热浸淫证:阴陵泉、大椎*脾胃虚弱证: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虚证:肝俞、肾俞、太冲、太溪*肌肉萎缩证:在相对应的阳明经上多针排刺6.痫病:①发作期:开窍醒神,息风止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证型经脉主穴配穴〈1〉外感头痛:(1)经脉:以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3)配穴:1 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2 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3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4 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5 风寒头痛(风门)6 风热头痛(曲池、大椎)7 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头痛:(1)经脉:以督脉、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3)配穴:1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2 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3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4 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3〉紧张性偏头痛:(1)经脉:以局部颈夹脊、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阴经为主。
(2)主穴:太阳、头维、风池、颈夹脊、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4〉偏头痛:(1)经脉:以足厥阴、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
〈5〉面痛(相当于西医的三叉神经痛):(1)经脉:以足太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
(3)配穴:1 眼部痛(丝竹空、阳白、外关) 2 上颌部痛(颧髎、迎香) 3 下颌部痛(承浆、颊车、翳风、内庭)4 风寒证(列缺)5 风热证(曲池、尺泽)6 气血瘀滞(太冲、三阴交)〈6〉落枕:(1)经脉:以局部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3)配穴:1 风寒袭络(风池、合谷) 2 气血瘀滞(内关、阿是穴) 3 肩痛(肩髃、外关) 4 背痛(天宗)〈7〉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肩关节周围炎):(1)经脉:以局部阿是穴、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2)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3)配穴:1 手太阳经证(后溪) 2 手阳明经证(合谷) 3 手少阳经证(外关) 4 外邪内侵(合谷、风池)5 气滞血瘀(内关、膈俞)6 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8〉臂丛神经痛(肩臂痛、腋痛):(1)经脉:以手少阴、手阳明、手太阳经穴为主。
(2)主穴:极泉、肩髃、肩贞、少海、阿是穴。
(3)配穴:1 手太阴经证(尺泽) 2 手少阴经证(通里) 3 手厥阴经证(内关) 4 手太阳经证(后溪)5 外邪侵袭(合谷、风池)6 瘀血阻滞(膈俞)。
〈9〉肘劳(肱骨外上髁炎):(1)经脉: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2)主穴:阿是穴。
(3)配穴:1 手阳明经筋证(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 2 手太阳经筋证(阳谷、小海) 3 手少阳经筋证(外关、天井)〈10〉腰痛(腰脊痛):(1)经脉:以局部阿是穴、足太阳经穴为主。
(2)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3)配穴:1 寒湿腰痛(腰阳关) 2 瘀血腰痛(膈俞) 3 肾虚腰痛(肾俞、命门、志室)〈11〉坐骨神经痛:(1)经脉: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2)主穴:大肠俞、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
〈12〉痹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1)经脉:以疼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辩证选穴。
(2)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3)配穴:1 行痹(膈俞、血海) 2 痛痹(肾俞、关元) 3 着痹(阴陵泉、足三里) 4 热痹(大椎、曲池)〈13〉中风(中经络):(1)经脉: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3)配穴: 1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 2 风痰阻络(丰隆、合谷)3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4 气虚血瘀(足三里、气海)5 阴虚风动(太溪、风池)6 口角喎斜(颊车、地仓)7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8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9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10 便秘(水道、归来、丰隆、支沟)11 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12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13 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14〉中风(中脏腑):(1)经脉:以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
(3)配穴:1 闭证(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2 脱证(关元、气海、神阙)〈15〉假性延髓麻痹:(1)经脉:以督脉、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通里、风池、完骨、翳风、金津、玉液、咽后壁。
〈16〉眩晕:(1)经脉:以足少阳、督脉、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3)配穴:1 肝阳上亢(行间、侠溪、太溪) 2 痰湿中阻(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17〉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经脉:以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2)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3)配穴:1 风寒证(风池) 2 风热证(曲池) 3 恢复期(足三里) 4 人中沟歪斜(水沟) 5 鼻唇沟浅(迎香)〈18〉痿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末稍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损伤):(1)经脉:以手足阳明经穴、夹脊穴为主。
(2)主穴:1 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
2 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
(3)配穴:1 肺热伤津(尺泽、肺俞、二间) 2 湿热袭络(阴陵泉、大椎、内庭)3 脾胃虚弱(太白、中脘、关元)4 肝肾亏损(太溪、肾俞、肝俞)5 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6 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19〉痫病(癫痫):发作期…(1)经脉:以手厥阴经、督脉、足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百会、后溪、涌泉。
间歇期…(1)经脉:以督脉、任脉、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
〈20〉癫狂(狂躁型及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癫证…(1)经脉:以督脉、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太冲、丰隆、后溪。
(3)配穴:1 肝郁气滞(行间、膻中) 2 痰气郁结(中脘、阴陵泉) 3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4 哭笑无常(间使、百会) 6 纳呆(足三里、三阴交)狂证…(1)经脉:以督脉、手厥阴经、手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水沟、大陵、神门、中冲。
(3)配穴:1 痰火扰神(内庭、曲池、丰隆) 2 火盛伤阴(行间、太溪、三阴交)3 气血瘀滞(血海、膈俞)〈21〉不寐(失眠、神经衰弱):(1)经脉:调理蹻脉,以督脉、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
(3)配穴:1 肝火扰心(行间、侠溪) 2 痰热内扰(丰隆、内庭、曲池)3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4 心肾不交(太溪、水泉、心俞、脾俞)5 心胆气虚(丘墟、心俞、内关)6 脾胃不和(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22〉郁证(神经官能症、癔病、焦虑症):(1)经脉:以督脉、手足厥阴经、手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水沟、内关、神门、太冲。
(3)配穴:1 肝气郁结(曲泉、膻中、期门) 2 气郁化火(行间、侠溪、外关)3 痰气郁结(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4 心神惑乱(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5 心脾两虚(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6 肝肾亏虚(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23〉痴呆:先天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或称阿茨海默症、一氧化碳中毒后痴呆。
(1)经脉:以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印堂、四神聪透百会、神庭透上星、风池、太溪、悬钟、合谷、太冲。
(3)配穴:1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 2 痰浊上扰(丰隆、中脘、足三里) 3 瘀血阻络(内关、膈俞)〈24〉心悸:冠心病、风湿性、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贫血、低钾血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
(1)经脉: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2)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3)配穴: 1 心胆虚怯(胆俞) 2 心脾两虚(脾俞、足三里) 3 阴虚火旺(肾俞、太溪)4 水气凌心(膻中、气海)5 心脉瘀阻(膻中、膈俞)6 善惊(大陵)7 多汗(膏肓) 8 烦热(劳宫) 9 耳鸣(中渚、太溪)10 浮肿(水分、中极)〈25〉感冒(上呼吸道感染):(1)经脉: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3)配穴:1 风寒感冒(风门、肺俞) 2 风热感冒(曲池、尺泽、鱼际) 3 鼻塞(迎香)4 体虚感冒(足三里)5 咽喉疼痛(少商)6 全身酸楚(身柱)7 挟湿(阴陵泉) 8 夹暑(委中)〈26〉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外感…(1)经脉: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主穴:列缺、合谷、肺俞。
(3)配穴:1 风寒(风门) 2 风热(大椎) 3 咽喉痛(少商放血)内伤…(1)经脉: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主穴:太渊、三阴交、肺俞。
(3)配穴:1 痰湿侵肺(丰隆、阴陵泉) 2 肝火灼肺(行间) 3 肺阴亏虚(膏肓) 4 咯血(孔最)〈27〉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喘习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实证…(1)经脉:以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3)配穴:1 风寒(风门) 2 风热(大椎、曲池) 3 痰热(丰隆) 4 喘甚(天突)虚证…(1)经脉:以手太阴、足少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3)配穴:1 肺气虚(气海) 2 肾气虚(阴谷、关元)〈28〉肺痨(肺结核):(1)经脉:以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主穴:尺泽、肺俞、膏肓、太溪、然谷、足三里。
(3)配穴:1 肾阴亏虚(肾俞、三阴交) 2 潮热盗汗(复溜、合谷) 3 咯血(鱼际、孔最)4 胸痛(内关)5 纳少(中脘、脾俞)6 遗精(志室、关元)7 月经不调(归来、血海、三阴交)〈29〉疟疾:(1)经脉:以督脉、手太阳、手厥阴经穴为主。
(2)主穴:大椎、间使、后溪。
(3)配穴: 1 温疟(曲池、外关、陶道、商阳) 2 寒疟(至阳、期门)3 疟母(痞根、章门、太冲)4 呕吐甚(内关、公孙)5 高热(十宣、委中)6 汗出不畅(合谷)7 腹痛腹泻(天枢、气海、足三里) 8 神昏谵语(人中、中冲、劳宫、涌泉)9 烦热盗汗(太溪、复溜) 10 倦怠自汗(关元、气海)11 唇甲色白(膈俞、脾俞、三阴交)〈30〉呕吐(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1)经脉: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
(2)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3)配穴:1 寒吐(上脘、胃俞) 2 热吐(合谷,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3 食滞(梁门、天枢)4 痰饮(膻中、丰隆)5 肝气犯胃(阳陵泉、太冲)6 脾胃虚寒(脾俞、胃俞)7 腹胀(天枢) 8 肠鸣(脾俞、大肠俞) 9 泛酸干呕(公孙)〈31〉胃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1)经脉: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相应募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