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色技术
塑料配色方案
![塑料配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67cd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3.png)
塑料配色方案塑料配色方案引言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与塑料产品接触。
塑料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日常生活用品、家具、电子设备等。
在设计塑料产品时,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塑料配色方案,帮助您在设计塑料产品时做出更好的决策。
1. 考虑产品功能和使用场景在选择塑料配色方案之前,首先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不同的产品功能和使用场景对色彩的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家具产品可能需要采用温暖和舒适的色彩,而电子产品可能偏向于冷静和现代感的色彩。
因此,在选择塑料配色方案时,要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场景进行合理的选择。
2. 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选择塑料配色方案时,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心理效应,以达到产品设计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色彩心理效应:- 红色:激发情感,增加注意力。
- 蓝色:冷静和放松,提升专注力。
- 黄色:活力和快乐,增强刺激感。
- 绿色:安静和平和,有助于放松和平衡。
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选择合适的色彩心理效应,可以使塑料产品更加吸引人。
3. 色彩的搭配原则在塑料配色方案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彩搭配原则:- 单色调配:选择同一色系中的不同色调进行搭配,可以营造出简约、稳定的感觉。
- 互补色搭配:选择位于色彩光谱中互相对立的颜色进行搭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视觉吸引力。
- 类似色搭配:选择相邻的颜色进行搭配,可以营造出柔和、和谐的感觉。
- 三色搭配:选择位于色彩光谱中等距离的三种颜色进行搭配,可以形成平衡和活力的感觉。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目标用户群体,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原则,可以使塑料产品更加美观和协调。
4. 考虑材料特性不同类型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光泽度、透明度、透光性等。
在选择塑料配色方案时,要考虑材料的特性对颜色的影响。
例如,透明度较高的塑料可能使配色方案的颜色呈现出更明亮和鲜艳的效果,而光泽度较低的塑料可能使配色方案的颜色呈现出更柔和和暗淡的效果。
注塑配色常识
![注塑配色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8722375dd36a32d72758127.png)
塑料如何配色塑料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配色是根据塑料性能、成型工艺、色粉特性、拼色原则、产品要求等综合考虑,对各种色粉进行拼色,然后达到所需的颜色要求。
调色中,掌握调深浅、调色相、调色差是最基本的技术。
调色的原则是先调深浅后调色相,因为深浅一变,色相肯定就变了。
01调深浅根据目标样品,观察分析透程度、色相深浅,确定成分中黑、白色所占的比例,彩色颜色确定彩色色粉浓度或含有荧光色粉比例。
对色粉的着色力可用各种色粉在同一种塑料基材上打板确认,同时要掌握每一种彩色颜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钛白粉,其色相变化及浓度变化情况。
调色过程中,往深的方向,要凭色光分清楚是色相的深浓还是黑浓,色相的深浓只能再加入色粉,黑浓可以加入黑色,当然可以加入少量黑来加深色相的深浓。
往浅的方向,要根据实色程度先确定好钛白粉用量,如果不够实色,需要再加钛白粉,同时其它色粉也要按比例加入,然后根据色相的深浅与各种彩色着色剂的着色力,估算彩色着色剂的比例含量。
02调色相理论上,用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配出大部分的颜色,但是实际上,各种着色剂的颜色都不是单纯色,而是介于单纯色之间,带有相临近颜色的色光,比如,红色色粉有黄光红与蓝光红,蓝色色粉有红光蓝与绿光蓝,黄色色粉有绿光黄与红光黄。
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色光的互补性,如调鲜艳绿色时,可以直接用酞青绿,如调比较深的绿色就要选绿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而不能用互补的红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
03调色差深浅与色相估算后,基本配方可以确定,打板后与标准样对色,然后进行色差修正。
色差与深浅、鲜艳度、明亮度、色相的偏向有关。
首先要确定色差在哪个方面,深浅用黑、白色粉来调,明亮鲜艳度用增减色粉用量或加入荧光色粉、增白剂来调整。
色相的偏向可以增加或减少该项色粉的用量或利用补色关系来调整。
但是要注意:慎用补色,会使颜色发暗。
塑胶配色方法
![塑胶配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95e42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1.png)
塑胶配色方法嘿,你问塑胶配色方法啊?这事儿其实挺好玩的呢。
先说一种方法叫目测法。
这就有点像你画画的时候凭感觉调色。
你看着一个颜色,然后试着用不同的颜料去调,直到调出差不多的颜色。
在塑胶配色里也是这样,有经验的师傅就靠眼睛看,凭感觉把不同颜色的塑胶颗粒混在一起,看看能不能调出想要的颜色。
比如说你想要一个淡蓝色的塑胶制品,师傅就可能拿点白色的塑胶颗粒和蓝色的塑胶颗粒混在一起,然后看看颜色对不对。
要是觉得太蓝了,就再加点白色;要是觉得太淡了,就再加点蓝色。
还有一种方法叫仪器配色法。
这就像是有个超级厉害的小助手。
有一些专门的仪器可以测量颜色,然后根据你想要的颜色给出配方。
比如说有个颜色分析仪,你把一个样品放进去,它就能分析出这个颜色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然后告诉你要用多少比例的不同颜色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颜色。
这可就比目测法准确多了呢。
另外呢,还有经验公式法。
这就像是有个神秘的小魔法。
一些有经验的人会总结出一些公式,根据不同的颜色和要求,用公式来计算出需要用多少不同颜色的塑胶颗粒。
比如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深紫色的塑胶制品,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根据一个公式,算出要用多少红色塑胶颗粒和多少蓝色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深紫色。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个玩具厂要生产一批彩色的塑胶玩具。
如果用目测法呢,师傅可能会先拿一些红色、黄色、蓝色的塑胶颗粒,试着混在一起,看看能不能调出想要的颜色。
要是想要一个橙色的玩具,师傅就可能多加点红色和黄色的塑胶颗粒,直到调出满意的橙色。
如果用仪器配色法呢,就把一个橙色的样品放进颜色分析仪里,仪器很快就能给出一个配方,告诉师傅要用多少比例的红色、黄色和其他颜色的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橙色。
要是用经验公式法呢,师傅可能会根据以前的经验,用一个公式算出需要用多少红色和黄色的塑胶颗粒,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af188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2.png)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配色着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向塑料中添加颜料或着色剂,使塑料制品获得不同的颜色。
以下是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着色原理:1.吸收光原理:塑料着色剂选择具有吸收一定波长光线的颜料,在光线照射下,颜料吸收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2.散射光原理:通过选择透明的塑料着色剂,使光线在塑料内部发生散射,达到着色的效果。
3.吸收散射光原理:选择同时具有吸收和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能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并将其余波长的光线散射出来,从而呈现不同颜色。
二、塑料配色着色工艺:1.干法着色:即将颜料粉末直接混合在塑料原料中,通过熔融混合的方式使颜料均匀分散在塑料中。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熔体挤出、压塑、吹塑等工艺。
2.湿法着色:将颜料制成粉状,然后与溶剂形成混合物,通过喷涂或涂覆的方式将着色剂均匀地附着在塑料表面。
该方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着色效果,适用于注塑、薄膜吹塑等工艺。
3.染色法:将溶解好的着色剂和塑料原料混合,然后通过浸泡或吸附的方式使颜料渗入塑料内部。
该方法适用于非晶态塑料或纤维加工。
4.预染色法:在塑料制品生产前,将着色剂预先加入到塑料颗粒中,经过造粒和加热融合成型后,形成着色均匀的塑料颗粒,可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常用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着色方法,如电热解着色、电子束辐照着色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进行,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制品制造。
总结: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具有吸收或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获得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包括干法着色、湿法着色、染色法和预染色法等。
这些工艺根据塑料制品的工艺特点和着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配色效果。
塑料配色原理
![塑料配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bef298dd88d0d233d46a64.png)
为提高塑料配色技术水平,必须要理解的三要素、物体对颜色的吸收和反射、原色与复合色的关系、互补色、色光等各种基本理论。
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合理的色料才能配出满意的颜色。
例如在配色过程中选择并色料时,要防止补色的引入。
如果引入了补色回使原有的色光变得暗钝,影响了颜色的明亮度。
在选择色料时,必须注意色料与塑料原料、助剂之间的搭配关系,其选择要点如下:
1、色料应不与树脂及各种助剂反应,耐溶性强、迁移性小、耐热性好等也就是说
色料不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炭黑能控制聚酯塑料的固化反应,所以不能在聚
酯中加入炭黑料。
2、色料的分散性、着色力应好。
分散性不好时,影响到制品的外观性能。
着色力
差时,色料用量增加,材料成本提高。
色料的颗粒大小与分散性也有关系,色
料的粒径越小、则分散性越好,着色力也越强。
3、也应了解色料的其他性能,如对于在食品、儿童玩具方面上的塑料制品,要求
无毒,象硌黄类颜料就不应用于上述制品。
4、。
塑料配色的5大技巧,实用!
![塑料配色的5大技巧,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3dc90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c.png)
塑料配色的5大技巧,实用!一、定方案根据塑料性能、成型工艺、色粉特性、拼色原则、产品要求等综合考虑,对各种色粉进行拼色,然后达到所需的颜色要求。
任何颜色,都有一定的色相,一定的明亮度,一定的饱和度,通过改变这三个因素就可以调出数以万计的颜色。
因此,调色中,掌握调深浅、调色相、调色差这三个技巧是最基本的技术。
调色的原则是先调深浅后调色相,因为深浅一变,色相肯定就变了。
二、调深浅根据目标样品,观察分析透程度、色相深浅,确定成分中黑、白色所占的比例,彩色颜色确定彩色色粉浓度或含有荧光色粉比例。
对色粉的着色力可用各种色粉在同一种塑料基材上打板确认,比如对PP 料加入20克、50克、100克、300克等其实色程度的不同有有足够的把握,同时要掌握每一种彩色颜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钛白粉,其色相变化及浓度变化情况。
调色过程中,往深方向,要凭色光分清楚是色相的深浓还是黑浓,色相的深浓只能再加入色粉,黑浓可以加入黑色,当然可以加入少量黑来加深色相的深浓。
往浅的方向,要根据实色程度先确定好钛白粉用量,如果不够实色,需要再加钛白粉,同时其它色粉也要按比例加入,然后根据色相的深浅与各种彩色着色剂的着色力,估算彩色着色剂的比例含量。
三、调色相理论上,用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配出大部分的颜色,但是实际上,各种着色剂的颜色都不是单纯色,而是介于单纯色之间,带有相临近颜色的色光,比如,红色色粉有黄光红与蓝光红,蓝色色粉有红光蓝与绿光蓝,黄色色粉有绿光黄与红光黄。
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色光的互补性,如调鲜艳绿色时,可以直接用酞青绿,如调比较深的绿色就要选绿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而不能用互补的红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
四、调色差深浅与色相估算后,基本配方可以确定,打板后与标准样对色,然后进行色差修正。
色差与深浅、鲜艳度、明亮度、色相的偏向有关。
首先要确定色差在哪个方面,深浅用黑、白色粉来调,明亮鲜艳度用增减色粉用量或加入荧光色粉、增白剂来调整。
塑料色粉调色配方口诀
![塑料色粉调色配方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21e9ce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8.png)
塑料色粉调色配方口诀塑料色粉调色配方是指在制作塑料颜色产品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场合,将不同颜色的塑料色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达到目标色调的调色配方。
在制作塑料颜色产品时,需要用到色相、明度、饱和度等颜色指标。
因此,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塑料颜色产品,需要用到一定的调色配方口诀。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常用的口诀,帮助大家掌握塑料色粉调色配方的技巧。
1.色相调节口诀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包括红、黄、蓝、绿、紫、橙等。
在调节色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红绿相间,蓝黄搭配减红加绿,减黄加蓝逐渐调整,谨慎搭配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如果需要调整颜色的色相,我们应该使用相反的颜色来调节。
例如,如果需要将红色调暗成紫色,我们可以减少红色的比例,增加蓝色的比例。
在调节的过程中要逐渐调整,谨慎搭配,以免出现失误。
2.明度调节口诀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在调节明度时,以下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同淡同深,显暗有别减浅加深,减深加浅变更谨慎,色级清晰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如果需要调整颜色的明度,我们应该使用同样明度的颜色来调节。
例如,如果需要将淡蓝色变成浅紫色,我们可以将淡蓝色的比例减少,将浅紫色的比例增加。
在进行调节时要变更谨慎,以保证色级清晰。
3.饱和度调节口诀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和亮度。
在调节饱和度时,以下口诀可以帮助我们:鲜艳明亮,低调朦胧色度不变,减淡加浓细心搭配,留意效应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如果需要调整颜色的饱和度,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纯度的颜色来调节。
例如,如果需要将浅黄色改成明黄色,我们可以不改变颜色的色相和明度,而是增加它的饱和度。
在进行调节时要细心搭配,留意效应,以免过度饱和。
以上就是塑料色粉调色配方的口诀,通过掌握这些调色技巧,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制作出所需的颜色产品,为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美好。
塑料配色实用手册(颜色色母色粉色差,随手翻阅!)
![塑料配色实用手册(颜色色母色粉色差,随手翻阅!)](https://img.taocdn.com/s3/m/cca1eaa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5.png)
塑料配色实用手册(颜色色母色粉色差,随手翻阅!)1.配色与着色•全球知名的三大颜料供应商介绍•退休高工纠错《常用塑料用着色剂的种类及性能介绍》•总与颜色打交道的你,怎么调色,配色知道吗?(用染料,色粉,色漆的收藏参考)•颜色理论:每个配色人必须收藏的经典教材原创•百总颜色对比图:RAL(劳尔)色卡颜色查询(收藏版)•配色七步法,敬请收藏!•无“颜”何以谈”色“?•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颜色的调与配(小百科)•【收藏】配色入门最后冲击教材•如何搞定PVC着色难题?吐血整理,敬请收藏!•TPE配色怎么破?一文掌握TPE配色要点•从业十年专家告诉你:免喷涂材料着色需要注意什么?•【配色基础】选择钛白粉需要考虑的9大因素•[解答]塑料配色过程中,易出现哪些问题•再生料能不能配色?专家指点!•一些配色颜料对注塑件强度的影响•配色工程师的一天•ABS着色需要考虑的三大问题•尼龙为何要耐水煮?耐水煮尼龙如何着色?•“变色微胶囊”是否能成为日后塑料中的新贵?2.色母与色粉•流光溢彩-色母,色彩通通out~塑料色浆将流行•如何才能降低色母生产成本?(色母人请收藏)•色母料常见的9大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色母知识大全,超级实用•色母粒行业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色母粒原来是这样做的!配方设计实例~•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干货】色母粒常见着色问题及解决方法•电线电缆家族的大画家-色母粒! 原创•管材色母介绍-非常全面!•决定黑色母粒质量的六大关键点•为什么经常用的是色母而不是色粉?我们是不是该给色母厂致敬?•尘埃落定,色母粒归类塑料制品业•色母粒和填充母粒的区别•白色母粒的选购、缺陷分析和市场现状(十年母料行业专家精心整理)•色粉、色母、抽粒的优劣比较•[技术交流] 拌色粉料使用说明3.成型中的颜色问题•【收藏】塑机更换塑料或颜色作业规范•热流道换色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注塑件混色严重时的解决措施与调机技巧•专家总结:注塑产品颜色不稳定,这十大因素是杀手!•爸爸学注塑(第十三季):皱皮纹、颜色分布偏差、熔合线强度低、填充不满怎么办?•造成注塑制品颜色不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造成注塑制品颜色及光泽缺陷的原因•注塑温度与颜色偏差相互关系知多少?•填充母料产生色差是什么原因•[注塑]如何控制注塑产品的色差•三菱PC透明制品色泽变成透明黑怎么回事?•造成注塑制品颜色及光泽缺陷的原因•【会刊】TPE包胶多色多物料注射技术的关键点•常见几种塑料的熔点分解温度以及高温后颜色上的鉴别4.多色注塑•【视频】艺术与快感齐飞!阿博格展示立方模生产双色水瓶盖•【视频】全方位剖析牙刷双色旋转注塑,不看后悔!•【视频】双色注塑工艺示意图•视频分享:牙刷双色注塑-自动脱模,大开眼见了。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6417b9f18583d0496459f9.png)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目录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3.1、塑料配色的定义:3.2、着色剂:3.3、配色着色工艺:3.4、配色管理和仪器4.塑料配色具体步骤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色粉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
下面是对塑料着色发生褪色因素的详细分析:1). 着色剂的耐光性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
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
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
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 耐热性耐热性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
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
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
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in。
3). 抗氧化性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
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塑料配色技术
![塑料配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d1ed400f242336c1eb95eac.png)
塑料配色技术配色原理- 颜色色光的相加混合- 颜色色料混合- 颜色色料的相减混合颜色色光混合颜色色料的混合(相减混合)收绿色及其余蓝色也是同样道理。
560nm色相拼而成的称颜色。
一、配色着色_加工、使用中塑料某些特殊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作用和导黑和橡胶补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C.I C.I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避免采购时因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型时根据着ABS PC PP树脂加工艺炭黑采用EVA蜡很大差别。
其它助剂有当然颜料的纤维级母粒的DF四、配色管理和仪器配色管理的硬件有测色计及处理测得数据的计算机。
测色计可分为分光光度计和色差计两去除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但通过其对数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它各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0%、100% 的自动校正及倍率增加等功了精度。
的滤光片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配色管理软件有分光反向率曲线、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1)配色单下把来(2)配方修正致的反射(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电脑能定量表述颜色的性能指标(4)颜色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色样、配方、工艺条件、生产日期和用户等信息均可存入计。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653c9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b.png)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一、塑料配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塑料配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对塑料进行染色或调配颜色的过程。
塑料配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色母料配色和染料配色。
色母料配色是在塑料中加入色母料,通过物理混合的方式来实现颜色的变化;染料配色则是将染料直接溶解在塑料中,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颜色的改变。
二、塑料配色的原理和方法1. 色母料配色原理:色母料配色的原理是通过色母料的物理混合来改变塑料的颜色。
色母料一般由颜料和载体组成,颜料决定了颜色的种类,载体则是将颜料固定在塑料中的材料。
常见的色母料有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和金属颜料等。
色母料配色可以通过调整色母料的种类、比例和混合方式来实现对塑料颜色的控制。
2. 染料配色原理:染料配色的原理是通过染料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塑料的颜色。
染料是可以溶解在塑料中的有机化合物,它们与塑料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键的形成,从而改变塑料的颜色。
染料配色可以通过调整染料的种类、浓度和反应条件来实现对塑料颜色的控制。
三、塑料配色的应用和技术要点1. 塑料配色的应用:塑料配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
不同颜色的塑料制品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观和个性化的需求,也可以起到警示和标识的作用。
2. 塑料配色的技术要点:在进行塑料配色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 选择适合的配色方法:根据不同的塑料材料和颜色要求,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法,如色母料配色或染料配色。
(2) 确定配色比例:根据所需颜色和塑料的种类,确定色母料或染料的配色比例,确保颜色的均匀和稳定。
(3) 控制配色温度和时间:配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染料或色母料充分溶解和反应,避免出现色差或不均匀的情况。
(4) 选择合适的色母料或染料:根据所需颜色和塑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色母料或染料,以确保配色效果的良好。
四、塑料配色的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解决1. 质量控制:塑料配色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颜色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塑料配色程序与方法
![塑料配色程序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f8e11c0b4e767f5acfcec5.png)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料配色方案
![塑料配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309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d.png)
塑料配色方案塑料配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行业的技术,它通过添加颜料或者使用特殊工艺,将塑料制品赋予丰富多彩的颜色。
塑料配色方案的设计,旨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其产品增添独特的视觉效果。
I. 色彩选择在进行塑料配色方案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选择适合产品的色彩。
色彩选择的原则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 客户需求:根据客户所提供的要求和期望,确定所需色彩的范围和基调。
例如,某客户可能需要一种明亮奇特的色彩,而另一客户则偏向于稳重内敛的色调。
2. 市场趋势:了解当前市场上的流行色彩,并结合产品所处的行业特点,选择适合产品的主色彩和辅助色彩。
这有助于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塑料材质:不同种类的塑料材质对颜色的呈现有一定的限制。
保证色彩与所用塑料材质的相容性,避免色彩变异或不均匀。
II. 配色方案设计在确定主色彩的基础上,配色方案设计是塑料配色的关键部分。
以下几点将帮助您设计出令人满意的配色方案。
1. 色彩搭配:选择与主色彩相配的辅助色彩,创建和谐统一的配色方案。
可以借助于色彩搭配工具或专业设计软件的帮助,进行色彩的搭配和比对,提供多个方案供客户选择。
2. 色彩比例:合理分配不同颜色间的比例,确保整体配色方案的平衡和美观。
可以参考色彩搭配原则,如三分法、互补色等,调整各个颜色间的比例关系。
3. 效果丰富: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尝试一些特殊效果的配色方案。
例如,金属质感、光泽感、透明感等,通过特殊的色彩组合和处理手法,营造出独特的产品效果。
III. 测试与修改一旦设计出初步的塑料配色方案,应进行测试以确保满足预期效果。
以下几点是测试与修改过程中的关键考虑因素:1. 色彩稳定性:测试塑料制品在长时间暴露于光照或者其它特殊环境下,其色彩是否会有变化。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产品而言,颜色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 催化剂效果:对于需要通过加热或者其它特殊工艺来进行塑料成型的产品,测试塑料色彩是否会受到催化剂或者工艺影响。
塑料配色技术
![塑料配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859b8492af90242a895e5b9.png)
塑料配色技术配色原理-颜色色光的相加混合-颜色色料混合人们感受560nm成为紫色。
而成的称一、配色着色_配色使用中些特殊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C.I C.I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购时因对相同分子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着ABS PC PP艺量可降用EVA蜡助剂有如加入的母粒的DF四、配色管理和仪器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它各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0%、100%提高了精度。
它对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1)色差和价格排(2)(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4)。
聚丙烯调色技巧
![聚丙烯调色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f98c3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c.png)
聚丙烯调色技巧聚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由丙烯单体聚合而成。
它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调色方面,聚丙烯也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合的颜料调色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颜料。
聚丙烯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颜料,包括有机颜料、无机颜料、颜料粉末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颜料类型,确保颜色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掌握配色原理调色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配色原理,以便获得理想的色彩效果。
例如,混合黄色和蓝色可以得到绿色,混合红色和黄色可以得到橙色。
掌握基本的配色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调色工作。
三、调节颜料浓度在调色过程中,需要根据需要调节颜料的浓度。
过高的颜料浓度会导致聚丙烯的物理性能下降,而过低的颜料浓度则会影响色彩的饱和度。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颜料的浓度,以获得理想的色彩效果。
四、注意颜料的分散性颜料的分散性对于调色效果非常重要。
良好的分散性能可以确保颜料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中,避免出现颗粒状或斑点状的色斑。
因此,在选择颜料时,要注意其分散性能,并采取适当的分散处理措施,确保颜料能够充分分散在聚丙烯中。
五、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在调色过程中,需要加热聚丙烯和颜料混合物使其熔化和混合均匀。
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时间都会对聚丙烯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进行加热处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聚丙烯的性能不受损害。
六、注意色差的产生在调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色差的情况。
色差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颜料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工艺操作不当所致。
因此,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确保每一步工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色差的产生。
七、进行实验验证在进行大规模生产之前,建议先进行小批量的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可以评估调色效果,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实验验证的结果可以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提高调色的成功率和效率。
聚丙烯调色技巧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配色技术
配色原理
顏色的種類非常多,不同的顏色會給人不同的感覺。
紅,橙,黃給人感到溫暖和歡樂,因此稱為“暖色”;藍,綠,紫給人感到安靜和清新,因此稱為“冷色”。
顏色可以互相混合,將不同的原來顏色混合,產生不同的新顏色,混合方法分為以下兩種﹕- 顏色色光的相加混合
- 顏色色料混合
- 顏色色料的相減混合顏色色光混合
顏色色料的混合(相減混合)
顏色色料混合一般應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色料互相混合。
紅色即是可讓紅色波長透過,吸收綠色及其餘附近的顏色波長,令人感受到紅色。
黃色,藍色也是同樣道理。
當黃,藍混合時,黃色顏料吸收短的波段,藍色顏料吸收長的波段,剩下中間綠色波段透過,令人們感受到綠色;同樣,紅,黃混合時剩下560nm以上較長的波段透過而成為橙色。
紅,藍色混合一起,成為紫色。
以紅,黃,藍為原色,兩種原色相拼而成的顏色稱為間色,分別有橙,綠,紫;由兩種間色相拼而成的稱為複色,分別有橄欖,藍灰,棕色﹕
此外,原色或間色亦可混入白色和黑色調出深淺不同的顏色。
在原色或間色加入白色便可配出淺紅,粉紅,淺藍,湖藍等顏色;若加入不同份量的黑色,便可配出棕,深棕,黑綠等不同顏色。
一、配色着色_定义:
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
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
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购买颜料,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C.I),C.I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管理和查找原因。
三、配色着色工艺:
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成本低,但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母粒法是着色剂和载体树脂、分散剂、其他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着色剂的粒料,制品成型时根据着色要求,加入一定量色母粒,使制品含有要求的着色剂量,达到着色要求。
色母粒可以按欲着色树脂分类,如ABS色母粒,PC色母粒,PP色母粒等;也可按着色树脂加工艺分类,有注塑、吹膜、挤出级三大类母粒。
色母粒由于对颜料先进行预处理,有较高的着色力,用量可降低且质量稳定,运输、贮存、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大为降低。
分散剂通过对颜料的润湿、渗透来排除表面空气,将凝聚体、团聚体分散成细微、稳定和均匀的颗粒,并在加工过程中不再凝聚,常用分散剂为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对于较难分散
的有机颜料和炭黑采用EVA蜡或氧化聚乙烯蜡,合成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裂解法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有很大差别。
其他助剂有偶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料等,视要求和品种而定加入量,称为多功能母粒,再如加入光亮剂,有利于模塑制品脱模和提高制品表面光亮度。
色母粒的性能指标有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动速率等,当然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也与色母粒性能有关,有些指标在专门用途中十分重要,如纤维级母粒的压滤值(DF值)细度。
四、配色管理和仪器
配色管理的硬件有测色计及处理测得数据的计算机。
测色计可分为分光光度计和色差计两种,代替人眼测定色彩,去除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光光度计用来测定各波长对完全漫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不能直接求得色度值或色差,但通过其对数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他各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类型。
先进的带内装微处理器的分光光度计,具有0%、100% 的自动校正及倍率增加等功能,从而提高了精度。
色差计是一种简单的测试仪器,即制作一块具有与人眼感色灵敏度相等的分光特性的滤光片,用它对样板进行测光,关键是设计一种具有感光器分光灵敏度特性并能在某种光源下测定色差值的滤光片,色差计体积小、操作简便,较适宜对分光特性变化小的同一种产品作批量管理,带有小型微机的色差计,容易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配色管理软件有分光反向率曲线、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射率曲线用于选择着色剂时的分析,不能用来判断颜色的一致度。
色差值是色彩管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同的色差公式求得的色差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注明所用色度体系或色差公式。
五、电脑配色:
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功能:
(1)配色根据要求建立常用颜(染)料数据库(制备基础色板并输入)。
然后在软件菜单下把来料色板输入电脑,在键盘中点出数个候选颜料,立刻计算出一系列配方,并分别按色差和价格排序列出,供配色选择;
(2)配方修正修正电脑列出配方、其他来源配方,色差不合格时利用显示器显示的不一致的反射曲线直接通过键盘增减颜料量,直至两条曲线基本重合,得出修正后配方;
(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电脑能定量表述颜色的性能指标,有利于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4)颜色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色样、配方、工艺条件、生产日期和用户等信息均可存入计算机,便于检索、查找和作为修改时的参考,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且便于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