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民居特点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
天井: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 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 幢宅居都设有天井。徽派建 筑中的天井不仅具有明显的 园林化特色, 还有生态化特色。 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 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 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 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 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 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 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 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 是独一无二的。
徽派民居特点
概述
徽式宅居一般座北朝南, 高墙封闭, 马头翘角, 黑瓦白墙,色彩 典雅大方。青砖门罩、石雕漏窗, 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 体, 令人叹为观止。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优点是承重 与围护构件分离。适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充分优化自 然条件,使人们生活适应自然,自然环境为生活服务。
• 外观
徽州古民居布局特点
•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 徽派建筑呈现出规范化、系统 化的特点。 • 聚族而居, 绝无杂姓。这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 族社会, 即使同一村落, 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 无论宗族大小, 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 水口等设施一应俱全。 • 讲究群体布局, 即以“风水”术为理论依据, 在封建族权 的制约下, 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 如不符 合要求, 则需设法修改或弥补。 • 与东北、华北地区的传统聚落中单体建筑间距大、聚落 空间结构松散明显不同, 徽州聚落空间结构非常紧密, 单 体建筑间距小, 建筑密度大。
空间构成
• 四水归堂: 天井四周的瓦檐向内倾斜,如遇雨天,雨水内流,造成 “四水归堂”的景观;天井下铺有可渗水的石板,石板 下设有排水设施,又巧妙地将流水引出,丝毫不影响厅 堂里的生活。这是一种与人互惠、与山水互利、与天地 交融、自得其乐、又自在礼仪之中的设计,它使人们生 活和平、诗意、满足而有序。 • 厢房的设计不高过正堂, 既满足厅堂的采光需要, 又体现 建筑等级制度高低、长幼、内外等处的细微差别。更有 趣的是建筑构件:小姐窗、回避室、美人靠等,这些部 件似乎是对严格的纲常制度的一种人性的补充,将观念 和建筑给予了自然的调和,将徽州人的文化底蕴给予了 最为直接的阐述,也明确地说明了徽州民居设计的依据 和内涵。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黄山、绩溪、歙县、徽州等地。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在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徽派民居、徽派庙宇、徽派园林等。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称和平衡。
徽派建筑常常采用“三间两山”、“四边三间”等规则,建筑物呈现出严密的对称结构。
同时,徽派建筑的屋檐翘角、斗拱、雕花等装饰艺术也十分精湛,体现了古代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徽派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也十分讲究,常常选用青砖、木材、瓦片等传统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建筑性能,还能为建筑增添古朴的韵味。
在建筑布局上,徽派建筑注重空间的利用和错落有致的布局,使人在建筑中游走时能够感受到空间的流动和变化。
徽派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常常建造在山水之间,利用自然地势和环境条件,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徽派园林则更加注重园林规划和植物配置,通过假山、水池、假山等元素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恬静宁谧的意境。
总的来说,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还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
敬畏和热爱。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亮点,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徽派建筑的特色
建筑作品赏析国际经济贸易学院09国贸六班姓名:程勇英学号:2009220244徽派建筑的特色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古建筑;徽派建筑一.徽派建筑的形成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
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
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徽州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兼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徽派建筑介绍
徽派建筑介绍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江苏等地。
徽派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富丽堂皇的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和代表性建筑。
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徽派建筑以传统汉族民居为基础,融合了商业文化和士人文化的特点。
其建筑风格典雅端庄,注重对称和谐,并以木结构为主要框架,砖石为主要材料。
其次,徽派建筑注重装饰细节的精美和独特,尤其以木雕和砖雕为代表。
徽派建筑中的雕刻精细绝伦,图案繁复多样,常常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第三,徽派建筑注重风水布局,讲究气势磅礴,常常规模宏大,建筑群整体呈现出庄严肃穆的美感。
徽派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当时徽商首富多为土地贵族,致力于开发商业和农业资源。
他们创办了许多企业,并在徽州地区兴起了一股商业文化繁荣的浪潮。
徽派建筑正是受到了这种商业繁荣和富裕的影响而产生的。
随着明代到清代,徽商逐渐崛起,建造了大量的徽派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中有许多代表性的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黄山的屯溪老街和宏村。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脚下的屯溪区,是一条保存完好的传统商业街,约有600年的历史。
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保存有许多典型的徽派建筑,如胡雪岩故居、南湖书院等。
而宏村则是中国最著名的古村落之一,位于黄山附近的宏村镇。
宏村的建筑风格独特,大多数建筑均为木结构,屋顶独特的弯曲形状,给人一种古朴而又神秘的感觉。
除了这些有名的景点,徽派建筑在徽州地区的乡村和古镇中也有很多精彩之处。
比如西递、宏村、祁门等古镇,它们都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和独特的徽派建筑群。
这些古镇中的徽派建筑保存完好,展示了古代徽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建筑智慧。
总之,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风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欣赏到精美的建筑艺术。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亲身走进徽州地区,欣赏这些精美的建筑,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简说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简说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徽派建筑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是徽派建筑民居的几个主要特点:1. 四合院式布局徽派建筑民居通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即由四个厅堂围合而成的中心神秘空间。
四合院式的布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观念,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和亲密关系。
2. 精湛的木雕和石雕工艺徽派民居以其精湛的木雕和石雕工艺而闻名。
它们在建筑的梁柱、门窗、屏风、楼梯等各个细节处都有体现。
这些细节不仅美化了建筑的外观,还是建筑物防护和加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线条流畅、色彩斑斓徽派建筑民居并不是简单的砖木筑成,而是在建筑元素上进行整合和配置。
线条流畅、布局合理,色彩斑斓而不失细腻,刚柔并济,体现了徽派建筑不同于其他民族建筑的特殊气质。
4. 庭院花园徽派建筑民居建于园林环境中,以庭院花园为特色。
庭院花园通常在四合院中置于中央,用来疏导气流、为房屋带来阳光、提供采光。
同时,庭院花园在夏季也是抗击高温的理想场所。
5. 形制精细、结构严谨徽派建筑民居的形制精细、结构严谨。
它们的柱子、梁头、榫头等固定部位采用了棱角分明的掌握,使建筑的层次感较强,简单明了。
6. 鸟瞰效果徽派建筑民居在整个外观设计上强调“鸟瞰效果”,即强调建筑物的整个鸟瞰图。
从上面看,建筑的形状和走向非常明显,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徽派建筑对空间的深刻认识。
总之,徽派建筑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们的精湛工艺、神秘庭院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细节都是人们推崇它的理由之一。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分析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有很多相似之处分析徽派民居建筑和江南水乡民居是两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建筑特点、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建筑特点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均是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这种建筑具有防潮、防火、保温、隔音等特点。
它的主体结构由柱、梁、板和榫卯等构成,构件之间采用榫卯结合,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牢固、安全。
此外,徽派民居建筑和江南水乡民居都强调“天井”的建筑特点,即将建筑空间圈定在一个开放的天井内,这种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
建筑材料徽派民居建筑和江南水乡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在主体结构方面,两者都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徽派民居建筑所使用的木材以松、楠、桧为主,选择材料需要挑选寿命长、质地坚硬、不易翘曲等性能优良的木材;江南水乡民居所使用的木材也以松、杉、柏、槐等柔韧的木材为主,这些木材都有耐水、耐腐蚀等特点,能适应水乡气候环境。
此外,两者都会用到砖、瓦、石、泥等辅助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常见应用材料。
建筑装饰徽派民居建筑的装饰风格非常独特,注重线条、结构、比例和色彩的协调,通常用花草盆景、石雕、木雕、彩画等艺术手法进行装饰。
而江南水乡民居的装饰风格则注重“富丽堂皇”的气氛,装饰大多采用屋脊兽、门神、龙凤等吉祥物,还有一些沙雕、水雕、石雕等手工工艺品,这些装饰物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徽派民居建筑与江南水乡民居在建筑特点、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种相似之处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交流,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徽派和苏派建筑特点
徽派和苏派建筑特点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
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
总体构造采用传统楼房“户”(P)字形或者“启”(B)字形的二层或者三层结构样式,高大且窗户小,为砖制或石制,有封火墙。
平面布局对称分列,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或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厅,采光通风。
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
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以木梁承重,以为中心,以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倚山面水。
正门一般不朝正南,建有门楼或门罩,门头上有精美的砖雕,大门为双开门,门洞面积一般为3~4平方米,门窗为砖、石结构。
整个建筑的采光大都靠天井,外墙一般不开大窗户,仅在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封火墙上开较小的孔洞窗,一般为“口”或“介”。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
封火墙采用砖石结构,以砖砌为主,建筑在房屋的四周,两端的山墙高出屋面,有三封山、五封山、七封山造型,封火墙的垛头造型有斗式,雀尾式,哺鸡式,墙面涂白石灰,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建筑的鸱吻造型多为鳌鱼形状。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终审稿)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民居的特点: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人聚族而居。
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
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众所周知的紫园山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
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
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
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的天然和谐。
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里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
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典型的如休甯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这里群峰,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
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1 建筑历史与特色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始形成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时期,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1.1 历史渊源徽州民居古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最早可追溯到东晋,盛极于明清。
徽州民居古建筑装饰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形式丰富,蕴含着徽州社会文化、宗法礼制、政治经济等时代征展现了建筑的风水理念,艺术情趣和生活追求等深层文化。
徽派建筑以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它流行于古徽州府所辖各县,即今黄山市的三区四县、江西省的婺源和安徽宣州市的绩溪。
作为古徽州府府治的歙县,是徽派建筑(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最集中的地区。
作为设计和施工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和江西的景德镇等地。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体现是传统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和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中国古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其风格独特、韵味悠长,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美学。
1. 『粉墙黛瓦』:徽派建筑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以洁白如玉的粉墙与深沉稳重的黛瓦为主色调,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寓意着“白壁无瑕”的儒家伦理观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追求。
2. 『马头翘角』:徽派建筑屋顶的独特设计——马头墙,高耸翘起,形态优美。
它不仅具有防火、防风、防盗的功能性作用,更富含警示后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象征意义。
3. 『三雕艺术』:木雕、石雕、砖雕并称徽派建筑三绝,细腻繁复、栩栩如生,尽显工匠精神。
它们巧妙地融入建筑之中,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展示了徽州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赋予建筑深厚的人文内涵。
4. 『四水归堂』:徽派民居布局讲究“四水归堂”,即四周房屋围合成天井,雨水从四面八方流入庭院,寓意财源广进,家族繁荣昌盛。
这种布局形式既符合地理环境特点,又体现了古代徽州人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 『中轴对称』:徽派建筑遵循严格的中轴对称原则,彰显出庄重、和谐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对秩序、均衡、和谐的崇尚。
6. 『美学意义』: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杰出代表。
它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完美结合,通过对自然、人文、伦理的深度挖掘和艺术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卓越智慧和高尚情操,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和生活哲学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的一抹亮色,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闪耀着永恒的艺术光辉。
徽派建筑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徽派建筑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
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徽派建筑的风格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始形成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时期,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它不矫饰造作,师法自然,顺乎形势,不趋时势,不务时兴,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淳朴古素,所谓自然古朴;含隐蓄秀,凝重孤峭,典正雅致,庄重高洁,不染尘俗,所谓隐僻典雅。
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特点:青砖黛瓦、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
徽派建筑中民居最典型的特点是: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徽州民居的结构牢固,大多是砖墙、木梁架和方砖铺地。
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整个宅居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内向小型三(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倚山傍水,讲究风水价值。
其四周青砖高墙围护,鱼鳞青瓦覆盖。
房屋除大门外,只在二楼向外的墙壁上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安徽徽派建筑名词解释
安徽徽派建筑名词解释
安徽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的徽州地区,包括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
徽派建筑的特点在于其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外观,以及精湛的雕刻技艺和装饰细节。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建筑布局上,徽派建筑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徽派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风格和特点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明朝时期,徽派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徽派建筑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安徽地区,其风格和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其他地区。
如今,徽派建筑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旅游开发、文化传承等领域。
总的来说,安徽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代意义。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安徽宣城、歙县、祁门三县的建筑为代表。
徽派建筑民居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形式
徽派建筑民居的形式一般为多进多抱、四合院式,并且由多个小院组成。
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徽州人民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强调家庭和睦、和谐相处。
此外,徽派建筑民居的屋顶一般为歇山式或歇山顶式,形态独特,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二、建筑材料
徽派建筑民居的建筑材料以青砖、灰瓦、石条、木材等为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
通过精细雕刻、嵌砌、构造等手法,使建筑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装饰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装饰以雕刻为主,包括砖、石雕,线刻、花刻等技法,装饰精美、极具艺术价值。
徽派建筑民居的装饰风格主要有二:一是“千丹楹”,即在门楣和窗楣上镶嵌着五彩的玻璃和花瓷;二是“石雕桥”,即桥洞里石容花雕。
这些装饰体现了徽派建筑民居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空间布局
徽派建筑民居的空间布局一般按照东西方向排列,中间布置庭院,四合院式布局十分常见。
夹层和天井是徽派建筑民居空间布局的两大特点,夹层是代表封闭,天井是代表开放,这两个元素的结合体现了徽派建筑民居的空间感。
五、彩画
徽派建筑民居非常注重晋级,徽剧、书画、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彩画是徽派建筑民居中的重要装饰之一,包括壁画、天花板彩画、屏风等。
徽派建筑民居的彩画经常采用非常鲜艳的颜色,图案多是花鸟、山水,寓意着丰收、吉祥、团圆等。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1. 引言1.1 概述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其独特的美学性格深受人们喜爱。
徽派民居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体现出丰富的美学特点。
在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简洁而不失华丽,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建筑结构美学方面,徽派民居注重对称、平衡,重视线条和比例的协调;在装饰艺术美学中,徽派民居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元素都展现出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在园林美学方面,徽派民居注重造园理念,擅长营造出雅致的园林景观;在传统文化美学中,徽派民居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文化传统,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徽派民居古建筑在美学上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1. 独特的门楼设计:徽派民居通常采用门楼作为入口,门楼的设计精美独特,常常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和家族的荣耀。
2. 四合院布局:徽派民居主要采用四合院的建筑布局,院落呈方形,院中有花园和池塘,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既方便家人聚会互动,又有利于保护隐私。
3. 斗拱飞檐:徽派民居的建筑结构独具特色,常常采用斗拱和飞檐的设计,斗拱的构造稳固耐久,飞檐的造型优美大气,使整座建筑更加雄伟壮观。
4. 精湛的木雕技艺:徽派民居的木雕装饰非常精美,常常雕刻着各种花草鸟兽的图案,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徽派民居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也融入了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整体建筑更加时尚和实用。
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特点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展现了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性格。
2.2 徽派民居的建筑结构美学徽派民居注重建筑结构的稳固和谐衡。
徽派民居采用石木结构,梁柱交错,结构严谨。
建筑师们注重每一根梁柱的位置和角度,以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保证整幢建筑的稳定性。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根底———程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而完备。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
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著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著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
徽州的大局部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上下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众所知的紫园山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整,排序井然。
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裏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
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
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裏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
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典型的如休甯县汪村镇屋坑村,这裏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裏,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三是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一、本文概述徽派古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特征。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及这些特征在徽派建筑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通过对徽派古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美学价值,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进一步推动对徽派建筑及其背后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二、徽派古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徽派古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起源与发展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徽派建筑的源头可追溯至宋代,那时的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市一带)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与徽州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
随着明清两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徽商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商帮,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开始在家乡兴建豪华住宅。
这些住宅不仅体现了徽商的经济实力,更展现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执着。
在这一时期,徽派建筑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体系。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显著特征包括白墙黛瓦、马头墙、砖雕、木雕等,这些元素不仅是建筑美学的表现,更是徽州地域文化的象征。
白墙黛瓦的色调简洁明快,体现了徽州人民朴素、纯净的审美追求;马头墙则象征着徽商“马到成功”的愿景,同时也具有防火防盗的实用功能;砖雕、木雕等装饰艺术则展现了徽州工匠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派古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与徽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它不仅是徽州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徽派建筑已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保护。
三、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徽派古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流派,其地域文化特征鲜明而独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特点(2016-03-22 23:27:39)转载什么是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特点每次都说徽派建筑徽派建筑,到底什么是徽派建筑呢简单来讲,就是白墙黑瓦,加上一个标志性的马头墙。
细化的话,可是有好多呢,那些学建筑的孩子们,有多少论文基于徽派建筑的研究分析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它的地理位置。
徽派的建筑当然主要分布在徽州。
可是现在没有徽州这个行政区了,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它具体指的是哪些地方呢“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来,下辖六县:县府所在地:歙县【今歙县、徽州区、黄山区汤口镇和黄山风景区,及今绩溪县的坦头、大源、金坑和溪头乡部分乡村,今屯溪区屯光镇篁墩村、休宁县璜尖乡、浙江淳安县中洲镇扎源村】黟县【今安徽省黟县(黄山山脉以北的柯村乡、美溪乡和宏潭乡除外)】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璜尖乡、板桥乡和花桥乡除外)】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西北部安凌镇除外)】绩溪【今安徽省绩溪县(坦头、大源、金坑和溪头乡部分乡村除外)】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含休宁县板桥乡和花桥乡)】”——from 维基百科这些地方,大多都是徽派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
有人会说,为什么杭州也有蛮多徽派建筑的呢,因为徽州东边一点点就是杭州啊,距离上讲比苏州近多了,当年徽商都是在杭州做生意的,当然会建宅子啊。
那么其他地方为什么也有呢那大概是徽商走南闯北留下的。
(也许是后人重建的。
吼吼,当我没说)远山青黛,清水寒鸭,这样的生活,可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心头好徽派建筑当然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派系。
中国传统建筑嘛,你们都知道的,结构统一,严谨,什么等级用什么标准清清楚楚,门槛有多高,门口放石狮还是其他,都是有讲究的。
其二,木结构居多,所以特别重视防火。
其三,内饰精巧,就是喜欢先抑后扬,外面看上去都是差不多的,里面却费了多少心思。
徽派建筑特点:马头墙归于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地方,我们就略过了。
我们说说徽派建筑的特点吧,最重要的,马头墙。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
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
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
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作用:防火、防风、好看。
有象征性,寓意不错。
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
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象征性: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黑瓦(or白墙黛瓦or粉墙黑瓦)反正就是白的墙,屋顶是黑漆漆的。
著名的就是长这样的:来自:宏村以上,是最基本的。
总之看到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应该就是徽派建筑了。
三个特色缺一不可。
因为白墙黑瓦的不一定是徽派建筑哦,比如乌镇那种江南邻水民居,也是白墙黑瓦哟。
不过正经来说,徽派建筑属于江南建筑的一部分,只是变得和其他的不一样些。
左一张,右一张至于为什么是白墙黑瓦,百度搜一下嘛,总之这是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东东。
视觉上来讲,黑白灰,很有地方特点,比如北京那种皇家贵气儿的地方就看不到。
而且百搭啊,春天和油菜花黄艳艳的颜色也好,夏天和绿郁葱葱的树木也好,秋天和枫叶的红色也好,都很好看啊。
冬天和白雪也好搭啊,配个大红的灯笼,过年的意境就出来的是不是。
什么样的人造什么样的房子下面我们再讲些别的徽派风格。
这里要提到一下人文。
什么样的人造什么样的房子,是有道理的。
其一,徽州地区多出商人,徽商发达之后会修祖宅,故而其形制会严整,平面布局多符合儒家气质,重礼制,空间等级比较分明。
这和苏州写意的园子是不一样的。
其二,年轻的男人们都在外经商,所以待在徽州的,大部分都是些妇孺。
注重安全性防盗性。
宅子里面造得灰灰的、暗暗的。
其三,经商的人和文人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徽州人是不会像苏州文人那样弄个大池子,养养鱼种种花的。
徽州的雕刻更概括和写意,线条硬朗,而江浙以及福建的雕刻更精细圆润。
总的来说,就是“儒商”气质明显。
understand 就是儒家伦理+商人特质举些例子:徽州古建“三绝”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建祠堂、牌坊,我说了嘛,人家是儒商,重礼制。
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
祠堂徽派风格的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
而且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
图片来源:小树林链接(宏村的祠堂有点特色,进入祠堂的二扇大门不是直对,有点偏,据说是有财不外流。
)牌坊熟知的,莫过于歙县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为鲍氏家族建于明、清两代,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
明代三座,清代两座,四周衬以古村落,文会书社,古祠堂和田园风光。
矗立在棠樾村头的石牌坊充满了封建时代的色彩,但从牌坊的建筑艺术来看,又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so what)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
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多么深刻的儒家印记。
)徽派民居徽派民居大多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
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why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这不是我说的啊)。
吉利五行说徽派民居大多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
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
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
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
徽州民居的内部,总是觉得灰灰暗暗的内部陈设讲究徽派民居在室内装饰和摆设方面也极为讲究。
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
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两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
图片来源:文人风链接内饰三雕古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
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三雕的图案取材丰富,主要包括掌故传说、飞禽走兽、祥云花卉等,以借图喻意、状景咏物,妙作佳品极多。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题材众多。
很精美的木雕山野特点忘了说了,徽州呢,是山多,平地少。
所以你看到的风格和别地儿不一样,虽说还是在江南,但在山里的徽州,带着那么一点山野风格。
其实徽州的马头墙多为三段,中间一根很宽,两端很窄,简单而对比强烈,比较有野味,例如宏村月沼边的那些房子。
而苏州民居马头墙多位五段,等长度划分叠落,更为丰富和复杂,比较有匠气。
(from 知乎)经典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地1.看八卦——呈坎呈坎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地方。
它是按《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论选址布局的,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东汉八卦风水古村落,被誉为“人间天堂、水墨画就的乡村”,中国八卦风水第一村。
2.看古祠堂——南屏南屏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
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
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
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
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3.看牌坊——歙县棠樾牌坊群在距歙县县城十余里的棠樾村,古老的石牌坊,一建七座拔地而起,巍成群耸立在村头一百多米长的石板甬道上。
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
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这七座牌坊,建筑风格混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
3.看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在敬爱堂、履福堂、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
今天,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24幢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
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
主要建筑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等。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
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徽派建筑的形成及风格特点huangmin1017 发布于2013-08-13 浏览286人次徽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世人关注,当是基于它的风格特色以及形成这些特色的原因。
徽州古建筑本身就是生活在黄山市的大部分地域和江西婺源及宣城地区的绩溪在内的多少代人民所写下的另外一种文字形式与文化符号的大块文章。
歌德赞誉“建筑为凝固的音乐”。
它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其本身即具有形体组合的和谐与韵律美,又同时具有可因体现技艺的创新性而产生的新奇美。
这就足以说明作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能使设汁思想、技术于段和艺术形象结合为—个整体,并为其实用的设施功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