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比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如今的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以至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就变得越发明显。目前,完全成本法是我国工业企业所采纳的成本核算法,虽然它足以给予企业外部有关部门和个人所想得到的会计信息,但是它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层的需求。正是因为这样,变动成本法的诞生是形势所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1936年,美国,变动成本法在全球范围内被首次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市场竞争和加强事前预测、决策方面的需要,也就从那时起这种方法被广泛传播,运用于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之中。1960年以后,变动成本法渐渐地开始盛行起来。这是由于变动成本法相对于完全成本法来说,在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这个方面能发挥的更有效的作用。以上提及的两种成本核算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倡导的方法也因此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目前,最适应现状也是最优的方法为
结合制。而结合制中既有如李秀英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案例分析》中提出的“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 Li Xiuying,2010];又有如孙超、钟瑛和刘子先在《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改革设想》中提出的“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Sun Chao,Zhong
Ying ,Liu Zixian,2004]。
1.2研究意义
在目前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因为国内外的会计准则都有对于某些方面必须采用完全成本法的规定,因此,必须知道并且在这几个方面遵守这个规则。这几个方面分别是: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二是会计报告。国内外的所有极具公众影响力的威望的组织均规定了不可以采用变动成本法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计算和反映的,同时不能用该方法来对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计算和反映。
虽然变动成本法不满足会计准则的规定,但是却能在内部管理方面发挥出其独特的意义与作用。其中包括:
一、促进有效地运营;
二、企业资本运用时适得其所;
三、管理制定企业的目标;四、通过经营业绩来对责权利分析进行考核。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足以体现出变动成本法具有不容小觑的意义与功能。从客观的角度上分析,以上两种方法实际上均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经过仔细地对比后却可以发现二者同时存在着的意义不是彼此不相容、彼此顶替,而是彼此补充。综上所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能考虑到其本身所需从而选择出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对比分析研究也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而企业在进行
成本计算时最好的选择则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也就是“结合制”法。
2完全成本法概述
2.1完全成本法的含义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财务会计计算产品成本时所广泛选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时,不仅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好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算在内,
而且还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计算在内。之所以这种方法还被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是由于只要是属于制造成本,无论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都被“吸收”到特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上,也就是计入产品成本中去。当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百分比小或者是百分比大但是对于在内控及经
营管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小时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2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2.2.1满足传统成本概念规定,遵循会计原则的规定。
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完全成本法着重于企业理当具备均匀平衡地运营的良好特征。所以,这种方法强调了固定制性造费用能够为企业在未来去的利益。
2.2.2使得符合“成本弥补”理论。
固定性制造费用应该从企业出售产品所得收入里得到弥补。这是因为在完全成本下,这种方法着重说明能够从销售收入额里得到弥补的费用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只要该种消耗与产品的生产有关。因此,对于在成本补偿这一方面来说,固定性制造费用应该与直接材料的费用是没有差异的,应该同样从中得到弥补。
2.2.3着重提出在企业利润里生产环节做出贡献的重要性。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随产品流动,所以在会计期间内出售的产品与期末没有出售的产品所承担成本是相同的。当销量既定时,产品的产量越大那么利润就越高。因此能够积极地刺激生产,并着重提出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企业利润中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3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2.3.1优点
(1)单位成本与产量成反比例关系。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的数量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位成本会减少。这种比例关系的好处在于不但可以激励企业去提高产品产量,还能刺激其去提升质量。当企业所供应的商品量无法满足市的场需求量时,企业侧重看待其生产是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
(2)成本会计的重点在于准确地计算出实际成本。该方法下的产品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3)足以给予企业长期决策及国家税收的需要。
(4)使用这种方法能够给予企业外部有关部门和个人所需的会计报表的成本信息。
2.3.2缺点
(1)各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不能完全反应。采用完全成本法,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说产品销售数量减少,但是销售利润却反而增长,或者是销售数量增加,但是销售利润却反而减少。这其实是由于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存在很大的波动而造成的,账面上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并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企业本期的经营业绩,从而使得企业所产生的决策存在失误。例如滞销产品的虚假利润会使得企业去盲目地增加产量,最后没有卖出去的库存量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企业无法积极地把握市场,不能以销定产且不能建立生产经营型的经营机制。
(2)妨碍企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分析。产品的利润变化本来应该和销售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使用完全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利于企业依据成本、销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来进行经营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工作,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有害的。
(3)给企业所提供的所需成本信息不够及时。主要是在期末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完全成本法对这方面的核算是一种事后核算,提供成本信息不具有及时性,这也就导致不能在合适的时间里对其加以控制与分析。
(4)不利于成本管理,无法分清成本责任。产品成本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时,需要将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在车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间进行分摊,已计入某种产品的固定型制造费用还需要按存销比例在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间进行分摊。但是以上的分摊工作是一项繁重的成本计算工作。不仅导致成本计算的工作量变得更加繁重,而且由于分摊标准的选择等原因而导致的分摊结果不够准确,还会影响成本的管理工作。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下,是按照产品和发生地点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的,而费用发生的步骤之中存在着企业无法掌控的成本,所以说这会导致成本责任不能清楚地划分,使得实行经济责任制变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