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学史(英文版)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244b1ec5fd0a79563d1e7202.png)
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T=t+273.15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波动学(3-4选做):9、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10、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11、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物理学史及近代物理--2024年新高考物理热点题型(解析版)
![物理学史及近代物理--2024年新高考物理热点题型(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b251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f.png)
物理学史及近代物理题型一光电效应 1(2023·陕西商洛·统考一模)第十四届光电子产业博览会于2023年7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其中光电继电器是主要的展品之一,光电继电器可以用于自动控制,如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其原理是光电效应。
图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滑片P 的初位置在O 点的正上方,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阴极K ,将滑片P 向a 端移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U 时,微安表的示数恰好为0。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阴极K 的截止频率为ν�,光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e ,则阴极K 的逸出功为()A.hν-UeB.hνC.hν0D.h (y +ν0)【答案】A【详解】阴极K 的截止频率为ν₀,则逸出功W =hv 0又根据Ue =12mv m 2=hv -W 则W =hv -Ue故选A 。
2(2023上·安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某氦氖激光器的发光功率为18mW ,能发射波长为632.8nm 的单色光,则(取普朗克常量h =6.6×10-34J ⋅s ,真空中光速c =3×108m/s )A.一个光子的能量为3.13×10-19JB.一个光子的能量为3.13×10-20JC.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5.75×1014个D.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5.75×1015个【答案】A【详解】一个光子的能量为ε=hν=h c λ=6.6×10-34×3×108632.8×10-9J ≈3.13×10-19J 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n =Pt ε=18×10-3×13.13×10-19≈5.75×1016故选A 。
【方法提炼】求解光电效应问题的五个关系与四种图象(1)五个关系①逸出功W 0一定时,入射光的频率决定着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以及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物理简史英语句子
![物理简史英语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4ca67cf60242a8956bece49e.png)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
柏拉图大弟子。
创造了这门学科的名称“物理”将物理学从哲学重分开,从月食和星座的变迁推证了地球是圆形的。
他在理论和方法上有重大缺陷,后期被伽利略纠正。
他提出:地心说,下落运动快慢有两个因素:1运动通过的媒质不同,2运动物体自身轻重不同。
因为他说:物体下落的时间与重量成正比。
提出天体表面平滑。
阿基米德: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静力学流体静力学奠基人。
主要贡献是系统总结并严格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基础。
提出了精确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体的重心处被支起来,就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挪动地球。
为了坚定纯金王冠是否参假,作出了关于浮体问题的重大发现,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指出,星座一成不变的说法是错误的。
发现仙后座有一颗前所未见的“新星”,称为第谷星。
开普勒的老师。
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试图以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解释落体运动,认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的速度和他的密度成正比(与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这个想法未摆脱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
落体运动:发现物体在空中运动不仅和他的重量和密度有关,还与大小形状有关,是他意识到空气阻力的存在。
斜面运动: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增大,向上运动速度减小,运动到平面(光滑)会永远运动下去。
天文观察:发现天体表面不平滑。
单摆摆的等时性。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
第谷的助手。
提出光的照度定律,提出小角度情况下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
发表了开普勒三定律。
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
推动了万有引力的研究。
笛卡尔:法国,提出了光的本质是粒子流的假说。
并认为在太空中存在极其精细的以太。
反对引力说。
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贡献。
根据伽利略摆的等时性制造了机械钟。
发现了弹簧丝振荡等时性,为怀表和手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近代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244b1ec5fd0a79563d1e7202.png)
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8、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指出绝对零度(-273.15℃)是温度的下限。
T=t+273.15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波动学(3-4选做):9、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
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
10、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
11、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2)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b8345c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f.png)
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2)关于近代物理学史的论文篇二《如何发挥物理学史的人文教育功能》摘要:物理科学从产生到发展,一刻也没脱离社会的影响,反过来,物理科学也一直对社会发生着作用。
这就使物理学发展史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的育人功能,还具有更为深刻的人文理念教育功能。
关键词:物理学史;人文教育一、物理学史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诞生的经典物理,是在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并以西方文化的逻辑化传统和实验验证思想取代了纯粹的思辨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从此以后在物理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与人类的思想观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使物理科学理论不可避免的体现某种自然观、社会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案例:光的本质波粒二象性理论及其发展史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想的极生动的素材。
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光的本性,到十七世纪形成了微粒说和波动说这两种对立的学说。
由于具有崇高威望的牛顿支持微粒说,加上波动说本身的不完善和找不到强有力的实验依据,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由微粒说占据统治地位。
直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成功;惠更斯波动理论的建立,法拉第发现偏振光的振动而在磁场中发现旋转而揭示了光和电的内在联系;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提出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把光的波动说发展到空前完善的地步,光的微粒说被逼进了死路。
恰恰是在把光的波动说推向顶峰的赫兹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进一步研究发现,波动说在光电效应规律中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微粒说又抬头了,事物走向了反面。
这时,爱因斯坦运用普朗克的原始的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进一步科学地把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归纳总结为对立统一的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
光的波粒二象性同时对微粒说和波动说作了辩证的否定。
它肯定了光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又否定了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根本对立,波粒二象性理论正是在辩证的否定中得到了发展,其中有量的积累,有质的转变,旧理论的危机又孕育着新理论的诞生,科学不断发展到新的高度。
物理学史HistoryofPhysics
![物理学史HistoryofPhysics](https://img.taocdn.com/s3/m/506aa299fe4733687f21aa49.png)
二、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一)、其物理学的特点
1.物理现象虽被发现和记录下来, 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2.受神学的支配很强。
3.天才的臆测建立在笼统的直觉观 察之中。
(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马其顿国王私
人医生的儿子,18岁进入柏拉图学院 ,他爱独立思考,老师 传授的知识,他都要寻根究底地仔细研究,他不盲从.以致在许 多问题上他与柏拉图的观点不同.他说过这样的话:教师是可 尊敬的,但真理更可贵。约在公元前342 年,他成为亚力山大 大帝的私人教师。一生著作颇丰,在科学领域里起着奠基性 的作用。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是 中国最早的一部手工艺专著,部分地反 映了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学技术和工艺 水平,作者不详,战国时期已经流传。
《考工记》介绍了木制马车的总体设计, 详细记叙了木车的几种主要部件。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使用抛石机了。后来,唐朝孙 思邈发明了火药, 并逐渐用于军事。在北宋年间,出现 了突火枪,这是一种竹子做的管状火器,内安“子巢”, 战时点燃火药,用火烧敌人。能够起到震撼敌人的作用。
物理学史(History of Physics)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 的著 作“physis”,是“physics”一词的最早起源。
中文“物理”一词追溯到杜甫的《曲江二酒 》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僧侣主义扼杀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活的东西,而 使僵死的东西永世长 存。 ——列宁
三、阿基米德的物理学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阿基 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约公元 前287年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古拉,公元前212 年卒于同地。
_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英语介绍
![_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英语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a550930376baf1ffc4fada7.png)
.
.
•
2 Newton almost became a farmer . Newton was born in a farming family. When he was 17 years old, her mother insisted on Newton comes home from school to do farm work. Thank goodness, Newton was not good at farm work. Not a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 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喜欢做些小试验。
Later ,his mother asked Newton to leave school and work on their farm to support their family. But Newton would devote himself whenever possible. When his mother told him to learn the work of business, he hided in the bushes in order to read a book. On one occasion, his uncle found that his nephew lying on the grass, concentrating on study of a mathematical problem. his uncle was moved, then he persuaded Newton’s mother to let Newton return school, and encourages Newton to go to university. Newton returned to school to study again
物理学史完整版
![物理学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c213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c.png)
物理学史完整版物理学史(完整版)1、伽利略提出并用斜面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定律(前言P4)2、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P5)3、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研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星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P32~33)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P40)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指出:利用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是实现太空飞行的最有效工具(P44)元电荷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P4)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P81)法国学者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P87)纽曼和韦伯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P15)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与静电场不同,它不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它叫做感生电场(P19)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计算单摆的周期公式(P17)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图样(P55)10、荷兰数学家斯涅尔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11、麦克斯韦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2、最先提出动量概念的是笛卡尔13、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14、玻尔提出电子的轨道、能量状态的量子化15、美国的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定了普朗克常量h16、弗朗克-赫兹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证明汞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17、德布罗意提出运动的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8、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规律;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现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19、戴维孙和汤姆孙用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20、德国的物理学家劳厄证实伦琴射线就是电磁波21、德国的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发现阴极射线22、伦琴发现x射线23、法国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发射现象24、英国的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卢瑟福发现质子25、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测出了电子的比荷,美国的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定了电子的电量26、英国的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的α散射实验建立了核式结构27、居里夫妇在1902年从8t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2g纯净的绿化镭。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
![中国近代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551146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5.png)
史理
目 录
01. 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02. 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03.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重要事件
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说起我国古代物理学,你们觉得谁最具代表性?
1.1古代物理学的萌芽
古代天文学:观测天象,制定历法 古代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 古代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和现象 古代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古代热学: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定律 古代电磁学: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
04
1930年代, 中国物理学教 育受到抗日战 争的影响,但 仍然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
05
1940年代, 中国物理学教 育在艰苦的条 件下继续发展, 为新中国培养 了一批优秀的 物理学家
谢 谢
2.3物理学教育的普及
01 清末民初:物理学教
育开始传入中国,主
要通过教会学校进行
02 民国时期:物理学教
育逐渐普及,开设了
专门的物理学课程
03 抗日战争时期:物理 学教育受到严重影响, 但部分高校仍坚持办 学
04
新中国成立后:物理学教
育得到迅速发展,建立了
一批高水平的物理学院系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重 要事件
●23.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特别是晶格动力学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工作。
3.2 近代物理学教育的发展
01
19世纪末, 清政府开始 引进西方物 理学教育
02
20世纪初, 中国物理学 教育开始起 步,建立了 一批物理学 院系
03
1920年代, 中国物理学教 育得到了快速 发展,培养了 一批优秀的物 理学家
1.2中国古代物理学家的贡献
墨子
1.2中国古代物理学家的贡献
沈括
1.2中国古代
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1abb205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d.png)
经典物理学
经典物理学
16—17世纪,一场伟大的科学革命在欧洲兴起。它是文艺复兴的产物。大批阿拉伯文的古希腊和罗马文献的 翻译,激起了人文主义,激起新兴市民去探讨现实世界和自然界的热情。此时,东西方都积累了大量的由工艺传 统而获得的科学知识;加之,诸如纺织、钟表、眼镜和玻璃等生产技术的进步,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这场革命首先起于天文学,继而是力学、光学。新科学观取代了统治科学近2,000年之久的古希腊观点,科学开 始带着功利目标,脱离哲学和工艺而独立。定量的、机械的自然观取代定性的有机论自然观。依靠实验方法,寻 求对于特定问题的明确答案,并以符合特定理论框架的措辞,甚至以数学式定量地将答案表述出来。科学研究的 目的也是在于了解自然事物之“如何”,而不是去讨论它“为什么”。
爱因斯坦看出,修补经典理论不可能完备,他默默地从事对物理理论基础的根本性改革,于1905和1915年 先后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以来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概念,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并将 牛顿力学作为一种特例概括其中。相对论既是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亚原子世界微观物理学的理论 基础。
近代物理学
近代物理学
一般认为,1895年X射线的发现是20世纪近代物理学开始的标志。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即相对论和量子论 彻底地改变了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有关空间、时间、质量、能量、原子、光、连续性、决定论和因果关 系等在经典物理学中已牢固确立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掀起一场新的科学理论革命。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其他学科关系
经典物理学形成之初,磨镜与制镜工艺对物理学与天文学都有过帮助和促进。早先发明的眼镜以及在1600年 左右突然问世的望远镜、显微镜,为伽利略等物理学家观测天体带来方便,也促使菲涅耳、笛卡尔、牛顿等一大 批光学家作出几何光学的研究。后者的成就又促成反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和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在17—18世纪纷 纷问世。各种望远镜的进步又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如用它观察木卫蚀、发现光行差等。当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大 厦时,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也得到初步确立。
英文版 近代西方科学史
![英文版 近代西方科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9cfdd73ba32d7375a41780ec.png)
James Hutton, the father of modern geology
Political science
•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ideology, behaviou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ed to a multitude of 'pol-sci' subdisciplines including rational choice theory, voting theory, game theory (also used in economics), psephology, political geography/geopolitics, political psychology/political sociology, political economy, policy analysis,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mparative political analysis and peace studies/conflict analysis.
Scientific revolution
•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was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cience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when developments in mathematics, physics, astronomy, biology (including human anatomy) and chemistry transformed views of society and nature.[1][2][3][4][5][6][7]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account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began in Europe towards the end of the Renaissance era and continued through the late 18th century, influencing the intellectual social movement known as the Enlightenment.
最新近代物理学史
![最新近代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bb7cdabdb84ae45c3a358c38.png)
• 约瑟夫·汤姆生(J.J.汤姆逊)(英 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而获得了 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经典物理学的两朵乌云
• 1900年4月27日,开尔文在英国皇家学会 以《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理论上空的乌 云》为题所作的长篇演讲中,虽然认为 物理学是万里晴空,但又说:“动力学 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可是 现在,这种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 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了。
• 相对性原理是经典力学的一个最基本的 原理,这个原理认为,绝对静止和绝对 匀速运动都是不存在的,一切可测量的、 因而也是有物理意义的运动,都是相对 于某一参照物的相对运动。牛顿本人也 充分意识到了确定“绝对运动”的困难, 最后只能以臆测性的“绝对空间”的存 在作为避难所
•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获得成功之后, 电磁波的载体以太,就成了物化的绝对 空间,静止于宇宙中的以太就构成了一 切物体的“绝对运动”的背景框架。既 然以太也是一种物质存在,或者说它表 征着物化了的绝对空间,当然就可以通 过精密的实验测出物体相对于以太背景 的绝对运动
• 20世纪初的这两朵乌云最终导致了物理 学的一场大变革。第一朵乌云“以太” 学说导致了相对论的诞生。第二朵乌云 “紫外灾难”导致了量子力学的产生。 因此也可以说,对这两朵“乌云”的研 究就标志着现代物理时代的到来
•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物理学家 瑞利和金斯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 理量,建立起在波长比较长、温度比较高 的时候和实验事实比较符合的黑体辐射公 式。但是,这个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 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 无止境地增加,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 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失败被 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
• 波兰出生的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当时选择 了放射性物质作为她博士论文的题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1202a5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1.png)
《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部详细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系列著作,共分为多卷。
以下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的书目示例:
卷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1.《中国古代数学史》
2.《中国古代天文学史》
3.《中国古代医学史》
4.《中国古代农学史》
5.《中国古代冶炼工艺史》
卷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
1.《中国近代数学史》
2.《中国近代物理学史》
3.《中国近代化学史》
4.《中国近代医学史》
5.《中国近代工程技术史》
卷三: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
1.《中国现代数学史》
2.《中国现代物理学史》
3.《中国现代化学史》
4.《中国现代生物学史》
5.《中国现代信息技术史》
卷四: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
1.《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古代)》
2.《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近代)》
3.《中国科学技术大事记(现代)》
卷五: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
1.《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古代)》
2.《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近代)》
3.《中国科学技术名人传记(现代)》
以上仅为示例,实际《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各卷书目可能因版本和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物理学史(History of Physics)翻译PPT共25页
![物理学史(History of Physics)翻译PPT共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f9df2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4b.png)
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物理学史(History of Physics) 翻译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在l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提出 了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原理和万有引力定律。
3.Newton summed up it in a tightly unified theory, real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physics comprehensive theory. 4.牛顿把它概括在一个严密 的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近代 物理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理论 大综合。
3.Discoverer of the electron
Joseph Thomson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gas discharge theory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and found that electronic and won the 1906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约瑟夫· 汤姆生(J.J.汤姆逊) (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 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 现电子而获得了1906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三、相对论/Relativity
Albert Einstein was acknowledged to be the greatest physicist since Galileo and Newton 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 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On December 26, 1999, Einstein is the United States time magazine named the "great man of the century"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 《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
Thus led to the ris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semiconduct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opened up a road to singular material and laser devices • 本世纪20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理论为描述微观物体的 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改变了我们最基本的测 量原理,并为了解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结构铺 平了道路。因而导致了诸如半导体、光通讯等新兴技 术的崛起,并为研制奇异材料和激光器件开辟了道路
• 1895年11月伦琴发现X射线,一种具有 强穿透力的新的射线,它是由阴极射 线打到玻璃管壁上所产生的;它可以 穿透厚达一千页的书、几厘米厚的木 板、15毫米厚的铝片,并可用照相的 方法透过人体显示骨骼的轮廓和金属 物体内部的缺陷
• Roentgen discovered x-rays in November 1895, the first won the 1901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 1895年11月伦琴发现X射线,获得了1901 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近代物理学史
The Modern History of Physics
土木15-8班王康 杨程
目录 Contents
I.经典物理学 II.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III.相对论 IV.量子力学 V.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一、经典物理学/Classical Physics
Galileo and Newton, who founded in the 17th century classical physics. After the expansion of the various basic sectors in nineteenth Century to eighteenth Century to get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rapid development reached its glorious peak 由伽利略(1564—1642)和牛顿(1642—1727)等人于17世纪创立的经典 物理学。经过18世纪在各个基础部门的拓展到19世纪得到了全面、 系统和迅速的发展达到了它辉煌的顶峰。
能量守恒原理的建立,使 物理学思想和理论结构获 得了辉煌的进展是19世纪 自然科学上的一个伟大胜 利也是近代物理学发展中 的第二次理论大综合
二、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The prelude of the modern physics revolution Three discoveries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 1.Discovery of X rays/X射线的发现 • 2.Discovery of radioactivity/放射性的发现 • 3.Discoverer of the electron/电子的发现
热力学/Thermodynamic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make the thought and theory of physics structure obtained brilliant progress is a great victory in 19th century natural science is also the second theory of large integr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ysics
经典力学/Classical Mechanics
1. In l687 published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 of natural philosophy," Newton put forward three basic principle of dynamics and the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we had built a including force, heat, sound, light, electricity,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grand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到19世纪末,已建成了一个包括力、热、声、光、电诸学科 在内的、宏伟完整的理论体系。 20 s of this century the theory of quantum mechanics describes the behavior of the micro object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changed our most basic measuring principle, and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atomic, molecular, and condensed matter paved the way.
Albert Einstein
四、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Stefan-Boltzmann law
Slovenia physicist Joseph Francisco and Austrian physicist Ludwig Boltzmann, respectively in 1879 and in 1884 put forward independently 斯洛文尼亚物理学家约瑟夫· 斯特藩(Jožef Stefan)和 奥 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 玻尔兹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分别于1879年和1884年各自独立提出
Allbert Einstein 1879-1955
In June 1905, Einstein the journal chronicle of physics in Germany on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 of an inspiring view, to study the radiation problem poses a new point of view. In Planck's theory, he thought, and only consider the cavity wall oscillator quantization of energy, but the processing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in the cavity, or use of Maxwell's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 this view is not complete.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亨 利· 贝克勒尔以表彰他发现了自发放射性;另一半 授予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 居里(Pierre Curie ,1859 -1906)和玛丽· 斯可罗夫斯卡· 居里(Marie Sklodowska ,1867 - 1934),以表彰他们对贝克勒尔 发现的辐射现象所作的卓越贡献。
2. Discovery of radioactivity
Half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1903 French physicist Henri Becquerel discovered by giving him the spontaneous radiation; Half awarded to the French physicist Pierre Curie (Pierre Curie, 18591906) and Mary Mr Rove, Curie (Marie Sklodowska, 1867-1934), for they found radiation phenomenon of Henri Becquerel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