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1)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三节印度(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熟记印度的位置及人口增长特点。
2.掌握印度气候特点,会解释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印度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印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具:多媒体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印度(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二)学习指导(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30—35内容,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要点,8分钟后,比谁能合上课本正确回答或默写。
1.读图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完成P32活动第1,2题)。
3.印度的气候特点是什么?频繁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什么?4、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完成P35活动题)(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过渡:(8分钟后)时间到了,自学内容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法。
(四)后教即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过渡:今天我们到印度去旅游,首先让我们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来看第1题:(1)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部与我国相邻,西邻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
印度的地形分为北、中、南三部分。
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过渡:人口问题也是印度的最大问题,接着来看第2题:(2)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2011年已经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3)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初中地理《印度 》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七下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3 节印度(第1 课时)【授课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目标】旅游攻略:1、根据地图,确定印度的位置,了解印度自然环境,准备好随身衣物。
2、了解印度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做好景点的推荐。
3、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做好美食的推荐。
4、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做好印度社会现状的分析。
【教学模式】以游导学【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导入视频导入:2015 年,随着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网络用语的走红,老师也成为一位旅游达人,近期,老师注意到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国家,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播放印度视频“印度那么美,我想带同学们去看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和老师同行?今天,就让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开启这段印度之旅。
学生欣赏视频,仔细观看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旅游可不是说走就走,出发前,我们要设计一套完美的旅游攻略自学与思考出示学习目标,布置自学旅游攻略:1、根据地图,确定印度的位置,了解印度自然环境,准备好随身衣物。
2、了解印度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做好景点的推荐。
3、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做好美食的推荐。
4、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做好印度社会现状的分析。
设计旅游攻略:学生自主预习课本,为制定旅游攻略,提取相关知识,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能力结合地图学习印度学生据半球位纬度位海陆位观察与根据提示,分小组完成任务 (壱) 自然环境: 学习要求:1、 据图描述印度位置、找出主要地形及河流利用气候图,分析印度旱涝灾害的形成 〖课堂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 P69—2 页思考回答:1.位置及相邻国家 。
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巨大的人口压力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学会搜集、整理、获取地理信息。
(2)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学会分析归纳。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找到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2.难点:印度迅速增长的人口对其资源、环境经济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印度》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其古文明光彩照人,曾备受殖民统治蹂躏,独立后的发展举世瞩目。
近年成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由于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因此,印度是众多邻近的国家中我们必须了解的一个区域大国。
本节为第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位置与地形的基础上,分析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阐明了人地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通过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教材分析】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
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印度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三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地形、气候与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分析人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因此本节课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提升的需要,设计读图、析图以及知识拓展的内容较多,内容量较大。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教学目标】1.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2.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第七章 第三节《印度》1教学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第周教学案编号J08水稻喜温喜湿,需水____ 这些地区为______(地形)且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上,降水较______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这些地区地面起伏______,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下,降水较______堂练1、关于南亚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B.南亚又称为“南亚次大陆”C.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太平洋之间D.南亚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2、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表示P至Q地表形态变化的是()3、下列关于印度自然点地理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利于航行D.气候全年高温多雨4、印度人口众多、增长较快,对本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劳动力充足,可满足当地劳动力密集型农业生产的需要B.对环境、资源压力大C.有利于提高工业水平,使印度许多工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容易造成就业机会紧张、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社会问题5、影响南亚的降水主要来自()A.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6、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指()A.植树种草,保护环境B.不使用化肥,出产天然无公害的农产品C.引进培育作物的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D.大力培育牧草,发展畜牧业7、印度自北向南地形依次是()A.山地、盆地、高原B.山地、平原、高原C.山地、平原、盆地D.山地、平原、盆地8、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9、据图可知,下列有关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分布在东北部地区B.小麦分布在恒河平原C.黄麻分布在印度河平原D.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沿海10、图中四城市中,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A.①B.②C.③D.④11.用□表示南亚,用表示南亚次大陆,用△表示印度半岛,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其关系的是()A.B. C. D.12.下面对南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亚地形分布特点是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B.东濒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C.南亚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黄麻、棉花等D.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13.下列关于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亚背靠喜马拉雅山脉B.南亚西临阿拉伯海C.南亚东临孟加拉湾 D.南亚南临太平洋14.小强的舅舅在日本工作,而小强的伯父旅居马来西亚,他们对自己所工作、生活的环境有自己的感受,旅居马来西亚的小强伯父被称为“南洋人”,这里的“南洋”是指()A.东亚 B.东南亚C.南亚D.中东15.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明显分为()A.干季湿季B.雨季旱季C.冷季热季D.风季雨季16.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的季风是()A.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17.印度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海陆位置C.季风D.纬度位置18.印度雨季一般出现在()A.1月~6月B.6月~9月C.9月~12月 D.10月~次年5月19.印度主要农作物有()A.水稻、棉花B.小麦、大豆 C.水稻、玉米 D.茶叶、咖啡20.印度牛奶产量世界第一位,但商品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国际市场需求小 B.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C.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消耗多 D.劳动力丰富21.印度能够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得力于()A.修筑水利工程B.推行“绿色革命”C.改变饮食习惯D.发展民族工业22.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有()①资源消耗大②消费群体广大③劳动力丰富④交通压力增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3.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人口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印度教学设计1

《印度》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亚洲、日本和东南亚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如何描述某地区或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归纳其自然地理特征,而学生对于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文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状况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学程中需借助图片、视频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区域差异和联系的分析,培养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2.教学内容:印度这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
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闸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本节课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在地图上找出南亚大国——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首都;通过分析地图,描述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的特点。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印度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及其影响;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3.地理实践力:利用图表总结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的成因以及印度水旱灾频繁的原因。
4.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印度人口众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类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地图,描述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的成因,印度水旱灾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
《印度》 优质课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力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脑,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世界区域地理中学习的第二个国家,内容突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特征以及这种气候与农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其中频繁的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是学习本课的关键所在。
在此基础上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及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和未来发展状况,为分析其他国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初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逐步从经验性向理论性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逐步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地球与地图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抓住学生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在学习中成长。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阅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地形的特点;(3)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运用教材中的有关资料说出印度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资源、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5)阅读统计图表,说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基本特点、成因及影响;(6)通过读图分析分析并解释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知道解决水旱灾害的办法;(7)说出印度的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分布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印度人口过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水旱灾害的学习,增强对周边环境及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印度(第一课时)七下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明印度人口数量及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并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特点;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①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②南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等。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欣赏印度灿烂的文明。
师:这段精彩视频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国家,探讨这个国家有哪些重要的地理特征。
板书:第三节印度教师:文明的进步有时也会受到阻碍,展示图片,这张图片反映的问题,与此相比,中国的春运算得了什么呢?教师:印度的人口数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教师:展示世界国家人口数量排名引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师:展示人口增长折线图,人口数量有什么变化?增长趋势如何?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增多且增速快。
教师:展示材料:印度目前还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继续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算,到2018或2020年,印度的人口将会超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如此庞大的数量和快的增长速度给印度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活动:学生分组相互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略)教师:在这众多优势的背后有没有隐藏着巨大的危害,哪位同学举例说明学生:发言(略)教师:展示数据资料谈感受总结:人口太多势必给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压力。
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展示世界人口稠密区图片。
过渡: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从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来看自然条件优越,那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印度成为世界人口稠密区的自然原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印度》 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宗教文化、主要城市。
理解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点。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农业发展。
2、教学难点印度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印度的精彩视频片段,如印度的传统舞蹈、盛大的宗教庆典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印度的初步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知识讲解(25 分钟)(1)地理位置展示世界地图,指出印度在亚洲的位置,让学生描述其经纬度范围。
强调印度位于南亚地区,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与气候利用地形图,介绍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如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结合气候图,讲解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并分析其气候特点和对农业的影响。
(3)人口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的图表,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
讨论印度人口众多带来的优势和问题,如劳动力丰富但资源压力大等。
(4)宗教文化简单介绍印度的主要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
通过具体的宗教习俗和建筑案例,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对印度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5)农业讲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的分布地区。
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如水旱灾害频繁等。
(6)工业介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如软件业、钢铁工业等。
探讨印度工业发展的优势,如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以及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足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是关于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本节课主要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其他南亚国家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学生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印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基本情况,学会阅读和分析印度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3.印度的城市发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信息。
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为例,分析印度的发展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印度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和图片资料。
2.准备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的案例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析印度地图,让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
通过对印度农业、工业、城市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发展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印度的了解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进行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思考印度的发展对南亚地区的影响。
公开课印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后,对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最大困扰,本节课设计注重了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以视频、图片、音乐、网络等多方面的媒体来设计课堂,在欣赏、娱乐中学习。
1、面向学生:初一学生学科:地理2、课时安排:2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准备地图册,并知道亚洲分区二、教学课题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三、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讲述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印度是世界历史悠久文明古国;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及她庞大的人口压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的地理文化资料展示和地理位置、地形的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2.了解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3.掌握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气候和自然环境;3.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4.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印度吗?了解印度的一些特点吗?2.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概念问题和美景图片展示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Step 2: 概念解释和学习(15分钟)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a.解释印度的地理位置,并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和平原,以及对农业和交通的影响。
2.气候和自然环境:a.解释印度的气候类型,并展示气候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自然环境,如河流和湖泊,并讨论其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Step 3: 探索和讨论(20分钟)1.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a.分组讨论,学生收集有关印度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的信息。
b.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汇总,进行小组展示。
Step 4: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篇关于印度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和分享答案,并讨论印度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Step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1.总结印度的地理环境、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实施要点:1.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学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
3.混合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地图、图片和文章,帮助学生加深对印度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印度 (1)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三节《印度》■课标要求1.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5.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和宗教特点。
3.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5.了解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策略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智慧,体现用智慧去教,教给学生智慧,使教学全过程充满智慧,构建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成课程标准为基本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局限在某一本教材中,进行多版本教材内容、生活与社会知识的整合运用,建立相对开放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片头曲,唐僧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哪儿呢?天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印度,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唐僧师徒的脚步,也去印度取一回真经。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度》教案1

《印度》教案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印度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印度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5)举例说出印度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标与教材的关系:概念体系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位置、地形、印度人口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印度地形图》,《南亚政区图》,《亚洲地形图》《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图片及数据文字资料活动农业大事记,水旱灾害图片,南亚1月7月风向图阅读材料绿色革命地形图、气候图、农作物分布图图及相关资料描述说明、描述、分析、解释分析找出位置(纬度、海陆相对)地形、河流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以及人口太多的利弊解释西南季风造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了解服务外包产业找出印度不同年代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及分析原因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教材分析:《印度》是南亚的一个区域特色非常鲜明的国家,在第六章整体认识亚洲的基础上,以中国为中心,了解了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中国东南部一个地区--东南亚,接下来认识另外一个和中国接壤的国家—印度,对于日本的学习,已经帮助学生学会初步分析某个国家级的区域,引导培养正确的区域地理的思维模式,为印度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但是印度又有自己突出的区域特征,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强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并且重在感知。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知识面较狭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目标: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如下四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说明印度人口数量及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印度》教案篇一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2 . 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英语沉浸法2.探究式3.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引出主题“印度”[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初中地理《印度(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1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
2.运用图文资料学会分析印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形特点。
2.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对资源、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印度的气候特点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北侧出发向南走,我们感受到印度的高低起伏状况是怎样的?3. 印度有一条河流被印度人们奉为圣河它是?发源地是?最终注入哪里?(视频:恒河水污染)及时总结:转折:连过两关的你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3)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 年,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 亿人。
(4)【板书设计】【课堂练习】1.有关印度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B.位于亚洲的南部C.印度西临阿拉伯海,东靠孟加拉湾,是个半岛国家D.印度位于印度洋的南部2.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A.北部部是恒河平原,中部是德干高原,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B.南部是恒河平原,中部是德干高原,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C.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D.南部是德干高原,中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是恒河平原 3.下列有关印度邻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B 印度西北与巴基斯坦相邻C.印度东南与马尔代夫隔海相望D.印度的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4.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是()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③消费市场广阔④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5.有关印度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多,增长慢B.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C.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农村人口得到有效的控制D.印度的人口目前不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压力6.读图填出下列地理名称。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 公开课获奖教案(1)

第三节印度(1)
初备:备课组长:__________包科领导:__________教导处:__________
编号:01 执行教师:__________执行时间: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
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
合理化建议
月风向图,图7.40南亚7月风向图回答问题。
,
__
季,易发生灾。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
目前印度人口已超过________亿,居世界第________
气候,特征是
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下列属于南亚文明古国的南亚国家是 A斯里兰卡 B印度 C 中国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__ _月至____月,风向是_。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
_____月至_____月,风向是
___________ 。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配
状况,可以判断这是属于____ 气候,这种气候除了在南亚分布很广外,还在东南亚的 _____________分布很广。
(5) 印度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受影响;与西南风的变化有关系,当时易形成水灾,当时易形成旱灾。
、学生组内展示自己的练习;2、组内质疑问难;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
、教师对进行小组评价、鼓励。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知识。
《印度》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13)

印度课题:印度〔一〕备注第1课时一、教学三维目标(1)让学生运用教材P30的图文资料,分析印度海陆位置特点,了解被称为南亚大国的原因。
(2)在教材P31图3.4中圈划出主要的地理事物及首都的位置。
(3)根据文字、图片、数据能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特点。
(4)通过活动题,分析人口众多所带来的利与弊〔即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开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带来的利与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并进一步理解人类要控制人口生育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印度首都、地形特点。
(2)印度人口的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经济开展的影响。
印度人口的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经济开展的影响。
三、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实施时间:2021年2月日星期到星期五、教学组织过程:【教学导入】〔复习导入〕刚刚看到是有关那个国家的视频?上次是日本,想想看,在学习日本的时候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1.〔过度〕学习印度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我们需要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首都、地形、河流、经济开展状况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印度最为突出的问题——人口问题。
大家觉得印度会有怎样得人口问题呢?2.领土组成:3.邻国:(1)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一个国家——孟加拉国,于此比邻的地方有世界第一大海湾——孟加拉湾。
(2)在印度的南端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西北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相邻,但是克什米尔似乎没有自己的独立主权,国家中间有一条线——印巴停火线。
(4)北部有中国、尼泊尔、不丹,最东侧缅甸与这个小三角形地区相邻。
4.自然地理事物:(1)最北端是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
(2)南面有一条河流——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位于恒河平原上,恒河的上有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中下游由于气候〔气温和降水〕条件的影响主要种植的是水稻。
(3)继续向南是一座高原地区——德干高原,主要种植小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三节
《印度》
■课标要求
1.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5.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和宗教特点。
3.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5.了解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策略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智慧,体现用智慧去教,教给学生智慧,使教学全过程充满智慧,构建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成课程标准为基本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局限在某一本教材中,进行多版本教材内容、生活与社会知识的整合运用,建立相对开放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
体播放西游记片头曲,唐僧
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哪儿
呢?天竺,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印度,这节课就让我们追
随唐僧师徒的脚步,也去印
度取一回真经。
倾听音乐,观看图片。
营造浓厚的
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兴
趣,为本节
课的学习创
设一个良好
的情境。
位置篇多媒体出示《印度地形图》
及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
印度地理位置。
出示印度主要邻国:
学生自主在学习卡中描
出北回归线,并判断印
度所处的温度带。
填写出印度主要临海。
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填
写。
在课本中圈出印度主要
邻国。
20秒钟速记,然后学生
抢答。
多媒体与板
图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
读图、析图
能力。
充分发挥学
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
性,体现以
学生为主
体。
地形篇多媒体出示《印度地形图》
及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
印度地形。
出示印度地形:
快速找出印度主要地形
区,并填写到学习卡中。
学生代表上台填写。
20秒钟速记,然后学生
抢答。
印度的地形
分布及特点
比较简单,
学生通过读
图就可以轻
松掌握。
通
过抢答,增
强对印度地
形的掌握能
力。
【过渡】:玄奘法师当年西行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基本上经过了印度所有的地形区,你知道玄奘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吗?今天印度的宗教状况如何呢,我们一起打开第三本经书:宗教篇。
宗教篇出示印度宗教示意图:
播放印度教视频:
出示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
并分步出示问题。
通过印度宗教示意图,
找出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印度教。
观看视频,了解印度教
学生抢答:2011年印度
人口达到了多少?你能
总结出印度的人口特点
吗?你认为印度应该制
形象直观的
了解印度
教,并与人
口政策相互
结合。
培养学生以
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的思
维方式,在
学习、讨论
出示印度人口政策材料:定怎样的人口政策?中形成正确
的人口观
【过渡】:印度这么多的人口,对它的农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打开第四本经书:农业篇
出示课件:
旱雨两季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出示课件: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
读图,自主完成学习卡
中的相关问题,理解旱
雨两季的成因。
完成后,学生代表回答。
从生活中入
手,体现地
理现象与自
然要素之间
的密切联
系。
让学生巩固
“气温曲线
和降水柱状
图”的判读
方法,学会
从地图中获
取信息、分
析归纳问题
的能力。
【过渡】:在热带季风气候条件影响下印度发展了哪些农作物呢?
农业篇出示课件:
【承转】:丰富的原料为印
度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出示课件:
根据印度地形图、印度
农作物分布图并结合农
作物生长条件,小组合
作在图中给农作物安个
家,并从地形、气候两
方面说明理由,完成学
习卡。
根据印度棉花、黄麻及
矿产资源分布,在图中
A、B、C、D四点中选出
一处棉纺织中心、麻纺
织中心、钢铁工业中心,
在图板中标出,并说明
理由。
让学生知道
地理要素之
间是相互联
系的,培养
学生以联系
的眼光看问
题的思维能
力,在学习
和讨论中形
成工农业生
产应该因地
制宜发展的
观点。
培养学生学
以致用的习
惯和比较分
析的能力。
【过渡】:大家知道B和C分别是哪儿吗?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的脚步走进印度的城市。
城市篇出示课件:
播放班加罗尔视频,并出示
相关问题:
阅读课本73页,并在印
度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
市分布图中圈出印度四
座城市及职能。
学生代表回答。
观看视频,并思考:印
度软件业发展的有利条
件有哪些?
学生代表回答。
了解印度的
主要城市及
软件产业的
发展现状。
【课堂小结】:印度既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有事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印度都有了哪些认识?
畅
谈收获得真经给学生一分钟准备时间,谈
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组代表畅谈收获。
给学生充分
的知识回
顾,加深印
象,巩固新
知。
检测反馈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选
择相应的题目,要求先读题
目,后说答案。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
进行选择,按照要求答
题。
充分调动学
生积极性,
检测本节课
所学知识,
提高课堂效
率,做到有
的放矢。
【结语】:最后,让我们一
起欣赏印度优美的风光吧!
课件播放印度音乐,同时展
示印度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图
片。
伴随优美的音乐和美轮
美奂的画面,结束本节课。
学生欣赏图片。
让学生简单
了解印度的
习俗和主要
城市,在愉
快地结束本
节课的学习
的同时,也
希望印度能
给他们留下
深刻的印
象,让他们
课后有兴趣
进一步去了
解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