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实验:测加速度
![实验:测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36361159eef8c75fbfb367.png)
6.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 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 集. 7.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 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 间隔T. 8.测s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 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要点归纳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 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aT )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电磁打点计时器:4 V~6 V交流电源 (2)工作条件 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 运动情况. 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 隔.
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 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 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 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2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 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2.测量与记录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 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 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 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 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 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1 入设计的表格中 s,如图3所示,正确 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
物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
![物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68c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png)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一、介绍两种计时器、构造及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小车三、实验步骤(1)把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4V-—-6V电源插座上.(3)按下开关,用小车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
如果共有n个点,点子的间隔数就为n-1个,用t=0。
02(n-1)s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t.(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s有多长。
(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1中.1(7)在纸带上找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记号o、a、b、c、d、e。
用刻度尺测出两个相邻点间的距离s1、s2、s3、s4、s5(如图所示)把数据填入表2中。
根据这些数据,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纸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并把判断的结果和理由写清楚。
表2四、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1如果把这些平均速度看成各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立即就可以看出,这辆小车每经过相等的时间(0.1s),速度变化相等。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____2、也可以用所计算的速度值,描绘出速度图像,利用图像斜率计算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以免在拉纸带时晃动它,并要轻轻试拉纸带,应无明显阻滞现象,同时复写纸应该能随纸带的移动而移动。
必要时,可通过定位轴的前后移动来调节复写纸的位置。
(2)若纸带上出现双点或漏点现象,可通过适当调整振动片的长度予以纠正,若纸带上出现拖痕和点迹不清,应调整振针长度。
六、课后思考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如果点子的分布不均匀,那么,是点子密集的地方运动速度比较大,还是点子稀疏的地方运动速度比较大?。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470b9b91aaea998fcd220e8f.png)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4=v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2m/s.2.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
(1)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必要或正确的是_______。
A.将长木板调成水平B.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从图示位置释放小车,让钩码带动小车运动D小车的质量不需要远大于钩码的总质量(2)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两计数点间的距离测量结果已标出,则小车在计数点D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2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共7个计数点。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 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这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3)将B C D E 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4)根据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2m/s。
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11653fc0d15abe23482f4dfb.png)
误差分析:
1.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多处摩 擦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如纸带与振针间的摩擦、 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就可 较好地避免这些摩擦. 2.所使用的电源频率不稳定,导致计时误差. 3.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带来偶然误差. 4.长木板各处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5.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线并非是一条直线.
12 v(cm· s-1)
10
8 6 4 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t/s
(2)计算法——逐差法
x5 x2 x6 x3 x4 x1 a1 a2 a3 2 2 2 3T 3T 3T a1 a2 a3 a 3 x4 x5 x6 ( x1 x2 x3 ) a 9T 2
车、细绳、一端固定有滑轮的长木
板、刻度尺、钩码。
装置图
4、实验步骤:
(1)把装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 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 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把细绳拴在小车上,并在另一端挂上适 当的钩码.。使细绳跨过滑轮,调整装置,使 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X6 X5 X4 X3 X1
0
X2
1
2
3
4
5
6
x6 2 x3 a 2 9T
注意事项:
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应该是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取下纸带前,先断开电源. 3.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 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 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 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O之间 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e41eef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7.png)
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2.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 a 定义为:a = Δv/Δt其中Δv 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t 是时间间隔。
三、实验设备1.打点计时器;2.纸带和重锤;3.刻度尺;4.电源;5.小车;6.轨道及固定装置。
四、实验步骤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的一端,并连接电源;2.将小车放在轨道上,靠近打点计时器,在车的一端挂上重锤;3.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重锤,小车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沿着轨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关闭打点计时器;5.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各点间的距离,并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分析1.记录各点的数据,包括时间间隔和对应的位移;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加速度;3.分析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4.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掌握了加速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轨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不变。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证明了实验方法的正确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检查设备是否牢固、稳定,确保实验安全;2.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操作顺序和步骤,避免因电源故障等原因影响实验结果;3.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的点间距时,应尽量减小人为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应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有效性,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八、实验误差分析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打点计时器的计时误差:由于打点计时器本身存在一定的计时误差,因此会导致加速度测量结果的不精确;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存在摩擦力,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结果;3.重锤的质量:重锤的质量会影响小车的加速度,因此选择合适的重锤质量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a6bd222d2f60ddccda38a0ff.png)
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例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0、1、2、3……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图上标出。图中还画出了某次实验将米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给的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10.00cm_、__12.60cm__、_22.60_cm__和__30.00cm__。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2.5__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A或
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
主要来源有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因此纸带上的点子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doc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a339321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1.png)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高2014届班姓名一、实验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由上式还可得到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x5-x2=x6-x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214 13T xx a -=225 23T xx a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钩码,细绳。
四、实验步骤(1)按教材36页图1-9-3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
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点A、B、C、D……叫做计数点,如图所示。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x1x2 x3A B C D(5)测出六段位移x 1、x 2、x 3、x 4、x5、x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1中。
五.数据处理:1:计算法: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
注意:T=0.1s 。
求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中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表1 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 T=0.1s2:图像法v 1= ____ m /s V 2= m /s v 3= m /s v 4= m /s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六、作业题1、图为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记录下的一条纸带。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完整版)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aec9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b.png)
对同一组实验条件下的多次测 量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 误差。
优化实验环境
减小空气阻力和振动等环境因素的 影响,可以通过在光滑轨道上做实 验、使用气垫导轨等方法实现。
提高操作规范性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 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05 实验总结与思考
本实验的收获与体会
01
02
03
04
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结 合位移公式计算加速度。
03 实验步骤
安装打点计时器
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 上,确保稳定。
2. 连接电源和打点针,确保打 点针能够正常工作。
3. 调整纸带的位置,确保纸带 在打点针的下方,且与打点针平
行。
准备实验器材
1. 选择合适的纸带,长度适中, 确保能够记录足够的数据点。
增加实验组数
增加实验组数可以更好地探究加速度 与外力、质量等因素的关系,使实验 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实验 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应用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物理意 义和计算方法。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误差来源分析
测量误差
由于计时器和刻度尺的精 度限制,导致测量时间点 和位移点存在误差。
环境因素
实验过程中可能受到空气 阻力、摩擦力、振动等因 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 偏离理论值。
人为因素
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 误差,如操作不规范、读 数不准确等。
减小误差的方法
提高测量精度
采用高精度的计时器和刻度尺 ,减小测量误差。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完 整版)
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
![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ad510e1941ea76e58fa0440.png)
(2)根据可知 vD=_____ m/s,vC=______ m/s, vD= =3.90 m/s vC= =2.64 m/s vB = ______m/s. 在如图所示坐标 v = =1.38 m/s B 中作出小车的 v-t 图线,并根据
图线求出a=_____.
根据图线斜率知a=12.60 m/s2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
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
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变式题组]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 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基本实验要求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 固定打点计时器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 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规律方法总结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1、x2、x3…x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1 = x2 -x1 ,Δx2=x3-
x2….
(3)T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02n( 打点计时器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完整版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148f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7.png)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一致,表明实验操作正确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误差,可能由于测量误差、实验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差异较大,需要重新进行实验或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可以检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验证了加速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可以更直观地分析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验为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PART FIVE
实验前必须检查实 验器材是否完好, 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实验过程中,学生 不得随意触碰实验 器材,防止意外伤 害。
实验结束后,应将 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确保实验室安全。
实验过程中,学生 应保持安静,避免 影响其他同学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前应先检查 实验器材是否完 好,包括打点计 时器、纸带、复 写纸等。
计算各段的位移
PART THREE
实验原理: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通过测量各段的时间和长度,计算加速
度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避免打滑和碰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 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 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
线、砝码等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接通电源、释放 纸带、测量数据、计算结果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实验中测量加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914cd6b84ae45c3a358c45.png)
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重物的质量无关,所以不要天平和砝 码.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选 D. (2)由公式 v2=2gh,知可绘出v22-h 图像,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
答案:(1)D v2
(2) 2 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 重物下落的高度
选取器材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可行.可行是指所选用的器材要确 实能保证实验的需要,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2)安全.安全是指所选用的器材 在电路中能正常工作不致损坏.(3)精确.精确是指选用的实验元件要能尽量减小实验误 差.
解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 错误.根 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 xM-xN=(M-N)aT2,可知(x6-x1)等于(x2-x1)的 5 倍, B 错误.根据 B 点为 A 与 C 的中间时刻点有 vB=x2ATC,C 正确;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 还有 4 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 0.1 s,D 错误.
解析:(1)纸带左端的点迹密集,说明重锤固定在纸带的左端. (2)由纸带上给出的几个数据判断,重锤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在实验误差范围 内,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即 BC-AB≈CD-BC≈DE-CD. (3)由 a1=CD2-t2AB=0.0628×1-0.002.0260 4 m/s2 =9.625 m/s2, a2=DE2-t2BC=0.0722×0-0.002.0264 3 m/s2=9.625 m/s2, 可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a1+2 a2=9.625 m/s2≈9.63 m/s2. 电火花计时器打 C 点时重锤的速度 v=B2Dt =BC+2tCD=0.0642×3+0.00.2068 1 m/s=3.31 m/s.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e365d26f1aff00bed51eff.png)
3.(5分)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
对着小球每隔0.1秒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 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
1∶10,则(
)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
m /s
2
5 .0 m / s
2
答案:71.50
8.0
5.0
7.(探究创新)(9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 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每
隔0.02 s打一个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
x2 x3 2T x3 x4 2T x4 x5 2T
1 .9 0 2 .3 8 2 0 .1 2 .3 8 2 .8 8 2 0 .1
c m / s 2 1 .4 0 c m / s c m / s 2 6 .3 0 c m / s
2 .8 8 3 .3 9 2 0 .1
v5=____m/s.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
象(保留描点痕迹).
【标准解答】如题图所示,x1+x2=0.06 m,而
2T 则 v 3 x 2 x 3 0 .1 2 m / s 0 .1 2 m / s , 2T 2 0 .5 v2 0 .0 6 m / s 0 .0 6 m / s ,
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db3ef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c.png)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1、掌控推论物体与否搞坯变速箱直线运动的方法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1、由纸带推论物体搞坯变速箱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2、x3、x4……为相连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x2=……=c(常数),即为已连续成正比的时间间隔内的加速度高就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就是坯变速箱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3、由纸带谋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谋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同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谋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怱差法:物体搞坯变速箱直线运动,加速度就是a,在各个已连续成正比的时间t里的加速度分别就是x1、x2、x3……则存有:△x=x2-x1=x3-x2=x4-x3=……=at2.由上式还可得到: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存有x5-x2=x6-x3=……=3at2可知,测到各段加速度x1、x2……即可算出a1、a2、a3……,再算出来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必须测量的坯变速箱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1、.纸带收集2、实验数据记录3、排序加速度(用排序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六、实验误差分析。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完整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f1b57ea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b.png)
摩
擦。
第8页/共19页
注意事项
• 6、运动开始时打下的第一个点,不宜做为计量 点。
• 7、钩码的重量要适当,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 8、画v—t图时,直线应尽量经过较多的点,不
能落在直线上的点,要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同时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要使图像分布在 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第9页/共19页
题型二:根据纸带判断运动情况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 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 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 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
• 3、逐差法求加速度:
S1 S2 S 3
S4
S5
S6
S1
S2
S3
S4
S5
S6
第6页/共19页
数据处理
• 测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 图像法:根据数据描出小车的v-t图,由:
v/(m.s-1)
0.4
∆v
0.3
∆t
0.2
0.1
k a v t
0
0.1 0.2 0.3 0.4 t/断运动情况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 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各计数点的 速度/(m·s-1)
1
2
3
456
0.50 0.70 0.90 1.10
1.51
第14页/共19页
题型二:根据纸带判断运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测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实验目的(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 ),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 1、s 2、s 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 2-s 1=s 3-s 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
(四) 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实验装置如图3~l 所示。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减小偶然误差)(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一个计时单位,即T=0.02s×5=0.1s。
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为0,第6点作为记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
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分别记作s l 、s 2、…、s 5、s 6、…、s 以,然后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书37页表格中.(4)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速度-时间图象(书38页),利用图像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五)数据处理方法速度:中点时间速度公式加速度:(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21413T s s a -=、22523T s s a -=、23633T s s a -=,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 图法:即先根据T s s v n n n 21++=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公式:x 2-x 1=aT 2一.误差和有效数字(一)、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误差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1)系统误差:①、产生原因:由于测量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的。
②、特点:当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③、减少方法:改进实验仪器,完善实验原理(2) 偶然误差:①、产生原因:由于实验者本身及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
②、特点:当多次重复同一测量时,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 。
③、减少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有效数字1、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存疑数字) 。
2、能够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3、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课堂练习: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c m ,DE 长为13.73 cm ,则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 /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 /s 2,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__cm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 0.986 , 2.58 , 5.99 ;课后作业:1.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 、B 、C 、D ……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1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 的是 ○2打A 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m/s 22.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 1 . 00kg 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使之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在圆柱棒竖直下落的过程中,毛笔就在圆柱棒面上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6.0mm 、41.0mm 、56.0mm 、71.0mm 、86.0mm 、101.0mm ,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 1500r /min ”字样,由此研究圆柱棒的运动情况 ( l )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 T =▲s ,图(乙)中的圆柱A棒的▲(选填“左”或“右”)端是悬挂端. ( 2 )根据图(乙)所给的数据,计算毛笔画下记号C 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c=▲ m/s , 圆柱棒竖直下落的加速度a =▲m/s 2. 答:.(1)0.04 左;(2)1.2 9.43.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 、B 、C 、D 、E 、F 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
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叫a 、b 、c 、d 、e 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 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 -t 关系的图线,从而可求出加速度。
⑴请你在xoy 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 关系的图线(作答在题卡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 轴?答:▲。
⑵这种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可称为“等效替代法”。
在以下的物理研究中,采用这种类似方法的是▲。
A .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B .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来代替速度C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D .在描述电场或磁场时,引入电场线或磁感线⑶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要想求出0.15s 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
⑷若测得a 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 ,e 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 ,则加速度为▲m/s 2。
答:(10分)⑴v -t 图线如图所示(2分,两图中的一个即可得2分) y 轴相当于v 轴(1分) ⑵B (2分)⑶b (2分) ⑷2.0 (3分)4.如图11(a )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
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离。
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
图11(b )中a 、b 、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度可能出现在b 段纸带中的_________。
⑶如果取重力加速度10 m/s 2,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解:⑴5.0 m/s 2(结果是4.8 m/s 2的得1分)⑵D 4D 3区间内⑶1:1图11 (b )A B C D E F5.某同学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
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
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中0、1、2、…6点所示。
c .测量1、2d e 6321f .以t S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t S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画出tS -t 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和______。
(填选项代号)A .电压合适的50Hz 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F .重锤齐,0、1、2、5计数点所在的位置如图4所示,则S2=______cm ,S 5=______cm 。
③该同学在图5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S -t 图线。
④根据tS -t 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0=_____m/s ;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m/s 2。
答:(1)B (2)○1A ,C ○2(2.97~2.99),(13.19~13.21) ○3如图○4(0.16~0.20),(4.60~5.00)图4 2.98 13.20 /×0.01s图5 0.18 4.80。